新阶段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分析
农业科技推广效果分析报告
农业科技推广效果分析报告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 (4)1.3 研究方法 (4)第2章农业科技推广概况 (4)2.1 推广体系概述 (4)2.2 推广政策与法规 (4)2.3 推广现状分析 (5)第3章农业科技推广关键因素分析 (5)3.1 技术因素 (5)3.1.1 研发水平 (5)3.1.2 技术成熟度 (5)3.1.3 技术适应性 (5)3.1.4 技术服务 (6)3.2 经济因素 (6)3.2.1 生产成本 (6)3.2.2 经济效益 (6)3.2.3 投资回报 (6)3.3 社会因素 (6)3.3.1 社会认知 (6)3.3.2 社会支持 (6)3.3.3 教育培训 (6)3.4 政策因素 (6)3.4.1 政策支持 (7)3.4.2 政策导向 (7)3.4.3 政策实施 (7)第4章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研究 (7)4.1 传统推广模式 (7)4.1.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7)4.1.2 技术培训与示范 (7)4.1.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7)4.2 现代推广模式 (7)4.2.1 信息化推广 (7)4.2.2 产业链推广 (8)4.2.3 多元化推广 (8)4.3 创新型推广模式 (8)4.3.1 平台化推广 (8)4.3.2 个性化推广 (8)4.3.3 众筹式推广 (8)4.3.4 国际合作推广 (8)第五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分析 (8)5.1 转化机制与过程 (8)5.1.1 转化机制 (8)5.1.2 转化过程 (9)5.2 转化效率评价 (9)5.2.1 评价指标 (9)5.2.2 评价方法 (9)5.3 影响因素分析 (9)5.3.1 政策环境 (9)5.3.2 市场需求 (9)5.3.3 科技创新能力 (9)5.3.4 产学研合作 (9)5.3.5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0)5.3.6 农民素质 (10)第6章农业科技推广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10)6.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0)6.1.1 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应能科学、客观地反映农业科技推广效果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西藏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是为了解决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问题而产生的。
目前,西藏的农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因此,必须调整和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积极推进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通过先进生产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因此,通过分析基层农技推广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实践经验,给出一些农技推广的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问题与对策引言在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的新时期,西藏农业正在向现代化转变。
农业生产的目标不仅是实现自给自足和稳定国内粮食供应,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农业的发展必须与现代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
科技推广和农业技术的基层转化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环节。
要在适应现代发展环境、推动产业进步的基础上,考虑基层农业工作者的需求,将创新与宣传活动相结合,不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创新的必要性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行,对当代农业产业发展趋势给出了更高要求,若想在原有行业发展的前提下,创建基地化(产业化)、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机械自动化当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主动打造出智能农业,提高农户素养,塑造农民培训[1]。
以上当代农业产业目标实现必须从基层考虑,自主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让广大前沿的农业技术真真正正走入众多农民生产活动。
目前,西藏农业发展逐渐迈向现代化建设路面,对优秀农业技术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急切。
而传统式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却始终无法得到升级,有关运作模式慢慢陈旧、魅力不够,农业技术推广幅度欠缺,已无法达到现阶段的农业生产经营发展趋势需求。
因而,务必把握现在,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自主创新,促进营销推广机制运行更加高效顺畅,这样才能发挥其优秀农业技术的功效,达到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
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自然禀赋及人文环境较差最先,西藏位于西藏高原,海拔高度比较高,气候严寒,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都很差,我区人口数量特别少,与河南、山东、浙江等省市的地市人口数量类似,这种变成西藏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阻碍。
农业科技园区的推广服务模式
