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无人机监管政策初探_程雨佳

合集下载

《轻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操控》法规部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轻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操控》法规部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轻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操控》法规部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应该对轻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操控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可以按照以下内容进行撰写:概述部分:轻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出现为航空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作为一种无人驾驶的航空器,它不仅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还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进行任务执行。

但是,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安全操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安全操控是指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际操作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确保航空器的安全运行。

这个过程包括了多个环节,从航空器的飞行前准备到飞行操作过程中的监控和风险防控,都需要遵守相应的法规与规定。

其中,法规部分是整个安全操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重点研究轻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安全操控法规部分,探讨法规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

我们将从定义和分类开始,介绍轻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概述,以及对安全操控的重要性进行总结。

最后,我们将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深入研究轻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操控的法规部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无人驾驶航空器在各领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在实践中,只有严格遵守相关法规与规定,才能确保无人驾驶航空器的操作安全,并为相关行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发展机遇。

(注: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对文章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等四个方面。

在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轻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操控的背景和现状,引起读者的兴趣。

然后,说明本文的结构,即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接下来,详细阐述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轻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操控法规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其对安全操控的重要性和作用,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最后,通过总结本文将给读者带来的价值和收获,进一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与监管措施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与监管措施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与监管措施无人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近几年引起了广泛关注。

它们的用途多种多样,从民用领域到军事应用,从娱乐到科研,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无人机的飞行特点和潜在风险,对其进行监管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以确保社会公共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

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1. 无人机技术的起源和演变:无人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

早期的无人机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如侦察和攻击。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逐渐进入了民用领域。

现代无人机通常采用多旋翼设计,搭载高清摄像头和各种传感器,可以执行各种任务。

2.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领域:无人机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农业领域,无人机可以用于农作物的巡查和喷洒农药。

在物流行业,无人机可以实现快速的货物配送。

在灾害救援领域,无人机可以提供空中监视和搜索救援。

此外,无人机还常见于拍摄电影、航空摄影和地质勘探等领域。

二、无人机监管的重要性1. 飞行安全风险:无人机的飞行安全问题是监管的重中之重。

由于无人机在低空飞行,与其他航空器和地面设施的冲突风险较高。

无人机的失控或碰撞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隐私保护问题:随着无人机数量的增加,隐私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无人机可以携带高清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可能侵犯个人和机构的隐私权。

监管必须确保无人机的使用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无人机监管的现状与挑战1. 现有监管框架: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无人机监管框架,以确保无人机的安全和合规性。

这些框架通常包括注册要求、飞行限制区域、飞行许可证等规定。

2. 技术的发展与监管的迭代: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监管造成了一定的挑战。

监管措施需要与技术的发展同步更新,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情况。

3. 国际合作的必要性:由于无人机领域的全球性特点,国际合作是有效监管的必要条件。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形成统一的监管标准和机制。

四、未来的监管方向与创新1.技术创新的引导:监管机构应积极引导技术创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新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轻型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安全操控 法规部分

轻型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安全操控 法规部分

轻型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安全操控法规部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无人机的飞行安全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在民航领域。

各国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无人机的法规与规定,以确保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飞行安全。

本文将重点讨论轻型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安全操控的法规部分,并对相关规定进行详细解读。

一、无人机的注册规定1. 根据《轻型民用无人机管理办法》,任何轻型民用无人机所有者和操作者都必须在无人机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并获得注册号码,未注册登记的轻型民用无人机将禁止飞行。

2. 注册规定包括:所有者尊称、位置区域、通联方式,无人机序列号和型号等信息,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3. 所有者和操作者应当对其名下未过期的轻型民用无人机持续执行登记。

二、飞行规定1. 根据《轻型民用无人机管理办法》,轻型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应符合民用航空器飞行安全的有关规定,确保飞行安全。

2. 飞行规定包括:飞行场地选择和飞行区域划定、飞行高度限制、飞行环境条件限制、飞行时间限制等。

3. 未经批准,禁止在城市、人口密集地区、重要工程设施和设施周边、市容市貌重要保护区域、禁飞区等地区飞行,并应遵守其它相关规定。

三、驾驶员资质和考核1. 根据《民用航空法》和《轻型民用无人机管理办法》,轻型民用无人机的驾驶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无人机驾驶资格证书,并通过相应的考核。

2. 驾驶员资质和考核包括:无人机飞行基本技能和飞行理论知识考核、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飞行经验要求等。

3. 驾驶员必须严格遵守飞行规定,并保持良好的飞行纪律,确保飞行安全。

四、飞行日志和事件报告1. 根据《轻型民用无人机管理办法》,所有者和操作者必须保留并填写无人机飞行日志,在飞行结束后及时进行记录并保存至少6个月以上。

2. 飞行日志内容包括:飞行日期和时间、飞行场地、飞行高度、飞行时长、飞行路线等。

3. 发生意外或飞行事故时,无人机所有者和操作者应当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配合调查和处理。

《关于加强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安全管理的通告》

《关于加强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安全管理的通告》

《关于加强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安全管理的通告》为加强社会治安管理,防范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违法违规飞行,切实维护公共安全,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青海省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现就我省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安全管理通告如下:一、本通告所称的“低慢小”航空器是指飞行高度在1000米以下、飞行时速小于200公里、雷达反射面积小于2平方米的飞行目标,主要包括无人机、轻型和超轻型飞机(含轻型和超轻型直升机)、三角翼、动力三角翼、载人气球(热气球)、飞艇、滑翔机、滑翔伞、动力伞、航空模型、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大型风筝、孔明灯等。

