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法2概要
第二章环境保护法概述
2.2.1
环境法的任务
以及振动、地面沉降、光照妨碍等危害人 体健康、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态的状况。 “防治”通常存两层含义,一是预防,二 是治理,并且预防为先,预防为主。 由此也可以得出我国环境法体现了预防为 主的基本原则,不允许再走“先污染后治理” 的老路,要在产生污染的源头处采取手段,预 防可能产生的污染。
2.2.2
环境法的目的
(一)保障人体健康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尤其是环境污染,会 给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会危及 人的生命。有的还会造成遗传疾病,危害子孙 后代。因此,环境法必须把保护人体健康作为 立法的目的。 对环境法中保障人体健康的理解,不应当 认为仅仅是确保人们故身体不受污染的损害, 而是要确保人们生活在一个安全、健康、舒适、 优美的环境中。
2.3
环境法的适用范围
三、环境法的适用范围 环境法的适用范围是指环境法在什么地方 和什么时间对什么人适用,也称环境法的效力。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3条规定:“本法 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管辖的其他海域。”这是我国环境保护法适用 范围的总规定,在各个单行环境保护法规以至 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中,也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2.1.2
环境法的特点
2.广泛性 环境法保护的范围和对象包括整个人类环 境和各种环境要素,调整的社会关系复杂、广 泛,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涉及广泛众多的主体,包括的主体可以是 国家、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工 商个体户、公民个人、外国的国际组织、公司、 团体和个人。
2.1.2
环境法的特点
2.2.3
环境法的作用
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要求积极利 用各种方式在全社会进行环境法制宣传,普及 环境科学知识,宣传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 原则倡导良好的环境道德风尚,以提高人们的 责任感,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敢于向环 境违法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只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我 们的家园会更美好!
环保法全文
环保法全文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立法机关制定并颁布的法律,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本文将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文进行详细的解读,以期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法律的了解和实践。
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1989年颁布实施,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环境保护法律。
在30年的实践中,环境保护法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一章总则第一章主要规定了环境保护法的目的、适用范围和主要原则等内容。
其中,第一条明确了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第二条规定了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环境保护活动。
第二章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影响评价第二章主要规定了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两个方面的内容。
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对环境中各种物质和能量的浓度、总量和辐射水平的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工程和其他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第三章大气污染防治第三章主要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其中包括了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大气污染防治的组织和监督等内容。
同时,该章还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中的特殊规定,例如,严禁使用高污染燃料等。
第四章水污染防治第四章主要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本章内容包括水污染的防治行动、河流、湖泊、地下水、浅海和海洋功能区划、水污染的控制和减少、水功能区域划定等方面的内容。
第五章土壤污染防治第五章主要规定了土壤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本章内容包括土壤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土壤污染的防治、农用地质量保护、建设项目用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章噪声和振动污染防治第六章主要规定了噪声和振动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本章内容包括环境噪声污染的控制、噪声和振动对职业卫生的危害的控制以及相关的监督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第七章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第七章主要规定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环境保护法内容概括
环境保护法内容概括一、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环境保护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规范环境保护秩序,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保护的原则和目标环境保护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为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主要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和义务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加强环境监督管理,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保障公众环境权益。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四、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手段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碳排放。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维护生态平衡。
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发布,及时掌握环境状况,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严惩重罚,强化环保执法力度。
五、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监督和管理机制,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监管,督促其履行环保义务。
鼓励和支持公民和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六、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将受到严厉追究。
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严惩重罚,包括罚款、责令停产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措施。
对环境污染犯罪行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保护合作,承担国际环境责任。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在国际贸易中加强环境贸易规则的制定与实施,维护环境安全和我国利益。
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介绍
适用范围
•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 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 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 市和乡村等。 •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
主管部门
•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 统一监督管理。
• 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域 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
新《环境保护法》五大亮点
新举措——建立公共监测预警机制
新制定——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新主体——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扩大 新标准——按日计罚无上限 新职责——明确政府管理
新《环保法》的11个主要改变 一、引入了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确立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基本原则 三、完善了环境管理基本制度 四、明确了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 五、严格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保责任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989年12月26 日通过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
修订通过 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三章 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四章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五章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 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环境监督管理
• 环境质量标准 • 污染物排放标准 • 环境监测规范
新《环保法》全文
新《环保法》全文中华人民国主席令第九号《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国主席2014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第七条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的国家法律。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总则:规定了环境保护法的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和管理体制。
