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全套教案导学案专题一 第二讲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1(教案与导学案)1_1_1-2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来源:学优高考网148480]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1(教案与导学案)1_1_1-2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来源:学优高考网148480]

1. 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2)教案【教学目标】1、集合和元素的表示法;2、掌握一些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3、掌握集合两种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

【教学重难点】集合的两种表示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集合元素的特征有哪些?怎样理解,试举例说明,集合与元素关系是什么?如何用数不符号表示?那么给定一个具体的集合,我们如何表示它呢?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集合的表示 (板书课题)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二、新课讲授(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例:“中国的直辖市”构成的集合,写成{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由“maths 中的字母” 构成的集合,写成{m,a,t,h,s}由“book 中的字母” 构成的集合,写成{b,o,k}注:(1) 有些集合亦可如下表示: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51,52,53,…,100}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1,3,5,7,…}(2) a 与{a}不同:a 表示一个元素,{a}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

(3)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

学生自主完成P4 例题1(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并把这个条件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格式:{x ∈A| P (x )}含义:在集合A 中满足条件P (x )的x 的集合。

例:不等式12x +<-的解集可以表示为:{|12}x R x ∈+<-或{|3,}x x x R <-∈“中国的直辖市”构成的集合,写成{x x 为中国的直辖市}; “方程x 2+5x-6=0的实数解” {x ∈R| x 2+5x-6=0}={-6,1}学生自主完成P5例题2三、例题讲解例题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小于5的正奇数组成的集合;(2)能被3整除且大于4小于15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3)方程x 2-9=0的解组成的集合;(4){15以内的质数}; (5){x|x36∈Z ,x ∈Z }. 分析: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列举法的书写格式,并讨论各个集合中的元素,明确各个集合中的元素,写在大括号内即可提示学生注意:(2)中满足条件的数按从小到大排列时,从第二个数起,每个数比前一个数大3;(4)中除去1和本身外没有其他的约数的正整数是质数;(5)中3-x 是6的约数,6的约数有±1, ±2, ±3, ±6.解: (1)满足题设条件小于5的正奇数有1,3,故用列举法表示为{1,3};(2)能被3整除且大于4小于15的自然数有6,9,12,故用列举法表示为{6,9,12};(3)方程x 2-9=0的解为-3,3,故用列举法表示为{-3,3};(4)15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故该集合用列举法表示为{2,3,5,7,11,13}(5)满足的x 有3-x=±1, ±2, ±3, ±6.解之,得x=2,4,1,5,0,6,-3,9,故用列举法表示为{2,4,1,5,0,6,-3,9}变式训练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x 2-4的一次因式组成的集合;(2){y|y=-x 2-2x+3,x ∈R ,y ∈N };(3)方程x 2+6x+9=0的解集;(4){20以内的质数};(5){(x,y)|x 2+y 2=1,x ∈Z ,y ∈Z };(6){大于0小于3的整数};(7){x ∈R |x 2+5x-14=0};(8){(x,y)|x ∈N 且1≤x<4,y -2x=0};(9){(x,y)|x+y=6,x ∈N ,y ∈N }.分析:让学生思考用描述法的形式如何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如何表示数轴上的点?如何表示不等式的解?学生板书,教师在其他学生中间巡视,及时帮助思维遇到障碍的同学.必要时,教师可提示学生:(1)集合中的元素是点,它是坐标平面内的点,集合元素代表符号用有序实数对(x,y)来表示,其特征是满足y=x 2;(2)集合中元素是点,而数轴上的点可以用其坐标表示,其坐标是一个实数,集合元素代表符号用x 来表示,其特征是对应的实数绝对值大于6;(3)集合中的元素是实数,集合元素代表符号用x 来表示,把不等式化为x<a 的形式,则这些实数的特征是满足x<a.解:(1)二次函数y=x 2上的点(x,y)的坐标满足y=x 2,则二次函数y=x 2图象上的点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y)|y=x 2};(2)数轴上离原点的距离大于6的点组成的集合等于绝对值大于6的实数组成的集合,则 数轴上离原点的距离大于6的点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 ∈R ||x|>6};(3)不等式x-7<3的解是x<10,则不等式x-7<3的解集表示为{x|x<1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描述法表示.描述法适用于元素个数是有限个并且较多或无限个的集合.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集合元素的代表符号不能随便设,点集的元素代表符号是(x,y),数集的元素代表符号常用x.集合中元素的公共特征属性可以用文字直接表述,最好用数学符号表示,必须抓住其实质.变式训练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2x+y=5的解集;(2)小于10的所有非负整数的集合;(3)方程ax+by=0(ab≠0)的解;(4)数轴上离开原点的距离大于3的点的集合;(5)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Ⅱ、Ⅳ象限点的集合;(6)方程组⎩⎨⎧==+1y -x 1,y x 的解的集合; (7){1,3,5,7,…};(8)x 轴上所有点的集合;(9)非负偶数;(10)能被3整除的整数.答案:(1)、{(x,y)|2x+y=5};(2)、{x|0≤x<10,x ∈Z };(3)、{(x,y)|ax+by=0(ab≠0)};(4)、{x||x|>3};(5)、{(x,y)|xy<0};(6)、{(x,y)|⎩⎨⎧==+1y -x 1y x }; (7)、{x|x=2k-1,k ∈N *};(8)、{(x,y)|x ∈R ,y=0};(9)、{x|x=2k,k ∈N };(10)、{x|x=3k,k ∈Z }.四、课堂小结1.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x,y)|y= x 2+3x+2}与 {y|y= x 2+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 。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套教案导学案§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套教案导学案§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第2课时)教案

备课人授课时间课题§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第2课时)课标要求巩固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熟练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巩固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熟练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技能目标培养数形结合的能力,一题多解的能力,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勇于创新精神,同时体会从不同侧面观察同一事物思想重点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难点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关系教学过程及方法问题与情境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课题导入1.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步骤2.讲授新课[范例讲解]例3 某种牌的汽车在水泥路面上的刹车距离s m和汽车的速度 x km/h有如下的关系:21120180s x x=+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测得这种车的刹车距离大于39.5m,那么这辆汽车刹车前的速度是多少?(精确到0.01km/h)解:设这辆汽车刹车前的速度至少为x km/h,根据题意,我们得到21139.520180x x+>移项整理得:2971100x x+->显然0>,方程2971100x x+-=有两个实数根,即1288.94,79.94x x≈-≈。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88.94,79.94x x x<->或在这个实际问题中,x>0,所以这辆汽车刹车前的车速至少为79.94km/h.学生回答1教学过程及方法例4、一个汽车制造厂引进了一条摩托车整车装配流水线,这条流水线生产的摩托车数量x(辆)与创造的价值y(元)之间有如下的关系:22220y x x=-+若这家工厂希望在一个星期内利用这条流水线创收6000元以上,那么它在一个星期内大约应该生产多少辆摩托车?解:设在一个星期内大约应该生产x辆摩托车,根据题意,我们得到222206000x x-+>移项整理,得211030000x x-+<因为1000=>,所以方程211030000x x-+=有两个实数根1250,60x x==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得不等式的解为:50<x<60因为x只能取正整数,所以,当这条摩托车整车装配流水线在一周内生产的摩托车数量在51—59辆之间时,这家工厂能够获得6000元以上的收益。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导学案全集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导学案全集