摘要农业科技园区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具有产业集聚性带动的外部规模效应、强大的科研支撑能力、科研与市场的紧密对接等明显优势,在农业推广服务中形成的模式主要包括农业技术经营模式、农业专业合作社模式、农业展会模式、农民培训模式、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An Inquiry into the Mode of Promotion Service for Agri -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Liu Yanqiu,Zhu FangchangAbstract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in the pro -mo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s the obvious advantages of external scale effect,strong support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close docking of scientific and the market.The patterns formed in agricultural promotion services mainly includ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business mode,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mode,agricultural exhibition mode,farmer train -ing mode,and agricultural expert mode.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agricul -ture promotion service;modeAuthor 's address Hu '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410000,Changsha,Hu 'nan,China自2001年由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等六部委联合正式启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建设工作以来,全国分三批先后共建立了65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特色鲜明、模式典型、科技示范效果显著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格局。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与创新发展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与创新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是指通过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和传统的推广手段,向农民广泛宣传新农业技术,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并协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以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的一种服务形式。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精准定位:根据农业生产需求,选择适宜的技术进行推广服务,并对农民的需求进行准确评估。
2. 多通道传播: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向农民进行技术宣传,如线下培训、农技站点等,以及线上平台,如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等。
3. 需求导向:根据农民的需求提供具体的技术服务,解答他们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使技术推广更加针对性和实用性。
4. 信息共享:将技术推广服务与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等进行紧密合作,共享技术资源和信息,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加强技术推广: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农业生产数据,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农民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业设施的自动监控和远程控制,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2. 建立农技服务平台:搭建农业技术推广的在线平台,集成各种技术资源,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的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
通过平台可以实现技术专家和农民之间的在线交流,解决农民在技术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3. 加强农技人员培训:培养更多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并加强他们的培训和能力提升。
提高农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使他们更加适应农业技术推广的需求。
4. 建立多元化的服务模式: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建立多种形式的技术推广服务模式。
如农技专家进村、农业科技示范区、科技致富带头人等。
5. 引入市场化机制: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技术推广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公司,利用市场机制提供技术推广服务,并根据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薪酬评定,激励农技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技推广工作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技推广工作作者:杨凯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7期杨凯当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在农业经营过程中更加注重农技推广工作,需要农业部门探索完善现有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
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现存的几类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并分析出其中存在的农技推广问题。
然后从突出公益性、发展多元服务主体、加强推广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发,提出合理的建议,进而推进国农技推广事业的进步,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技推广服务的主要模式及其问题1、政府推广机构开展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在此类推广服务方面,政府主导设立相应的农技推广机构,相关推广机构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存在多样化的服务方式,也是当前国内和国际农技推广的主要形式。
农业部门在农村地区设立农机推广站、农机站、肥料站、兽医站,此类机构主要从粮食安全、粮食质量和农民收入等方面出发,开展农业科技的推广工作。
在农技人员方面,政府还通常采用集中培训、场地实操等方式,定期开展分层次的农技人员教育培训。
农业部门还会建立农技书屋,促进农技人员开展自我学习,实施自我继续教育活动,进而全方位提升农技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农业服务水平。
