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的理论分析与措施建议

合集下载

农村基层干部管理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干部管理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农村基层干部管理调研报告农村基层干部是联系群众、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目前农村基层干部管理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调研结果表明,目前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干部选拔机制不完善。

一些地方存在着任人唯亲、权力寻租等问题,导致选拔出的干部能力不足、作风不正等情况较为普遍。

二是干部培训不到位。

农村基层干部在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缺乏专业化的培训机制和培训资源,导致一些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无法提升。

三是干部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

一些地方对于农村基层干部的考核评价标准不明确,导致工作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

同时,激励机制也不完善,干部的工作成绩和贡献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四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

一些地方年轻、专业的干部相对匮乏,而老龄干部又无法及时退下来,导致干部队伍的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综合分析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一是完善干部选拔制度。

建立健全公正、透明的干部选拔机制,注重选拔具备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干部,减少权力任用和人情关系等不正当因素。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二是加强干部培训。

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体系,加大培训资源投入,提供广泛、系统的培训课程,使干部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三是健全干部考核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明确干部的工作目标和责任,形成合理的激励机制,让优秀的干部得到应有的肯定和奖励。

四是优化干部结构。

加大选拔和培养年轻干部的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同时要为老龄退休干部提供良好的待遇和福利,促进干部队伍的持续更新。

总之,农村基层干部管理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环节,只有优化管理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为农村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于转变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的建议

关于转变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的建议

关于转变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的建议
1. 强化担当意识:农村干部要树立起服务农民群众的理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
勇于担当、善于担当,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时积极主动,真正做到为农民排忧解难。

2. 加强培训和学习:农村干部应该注重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参加相关
培训和学习班,了解最新的农业政策和工作方法,注重实际操作和案例分享,不断提
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3. 推行阳光工作机制:农村干部要向群众公开自己的工作计划、工作进展和工作成果,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价,避免信息不对称和权力滥用的问题。

4. 倡导务实作风:农村干部要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不追求虚假的政绩和形式主义,
要关注农村实际需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5. 强化团队合作:农村干部要注重团队协作,积极参与团队工作,共同解决问题,相
互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

6. 加强群众参与:农村干部要积极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群众的知识和智慧,
逐步建立起农民群众参与决策、治理和监督的机制。

7. 加强纪律建设:农村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相关法律法规,注重廉洁自律,避
免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以上是关于转变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变革,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基层治理的有效性,也关系着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对于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不高。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着教育程度偏低、专业素养不足、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2.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队伍结构亟待优化。

现有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过于单一,大部分是老干部,缺乏年轻干部的注入,存在着代际交替不畅、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

3.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管理手段滞后。

传统的农村基层干部管理模式依然以行政管理为主,缺乏现代化管理工具和手段,难以满足多样化治理需求。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干部培训,提高素质。

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提升其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2. 创新干部选拔机制,优化队伍结构。

建立健全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机制,引入更多年轻干部,鼓励他们参与基层治理,推进代际交替,形成积极向上的队伍结构。

3. 推进基层干部管理现代化。

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和工具,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推动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向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总结与回顾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是复杂的,但也是可以解决的。

通过加强干部培训、优化队伍结构和推进管理现代化等对策,可以有效地提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为农村治理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的观点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中,要不断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和管理,引入更多具有活力和创新意识的年轻干部,借助现代化管理工具和手段推动干部队伍建设,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的现代化治理。

只有如此,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推动农村治理向更高水平发展。

通过深入分析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可以帮助我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主题。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思考与建议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思考与建议

缺乏培训和学习机会
02
基层干部缺乏培训和学习机会,导致其知识和能力无法得到有
效提升。
激励机制不完善
03
基层干部的晋升渠道相对单一,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其
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不足。
原因分析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导致很多优秀的人才不 愿意到农村工作。
培训机制不完善
基层干部培训机制不完善,缺乏系统的培训计划和课 程设置。
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可以推动农村 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引导农民参与环保行动, 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
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农村基层干部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他们可以及时发现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推动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农村基层干部可以组织和引导农民参与公益事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推动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
加强农村基考层与干建部议队伍建设思
汇报人: 2023-11-29
目 录
•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及问题 •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 •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 结论与展望
01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现 状及问题
基层干部队伍现状
干部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
定期组织各类培训,提升 基层干部的业务能力、领 导力和执行力。
某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经验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 农业组织化程度。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推动农村产业升级