二、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使用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履行适航资格、飞行资质、计划申报等相关手续。

三、严禁在以下区域上空飞行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一)机场净空保护区(机场跑道中心线两侧各10公里、跑道两端各20公里范围)以及民航航路、航线,高速和普通铁路、公路沿线以及水上等交通工具运行沿线两侧各1公里区域内;(二)党政机关、军事管制区、通信、供水、供电、能源供给、危化物品生产贮存、大型物资储备、监管场所;(三)大型活动场所、公民聚居区、车站、码头、广场、公园、景点、商圈、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区域;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应急救援等活动外,因国土调查、环境监测、施工作业、气象探测、航空拍摄、大型活动等确需在上述区域飞行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应当按照《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规定,报经飞行管制部门同意。

四、各单位、组织及个人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低慢小”航空器及其拥有者、使用者的实名登记管理工作。

五、违反本通告规定,擅自升放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的,相关职能部门将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无人机的法律法规与监管框架

无人机的法律法规与监管框架

无人机的法律法规与监管框架随着科技的进步,无人机在日常生活和商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和创新,但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法律和道德问题。

为了确保无人机的安全运行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各国纷纷出台了针对无人机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监管框架。

一、国际组织的调整与规范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作为联合国下属的专门机构,负责全球民用航空领域的协调和规范工作。

ICAO积极推动无人机管理的国际规范,旨在确保全球范围内的无人机运行安全和有序。

2017年,ICAO通过了《全球无人机运行标准》,将无人机纳入国际航空法律体系,要求各成员国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

二、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不同国家在无人机方面的法律法规存在差异,但都以保障公共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为出发点。

以美国为例,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发布了《小型无人驾驶飞机操作规则》(Part 107),要求操作员必须持有合法的飞行执照和证书,并且限制了无人机的使用范围和高度。

在欧盟,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发布了《欧洲无人机运行规则》,对无人机的运行、标志和附件等做出了详细规定。

三、无人机的使用限制与安全措施为了减少无人机事故的发生,各国都对无人机的使用做出了一定的限制和安全措施。

一般来说,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和区域是受限的,飞行员必须遵循相关规定。

此外,无人机也需要进行登记和标记,以便监督和追踪。

对于专业和商业使用的无人机,操作员还需要通过考试并获得相应的飞行执照。

四、隐私与数据保护问题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个人隐私和数据保护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各国法律法规对于无人机的拍摄和监控活动都有一定的限制。

例如,在美国,联邦隐私法律禁止无人机通过拍摄、录像或监控方式侵犯他人的隐私。

此外,在一些特定场所(如机场、军事区域等),无人机的飞行是被禁止的。

五、未来趋势与挑战无人机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给法律法规和监管框架带来了挑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其应用领域也越发广泛。

无人机监管保障措施

无人机监管保障措施

无人机监管保障措施无人机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其广泛应用于农业、物流、电影拍摄等领域,为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

然而,无人机的快速普及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和法规管理问题。

为了保障公共安全和个人权益,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无人机监管保障措施。

本文将对无人机监管的重要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登记和注册登记和注册是一种常见的无人机监管措施,通过对无人机拥有者进行身份核实,建立起无人机的持有者信息库,能够追溯到具体的无人机持有者。

这样一来,如果发生无人机违法行为或者安全事故,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登记信息进行调查和追责。

此外,登记和注册也有助于加强公众对无人机的认识和了解,提高飞行者的责任意识和飞行技能。

二、技术限制在无人机监管中,技术限制是一种重要的保障措施。

在无人机的设计和制造阶段,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其进行限制,确保其安全可控。

例如,可以限制无人机的飞行高度、飞行速度、飞行区域等,以防止无人机侵入禁飞区域、干扰民航飞行或者损害他人财产。

三、空域管理将空域管理作为无人机监管的一环,是确保空中交通运行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低空空域,无人机与有人飞机存在较高的风险。

因此,建立起与民航空管系统的对接机制,实现空域共享、无人机与有人飞机的飞行协调非常必要。

此外,空域管理也可以用于设定禁飞区域,在特定区域内临时或者永久禁止无人机飞行,以保障重要设施、敏感地区的安全。

四、许可和审批机制无人机监管中的许可和审批机制,是对无人机飞行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无人机飞行计划进行审批和许可,可以确保飞行活动符合相关法规和安全标准。

此外,许可和审批机制还可以用于排查和清理不符合规定的无人机,加强对无人机的管理。

五、监测和监控技术监测和监控技术在无人机监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雷达、摄像头、无线电频谱监测等技术手段,可以对无人机进行实时监测和追踪。

如果发现无人机存在危险行为或者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监控技术快速作出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

低慢小飞行器管理办法

低慢小飞行器管理办法

低慢小飞行器管理办法一、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从事低慢小飞行器(以下简称“UAV”)活动的所有机构。

二、定义:1、低慢无人机:是指在没有固定地面控制台的指导下,仅由遥控器操纵空中行为的机型。

2、低空飞行:指的是相对地面的高度低于50m的飞行,同时还包括利用低空飞行的场所:小区、山地、森林、军事基地及机场附近的区域等。

三、机构设立的原则:1、对操作低慢小飞行器的机构,必须依照《中国民用航空法》及其他国家法律,空管法、空中安全保卫条例,严格遵守飞行规则,并于需要时与相关空中安全监管机构提出相关申请,经过审核后,低慢小飞行器に正式批准才可以进行低空飞行活动。