但是,由于当前我国推进农业行政改革,导致农技推广服务逐步走向市场化,部分区域在农技推广方面缺乏经费,导致公益性模式存在覆盖面优先的问题。
2、农业合作社开展互助性农技推广服务在农业合作社推广农技服务方面,主要由社员提供相应的服务,在合作社内部开展农技资源共享活动,确保合作社的整体利益。
同政府设置的公益性模式对比,在农技推广领域采用互助性模式具备独特的优势。
首先,合作社内部的社员通常农业经营品种趋同,对于农技服务存在着同样的现实需求,从而降低农技推广成本,进而提升农技推广服务的效益。
然后,由于农技推广服务存在与合作社内部,社员之间彼此了解,有利于及时开展沟通和交流,便于农业科学技术的顺利应用,促进农业规模化的发展目标。
最后,互助模式能够解决农户分散的问题,有利于解决公益模式难以普及到每个农户的问题,也能够针对不同农户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农技服务。
市场条件下农技推广创新模式探析
三 、农 业 科 技 培 训 是 提 升科 技 人 员素 质 的 必要
动结 构调整 ,形 成产业规模 ,促进 农村经济发 展 。坚持从 实 途 径 际出发 ,因地 制宜 ,进一步 完善 以包村联户 ,为主要形式 的 据调 查 ,目前辽 宁省农 技推广 编制 内人员 1 3 3 2 0人 ,在 工作机 制 ,和 “ 专家 + 农 业技术 人员 + 科技 示范 户+ 辐 射带 动 编 内人 员的学历层 次中 ,本科 及以上学 历 3 8 6 9 人 ,占 2 9 %、 户 ”的主要技术服 务模式 ,建立 健全县 、乡 、村 农技推广 体 大专 学历 6 2 9 5 人 ,占4 7 % 、中专学历 2 2 2 0 人占1 7 %、中专以 系 。备农业 县遴选和 认定 2 — 3 个 试验示范基 地 ,每个 行政村 下学历 9 3 6 人 占7 %;全省农技 推广体系素质还不高 ,亟待提
转化 率相 比发达 国家还很低 ,如何 在市场条件下 ,提升科技 业技术推广项 目制 定方法 ,采取 自下而上形式制定项 目并在 含 量 ,促进农业科 技成果转化 为现 实生产力 ,科 技成果产业 专家论证 的基础 上在适宜地 区推广 应用 ,有针对性 的解决农 化经 营 ,提高农 业综合生产能 力 ,探讨农技 推广的模式创 新 业生产 中存在 的实际问题 。改变过 去 自上而下不顾实 际的行 显得 尤为重要 。
接 到田 ,技术 要领 直接到人 ”的长效机制 ,培 养懂技术 、会 全”和建设 “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 友好型社会 的总体 要求 ,超 经营 、善 管理 的新 型科技带 头人 ,积极探索 “ 行政部 门+ 科研 级稻 高产 高效 栽培 技术 和水 稻精 确 定量农 业技 术推 广 等项
院所 + 农技 推广部 门+ 科 技示 范户 ” 、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 提高技术推广服务水平
加强基层机构建设创新农技推广体系全面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水平————关于哈市农技推广体系构建与运行情况的调研我国加入WTO已经有五年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阶段,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农业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
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是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对促进先进的涉农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优化农业与农村科技产业化环境、对持续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市农委的统一部署,我们采用实地调查、比较研究和分析预测的方法,对哈尔滨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职能发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挥的主要作用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法》所赋予的职责,我市农技推广系统在农业生产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农技推广系统的农技人员是对广大农民进行科技培训的师资的主体。
哈市农业技术推广系统每年都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
自2005年开始,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每年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组织农业技术推广实用技术师资培训,提高基层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一般组织四、五期培训班,培训400人次左右,目前已经编写培训教材57万字。
每年各地通过办班讲课、电视技术讲座和发放技术资料等以培训农民120万人次。
各地农技中心还利用每年的农业科技大集,组织专家组,解答农民的问题,发放大量农业科技图书、技术培训教材和技术宣传资料等,如,各地农技推广中心结合本地生产特点,把关键技术模式化、通俗化,印制农业技术“明白纸”,如方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把“二化螟综合防治技术”印制在一张纸上,发给农户,农户按照这张“明白纸”操作,简便易行,据统计,仅2006年全市共发放这样的农业技术“明白纸”46.5万张。
在针对农户的培训中,在培训内容方面实行“菜单式”,在培训范围方面实行“拉网式”。
据调查,我国有75%的农民认为他们的新技术主要来自于农技推广机构,我省为69%,而我市为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以湖南省衡阳市、张家界市为例
员 素质 偏 低 、 育培 训 缺 失等 问题 。 教 而政 府 机 构 臃 肿 和 “ 府 人 ” 自利行 为 , 业 的 客 观 弱 质性 等是 造 成 上 述 问题 的 主 政 的 农
要 原因。 因此 。 政 策 取 向 上政 府应 注 重农 业 技 术 公 共 性 职 能 与 经 营 性 能 的 分 离, 层 农 业 科技 服 务 体 系建设 要 与政 府 在 基
入 调 查 , 放 调 查 间 卷 4 O份 。 回 有 效 问 发 O 收
9 %。 而对 农 业 生 6 体 系 ,另 外 辅 之 以 为 数 不 多 的龙 头 企 业 、 方 面 起 有 限 作 用 的 仅 为 1 . 专,
业 协 会 带 动 的 科 技 服 务 模 式 . 巩 固农 业 的 对 基 础 地 位 、 进 农 业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 决 农 促 解 民 温饱 。 现 农 村 发展 的 历 史 性 跨 越 作 出 了 实 重 大 贡 献 。调 查 地 区 在 2o 0 4年 农 业 科 技 贡 献 率 为 4 . % . 比改 革 开 放 前 增 长 了 27 5
度 . 考 为 农 民 增 收 的 基 层 农 业 科 技 服 务 体 思
新 中 国 成 立 以来 , 查 地 区 的农 业 科 技 调 服 务 体 系 是 以县 农 业 科 技 服 务 中 心 、 乡镇 技 术 服 务 站 、 服 务 点 为 主体 的 政 府 主 导 网络 村
础设 施 建 设 、 业 公 共 信 息 和农 民 教 育 培 训 农
产 资料 ( 子 、 肥 、 种 化 农药 、 用 机 械 ) 具 有 农 等 私人 产品特性的经营性职能没 有完全放开 .