2. 监督管理:明确了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环境保护中的职责和权力,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3. 保护和改善环境: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和措施,包括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环境要素的保护,以及生态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4.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对各种污染源的污染防治作出了规定,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方面的防治措施。
5. 法律责任:明确了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6. 附则:对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时间、相关术语的解释等作出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对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法主要内容
环境保护法主要内容概述:环境保护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该法规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目标、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管理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
一、环境质量目标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质量目标的设定和管理。
根据不同的环境类型和功能区划,制定了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同时,环境质量目标的达成需要依靠相关政府部门的监控和评估,确保环境质量达到或超过标准要求。
二、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环境保护法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方面,鼓励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减少产生和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另一方面,强制企业和机构进行污染物处理,确保排放达标。
此外,还加强了对重点污染源的管理,制定了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三、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制度。
政府部门应建立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公开监测数据。
同时,还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避免对环境产生重大破坏。
四、环境管理和保护环境保护法对国家环境管理和保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政府应当制定环境保护的发展规划和政策,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
此外,还要进行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五、生态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特殊要求。
保护生态环境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生态环境的破坏和退化。
此外,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在实施环境保护法的过程中,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责任体系和监督机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环境权益,维护公平正义。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环境保护法的目标,建设美丽的生态文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模板一:正式、专业风格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保护环境,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纲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条环境保护应当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综合治理、污染者负责的原则,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提高环境保护技术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第五条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发展环境保护志愿服务,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第六条环境保护工作实行国家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
第七条国家保护环境的方针是:保护、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第八条国家对环境质量实行统一标准,制定目标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评价体系,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九条国家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第十条国家加强环境监测,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开展环境监测,及时发布环境监测结果。
第十一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专业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第二章 环境保护基本原则、义务和权利第十二条进行环境保护活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护公众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第十三条国家和政府有义务保障公民的环境安全权、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十四条公民和法人有义务保护环境,不得损害环境,应当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十五条公民和法人有权了解环境信息,参与环境决策,行使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十六条政府部门和环境保护组织应当依法组织和推动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听取公众意见。
第十七条环境污染者应当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或者减轻污染物排放,修复受损生态。
第十八条对虚假环境信息发布者和环境违法行为者,依法追究责任,保护公众利益。
第十九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组织和社会公众开展环境保护宣传、监督、咨询和举报等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最新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第七条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简介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简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简介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变得尤为重要。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起着规范环境保护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主要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促进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深入了解。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
该法于1989年颁布实施,于2015年进行了修订。
该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目标和任务,规范了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根据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实施。
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和治理污染,促进生态建设。
个人和组织在进行生产、经营、建设等活动时,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法的要求,不得污染环境、破坏生态。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15年颁布实施,旨在对大气污染行为进行监管,保护大气环境。
该法规定了大气污染的防治目标和措施,要求制定和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建立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措施和标准,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和信息公开,加大对大气污染行为的监督和执法力度。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于2008年颁布实施,旨在保护水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该法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明确了水污染排放许可制度,规定了对水污染者的处罚措施,明确了政府在水污染防治中的职责和任务。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监测、评估、治理和修复等具体要求。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于2004年颁布实施,旨在规范固体废物的管理和处置,防止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该法规定了固体废物的分类、登记、收集、运输、利用和处置的原则和要求,明确了固体废物的排放许可证制度,规定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
此外,该法还强调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环境法环境法学总论2
环境标准 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保 护规范
民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劳动法、诉讼法等
• 按环境的经济功能 (农业环境、工业环境、交 通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旅游环境)
• 按环境对人类生存的意义(生活环境、生态环 境)
环境经济学常用的分法
我国宪法规定的分类分法
• 按环境的不同要素(大气环境、水环境、海洋环 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
环境保护单行法采用的分类分法
区域环境立法、国内环境法与国外环境的衔接
• 确定环境保护范围的三个因素
– 科学上的可能性 – 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性 – 法律上的可行性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
第一(原生):自然灾害问题 第二(次生):环境污染和环境破 坏
人类有不同的环境观
产物还是主人?
掠夺还是保护?
无作为还是有作为?