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管理的建议与思考

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管理的建议与思考

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管理的建议与思考第一篇: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管理的建议与思考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管理的建议与思考基层税务干部是税务工作的主体,是完成税收任务和各项税务工作的基础和保障,税务干部素质高低是关系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和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

只有治好队,才能收好税。

所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不仅是新时期带好队、收好税的具体体现,也是国税事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基层干部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宗旨意识。

部分干部安于现状,没有理想追求,只图眼前小利。

有的干部攀比心理严重,不比工作比待遇;不讲付出图回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

二是缺乏全局观念。

有的干部打小算盘,对己有利的事积极干,对己不利的事消极怠慢。

有的干部老好人思想严重,只唱红脸不唱黑脸,对落好人的事争着干,做得罪人的事推着干。

有的干部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

三是缺乏进取精神。

有的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在职不在位,在位不谋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干部未老先衰,没有朝气,混天度日,工作得过且过,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影响国税整体形象。

四是作风不扎实。

部分干部作风不扎实,不愿深入一线搞实地调查,对分管的工作摸不准、理不清、吃不透。

有的以“税官”自居,对纳税人盛气凌人,指手划脚,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存在脸难看、话难听、门难进、事难办的问题,影响征纳关系。

五是学习无动力。

一些干部认为自己是公务员,“铁饭碗”,没有后顾之忧,学习的紧迫感、危机感不强,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我满足。

二、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针对干部队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干部队伍管理的思路应着眼于以人为本,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为干部创造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是提升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水平的前提。

氛围的好坏对一个人的成长,对干部队伍的建设,对事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浅谈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浅谈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基层干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2015)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

因此,面向新的形势,如何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村级机构走上规范管理的轨道,更好地实现村民自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大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在多年的农村工作实践中,笔者认为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思想观念滞后,依法办事与创业致富能力不强;民主意识缺乏,落实财务制度不严;以权谋私,在处理村级事务过程中不公不廉;班子不团结,战斗力弱等等。

为什么在新时期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现阶段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村级机构的运转不能得到严密的规范和约束,从而使农村基层干部出现问题有了一定的土壤和条件。

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1 、选人用人观念滞后,选用村级干部模式“单一化”当前对选用什么样的人当村干部,观念上客观地存在有这样的看法:选老实稳重的人,不容易出现违纪违法问题,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和临时交待的任务难以完成;选有点“蛮性”的人,较容易出现工作作风问题,但能“镇”得住农民,布置的工作好开展,乡镇干部下村省劲。

一些村民也认为,选老实人当村官,在村霸、恶棍、“钉子户”面前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有“蛮性”的人当村官虽主观、独裁、专断,甚至多占多拿一点,但这种人往往能以“恶”治“恶”,村霸、恶棍、“钉子户”都忌他三分,有什么任务,大家一起沾,相对公平一些。

另外,在群众中,对村民直选的村干部只是简单片面地去认识村干部的选拔条件,甚至认为要选拔为已所用的干部,出现“宗族”、“派别”的选举村干部现象。

这些选人用人观念上的滞后,便使一些作风不实、投机钻营的人混进了村干部的队伍。

2 、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村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村干部,特别是新当选的村干部,原来接触不多或没有做过村两委工作,对村干部应当做的工作不完全清楚;还有一些村干部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偏低,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也不太了解。

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推荐

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推荐

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推荐一、前言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和《村(社区)组织换届改选决定》精神,推进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工作的实施,制定本实施方案。

本方案的实施,将会对村干部队伍建设和乡村振兴起到积极作用。

二、工作目标根据村干部工作的实际情况,本实施方案旨在推进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工作,始终以“服务村民,推进发展”为核心,以村干部专业技能和素质的提升为重点,力争达到以下目标:1. 村干部遵纪守法,履行公职,廉洁从政。

2. 村干部业务素质高,管理能力强,分工协作明确。

3. 实现村务公开和参与,落实村民自治。

三、工作措施1. 村干部培训为提升村干部工作能力,将组织村干部参加各种业务培训班、技能培训班和管理培训班,包括行政管理、社会工作、法律知识、经济管理、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培训。