卷 3 6份 。 进 行 了 初 步 分 析 。 出 了 相 关 8 并 提
我国新型农村科技服务模式的创新
《 决策咨询通讯) 0 8 ・ 4 20 年 第 期
我 国新 型 农 村 科 技 服 务 模 式 的 创 新
刘 东
摘
要 : 索构建 新型科技 服务 体系是促进新农村 建设 的一项 重要 举措 , 探 也是 基层 科技 工作 的重要 内容。农村科
践表明, 该模式有效地推动 了新的农业科技传播体
系形 成 , 索 出一 条适应 市 场 经 济 的农业 科 技有 效 途 径 。截 至 20 0 7年上
半年 , 河北 省农 业科 技传 播站 在建试点 单 位 11 0
个 , 驻 专 家 3 8名 , 进 4 开展 研 究 开 发 项 目 2 3个 , 1 为
新 模式 。这 些 农 村科 技 服 务 创 新 模 式是 在 实 践 中 探 索形 成 的 , 多 已经 取 得 了 较好 的效 果 , 示 出 许 展 旺盛 的生命力 和 良好 的发展前 景 。
农 业 科 技 传 播 站 , 河 北 省 自 20 是 0 3年 开始 建
设 的 , 以农 民增 收 为 目标 , 是 以科 技 为先 导 , 以产业
年率先创办的。专家大院多数建在 田间地头 , 配有
培训 教 室 、 书 资 料 室 、 技 咨 询 室 、 家 起 居 室 图 科 专
以技术 、 资金 入 股 , 行 合 作 研 究 开 发 和 服 务 。实 进
农 村科技 合作社 , 先是 由湖 南双 峰县 农 民 自 首 发创 办 的 , 通 过 把从 事 种植 、 殖 、 产 品加 工 、 它 养 农 技术 、 销等 的农 户 结合 起 来 , 成 经 济 利 益 共 同 营 形 体 , 向广 大农 民提 供农 业生 产 资 料 、 技 培训 、 面 科 科 技 和市 场信 息 、 额 贷款 担保 贴 息 、 场 营 销 、 织 小 市 组 农 产 品加工 等服 务 。他 们 采 取 县 、 ( ) 村 三 级 乡 镇 、 联动 的运作 方 式 , 县 建 立 了 l 乡 镇 联 社 ,2 全 6个 30 个 村级 分社 , 80个 村设 立 了科 技 推广 业 务 代 理 在 5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与创新研究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与创新研究【摘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在农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传统推广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创新。
本文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创新路径。
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创新模式的效果,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
结论强调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重要性,指出创新模式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强调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必要性。
通过本文研究,可以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创新、重要性、问题、创新路径、实践案例、未来发展方向、农业发展、促进作用、加强、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与创新研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与创新研究是当前农业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在农村地区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向农村地区的农民传授现代农业技术知识和经验,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信息不对称、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对象不明确等。
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需求,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
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可以有效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效果和质量。
未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将朝着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为农民提供更加精准、全面的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动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将对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2. 正文2.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效益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关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创新模式及政策建议
的主体地位 , 提高农 民采纳农业新技术 的自愿性 。农民是农业经
现行农业推广制度下 , 农业技术推广及开发的速度 , 效果 , 服务质 量, 最后效益不能和推广主体 的努力程度成正相关 , 现行农业制 度对农业科技推广缺乏有效的激励。难 以提高农技推广效率。
( ) 民居住地分散 , 四 农 组织化程度低 , 农业技术推广缺乏有
务手段 , 增强服务功能。主要是农业部门以技术研究和实用 技术 推广为主 , 开展技术指导和经验交流 , 并通过信息服务指导农 民 种、 引导农民调 、 帮助农民销。 三是创办服务实体 , 增强服务能力。
推广体系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推进政府农技推广机构的改革 , 发
展多元化的农技服务组织 , 创新农技推广的体制和机制。政府农 技推广机构要 “ 有所为 , 有所不为”确保公益性职能的履行 , , 逐步 退出经营性服务领域 ; 要通过政策扶持 , 为科研单位 、 大专 院校、 农民合作组织 、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开展为农服务营造 良好的 环境。逐步形成 国家兴办 与国家扶持相结合 , 无偿服务与有偿服