第一章第二节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第二课时三维目标1.会用斜二测画法画出一些简单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直观图;2. 通过观察三视图和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及不同形式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目标三导学做思1问题 1. 如图是美术作品中的一种绘画方法,叫透视画法.这种画法就是表现画面中各种物体的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位置关系,在平面上构建空间感、立体感的方法.在立体几何中也常用斜投影来画空间图形的直观图,这种画法叫叫什么?有什么特点?.*问题2. 用斜二测画法画一个水平放置的正六边形的直观图.【思考】用斜二测画法画平面图形直观图的步骤有哪些?问题3. 用斜二测画法作长宽高分别为4、3、2的长方体的直观图.作法:【思考】用斜二测画法画立体图形直观图的步骤有哪些?斜二侧画法中如何找一般位置下的点?【学做思2】1.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下图中水平放置的四边形的直观图.*2.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达标检测1.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一个梯形,CD∥AB,CD=AO=1,三角形AO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为AB的中点,试求梯形ABCD水平放置的直观图的面积.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2.如上右图所示,△A′B′C′是水平放置的△ABC的直观图,则在△ABC的三边及中线AD中,最长的线段是( )A.AB B.AD C.BC D.AC第一章第二节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第一课时三维目标1.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2.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3. 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目标三导学做思1问题1.阅读教材第11~13页,完成下列表格:问题3.说出作三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方法. 【学做思2】1.如图甲所示,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 、F 分别是1AA 、11D C 的中点,G 是正方形11B BCC 的中心,则四边形AGFE 在该正方体的各个面上的投影可能是图乙中的 .2. 作出下面几何体的三视图.3.根据右图中所给出的一个物体的三视图,试画出它的形状.达标检测1. 用若干块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搭成该几何体需要的小正方体的块数是()A.8 B.7 C.6 D.5*2.如图,下列四个几何体中,它们各自的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相同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第一章第三节球的表面积与体积三维目标1.了解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2. 能运用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标三导 学做思1问题1. 如图,一个圆锥形的空杯子上面放着一个半球形的冰淇淋,如果冰淇淋融化了,冰淇淋会从杯子溢出吗?请说明理由.【学做思2】1.一种空心钢球的质量是142g,外径是5cm,求它的内径.(钢的密度是7.9g/cm 2)2.已知过球面上,,A B C 三点的截面和球心的距离为球半径的一半,且。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套教案导学案第二课时 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套教案导学案第二课时 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 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学习目标】1.理解导数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中的作用;2.理解导数在解决有关不等式、方程的根、曲线交点个数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3.结合实例,借助几何直观探索并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4.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以及闭区间上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最大值、最小值;体会导数方法在研究函数性质中的一般性和有效性。

【重点难点】①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②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③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④利用导数证明函数的单调性;⑤数在实际中的应用;⑥导数与函数、不等式等知识相融合的问题;⑦导数与解析几何相综合的问题。

【高考要求】B 级【自主学习】1. 函数的单调性⑴ 函数y =)(x f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x f '>0,则)(x f 为 ;若)(x f '<0,则)(x f 为 .(逆命题不成立)(2) 如果在某个区间内恒有0)(='x f ,则)(x f .注:连续函数在开区间和与之相应的闭区间上的单调性是一致的.(3) 求可导函数单调区间的一般步骤和方法:① 确定函数)(x f 的 ;② 求)(x f ',令 ,解此方程,求出它在定义区间内的一切实根;③ 把函数)(x f 的间断点(即)(x f 的无定义点)的横坐标和上面的各个实根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然后用这些点把函数)(x f 的定义区间分成若干个小区间;④ 确定)(x f '在各小开区间内的 ,根据)(x f '的符判定函数)(x f 在各个相应小开区间内的增减性.2.可导函数的极值⑴ 极值的概念:设函数)(x f 在点0x 附近有定义,且对0x 附近的所有点都有 (或 ),则称)(0x f 为函数的一个极大(小)值.称0x 为极大(小)值点. ⑵ 求可导函数极值的步骤:① 求导数)(x f ';② 求方程)(x f '=0的 ;③ 检验)(xf'=0的根左右的符,如果在根的左侧附近为正,右侧附近为负,f'在方程)(x那么函数y=)(xf在这个根处取得;如果在根的左侧附近为负,右侧为正,那么函数y=)(xf在这个根处取得 .3.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⑴ 设y=)f是定义在区间[a ,b ]上的函数,y=)(x(xf在(a ,b )内有导数,则函数y =)(xf在[a ,b ]上有最大值与最小值;但在开区间内有最大值与最小值.(2) 求最值可分两步进行:① 求y=)(xf在(a ,b )内的值;② 将y=)(xf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为最大值,最小的一f的各值与)(af、)(b个为最小值.(3) 若函数y=)(xf为函数f为函数的,)(bf在[a ,b ]上单调递增,则)(a的;若函数y=)(bf为函数的,)f为f在[a ,b ]上单调递减,则)(a(x函数的 .[典型例析]2例1已知函数f(x)=x3+ax2+bx+c,曲线y=f(x)在点x=1处的切线为l:3x-y+1=0,若x=3时,y=f(x)有极值.(1)求a,b,c(2)求y=f(x)在[-3,1]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例2已知f(x)=e x-ax-1.(1)求f(x)的单调增区间;(2)若f(x)在定义域R内单调递增,求a的取值范围;(3)是否存在a,使f(x)在(-∞,0]上单调递减,在[0,+∞)上单调递增?若存在,求出a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例3某造船公司年造船量是20艘,已知造船x艘的产值函数为R(x)=3 700x+45x2-10x3(单位:万元),成本函数为C(x)=460x+5 000(单位:万元),又在经济学中,函数f(x)的边际函数Mf(x)定义为Mf(x)=f(x+1)-f(x).(1)求利润函数P(x)及边际利润函数MP(x);(提示:利润=产值-成本)(2)问年造船量安排多少艘时,可使公司造船的年利润最大?(3)求边际利润函数MP(x)的单调递减区间,并说明单调递减在本题中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当堂检测]1.函数y=f(x)的图象过原点且它的导函数g=)f'的图象是如图所示的一条直线,则(xy=f(x)图象的顶点在第象限.2.已知对任意实数x,有f(-x)=-f(x),g(-x)=g(x),且x>0时,)f'>0,)(xg'>0,则(xx<0时,)f'0,)(xg' 0(用“>”,“=”或“<”填空).(x3.(2008·广东理)设∈a R ,若函数y=e ax +3x ,∈x R 有大于零的极值点,则a 的取值范围为 .4. 函数y=3x 2-2lnx 的单调增区间为 ,单调减区间为 .5.(2008·江苏,14)f(x)=ax 3-3x+1对于x ∈[-1,1]总有f(x)≥0成立,则a= .6函数f (x )=x 2-2ax +a 在区间(-∞,1)上有最小值,则函数g (x )=xx f )(在区间(1,+∞)上一定是 函数.(用“增”、“减”填空)7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开区间(a ,b ),导函数f ′(x )在(a ,b )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f (x )在开区间(a ,b )内极小值点有 个.8已知函数f (x )=21x 4-2x 3+3m ,x ∈R ,若f (x )+9≥0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9已知函数f (x )的导数f ′(x )=a (x +1)·(x -a ),若f (x )在x =a 处取到极大值,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精品导学案高中数学必修导学案§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导学自已复习课本必修2的P2页至P4页,用红色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完成探究题,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问题导学及小试牛刀找出的疑惑点,课上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 感受空间实物及模型,增强学生直观感知;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4.理解多面体的有关概念;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5.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只有不畏劳苦,敢于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重点难点】重点是棱柱、棱锥、棱台结构特征.难点是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一【问题导学】探索新知探究1:几何体的相关概念(1)预习课本第2页的观察部分,试着将所给出的16幅图片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2)空间几何体的概念:(3探究2新知1:(1)多面体:(2)多面体的面:(3)多面体的棱:(4 指出右侧几何体的面、棱、顶点探究2:旋转体的相关概念新知2:旋转体旋转体的轴 探究31、 棱柱:2、棱柱的分类:(1)按侧棱及底面垂直及否,分为:(2)按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分为:注: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

