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
《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一、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
作家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双腿瘫痪后的几件平常小事,由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母爱的内涵。
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与怀念,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课文语言平实含蓄,情感真挚细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等。
本课教学贯彻“以读为本”,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力图体现“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特色。
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中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毫不张扬的母爱,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关注对“好好儿活”意义的探寻。
学生对于这一人文内涵的领悟,必须要与工具性相统一,在识记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中,加以实现。
为此,教学中设计的生字学习、初读感悟、理清脉络、研读细节、资源拓展等,都意在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披文入情,受到母爱的熏染,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1.查阅作家史铁生的资料;熟读课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课堂实录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史铁生的散文名篇让我们来齐读课题。
生读:秋天的怀念,师:让我们深情一点,再读课题。
生读。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师:同学们看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生:表格师:什么样的表格?生:空白的表格师: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充实它丰富它,建构它,要想填好表格,我们必须把课文读好,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会儿我请你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听清楚了吗?开始。
生:读文师:让老师听到你们朗朗的书声。
生:读书。
师:好了,同学们,听你们朗朗的书声真好,你们读得真投入,读懂了故事了吗?谁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把你读懂的说给大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走近作者: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史铁生的一篇散文《秋天的怀念》,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咱们找个前面的同学给大伙儿来读一下、投影出示--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著名小说家。
16岁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8岁去陕北延安插队、21岁因病致瘫,转回北京。
23岁起到北京某街道工厂做了7年的工人。
后又患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28岁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多篇,其散文《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小说《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师:第一遍能读到这种程度依然不错的。
“二十三岁起到北京某街道做了七年的工人”,刚才读的不准确。
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史铁生,谁来读一下——投影出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谁来读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投影出示:1972年,史铁生21岁时,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去世了。
后来,在他的许许多多的文字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
母爱这个主题,史铁生一直是笔耕不辍的,因为他对母亲的理解是在母亲去世以后,这也成为作者心中永远的痛、(“辍”音读的不准,教师订正)整体感知:朗读与概括师:那么这篇文章究竟写了一件什么事呢?咱们来读一下,也来检查一下早自习的朗读效果、为了方便读,我们来标一下自然段。
找几名同学来读。
学生分段读课文师:同学们读的总体不错,然而我感受声音还不够响亮。
要自信,要把我们的声音展示出来。
把我们的个性展示出来、陈飞宇同学有一个词开始读得不准,后来她纠正了一下,“鲜血”,应该成四声、谁能够说一下什么时候读四声?生:在用作书面语的时候,假如是口语,就读做三声。
师:能不能够举个例子呢?生:比如我的手受伤了,流血了。
这时候读三声、而我们课本里,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读四声、师:一般组成固定的词语的时候,读血,而在口语化的时候,比如出血了,血淋淋,就读成三声。
李老师《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4篇
李老师《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4篇(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李老师《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1《秋天的怀念》美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秋天的怀念》美在借景抒情情景相融《秋天的怀念》美在叠词的反复运用《秋天的怀念》美在对“好好儿活”的诠释《秋天的怀念》美在母亲爱的深沉无私《秋天的怀念》美在情感真挚感人《秋天的怀念》美在标点符号的恰当运用《秋天的怀念》美在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师生齐读)李老师《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2投影展示品读课文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活动。
就是找出课文中写得最恰切最生动最形象、给人最强烈的美感、给人最有力的感染、给人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等等内容。
即美的绘景、美的语言、美的表达、美的修辞、美的结构、美的个性、美的意境、美的情感。
用下列句式寻美:《秋天的怀念》美(妙)在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走进史铁生的内心世界,走进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走进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以“《秋天的怀念》美(妙)在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形式寻美。
