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诗词曲五首》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3、唐诗五首 复习要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复习要点《野望》一、作者简介: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
选自《王绩诗注》二、体裁:五言律诗(五律)三、字音字形:东皋薄暮徙倚落晖驱犊采薇四、字义:1.薄暮:傍晚。
薄,接近。
2.徙倚:徘徊。
3.落晖:落日的余光。
4 采薇:采食野菜。
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五、中心思想:表达了诗人孤寂、惆怅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六、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答:“望”字既写出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2.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答:两联运用动静结合、对偶,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萧瑟恬静的山林秋景图,表达了作者的忧郁和苦闷。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晖。
4.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收获的猎物回家的安逸、闲适的画面。
5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也没有真正的知己。
《黄鹤楼》知识梳理2一.作者简介:作者崔颢,唐代诗人。
选自《全唐诗》(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二.体裁:七言律诗(七律)三.字音字形:崔颢千载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四.字义:1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2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3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川,原野。
4历历:分明的样子。
5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6.乡关:故乡。
五、中心思想:表达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和思乡之情。
六、1.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答:第一个“空”是“只,只有”的意思,表明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了一种世事苍茫之感以及漂泊异乡的惆怅之情。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知识点归纳诗词五首 1.《饮酒》作者是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字号五柳先生,他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前两句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设问) 这两句承上两句,自问自答,言语之间饱含自豪和自足。
心远指的是心志高远,有此心境遂能免于“车马喧”,其地得以自偏。
这里表现出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以客观景物衬托出诗人闲适的心情。
“悠然、见”用得很妙,“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和惬意。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紧承上句,写南山暮景。
渲染了隐居之所的宁静和诗人悠然的心境。
诗人从飞鸟晨出夕还的景象,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点明主旨: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言有尽而意无穷) 本诗主旨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2.《春望》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破“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诗人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认为诗中所写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
这向种解释实质上有相通处,都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2课《唐诗五首》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2课《唐诗五首》知识点总结黄鹤楼》是一首吊古怀乡诗,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所见到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首联“昔人已乘___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点明了诗人所在的地点和他所思念的人物。
颔联“___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描绘了___离去的情景和诗人的感慨。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则描绘了故乡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则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心情和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2/2黄鹤楼》这首诗的写景描写细腻入微,如“___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句话,不仅描绘了___离去的情景,还表达了诗人的感慨。
另外,诗中还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句话,描绘了故乡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思乡怀土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生海角的美景。
这联诗表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和对自然的赞美。
月亮像一面飞天镜,映照在江水上,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___像是结成了一座座海角的楼阁,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神秘和美丽。
整个颈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赞美之情。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向往和追求,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追求,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境界。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水初生、早莺争暖树、新燕筑窝、乱花、浅草等景象,生动地展现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和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憧憬。
尾联点明了春行的终点即白沙堤,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也照应了题目中的“行”字,使结构严谨。