3、棱柱的表示:4、补充:平行六面体——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探究41、棱锥:2、棱锥的分类:注:如果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是正棱锥.3、棱锥的表示:探究5:(三)棱台1、棱台:2、棱台的分类:3、棱台的表示:二【小试牛刀】1. 一个多边形沿不平行于矩形所在平面的方向平移一段距离可以形成().A.棱锥 B.棱柱 C.平面 D.长方体2. 棱台不具有的性质是().A.两底面相似B.侧面都是梯形C.侧棱都相等D.侧棱延长后都交于一点三【合作、探究、展示】例1、根据右边模型,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长方体模型,有多少对平行平面?能作为棱柱底面的有多少对?(2) 如右图,长方体''''中被截去一部ABCD A B C D分,其中''EH A D。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导学案及答案全文表达流畅,无影响阅读体验的问题。

为了确保文章的质量,我认为在回答你的提问之前,有必要对导学案和答案的特点进行一下了解。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导学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准备的一份辅助教材。

它通常包含了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整理、学习方法指导和相关习题等。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导学案,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作为导学案的一部分,答案的提供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答案的核对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及时进行纠正和补充学习。

根据题目要求,我将按照导学案的格式布局,提供必修2全册的导学案及答案。

这样你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对答案的核对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导学案及答案第一章函数与导数1.1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学习目标:1. 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2. 掌握用集合、映射等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

学习内容:1. 函数的定义;2. 函数的表示方法;3. 函数的性质。

学习方法指导:1. 仔细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理解函数的定义;2. 注意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概念;3. 多做一些例题,加深对函数表示方法的理解。

习题:1. 设函数f(x) = 2x + 3,求f(1)的值;2. 函数y = x^2的图象为抛物线,确定该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答案:1. 将x = 1带入函数f(x),得到f(1) = 2(1) + 3 = 5。

2. 函数y = x^2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集R,值域为非负实数集[0,+∞)。

......根据上述导学案的格式,我将为你提供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的导学案及答案。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无法将全册的导学案及答案一一列出。

但你可以根据此示例并借鉴此格式,自行拟定其他章节的导学案及答案。

希望上述内容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学习顺利!。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2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2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2全册导学案及答案第一章:集合及其运算1.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a) 集合的定义: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b) 集合的表示方法:i)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逐个列举出来,用大括号括起来表示,如A={1, 2, 3}。

ii) 描述法:用条件描述集合中的元素,如A={x|x是自然数,且x<4}。

2. 集合的运算a) 交集:设A和B为两个集合,A∩B表示同时属于A和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b) 并集:设A和B为两个集合,A∪B表示属于A或者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c) 差集:设A和B为两个集合,A-B表示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d) 互斥与互补:若A∩B=∅,则A和B互斥;若A∪B=U(全集),则称A和B互为互补集。

练习题:1. 设A={1, 2, 3, 4},B={3, 4, 5},求A∩B和A∪B。

2. 若A={1, 2, 3, 4},B={2, 3, 4, 5},求A-B和B-A。

3. 设全集U={1, 2, 3, 4, 5},A={1, 2, 3},B={3, 4},求A的补集和B的补集。

答案:1. A∩B={3, 4},A∪B={1, 2, 3, 4, 5}。

2. A-B={1},B-A={5}。

3. A的补集U-A={4, 5},B的补集U-B={1, 2, 5}。

第二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 不等式的概念a) 不等式的定义:设a和b是两个实数,用符号"<"表示a小于b,用符号">"表示a大于b,用符号"≤"表示a小于等于b,用符号"≥"表示a大于等于b。

b) 不等式的解集:使不等式不等号成立的实数的集合,称为不等式的解集。

2. 一元一次不等式a) 不等式的性质: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实数,不等式的大小方向不变;两边乘以正实数(或除以正实数),不等式的大小方向不变;两边乘以负实数(或除以负实数),不等式的大小方向相反。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套教案导学案1.数列概念教案1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套教案导学案1.数列概念教案1

教师课时教案备课人授课时间课题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1)课标要求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掌握通项公式及其应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技能目标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个通项公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难点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过程及方法问题与情境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Ⅰ.课题导入三角形数:1,3,6,10,…正方形数:1,4,9,16,25,…Ⅱ.讲授新课⒈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注意:⑴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⑵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⒉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例如,上述例子均是数列,其中①中,“4”是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9”是这个数列中的第6项.⒊数列的一般形式:,,,,,321naaaa,或简记为{}n a,其中na是数列的第n项结合上述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列及项的定义.②中,这是一个数列,它的首项是“1”,“31”是这个数列的第“3”项,等等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些数列的每一项与这一项的序是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一关系可否用一个公式表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列与项的定义,从而发现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上面的数列②,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有这样的对应关系:项151413121↓↓↓↓↓序 1 2 3 4 5这个数的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可用一个公式:nan1=来表示学生阅读理解概念老师评价讲解1教师课时教案教学过程及方法问题与情境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⒋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n a的第n项n a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注意:⑴并不是所有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如上述数列④;⑵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有时是不唯一的,如数列:1,0,1,0,1,0,…它的通项公式可以是2)1(11+-+=nna,也可以是|21cos|π+=nan.⑶数列通项公式的作用:①求数列中任意一项;②检验某数是否是该数列中的一项.数列的通项公式具有双重身份,它表示了数列的第项,又是这个数列中所有各项的一般表示.通项公式反映了一个数列项与项数的函数关系,给了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个数列便确定了,代入项数就可求出数列的每一项.5.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为定义域的函数()na f n=,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2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2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2导学案主备人: 备课时间: 备课组长:
1.1.1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2)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3)会表示有关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概括出柱、锥、台的几何结构特征。(2)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B例2.用斜二测画法画长、宽、高分别是4cm、3cm、2cm的长方体 的直观图。
B例3.课本P18图1.2-13,请说出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并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
六、达标测试
A1、利用斜二测画法得到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①三角形的直观图是三角形 ②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
③正方形的直观图是正方形 ④菱形的直观图是菱形
B问题3:什么是棱柱、锥、台?有何特征?如何表示?如何分类?
C问题4;探究一下各种四棱柱之间有何关系?
C问题5:质疑答辩,排难解惑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
2.棱柱的任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A例1:如图,截面BCEF把长方体分割成两部分,这两部分是否是棱柱?
①点H与点C重合; ②点D与点M与点R重合;
③点B与点Q重合; ④点A与点S重合.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注: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12、在三棱锥S—ABC中,SA=SB=SC=1,∠ASB=∠ASC=∠BSC=30°,如图,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三棱锥的表面爬行一周后又回到A点,则蚂蚁爬过的最短路程为_____.
13、高为H的水瓶中注水,注满为止,如果注水量V与水深h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水瓶的形状是______.