2、对操作低慢小飞行器的机构,应当设立负责运营管理业务的专职人员,将严格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准备空中安全运行数据,并及时在空中安全监管机构的监督下执行例行系统检查。

3、机构运行时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及其相关行政规章规定等提出的条件,对认可的机型使用的空域,都应严格遵守。

四、操作技能:1、机构应当统一按照《中国民用航空空中安全保卫条例》第六十条“飞机飞行人员应当掌握相应等级飞机飞行技术”,并接受相应的技能考核。

2、操作员应掌握UAV主机的操作及安全技术,并及时购买和更新UAV的附加设备,同时持有有效的考证,以便及时接受技能考核。

3、机构严格执行后勤保障措施,如备份数据,保护旅行者安全,将飞机飞行类型分类记录,确保飞行安全性。

五、安全管理:1、机构加强安全管理,开展安全定期检查,并严格按照《中国民用航空法》以及其他国家已批准的有关部门审查要求,维持机上系统正常运行,保证飞行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机构应及时更新坐标设备,录制飞行的路径、时间段,并定期进行飞行系统检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维护空中安全,尽力减少潜在的飞行事故隐患。

3、机构应按照出版规定及司机达到考核标准,定期将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以提高飞行安全技术水平。

六、其他: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构建民用无人机监管体系的思考

关于构建民用无人机监管体系的思考

关于构建民用无人机监管体系的思考作者:来源:《无人机》2019年第01期轻小型民用无人机的出现开创了无人机发展的新纪元,面对无人机数量的迅猛增长和大量的创新应用,监管部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从无人机的发展历史入手,论述了国外民用无人机监管的发展历程,国内民用无人机监管的现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应明确的重点问题。

1918年,由奥维尔.莱特担任顾问的无人机“凯特琳虫”就出现了。

之后的百年间,伴随有人机技术的進步,无人机的发展也从未停止,从“蜂后、”“火蜂”、“侦察兵”到“捕食者”,各类军用无人机的发展此起彼伏,将无人机的设计与使用水平不断带上新的高度。

进入新千年,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如微型惯导)、IT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无人机产业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中小型民用无人机开始大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航空作业领域。

面对大量的实际应用和随之而来的由无人机造成的地面和空中损害报道,各国政府不得不考虑如何对民用无人机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管。

国际民用无人机监管发展概述美国是航空大国,在无人机使用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民用无人机监管以2012年为界,监管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012年之前,由于民用无人机的种类较少,运行功能较为单一(主要集中于模型飞行),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对无人机实施监管时,主要是依据有人机的监管模式,使用规范性文件进行特殊管理,使用的典型文件包括AC-91-57(航空器模型运行标准,1981年首次颁发)和8130.34(无人机适航证,2008年首次颁发)等。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为了加强对无人机的监管,2012年2月,美国国会批准了《FAA现代化与改革法案2012版》,其中第333条授权FAA,对符合安全规定的无人机运行采用豁免的形式进行监管。

这标志着人们已经意识到,民用无人机的发展已开始突破原有的航空监管模式,需要一套单独的体系对其进行监管。

无人机配送如何应对监管政策的变化和挑战

无人机配送如何应对监管政策的变化和挑战

无人机配送如何应对监管政策的变化和挑战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无人机配送作为一项创新的物流方式,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然而,随着无人机配送的普及,监管政策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这给相关企业和行业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监管政策的变化。

一方面,无人机配送涉及到空域管理、公共安全等重要问题。

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无人机可能会干扰正常的航空秩序,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另一方面,随着无人机数量的增加,隐私保护、环境保护等也成为了需要关注的焦点。

例如,无人机在配送过程中可能会拍摄到居民的私人区域,或者产生噪音污染。

那么,监管政策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空域使用规则的调整是其中之一。

不同地区对于无人机能够飞行的高度、范围和时间都有了更明确和严格的规定。

这就要求无人机配送企业必须实时掌握这些信息,并确保其无人机的飞行活动符合规定。

另外,数据隐私保护的政策也在不断加强。

企业需要对无人机收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严格的管理和保护,防止用户信息泄露。

面对这些监管政策的变化和挑战,无人机配送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技术创新是关键。

企业需要加大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提高无人机的智能化水平和自主飞行能力。

例如,通过更先进的导航系统和避障技术,确保无人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安全、准确地飞行。

同时,开发更高效的电池技术,延长无人机的续航时间,以满足配送的需求。

建立完善的合规管理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合规部门,负责研究和解读监管政策,并制定相应的内部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同样重要。

积极主动地向监管部门汇报企业的运营情况和技术进展,参与政策制定的讨论和建议,有助于监管部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和可行的政策。

此外,企业还应该注重公众宣传和教育。

让公众了解无人机配送的优势和安全性,减少对无人机的误解和担忧。

无人机监视监管法律要求

无人机监视监管法律要求

无人机监视监管法律要求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无人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包括监视监管领域。

无人机监视监管具有便捷高效、成本低廉、覆盖范围广等优势,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法律要求和挑战。