美在何处?可以是文章中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
然后把它有感情地读出来,下面开始。
生:《秋天的怀念》美在“我娘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这时的史铁生双腿瘫痪,暴怒无常,而母亲已是肝癌后期,脸色憔悴。
可是我一直不知道母亲已病入膏盲,她却劝我要好好儿活。
她从没替自己考虑,而是为自己的儿子而活着。
(板书:一块儿、劝好好儿活。
)师:刚才发言的同学提到的“瘫痪”和“憔悴”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注释上有解释,“瘫痪”是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活动能力;“憔悴”是形容人脸色不好。
师:谁能根据说文解字或字的结构来解释这两个词在文中的含义?生:“瘫”字是病字框加一个“难”,就是病到很艰难的地步了,不能行走了,对于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来说这是沉重的打击;“憔”字是竖心旁加一个“ 焦”,是心里焦急的意思,母亲的时日不多了,儿子瘫痪,母亲心里怎能不焦急呀。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实录新人教版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教学目标:1.学会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各种人物描写方法去刻画人物,让形象更鲜活生动。
2.品味母亲的“好好儿活”这句话,通过有感情地品读来分析“母亲”这一形象。
3.分析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前后的变化,回顾作者的心路历程。
4.学会坚强乐观的面对生活,热爱生活,敬畏和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品味母亲的“好好儿活”,通过有感情地品读来分析“母亲”这一形象。
教学难点:分析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前后的变化,回顾作者的心路历程。
教学方法:品读法、赏析法、探究法教学时长: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她是一位将自己所有的记忆都定格在一张轮椅上的母亲,她把一切美好都给了儿子,却将所有痛苦都留给了自己。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缅怀这位伟大的母亲,走进《秋天的怀念》。
二.整体感知师:1、文中几次提到在秋天看菊花?2、这几次看花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生1:三次。
第一次是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花,我拒绝了第二次还是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花,我勉强答应了第三次是我和妹妹一起去看菊花,为了怀念母亲,告慰她的在天之灵。
生2:第一次看花,从我坚决拒绝看出我对生活彻底绝望了。
第二次看花,我勉强答应母亲可以看出我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一点点希望第三次看花,我和妹妹一起去可以看出我已经完全从瘫痪的阴影中走出来,能够重新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了。
师总结:我从绝望到乐观这种生活态度的巨大转变是谁影响了我呢?生答:母亲。
师:不错,母亲不仅给了我第一次生命,还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世界,去认识她,了解她。
三.再读课文,分析母亲这一形象,细细地品读有关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的句子,品味母亲的“好好儿活”师:在了解母亲之前,我们先一起来谈谈“我”的身心状况生:“我”双腿瘫痪,脾气暴怒无常,我对生活绝望了师:面对随时可能发脾气的“我”,母亲是怎样做的呢?生: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师:哪些词饱含着妈妈对我浓浓的爱?生:“悄悄地”“偷偷地”师:请你再把你的理解送进去,读一读这个句子生:“悄悄地、偷偷地”这两个词看出她对我爱得很细心,很理解,很包容。
《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完美版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执教者:阎学杭州市语文特级教师课前谈话:1. 做一个文字游戏:三点水,加一个来字,三点水,加一个去字,念什么?这就是汉字的特点。
2. 看看台下,脸一直朝着老师,有没有认识的老师?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在看我们上课……师生互动实录:师:在上课之前,我什么都不想说,但我要告诉你,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好文章,少有的好文章。
好文章要有好的读者,我们要好好地去读,这篇文章就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师〔投影简介作者〕: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
1951 年生于北京。
1967 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
1979 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了1983 年和1984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师:在坐着的人生轨迹中,有一年发生了意外事件改变了作者的人生轨迹的事情。
作者瘫痪时候年仅21 岁,正是一个小伙子风华正茂、生龙活虎的年月。
到了发表第一篇小说相隔了几年?(7)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作者来说……师:读了文章,大家一定会把作者和这个7年的生活“填补”出来。
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
师:随着课堂的朗读,你们的脸色越来越凝重。
有什么打动了你们么?我们从中读懂了什么呢?生:我读到了母爱的力量。
师:起到了什么作用?生:让作者重新振作起来。
师:对,他不但看到了母爱,还看到了母爱的力量。
生:我看到了史铁生的七年不是空白的。
他懂得了要好好的活着。
师:你们抓住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一个是爱,一个是生命。
这两样东西,在我们的文章中体现得最明显。
好的文章,都能抓住这些,你们只读了一遍课文,就能够抓住了。
你们再去读一读,从字里行间去找一找,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生默读,圈划师:我看到有些同学划了一处,有些同学是两处。
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实录(精选7篇)
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实录(精选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实录(精选7篇)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实录(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
《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人物性格,感知人物形象。
