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中的神奇古镇走进郁山的那些名人们

合集下载

郁山

郁山

郁山作者:李晶来源:《城市地理》2014年第10期“在彭水郁山,流传千年的丹盐文化是这座古镇最精彩的一页。

中国历史上所有的修仙传说几乎都和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古代有盐的地方就必然会孕育出辉煌的文明。

丹在云端,盐在水畔,云端是神之所在,水畔是人之所居,就这样,人与神在郁山找到了最好的融合。

”郁山丹砂:迷倒秦始皇的朱红妙物郁山是中国南方最早发现丹砂的地方,上古时期便被开采,战国初年已达兴盛,秦始皇陵水银灌注的百川、历代帝王宫殿的“丹墀”赤色,都少不了郁山朱砂的身影,而历朝历代皇帝们对炼丹寻求长生的迷恋,更让作为原料的郁山丹砂炙手可热。

时至今日,这些曾经神秘莫测的遗迹依然健在,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古镇背后山巅的朱砂窝矿洞,为春秋战国遗存。

矿洞位置极高,站在其间,云雾亦在脚下,若隐若现间,镇若棋盘,人如蝼蚁。

矿洞口非常隐秘,即使是很多老郁山人也只是闻其藏于云之深处却无缘相见。

在深山原住民的带领下,笔者一路攀登而上,风光虽无限美却险要得不敢直视,几经飘渺,终于见到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朱砂窝矿洞。

矿洞共三个,中下两个形制比较相似,为一条刀削般的缝隙,深不见底,完全无法徒手进入,即使是在洞口,稍不留神也可能掉进万劫不复的深渊,顿感这炼得的仙丹还真非凡人所能为之。

相比之下,上洞则稍接地气,尚能进入一些,漆黑中炼制水银的残物尚存,偶遇大雨,也常冲出一些丹砂矿石,无不红艳欲滴。

在山间还有运丹的古道,据说解放前有人曾在旁边发现有立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的“指路碑”,上刻“上至巴寡台岩口”字样,相传这是秦始皇为巴寡妇清所筑的“女怀清台”遗迹。

巴寡妇清开采丹砂协助秦始皇的众多故事在郁山广为流传。

寡妇清生于秦惠文王设置巴郡之后,逝于秦朝初期。

她是当时我国南方著名的大工商业主。

据史籍记载,寡妇清一家,因擅丹穴之利数世,积聚了数不清的资财。

到她掌管经营家业后,更是达到“僮仆千人”。

她曾凭借财力而保一方平安,并对国家修筑万里长城给予过资助,连秦始皇也十分看重她,尊其为“贞妇”。

武陵源朱明先简介

武陵源朱明先简介

陵源朱明先简介朱明先,汉族,湖南慈利人,现任武陵源区文联主席、武陵源区作协主席,兼任张家界市作协副主席、张家界市诗歌学会副会长、张家界市炎黄文化学会副会长,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诗词协会会员,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散文、诗词、评论等300余篇(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文化的旅游苍白无力,是低档次、低品位的观光,是走马观花式的消遣,无法留住客人的脚步,更不用说留住客人的心,勾住客人的魂了。

如果将旅游比作化解精神解渴饮料的话,那么,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是喝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有文化的旅游就如饮一杯茶、品一杯酒,令人心醉神迷,回味无穷。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才是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的理想目标。

历史上文化贫乏的武陵源今天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而要真正成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实观旅游“三个”转变,任重而道远。

如何促进武陵源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下面从文艺的角度,探讨几点肤浅看法:“文艺+教育+旅游”武陵源区的教育事业,在历届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突飞猛进,教育评价的各项指标在本市名列前茅,区一中高考自2004年考上第一个北大生以来,先后20多名学生走进未名湖畔和清华园。

这是武陵源区教育人的无上荣光和教育事业的耀眼亮点。

武陵源区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区一中的国际文化交流、军地小学的书香校园活动、索溪小学的德育特色教育、森林公园学校的生物学实践活动、协和学校的国学教育、天子山小学的非遗传承等校园文化各具特色。

另外,武陵源区各大校的硬件设施也大为改观、各校的校园建设日臻完善,散布在核心景区周围的这些花园式学校,就好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常常招来中外游人羡慕的目光。

区二中在2009年网络炒作为“最美乡村中学”,长时间成为全国数亿人关注的焦点。

武陵源区教育硬件和软件建设的亮点和经验,既是我们推进教育事业造福全区人民的成绩和骄傲。

同时,也应该成为武陵源区推动旅游经济发展重要资源,教育与旅游的融合有非常好的基础。

樟源岭纪事三题

樟源岭纪事三题

樟源岭纪事三题李晓东,笔名抚州娃子,江西临川人,系江西省作协会员,有微型小说若干发表于《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百花园》《小小说月刊》《百花洲》《星火》等报刊杂志,出版微型小说集《美丽的围墙》、散文集《有月亮的后半夜》等。

守林人司马顺在樟源岭的深山幽谷间,自古以来就隐居着一些奇人异士。

司马顺算是其中一个。

明崇祯十七年,天生异象,瘟疫横行。

那日凌晨,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司马顺毅然离家出走,上了樟源岭,成为守林人。

从此,他整天戴着面具,与草木为伴,同鸟兽为邻。

每天从早到晚,司马顺都在山林间转悠。

看到山间朝夕相伴的花草树木,他就像看到亲人一样,心里格外踏实。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他已经没有一个亲人了。