本文将对无人机监视监管法律要求进行探讨。

一、航空法规在使用无人机进行监视监管活动时,首先要符合相关的航空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规定,无人机的飞行属于航空活动范畴,必须遵守航空法规。

无人机飞行过程中需保证空中交通安全,避免干扰民航正常飞行。

同时,无人机飞行人员必须具备相关证书和资质,确保飞行操作符合法律规定。

二、隐私保护在进行无人机监视监管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隐私保护法律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具有保护的权利,未经明确授权或者违反规定收集个人信息均属于违法行为。

无人机在监视监管过程中,应当避免侵犯他人隐私,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三、数据安全无人机在监视监管过程中收集的监控数据需要严格保护,符合相关的数据安全法律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数据主体享有数据隐私权和数据安全的保护。

无人机使用者应当妥善保管获取的数据信息,避免泄露和滥用,确保数据安全合规。

四、环境保护无人机监视监管活动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需要符合环境保护法律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应当避免对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

特别是在敏感地区或者生态脆弱区域,应当谨慎使用无人机进行监视监管,保护环境资源。

五、责任追究无人机在监视监管活动中出现违法行为或者事故,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于违法行为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无人机监视监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规范操作行为,防范风险。

综上所述,无人机监视监管活动需要遵守一系列法律要求,包括航空法规、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环境保护和责任追究等方面。

只有遵守规定,确保合规操作,才能更好地发挥无人机监视监管的作用,服务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

无人机配送如何应对监管政策变化

无人机配送如何应对监管政策变化

无人机配送如何应对监管政策变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机配送作为一种创新的物流方式,正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它具有高效、快速、灵活等诸多优势,能够在一些特殊场景下,如偏远地区、紧急救援等,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这一新兴领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监管政策的变化是无人机配送企业必须要认真应对的重要问题。

监管政策对于无人机配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安全角度来看,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可能会对公共空域的其他飞行器造成潜在威胁,也可能因故障等原因坠落,对地面人员和设施构成安全隐患。

因此,监管政策往往会对无人机的飞行高度、速度、航线规划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以确保飞行安全。

其次,隐私保护也是监管政策关注的重点。

无人机在配送过程中可能会拍摄到一些个人或企业的敏感信息,如果这些信息被不当使用或泄露,将对个人隐私和企业商业秘密造成严重侵犯。

因此,相关政策会对无人机的数据采集、存储和使用进行规范。

再者,无人机配送还涉及到环境保护、噪音污染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无人机的频繁起降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无人机的电池使用和废弃处理也需要符合环保要求。

面对监管政策的不断变化,无人机配送企业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是关键。

通过提高无人机的自主飞行能力、避障能力和精准定位能力,可以更好地满足监管政策对飞行安全的要求。

例如,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使无人机能够实时感知周围环境,自动避开障碍物,并准确按照预设航线飞行。

同时,研发更高效、环保的电池技术,降低无人机的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建立完善的合规管理体系也至关重要。

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合规部门,负责研究和跟踪监管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运营策略和流程,确保企业的各项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此外,还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使其在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积极与监管部门沟通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无人机配送企业应主动向监管部门介绍自身的技术和运营情况,争取监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与监管问题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与监管问题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与监管问题一、前言无人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军事领域到商业领域,都有无人机的应用。

但是,这种新兴技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监管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与监管问题。

二、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分为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两个方面。

1. 军事领域无人机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包括侦察、监视、制导、打击等多个方面。

无人机的发展已经使得战争的执行更加精准和高效。

2. 民用领域民用领域的无人机应用主要包括无人机拍摄、无人机快递、无人机消费、无人机农业、无人机环保等多个方面。

无人机的出现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三、无人机技术的监管问题1. 隐私保护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正在被越来越广泛的用于监控和拍摄,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

如何确保无人机在进行拍摄时不会侵犯人们的隐私,这是一个重要的监管问题。

2. 飞行安全无人机的飞行安全是否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也是需要考虑的监管问题。

在高空飞行时,无人机可能会干扰其他航空器的飞行,带来飞行安全隐患。

此外,无人机的飞行也存在失控或坠落的风险。

3. 道德问题无人机在执行某些任务时需要考虑到人们对道德的关注。

例如在服刑犯罪者的活动区域监控时,应该避免在犯罪者睡觉等隐秘场景进行监控。

目前,国家还没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处理此类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的建设。

四、无人机技术的监管措施针对上述无人机技术的监管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1. 加强规范管理为了确保无人机技术在执行任务时公正合法,监管机构应该建立规范管理制度,明确无人机技术应用的范围和操作流程。

比如依靠GPS实时监测无人机飞行轨迹,对违规的无人机进行警告和制裁。

2. 提高技术规范为了保障无人机技术的飞行安全性能,应该加强对无人机的技术规范检测,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另外,需要定期对无人机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飞行器的正常操作。

3. 加强教育宣传为了加强公众对无人机技术的了解和认识,加强社会教育和宣传非常重要。

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管理制度

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管理制度

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管理制度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管理制度1. 介绍在当今社会,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无人机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的管理和监管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保证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的安全运行,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其使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 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的使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农业、消费品递送、建筑和基础设施检测等多个领域。

然而,由于其潜在危险性和隐私问题,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制度,就很容易引发事故和纠纷。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公共安全和个人权益至关重要。

3. 现状目前,各国对于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的管理制度已经开始出台。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制定了无人机注册和飞行规则,旨在保障飞行安全和隐私保护。