同时,通过推广优秀的村干部工作经验,组织同行交流,采取现场参观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村干部的实践能力和工作水平。

2. 村干部考核对村干部的工作进行定期考核,评选优秀村干部和优秀村务工作者,并通过表彰和激励等方式,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考核的指标主要包括:(1)落实工作任务的效果。

(2)履行公职的纪律性。

(3)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4)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5)组织管理村务工作的能力。

3. 村务公开推进村务公开工作,让村民了解村务情况,参与村务管理。

同时,加强与上级政府、社会各方面的沟通和协调,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并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议事会,向村民报告村务工作情况,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

4. 村干部选拔为了保证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村干部的选拔应该坚持民主程序,注重考察候选人的政治素质、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和责任感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在填补村干部空缺时,应该通过向社会招聘或者管辖区内选拔方式来解决,同时要注意考察人员的背景、资格和品行。

5. 村干部绩效考核村干部工作绩效考核,是对村干部工作成果的评估和奖惩,同时也是对村民代表的监督。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差距的加大和农村人口的流失,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逐渐浮现。

基层干部是农村发展的关键,加强其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本文将从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的思路及做法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有所帮助。

一、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具有以下必要性:1. 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

适当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和工作效率,将有力增强他们的业务基础,更好地开展工作。

2. 构建和谐农村社会。

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政治意识和应对能力,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

3. 帮助解决当前农村面临的难题。

目前农村人口的流失、空心化等问题,需要基层干部投入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来解决,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将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更充分的准备和支持。

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 人才短缺。

由于农村人口流失、城市化等原因,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人才的流失、短缺非常严重。

2. 教育水平低。

很多基层干部教育水平低,需要通过培训、学习来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3. 待遇不公。

很多基层干部的工资待遇不高,工作压力大,难以满足其生活需要。

三、建设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思路及做法1. 积极发掘、培养人才。

加大吸纳人才力度,积极激发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2. 推进干部教育和培训。

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为其提供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使他们具备更好的业务能力,更好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 加强工资待遇标准和保障。

为农村基层干部制定相应的工资待遇标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干部获得感和归属感,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4. 加强宣传引导。

有关加强村级干部管理的建议

有关加强村级干部管理的建议

有关加强村级干部管理的建议在新时期新阶段,如何抓好村级干部的教育管理,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农村干部队伍,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实现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目标是我们当前必须探索的一个课题。

一、当前村干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村干部素质不高,普遍缺乏带领致富的能力。

大部分村干部存在文化水平不高、掌握政策理论知识不多,思想观念陈旧,法制观念不强,制度意识淡薄,讲政治、讲大局、讲组织、讲服从、讲奉献认识程度不够深。

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与当前农村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相适应,思想理论水平不高,处理矛盾办法不多,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缺乏对农村工作的驾驭能力和掌控全局能力,致使村务工作力量薄弱,村级组织软弱涣散,对群众凝聚力下降,找不到工作的立足点。

而乡镇受制于资金、场所等条件限制,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较少。

(二)内部矛盾凸显,村干部难管。

一是村干部双重性的身分造成难管。

一方面,他是干部,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另一方面,他是农民,有具体的生产任务和家庭责任。

这种双重身分和双重责任,使得多数村干部难以“两兼顾”、“两不误”,不少村干部工作责任感不强、事业心不足,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可以选择“后退一步海阔天空”;同时,村干部来自农民群众,生活在农民群众之中,在工作中难免多了一层顾虑,放不开手脚,不少村干部也把自己所做工作当成是一件得罪人的“差事”,宣传政策时支支唔唔,贯彻政策时犹豫不决,执行政策时畏首畏尾,工作效果不佳。