能力目标:学习阅读的方法,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父母的关爱,学习作者的坚强。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悟母亲对子女的关爱。
难点:学习作者的坚强。
课堂实录: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今天,我们共同欣赏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
(板书:题目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师:大家预习时读过几遍课文呀!(生众说纷纭。
)师:太厉害了!竟然有人读了8遍,哦,你还听了康辉朗诵版本真是用心了!第四组最是别出心裁,是和爸爸妈妈一起读的,还在微信朋友圈里看了很多有关史铁生的文章,好,谢谢你们用心的预习!师:大家有留意到读读写写中的字词了吗?生:我发现了很多形声字,比如瘫痪、捶等都是。
生:我要提示大家诀别的“诀”是言字旁,一定不要写成两点水。
生:我感觉“覆”字形复杂,喜出望外的“望”比较容易出错,大家要格外注意啊!师:好,我们把字词记在心底,快速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有同学思路敏捷,已经举起了手。
)生:我瘫痪后性情暴戾,对生活失去信心,被母亲用爱唤醒准备好好儿活时,母亲却大口吐血,溘然长逝,留给我无限的怀念。
师:说得真好,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思路很清晰。
师:咦?有同学要发言?生:他概括内容很好,但是有个读音要注意,三声的“吐”的意思是使东西从嘴里吐出来,主动性较强;四声的“吐”则是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内脏里的东西,很明显,文中的母亲吐血属于第二种情况。
应该读四声吐。
(学生愣了一会儿,情不自禁鼓起掌来。
)师:真好,心思缜密,从文意准确推断出文字音准,读出了文字背后的含义。
师:宏观把握课文大意之后,我们再读课文。
思考问题:文中母亲对儿女唯一的企盼是什么?有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呢。
教师板书:好好活师:请思考,儿子在患病后“好好儿活”了吗?我们来看文说话。
生:我们A组同学把目光聚焦了第一段。
师:来,我们来读:双腿瘫痪后……师:你读出了什么?生:儿子没有好好活!儿子的动作真粗鲁、说话真难听、脾气真粗暴。
于永正:《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
——《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一、揭题,学习生字词……师:这里有一个词——“诀别”。
什么叫“诀别”?这个词在哪句话里?(指名读含有“诀别”的句子)什么意思,懂了吗?生:不懂。
师:不懂?你心里应该有点明白。
(师再读句子。
)生:“诀别”应该是“永别”的意思。
师:这里有“永别”的意思,但它和“永别”还有区别。
生:从那以后跟她再没有见面。
师:对了。
“诀别”就是指不再见的离别。
文中史铁生去看他的母亲时,母亲已经昏迷了,后来就去世了。
那最后的一次见面就是诀别。
——今年暑假我回老家,想见一位好朋友,不料不久前他去世了。
没想到三年前的那次相见,竟是“诀别”。
[评:“诀别”一词的教学颇具匠心。
首先是词不离句,让孩子在读句子中初步体会它的意思。
接着让学生辨析“永别”和“诀别”,理解“诀别”的意思。
于老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叙述了生活中的一个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诀别”的意思,十分到位。
]师:通过预习,生字读准了,词义也理解了,收获很大。
学习就要靠自己学。
[评:这是六年级的语文课堂。
到了六年级,是否要进行字词教学?于老师用他的实践做出了响亮的回答:要!而且要扎扎实实地进行!瞧,从读生字、写生字,到读词语、理解词语,不惜时间,悉心指导。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师:通过预习,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
我们先来读课题,谁把课题读得让老师满意,就请谁来读课文。
(请四名学生读课题)听了你们读课题,我就知道你们把课文基本上读懂了,而且感情也基本上体会出来了。
请你们四个人来读课文吧。
——看,机会是他们自己争取的,其他同学不要有意见噢。
(一生读第1自然段,师相机指导,如“望着望着”要读得紧密些,第二个“望着”可以读得稍轻点。
)(一生接读第2、3自然段,把“你要是愿意,就明天?”读成了陈述语气。
)师:“明天”的后面什么标点符号?应该怎么读?[评:于老师非常重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初读时,连一个小小的标点也不放过。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一、课程背景本课程主要面向初中学生,旨在通过秋天这一主题,让学生感悟人生哲理,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认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本课程也是对季节主题的探究与实践,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二、教学目标1.了解秋天常见的景物与现象,如红叶、落叶、丰收等,以及与秋天相关的传统节日和文化活动。
2.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认识。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拓展语言运用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内容1.秋天的景象与文化:通过教师介绍,标志性图片、诗歌语言、音乐等多种视听手段,引导学生体验秋天的美丽风光,了解与秋天相关的活动和文化现象,如中秋节、儒林观赏、丰收等。
2.儿童文学欣赏:通过精选的优秀文学作品,对季节主题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在文学欣赏上得到提升,以散文、诗歌、故事为代表,充分展示季节主题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3.文学创作: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对秋天进行感受,从自身经验和体验出发,进行文学创作,如古诗词创作、散文写作、小说撰写等。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情境在教学前,安排插图、音乐、词语闪现等形式的小互动,让学生心情轻松愉悦,进入秋天的色彩和氛围中。
步骤二:秋天之美的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风景和落叶、红叶、金黄的色彩,在尝试营造出秋天的氛围和画面感的情况下,进一步感受秋天的文化和节日活动,如中秋节、丰收节等。
步骤三:文学作品欣赏通过老师的介绍,学生看到一幅极具秋天气息的图画,老师让他们通过五官感知这幅画面,了解秋天的景象,以及这个季节的特点和魅力。
接着,老师拿出由著名作家写出的优秀作品,带领学生阅读、分析文学作品,加深对秋天的感受和认识。
步骤四:文学创作老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个人差异,让学生选择创作方式。
学生可以从诗歌创作、散文写作、小说编排等方面出发,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出自己秋天的感受。
语文教案-秋天的怀念 课堂实录
语文教案-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一、课前谈话缓解同学紧急心情:1、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文字嬉戏:一个三点水,加一个“来”字,大家知道它念什么吗?(同学猜是“涞”)一个三点水,加一个“去”字,大家知道它念什么(同学齐读“法”)?这就是汉字的特点。
2、看看台下,脸始终朝着老师,有没有熟悉的老师?今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在看我们上课,大家可怕吗?二、供应生平资料,营造剧烈的阅读期盼师:在上课之前,我什么都不想说,但我要告知你,我们今日学习的是一篇好文章,一篇真正的好文章,一篇少有的好文章。