构建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研究
经 济发展 , 曾起 着非 常重 要 的作用 。
我 国农 业 推广 体 系 自新 中国成 立 以后 , 过几 经 十年 的发 展 , 成 了从 中央 、 、 区( ) 形 省 地 市 到县 、 的 乡
完 整 系统 。 目前 , 国有 近 7 % 的县建 立 了农业 技 全 0
2 1 农 业 科 技 推 广 的 运 行 机 制 不 适 应 市 场 。
要 求
科技 成果 转化 的前提 条件是 存 在潜在 的市场 需
林业 、 渔业 、 农业 机械 、 水利 、 农业 经 营管理 等 7个 子
系统 。在相 当长 的 时 间 内 , 国农 业科 技 服务 局 限 我 于提供大 宗农 副产 品的种植 、 养殖 技术 , 建立 与完 善
适应 小农 经济生 产模式 的科学技 术推 广方式 。这 种
基 本上属 于政府 “ 导 ” 独 的农 业 科技 推 广 体 系 , 新 在 的形式 下 , 面对农 业 科 技 推广 服 务 的诸 多科 技 新需
求, 然而 ,农业 技 术市 场 的 运 行仅 仅 靠 供求 双 方 的 “ 利益 驱动还 不够 , 因为 农 业 技术 研 发 和 使用 具 有 与 其它 商 品的生产 和 使 用不 同 的属性 , 这种 特 殊 的属 性决 定 了农 业 技术供 给和需 求 的动力都 不 足。 - 在 ”1 传统 计划 经济体 制下 发展起 来 的农业科 技 推广服 务 供给 体系 , 运行 机 制 都 是按 照 计 划 经 济模 式 建 立 其
关键 词 : 农业 ;农业科技 ; 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中 图分 类号 : 0 7 S一 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一 6 x 2 0 ) l 0 2 — 3 10 O o (0 8 0 一 1 2 0
新形势下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足额 到位 ” 但事实上 , 。 多数 , 的县连人 头经费都难 以保 有
障, 农技 人员从事农业技 术推广 的经 费更是捉襟见肘 , 只能靠 自身 的积 累和技物相结合服务 。 但随着农村 “ 提五统 ” 三 和农业 税 的相继取消 , 不少 乡村 实际可支配资金 大幅减少 , 而农 资市 场 的放开 , 也使得 基层农技部 门靠开展技物结 合创收愈来愈艰 难。 同时 , 区 ) 县( 撤乡并 镇等机构 改革后 , 因受 困于后续配套 改 革不到位等原 因, 造成绝大部分 乡镇 的农业科 技推 广机构工 作 经费严重 不足 , 甚至负债运转 , 而制约 了农业科 技推广服务 从
力, 太原市农 技推广体 系建设 取得 了明显成 绩 , 广机构达 到 推
了巩 固, 推广 队伍进一步加强 , 推广人员素质有所提 高, 建立 了
以市 、 县农技推广 中心为龙头 , 以乡镇农技站为 主体 , 以村级服 务组织为补充 ,以科技示范 户为基地 的农技 推广 网络达 到完 善, 服务功能 明显增强 , 机制创新有 了一定的进展 , 为全 面贯彻
维普资讯
新形势下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山西省太 原 市农 业技术 推广 站 张彩 霞
摘 要
邢承 玉
张晓亮
程 素 林
农业技 术推 广体系是科 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主导力量 ,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转轨变型的
过程 中, 存在 思想不稳定 , 体制 不适应 , 经费不落实, 手段 落后和人 员素质跟 不上等 问题 。在新形势
咨 询 , 切需要一支 复合型农业科技推 广队伍 , 民不仅需 要 迫 农 技术员 , 更需要信息员 和创业指 导专家 。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模式运行情况分析
各 乡镇 党委 政 府管 理 为主,县级 农 业部 门管理 为辅, “ 乡管乡用” ,人 财物 “ 三权 ”归乡镇 ,均为全额拨 款 事业单位 。 乡镇 政 府 负责 中心人 员的培训 聘用 考评 、
形势下农业农村发展需要。 根 据我们 调查 了解 ,梁平 县从 19 年后 ,2 92 0年
间乡镇农业 服务中心负责农机 的岗位 上没有进过新人 ,
1 工作 内容和责任 的落实 、机构 的定编定 岗、工资待 遇 全县乡镇农 业技术服 务中心编制都 在 7~1 人,但实
人。如礼让 镇农 业服 的财政保 障 、办 公条 件的配备等 。在粮食生产 、农 业 际在 岗人 员每 个乡镇 最多只有 5
产量和 品质。我们是结合农 户的需要,不 同的种植 时 养殖 户免 费提 供 技术指导。服务站共有 3 ,每人每 人
期 安排讲不 同的技术 ,让农 户能够 现学现用 ,实 现标 月工资 10 8 0元左右。公司每年给村级 技术员劳务补助
准化生 产。每次培训都会 向农户发 放教材 、光盘 ,还 3 0 0 0多元。 在庙垭乡蒲坪村的蚕桑春管培训现场会上 ,
预算足额保证 ,但 工作经 费、知识更 新培训 和办 公条
件 由乡镇 统筹解 决很难 得到保证 ; 四是 中心人员变动
重庆 市 3 8个农 业 区县 的 9 9个乡镇农 业 服务 中 频繁 ,多数农 技人 员兼做 当地计 划生育、防火、经济 4
心 均为综合 乡镇站 ,主要 包括农 技、农 机 、农 经、林 发展 、安全监 督等工作 ,工作压力大 ,参 与农业 推广 业 等,有 的区县 乡镇 站将畜牧兽 医包括在 内,如梁平 T作 时 间相对减 少,对新 品种 、新技术 试验 示范推广 县 ; 的区县 乡镇 站将水产包 括在 内,如武隆县。 乡 有 实施 效果较 差 ; 五是 中心非专业技 术人员多,专业技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与创新研究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与创新研究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是指通过农业技术推广站、种子繁育场等农业机构,针对农民的实际需求,向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培训和服务等支持。
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收益。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主要包括:以农民为主体的技术推广模式、专业化服务模式、信息化服务模式、产业化服务模式等。
以农民为主体的技术推广模式是基层农技人员将现代技术与农民的实际生产环境相结合,通过行走田间、走遍村庄的方式,引导农民掌握和应用新技术。
专业化服务模式是基层农技人员把农技服务分成不同的领域和专业,针对不同的技术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如土壤分析、种子繁育等。
信息化服务模式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模式。