而中国则设立了专门的无人机管理局,负责制定和执行相关管理条例。

然而,在国际上,不同国家的管理制度存在着差异,需要更多的沟通和协调,才能形成更加统一和完善的国际管理制度。

4.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管理制度也将不断完善。

未来,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管理制度将更加注重飞行安全、隐私保护和环境友好。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管理制度也需要更多考虑自主飞行的特点,确保其安全性和合规性。

5.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建立健全的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规范和监管,才能确保其安全运行,并且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我认为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和协调,以应对日益复杂和跨国的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应用需求。

总结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飞行安全、隐私保护和环境友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管理制度也将不断调整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低空安全监管如何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低空安全监管如何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低空安全监管如何保障行业健康发展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低空领域的活动日益频繁。

从通用航空飞行到无人机的广泛应用,低空领域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新空间。

然而,与之相伴的是低空安全监管的挑战。

如何保障低空领域的安全,促进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低空安全监管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低空飞行器的种类繁多,包括直升机、轻型飞机、热气球以及各类无人机等,它们在性能、用途和操作方式上存在巨大差异,这使得监管对象变得复杂多样。

其次,低空飞行活动的范围广泛,涵盖城市、乡村、山区、水域等各种地理环境,不同环境下的安全风险因素各不相同。

再者,部分低空飞行器的操作者缺乏专业训练和安全意识,违规飞行的情况时有发生。

此外,现有的监管技术手段相对滞后,难以实现对低空飞行器的实时、全面监控。

为了有效保障低空安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首要任务。

目前,我国在低空领域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空白和模糊之处。

相关部门应当加快立法进程,明确低空飞行器的分类、登记、飞行规则、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为监管工作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从业者和公众对低空安全法规的知晓度和遵守度。

先进的技术手段是加强低空安全监管的重要支撑。

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卫星导航、雷达监测、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低空监控网络。

通过实时获取低空飞行器的位置、高度、速度等信息,实现对其飞行轨迹的精准监控和预测。

此外,还可以利用电子围栏技术,为特定区域设定禁飞或限飞范围,一旦飞行器进入将自动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加强人员培训和资质管理也是关键环节。

对于从事低空飞行活动的驾驶员、操作员等人员,要建立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制度,确保其具备必要的飞行技能和安全知识。

只有通过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应资质的人员,才能合法从事低空飞行活动。

同时,要定期对从业者进行复训和安全教育,不断强化其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民用无人机法律规制浅析

民用无人机法律规制浅析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由于《暂行条例》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出现实践中无人机空域使用的管控存在“无法可依”的问题。

同时该代表提出建议,除加快推进《暂行条例》发布之外,还应当进一步理顺轻小型无人机低空空域使用管理责任的主体,建立“军地民”协同管理机制,将300米以下空域轻小型无人机的飞行管理主管单位明确为地方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直接管理、审批,并将相关数据报空军备案。

另外,还应扩大轻小型无人机飞行管理试点范围,创新管理工作,选取部分空域成为改革试点地区,探索建立绿色通道,简化、放宽部分审批程序。

值得肯定的是,不少地方先行出台了不少管理办法,一些进一步细化,一些则进行有条件的“松绑”。

比如在低空空域管理上,深圳没有采用“一刀切”式禁飞,而是适当“松绑”,将低空物理空间变成一种前景广阔的经济资源。

有公开信息显示,某快运公司获批深圳市内航线53条,累计飞行13.25万架次,运输货物超280吨。

虽然这些地方性管理规定并不具有普适性,但这些有益探索为更好立法奠定了基础。

当然,秩序重建是一个系统工程。

从制度设计上,国家应加快推动低空改革进程,加强与国家低空空域改革意见匹配的审批流程,厘清监管界限、明确监管责任,提高空域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程度,建立与民用无人机发展相适应的空域环境。

此外,不同责任主体也应进一步强化有关措施。

比如监管部门,针对乱飞、“黑飞”现象如何建立“黑名单”制度、细化处罚措施等都需要进一步探索;无人机驾驶员教育培训在提升飞行技能的同时,也应进一步强化法律意识;生产厂家则应当进一步做好无人机“实名制”的配套设计等等。

只有建章立制、理顺关系、强化全方位监管,无人机市场才能更加有序、健康、平稳发展,更好服务民众、造福社会。

民用无人机法律规制浅析文/俞洁OVER03本刊策划理论探究C近两年来,民用无人机数量和规模正以几何级数快速增长。

我国目前对于民用无人机侵权的法律规制处于缺位状态,论研究亦是寥寥。

无人机如何规范管理

无人机如何规范管理

无人机如何规范管理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无人机已经从军事领域逐渐普及到民用领域,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新工具。

无人机在航拍、农业植保、物流配送、环境监测等众多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但与此同时,其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管理问题。

如何对无人机进行规范管理,以确保其安全、合法、有序地使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首先,明确相关法律法规是规范无人机管理的基础。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无人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无人机的飞行空域、飞行高度、飞行速度、驾驶员资质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然而,由于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

例如,对于一些新兴的无人机应用领域,如无人机灯光秀、无人机外卖配送等,需要及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其次,建立健全的登记注册制度是关键。

所有无人机都应进行登记注册,明确其所有权、型号、用途等信息。

这不仅有助于管理部门对无人机进行有效的监管,还能在发生事故或违法行为时,迅速追溯到相关责任人。

登记注册制度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方便用户进行操作。

同时,对于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无人机,可以采取分类管理的方式,制定不同的登记注册要求和流程。