二是村干部任职体制,造成难管。

如果村级集体有收入的村居,且支部书记、主任是一肩挑,村级内务管理大多都搞得有条有理,各项工作开展落实的比较扎实。

村集体无经济收入的村居,村干部经常不上班,工作上得过且过,缺乏战斗力,各项工作往往出现“两委”互相推矮塞责,置之不理。

三是制度建设不够完善,造成村干部难管。

对村干部的管理,各镇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

但从制度本身看,其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条款粗放,往往重“硬”轻“软”,重工作轻教育,重约束轻激励,缺乏系统性;从制度层面上看,制度大多是乡镇一级制定,而乡镇受自身财力和职能限制,制定的制度深度不够,往往奖是“鸡毛蒜皮”,罚得“不痛不庠”,难以起到正面的激励和警示作用。

加强农村基层管理能力的建议与方案

加强农村基层管理能力的建议与方案

加强农村基层管理能力的建议与方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基层管理的角色日益凸显。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人才流失、资源匮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基层管理能力普遍不足,给乡村治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了提升农村基层管理能力,加强乡村治理,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方案。

一、加强干部培训、选拔和交流农村基层管理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优秀的干部队伍。

为此,应加强干部培训,提高其管理、组织和决策能力。

同时,要加强干部的选拔工作,确保能够选拔到有责任心、有才干的干部。

此外,加强干部的交流,让优秀的基层干部有机会到其他地区进行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升自身能力。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是基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提高其运作效率和服务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农村居民自治组织,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农村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加强村委会建设,提高村委会的组织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发展农民合作社,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三、优化农村基层管理体制要加强农村基层管理,还需要优化农村基层管理体制。

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对乡村基层组织的引导和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另一方面,要完善农村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村发展多种经济形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四、加强农村基层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提升农村基层管理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应加强农村基层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广泛应用。

引入智慧农业系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建立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方便农民获取各种信息资源;推广电子商务,在农村促进经济发展。

五、加强农村基层法治建设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准则,也是农村基层管理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农村基层的法治建设,强化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素养。

同时,还要加强农村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的建设,提供法律咨询、援助等服务,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六、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灵魂,也是农村基层管理的重要内容。

农村基层干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基层干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基层干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各种社会问题也不断增多。

作为基
层管理者的农村干部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然而,在社会治理中,
农村基层干部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然而,在承担职责的同时,农
村基层干部面临许多问题,如高负荷工作、教育落后、职务分配不合
理等。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发展,需要制定对应的对策。

职务分配不合理是农村干部存在的一大问题。

许多农村干部职位与能
力不符,导致他们无法胜任工作。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政府应该
采取科学、公正、公平的方法来分配岗位,确保每个岗位能够找到最
适合的人选,而不是只看资历和年龄。

除此之外,农村基层干部还面临着教育问题。

在大多数农村地区,教
育资源相对匮乏。

缺乏高质量的教育使得这些干部无法获得足够的知
识储备,陷入理论空虚的困境。

政府应当在保障基本教育质量的同时,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干部自我学习能力。

此外,高负荷工作也是农村干部要面对的问题之一。

经常需要他们全
天候工作,长期下来,干部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影响。

为此,我们应
该制定更好的管理与运营计划,分解农村干部的工作量,让他们在更
好的工作环境和健康的身体状况下投入更多的劳动。

总之,农村干部作为基层管理者,他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面对种
种问题时,必须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服务农村,同时也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

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问题分析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力量,他们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等方面承载着重要责任。

然而,我们也不可忽视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选拔机制不够科学合理。

有些地方仍然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选拔过程中注重论资排辈或关系背景,缺乏对干部能力素质的全面考察评价。

这导致了干部队伍中出现浮躁情绪和能力不足的现象。

其次,培训体系亟待完善。

当前,基层干部培训大多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少实践操作和技能提升的环节。

由于工作需要和时间限制,他们难以获得系统性和深入学习机会,无法及时跟进时代发展、掌握先进管理经验。

再次,工作压力大、待遇不公平。

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巨大的责任与压力,在正常职责范围内需要承担过多的工作量,而对于他们从业多年的经验和贡献,待遇上却没有明确的回报机制。

最后,廉政风险仍然存在。

一些基层干部因权力滥用、腐败行为屡禁不止,给党和政府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这既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完善的体现,也与一些干部职位权力泛滥有关。

二、解决建议为了解决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应从选拔机制、培训体系、待遇激励以及廉政风险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改进选拔机制首先,要推行公开、公正、公平的选拔机制。

在评价干部能力时,除了考察其学历背景和工作经验外,还应注重对其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