司馬顺命恶,多年前就交上霉运,亲人相继离他而去。

先是妻子得了不治之症,司马顺花光家当,也未能治好她的病。

妻子临终前,凄然地笑着,说:“顺哥,你要好好培养林仔,考取功名,谋份好差事。

”司马顺含泪点头。

这年秋天,林仔高中举人,总算时来运转,司马顺的心情格外好。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林仔回家才几天,就染上重病,不治身亡。

司马顺的眼泪都哭干了。

他跪在石马村前的禾场上,对天哭喊着:“老天爷啊,我司马顺到底做错了什么?您就冲我来吧!”不过,老天爷并不稀罕司马顺的贱命。

他的身体硬朗得很,一年到头也不会生一次小病,哪怕是感冒发烧。

相反,倒是他家的牛、猪、狗、鸡、鸭连遭厄运。

先是他家的大水牛病死了,然后是大肥猪瘟了,接着爱犬金毛也死了,再后来鸡鸭也一只只病亡。

司马顺家中唯一的活物,就是他本人了。

孤苦无依的司马顺,常在邻居面前诉苦,说不知前世造过什么孽,才遭此报应。

邻居安慰他说:“不要太伤心,乌云终究遮不住太阳!”可是,乌云并没有散尽。

灾难开始蔓延到邻居家了。

先是邻居长生的妻子突然染病,不久便去世了,接着是水生的母亲暴病而亡,然后是乐平家的猪发瘟、狗猝死。

也不知是谁说了啥风凉话,从此,村民都躲着司马顺,见到他老远就转身走开,唯恐沾上霉气。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十二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十二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

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学科月考试卷一、班级开展了现代诗歌主题拓展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任务。

(24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1)忧qī()(2)mào()然【答案】(1)戚(2)贸【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忧戚.(qī):忧愁悲伤的心情。

贸.然(mào):不经过慎重考虑就草率行事。

2.穆旦的《我看》以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丰盈了诗意,张枣的《镜中》也借“”、“”等意象让人感觉回味无穷,意蕴绵长。

(2分)【答案】梅花南山(镜子)【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理解和提炼概括。

根据《镜中》“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梅花便落满了南山”可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梅花”与“南山”这两个充满古典韵味的意象,以及“镜子”这一现代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连接内心与外界的意境。

其中,“梅花”通常象征着高洁、坚韧与美丽,而“南山”则往往代表着永恒和遥远,二者结合,不仅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更隐喻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过往的深切反思。

“镜子”作为连接现实与回忆的媒介,映照出人物的外在形象与内在世界,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深度和情感厚度。

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张枣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传统又现代、既具象又抽象的艺术氛围,使读者在品味文字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语言本身的美感和思考。

3.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

(10分)自然之景,承载多少诗情。

仰天望月,情自不同,“(1) ,人迹板桥霜”是温庭筠眼前的早行之景,愁苦不言自明;“(2) ,月是故乡明”映照着杜甫心中沉甸甸的思念之情;“但愿人长久,(3) ”则是苏轼最虔诚的祈愿。

雾散云聚,晦明变化,“若夫日出而林霏开,(4) ”见证欧阳修的山水之乐;大雪覆盖,云遮雾锁,“(5) ? ”道尽韩愈英雄失路之悲。

衰草连天,斯人已去,徒留刘长卿的嗟叹,“(6) , ”;枯木逢春,万象更新,是刘禹锡的乐观进取之歌:“(7) , ”。

【答案】(1)鸡声茅店月 (2)露从今夜白 (3)千里共婵娟 (4)云归而岩穴暝 (5)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6)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7)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

桑植,湘西深处的璀璨明珠

桑植,湘西深处的璀璨明珠

桑植,湘西深处的璀璨明珠作者:孟园来源:《科学之友》2015年第04期桑植,湖南大山深处的一颗明珠,它隐藏在张家界的青山绿水之间,保留着最原汁原味的湘西风情。

在这里,祭祀鬼神的古老巫歌吟唱至今;在这里,彪悍的苗族游侠遗风尚存。

这里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是沈从文笔下,那个鲜活、淳朴的湘西。

桑植的名字,据说源自境内遍植的桑树,只要踏上桑植土地就会发现,这里的桑树并不太多。

在桑植种得更多的“桑”,原来是西南地区最常见的灌木马桑树。

它树形低矮,一簇簇的枝桠好像是搭成的灯台,果实则酷似桑葚。

马桑树在桑植山间随处可见,被当地的少数民族视为神树。

桑植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是张家界市的西部门户,不折不扣的湘西深处。

武陵山脉的北支和中支在桑植全境延伸,形成了大小山峰上万座,造就了桑植奇特秀丽的风景。

桑植的可贵,还在于这里多民族的文化背景。

走在桑植街道上的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烟袋、背篓、土布服饰,传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桑植人总结本地特色,归结为“东西两发现”“红白两颜色”“死活两震撼”这三句话。

东西两发现桑植东部的好去处是南滩草场。

南滩草场以其130平方千米的大草原风情,被当地人自豪地称为张家界的“小西藏”。

其海拔800~1400米,地理环境相对偏僻,北面与湖北省交界,绵延数千米,构成了一条长长的风景线。

要一睹南滩草原,还要走过一段不平坦的路程。

首先要沿娄水河前行,看尽两岸的风光,再翻越无底峡谷,最后还要穿过建于人民公社时期的栈道——这段悬在峭壁上的险途,只有鼓起足够的勇气才能走下来。

如果运气好,在途中可以看到青麂、鼯鼠等珍稀动物。

很多人是在来到南滩后才相信,原来西南深山中也会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景。

这里的草场上生长着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草种,草绿如油,牛羊成群,游走不定,悠然自得。