但是,好的文字需要好的读者,我信任,我们翔宇教育集团的同学肯定会成为最好的读者。
那么,这篇最好的文字是什么呢?它就是大家手中的闻名作家史铁生的作品——《秋天的怀念》。
〔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师:投影出示生平,配乐简介:史铁生,当代闻名作家。
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
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间续发表了《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奇》等小说。
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除小说外,还有《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等散文作品,近年又出版了《病隙碎笔》等作品,均引起了较大反响。
师:在的人生轨迹之中,有一年发生了一件事,可以说转变了一生的命运,是哪一年,哪件事?生:1972年双腿瘫痪。
师:是的,1972年不幸双腿瘫痪了!你再看,双腿瘫痪的时候年龄有多大?生:21岁!师:是啊,21岁,21岁啊!同学们想一想,21岁,正是一个小伙子生龙活虎的年龄,正是一个人活到最傲慢的年龄,可是他却不幸双腿瘫痪了!他再也不能跑,再也不能跳,再也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也不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了。
你再看,从双腿瘫痪的时候起,始终到发表第一篇小说的时候,这中间相隔了几年?生:7年。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教材与学情分析《秋天的怀念》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教读课文,本文篇幅不长,叙事不复杂,但是感情却深沉含蓄,需要静下心来在文中慢慢品味和感悟。
作为刚步入七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不同,如何带领他们在字里行间品出课文中深沉含蓄的语言呢?思来想去,我想找到帮助学生解读文本的方法。
在细读课文之后,我发现本文的核心词句是解读文本的最好抓手,也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突破口。
因此,我最终以抓住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句为聚焦点来设计这节课,那就是“悄悄地爱”、“好好儿的活”。
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重点字词,学会感知课文内容。
2.在朗读中,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中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间真情,通过品悟对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说的“好好儿活”的含义。
教学时数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用视频引入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跟母爱有关,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你们对于母爱的思考去观看两个短视频。
多媒体播放短视频1:《深夜女儿突发疾病,母亲下跪拦车》师:这个视频中有几句话让老师很感动:“每个妈妈年轻时都是小公主,但是有了你之后,她只好握住长剑,成了英雄!你不曾是妈妈的盔甲,但却一直是妈妈的软肋”。
多媒体播放短视频2:《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孩子,可以无私的献出自己的生命》师:第二个视频中,当洪水来时,年轻的妈妈为了救自己的孩子永远消失在洪水中。
孩子们,看了之后,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呢?生:我觉得妈妈很伟大,为了孩子可以不要自己的尊严而向路人下跪求救。
生:我觉得天底下只有妈妈才能为了自己的孩子而牺牲自己。
生:我觉得我很愧对自己的妈妈(学生眼角有泪痕)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作家史铁生的笔下,看看他笔下的母爱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第5课《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
《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师:同学们,我请黄老师让大家读课文,你们读了吗,我现在要做个调查。
读过0遍的同学,请举手。
没有,读过一遍的呢?也没有。
读过两遍的有吗?有一位,读过三遍的呢?大部分。
有读过3遍以上的同学吗?有9位。
同学们,我想,能读3遍的同学,对文章一定是有感觉的,但我特别欣赏能读三遍以上的同学,因为他们一定是被感动了。
因为黄老师布置大家读3遍,而这9位同学却超过了三遍。
师:同学们,感动是一种奢侈品啊,而能被文字感动的人更是奢侈品中的极品啊!同学们你们了解《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史铁生吗?生:他是个瘸子。
师:还有吗?生:沉默。
师:看来,大家文章读得不错,但对史铁生了解的不多。
《秋天的怀念》是在史铁生双腿瘫痪后写的,那史铁生的腿是如何瘫痪的呢?让我们先看个资料。
PPT:史铁生:原籍河北,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清华附中毕业,初中毕业之后去陕西延安的清平湾下乡。
他在下乡插队的条件特别艰苦,干活特别累。
史铁生身体又不太好,有隐形的脊柱裂,所以干着干着脊柱就疼了。
后来回北京调养,调养后又回到清平湾。
组织照顾他,让他干点简单的活,让他放牛。
但当时西北的条件很艰苦,大冬天的睡凉炕,没柴火烧。
这样身体就坏了。
1972年,史铁生就走不动了,走不了路了。
回北京检查,结果是肾管炎,经过一年治疗,最终结果是双腿瘫痪,这一年他21岁。
师:同学们,双腿瘫痪后,史铁生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双腿瘫痪后,他变得暴怒无常。
师:你能具体说说吗?生: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这句中,哪个词语最能读出作者的暴怒无常。
生:“突然”和“猛地”。
师:是的,当时史铁生生病去看病时,就跟医生说,你要把我治好,你要治不好我,我就拿刀劈了你。
多年之后医生回忆,史铁生这人长什么样都忘了,但是这句话记忆忧新。
这大夫说,这些年看病我从来没听说我治不好谁,有病人要劈了我的,而且这个病人还是坐在轮椅上的病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来学习史铁生的散文名篇,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师:(师范读课题)让我们深情一些,深沉一些,再读课题°(学生再读)请看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幻灯片出示空白表格)生:我发现了一个表格°师:是的,这是一份空白表格°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会和大家不断去充实它,丰富它,建构它°要想把表格填好,我们必须把课文读好°现在就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一会儿,老师要请你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开始吧°(学生读)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投人,你们读懂这个故事了吗?