引入竞争竞聘机制,在选拔中加大对干部勤奋程度、工作实绩和创新能力等因素的考核权重。

其次,在任免程序中增加形式透明化要求。

通过网上公示等方式公开任免程序,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增加干部任免的透明度,减少官僚主义现象。

(二)完善培训体系基层干部的工作需要全面发展,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还需要学习实践能力和管理技巧。

因此,应建立健全针对基层干部的培训机制。

培训内容包括政策法规、先进管理经验、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既注重理论学习又加强实践操作。

同时,可以探索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就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监督管理提出对策或建议

就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监督管理提出对策或建议

就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监督管理提出对策或建议
1、加强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开展党员、乡村干部的业务培训和政治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业务能力、政治素养和行政管理能力,使其能够胜任工作;
2、密切对干部的行为进行日常监督,定期召开视察会,做到“看效果、视质量”;
3、构建有效的奖惩机制,干部在任务完成和规范行使职权方面,确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在实施奖励制度方面要设置一定的事实标准和流程;
4、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加大对干部困难问题的指导,有效地预防干部带头作风问题;
5、加强信息共享的有效性,利用市管县的政策资源,不断改进基层干部的业务能力,以有效的方式管理农村基层干部,制定勤俭节约的行政管理体制,做到经济效益落实。

加强基层干部管理的建议

加强基层干部管理的建议

加强基层干部管理的建议加强干部管理的建议一、加强机关干部管理的建议。

1、纪律方面:严格考勤纪律、请假纪律、上下班纪律,办公室跟踪督导。

(1)规范请假制度,充分利用周一到周五工作时间,不允许工作日随意请假,请假人员分内工作必须提前完成,否则不允许请假。

(2)规范正常上下班时间,对于迟到早退旷工人员严格进行通报严惩;(3)对原有工作制度进行删繁就简,加强机关干部的业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做到松弛有度。

2、工作分工:(1)严格工作纪律,明确分工,做到工作有安排、有检查、有批评、有总结、安排工作不重复,关键抓落实;(2)精简科室站所,加强管理区力量明确各部门和管理区之间的关系(3)避免出现干好干差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工作状态,要求每名干部尤其是包村干部切实高效完成所报村的工作,对懒散、怠工的同志进行通报、处罚,消除。

3、考核制度:成立专门的考核部门,严格考核纪律,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范围,量化工作指标,实行人人考核。

(1)对每一名干部实行积分制管理,设定基础分和加减分规则,每月通报,各部门评选标兵;(2)拿出工资的一部分作为绩效工资,实行考核成绩与绩效工资挂钩;(3)建议部门包括管理区一把手对下级的提拔拥有话语权,提升控制力。

4、财政制度:加强财政预决算管理、强化资金监督管理、加强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加强非税收收入资金管理、严格控制消费性支出、加强机关作风和廉政建设。

5、学习制度:全镇机关干部每周五下午进行集中学习,要求每名领导干部轮流备课讲课。

6、一票否决制度:对于工作不力,严重违反纪律,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或者被县通报处理,本部门在县级考核倒数第一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一切评先评优资格。

7、加强对包村干部的调度、评比,由包管区领导、管区书记评选,让平时不积极、不认真的干部亮亮相。

二、加强村干部管理的建议。

1、会议制度:村两委干部必须按时按通知参加党委、政府召开的各种会议,不准无故迟到、旷会、替会、早退。

推行村工会干部社会化、职业化的途径分析

推行村工会干部社会化、职业化的途径分析

推行村工会干部社会化、职业化的途径分析【摘要】推行村工会干部社会化、职业化是提升农村工会组织效能的重要举措。

在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方面,可以通过选拔培养优秀人才,并加强绩效评价,提升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

建立职业化管理体系,可以规范干部行为,确保工作效率和质量。

加强学习培训机制,能够不断更新干部知识和技能,适应工作需求。

拓展工会干部的社会资源,可以增加与外界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影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完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干部工作动力,促进工作积极性。

推行村工会干部社会化、职业化对于促进农村工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支持,推动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走向规范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村工会干部、社会化、职业化、提升素质、管理体系、学习培训、社会资源、激励机制、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村工会干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也在不断增加和变化。