整首诗通过炼字角度的运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美景之中。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古诗五首》知识点归纳总结
《黄鹤楼》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赏析:虚实结合,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增添神秘色彩,丰富诗歌内容,含蓄地表现出诗人吊古伤今、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惆怅孤独,为下文抒发乡愁做铺垫。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飘飘荡荡。
颔联紧承首联来写,是首联的延伸。
虚实结合,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增添神秘色彩,丰富诗歌内容,含蓄地表现出诗人……为下文抒发乡愁做铺垫。
1.两个“空”字,有什么表达效果?①第一个“空”,是“只,只有”的意思;第二个“空”,是“空荡荡”的意思;黄鹤已去,物是人非;②表现了诗人吊古伤今、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惆怅孤独。
2.前两联连用三个“黄鹤”,读来却没有啰嗦之感,为什么?四句中三见“黄鹤”,并不觉啰嗦,只因为诗意一气贯通,顺流而下,尤其二、三两句两个“黄鹤”顶针连锁,一气呵成,读来毫无滞碍感。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①内容:写登楼所见明丽之景;②角度:仰视→远眺②景物特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③描绘画面: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
④赏析:a.对仗工整,运用叠词,充满音韵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登楼所见明丽景象;b.乐景衬哀情,以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反衬出作者孤独、惆怅和思乡之情。
c.视角由仰视转为远眺。
⑤作用:为下文抒发乡愁做铺垫。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①运用设问,借景抒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傍晚时分暮霭沉沉,不知乡关何处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吊古伤今、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惆怅孤独和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
②“烟波”的作用:a.烟波渺渺,暮霭沉沉;b.抒发了诗人……的感情(同上)③全诗以一个“愁”字收束全文,直抒胸臆,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表现缠绵的乡愁,点明主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知识点梳理
《唐诗五首》知识点归纳一、《野望》《野望》的体裁是:五言律诗。
首联点题,且交代了“望”的时间、地点、心情。
颔联、颈联:描绘了在暮色苍茫中于隐居之地所望见的景色。
两联在写景上的区别在于:“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的是:远景、静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的是:近景、动景。
颔联中“树树”、“山山”两个叠词用得好,显示出了郊野山、树众多的特点。
“唯”和“皆”也用得好,它们生动、传神地描摹出了傍晚,山、树笼罩在一片秋色、余晖中的美丽景象。
尾联“长歌怀采薇”用典抒情,写出了诗人对古代像伯夷、叔齐之类的隐士的追怀,透露出自己内心的孤独、苦闷。
从表达方式而言,这首诗用到了叙事、描写、抒情。
二、《黄鹤楼》《黄鹤楼》这首诗,从体裁来说,是一首七言律诗。
从题材来说,是一首吊古怀乡诗。
首联,从黄鹤楼命名的传说起笔写由黄鹤楼而产生的联想。
颔联承接首联在“鹤去楼空”的感慨中,将描写的对象转到“白云”上,从侧面展现黄鹤楼的高耸。
颈联笔锋一转,写诗人登临黄鹤楼远眺而看到的景色。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译文是:在和煦阳光的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一带的原野上一棵棵青葱的树木清晰可见,江中的鹦鹉洲上也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青葱的树木、茂盛的芳草本是生机勃勃的景物,但尾联中诗人将它们统一在了“日暮”的背景之下,勾起了诗人的乡愁,“烟波”更是让诗人的乡愁更加浓重了。
所谓“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也正是如此。
这首诗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三、《使至塞上》《使至塞上》从体裁来说,是一首五言律诗。
从题材来说,是一首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诗歌的意思是:奉命出使到塞外去。
首联仅用十个字叙述了此次出使边塞的情况。
其中“单车”二字,透露出诗人的这次“问边”是轻车简从。
(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表面上是“问边”,实际是被排挤出了朝廷)首联透露出诗人的孤独苦闷,抑郁不得志。
颔联承接首联,诗人用“征蓬”、“归雁”自喻,包含两层含义:表面上是说:自己像征蓬和归雁一样出了汉塞,入了胡天。
部编版八上语文 诗词五首知识梳理
25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一、文学常识1.作者: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2.写作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四一七年,即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本诗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诗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陶渊明的《饮酒》诗共二十首,并有一段序文,是他“闲居寡饮”“既醉之后”的作品,不是一次完成的。
二、古诗翻译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三、重点词语解释结庐:建造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真意: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
相与还:结伴而归。
四、古诗赏析本诗写诗人辞官归田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避开尘世的喧扰,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第一层,从哲学的高度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八年级语文《诗词曲五首》学习要点
《诗词曲五首》学习要点中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在诗中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
《赤壁》:这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诗人描写了凭吊古战场的情景,抒发了内心的抑郁不平之气。
《过零丁洋》:诗人在生死关头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表现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通过中秋醉酒赏月,以奇特的想象抒发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寄托的美好祝愿。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作者在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触发了追念古代情怀而作的,表现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赋(fù) 寥(liáo)戟(jǐ)阙(què)琼(qióng)绮(qǐ)婵(chán)2.形近字3.多音字4.词语解释【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