生:课文写作者双腿瘫痪后脾气暴躁,母亲时时鼓励他,最后母亲去世了°生:最后作者记住了母亲说的话,他很快乐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师:你把“快乐”改成“乐观”就更好了°在他的发言中,关注到了课文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和谁呢?生:母亲和“我”°师:对了,就是文中的母亲和“我”°(出示课件表格中的部分文字)母亲“我”师:课文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看花,你们注意到了吗?课文中几次提到了看花?生:三次°(出示课件表格中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师:母亲提了几次?看成没有?生:母亲提了两次,都没看成°最后一次是妹妹推着哥哥到北海看菊花°点评:这是一篇散文,没有明显的故事情节,能通过填写表格理出两个人物、三次写到“看菊花”的线索是很准确、也是很巧妙的,有利于学生形成把握整体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从阅读过程看,阅读是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回到整体,螺旋式推进的过程°所以这一步是指导学生阅读不能绕过的°这个环节教师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安排的,假如再点明,阅读还要从表达的角度理出文章思路,那就更好了°师:请你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两个词语°(师板书:瘫痪、憔悴)请同学们一起来读°(生齐读)读到这两个词,你又想到了课文中的谁和谁?生:母亲和“我”°师:就是这母子俩°这两个词的四个字,还是本课要求我们认识的生字,再来读一读°(生齐读词语,师指导识字°)师:同学们,让我们想象一下,一个21岁的小伙子呀,双腿忽然瘫痪了,生活何其艰难啊!对这样一个年轻人而言,这是一场人生的——生:灾难啊!师: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怎样了呢?课文中有一个词,一起说出来°生:暴怒无常°师:回到文中找一找,“我”的暴怒无常都体现在哪儿,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生浏览课文)谁把你画好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生:(读)“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生:(读)“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恶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师: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能够体会出“我”此刻的暴怒无常呢?生:“砸碎”和“摔”°生:“捶打”°师:此时此刻,“我”内心的怨恨和怒火可是要通过这样的动作发泄出去的啊!怎么读?(学生带着绝望之情再读生字)师:我们看到的是史铁生的暴怒无常,看到的是他在砸、在摔、在捶,但我们看不到的是他的内心°谁能试着来体会一下他此刻的心情?暴怒无常的背后是什么?生:暴怒无常的背后是难受、悲伤,觉得生活没有希望了°生:生活对他已经没有意义了°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把这样的体会融人到朗读当中,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个21岁的年轻人此刻内心的悲观和绝望°(生读)师:同学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课文第一次提到母亲要带儿子到北海去看花°我们看一看母亲是怎么说的,儿子又是怎么回答的°生:母亲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儿子回答:“不,我不去!”师:这是母子此刻的对话°(课件出示对话)这一次儿子断然拒绝了,课文又一次提到母亲要带儿子到北海去看菊花,母亲又是怎么说的?儿子又是怎么回答的?生:母亲说的是:“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儿子的回答是:“什么时候?”师:这一次我的回答是:“什么时候?”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生:说明这次作者面对母亲的央求并没有拒绝,说明作者不想让母亲失望°师:说得多好,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这一次母亲没有被拒绝,那母亲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生:母亲此刻是喜出望外的心情°师:说得好,你用文中的一个成语概括了母亲此刻的心情°母亲怎么那么高兴啊?生:第一次儿子非常坚决地拒绝°第二次问“什么时候”,给了母亲希望°师:说得多好啊!你们看,哪怕是儿子的一点点变化,都会影响到母亲内心的阴晴冷暖啊!你们从这里读出了母爱°现在,老师请你们再回到课文当中找一找,母爱还流淌在哪些细节当中°浏览课文,圈一圈,画一画°咬文嚼字知母爱细节之中品深情师: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在课文中留下了自己思考的记号°说一说,你从哪里读出了母爱?生:我从这里读出了母爱°(读)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师:“跑”和“踩”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生:两个字都是足字旁°师:你还能说出像这样的带有足字旁的字吗?生:踏、踢、跳、蹦……师:可如今,这些动作儿子都不能做了,所以,这些字眼也成了母亲最最忌讳的°母亲得有多小心、多谨慎呀!还从哪儿体会出母爱?生:(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从这句话我能看出,母亲不顾自己,就担心自己的孩子°(生落泪)师,这位同学被母亲打动了°大家看这句话后面是省略号,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呀?生:(读)“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你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师:你读出了母亲的心愿,这是母亲不变的愿望啊!你还从哪些细节读到了母爱?生:(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疼得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从这里我看出母亲也重病在身,但她却不告诉儿子,不让儿子伤心°师:他读这段话的时候很动情,老师知道他也在心疼母亲°生:(读)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从这里体会到,儿子活母亲也活,儿子不活,母亲也不想活了,说明母亲很爱自己的儿子°师:母亲和儿子永远在一起°母亲的这一“扑”,这一“抓”(师板书),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生:母亲很心疼儿子°师:母亲对儿子心疼啊,孩子,你不要再伤害自己了!生:(读)母亲喜欢花儿,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母亲为了照顾我,连自己最爱的花都不养了°师:母亲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照顾儿子身上°生:(读)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从母亲悄悄地进来又出去,我看出了母亲对儿子的关心°生:我想帮他补充,母亲是不想让儿子怒火升级,就悄悄躲出去,等一切都平静了再回来,慢慢跟儿子说°师: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他从一个“躲”字读出了母亲对儿子的一片理解°(师板书)母爱就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点点滴滴,文章当中没有一处直接写出“母爱”两个字,但是却让我们感受到母爱无处不在°作者就是抓住了这些细节,写得多细腻,多传神啊!