工业革命陷入征服自然和主宰自然的误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八大公害事件直接
公害防治 《环境基本法》 公害防治法 • 以日本环境法为例,三个发展变化阶段 自然保护 有关环境的全部领域
法律上的环境
• 法律规范调整范围内的环境
– 我国《环境保护法》(1989),“是指影响人类 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 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 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 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 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 治污染和其它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环境法的特征
环境保护法重点内容
环境保护法重点内容环境保护法,是我国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而制定和实施的一部重要法律。
通过明确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环境监测与评估、加强环境管理与规划等方面,环境保护法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本文将就环境保护法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部分主要包括了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宗旨、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适用范围等内容。
其中,立法宗旨是确定法律的指导思想和宗旨,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基本原则包括了环境保护的预防、综合、全面、协调原则,以及污染者负有责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众参与等原则;基本要求则明确了环境保护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强调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维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工作要求。
第二章环境质量标准第二章环境质量标准部分主要围绕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适用进行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是衡量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不同的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不同的环境介质(大气、水、土壤等)。
根据环境质量标准,可以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评估,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部分重点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报告的编制等方面。
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开展建设项目等活动前,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能够有效避免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第四章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部分主要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等要求。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合理规划、科学设计、严格施工和有效管理,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第五章大气污染防治第五章大气污染防治部分重点规定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控制要求,以及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等。
大气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的重点问题之一,通过加强大气污染的防治,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民健康。
《环境保护法》主要内容
《环境保护法》主要内容一、概况二、主要内容(一)引入了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新法明确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充分体现了环境保护的新理念。
(三)完善了环境管理基本制度。
一是完善了环境监测制度。
新法在第17条规定:建立环境信息共享机制,要求有关行业、专业等各类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监测范围;明确了监察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遵守监测规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二是完善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加大了未批先建的违法责任,没有进行环评的项目不得开工,新法在第19条增加规定“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并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三是完善了跨行政区污染防治制度。
新法第20条规定:“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
强化了联合防治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
四是完善了防治污染设施“三同时”制度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区域限批制度,补充了总量控制制度。
五是明确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新法第63条规定,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任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且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拘留。
六是增加生态保护红线规定。
新环保法第29条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的范围。
(四)突出强调政府监督管理责任新的环境保护法调整篇章结构,突出强调政府责任、监督和法律责任。
环境资源保护法2
我国环境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
3、我国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特点
⑴环境监督管理部门是环境保护方面的行政部门。 环境监督管理部门是中央或者地方人民政府中主 管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行政部门,即“人民政府环 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它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 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它们依法实施的执法行为属 于具体行政行为。 ⑵统管部门与分管部门的执法地位平等。 “统管”部门是指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即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 行政主管部门。它们之间存在着行政上的隶属关系, 并分级对本辖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分管”部门是指依法分管某一类自然资源保护, 或某一类污染源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的部门。统管 与分管部门之间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在行政 执法上都是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执法权,其地位是平 等的,而只有分工的不同。
• 地方国机关依法制定的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规章 (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只在该辖区内有效。
• 由于实行一国两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效力也不 及于香港、澳门特区
• 我国签订和参加的国际环境保护条约, 与国内环境保护法具有同等效力,但国 际环境保护法有不同规定时,适用国际 环境保护法的规定。
• 对跨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纠纷案件,除 遵循在全国生效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之外,原则上应以环境保护违法行为发 生地的法律规范为依据。
• 据此,我国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 其主要职责是 • 制定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行政规章, • 拟定国家环境保护规划, • 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各地区、各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
• 领导小组下设一个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 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环境监督 管理机构建设的起步。
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 制。
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内容
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内容
1. 环境保护法规定我们要珍惜自然资源呢!就像我们不会随便浪费自己心爱的东西一样,比如水呀,那可是生命之源!我们不能无节制地用水,要像爱护宝贝一样对待水资源,不然以后没水了可咋办呀!
2. 它还强调要保护生态系统哦!你想想,森林就像地球的大绿肺,给我们提供新鲜空气,如果我们乱砍滥伐,那不就像给肺开了个大口子,我们怎么能呼吸顺畅呢!所以我们得好好保护森林呀!
3. 对于污染物的排放也有严格限制呀!这就好比家里不能随便乱扔垃圾,得扔到垃圾桶里去,不然家里不就脏得没法待了嘛。
工厂排放污水废气也得守规矩,不然我们的环境不就被污染得一塌糊涂啦!