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
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翻】反而。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据《述异记》载: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观看。
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已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
【寥落】荒凉冷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干戈】指抗元战争。
【丹心】红心,赤诚的心。
【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以火烤使出“汗”,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课文知识点复习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课文知识点复习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课文知识点复习第12课《唐诗五首》1.文学常识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
王绩,字无功,号东镐子,唐代诗人。
崔颢,唐代诗人。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诗魔”。
2.文章思想内容《野望》: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通过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
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
八年级语文《诗词五首》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诗词五首》知识点八年级语文《诗词五首》知识点在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诗词五首》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文学常识填空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工部集》,作者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他曾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又称为“杜工部”。
其诗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变衰的历史,因而被称为“诗史”。
⒉《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田园诗派诗人。
他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过故人庄》是律诗中的五律。
题目中“过”的意思是访,探望。
“故人”的意思是老朋友。
⒊《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南宋(朝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⒋《渔家傲》的作者是范仲淹,北宋(朝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
⒌《浣溪沙》的作者是宋代(朝代)著名文学苏轼,号东坡居士。
从体裁上来说,和《渔家傲》都是词。
作者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二、注音或写字挂罥(uàn)塘坳(à)布衾(qīn)俄顷(qǐnɡ)大庇(bì)突兀(wù)鸡黍(shǔ)开轩(xuān)面场圃(pǔ)鸡豚(tún)羌(qiānɡ)管未勒(lè)蕲(qí)水浣(huàn)溪沙人不寐(èi)千嶂(zhànɡ)里丧(sānɡ)乱三重(chónɡ)茅广厦(shà)恶(è)卧花冠(ɡuān)三、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偶、对比)⒉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反问)⒊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比喻)四、给下列作者和作品连线孟浩然《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三别”陆游《岳阳楼记》杜甫《关山月》《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范仲淹《送王昌龄之岭南》五、根据提示填空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自经丧乱少睡眠”指的是安史之乱(历史事件),表明作者急切实现愿望并非为了一己私利(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句子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诗人关怀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美好理想)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的五首知识点如下:
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韦应物
知识点:这首诗以描写秋夜的凉爽和迎接秋凉的感受为主题,运用了夜色、月光、
荷叶等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 《登黄鹤楼》- 崔颢
知识点:这首诗以描绘黄鹤楼的壮美景色为主题,通过对黄鹤楼的描写,展示了诗
人豪情壮志和对自然景致的赞美之情。
3. 《望岳》- 杜甫
知识点:这首诗以描绘岱宗(泰山)的壮丽景色和体现诗人壮志凌云的感受为主题,通过对泰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追求功名和追求高尚品德的心情。
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之涣
知识点: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远离家乡的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对兄弟的描写,表达了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
5. 《静夜思》- 李白
知识点:这首诗以描写一个人在静谧的夜晚思念远方的情人为主题,运用了简洁明
了的语言和意象丰富的描写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诗词曲五首 总结
诗词曲五首总结
《诗词曲五首》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一组课文,包括唐代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宋代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也即是《游蕲水清泉寺》)、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以及明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们各有特色,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情感和思想。
《商山早行》是唐代温庭筠的作品,描绘了旅人在黎明时分离开旅馆,行
走在山路上的情景。
诗歌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色和旅人的心情,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是宋代苏轼的作品,是一首游山玩水的诗。
诗歌描绘了清泉寺的优美景色,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豁达乐观的思想。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李清照的作品,通过回忆一次愉快的