同学们,有了刚才的体会,老师相信,你们已经走进了母亲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再来读母子的对话,一位同学读母亲的话,一位同学读儿子的话°(两位学生读)点评:上述环节有这样几点值得肯定:一是教学思路清晰,层层深入°总的教学思路是引导学生沿着一条主线“三次看花”,品读描写主要人物的情节°品读人物由“瘫痪”、“憔悴”两个词语切入,“想到了课文中的谁和谁”°按课文记叙的顺序依次品读“我”与“母亲”°二是融朗读、理解内容、认字解词、感悟体验于一炉°多项学习内容水乳交融,相互促进,事半功倍,这是袭力可贵的°其奥妙在于教学始终行走在语境中,在语境中学词学今,学词学匀又深层次地理解了课文,使品味语言与体会思想感情共同提升°三是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是一位出色的阅读引领者,学生常得到茅塞顿开、心灵敞亮的点拨,指导学习方法除了读与思,还要求圈点批画,动动笔墨°师:同学们,当母亲听到“什么时候”这句话时,心情是什么样的?生:高兴,激动°师:刚才这位同学有点儿太平静了,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女同学读母亲的话,男同学读儿子的话°(生读)师:老师也是一位母亲,现在我来读母亲的话,你们读儿子的话,让我们再来体会体会,好吗?(师生读)师:课文中还有两次写到母亲出去了,对比一下,这一次写她出去,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生:前两次母亲出去了,还回来,但最后一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生:出去之后,母亲就病逝了,所以再也没回来°师:那为什么作者不用上“病逝”,“去世”这样的字眼儿啊?生:他太难过,他不愿相信这样的事实°师:是啊,你说出了作者的感受°史铁生不愿接受、不忍接受这样的现实°他多么希望母亲还像以前一样,出去,回来,出去,再回来°可是,(音乐起)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同学们,这篇文章是作者在母亲去世七年后写下的,你们想一想,史铁生握着手中的笔,当时会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短短的十个字啊?生:他一定很悲伤°师:把你体会到的悲伤读出来°(生读)还有吗?生:他也很自责和惭愧°师:你读懂了史铁生的心,请把这份自责和惭愧读出来°(生读)师:是啊!而今,子欲养而亲不待呀!同学们,母亲就是带着这一个个遗憾、一个个牵挂离开的°同学们,这十个字,字字含泪,字字含情啊°让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师:母亲走了,她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就是——生:(齐读)我那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全场师生感动)升华拓展悟人生泼泼洒洒无限情师:这一对儿女是母亲永远的牵挂°母亲希望她的儿女能够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同学们,值得欣慰的是这对儿女读懂了母亲的话,你们看,(课件出示)在史铁生的面前,这是一个何等绚丽的秋天!谁来读读这段话?生:(读)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师:读得非常好°(师板书:淡雅、高洁、热烈、深沉、烂漫)同学们,你们看,在史铁生的眼中,菊花就是这样的——生:(读)淡雅、高洁、热烈、深沉、烂漫°师:此时此刻,你是否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呢?他为什么要带儿子去看菊花呀?生:因为母亲想让儿子去看了菊花之后能变得自信,不再那么自暴自弃°师:为什么看菊花就会这样?生:因为文中写菊花黄色的淡雅,淡雅就表示着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真;白色的高洁,高洁就预示着作者要抛弃他原来的自暴自弃,要重新开始快乐的生活……(掌声)师:他从菊花读出了生活的状态°同学们,母亲最大的心愿就是那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话——生:要好好活°师:是啊,这个秋天里,母亲已经不在了°看着这烂漫的菊花,史铁生怎能不怀念起自己的母亲?谁带上这份怀念之情,来读读这段话?(生读:“又是秋天……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师:你把史铁生内心深处的怀念都读了出来°同学们,又是秋天,在史铁生的眼中,这又是怎样的秋天?生:这是一个色彩绚烂的秋天°师:这是史铁生获得新生的那个秋天°让我们带上对生活的热爱,带着一份昂扬和激情,再读这一段°(学生齐读最后一段)师:同学们,在这个秋天里,母亲那令人辛酸的一“抓”一“扑”,那无限深情的一“躲”,都已经不在了,(教师边说边擦掉板书“抓、扑、躲”)课文学到这儿,母亲给你的印象还仅仅是憔悴吗?老师擦去这个词,你还能换上什么词?生:伟大°坚强°无私°师:就是这位伟大、无私、坚强的母亲,已经不在了°(教师边说边擦掉板书“憔悴、母亲”)然而,那像菊花一样淡雅、高洁、热烈、深沉的母爱,却会是史铁生内心深处永远的——生:(齐读课题)秋天的怀念°师:在这个秋天里,史铁生还会捶打自己的双腿诅咒命运吗?(擦掉板书“捶”)生:(齐)不会°师:还会把手中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吗?(擦掉板书“摔,’)生:(齐)不会°师:还会砸碎面前的玻璃吗?(擦掉板书“砸”)生:(齐)不会°师:你看到的是怎样的一个史铁生?生:焕然一新的°充满快乐的°对生活充满自信的°师:是啊,我们看到的再也不是那个因双腿瘫痪而自暴自弃的史铁生了°(擦掉板书:“瘫痪、我”)史铁生活出了属于自己的淡雅、高洁、热烈、深沉°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也是永远铭刻在他内心深处的——(生齐读课题)师:(课件出示)这就是史铁生的烂漫人生°2002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这是组委会为他撰写的一段颁奖词,也是史铁生的人生写照,让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课件中的文字)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师:(指着屏幕中未完成的表格)同学们,这次看菊花是妹妹推我去的°(课件出示:妹妹)你们想象一下,如果母亲还健在的话,此时此刻,他们又会有怎样的一番对话呢?(课件出示三处省略号)表格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让我们进一步去思考:怎样活才是好好儿活°点评:这一阶段的教学,重在升华学生的情感与认识°情感与认识的升华赖于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源于时文本的情感体验°老师抓住“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这一句,引领学生进行了入木三分的体验,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秋天的怀念 课堂实录
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2021人教版2、《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师:在作者史铁生2l岁的时候,忽然的重病使他双腿中断。
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去世了。
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一直无法忍受疾病的折磨,自称为就是“职业就是生病,业余在文学创作”。
他曾说道所苦他一生的存有三个问题:自己为什么活著?人类为什么活著?自己为什么文学创作?他一生都在质问着……就是什么力量提振着他呢?生:伟大的母爱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自学史铁生先生专门写道他的母亲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后生齐读题目《秋天的想念》)。
看见这个课题,你想起了什么呢?生:(自由回答)师:使我们一起来到课文,来到作者的内心,边念边并作注释。