基层农技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端等渠道,向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培训和服务等信息。
产业化服务模式是基于一定规模和业务特点的服务模式,以企业为主导,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组织形式,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农技服务,并发展相应的农业产业。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也在不断升级和创新。
一方面,大力推进信息化服务,加强农技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引导农民通过互联网、移动端等渠道获取技术信息,提高技术应用的水平。
另一方面,加强农村产业发展,推进农产品加工、物流等现代化服务,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研究表明,合理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对于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必须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改革和创新,促进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与创新发展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发展农业。
同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越来越完善,为农业高效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还应在未来发展中致力于创造新的推广路径,快速实现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推动我国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为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作出努力和贡献。
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模式农业技术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它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节省生产成本。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来看,主要有以下推广模式:①示范基地。
通过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基地,将农业新技术展示在示范基地,供广大农民参观了解。
农民在参观过程中对新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可以促进农业科研的成功转化和推广。
目前,许多地区已经建立了科技示范园区基地,这种推广模式的地位正在逐步上升,推广效果也比较明显。
②政府、产业和教育相结合的推广模式。
推广工作主要由企业、政府和科研机构承担。
三方需要共同努力,将科学研究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在推广过程中,三方应明确各自的责任。
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支持。
企业和科研机构要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落实相关政策到位,配合政府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同时,科研机构应提出建设性意见,不断优化推广机制和模式,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农业技术推广优势体系所具备的特点在世界范围内的农业技术推广中,优势体系一般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方面,推广形式多样。
在推广中,首先是劳动群众的参与,他们将被吸收到农业技术学习团队中,使劳动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应的技术和应用方法。
针对不同的问题,相关推广人员应与劳动群众一起分析解决问题,使农业技术真正落到劳动群众手中,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其次,推广工作应以相关推广人员为主导,细化相关农业技术推广内容,针对每个推广人员。
同时,加强意见反馈平台的建设,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相应的平台给予真实的反馈,并将工作人员的反馈与发起人的工作表现直接挂钩,从而提高相关发起人的劳动效率,使发起人的工作更加严谨;最后是学习先进技术和相关培训。
新形势下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的思考
新形势下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的思考姚学竹【摘要】本文立足景泰县农技推广现状,分析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对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年(卷),期】2017(000)024【总页数】3页(P72-74)【关键词】农技推广;基层服务;经验;景泰县【作者】姚学竹【作者单位】甘肃省景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景泰730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3农技推广是把农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活动。
通过农技推广可有效地将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1]。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快速转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农业耕种收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种植结构逐步由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向粮经饲草种植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形成。