郊游经历,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感慨。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马致远的作品,描绘了一个秋天的黄昏,一个漂泊
在外的游子在古道上骑着瘦马踽踽独行的情景。
诗歌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明代张养浩的作品,通过对潼关险要地形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这五首诗词曲各有特色,但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家乡的热爱,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珍贵遗产。
部编版八上《诗词五首》知识点整理
《诗词五首》知识点整理1.饮酒(其五)一、文学常识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 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诗人。
有《陶渊明集》。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田园诗人”。
二、问题探究1.“心远地自偏”“远”的对象是什么?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2.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作者心灵的自由与惬意。
3.“悠然见南山”中“见”换成“望”好不好?为什么?不好。
“见”字用得极妙,诗人在东篱下采菊时,无意望山,而山与目遇,境与意合,南山的美景映入诗人的眼帘,准确生动的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如果换成“望”字,便是有意看山,就失去了一种自然的意趣,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句诗所呈现的画面。
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此”指远离官场尘嚣,悠然自得地隐居。
“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人生真谛,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的净土。
三、诗歌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的喧嚣、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2.春望一、文学常识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
二、问题探究1.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八下诗词曲五首知识点梳理
诗词曲五首一、理解性默写重点词句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物的名句是(表达诗人阔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精神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赤壁》中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感慨的句子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哲理诗句是(以二乔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影响重大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水调歌头》中道尽千载离人之心愿的千古名句(通过写皎皎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的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表达亲人的怀念,诗人乐观人生态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表达了诗人阔大胸襟和感悟到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词中下阙写由月光流转转为思绪的过渡排比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5.《过零丁洋》中巧用地名,一语双关表达时间和复杂心境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诗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忠心报国,视死如归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是(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极言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诗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而衰令人伤心的句子是(对以往的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诗中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全文的主旨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二、感知与赏识本文相关知识点1.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一只船沉下后会有千帆竞发,一棵树病倒了,也会有万棵树木在前争春。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唐诗五首 复习要点
012 唐诗五首复习要点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文学常识本诗选自《王绩诗注》。
诗人王绩(约589-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尝居东皋,号东皋子。
后人集有《东皋子集》。
诗人于隋大业年间举孝悌(tì)廉洁及第。
简傲嗜酒,屡被弹劾。
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
唐初,曾任大乐丞。
后弃官归田,躬耕东皋。
这首诗作于唐初,始终流露出诗人避世退隐的意愿。
二、注释野望:眺望原野。
皋: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
薄,接近。
徙倚(xǐyǐ):徘徊。
犊:小牛。
这里指牛群。
晖:指阳光,这里指夕阳。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采薇:采食野菜。
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三、翻译傍晚在东皋向远处眺望,(独自)徘徊而心里无所依托。
树木都已染上了枯黄的颜色,起伏的山峦在余晖中显得更加萧瑟。
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圈,猎马带着猎物归来。
举目相望竟没有一个认识的人,我只好吟唱着那首《采薇》,怀念古代隐士伯夷和叔齐了。
四、中心思想这首五言律诗通过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五、知识点1、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符合律诗的基本章法。
2、朴素清新,流畅自然这首诗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式,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3、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作者运用了白描的手法。
写出了诗人眼前静景: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枯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间唯见些许余晖,多么宁静、开阔、美丽。
4、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作者的笔锋由静转动,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牧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入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12《唐诗五首》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12《唐诗五首》知识点一、《野望》【文学常识】1.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
