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角下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摘要】本文主要从幼小衔接视角出发,探讨了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方式。

首先介绍了幼小衔接视角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特点。

接着详细介绍了幼小衔接视角下的数学教学方式,包括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的应用。

总结了幼小衔接视角对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解读,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小衔接视角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教师在实践中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幼小衔接视角、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教学、意义、未来发展、小结1. 引言1.1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幼小衔接视角是指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学习过渡和衔接,为了让学生在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中更加顺利和有效,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幼小衔接的视角。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幼儿园阶段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认知水平,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

幼小衔接的关键在于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调整,要根据幼儿园阶段的特点和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要求,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任务。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

通过启发式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效果。

问题解决教学也是幼小衔接视角下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

通过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2. 正文2.1 幼小衔接视角的概念幼小衔接视角是指将学前教育阶段和小学教育阶段衔接起来,通过有序的过渡和衔接,使学生在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无缝连接,实现教育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幼小衔接不仅强调教育阶段之间的衔接,更注重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贯通和延续。

在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不再是简单地延续学前阶段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而是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幼小衔接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教育学界和教育实践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幼小衔接对于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性。

特别是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幼小衔接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研究表明,幼小衔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学习环境,还可以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学生在幼儿园阶段所学的数学内容与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大纲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了学生学习困难和适应问题。

如何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动力的提升,已成为当前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改善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探讨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从而为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分析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现状,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二是探讨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特点,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三是阐述重视幼小衔接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讨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意义;四是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五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实现个人化的学习目标。

通过研究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旨在加强幼小衔接,促进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效果,建立有效的幼小衔接机制,完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在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小衔接是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关注幼小衔接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顺利过渡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一年级作为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习阶段,数学教学方式的合理性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力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幼小衔接教育是指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中十分关键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数学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幼小衔接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方式。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以独立思考、自己探究、解决问题为主要方式。

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很有意义,可以以“游戏”为素材,采取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在游戏中引导学生想象,发散思维,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数学的时间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动形象的图案或数学工具,在课前准备好数学课件,让孩子通过数学游戏来感受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解决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是指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具体的问题,然后再根据这些问题去查找资料,综合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法同样适用。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带领学生一起思考,并让孩子在游戏中逐步掌握一些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深浅的概念时,可以询问学生,比较两个物品的深浅、高低等;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通过对物品的观察,感性认识深浅概念,慢慢理解AB之间的长度就可以用深浅来比较等等。

三、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将某些感性的问题引入到教学中,从而提升学生思维,掌握数学知识。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体现在将具体的数学概念和学生生活中的情境进行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改掌握数学。

例如,在教时间时,教师可以组织做什么时候什么事情(如早上吃饭、上下课、洗手、上厕所、午休等)的内容,在做这样的情境教学环节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做事要按照时间顺序,让学生逐步了解时间的概念。

四、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以玩乐的方式来增强数学学科的吸引力,这种教学方式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十分常见,因为游戏是孩子们成长和学习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可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1. 引言1.1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作为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首次接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起着扎实基础、奠定坚实地基础的关键作用。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工具。

通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学生不仅能学习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奠定其未来学习数学的基础。

1.2 幼小衔接视角的概念幼小衔接视角是指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的教育阶段过渡时,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它关系到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

在幼小衔接视角下,教师和家长应该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积极引导他们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要求。

也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使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享受学习的乐趣并建立自信心。

幼小衔接视角还强调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合作和沟通,以及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整合。

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和教师应该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整合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并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支持。

幼小衔接视角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可以有效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学习质量提升。

2. 正文2.1 理解幼小衔接视角理解幼小衔接视角是指教师在进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幼儿园阶段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经历,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

幼小衔接视角的重要性在于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发展。

理解幼小衔接视角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园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接触数学的起点,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幼儿园阶段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幼小衔接这一教育环节。

数学教学作为学科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幼小衔接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幼小衔接的视角出发,解读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并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一、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幼小衔接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因材施教,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实物教学、游戏教学、故事教学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数学知识,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注重生活化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应该注重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数学的启发。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一些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和实用。

生活化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学会通过数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在学习加法和减法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算数题计算自己的零花钱余额,或者通过数学方法计算自己的身高、体重等,让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思维方式,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空间思维等。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游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得到更多的启发。

四、注重小组合作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还应该注重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其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思维能力,并为其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幼小衔接的过渡阶段,数学教学方式需要结合幼儿园的教育特点和小学一年级的学科特点,以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数学学习阶段。

数学教学方式要注重启发性教学。

在幼儿园阶段,启发式教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方式,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孩子的思考,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背后的规律和关系。

数学教学方式要注重实践性教学。

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学习能力有限,他们更喜欢通过亲身实践来学习和探索。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实物操作等方式,引导孩子进行数学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有趣之处。

比如可以通过搭积木、数小球等活动,让孩子理解数与数量的关系,培养其数的概念。

数学教学方式要注重差异化教学。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的学习差异较大,有些孩子可能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概念,而有些孩子可能还没有形成数学思维。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孩子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对孩子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比如对于已经具备初步数学概念的孩子,可以采用拓展性教学,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而对于还没有形成数学思维的孩子,可以采用重点突破教学,帮助他们逐步建立数学概念和思维模式。