4. 环境保护法也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呢!野生动物那可是大自然的精灵呀,要是我们都去捕杀它们,就像把家里的可爱宠物都赶走一样残忍呀,那生态平衡不就被打破了嘛,我们得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呀!
5. 还有呀,它要求我们对环境破坏行为进行监督呢!这就像看到有人做坏事我们得出声制止一样,我们不能任由别人破坏我们的环境呀,得站出来保护我们的家园呀!
6. 最后呢,环境保护法是为了我们大家好呀!它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美好,就像给我们的生活施了魔法一样。
我们每个人都得认真遵守呀,为了我们自己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加油干吧!
我觉得环境保护法真的太重要了,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范本一:详细解读】【注:本文档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详细解读,便于普法宣传与学习。
】一、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本法”)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目标、责任主体以及具体的环境管理措施。
二、环境保护目标本法的环境保护目标包括: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保护基本原则1. 公众参与原则:加强公众参与,促进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众对环境事务的知情、参与、表达、监督权利。
2. 预防为主原则: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防止环境问题加剧,强化环境风险防控。
3. 污染者付费原则:环境损害应由污染者承担责任,污染者应当赔偿受害者的损失。
4. 综合治理原则: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统筹解决区域、跨区域、全球性环境问题。
5. 监管为主原则:强化环境监管,确保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6. 支持和宽容原则:支持环境友好型企业和技术,宽容正当的可逆的环境污染行为。
四、环境管理措施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工程建设、规划调整等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环境保护要求得到有效执行。
2. 环境标准制定和执行: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和限值,明确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限值,加强对环境标准的监督检查。
3. 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对重点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进行许可,限制和监控污染物排放活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生态保护与修复: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改善受损生态系统。
5. 自然保护区管理:建立和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6. 环境应急管理: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减轻其对环境和人民群众的损害。
五、法律责任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刑事追责、民事赔偿等。
第二章 环境保护法概述
(三)环境保护法的溯及力问题 环境保护法一般不具有溯及力,但在刑法 中采从旧兼从轻原则;有关奖励的规范也具有 溯及力。 有以下原则: 1、从旧原则 2、从新原则 3、从轻原则 4、从旧兼从新原则 5、从新兼从旧原则
第四节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一、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的概念
(一)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的概含义
是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 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
(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的特点
1、统管部门与分管部门都是环境保护方面的行 政执法机关 2、统管部门与分管部门的执法地位平等 (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的意义
如何理解本法条?
三、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
1、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2、加大财政投入 3、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4、国家鼓励和引导公众使用绿色产品 5、采取措施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置和回收利 用 6、推广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 7、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 8、统筹城乡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设施建设 9、接受同级人大及常委会的监督
日本《公害对策基本法》 本法是为了明确企业、国家 和地方公共团体对防治公害 的职责,确定基本的防治措 施,以全面推行防治公害的 对策,达到保护国民健康和 维护其生活环境的目的。
三、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
(一)国家层面的 环保职责 划定生态红线 (第29条)
?
政府与环保部门 “问 责制 ”(第27条) 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 控制(第44条)
第三节 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
生态红线制度:生态红线又称生态功能红线或生态 保护红线,是指对维护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保障国 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关键作用,在重要生态功能 区、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最小生态保 护空间。
图解环境保护法
图解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保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机构主要为环保事业立法的一部法律,它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污染者负责、公众参与、全民管理、综合治理”。
下面我将通过图解的方式,为大家详细解读《环保法》。
一、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单位和个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环境造成损害的负有民事责任。
二、主要内容:1、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
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主要由环评机构负责。