由于许多村工会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仍存在一些干部工作经验不足、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工会工作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方向发展,需要加强村工会干部的社会化和职业化建设。

只有通过提升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建立职业化管理体系,加强学习培训机制,拓展社会资源,完善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村工会工作朝着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对于推行村工会干部社会化、职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推行村工会干部社会化、职业化的途径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为农村工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推行村工会干部社会化、职业化是当前农村工会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这将有利于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升工会组织的化解纠纷、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建立职业化管理体系可以带动村工会组织更加专业化、规范化运作,提升工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最新-村干部队伍职业化之思考 精品

最新-村干部队伍职业化之思考 精品

村干部队伍职业化之思考文章标题:村干部队伍职业化之思考村干部是村一级组织负责人的综合性概念,他包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产生的村委会成员及依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推选产生的村党支部成员。

村干部并没有被纳入到国家正常政府官员编制,因此,他们不是“官”。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村干部不改变农民身份。

但是,村干部队伍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和重要依靠力量,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肩负着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管理村级事务的重任。

分析村干部职业化的成因、作用和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思考一:实行村干部职业化是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

农村税费改革、行政村区划调整和村干部精简后,村域规模变大,村干部人数减少,工作任务相对加重,而由于忽视村干部这个“冷门行业”,认为村干部是农民,不好管,村干部收入低,不能管等思想观念作祟,导致一些群众办事找不到村干部,村里的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出现激化、恶化的现象。

笔者认为,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基层工作效率,改进党群关系,加强村干部的规范化管理,加快职业化进程势在必行。

思考二:实行村干部职业化,要科学准确定位村干部,增强职业意识。

传统意义上“官”“民”联体的村干部,不属国家干部范畴,面对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的新形势,应重新认识和定位村干部。

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看待村干部的工作性质,充分认识村干部在基层一线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村干部在任期间,可参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模式,给村干部一个“名份”,真正做到政治上关心进步,生活上悉心体贴,事业上热心支持,待遇上积极落实,不断提升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

同时,要加强对村干部的引导、激励和教育,使其树立自信心,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职业感,找准人生目标,把农村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

思考三:实行村干部职业化,要改革村干部管理机制,规范职业行为。

《当前农村基层干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基层干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基层干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层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力量,尤其农村基层干部在农村改革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在大批的青壮年外流潮中有不少的农村人才相继外出,留在农村的少数干部工作能力不足、思路不宽、方法不多等问题较为突出,人才匮乏、干部短缺的现象严重制约着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基层干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村基层干部年龄老化。

全镇现有1个居委3个行政村50个村民小组21000余人,村级干部26名,平均年龄43.5岁,年龄最大的58岁;村民小组干部50名中,平均年龄57.5岁,70岁以上的有3名,年龄最大的75岁。

2.农村基层干部文化不高。

在全部村组干部中,村级班子中有大学本科文化的干部7名,高中(中专)文化有12名,初中文化有7名;在村民小组干部中,高中(中专)文化有5名,初中文化有34名,小学文化11名。

近70%的村组干部不懂电脑。

3.少数干部责任心不强。

工作中,一些基层干部缺乏工作激情和工作动力,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责任心不强。

比如,少数村组干部在填写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林权证、土地证、房屋产权证时没有仔细核对,导致填报信息有误,损坏了村民的利益,从而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4.少数干部廉洁自律差。

认为自己只是村社干部,自身权力和财力有限,不可能违纪违法,以致自律意识差。

少数村社干部摆不正自己的公仆位置,看问题、办事情出发点不是以群众利益为重,而是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出发,有利则干,无利就推,遇到棘手问题,绕着弯子走,兜着圈子转。

更有甚者,少数村社干部以权谋私,损公肥私,与民争利,私欲膨胀,主动介入属地项目或亲属介入集体事务等。

5.基层干部待遇普遍较低。

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价飞涨的情况下,基层干部的待遇比较低,远远不能与生活水平相适应。