西部的最佳去处是桑植境内的最高山,海拔2003米的八大公山。

逆澧水西上,一片500平方千米的长条形原始森林呈东西走向分布于此。

我家乡的名人作文精彩9篇

我家乡的名人作文精彩9篇

我家乡的名人作文精彩9篇家乡的名人作文篇五灵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夸父追日、女娲补天、黄帝铸鼎等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就发生在这里。

境内的荆山黄帝铸鼎,是《史记》中记载的轩辕黄帝铸鼎升开的遗址,已成为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

以“名关、名人、名著”享誉海内外的秦函谷关,是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隘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在这里著述的五千言的《道德经》,在我国历史上乃至世界思想文化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灵宝人杰地灵、豪杰辈出。

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影响全国的模范人物。

今天,我就给大有介绍一位在我们灵宝家喻户晓的名人吧!她,是灵宝市人民检察院侦查督科的副科长,三级检察官。

多年以来,她个人办案数连居三门峡市检查机关侦查监督岗位之首。

虽然她身负重病却依然没有停止工作,她把生病的事整整瞒了八年,她,就是为国为民的白洁!六年里,她处理的案件高达899件,享有三门峡检查系统的“办案女状元”和“为案标兵”的美誉,而且,经她为理过的案子,被告输得心服口服,原告也十分满意,她成了老百姓心中的保护神!白洁因为身体的原因,患上了一种现在我们中国无法治的病,而且,这种病对患者十分苛刻:不能久坐,不能颠簸,不能跑步……白洁下班后和妈妈坐上火车悄悄地往北京去开药,然后再回来,就这样,八年,白洁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她说:“看病是私事,工作和办案才是天职。

”她就是令我骄傲的家乡人白洁,她代表着家乡人民的朴实、勤劳、善良!我爱白洁,我爱我的家乡,但我更爱家乡那朴实无华的人们!家乡的名人作文篇六我的家乡在天长,一个美丽的小城,它东濒高邮湖,南近长江,北枕淮河,西临京沪铁路,物华天宝。

是皖东地区一颗明珠。

它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历史悠久,充满了魅力。

天长人文荟萃,人才辈出。

其中朱寿昌弃官千里寻母的事更是遍传天下。

朱寿昌籍贯天长秦栏人,字康叔,为民间流传的二十四孝之一。

其父乃仁宗年间工部侍郎,朱寿昌是其父庶子,母刘氏为其父刘巽之妾,后被遗弃,时朱寿昌尚年幼,从此母子分离。

郁山擀酥饼 藏身古镇的民间酥饼王

郁山擀酥饼 藏身古镇的民间酥饼王

郁山擀酥饼藏身古镇的民间酥饼王作者:黄荣莉来源:《城市地理》2015年第01期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郁山擀酥饼几乎家喻户晓。

每逢中秋,不管男女老少,都会到集市购买。

条件稍好的家庭,更是自驾到郁山古镇品尝最新鲜的擀酥饼,这使得郁山古镇里遍布擀酥饼手工作坊。

在所有擀酥饼手工作坊中,“杜氏擀酥”以其“香、酥、甜、脆、爽口”的特点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江湖马夫传技艺从郁山古镇出来,沿着盘山公路向上前行,在半山腰的一处岔路口右转走上几十米,就看到一栋两层楼房,二楼外栏中间挂着一块写着“杜氏擀酥”的匾额——这里就是郁山擀酥饼传承人杜业德的手工作坊。

走进一楼堂屋,只见6个工人分坐于长约3米的工作台两侧,正专心致志地做着擀酥饼。

工人们分工明确,先是取适量精面粉,切入饴糖,再加水揉成团;紧接着,第2个工人拿着和好的面分成30克左右的团,将团手工压成3毫米厚薄的片;第3个工人则将制好的酥放入薄皮中间,用擀面杖将包好酥的面坯擀成酥皮;最后,剩下的3个工人分别将制好的馅包入擀好的酥皮中,把面坯放入铁制饼圈内压成生饼使其成型,再将成型的生饼放于布满芝麻的簸箕上,使其一面沾上芝麻,并将其送至偏房的烤炉内……空气中弥漫着面粉的味道,各道工序井井有条地进行着。

“现在是淡季,请的工人不多,在中秋节前夕,工人是现在的两倍。

”杜业德说,“手脚快的,一人每天能做上千张擀酥饼。

”最初,杜业德的擀酥饼手工作坊在郁山古镇的老宅里,后来出于扩大规模的考虑才将新作坊选址在这半山腰上。

看着自己初具规模的擀酥饼手工作坊,从事擀酥饼手工制作已经37年的杜业德不免一阵感叹。

擀酥饼在食品中属糖果、糕点类,最早的生产始于清朝道光年间,由“严富春斋”名师传承而来,至今已有200余年。

杜业德说:“我也不知道自己是第几代传人,只知道我的擀酥饼手工技艺是跟着老师傅学的,而老师傅又是跟着更老的师傅学的。

”无论是来自官方或者民间的说法,郁山擀酥饼的来源都颇有一丝传奇色彩。

[画者的行吟]行吟江畔楚韵扬

[画者的行吟]行吟江畔楚韵扬

[画者的行吟]行吟江畔楚韵扬画者的行吟行吟江畔楚韵扬行吟江畔楚韵扬魏义芳,笔名东方鹰,居住工作生活在沅水江畔的桃源县陬市镇,据说是三闾大夫屈原曾经常来常往常生活常习文的地方,这里以楚文化为主的文化底蕴深厚。

东方君头上有众多的头衔与光环,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高产作家,尤以小说诗词等文学见长,又特别钟情诗词文化,在国内一些重大赛事中屡获大奖。