再者,加强驾驶员培训和资质认证至关重要。

无人机驾驶员应具备一定的飞行知识、技能和安全意识。

相关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提供系统的培训课程,并对通过考核的驾驶员颁发资质证书。

培训内容应包括无人机的基本原理、飞行操作、法律法规、应急处置等方面。

同时,还应定期对驾驶员进行复训和考核,以确保其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持续更新。

在技术手段方面,利用先进的技术来加强对无人机的管理是必要的。

例如,通过电子围栏技术,可以限制无人机在特定区域的飞行,避免其进入禁飞区或危险区域。

另外,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和通信技术,可以对无人机的飞行轨迹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违规飞行行为,能够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

小型无人机飞行保障措施

小型无人机飞行保障措施

小型无人机飞行保障措施摘要近年来,小型无人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成为了许多行业的关键支持。

但是,随着无人机数量的增加,无人机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减少或避免无人机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飞行保障措施。

安全教育和培训小型无人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过一定的飞行训练和安全教育。

无人机操作员需要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技能和方法,才能够提高对飞行的控制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

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制定规范和检验制度,进行培训和考核,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提高操作员的技能和安全水平。

飞行规范小型无人机需要在遵守飞行规范的前提下,进行飞行。

有些地区有可能对无人机的使用进行了一定的限制,需要注意遵守相关规定。

同时,无人机的高度、速度、飞行距离、航向和回收等方面的要求,也需要符合规范。

设备检测和维护无人机的检测和维护是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每次飞行前,需要检查无人机的各项参数,确保各个部件正常。

对于需要更换的部件,也需要及时更换。

此外,无人机还需要进行定期的大规模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其整体质量和飞行安全性。

飞行管理平台与技术小型无人机的飞行管理平台是一项通信技术,它可以收集飞行过程中的数据和技术指标,反映飞行操作员的实际表现。

通过对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相应的整改意见和优化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飞行质量和安全性。

防碰撞技术防碰撞技术是保障小型无人机飞行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

防碰撞技术可以避免无人机在飞行中遭受碰撞,并在避免碰撞的同时,保证无人机飞行的效率。

防碰撞技术可以通过激光、雷达等技术手段实现,为无人机飞行的安全保驾护航。

结论小型无人机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同时也使得无人机的飞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在飞行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无人机飞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飞行规范、设备检测和维护、飞行管理平台与技术、防碰撞技术等手段,可以实现小型无人机的安全飞行,提升飞行效率,有效促进无人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小型无人机在城管执法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小型无人机在城管执法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小型无人机在城管执法工作中的应用前景熊殷【摘要】无人机作为重要的军民两用高科技产品之一,因其成本低、效费比高、无人员伤亡风险、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在多个领域、多个行业或部门都有广泛应用。

从实际应用来看,入门级小型无人机(航拍无人机)就能满足日常城管执法工作的需要。

结合现有小型无人机性能,就小型无人机对城管执法工作现实需要、与人力执法的比较优势、应用范围、法律地位与使用要求、风险评估以及现实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评述,简要分析了小型无人机在城管执法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期刊名称】《上海城市管理》【年(卷),期】2017(026)001【总页数】4页(P84-87)【关键词】城管执法;人力执法;科技执法;小型无人机;应用前景【作者】熊殷【作者单位】南昌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无人机技术日新月异且日臻成熟。

放眼世界,无人机作为重要的军民两用高科技产品之一,因其成本低、效费比高、无人员伤亡风险、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在多个领域、多个行业或部门都有广泛应用。

除去军事领域,无人机在民用领域也是大放异彩,现已用于娱乐、物流、地图测绘、地质勘测、灾害监测、气象探测、空中交通管制、边境巡逻监控、通信中继、农药喷洒等。

随着世界各国,尤其欧美发达国家对无人机应用的深入,无人机应用领域和行业还将进一步拓展、延伸,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无人机对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还会逐渐加深加强。

在我国,无人机产业近年来发展也非常迅猛,一大批自主研发、性能较好的无人机产品已投放市场。

在无人机民用市场,相当数量的小型无人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的甚至已成为行业龙头。

针对不同层次需求和价格承受能力研发的无人机产品,让无人机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成为可能。

目前,有关无人机应用的消息已不再是新闻,越来越多的领域或行业应用了无人机,其中就包括城管执法部门。

目前,全国已有深圳、天津、南京、温州、南昌等多地城管执法部门使用了小型无人机辅助执法,主要用于监督工地施工、巡查违章搭建并进行取证等。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与监管问题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与监管问题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与监管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机技术逐渐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新宠。

无人机的广泛应用不仅仅体现在军事领域,还涉及到了民用领域的各个方面。

然而,无人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监管问题。

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与监管问题,以确保其安全和合法的运用。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农业领域无人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通过无人机的高空拍摄,农民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农田的状况,掌握植物的生长情况,从而更好地制定农业生产计划。

另外,无人机配备的喷洒设备可以实现精确的农药施放,避免了传统农药喷洒方式中的一系列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航拍与测绘无人机搭载高清相机或激光雷达等设备,可以进行精确的航拍和测绘工作。

无人机在城市规划、土地测绘、地质勘探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比传统的测绘方式,无人机可以更快速、更精确地获取地理信息,提高测绘的效率与准确性。