2023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导学案全套

2023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导学案全套

2023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导学案全套一、导学目的本导学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高中数学研究者系统地研究和掌握2023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的相关知识,提高研究效果和成绩。

二、导学内容1. 第一章: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研究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理解函数的映射性和单调性2. 第二章: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研究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掌握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认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第三章:指数和对数函数- 研究指数和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掌握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理解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第四章:三角函数- 研究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基本关系- 掌握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理解三角函数在几何问题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第五章:概率与统计- 研究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掌握概率与统计的计算方法- 理解概率与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导学方法本教材使用了多种导学方法,包括课前预、课堂引导、课后练等,以帮助研究者全面提升数学知识和解题能力。

学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研究:1. 阅读本章导学案,了解本章研究目标和内容。

2. 预本章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和教辅材料,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参与互动,解答问题。

4. 课后进行题目练,巩固所学知识,掌握解题技巧。

5. 复本章知识,进行检测,查漏补缺。

四、导学评价为了确保研究效果,我们建议研究者在导学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自我评价可以通过课后练和解题过程来进行,教师评价可以通过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来进行。

五、研究资源研究者可以使用以下资源进行研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 相关参考书和教辅材料- 互联网上的数学研究网站和视频资源六、结束语通过系统地研究和掌握本教材,相信研究者能够在数学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本导学案能够帮助你在2023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研究中有所收获!。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全套导学案PPT课件及配套WORD讲义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全套导学案PPT课件及配套WORD讲义

由 a>b>0,有 ab>0⇒aab>abb⇒1b>1a,故 B 为假命题;
a<b<0⇒-a>-b>0⇒-1b>-1a>0,
a<b<0⇒-a>-b>0
⇒ab>ba,故 C 为假命题;
a>b⇒b-a<0,
a1>1b⇒a1-b1>0⇒ba-ba>0⇒ab<0.
∵a>b,∴a>0,b<0,故 D 为真命题. 解析
答案
2
PART TWO
核心素养形成
题型一 作差法比较大小
例 1 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代数式的大小:
(1)x2+3 与 3x;
(2)设 x,y,z∈R,比较 5x2+y2+z2 与 2xy+4x+2z-2 的大小.
[解] (1)∵(x2+3)-3x=x2-3x+3=x-322+34≥34>0,∴x2+3>3x. (2)∵5x2+y2+z2-(2xy+4x+2z-2)=4x2-4x+1+x2-2xy+y2+z2-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 和不等式
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教师独具内容) 课程标准:1.梳理等式的性质,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能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大小.2.能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不等式和解决实 际问题. 教学重点:1.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不等式. 核心素养:1.借助不等式性质的判断与证明,培养逻辑推理素养.2.通过 大小比较及利用不等式求范围,提升数学运算素养.
∴0<a-b<6,
故 2a+3b 的取值范围为-18<2a+3b<-5,a-b 的取值范围为 0<a-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全册导学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精品导学案高中数学必修II 导学案§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导学自已复习课本必修2的P 2页至P 4页,用红色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完成探究题,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问题导学及小试牛刀找出的疑惑点,课上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 感受空间实物及模型,增强学生直观感知;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4.理解多面体的有关概念;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5.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只有不畏劳苦,敢于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重点难点】重点是棱柱、棱锥、棱台结构特征.难点是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一【问题导学】探索新知探究1:几何体的相关概念(1)预习课本第2页的观察部分,试着将所给出的16幅图片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2)空间几何体的概念:(3)空间几何体的分类:多面体——旋转体——探究2:多面体的相关概念新知1:(1)多面体:(2)多面体的面:(3)多面体的棱:(4)多面体的顶点:指出右侧几何体的面、棱、顶点探究2:旋转体的相关概念新知2:旋转体旋转体的轴探究3:(一)棱柱1、棱柱:课题§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时间2011、5 教法问题教学法教者泰来三中高一数学备课组课时二课时面顶点棱ABCD ACB2、棱柱的分类:(1)按侧棱与底面垂直与否,分为:(2)按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分为:注: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

3、棱柱的表示:4、补充:平行六面体——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探究4:(二)棱锥1、棱锥:2、棱锥的分类:注:如果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是正棱锥.3、棱锥的表示:探究5:(三)棱台1、棱台:2、棱台的分类:3、棱台的表示:二【小试牛刀】1. 一个多边形沿不平行于矩形所在平面的方向平移一段距离可以形成().A.棱锥B.棱柱C.平面D.长方体2. 棱台不具有的性质是().A.两底面相似B.侧面都是梯形C.侧棱都相等D.侧棱延长后都交于一点三【合作、探究、展示】例1、根据右边模型,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长方体模型,有多少对平行平面?能作为棱柱底面的有多少对?ABCD A B C D中被截去一部分,其中(2) 如右图,长方体''''''EH A D。

高中数学导学教案人教版

高中数学导学教案人教版

高中数学导学教案人教版
课题:直线与平面的垂直交
教学内容:直线与平面的垂直交
教学目标:
1. 理解直线和平面的垂直性概念;
2. 掌握判断直线与平面的垂直性的方法;
3. 能够运用垂直交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直线与平面的垂直性概念和判断方法;
难点:应用垂直交的性质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垂直交的概念,比如:直线L与平面P相交于点A,求证∠OAB是直的。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
1. 定义直线与平面的垂直交;
2. 提出判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两种方法:法线相互垂直、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为垂直于平面的直线;
3.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判断直线与平面的垂直性。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
1. 学生自主练习判断直线与平面的垂直性,并相互讨论解题思路;
2. 老师辅导学生解决困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
1. 老师布置拓展练习,要求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垂直交的概念;
2.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并相互讨论。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习中的错误。