师:在那个秋天,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时,21岁的史铁生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呢?(先恳请两个学生说道说道,然后课件出具,引读)(师)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生)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发怒无常的史铁生见到什么愁什么,听到什么愁什么?假如你就是他的朋友,你可以怎么宽慰他呢?(学生民主自由抒发)师:大家的道理讲得很好。
可是当时的他能听得进去吗?(学生有的摇头,有的开始议论)最了解儿子的是母亲,他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认真读课文。
生:母亲使儿子回去看看花掉——“听闻北海的菊花都上开了,我发推着你去走走吧。
”师:你怎么认知母亲使儿子回去看看花呢?生:她想让儿子到外面走走,别老是闷在家里想不开。
生:她多想要她的儿子能像是菊花一样盛开呀!师:面对绝望、痛苦的儿子,母亲是怎么做的呢?圈画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细细揣摩。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生:母亲就悄悄地躲藏过来,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地听到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对于“走”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脆弱。
她又悄悄地过来了。
生:母亲挥过来,把握住我的手,强忍哭声说道:“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师:母亲扑过来,这个“扑”字说明了什么?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见解。
20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2)
20《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上课之前,老师请学生们欣赏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
师:其实这里的每一句歌词就是一个生活细节。
而母爱就是这样的一堆细节。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篇和母亲有关的文章,文章叫做《秋天的怀念》。
(屏幕上出现史铁生简介)师:在欣赏这篇文章以前,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史铁生。
我只想介绍他两点,他是中国著名的作家,他21岁失去双腿,27岁发表了第一篇文章。
这中间整整隔了6年。
这是怎样的6年呢?(暂停,等待)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对于一个正梦想用双脚跑遍全世界的年轻人来说,这是怎样的6年?生1:我想应该很痛苦。
生2:是自暴自弃走向自信的6年。
生3:黑暗的6年。
……师:是什么力量使他从深陷黑暗到走出黑暗?从万般无奈到摆脱无奈?答案就在文章中。
请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看看是什么力量使他走出这痛苦的几年?(两分钟后)师:同学们现在心中一定有了答案。
这是什么力量?生:母亲对他的爱。
师:哪些文字可以让你感受到母爱的力量?再细细地读一读。
生: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师:在他暴怒无常乱摔东西的情况下,母亲为什么不阻止他?生:知道他心里不好受,希望他好好发泄一下。
生:自己一个人在旁边伤心,不想把自己的伤痛带给孩子。
师:这是一个很体谅自己儿子感受的母亲。
虽然不阻止他,却一直在外面关注着,生怕出意外。
生: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师:为什么这次不躲了,要扑过来呢?生:看着他捶打自己的双腿,不能袖手旁观。
老师让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
师:从你的语气中我已经看到你的理解,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走进这位母亲的内心世界,自主阅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又读懂了哪些细节?(阅读巡视,学生圈圈画画,教师留意学生的疑问。
两分钟后。
)师:读书要会质疑,能提出问题就成功了一半。
同学们有什么认为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提出来。
《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学习抓住细节描写进行阅读、写作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读为主,抓重点语句,结合语境,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伟大的母爱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受到情感熏陶,唤起真切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1. 抓住关于母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来理解课文。
2.学习抓住细节描写进行阅读、写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表达真情实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史铁生的有关作品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秋天的怀念》,请大家齐读课题。
(齐读课题)二、细读课文,品味母爱,认识细节描写。
1.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课文。
师: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史铁生是在怀念谁呀?(母亲)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近母亲。
(此处要板书母亲)先请大家根据学习提示自主学习,请看学习提示,谁来读一读。
1.读一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画一画:画出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的语句。
3.品一品:从这些语句中你可以看到母亲怎样的内心活动,把你的体会写在相关的语句旁边。
2.分享感悟,品味母爱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你最想跟我们分享哪一句?生: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注意我的动静。
我从这句话体会到母亲很担心儿子。
课件出示: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注意地我的动静。
师:你把母亲的这份担心带进去,再读读这句话。
适当指导朗读。
师:母亲为什么要躲出去?生:因为儿子在发脾气。
师:21岁那年,史铁生突逢一场大病,之后便双腿瘫痪了。
21岁,花一样的青春岁月,却突然不能跑了,不能跳了,也不能走了。
他的脾气自然而然会变得——暴怒无常。
师:怎么个暴怒无常?生: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师: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健全的身体,有一双健康的腿。
你能用这双健康的腿做什么呢?
生:我能用这双腿走路、跑步、跳绳、旅游…… 师:上帝把这美好的生命降临在我们身上,但却没有把这美好的生命降临到一个人身上。
(板书:史铁生)你熟悉史铁生吗?你知道他是做什么的?