环评机构要对环评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环评报告,提出环境保护建议,确保环评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鼓励并引导各种资源的节约使用和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率。
依照分类、分级、分流原则实施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3、大气、水、土壤和噪声污染的防治。
对大气、水和土壤污染,要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制定排放标准等。
对噪声污染,要建立噪声标准,制定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4、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
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加强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等工程建设,鼓励并引导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加强荒漠化、土地沙化等土地资源的治理和造林工程建设。
5、环境管理和监督。
督促有关单位和个人履行环保责任,对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严格的监管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环保执法的严格和有效。
三、违法行为和处罚:1、未实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责令加以改正,并处以10万元以下的罚款。
2、违反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责令限期整改,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3、违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4、非法获取、买卖、利用、储存、运输危险废物的,责令限期整改,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环境法的目的
(一)不同国家对环境法的立法目的有不
同的表述 (二)关于环境法目的的分析
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的立法目的
(“宣示国家政策,促进人类与环境
之间的充分和谐;努力提倡防止或较少对环境与自然生命物的伤害,增进人类的健康与福利;充分了解生 态系统以及自然资源对国家的重要性”。并宣布了六项国家环境目标)
《环境保护法》第七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 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 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 道、民航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环境 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 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 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二、环境问题 1.指由于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 降或生态失调,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带来的有害影响的现象。 2.分类 第一、第二 后果不同环境污染、环境破坏
环境问题的危害后果:环境污染和环境破 坏 ,以及由此产生的公害问题。 紫金矿业污染问题
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件
(三)环境法的作用
1、环境法是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的法律依据; 2、环境法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和 环境保护法制观念的好教材; 3、环境法是维护国家、社会公众环境权益的法 律武器; 4、环境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保护全球环境的重要手段。
成群的鸿雁和野鸭在雾气腾腾的松花江吉林市江 段飞舞、觅食。松花江丰满水库下游几十公里寒 冬不封冻的自然环境,吸引了西伯利亚等地的大 批水鸟前来越冬。
1998年陈先生购买了位于北京昌平八仙别墅小区 的一套住宅,随后以95716元的总价请北京工美天 成装饰公司进行装修。工程竣工入住后,陈先生 感觉室内气味刺鼻,致人咽痛咳嗽、辣眼流泪。 此时,陈先生喉头不适,经医院检查,查出竟是 “喉乳头状瘤”,并在协和医院进行了手术。这 时陈先生委托室内环境检测部门进行了实地检测, 发现居室内的刺鼻气味乃装修材料所挥发出的游 离甲醛所致,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平均超过当时 的国家卫生标准25倍!陈先生在多次请求装饰公 司“停止侵害、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始终未得 到答复的情况下,将装饰公司告上了法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 洋环境保护法》第一 条 :为了保护和改善 海洋环境,保护海洋 资源,防治污染损害, 维护生态平衡,保障 人体健康,促进经济 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本法。
返回
2001年12月3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陈 先生室内环境甲醛污染案做出终审判决,判被告 北京某装饰公司赔偿原告拆除损失费、检测费、 医疗补偿费、房租费共计89000元,并在10日内清 除污染的装饰材料。这是我国第一例由于室内空 气污染引发的装饰工程质量案例,在社会上引起 强烈反响,被评为北京市2001年十大案件之一。
第三节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一、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概念 广义说 狭义说也称环境保护行政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环境保护监 督管理相对人 具体行政行为
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的概念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 设置及其权责划分。 其核心内容是关于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行政权力的划 分和行政职能的配置。环境保护行政监督管理机构是环境 保护行政监督管理的具体组织。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是环境保护 监督管理体制的灵魂和中枢。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是政治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
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返回
环境立法目的一元论:保障人体健康 环境立法目的二元论:保障人体健康、促进 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1 、 二元论把人的功利意识和道义意识很好 地结合起来 2、 二元论更符合我国的实际
计划地推进环境保护政策,在确保现在和未来的国民享有健康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为造福人类做出贡献.”)