面对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要求,农技推广部门、科研教学部门、民间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充分发挥各自技术、人才、管理、设备等优势,积极探索服务模式,力争发挥各自的优势,争取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地位,努力赢得自己的份额[2]。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本文仅指种植业类县、乡级技术人员)是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环节。
笔者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技术人员,总结二十多年来农技推广的实践经验,面对当前农技推广的新形势,认真分析景泰县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和农业推广服务方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以期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依托农技推广试验示范项目实施,配备县、乡、村三级基础装备。
注重县土肥、园艺、植保等专业站化验室建设,不断筹集资金、更新配备仪器设备,坚持开展化验室人员培训工作,为推广工作提供土壤、肥料、植株、水分、病虫监测等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基础资料。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 兴。
主要任务
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鼓励企业、科研院所 、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参与推广工作。
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接受新技 术的能力。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农 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 和技术水平。
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地方的农业技术推广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农业技术 的推广效果和质量。
03
CATALOGUE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总体目标
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 水平。
优化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人才 队伍,加强基层推广服务能力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实施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各级政府对农业技术推 广工作的支持和投入。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 业技术推广工作。
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全 面、客观、科学的评价。
鼓励创新和示范,选取典型地区和典型案例进行示范, 总结经验并推广应用。
04
CATALOGUE
定义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指以政府为主导,通过科研、教育、推 广等机构,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系统化服务 组织。
特点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具有公益性、服务性、专业性和系统性等 特点,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升农 民收入水平。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性
01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问题解析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问题解析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科技不断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以下问题:一、科研能力不足我国的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基层科研机构设施落后、人才不足,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限制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
二、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健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够健全,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农民对科研成果的接受和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此导致了科研成果不能推广应用。
三、技术转化和推广能力弱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技术转化和推广能力不足,这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推广人员、缺乏合适的技术转化平台及相关政策支持等原因所致。
此外,一些科研人员过分追求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忽视了技术推广和示范的重要性,并没有真正实现科技与生产的结合。
四、农民素质与需求问题农民的科学素质和意识不够高,存在较大的基础认识和技术应用方面的难题。
另一方面,在科技服务体系中,对农民个性化需求的研究还比较欠缺,没有很好地满足农民实际需求的问题。
面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科研投入政府应加强对农业科研工作的投入,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给予更大的支持,扶持优秀人才到农业科研工作中来,壮大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队伍。