东方君与我,认识在新浪上,投缘在正扬网,熟悉在诗词界,对其深厚的功底旺盛的精力精堪的作品,常常拍手叫好。

丁酉秋月,东方君给我发来准备付印的诗风雅韵近千余首诗词,并嘱为其作序,惟才疏学浅,愧不敢当。

然盛情之下,只好勉为冯妇,不敢推之。

这里,我不打算具体赏诗,仅从总体上谈几点感受。

拜读诗风雅韵,犹如走进了富丽堂皇的殿堂。

从格律看,有绝律古风词联从内容看有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山水田园咏物怀古唱酬旅游等从表现形式看,托物言志叙事写景抒情寓情于景顺叙倒叙插叙想象联想照应反衬烘托用典赋比兴渲染虚实结合侧面与正面描写欲扬先抑虚实结合用典渲染象征对比借喻抑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等,恰到好处,五彩斑斓,引人入胜,赞叹不已。

赏读诗风雅韵,好似置身于美丽如画的田园。

东方君讴歌家乡田园美景和祖国锦绣河山的诗词作品占有较大比例,犹如山间清泉,清新谈雅,沅水滔滔,楚风习习,使人感受到了武陵大地桃花源里生活的气息泥土的芬芳山河的壮美和祖国的伟大。

诗集的字里行间,似呼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啾啾的鸟鸣,闻到了阵阵扑鼻的花香。

在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蓝夭白云般的诗情画意中,人们心旷神怡,心情舒爽,从而引发亲近自然寄情山水拥抱人生憧憬明天的情感,给人以向上向前向阳的美好。

喜读诗风雅韵,仿佛在书写美好人生的历程。

人生的每一个片断都浸润着诗词的基因,流淌着诗词的血液。

诗词始终鲜活在我们的每一个日子里,始终和我们的心脏一起跳跃,和我们的生命一起澎湃。

诗词能让人们静下心来,心平气和,让我们澡动的心灵找到一个休憩的港湾找到一个安顿的所在寻求一个努力的方向。

山门诗文品读

山门诗文品读

山门诗文品读摘引自张贤南《宁国古诗文品读》题山门唐•罗隐灵岩一窍何年凿,混沌初开有此门。

采药仙人何处去,山中不改旧乾坤。

山门是指位于宁国市区北三十里的山门洞,古时为重要风景区。

作者罗隐,本名横,字昭谏,号江东,浙江富阳人,晚唐文学家、诗人。

因举进士十余次而不中,故改名罗隐。

他的代表作《牡丹花》中的诗句:“任是无情亦动人”为《红楼梦》所引用。

罗隐在宁国写下多首诗,《题山门》是其中之一。

山门洞是宁国的一大景观,也是天下的一大奇观。

山门洞是一个山洞,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山洞,是一个象城门一样的门洞,洞内群山环抱,中藏梵宇、清溪、良田、修竹、古木、奇石,是一处犹如桃花源式的天地。

山门洞是一个山门,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山门,它是门的两侧山体相连的山门。

作为门,它又是如此的宽广,“门高百尺宽九丈”,“五丈之旗纵横任出入,高车驷马可以方轨而齐驱。

”(周赟《山门之奇天下无歌》)本诗是诗人罗隐在游览山门洞时写下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歌颂山门洞奇景最早的一首诗。

诗的第一句就以讯问的口气来写灵岩山这么大的一个门洞到底是哪一年凿出来的。

作者虽然这么问,其实他也知道,这么大的门洞绝非人力所能为的。

所以诗的第二句作了自我解答:天地刚刚形成的时候就有了这个门洞。

“混沌初开”是指传说中的天地还没有形成之前,宇宙是一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混沌”状态,经盘古开天地,才形成“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的世界。

第三句诗人又问:“采药仙人”到哪里去了?“采药仙人”的故事古时就有很多传说,说法也不一。

凡是自然景色奇特的地方都有仙人采药的传说,山门洞自然也不例外。

但山门洞还真的有一位如仙的人物在这里隐居,他就是晋代名士瞿硎先生,后人称之为瞿仙。

所以,诗人所说的“采药仙人”也可以说是指瞿硎先生。

采药仙人虽不知到哪里去了,但山门洞和它周围的景色依然是那样的迷人而没有丝毫的改变。

全诗充满着诗人对山门洞奇景的无限眷恋和遐想。

题山门寄圣俞宋•张献民无路可通文脊隈,山腰大辟门崔嵬。

唐代流放之都郁山镇废太子之墓和五千年盐井往事

唐代流放之都郁山镇废太子之墓和五千年盐井往事

唐代流放之都郁山镇废太子之墓和五千年盐井往事唐代流放之都郁山镇废太子之墓和五千年盐井往事郁山镇位于重庆渝东南地区,与湖南、贵州接壤,隶属彭水县。

从水路出发,沿着百里乌江画廊往酉阳龚滩上行,当你的眼前渐渐出现一个橄榄球模样的小镇的时候,郁山镇就到了。

郁山镇面积虽然很小,不足150平方公里,但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却记录了5000年的风霜历史。

在古代,郁山因盐兴镇,盐业曾经是整个巴国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柱,正是由于郁山盐的质优量大,才让后来的巴国一跃成为诸侯大国,得以和齐国联盟,而巴国人也因此过上了很多年远离战争、安逸舒适的生活。

历史上,郁山镇不仅仅是巴国的经济支柱,也是著名的文化大镇。

时间进入大唐时代,随着李承乾、长孙无忌、啖庭瑶、李唐、陈仙甫、黄庭坚等著名人士的到来,郁山镇俨然成了一座繁华的“小长安”,那些被贬或被罢的皇亲国戚、文人骚客谪居郁山镇,或者修庙建祠,或者写诗题词……从而使得郁山镇声名鹊起、文脉绵延。