生:史铁生双腿残疾,是一位作家。
师:是的,史铁生是位残疾人,也是一位作家。
他常用文字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着对母亲的怀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联系学生实际导入课题,自然亲切,以情动人。
】
二、通读课文,感悟亲情师:请同学们读课文,你会有什么收获和
体会?找出印
象深刻的句子。
(学生反复读课文)
生:史铁生生病后,他的脾气暴躁无常。
我对一段话感受颇深:咱娘俩在一起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动情的说)史铁生为什么暴躁无常,他又是怎样不好好活了,才让母亲说出这样的话?请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儿子怎么不好好活了。
(学生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更
容易理解和感悟。
】
生:他会突然大发脾气,把面前的窗玻璃砸碎,他会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假如你是双腿残疾的史铁生,当你独自坐在屋里看到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时,你会怎么想?
生:看着树叶飘落,我会觉得自己像这树叶一样没有用。
看到树叶飘落,我会想到生活很凄凉,我会想到死。
师:假如他是你的朋友、你的亲人,你还会这样想吗你该怎样去劝他?
生:我不会这样想,我会对他说:世界给你关上了一扇门,但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我会对他说:你的生命像秋天,虽然有枯萎的落叶,但是也有花在开放。
我会对他说:你要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坚强地活下去。
【教师充满激情地引导学生通过读、思、换位思考、角色置换,去感受文章的情感。
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及其亲人的感受,教师的激情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语言精彩、情真意切。
】
三、重点解读,体验升华
师:史铁生活下来了,但他生活得怎么样?
生:活得很苦,很累。
师:那母亲生活得又怎么样?
生:母亲比他更苦,肝疼得一宿一宿睡不着觉。
师:母亲这样痛苦,她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到墙上,有没有说活着还有什么劲?
生:没有。
师:为什么?
生:为了她的儿子。
【同样是“苦”,母子却有不同的表现,通过比较学生更容易体会到母亲的宽容和伟大而无私的爱。
】
师: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母亲为了她的儿子活着的句子。
(学生边读课文边画)
师:谁能说说母亲是为了儿子活着的。
生: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投
影这句话)
师:反复读这段话并体会这段话说明什么? 生:说明母亲的爱无处不在;说明母亲希望我好好地活着;说明母亲很痛心。
师:母亲扑过来的是什么? 生:扑过来的是母亲的身体,是母亲对儿子的爱;扑过来的是母亲的关心和爱护。
师:母亲忍住的又是什么? 生:母亲忍住的是自己的痛苦;忍住的是自己的委屈;
忍住的是儿子的抱怨。
师:读这一段,读出自己理解的情感来。
(学生动情地阅读课文)
师:还能从哪里读出母亲是为了儿子。
生:母亲央求儿子去北海看菊花(读出来)。
对于“跑、踩之
类的词,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师:课文中三次出现“悄悄地”这个词。
生:这段话没有“悄悄地”,不够生动;没有“悄悄地”,看不出母亲的心很细、很敏感。
有“悄悄地”,可以看出母亲很爱儿子。
师:透过这个“悄悄地”,你看出了母亲的爱是怎样的? 生:透过这个“悄悄地”,我看出母亲的爱是无私的、细腻的;我看出母亲的爱是谨慎的、小心翼翼的;我看出母亲的爱很深沉。
师:好! 让我们根据自己对这句话的不同理解,带着对母亲的深情,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师:谁能读出这种无私的、细腻的、谨慎的、小心翼翼的爱呢?(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读出了细腻、读出了小心。
谁再来读一读。
(又一生深情地读)
师:他读得好吗?为什么?
生:他读得好,因为他既读出了母亲那种小心和谨慎,
又读出了母亲的宽容和无奈
师:你的见解很独特,很有个性。
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
【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突出以读为主,运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
教师精巧的设计,恰到好处的点拨引导,声情并茂的讲解,表扬激励为主的评价,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平等和谐、宽松愉悦的氛围;学生开放的思维、独特的见解、丰富的的想象、生动的语言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师生
之间感情与感情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把作者母子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
四、拓展思维,发展语言师:母亲去世了,儿子知道了什么? 投影:别人告诉我,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生病的儿子,还有那未成年的女儿” 师:母亲的话没说完,母亲还会说什么? 生:母亲还会说,你们在一块要好好儿活。
师:儿子懂得了母亲的话,会和妹妹一块好好活,究竟怎样好好活呢?结合“看开得烂漫的菊花”这一段,讨论一下,并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
投影: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小组交流,汇报体会)
生:他再也没有死的念头,他会像花那样活得热烈,他
会每天开开心心地活着。
师:我们相信他们会好好地活下去。
今天学了这节课,“好好儿活”沉淀在你心中的是什么?一个字、一个词、句话都可以,说说看。
生:“好好儿活”沉淀在我心中的是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怀念。
我们对自己、对现在、对未来都要充满信心;我们要快快乐乐度过自己的一生。
面对不幸要学会坚强,身体的残疾无法改变,但心理的残疾却能改变。
【想象是创造力的源泉,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的自由发言,给学生创设情景,提供想象的空间,锻炼思维,发展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很好,我希望我们大家都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对未来充满信心;都能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
都能快快乐乐度过自己的一生。
【总评】教师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点拨引导,通过抓住“母子情”这条线索,引导学生读、思,体会母亲那博大而无私的爱,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怀念。
教师的启发声情并茂、激情四射,学生对人生、对母子亲情的感悟情真意切、情深意长。
一堂课情景交融,让每个人都得到一次心灵的净化,感情得到了升华,理念得到了提升,令人震撼、催人泪下,将学知识与学做人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既教
书又育人的双重目标。
建议:可以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母亲”题材的作文或
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