板书设计:
直线与平面的垂直交
1. 定义
2. 判断方法
- 法线相互垂直
- 投影垂直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直线与平面垂直交的理解和运用。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利用案例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2020年2月高中数学导学案全国版人教版精品课件选修2-2第一章第2课时导数的几何意义

2020年2月高中数学导学案全国版人教版精品课件选修2-2第一章第2课时导数的几何意义
Δx
0
(Δ Δ
)=-1,则
f'(0)=
-1
.
课前预学 课堂导学 课上固学 课后思学
预学 2:切线的概念和导数的几何意义
根据《问题情境》,割线 PPn 的变化趋势:当点 Pn 趋近于点 P 时,割线 PPn 趋近于确定的位置
PT,PT 为曲线的切线,导数 f'(x0)的几何意义是曲线 y=f(x)上的点(x0,f(x0))处切线的斜率.
重点:理解和掌握切线的定义、导数的几何意义,体会数形结合、“以直代曲”的思想方法. 难点:对导数的几何意义以及在每点“附近”的变化率与瞬时变化率的近似关系的理解.
课前预学 课堂导学 课上固学 课后思学
如图,当点 Pn(xn,f(xn))(n=1,2,3,4)沿着曲线 f(x)趋近于点 P(x0,f(x0))时,割线 PPn 的变化趋势是 什么?
课前预学 课堂与曲线 y=3x2-4x+2 在点 M(1,1)处的切线平行的直线.
【解析】∵曲线 y=3x2-4x+2 在点 M(1,1)处的切线斜率
k=y'|x=1=
lim
Δ0
3(1+Δx)2
-4(1+Δx Δx
2 3 4 2= (3Δx+2)=2,
)=-2
3,
所以 f'(1)=- 3,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知,曲线 y=f(x)在点(1,f(1))处切线的斜率为- 3,所以切线
的倾斜角为23π.
课前预学 课堂导学 课上固学 课后思学
3.曲线 y=2x-x3 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 x+y-2=0 . 【解析】因为 y=2x-x3 在点(1,1)处的切线斜率为-1,所以切线方程为 x+y-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数形结合思想1.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以形助数”,把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2)“以数定形”,把直观图形数量化,使形更加精确.2.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质、关键及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象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几何意义又分析其代数意义;第二是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由数思形,以形思数,做好数形转化;第三是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3.实现数形结合,常与以下内容有关:(1)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2)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3)以几何元素和几何条件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概念,如复数、三角函数等;(4)所给的等式或代数式的结构含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如等式(x-2)2+(y-1)2=4,表示坐标平面内以(2,1)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1. (2013·重庆)已知圆C1:(x-2)2+(y-3)2=1,圆C2:(x-3)2+(y-4)2=9,M,N分别是圆C1,C2上的动点,P为x轴上的动点,则|PM|+|PN|的最小值为() A.52-4 B.17-1C.6-2 2 D.17答案 A解析设P(x,0),设C1(2,3)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C1′(2,-3),那么|PC1|+|PC2|=|PC1′|+|PC2|≥|C1′C2|=(2-3)2+(-3-4)2=5 2.而|PM|=|PC1|-1,|PN|=|PC2|-3,∴|PM|+|PN|=|PC1|+|PC2|-4≥52-4.2.(2011·大纲全国)已知a、b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若向量c满足(a-c)·(b-c)=0,则|c|的最大值是()A.1 B.2 C. 2 D.2 2答案 C解析 如图,设OA →=a ,OB →=b ,OC →=c ,则CA →=a -c ,CB →= b -c .由题意知CA →⊥CB →,∴O 、A 、C 、B 四点共圆.∴当OC 为圆的直径时,|c |最大,此时,|OC →|= 2.3. (2013·山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M 为不等式组⎩⎪⎨⎪⎧2x -y -2≥0,x +2y -1≥0,3x +y -8≤0所表示的区域上一动点,则直线OM 斜率的最小值为( )A .2B .1C .-13D .-12答案 C解析 如图,由⎩⎪⎨⎪⎧x +2y -1=0,3x +y -8=0得A (3,-1).此时直线OM 的斜率最小,且为-13.4. (2013·课标全国Ⅰ)已知函数f (x )=⎩⎪⎨⎪⎧-x 2+2x , x ≤0,ln (x +1), x >0.若|f (x )|≥a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0]B .(-∞,1]C .[-2,1]D .[-2,0]答案 D解析 函数y =|f (x )|的图象如图. ①当a =0时,|f (x )|≥ax 显然成立. ②当a >0时,只需在x >0时, ln(x +1)≥ax 成立.比较对数函数与一次函数y =ax 的增长速度. 显然不存在a >0使ln(x +1)≥ax 在x >0上恒成立. ③当a <0时,只需在x <0时,x 2-2x ≥ax 成立. 即a ≥x -2成立,∴a ≥-2.综上所述:-2≤a ≤0.故选D.5. (2012·天津)已知函数y =|x 2-1|x -1的图象与函数y =kx -2的图象恰有两个交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0,1)∪(1,4)解析 根据绝对值的意义, y =|x 2-1|x -1=⎩⎪⎨⎪⎧x +1(x >1或x <-1),-x -1(-1≤x <1). 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该函数的图象,如图中实线所示. 根据图象可知,当0<k <1或1<k <4时有两个交点.题型一 数形结合解决方程的根的个数问题例1 (2012·福建)对于实数a 和b ,定义运算“*”:a *b =⎩⎪⎨⎪⎧a 2-ab ,a ≤b ,b 2-ab ,a >b .设f (x )=(2x -1)*(x -1),且关于x 的方程f (x )=m (m ∈R )恰有三个互不相等的实数根x 1,x 2,x 3,则x 1x 2x 3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审题破题 本题以新定义为背景,要先写出f (x )的解析式,然后将方程f (x )=m 根的个数转化为函数y =f (x )的图象和直线y =m 的交点个数.答案 ⎝ ⎛⎭⎪⎫1-316,0 解析 由定义可知,f (x )=⎩⎪⎨⎪⎧(2x -1)x ,x ≤0,-(x -1)x ,x >0.作出函数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0<m <14时,f (x )=m (m ∈R )恰有三个互不相等 的实数根x 1,x 2,x 3. 不妨设x 1<x 2<x 3, 易知x 2>0,且x 2+x 3=2×12=1,∴x 2x 3<14.