二、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政府要加强与农民的联系,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服务网点建设,扩大农业技术推广范围,积极开展农技人员到村下乡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应用能力,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政府应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扶持力度,创新科技服务模式,推动企业和科研机构深度融合,加强技术转移,并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撑体系,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四、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加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知识素质培训,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注重关注农民的需求和经验,将其纳入到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当中,实现科技之于农业的服务和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2 0 年 9月 06湖 北 大学 ຫໍສະໝຸດ 报 ( 学 社会 科学 版 ) 哲
Ju r 1 f u e U i rt P i s h dSc l c ne o r R 0 H bi nv sy hl o ya oi i c l e i( o p n aS e
S p,0 6 e. 0 2 V l 3 No5 o - . 3
第 3 卷 第 5期 3
新 阶段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 式分析
柏振 忠 ,王 红玲
(. 1 中南 民族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4 0 7 2 湖 北 大 学 商 学 院 ,湖北 武 汉 4 0 6 ) 3 04; . 3 0 2
我 国 的 基层 农 技 推 广 服 务 体 系 , 国家 县 、 两 级 农 技 推 广 服 务 机 构 和 其 他 各 类 为 农 民提 供 农 技 服 务 的组 织 的 统 称 。 是 乡
这 一 体 系 目前 凸现 出 一 系 列 问 题 , 须创 新 推 广 服 务 模 式 , 建 新 型 基层 农 技 推 广 服 务 体 系 。 必 构
科 技 推 广服 务 模 式 , 后 提 出 了 完善 基 层 农 业科 技 推 广 服 务 模 式 的 一 些 新 思 路 。 最 [ 键 词 ]农 业 科 技 推 广服 务 ; 式 ; 关 模 比较 ; 新 创 [ 图 分 类 号 ]F 0 中 36 [ 献标 识码 ] 文 A [ 文章 编 号 ]10 — 7 9 2 0 )5 0 8 — 3 0 1 4 9 (0 6 0— 50 0
供 养 的 公 益 性 服 务 基 本 处 于半 停 滞 状 态 , 存 非 常 困难 。第 二 , 产 品质 量 安 全 的 挑 战 。国际 农 产 品 实 行 市 场 准 人 。农 产 生 农
品质 量 安 全 只 有 通 过 国际 上 的 : 0 0 0 质 量 认 证 标 准 、 010 0 环 保认 证 标 准 、 010 一 全 卫 生 和健 康 认 证 标 准 , I 90 一 S I 40 一 S I 80 安 S 才
[ 摘 要 ]加 强基 层 农 业 科 技 推 广服 务 体 系 建 设 , 新 农 业 科 技 推 广服 务 模 式 是 "前 和 今 后 一 段 时 期 发 展 创 3 -
农 业 的 重要 任 务 。 文 在 分析 我 国 原 有 的 农 业 科 技 推 广 服 务 模 式 存 在 的 问题 基 础 上 , 本 通过 比 较 新 阶 段 基 层 农 业
帮 助农 民开 展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 收 致 富等 。 增 然 而 , 阶段 由于 农 业 在 产 品 供 求 关 系 、 业增 长 方 式 、 业 发 展 目标 、 民增 收 途 径 和农 业 产 业 关 联 度 等 方 面 发 生 现 农 农 农
了显 著 变 化 。随 着 农 村 改 革不 断 深 化 , 业 产 业 化 经 营 步 伐 不 断 加快 , 业 科 技 供 给 主体 和 需 求 主 体 E渐 多 元 化 , 们 原 农 农 t 我 有 的一 元 化 的 农 业 科 技 推 广 服 务体 系 面 临 着 严 峻 挑 战 和 激 烈 的 竞 争 。 一 , 存 发 展 的 挑 战 。农 村 税 费改 革 以 来 , 于 主 第 生 由
全 面 改 革原 有体 制 , 步建 立 和 完 善 适 应 社 会 主义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的 新 的农 业科 技 推 广 服 务 机 制 。 逐 我 国农 业 科 技 推 广 服 务 中 出 现 的 问 题 是 与 路 径 依 赖 有 关 系 的 。 长期 以 来 , 国推 行 的 政 府 驱 动 型 农 业 科 技 推 广 服 务 我
允 许 进 人 国 际 市 场 。 三 , 业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 民增 收 的 挑 战 。 业 科 技 推 广 服 务 人 员 的 知 识结 构 不 适 应 社 会 的需 要 , 第 农 农 农 农 民增 收 缓 慢 。 四 , 业 产 业 化 经 营 的挑 战 。 业 科 技 推 广 服 务 不 仅 要 注 重 产 中 、 前 技 术 的 推 广 服 务 , 要 求 注 重 产 后 技 第 农 农 产 更 术 的 推 广 服 务 , 别是 对农 产 品 的 加 工 、 装 、 运 技 术 的 推 广 服 务 , 是 传 统 推 广 服 务 体 系 的 短 处 , 产 中 的 技 术 研 究 较 特 包 贮 这 生 多, 而加 工 转 化 增 值 技 术研 究 较 少 , 以 , 种 挑 战更 为 严 峻 。因 此 农 业科 技 推 广 服 务 工 作 必 须 顺 应 大 潮 流 , 应 新 形 势 , 所 这 适
一
、
我 国原 有 的农 业 科 技推 广 服 务 模 式 面 临 的挑 战
多 年 来 , 国采 用 的 是 一 元 化 的 农 业 科 技 推 广 服 务 模 式 , 中农 业 科 技 推 广 主体 — — 基 层 农 业 科 技 推 广 体 系 建 设 是 我 其 农 业 工 作 的重 要 基 础 。这 种 一 元 化 的 农 业 科 技 推 广 服 务 模 式 在 计 划 经 济 条 件 下 发 挥 了 重 要 作 用 , 宣 传 党 和 国家 在 农 村 如 的方 针 政策 , 面 积 、 范 围 开 展 农 业 技 术 的推 广 、 升 农 业 科 技 含 量 , 泛 进 行 适 用 技 术 培 训 , 高 劳 动 者 科 技 素 质 以 及 大 大 提 广 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