当时间进入21世纪,这个曾经的经济文化重镇早已凋落,郁山镇低调而古典地活在水边,不争不夺,只是偏安一隅地享受着寂寞而悠长的时光。

古镇巷子里的庙宇郁山镇沿河而建,依山而筑,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街,从岸边蜿蜒伸向小镇的深处。

在这条青石板路的两边,沿着山的走势,高高低低建起来一幢幢砖木结构的民居。

我们在青石板路上随意漫步,整个郁山镇都很安静,你甚至能听见下一个巷子口有人走过来的脚步声,而怀抱孙子的老妪,就坐在一棵硕大的黄桷树下,晒着从叶缝里洒下来的阳光。

旁边一条忠实的大黄狗,守着一桌麻将牌,4个老人围坐在八仙桌前,漏风的牙齿,时常蹦出来许多土语。

而风轻轻吹过,偶尔有树叶飘落下来……一切都显得安然而恬淡。

除了漫不经心的生活,郁山镇还有许多秘密藏在被遗漏的时光里。

古镇的中心,有一个建于一千多年前(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的寺庙——开元寺。

由于年代久远,开元寺前那些依山而上的石梯,早已被朝拜的人们踩得光滑平顺。

这其实是一个四合院模式的庙宇,正殿供奉着佛祖释加牟尼,两侧陪伴着200尊佛像。

武陵山中的神奇古镇走进郁山的那些名人们

武陵山中的神奇古镇走进郁山的那些名人们

武陵山中的神奇古镇走进郁山的那些名人们作者:寒溪夜浣来源:《城市地理》2014年第10期沿着一条很长的路,先人们循着水声翻越武陵深山,来到这个水草肥美、气候宜人的地方,一只白鹿带领他们发现了咸美的生命之泉。

从此,先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

沿着一道很险的绝壁,先人们又追随着巴寡妇清的足迹,顺着神秘的指示,来到这个深邃绵长、奇妙魔幻的洞口,一抹朱红让他们找到了最艳丽的神来之笔。

从此,先人们在这里与神仙结缘。

对于先人们来说,这是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奇遇。

而对于后人来说,这是一段段充满魔力的传奇故事。

如今,这个藏武陵山中的神奇之地——郁山古镇,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人们纷至沓来,只为探寻遗留在此的名人秘史。

点与线汇聚成的古镇时光郁山古镇的历史最早可以溯源到上古,苗族的祖先濮人在此发现盐泉,郁山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从此开启。

在此之后的漫长历史中,它曾先后作为县、郡、州、道的治所所在地。

正因为如此,古镇留存至今,规模依然很大,但游览起来却并不复杂,这都得益于古镇先民建造时的良苦用心。

站在高处俯视古镇全貌,各式老房子顺着山势舞动,层层叠叠密密麻麻,时而如八卦般放射开来,时而如漩涡般汇集起来,如同天神串起的星空项链遗落在了人间,如若到了晚上,灯光点点忽明忽暗,竟有一种分不清上下何为天地的奇幻感觉。

而串起这些星星的链子不是别的,正是古镇六条清晰的线条。

三明三暗,明的是反射着太阳光的三江水——郁水河、后照河和中清河,它们穿越郁山而过,是古镇的灵魂,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和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曾几何时,它们印证着古镇最辉煌的时光,河滩上是熙熙攘攘排队等待装载的船只、背负沉甸甸货物的挑夫、打着算盘的账房,崖壁上有忙碌在各个制盐洞穴岩井的工人和光着屁股扯船的纤夫,吆喝声、劳作声、还有歌声汇聚成郁山独有的旋律,连绵几十里不绝。

如今漫步江水边,众多的历史遗迹依然清晰可见,只是旖旎的风光取代了往日的繁忙热闹。

上可屹立于观景台之上,遍观河谷盛状,下可探其地下洞天,进入盐井、丹穴、巴人古洞、漂流回到郁山古镇,可谓是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致两相宜。

我心仪的金紫岭

我心仪的金紫岭

我心仪的金紫岭作者:肖凌之来源:《新湘评论·上半月》2020年第01期金紫岭,陡然隆起于湘西南的一块丘陵地带,是新宁的一座“神山”,香火不断,但凡生于斯长于斯或是在此工作过的人,是没有不知道她的。

据说,其名字的由来,是缘于山上产云母石,日暮而望之,如水镜高悬,耀人眼目,仿佛金子在闪闪发光。

自古以来,她连同自南向北蜿蜒而去的清清扶夷江,山高水长,恩惠浩荡,犹如永远不老的严父慈母,生养、哺育和护佑着这方土地的儿女们。

在崀山丹霞地貌的旅游价值未被重视和开发之前,她是远近人们探访和朝拜的首选。

她,属于南岭山脉,是毛主席《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句“五岭”中的越城岭的一处重要山峰,主高峰海拔1772.4米,南北走向,绵延50平方公里。