村(居)主要干部每月补贴1400元,平均每天46元,其他副职每月补贴1300元,平均每天39元;组干部每月300元,平均每天10元;村(居)干部几乎脱产上班,没有时间承担农活和家庭其他家务,一般情况下,光凭每天几十元钱保证一个家庭的生产生活开支,有点捉襟见肘;组干部的补贴更是微乎其微,撑不起一个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的理论分析与措施建议2012年07月16日10:03 来源:《学习论坛》2012年02期作者:唐晓清刘杰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20 【内容提要】加强农村基层一线干部队伍建设,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性环节。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干部“难选、难留、难有作为”的现实问题,实行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选择。

在实践中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制度:制定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标准体系,建立开放的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选拔制度,健全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岗位培训制度,完善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考核制度,健全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激励约束制度,健全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法律法规。

【关键词】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重心在基层,关键在加强农村基层一线干部队伍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村干部队伍人才匮乏问题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

解决当前村干部“难选、难留、难有作为”的现实问题,关键是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出发,改革现有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制度。

根据近年许多地方的实践探索,实施并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选择。

一、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的实践探索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有村党支部书记60余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含大专)的占8.2%,初中以下学历(含初中)的占44.7%。

根据2009年石家庄市委组织部的统计数据,农村“两委”班子的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的占8.28%,51~60岁的占13.98%,60岁以上的占4.46%;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含大专)的占15.26%,初中以下学历(含初中)的占25.1%。

这些数据表明,当前农村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十分突出,村级干部难选、难留、难有作为的“三难”问题已经逐步显现,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形成巨大反差。

课题组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省市的问卷调查也显示,有49%的人认为当前党的农村政策在落实中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偏低,有56%的人认为提高村干部素质必须改革现行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制度。

农村基层干部制度改革是创新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突破点。

针对村干部队伍结构失衡、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近年许多地方在改革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以职业化为主要特征的村级“两委”班子建设新路子。

综合各地的实践探索,主要有两种职业化管理模式:其一,建立村干部“公职化”管理体制。

公职化,就是把农村基层干部岗位纳入国家干部管理体制内,实行公职化或行政化管理。

具体做法有两种形式:一是对村级“两委”主要干部参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可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

二是把村干部纳入专项事业编制,享受乡镇事业单位科员级待遇,参照事业单位人员进行管理。

其二,实行村干部“岗位化”管理制度。

参照岗位职业化管理模式,明确村“两委”干部岗位要求,实行专职化、脱产化管理。

具体做法包括建立村干部人事档案,健全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专职坐班办公制度、村级事务例会制度、定期报告工作制度等,实施岗位目标考核,推进农村基层干部岗位规范化管理。

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的共同特征,就是在经济待遇方面实行村干部结构工资制度,建立“财政拨付工资+乡镇财政岗位补贴+村级绩效奖金”的薪酬发放模式,并逐步实施村干部养老保险金制和离任补偿制度。

实施滚动管理制度,离开村“两委”岗位,取消事业编制和工作待遇,从新当选的“两委”干部中遴选补充。

从总体运行情况看,目前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开始呈现出明显的趋势性特征。

国内许多地方已经把村干部职业化管理作为经验在一个县甚至整个地区推广,特别是近年随着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助推了村干部职业化建设的步伐。

职业化管理已经成为农村基层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

二、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对于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职业化管理,目前社会各界褒贬不一,反对的观点主要有四:一是认为职业化与我国传统做法不相符。

有学者认为,村干部职业化不符合中国基层政权不下县的历史传统和农村“熟人社会”的生活习俗。

二是认为村干部职业化增加干部编制、加重财政负担。

有学者研究提出,如果实行村干部职业化,将增加210万~350万财政供养人员,每年需63亿~175亿元的工资报酬支出,这对我国政府来说是一笔巨额财政支出[1]。

三是认为村干部职业化与现行法律有冲突。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不脱离生产,村干部脱离生产而实行专职化与该条款相悖。

四是认为村干部职业化与农村村民自治相悖,不利于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村干部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应当代表选民利益。

若实行职业化管理,纳入干部管理序列,报酬与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情况挂钩,村干部往往会作出忽略村民利益的被迫选择,成为政府的附属物等。

尽管目前对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存在一些争议,但我们的调查研究认为,村级组织是一个相当特殊的组织机构,它既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又是农村发展的经济实体,同时也承担着部分政府公共管理职能。