令⎩⎪⎨⎪⎧(2x -1)x =14,x <0,解得x =1-34.∴1-34<x 1<0,∴1-316<x 1x 2x 3<0.反思归纳 研究方程的根的个数、根的范围等问题时,经常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一般 地,方程f (x )=0的根,就是函数f (x )的零点,方程f (x )=g (x )的根,就是函数f (x )和g (x )的图象的交点的横坐标.变式训练1 已知:函数f (x )满足下面关系:①f (x +1)=f (x -1);②当x ∈[-1,1]时,f (x )=x 2,则方程f (x )=lg x 解的个数是( )A .5B .7C .9D .10答案 C解析 由题意可知,f (x )是以2为周期,值域为[0,1]的函数.又f (x )=lg x ,则x ∈(0,10],画出两函数图象,则交点个数即为解的个数.由图象可知共9个交点.题型二 数形结合解不等式问题例2 设有函数f (x )=a +-x 2-4x 和g (x )=43x +1,已知x ∈[-4,0]时恒有f (x )≤g (x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审题破题 x ∈[-4,0]时恒有f (x )≤g (x ),可以转化为x ∈[-4,0]时,函数f (x )的图象都在函数g (x )的图象下方或者两图象有交点. 解 f (x )≤g (x ),即a +-x 2-4x ≤43x +1,变形得-x 2-4x ≤43x +1-a ,令y =-x 2-4x , ① y =43x +1-a .②①变形得(x +2)2+y 2=4(y ≥0),即表示以(-2,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的上半圆;②表示斜率为43,纵截距为1-a 的平行直线系.设与圆相切的直线为AT ,AT 的直线方程为: y =43x +b (b >0), 则圆心(-2,0)到AT 的距离为d =|-8+3b |5,由|-8+3b |5=2得,b =6或-23(舍去).∴当1-a ≥6即a ≤-5时,f (x )≤g (x ).反思归纳 解决含参数的不等式和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可以将题目中的某些条件用图象表现出来,利用图象间的关系以形助数,求方程的解集或其中参数的范围.变式训练2 已知不等式x 2+ax -2a 2<0的解集为P ,不等式|x +1|<3的解集为Q ,若P ⊆Q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x 2+ax -2a 2=(x +2a )(x -a )<0. |x +1|<3⇒Q ={x |-4<x <2}.当-2a <a ,即a >0时,P ={x |-2a <x <a }.∵P ⊆Q ,∴⎩⎪⎨⎪⎧-2a ≥-4,a ≤2,a >0. 解得0<a ≤2.当-2a =a ,即a =0时,P =∅,P ⊆Q . 当-2a >a ,即a <0时,P ={x |a <x <-2a },∵P ⊆Q ,∴⎩⎪⎨⎪⎧a ≥-4,-2a ≤2,a <0, 解得-1≤a <0,综上可得-1≤a ≤2.题型三 数形结合解决有明显几何意义的式子(概念)问题例3 已知函数f (x )=ax 2+bx -1(a ,b ∈R 且a >0)有两个零点,其中一个零点在区间(1,2)内,则b a +1的取值范围为 ( ) A .(-∞,1) B .(-∞,1] C .(-2,1]D .(-2,1)审题破题 先根据图象确定a ,b 满足的条件,然后利用ba +1的几何意义——两点(a ,b ),(-1,0)连线斜率求范围. 答案 D解析 因为a >0,所以二次函数f (x )的图象开口向上.又f (0)=-1,所以要使函数f (x )的一个零点在区间(1,2)内,则有⎩⎪⎨⎪⎧a >0,f (1)<0,f (2)>0,即⎩⎪⎨⎪⎧a >0,a +b -1<0,4a +2b -1>0.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是上述不等式组所确定的平面区域,式子b a +1表示平面区域内的点 P (a ,b )与点Q (-1,0)连线的 斜率.而直线QA 的斜率k =1-00-(-1)=1,直线4a +2b -1=0的斜率为-2,显然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不包括边界,所以P ,Q 连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2,1).故选D. 反思归纳 如果等式、代数式的结构蕴含着明显的几何特征,就要考虑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解题,即所谓的几何法求解,比较常见的对应有: (1)b -n a -m ↔(a ,b )、(m ,n )连线的斜率; (2)(a -m )2+(b -n )2↔(a ,b )、(m ,n )之间的距离;(3)a 2+b 2=c 2↔a 、b 、c 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4)f (a -x )=f (b +x )↔f (x )图象的对称轴为x =a +b2.只要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再掌握常见的数与形的对应类型,就一定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变式训练3 已知点P (x ,y )的坐标x ,y 满足⎩⎪⎨⎪⎧x -2y +1≥0,|x |-y -1≤0,则x 2+y 2-6x +9的取值范围是 ( )A .[2,4]B .[2,16]C .[4,10]D .[4,16]答案 B解析 画出可行域如图,所求的x 2+y 2-6x +9=(x -3)2+y 2是点Q (3,0)到可行域上的点的距离的平方,由图形知最小值为Q 到射线x -y -1=0(x ≥0)的距离d 的平方,最大值为|QA |2=16.∵d 2=⎝ ⎛⎭⎪⎫|3-0-1|12+(-1)22=(2)2=2.∴取值范围是[2,16]. 题型四 数形结合解几何问题例4 已知点P 在抛物线y 2=4x 上,那么点P 到点Q (2,-1)的距离与点P 到抛物线焦点距离之和取得最小值时,点P 的坐标为( )A .(14,-1)B .(14,1)C .(1,2)D .(1,-2)审题破题 本题可以结合图形将抛物线上的点P 到焦点的距离转化为到准线的距离,再探求最值. 答案 A解析 定点Q (2,-1)在抛物线内部,由抛物线的定义知,动点P到抛物线焦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准线的距离,问题转化为当点P 到点Q 的距离和点P 到抛物线的准线距离之和最小时,求点P 的坐标,显然点P 是直线y =-1和抛物线y 2=4x 的交点时,两距离之和取最小值,解得这个点的坐标是(14,-1).反思归纳 在几何中的一些最值问题中,可以根据图形的性质结合图形上点的条件进行转换,快速求得最值.变式训练4 已知P 是直线l :3x +4y +8=0上的动点,P A 、PB 是圆x 2+y 2-2x -2y +1=0的两条切线,A 、B 是切点,C 是圆心,求四边形P ACB 面积的最小值. 解 从运动的观点看问题,当动点P 沿直线3x +4y +8=0向左上方或右下方无穷远处运动时,直角三角形P AC 的面积S Rt △P AC=12|P A |·|AC |=12|P A |越来越大,从而S 四边形P ACB 也越来越大;当点P 从左上、右下两个方向向中间运动时,S 四边形P ACB 变小,显然,当点P 到达一个最特殊的位置,即CP 垂直直线l 时,S 四边形P ACB应有唯一的最小值,此时|PC |=|3×1+4×1+8|32+42=3,从而|P A |=|PC |2-|AC |2=2 2.∴(S 四边形P ACB )min =2×12×|P A |×|AC |=2 2.典例 (12分)已知函数f (x )=x 3-3ax -1,a ≠0.(1)求f (x )的单调区间;(2)若f (x )在x =-1处取得极值,直线y =m 与y =f (x )的图象有三个不同的交点,求m 的取值范围. 规范解答解 (1)f ′(x )=3x 2-3a =3(x 2-a ), 当a <0时,对x ∈R ,有f ′(x )>0,∴当a <0时,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 当a >0时,由f ′(x )>0,解得x <-a 或x >a , 由f ′(x )<0,解得-a <x <a ,∴当a >0时,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a ),(a ,+∞); 单调减区间为(-a ,a ).