她不仅是新宁境内离天最近的山之一,而且巍峨、挺拔、雄伟、壮观。

她曾见证和考验过红军战略转移、北上抗日的坚强意志和伟大精神。

陆定一《老山界》文中所写到的那些当年红军在黑夜里艰难跋涉和翻越的感人故事,就发生在这越城岭上。

作为新宁儿女的一员,我一直有登临金紫岭一探究竟的强烈意愿。

可在孩提时代,一方面忙于读书,一方面也没有人主动邀约和带领,人小怕事,我没能去成。

离开新宁读大学和参加工作后,虽每年都要回老家看父母或是因公出差回乡,但总是来去匆匆,我也没有去成。

晃眼间,人生的岁月已经过去了一半,我居然还未了却这桩久藏的心愿,心里总有一种难言的愧疚与遗憾。

去年十月底,趁参加在新宁举行的第二届湖南体育旅游节的间隙,我终于登上了金紫岭。

在未亲近她之前,从其西面脚下的县城仰望过去,她高高耸立于人的眼前,犹如一座不是火山的“富士山”,又像是一个庞大无比却不很规则的顶天立地的圆锥体。

观其山体,看不清有什么树木,也看不清有什么人家,其色彩似乎有些单调,其气质也似乎有些孤傲。

在阴雨的日子,她又常被云遮雾绕,只露出她或多或少、或窄或宽的裙摆,其到底是什么真面目,总是让人生发出无穷的想象。

「历史上武夷山出现的名人」

「历史上武夷山出现的名人」

武夷山与朱子游道【摘要】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是东方文化圣哲,他的学说被称为后孔子主义(Noeo-Confuciansm)。

朱熹一生有四五十年生活在武夷山,游遍了武夷山的山山水水。

文章探讨朱熹在武夷山旅游活动所蕴含的游道,以便引起世人对这位哲人旅游活动与旅游思想的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武夷山;朱熹;游道;旅游文化在旅游文化领域讲究旅游理蕴与艺术,称之为游道。

朱熹作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对旅游也情有独钟。

奇秀甲于东南的武夷山水、杂五方之俗的地方风土人情和儒、释、道三家合流的文化氛围孕育出了朱熹的游观意境。

本文试就其游道进行概括与浅析,以期抛砖引玉。

一、“书史之外,酷爱山水”——悠游有度宋代的经济、文化繁荣,旅游活动盛极一时。

风景佳处楼台、亭榭广泛建立,僧侣们在名山胜地开山创寺,修筑道路,旅游设施日趋完备。

士人漫游成风,甚至到了贫者也解质借兑,带妻挟子,竟日嬉游,不醉不归的地步。

朱熹一生也爱好旅游,他曾说过:“予少好佳山水异甚。

”[1]又说“书史之外,酷爱山水”。

[1]但朱熹不同于苟且于淫奢旅游生活的病态旅游者,他并未耽于游乐,讲求旅游适度,秉持中庸而不丧志。

他强调说:“那个优游和缓,须是做得八九分成了,方使得。

”[1]而且是“令稍稍虚闲,依旧自要读书。

”[1]有一次,他打点行装准备出游,这时收到好友吕祖谦的来信说要来他这里,朱熹认为,中辍山水之兴,虽未忘然,但杜门省事,未必不佳。

正如清代董天工所说,在武夷山,朱熹“自辟(武夷)精舍,令从游者诵习其中,亦惟是山闲静,远少世纷,可以专意肆力于身心问学中,非必耽玩山水之胜。

”[2]由此可见,朱熹不因游乐而废其时,只是把旅游作为学习、著述、讲学生活的调济。

二、“狂奴心事只风雩”——畅游有风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讲求旅游,形成了舞雩之风。

《论语·先进》记载,暮春的时候,春服既成,孔子带着学生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在沂河洗洗澡,在求雨的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

陈应松与神农架的石头一起燃烧

陈应松与神农架的石头一起燃烧

中国报道6陈应松是当下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的创作和探索、他的思考与实践,对促进和推动整个文学界的思考,有着足够的力度。

著名作家莫言评说道:陈应松用极富个性的语言,营造了一个瑰丽多姿、充满了梦魇和幻觉的艺术世界。

这个世界建立在神农架上但又超越了神农架,这是属于他的王国,也是中国文学版图上的一个亮点。

近年来,陈应松给了我们太多的震惊和喜悦。

他那些“惊采绝艳”的楚风小说以高度的概括力和深刻的思想蕴涵,给当下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雄健的山野气息,让读者一眼从众多小说文本中辨认出来。

一位读者这样形容他的感受:“读陈应松的书,有一种陌生化的效果,有让人向往和战栗的神秘感,也有原始质朴的诗意,撞击心灵的感动和人性深层的思索。

”陈应松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经历了茫然、折磨、阵痛后的腾跃,是构筑精神家园后的祭旗。

陈应松的精神家园在神农架。

神农架之于陈应松,好比湘西之于沈从文、高邮之于汪曾祺,以及商州之于贾平凹、高密东北乡之于莫言。

陈应松:与神农架的石头一起燃烧☆本刊记者/唐崇华朱斯坤名流写真作家不能在城市的浮华生活里无聊煎熬,而是要沉下去,用全部的心灵去感知大地的深度与炎凉。

要放弃琐屑的人际关系,走向熠熠闪光的山川草木——这是我的一种渴望。

陈应松引发思考陈应松祖籍江西余干,1956年生于湖北公安。

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出版有长篇小说《魂不守舍》、《失语的村庄》、《别让我感动》、《绝命追杀》,中短篇小说集《陈应松作品精选》、《太平狗》、《松鸦为什么鸣叫》、《狂犬事件》、《马嘶岭血案》、《豹子最后的舞蹈》、《大街上的水手》、《黑艄楼》、《苍颜》,随笔集《世纪末偷想》、《在拇指上耕田》、《小镇逝水录》,诗集《梦游的歌手》等25部。

小说曾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二届中国小说学会奖、首届全国环境文学奖、第六届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2004年人民文学奖、第一、二届湖北文学奖、2004湖北文化精品突出贡献奖,首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2001-2005连续五年进入中国小说学会的“中国小说排行榜”中篇小说十佳。