物流配送无人机的快速飞行速度和灵活机动性,使其在物流配送领域有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利用无人机进行快递和货物配送,可以避免交通拥堵和人力不足等问题,实现更快速、更高效的物流运输。

紧急救援在灾难事件中,无人机可以快速到达难以进入的地区,携带救援物资、进行搜救任务。

无人机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紧急救援的效率和准确性,挽救更多的生命。

监管问题的挑战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应的监管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监管问题和挑战:隐私保护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对个人隐私的侵犯的风险。

例如,无人机可利用高清相机进行监视和窥探活动,可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因此,监管部门需要制定相应政策,加强对无人机活动的监管,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空域管理无人机的上升趋势给现有的空域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与商用飞机和其他航空器共享空域,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定,确保无人机与其他航空器之间的安全距离和飞行规则。

着陆与起飞地点管理无人机的起飞和着陆点通常是公共场所,例如公园或空地。

我国民用轻型飞机生产和经营要加强管理

我国民用轻型飞机生产和经营要加强管理

我国民用轻型飞机生产和经营要加强管理
董承镒
【期刊名称】《江苏交通运输》
【年(卷),期】1996(000)005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作为通用航空范畴的轻型飞机特别是超轻型飞机的旅游、娱乐、广告摄影、文化体育等作业飞行越来越多。

在沿海、沿江、沿边及经济发达地区已形成极大的市场需求,我国为数不多的生产轻型飞机的厂家有急剧增加的趋势,甚至还有个体企业和农民在研制生产轻型飞机。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董承镒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5
【相关文献】
1.以法律视角浅析我国民用机场特许经营管理权 [J], 黎明德
2.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民用爆炸物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J],
3.国防科工委关于印发《民用爆炸物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培训规定》的通知[J], ;
4.越是困难越要加强企业管理——河北农垦加强奶牛业经营管理的几点做法 [J],
高学增
5.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修改《定期国际航空运输管理规定》、《中国民用航空国内航线经营许可规定》和《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经营许可规定》的决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No.10,2016无人机,是指由控制站管理(包括远程操纵或自主飞行)的航空器,也称远程驾驶航空器。

按照我国现行政策规定,空机重量为15<W≤116千克,起飞全重为25<W≤150千克的无人机属于轻型无人机。

据互联网研究机构艾瑞咨询最新发布《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研究报告》,我国轻型民用无人机市场进入快速成长期,预计2025年,国内无人机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50亿元人民币。

据保守估计,目前中国的无人机在10万架以上,然而,这些无人机基本上都处于没有监管的“黑飞”状态:飞行员没有资格证、没有在指定空域飞行、没有按照规定速度飞行。

近些年来,多地发生多起由于无人机操作不当、未在指定空域飞行导致的民航客机避让、延误事件,对我国的民用航空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有关部门应对无人机的飞行及驾驶员的资质进行监管,真正实现无人机的合法商业化,从而维护公众利益,保障航空安全。

下面对欧美有代表性的无人机监管规章进行介绍,并对我国发布的一系列针对无人机监管的政策和文件进行简要梳理。

1欧洲对轻型无人机的运行监管2015年7月30日,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颁布了高级制修订通知(A-NPA2015-10)《无人机运营规章框架说明》。

该A-NPA详细解读了EASA提出的低风险无人机运营监管框架,以及EASA收到的反馈和建议,并给出了33项规章制修订提案。

该框架的总体监管思路是以运营为中心,基于无人机的风险和性能,监管措施与监管对象相适应。

《无人机运营规章框架说明》对于在直接目视范围内飞行、最大起飞重量小于25kg的开放类无人机提出了11条提案,内容涉及到无人机监管技术手段(如使用地理围栏和识别技术等)、无人机市场监管手段(如遵守产品安全指令等)、限制(如无人机重量、空域等),以及风险意识、教育、训练和安全宣传等内容。

对于此类运行的无人机来说,无需适航审定,也没有针对运营商和飞行员的资质要求。

该类无人机的安全性是通过运行限制、行业标准的贯彻、对某些功能的要求以及运行规则等途径来保证的,监管工作可由警方承担。

2美国对轻型无人机的运行监管2016年6月21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正式颁布14CFR Part107《轻型无人机系统》。

该规章规定了55磅(25kg)以内轻型无人机在国家空域系统的运行要求。

14CFR Part107由A、B、C、D四个分部组成,共44个条款,其中,A分部为总则,B分部为运行规章,C分部为无人机驾驶员适航审查,D分部为豁免。

FAA强调,14CFR Part107仅仅是无人机系统进入国家空域系统的第一步,FAA预计后续的规章制定将考虑更大的无人机系统进入空域。

14CFR Part 107对于轻型无人机的监管可以分为对无人机驾驶员的监管及对轻型无人机飞行过程的监管。

2.1对轻型无人机驾驶员的监管在驾驶员资格方面,14CFR Part107规定,操作轻型无人机的驾驶员必须在轻型无人机系统评级中获得飞行许可证后,方可进行轻型无人机的飞行。

在驾驶员操作方面,14CFR Part107也作出了许多规定,如,107.17规定,任何身体或心理状况能够轻型无人机监管政策初探程雨佳1,巩天琛2(1.上海市第二中学,上海200000;2.中国民航大学民用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与管理研究中心,天津300300)摘要:随着轻型无人机的普及,各国民航当局都针对轻型无人机运行监管制定了相应的监管政策。