2.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朝医生、著名诗人。
五言律诗。
3. 《野望》从内容上看是一首五言律诗,从形式上看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内容简析】这首诗写的是隐居之地的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
【问题探究】1. “徙倚”是什么的意思?“欲何依”,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诗人(迷茫失望)的心情。
2.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举目四望,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整个画面显得静谧。
3. 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4.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初二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知识点
初二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知识点 《诗词曲五首》生字注音 闻笛赋fù 烂柯人kē折戟jǐ干戈gē 絮xù 未销xiāo寥落liáo 惶恐huáng 宫阙què 绮户qǐ婵娟chán 踌躇chóuchú 酬chóu 刘禹锡yǔ侧畔pàn 飘絮xù 苏轼shì 潼关tóng 峰峦luán 《诗词曲五首》形似字辨析 柯:(kē)烂柯人寥:(liáo)寥落扬:(yáng)扬州 轲:(kē)荆轲廖:(liào)姓廖杨:(yáng)白杨 销:(xiāo)铁木销圆:(yuán)阴晴圆缺赋:(fù)闻笛赋 消:(xiāo)消息园:(yuán)公园斌:(bīn)斌斌 《诗词曲五首》多音字辨析 似:(sì)相似都:(dū)都城将:(jiāng)将要 (shì)像雪似的那么白(dōu)都是(jiàng)将领 阙:(què)宫阙长:(zhǎng)成长便:(biàn)方便 (quē)阙疑(cháng)长短(pián)大腹便便 把:(bǎ)把酒 (bà)刀把 重点词解释 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 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 自将磨洗认前朝(拿起) 辛苦遭逢起一经(遭遇) 干戈寥落四周星(文中代指战争) 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代指史册。
) 把酒问青天(端起) 高处不胜寒(经受不住) 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 千里共婵娟(指月亮) 伤心秦汉经行处(经过) 重点句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笔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笔记
一、重点词语解释
1.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薄:迫近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销:同“消”,这里是烧的意思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2.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重阳:阴历九月九日,民间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
玉枕:玉石做的枕头
纱厨:纱帐,夏天用来避蚊虫
凉:冷
3.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朱阁:朱红的楼阁
绮户:雕饰华美的门窗
无眠:无心睡眠的人,这里指思念的人
4.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传说重阳节插茱萸可以避灾,这里比喻兄弟团聚
5.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我:菊花。
这里指菊花开放的时候趁天色晴朗,诗人折来欣赏。
杀:凋谢。
这里用拟人手法,比喻作者为报效国家,欲趁大好时机(指“我花开”)施展才干(“我花开后百花杀”)。
全诗充满豪情壮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知识点梳理《唐诗五首》知识点归纳一、《野望》《野望》的体裁是:五言律诗。
首联点题,且交代了“望”的时间、地点、心情。
颔联、颈联:描绘了在暮色苍茫中于隐居之地所望见的景色。
两联在写景上的区别在于:“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的是:远景、静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的是:近景、动景。
颔联中“树树”、“山山”两个叠词用得好,显示出了郊野山、树众多的特点。
“唯”和“皆”也用得好,它们生动、传神地描摹出了傍晚,山、树笼罩在一片秋色、余晖中的美丽景象。
尾联“长歌怀采薇”用典抒情,写出了诗人对古代像伯夷、叔齐之类的隐士的追怀,透露出自己内心的孤独、苦闷。
从表达方式而言,这首诗用到了叙事、描写、抒情。
二、《黄鹤楼》《黄鹤楼》这首诗,从体裁来说,是一首七言律诗。
从题材来说,是一首吊古怀乡诗。
首联,从黄鹤楼命名的传说起笔写由黄鹤楼而产生的联想。
颔联承接首联在“鹤去楼空”的感慨中,将描写的对象转到“白云”上,从侧面展现黄鹤楼的高耸。
颈联笔锋一转,写诗人登临黄鹤楼远眺而看到的景色。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译文是:在和煦阳光的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一带的原野上一棵棵青葱的树木清晰可见,江中的鹦鹉洲上也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青葱的树木、茂盛的芳草本是生机勃勃的景物,但尾联中诗人将它们统一在了“日暮”的背景之下,勾起了诗人的乡愁,“烟波”更是让诗人的乡愁更加浓重了。
所谓“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也正是如此。
这首诗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三、《使至塞上》《使至塞上》从体裁来说,是一首五言律诗。
从题材来说,是一首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诗歌的意思是:奉命出使到塞外去。
首联仅用十个字叙述了此次出使边塞的情况。
其中“单车”二字,透露出诗人的这次“问边”是轻车简从。
(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表面上是“问边”,实际是被排挤出了朝廷)首联透露出诗人的孤独苦闷,抑郁不得志。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诗词五首》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
《诗词五首》重要知识点总结
文言知识
✧生难字
结庐.(lú)喧.(xuān)东篱.(lí)
烽.(fēng)火簪.(zān) 燕.(yān)脂
提携.(xié) 戟.(jǐ) 嗟.(jiē)
✧通假字
学诗谩.有惊人句(同“漫”,空、徒然)
✧古今异义
1.家书.抵万金(古义:信;今义:装订成册的著作)
2.浑.欲不胜簪(古义:简直;今义:浑浊)
3.殷勤
..问我归何处(古义:情意恳切;今义:热情而周到)
4.九万里风鹏正举.(古义:高飞;今义:往上托,往上伸)
✧作家作品
1.《饮酒》(其五)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
2.《春望》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3.《雁门太守行》选自《李贺诗歌集注》,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
1/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诗词曲五首》知识点归纳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烂柯.(kē)折jǐ(戟)惶.(huáng)恐寥.(liáo)落风piāo xù(飘絮)