古代诗人名人蒋捷人物介绍PPT

古代诗人名人蒋捷人物介绍PPT

相关资料
词学地位
蒋捷与王沂孙、周密、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刘熙载赞他 为“长短句之长城”。蒋捷的词作,有文化、曲化的特点,在 宋元之际,他富有雅致的作品为元曲的发展揭开帷幕。在文体 流变的乱世中,蒋捷具有独创性的词,为词体未来的发展提供 了新的可能性,可谓词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词学发展到清 代,原本一直不温不火的蒋捷被阳羡派词人再次提起,以相同 的遗民心态靠近蒋捷,至此,蒋捷在词学史上的地位得以正式 确立。
第四部分
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
柳州词派
柳州词派,明末清初浙江嘉善地区词派,是同时代创立最早、词作家最多的一个 词派。其中代表人物有曹尔堪等,王士禛评价其风格特征为“清越”。《灵芬馆 词话》有言:“国初浙西词人辈出,嘉善曹顾庵尔堪与吴中尤西堂侗齐名。西堂 《百末词》,自以为《花间》《草堂》之馀。顾庵颇为雅洁,《念奴娇》一阕, 殊有竹山风调。”柳州词派对“雅洁”的推崇,及对蒋捷风格的喜爱,印证了蒋 捷的词作对他们的影响。
诗词特点
宋代理学影响
宋代理学由周颐敦开始,程颢、程颐二程兄弟继承,朱熹最终集大成, 是中国古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一座高山。宋代理学对当时的文 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元学案补遗》中说蒋捷“平生著述, 一以义理为主,其《小学详断》,发明旨趣尤多”,虽然《小学详断》 一书至今已经失传,但仍可以窥见义理在蒋捷文学创作中占有极为重 要的地位,这也侧面说明了蒋捷同样是宋代理学影响之下的文学创作 者。蒋氏作为世家大族,并以理学传家,蒋捷字“胜欲”,谓战胜欲 望,与程朱理学之“存天理,灭人欲”相互照应。
经典作品
《梅花引·荆溪阻雪》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 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张家界历史人物

张家界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有人断言:“发现张家界,是对丰富世界山水文化宝库的伟大贡献。

”因而,有关张家界的神秘历史便更加引人瞩目。

说一万条理由也无法原谅张家界人的疏忽。

但是,张家界人也自有其说法:其实,在张家界(古大庸)野史方志、摩崖碑刻、民间传说中,早已对这方土地作过片断描述记载,特别是涉及到一批中国历史名人,如欢兜,周赧王、鬼谷子、赤松子、屈原、秦始皇、张良、覃后、向王天子等,在这方土地上流传千百年。

也许,还有许多典籍及地方文物还没有被发现。

没有被发现的东西也许就是解开千古之谜的钥匙。

关于放欢兜于崇山欢兜,相传为上古时唐尧时人,因与共工、三苗、鲧“作乱”,被舜流放到崇山。

据《辞源》载:“崇山在湖南大庸县西南,与天门山相连。

相传舜流放欢兜于崇山,即此。

”当今史家提出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是由四个集团共同创造的学说,其中长江中下游的苗蛮集团,就是以欢兜、祝融为首的,因而,崇山就越来越引起国内外有关人士的注意。

崇山在张家界市西南20公里处,海拔1164.7,主峰面积3平方公里。

其山顶今存欢兜墓、欢兜屋场、欢兜庙等古遗迹,民间亦颇多关于欢兜在崇山征战的传说。

关于欢兜的历史记载散见于一些古籍,例如唐代大诗人王维曾作《赧王墓》诗:“蛮烟荒雨自千秋,夜邃空余鸟雀愁。

周赧不辞亡国恨,却怜孤墓近欢兜。

”道光《永定县志》载:“古欢兜冢,在县西南崇山绝顶,有巨垄,土人皆以见为不祥。

”又载:“崇山中曾出土一青铜鼎,历数千年,古色斑驳。

”《直隶澧州志》载:“崇山,峙县西南,上与天门山相连。

山势嵯峨,顶有村落,其地平旷,可容千人。

有八峰,最上巨垄,人传欢兜冢。

”《尚书.舜典》:“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史记》:“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

”关于欢兜其人,《左传》认为是帝鸿氏黄帝之了。

《史记》曰:“昔帝鸿氏有不才子”《山海经.大荒北经》:“颛顼生欢头(欢兜之别名),欢头生苗民”;颛顼属伏羲女娲之女。

沿河乡贤

沿河乡贤

沿河人物收集整理张体珍2015年8月12日古代、近代人物传田思飘田思飘,隋朝(581—618),黔安郡(今贵州沿河、重庆彭水一带)人。

黔安蛮起义首领,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继头年田罗驹起义被镇压下去后,田思飘又率众起义,杀隋将军鹿愿,围太守萧造。

隋朝行军总管周法尚率将军李景、裴仁基等分九路围剿,攻进清江一带。

黔安一带的少数民族遭残酷镇压。

田罗驹田罗驹,隋朝黔安郡(今贵州沿河、重庆彭水一带)人。

黔安蛮起义首领。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田罗驹率众起义反隋,暴君隋炀帝派武侯骠骑大将军郭荣带兵镇压。

黔中宣慰节度使田宗显田宗显(561-633),字辉先,号跃华,古黔州人(包括今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是黔东北土家族田姓始祖。