村级组织属性的变化,决定了农村基层干部角色定位的新变化。

农村基层干部既是国家政策的代理人,又是村民利益的代言人,扮演“双重角色”[2],承担着农村经济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服务管理等责任,有大量行政性事务需要他们处理,他们是党和政府开展农村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基层农民群众依靠的支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组织者。

对农村基层干部实行职业化管理,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需求所引发的一种诱致型制度变迁[3],也是村民自治条件下创新农村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的客观需要。

实施职业化管理适应农村改革发展形势,是农村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然要求。

农村税费改革后,“三提五统”取消,以传统农村生产关系为主的经济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大量资金流入农村,大批项目进驻农村。

这些新变化都对村干部的经济管理职能定位提出新的要求,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制度亦应进行相应调整。

根据农村改革发展和经济体制转型的要求,对农村基层干部实行职业化管理,有效发挥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头骨干作用,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实施职业化管理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客观需要。

行政村作为一级区域性组织,在合乡并村后,建制村面积增大,人口增加,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加,公共服务事务增多,客观上为村干部专职从事社会管理和服务创造了条件。

农村村民自治作为一种新型乡村治理机制,需要系统的配套改革,特别是干部制度改革的支持。

在村民自治的治理结构中,农村“两委”干部是以民主方式产生,成为专职从事村级治理、民主管理的专业人员。

既然农村基层干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化管理职业,理应实行职业化管理。

实施职业化管理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

通过推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职业化管理,建立健全具有职业化特色的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目标考核、待遇保障等机制,有利于吸引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扎根农村、发展经济、服务群众,有效解决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有利于调动现有村“两委”干部积极性,激发工作热情;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行村级干部职业化管理,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稳定农村干部队伍,凝聚优秀人才、专业人才的根本所在。

从实践效果看,通过实行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把农村中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到农村基层干部岗位,使他们真正把村干部当做一种“职业”来从事,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基层干部普遍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农民,又是村干部,实际上是不脱产的农民干部。

这种现状使他们既要顾“大家”又要顾“小家”。

实行职业化管理有效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

从华西村的带头人吴仁宝、寿光市三元朱村的带头人王乐义等一批全国知名的优秀党支部书记来看,他们之所以能创造出不凡业绩,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他们实际上已经成为专职的农村基层干部,这是不脱产的农村基层干部所无法相比的。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和长远考虑,明确农村基层干部的“经济社会管理职业”身份,将其纳入国家职业化管理序列,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并具有职业化特色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深化农村经济社会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的内涵及特征推进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首先要明晰职业化的含义。

谈到职业化,人们自然联想就是公职化和行政化,即把农村基层干部纳入国家或事业干部管理序列,享受国家公职人员的相应待遇。

这种形式的职业化,显然与农村村民自治的要求不符,也必然会极大地增加国家财政负担。

这是目前反对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的主要依据,也是我们所不赞成的职业化模式。

关于“职业化”的含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能够被广泛接受的定义。

但从一般意义上讲,所谓职业化,就是具有独特职业要求、职业条件和职业技能,并形成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机制的社会职业。

按照这种概括,职业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不仅国家公务员具有职业化特征,而且企业经理人、律师等同样具有职业化特征。

在选举制产生的人员中同样可以实行职业化管理,如目前国内倡导的基层工会主席职业化管理、人大代表职业化管理等。

农村基层干部的职业化管理是与村民自治紧密联系、具有乡村治理特征的。

第一,农村基层干部是在村民自治条件下产生的,与国家公务员的职业化身份有明显区别,因此不应简单套用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干部的公职化、行政化管理方法。

第二,村民自治是一种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决定了农村基层干部的职业化也不应照搬企业经理人的职业化管理模式,而是要探索适应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管理要求的职业化之路。

据此笔者认为,完善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就是按照农村村民自治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建立体现农村经济社会管理职业化要求的岗位选拔培养、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目标管理制度,实现村级干部岗位专职化、培训专业化、薪酬结构化、管理规范化、离任保障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的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体系。

四、完善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制度的措施建议科学规范的制度安排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推进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必须按照新农村建设和“村民自治”的本质要求,加强职业化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从制度上为村干部的职业化创造条件。

制定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标准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