宫què(阙)绮.(qǐ)户 chán(婵)娟峰峦.(luán)踌躇
..(chóu chú)2.解释加点的词语。
长.精神(增长,振作)铁未销.(销蚀)自将.磨洗(拿起)
寥落
...孤苦无依的样子).
..(荒凉冷落)干戈
..(代指战争)零丁(
丹心
..(史册)把.酒(端起)
..(红心,比喻忠心)汗青
不胜.(经受得住) 何似
..(哪里比得上)何事
..(为什么)
婵娟
..(雕花的窗户)经行
..(经过)
..(月亮)绮户
二、内容理解
1.理解性默写: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被贬之地荒僻,被贬之地长的诗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中引用典故的诗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诗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诗人借酒振奋精神的诗句是:_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赤壁》中认为周瑜的成功在于东风之便的句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人以大小乔的命运来反映战争成败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过零丁洋》中能概括诗人被俘前经历的句子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国家局势危急,个人命运动荡不安的句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巧借地名表现境况危苦的诗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苏轼《水调歌头》中写出世与入世矛盾心情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最富有哲理且自我安慰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代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
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它们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主题概括)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同时也表达诗人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赤壁》: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过零丁洋》: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水调歌头》: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诗人对人民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批判。
3.中考真题: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明确: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
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明确: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
明确: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包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什么意思?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周瑜们的胜利带有运气,而曹操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对象。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赤胆忠心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6)《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义?
明确: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
在作者看来,不管封建王朝的兴还是亡,带给老百姓的都是苦!封建王朝"兴"时,必大兴土木,剥削压迫百姓,百姓受苦;而亡时,老百姓因战祸流离失所,百姓更遭殃!
三、诗句赏析
(提示:赏析方法:这句诗用了____的写法(如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细节描写、虚实结合、丰富想像、富含哲理等),写了____(内容:翻译句子),表达了______(感情、哲理或其它)。
)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赏析:这两句诗蕴含哲理(写法),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景物的发展,写了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翻译)它蕴含了新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哲理。
(或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哲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这两句诗以小见大,以大小乔的命运来代表东吴命运(写法),写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胜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就要重写了(翻译),表现了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抑郁之情。
(感情)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写法),写了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要为国捐躯,留下一颗爱国之心永照青史(翻译),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
(感情)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写法),写了作者只希望他和弟弟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够共享美好的月光(翻译),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感情) 5.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赏析: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写法),写了一朝兴起,老百姓受苦,一朝衰亡,老百姓仍受苦(翻译),表现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批判(感情)
四、诗歌赏读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明确: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二)阅读《水调歌头》(苏轼),回答问题。
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交代时间、地点及作词缘由,领起全篇(或“交代写作缘由,引出下文。
”)
2.苏轼在孤寂、愁苦、矛盾中思索,词中哪几句最能看出他的人生感悟?
明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
(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
明确:《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诵,大致原因是:
(1)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像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2)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