隋开皇元年(581),大臣苏威以田宗显才智过人荐举于朝廷,钦赐思州事。

旋即兹土大治,民有太平,授兵部职。

隋开皇二年,朝廷采用“以夷制夷”、“以土官治土民”的羁縻政策,’授田宗显为黔中刺史。

隋末陕西白莲教金头和尚倡乱,朝廷调田宗显带兵致天鹅山与战。

金头和尚溃败,奔成都,田追及,金复败,走渝城,潜往小河,踵至漆地(今沿河自治县后坪、金竹一带)。

田宗显适金头和尚首后,卜居石马(今沿河自治县城西约七十多公里的中寨乡辖地骡子岩)。

武德初,田宗显被授宣慰节度使,其辖地包括今黔东北和川东南边境邻近的沿河、德江、印江、思南、石阡、务川和酉阳、秀山等县地。

田宗显卜居石马以后,以其地山水秀丽,土地肥沃,兼之城廓依然,故曾留诗一首:“石马归槽生得好,风水处处有峥嵘,一程来自石马地,鱼水之乡好安身”。

田宗显卒于唐贞观七年(633)癸巳岁,享年七十二岁,卒葬沿河县客田一两丝,其墓今存。

“蕃部长”田祐恭田祐恭(1075~1154年),字子礼,宋思州务川(今沿河)人。

在田祐恭统领思州时期,思州疆土大大拓宽。

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田祐恭请求内附,愿为王民。

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朝廷以其地置思州,领务川、邛水、安夷三县。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略读第7课《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优质课件(37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略读第7课《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优质课件(37张)
原名沈岳焕,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 物研究家。生于荒僻神秘的湘西凤凰 县,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14岁高小 毕业后入伍,饱尝人生沧桑。接触新 文学后,于1923年至北京,欲入大学 而不成,于是自学.窘困中开始用“休 芸芸”笔名进行创作。1927年参加 “新月社”,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 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 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 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 古代服饰的研究。
5.对沈从文的重新认识与评价。
6. 沈从文的影响,沈从文作品的永恒 魅力。
你一定不要做丑恶的人,但是世态炎凉,你也别太善良!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过于善良就是一种懦弱和无能! 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不要让追求之舟停泊在幻想的港湾,而应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 失败并不意味你浪费了时间和生命,失败表明你有理由重新开始。 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当我微笑着说我很好的时候,你应该对我说,安好就好。
清丽的沱江如碧萝带一般从远山飘摆而来,轻轻地 穿山绕城,为这座古老凝重的古城增添了更多活力
两岸的吊脚 楼象是时间板结 中脱落的歌声, 弥漫着神奥古拙 的原始气息。吊 脚楼因江河的繁 华而繁华,昔日 水手粗犷的船工 号子引来了一群 群俊美的女子住 进楼里,在吊脚 楼中演了一幕幕 死去活来的爱情 故事。
阴湿的天空下,远山白雾氤氲,古城的气质清雅宁静。青 砖红瓦的古楼,飞檐翘角的马头墙,老宅的蛛网,都板结成 时间的坚果,像一本本没有句读的线装书,等待着你去破译
和解读。
何时也能去那儿看看,看看那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景象。也可以象当地的村民一样把双脚浸在江水里,慢慢 得感受岁月在脚下流逝的感觉......

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拜谒李时珍》练习及答案

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拜谒李时珍》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20分)拜谒李时珍陈世旭静静地站在雨中的长廊,遥望神圣。

蕲春①,处吴头楚尾,扼控长江。

山川秀美而神秘,人文丰沛而多彩。

竹林湖村,一个翡翠般的山谷,满是苍劲的树、怪异的竹、迷蒙的云、甘甜的泉、碧绿的水。

莲叶上溅着雨花,遮住一湖天光云影。

含苞的花朵,带着艳丽的霓裳,相守明镜。

巨大的香鼎排列在开阔的山麓,万绿丛中的高处,安卧着圣者的灵魂。

李时珍,一个自幼耳熟能详的名字。

想起我的表叔,一个老迈的中医。

几重几进的幽深老宅,洗药的天井,煎药的作坊,堆药的库房,长年累月氤氯着浓浓的药香。

表叔端坐于店堂,周边是一圈紫檀的书架,架上满是靛蓝灰白的线装古籍。

中堂黑色的金字招牌下,挂着“李时珍”画像:褐色的高筒帽,蓝色的大襟袍,清瘪的脸上尽是忧成。

这清癯与忧戚似乎随医道一起传承,画像下的表叔亦是此般的清癯此般的忧戚神情。

在一张纹脉清晰的紫檀桌上,青筋毕现的手,苍白而温暖,把握一个个问医者的脉息。

偶尔的询问和叮咛,轻得就像亲人的耳语。

仿佛踏进的是森严的殿堂,人们一个个恭恭敬敬地弯腰进来,又一个个唯唯诺诺地躬身出门。

门外车如流水马如龙,门内古炉香烟静如海。

表叔是李时珍的私淑弟子②。

一条古老的石路,横跨了数百年,我在路这端,圣者在路那端,我们彼此深情凝望。

曾经瘟疫弥漫了你的眼神,多少亡灵,拥挤着天空。

风雨的哀怨,堆满大地。

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

日子硬撑起呼吸,苦等着一剂良药。

困顿的五脏六腑深处,期盼着望闻问切的祥符。

多少颤抖的呻吟,渴望着一个身影:一个杏林春暖的身影,一个悬壶济世的身影,一个妙手回春的身影。

皇家宫殿丹炉旁的医者,决然走出堂皇的宫阙,回到久别的故土。

国之医者,承载了太多人的命运。

怀抱仁心,步履蹒跚,在苦难的漫漫长路,愿为百姓守候一生。

配伍草根、花朵,调制天象、雨露,背负神农氏的典籍,“搜罗百氏”“采访四方”,寻寻觅觅踏遍山野。

攀上高耸的断崖,潜入无底的山涧,从荆棘深处背出一篓又一篓救苦救难的“仙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