本文介绍了欧美发布的有代表性的轻型无人机监管规章及政策,并对我国发布的一系列针对轻型无人机监管的政策和文件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轻型无人机;监管政策中图分类号:V2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45X(2016)10-0240-02收稿日期:2016-07-19作者简介:程雨佳(1999-),女,陕西西安人;巩天琛(1992-),女,天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

影响到轻型无人机系统操作的人不得担任轻型无人机的飞行员、观测员,或者直接参与到轻型无人机的飞行过程中。

107.21规定,飞行中如果出现应急情况,无人机驾驶员必须马上采取措施,并要求事后书面报告局方。

107.23规定,任何人不得由于粗心或鲁莽地操作轻型无人机或由于机上物品坠落,对其他人员和财产造成伤害。

107.35规定,同一人不能同时操纵一架以上的无人机。

2.2对轻型无人机飞行过程的监管在轻型无人机飞行过程,14CFR Part107也作出了相关规定,如107.49规定了无人机起飞前必须进行飞行检查:(1)应获知飞行环境,考虑附近地表及空中可能对人身及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因素,包括:天气情况、空域及航班限制、地表人员及财产的位置等因素;(2)确保地面控制及轻型无人机之间的控制链路运行正常;(3)确保轻型无人机在预定飞行时间内有充足的电源;(4)确保轻型无人机运输的任何货物是安全可靠的,不对飞行特性和无人机可操控性产生影响。

107.51规定了轻型无人机准许驾驶的速度、高度及空域等:(1)轻型无人机最大地面速度为87节(100英里/小时)。

FAA认为速度限制是必须的,当无人机发生应急情况时,飞行速度越大造成的对人员财产和其他航空器的风险越大,而且更低的速度限制将为无人机操纵者的感知和避让提供充裕的时间。

(2)轻型无人机最大飞行高度为400英尺(121.9m).由于大多数有人飞机运行高度都在500英尺以上,确定400英尺的运行上限为不免有人飞机与无人机控制相撞提供足够的安全裕度。

(3)轻型无人机的最小飞行能见度为3英里(4828m)。

(4)轻型无人机必须在云层下方500英尺(152.4m)下运行。

3我国对无人机的运行监管目前,我国尚未发布无人机运行监管的适航规章。

但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运输司等部门颁布了多项法规,对我国的无人机运营展开监管工作。

3.1《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2013年11月18日,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发布咨询通告《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AC-61-FS-2013-20),主要解决无人机的驾驶员资质管理,并规定重量小于等于7kg 的微型无人机,飞行范围在目视视距内半径500m、相对高度低于120m范围内,无须证照管理,但应尽可能避免遥控飞机进入过高空域;重量等指标高于上述标准的无人机以及飞入复杂空域内的,驾驶员需纳入行业协会甚至民航局的监管。

3.2《关于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资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14年4月2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关于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资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民航发【2014】27号)有效期至2015年4月30日,民航局规定,无人机驾驶员资质及训练质量管理由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中国AOPA)负责,这也是我国首次对无人机驾驶员的资质培训提出要求。

3.3《使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开展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2015年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中国民航局运输司组织制订了《使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开展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并于2016年1月8日前公开征求意见。

该办法适用于使用无人机开展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的管理。

3.4《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2015年12月2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公布咨询通告《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AC-91-FS-2015-31)。

该AC规定III、IV、VI和VII类民用无人机应安装并使用电子围栏、接入无人机云,并对上述类别无人机在机场净空区和重点地区的管理作出了相关规定。

3.5《民用航空飞行标准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2016年3月24日,民航局飞行标准司重新整理并起草了《民用航空飞行标准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行政法规。

最新修订的《民用航空飞行标准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纳入了无人机运行的相关规定。

该条例规定,使用全重1.5千克(不含)至150千克(含)的无人机实施运行的运营人,无需向民用航空主管机构申请领取运行许可证书,但应按照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的规定实施运行。

4结束语随着无人机的应用日益普及,由于无人机运行不当导致的事故也越来越多。

为保障航空安全,必须对无人机的运行进行监管。

近年来,美国及欧洲的无人机监管政策陆续出台,对无人机的分类管理趋势(下转第245页)RegulatoryPoliciesofSmallUnmannedAircraftCHENG Yu-jia 1,GONG Tian-chen 2(1.Shanghai No.2Secondary School ,Shanghai 200000,China ;2.Civil Aircraft Airworthiness Certific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er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Tianjin 300300,China )Abstract:Along with the widely use of small unmanned aircrafts around the world ,aviation authorities published a series of regulatory policies to supervise the operation of small unmanned aircrafts.Some representative regulatory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of small unmanned aircraft published by Europe and America are introduced ,and regulatory documents of small unmanned aircraft published by china are presented.Keywords:small unmanned aircraft ;regulatory policies已经比较清晰。

2015年7月30日,EASA 颁布了A-NPA 2015-10《无人机运营规章框架说明》,为后续政策的颁布奠定了基础。

2016年6月21日,FAA 颁布的14CFR Part107《轻型无人机系统》更是在规章层面上制定了轻型无人机运行监管要求。

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无人机监管要求。

我国应密切关注国际上的无人机及监管政策的发展动态,结合我国自身特点,制定适应我国航空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保障航空安全和民用轻型无人机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