德国《环境法典》(总则草案,1993年)的目的规定(为了环境的持久安全,法律
保护目标是:一,生物圈的生存能力和效率,以及二,其他自然资源的可利用能力。环境保护的措施是为
了人类的健康和健全。”)
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目的规定(
上海海事法院受理该案后,经认真地调查研究和 测试鉴定后认定:“海利”轮与山东省海运公司 (第三人)所属“金线泉”轮碰撞沉没,使原告温 州渔民协会的生产渔区遭受到油类及其他有毒有 害化学品的污染损害,共同给原告造成了一定的 经济损失。经多次协商后,在上海海事法院主持 下,于1987年9月29日达成调解协议,“海利” 轮船东接受温州港监的处理决定,被告赔偿原告 29万美元,第三人赔偿原告31.45万美元;沉船 的后事由温州渔民协会负责处理。一起由沉船造 成我国海洋污染的行政处理和污染索赔的涉外案 件,经过3年多的时间,终于得以解决。
第一章 环境保护与环境保 护法概述
环境法的概念
环境法的任务、目的和作用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环境法的适用范围
环境法的体系
思考及作业
第一节 环境、环境问题与 环境保护
一、环境法的名称
二、环境法的定义
(一)不同的观点介绍和分析
(二)我们的主张
三、环境法的特征
第一节 环境、环境问题与 环境保护
一、环境 不同分类: 自然、人工 生活环境、生态环境 室内、村镇、城市、区域、全球、宇宙 大气、水、土、生物、地质
环境概念:
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 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 、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 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 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图
统管部门
国务院 环境保护行政主 管部门 省级 环保行政主管部 门 地市级 环保行政主管部 门 县级 环保行政主管部 门
分 管 资源管理
部 门 污染防治
土地、矿产、国家海洋行政 主管部门、港 林业、
务监督、渔政 农业、水利 渔港监督、军 行政主管 队环境保护部 门和各级公安、 部门 交通、铁道、 民航管理部门
日本环境法的立法目的(1967《公害对策基本法》1条第1款:“本法是为了明确企业、国家和地
方公共团体对防治公害的职责,确定基本的防治措施,以全面推行防治公害的对策,达到保护国民健康和 维护其生活环境的目的。”1993《环境基本法》第1条:“本法的目的,是通过制定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 明确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企事业者及国民的责任和义务,规定构成环境保护政策的根本事项,综合而有
意见一:本案属于安全事故,应由劳动部 门处罚。因为“一事不两罚”原则,环保 部门无权再处罚。 意见二:劳动部门可以基于安全事故处罚, 环保部门也有权基于环境事故予以处罚。
意见三:劳动部门无权处罚。本案是环境 污染事故。
第四节 环境法的适用范围
一、适地范围 二、适事范围 三、适人范围 四、适时范围
罗辉汉《环境法学》:“环境法是调整人类与环境系统的 矛盾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蔡守秋教授“环境法调整 的对象具有特殊性,既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也调整人与自 然的关系。”还举例说:“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 碱液,这就是在调整人与水体之间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环 境的关系”。
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环境保护 法是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 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 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武汉大学法学 院)
三、我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的特点及存 在的问题
(一)特点:
1、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关是负有一定的环境保护监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职责的行 政机关 2、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呈现多元化倾向,而且是一个统一监督管 理与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格局。 3、统管部门与分管部门的执法地位平等。
(二)缺陷
1、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重复设置 2、统管部门与分管部门执法地位的平等带来执法上的难度 3、按单要素管理、按行政区划管理不尽合理,不利于对整体环境的 保护 4、地方环境管理机构在设置上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巴拿马籍油轮泄漏事故案
1984年5月11日凌晨3时许,巴拿马籍“海利”轮与我国山 东省海运公司所属的“金线泉”轮在温州市外南麂列岛东 南海域 (北纬27‘00,、东京121‘13,)处发生碰撞后,沉 没在我国划定的经济鱼类保护区内,200多吨原料油漏出, 大面积污染了南麂渔场及附近海岸,同时船内载的有毒有 害化学品也污染海域,并有潜在污染威胁。事故发生后, 温州港务监督部门作出对“海利”轮残骸打捞、清除污染 源和赔偿温州渔民协会因污染所受损失的三项决定。“海 利”轮船东对该决定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并对污染赔 偿额提出异议。温州市渔民协会在索赔要求两年多不能实 现的情况下,也于1986年10月31日向上海海事法院起诉, 要求被告赔偿因沉船污染渔场给原告造成的损失,并负责 清除污染源,排除沉船障碍物 。
松花江污染带2005年11月24日5时将到达哈尔滨市上游。
2005年11月,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 污染物随消防用水流入松花江水体,危及沿江数百万群众 的饮用水安全,成为国际关注的重大事件。吉林石化公司 双苯厂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和水污染应急,以下几个不正 常的现象值得深思: 一是在松花江污染事故发生后的四天时间里,国家环保总 局没有接到吉林省政府、吉林省环保部门任何关于这起重 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信息。 二是在明知松花江已经被污染的情况下,吉林有关方面仍 然向媒体强调爆炸没有造成污染,把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 和财产安全视为儿戏。 三是吉林隐瞒污染的现象引起了全国的民愤,应急工作在 中央政府的直接干预下才真正地得到协调开展。 四是国家环保总局的局长辞职了这么长时间,却没有听说 吉林省市两级负有责任的行政官员主动辞职或者受到严厉 处分,也没有听说其他负有相应环境监管职责的机构出来 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