[4分](2)∵f (x )在x =-1处取得极值,∴f ′(-1)=3×(-1)2-3a =0,∴a =1.[6分]∴f (x )=x 3-3x -1, f ′(x )=3x 2-3, 由f ′(x )=0, 解得x 1=-1,x 2=1.由(1)中f (x )的单调性可知,f (x )在x =-1处取得极大值f (-1)=1,在x =1处取得极小值f (1)=-3.因为直线y =m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有三个不同的交点, 结合如图所示f (x )的图象可知: m 的取值范围是(-3,1).[12分]评分细则 (1)求出f ′(x )给1分,不写出单调区间扣1分;(2)只画图象没有说明极值扣2分;(3)没有结论扣1分,结论中范围写成不等式形式不扣分.阅卷老师提醒 (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性质勾画函数的大致图象; (2)解答中一定要将函数图象的特点交待清楚,单调性和极值是勾画函数的前提,然后结合图象找出实数m 的取值范围.1. 设函数f (x )定义在实数集上,f (2-x )=f (x ),且当x ≥1时,f (x )=ln x ,则有( )A .f (13)<f (2)<f (12)B .f (12)<f (2)<f (13)C .f (12)<f (13)<f (2)D .f (2)<f (12)<f (13)答案 C解析 由f (2-x )=f (x )知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2-x +x2=1对称,又当x ≥1时,f (x )=ln x ,所以离对称轴x =1距离大的x 的函数值大,∵|2-1|>|13-1|>|12-1|,∴f (12)<f (13)<f (2).2. 设函数f (x )=⎩⎪⎨⎪⎧x 2+bx +c , x ≤0,2, x >0.若f (-4)=f (0),f (-2)=-2,则函数y =g (x )=f (x )-x 的零点个数为( )A .1B .2C .3D .4答案 C解析 由f (-4)=f (0)得16-4b +c =c .由f (-2)=-2,得4-2b +c =-2. 联立两方程解得:b =4,c =2.于是,f (x )=⎩⎪⎨⎪⎧x 2+4x +2, x ≤0,2, x >0.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函数y =f (x )与函数y =x 的图象,知它们有3个交点,进而函数亦有3个零点.3. 若方程x +k =1-x 2有且只有一个解,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1,1)B .k =±2C .[-1,1]D .k =2或k ∈[-1,1)答案 D解析 令y =x +k ,令y =1-x 2,则x 2+y 2=1(y ≥0). 作出图象如图:而y =x +k 中,k 是直线的纵截距,由图知:方程有一个解⇔直线与 上述半圆只有一个公共点⇔k =2或-1≤k <1.4. 设a ,b ,c 是单位向量,且a·b =0,则(a -c )·(b -c )的最小值为( )A .-2 B.2-2 C .-1D .1- 2答案 D解析 由于(a -c )·(b -c )=-(a +b )·c +1,因此等价于求(a +b )·c 的最大值,这个最大值只有当向量a +b 与向量c 同向共线时取得.由于a ·b =0,故a ⊥b ,如图所示,|a +b |=2,|c |=1,当θ=0时,(a +b )·c 取最大值2,故所求的最小值为1- 2. 5. 当0<x ≤12时,4x <log a 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0,22B.⎝⎛⎭⎫22,1C .(1,2)D .(2,2)答案 B解析 由0<x ≤12,且log a x >4x >0,可得0<a <1,由4 =log a 12可得a =22.令f (x )=4x ,g (x )=log a x , 若4x <log a x ,则说明当0<x ≤12时,f (x )的图象恒在g (x )图象的下方(如图所示),此时需a >22.综上可得a 的取值范围是⎝⎛⎭⎫22,1.6. 已知P 为抛物线y =14x 2上的动点,点P 在x 轴上的射影为M ,点A 的坐标是(2,0),则|P A |12+|PM |的最小值是________. 答案5-1解析 如图,抛物线y =14x 2,即x 2=4y 的焦点F (0,1),记点P 在抛物线的准线l :y =-1上的射影为P ′,根据抛物线的定义知, |PP ′|=|PF |,则|PP ′|+|PA |=|PF |+|P A |≥|AF |=22+12= 5. 所以(|P A |+|PM |)min =(|P A |+|PP ′|-1)min =5-1.专题限时规范训练一、选择题1. 已知f (x )是定义在(-3,3)上的奇函数,当0<x <3时,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不等式f (x )·cosx <0的解集是( )A.⎝⎛⎭⎫-3,-π2∪(0,1)∪⎝⎛⎭⎫π2,3 B.⎝⎛⎭⎫-π2,-1∪(0,1)∪⎝⎛⎭⎫π2,3 C .(-3,-1)∪(0,1)∪(1,3)D.⎝⎛⎭⎫-3,-π2∪(0,1)∪(1,3) 答案 B解析 根据对称性画出f (x )在(-3,0)上的图象如图,结合y =cos x 在(-3,0),(0,3)上函数值的正负,易知不等式f (x )cos x <0的解集是⎝⎛⎭⎫-π2,-1∪(0,1)∪⎝⎛⎭⎫π2,3. 2. 已知函数f (x )=⎩⎪⎨⎪⎧|lg x |,0<x ≤10,-12x +6,x >10,若a 、b 、c 互不相等,且f (a )=f (b )=f (c ),则abc 的取值范围是( )A .(1,10)B .(5,6)C .(10,12)D .(20,24)答案 C解析 a ,b ,c 互不相等,不妨设a <b <c , ∵f (a )=f (b )=f (c ),由图象可知,0<a <1,1<b <10,10<c <12.∵f (a )=f (b ),∴|lg a |=|lg b |,即lg a =lg 1b ,a =1b .则ab =1,所以abc =c ∈(10,12).3. 用min{a ,b ,c }表示a ,b ,c 三个数中的最小值.设f (x )=min{2x ,x +2,10-x } (x ≥0),则f (x )的最大值为( )A .4B .5C .6D .7答案 C解析 画出y =2x ,y =x +2,y =10-x 的图象,如图所示,观察图象,可知当0≤x ≤2,f (x )=2x ,当2<x ≤4时,f (x )=x +2,当x >4时,f (x )=10-x ,f (x )的最大值在x =4时取得,为6.4. 函数f (x )=(12)x -sin x 在区间[0,2π]上的零点个数为( )A .1B .2C .3D .4答案 B解析 函数f (x )=(12)x -sin x 在区间[0,2π]上的零点个数即为方程(12)x -sin x =0在区间[0,2π]上解的个数.因此可以转化为两函数y =(12)x 与y =sin x 交点的个数.根据图象可得交点个数为2,即零点个数为2.5. 已知双曲线x 2a 2-y 2b2=1 (a >0,b >0)的右焦点为F ,若过点F 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此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 .(1,2]B .(1,2)C .[2,+∞)D .(2,+∞)答案 C解析 ∵渐近线y =bax 与过焦点F 的直线l 平行,或渐近线从该位置绕原点按逆时针旋转时,直线l 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一个交点,∴ba ≥3,即c 2=a 2+b 2≥4a 2,∴e ≥2.6. 设a =sin 5π7,b =cos 2π7,c =tan 2π7,则( )A .a <b <cB .a <c <bC .b <c <aD .b <a <c答案 D解析 a =sin5π7=sin ⎝⎛⎭⎫π-2π7 =sin 2π7,又π4<2π7<π2,可通过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进行比较:如图所示,cos 2π7=OA ,sin 2π7=AB ,tan 2π7=MN ,∴cos 2π7<sin 2π7<tan 2π7,即b <a <c .7. 不等式x 2-log a x <0在x ∈(0,12)时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0<a <1 B.116≤a <1C .a >1D .0<a ≤116答案 B解析 不等式x 2-loga x <0转化为x 2<log a x ,由图形知0<a <1且 (12)2≤log a 12, ∴a ≥116,故a 的取值范围为⎣⎡⎭⎫116,1. 8. 函数y =11-x的图象与函数y =2sin πx (-2≤x ≤4)的图象所有交点的横坐标之和等于( )A .2B .4C .6D .8 答案 D解析 令1-x =t ,则x =1-t .由-2≤x ≤4,知-2≤1-t ≤4,所以-3≤t ≤3. 又y =2sin πx =2sin π(1-t )=2sin πt .在同一坐标系下作出y =1t 和y =2sin πt 的图象.由图可知两函数图象在[-3,3]上共有8个交点,且这8个交点两两关于原点对称.因此这8个交点的横坐标的和为0,即t 1+t 2+…+t 8 =0.也就是1-x 1+1-x 2+…+1-x 8=0, 因此x 1+x 2+…+x 8=8. 二、填空题9. 若实数x 、y 满足⎩⎪⎨⎪⎧x -y +1≤0,x >0,y ≤2,则yx的最小值是________. 答案 2解析 可行域如图所示. 又yx 的几何意义是可行域内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k . 由图知,过点A 的直线OA 的斜率最小.联立⎩⎪⎨⎪⎧x -y +1=0,y =2,得A (1,2),∴k OA =2-01-0=2.∴yx 的最小值为2.10.设A ={(x ,y )|x 2+(y -1)2=1},B ={(x ,y )|x +y +m ≥0},则使A ⊆B 成立的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 m ≥2-1解析 集合A 是一个圆x 2+(y -1)2=1上的点的集合,集合B 是一个不等式x +y +m ≥0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点的集合,要使A ⊆B ,则应使圆被平面区域所包含(如图),即直线x +y +m =0应与圆相切或相离(在圆的下方),而当直线与圆相切时有|m +1|2=1,又m >0,∴m =2-1,故m 的取值范围是m ≥2-1.11.若函数f (x )=a x -x -a (a >0且a ≠1)有两个零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a >1解析 设函数y =a x (a >0且a ≠1)和函数y =x +a .则函数f (x )=a x -x -a (a >0且a ≠1)有两个零点,就是函数y =a x (a >0且a ≠1)的图象与函数y =x +a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由图象可知,当0<a <1时,两函数只有一个交点,不符合;当a >1时,因为函数y =a x (a >1)的图象过点(0,1),而直线y =x +a 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一定在点(0,1)的上方,所以一定有两个交点.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12.已知函数f (x )=⎩⎪⎨⎪⎧e x ,x ≥0-2x ,x <0,则关于x 的方程f [f (x )]+k =0,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恰有1个实根; ②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恰有2个不相等的实根; ③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恰有3个不相等的实根; ④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恰有4个不相等的实根.其中正确命题的序是________.(把所有满足要求的命题序都填上) 答案 ①②解析 依题意知函数f (x )>0,又f [f (x )]=依据y =f [f (x )]的大致图象(如图)知,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f [f (x )]+k =0恰有1个实根;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f [f (x )]+k =0恰有2个不相等的实根;不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恰有3个不相等的实根;不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恰有4个不相等的实根.综上所述,其中正确命题的序是①②. 三、解答题13.已知函数f (x )=x 3+ax 2+bx .(1)若函数y =f (x )在x =2处有极值-6,求y =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2)若y =f (x )的导数f ′(x )对x ∈[-1,1]都有f ′(x )≤2,求ba -1的范围.解 (1)f ′(x )=3x 2+2ax +b ,依题意有⎩⎪⎨⎪⎧ f ′(2)=0,f (2)=-6.即⎩⎪⎨⎪⎧12+4a +b =0,8+4a +2b =-6, 解得⎩⎪⎨⎪⎧a =-52,b =-2.∴f ′(x )=3x 2-5x -2.由f ′(x )<0,得-13<x <2.∴y =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13,2. (2)由⎩⎪⎨⎪⎧ f ′(-1)=3-2a +b ≤2,f ′(1)=3+2a +b ≤2,得⎩⎪⎨⎪⎧2a -b -1≥0,2a +b +1≤0.不等式组确定的平面区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 由⎩⎪⎨⎪⎧ 2a -b -1=0,2a +b +1=0,得⎩⎪⎨⎪⎧a =0,b =-1. ∴Q 点的坐标为(0,-1).设z =ba -1,则z 表示平面区域内的点(a ,b )与点P (1,0)连线的斜率.∵k PQ =1,由图可知z ≥1或z <-2,即b a -1∈(-∞,-2)∪[1,+∞). 14.设关于θ的方程3cos θ+sin θ+a =0在区间(0,2π)内有相异的两个实根α、β.(1)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求α+β的值.解 方法一(1)设x =cos θ,y =sin θ,则由题设知,直线l :3x +y +a =0与圆x 2+y 2=1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 (cos α,sin α)和B (cos β,sin β). 所以原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小于半径1,即d =||0+0+a (3)2+12=|a |2<1,∴-2<a <2.又∵α、β∈(0,2π),且α≠β. ∴直线l 不过点(1,0),即3+a ≠0.∴a≠-3,即a∈(-2,-3)∪(-3,2).(2)如图,不妨设∠xOA =α,∠xOB =-β,作OH ⊥AB ,垂足为H ,则∠BOH =α-β2.∵OH ⊥AB ,∴k AB ·k OH =-1.∴tan α+β2=33.又∵α+β2∈(0,2π),∴α+β=π3或α+β=7π3.方法二 (1)原方程可化为sin (θ+π3)=-a 2,作出函数y =sin (x +π3)(x ∈(0,2π))的图象.由图知,方程在(0,2π)内有相异实根α,β的充要条件是⎩⎨⎧-1<-a2<1-a 2≠32,即-2<a <-3或-3<a <2.(2)由图知:当-3<a <2,即-a 2∈⎝⎛⎭⎫-1,32时,直线y =-a 2与三角函数y =sin(x +π3)的图象交于C 、D 两点,它们中点的横坐标为7π6,∴α+β2=7π6,∴α+β=7π3.当-2<a <-3,即-a 2∈⎝⎛⎭⎫32,1时,直线y =-a 2与三角函数y =sin(x +π3)的图象有两交点A 、B ,由对称性知,α+β2=π6,∴α+β=π3,综上所述,α+β=π3或α+β=7π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