数学教学方式要注重综合素养培养。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发展综合素养。

比如可以让孩子学会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其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应注重启发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差异化教学和综合素养培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幼小衔接是指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过渡期,在这个阶段,孩子需要从幼儿园适应到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数学作为小学重要的学科之一,在幼小衔接阶段需要引导孩子逐步适应学校数学学习的方式和内容。

本文将从幼小衔接的视角出发,探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方式解读。

一、关注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幼小衔接阶段,教师需要关注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设计数学教学内容和方式。

在幼儿园,孩子通常通过故事、游戏和实物等方式进行数学启蒙,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利用实物、图片、故事等形式进行数学教学,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注重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数学推理和探究,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在学习加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故事情境或实际问题引导孩子进行加法运算,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游戏教学、实践教学、合作学习等方式。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师还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风格,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为孩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四、注重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幼小衔接阶段的数学教学需要注重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让孩子在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中,能够顺利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在设计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幼儿园数学启蒙的内容和小学数学课程的要求,让孩子在学习一年级数学时能够有所延续和发展。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资源,让孩子在课堂外也能够进行数学学习,拓展学习空间,丰富教学内容。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是儿童数学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对于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发、数学基本概念形成以及数学思维方法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幼小衔接视角下,对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进行解读。

一、以兴趣为中心,启发发现问题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和认识还比较浅显,他们更喜欢通过观察、探究和实践的方式来获得数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需要以兴趣为中心,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教具、游戏、故事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情境,让孩子们找出其中的数学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提出自己的问题,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巧用教具,直观呈现概念一年级的孩子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抽象符号的运用还比较困难,在数学教学中巧用教具,可以帮助孩子们直观地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教具,如计算器、积木、计数器等,帮助孩子们理解数字的含义、数的大小关系、加减运算等。

通过观察和操作教具,孩子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并逐渐形成数学符号和实际问题之间的转化能力。

三、循序渐进,逐步拓展知识一年级的数学教学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拓展孩子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们逐步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课堂分组,进行差异化教学。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应该给予更多的辅导和指导;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应该给予更深入的拓展和应用任务,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四、培养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一年级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方式对幼儿的发展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在数学教育方面,如何设计合适的教学方式,对幼小衔接的孩子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从幼小衔接的视角出发,探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的解读。

一、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小学一年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起点,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在幼小衔接阶段,数学教学方式需要尽可能地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的世界,让孩子从小就喜欢上数学。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如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数学教学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幼小衔接的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观察实物、游戏、唱歌等方法,引导学生去感受和理解数学的知识。

比如通过实物让孩子感受数量的多少,通过游戏让孩子学习加减法等。

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让他们更轻松地接受数学知识。

三、注重启发性教学启发性教学是在幼小衔接的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提问、探究、实践等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启发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重视实践教学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因此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在幼小衔接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数学活动,比如数学游戏、实物操作等,使他们直接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记忆。

五、注重差异化教学在幼小衔接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差异化教学的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随着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日益重要,幼小衔接视角成为了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幼小衔接视角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幼小衔接视角出发,解读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

幼儿园阶段,学生主要通过感知、观察和实践等方式进行思维活动,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的、具体的和直觉的。

而在小学一年级,学生需要逐渐从直观的思维方式过渡到抽象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来提高教学效果。

在幼儿园阶段,学生通常对于数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喜欢通过玩耍和游戏的方式来学习数学。

而在小学一年级,学生逐渐进入正式学习的环境,这种兴趣和好奇心可能有所下降。

教师需要采用趣味性、互动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幼儿园阶段,学生通常对于数学没有太多的抵触情绪,他们乐于接触和探索新的事物。

而在小学一年级,学生可能因为遇到困难而产生负面情绪,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特点,采取鼓励、赞扬和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基础。

幼儿园阶段,学生主要通过感知和实践的方式来学习数学,对于数学的基础概念和技能掌握不够牢固。

而在小学一年级,学生需要逐渐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数学基础的巩固和拓展,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数学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幼小衔接视角出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关注学生的情感特点,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基础。

一年级幼小衔接数学教研

一年级幼小衔接数学教研

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小衔接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年级是小学生活的开端,也是学生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关键时期。

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提高一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我们开展了此次幼小衔接数学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了解幼儿的数学学习现状,分析幼儿在数学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

2. 探讨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幼儿数学素养的提升。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活动地点:XX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研室四、活动内容1. 幼儿数学学习现状分析活动开始,各位教师就幼儿的数学学习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交流,我们发现:(1)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较高,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

(2)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较弱,对数的概念、空间概念理解不够深入。

(3)幼儿的数学计算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加减法运算。

(4)幼儿的数学应用能力不足,难以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2.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针对幼儿的数学学习现状,教师们就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以下建议:(1)注重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注重数学概念的理解。

通过直观演示、操作活动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数的概念、空间概念等。

(3)加强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通过反复练习、竞赛等形式,提高幼儿的数学计算能力。

(4)注重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生活实例、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幼儿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3. 教学案例分享活动期间,教师们分享了各自的教学案例,包括:(1)利用图形卡片进行数的分解与组合,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2)通过拼图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加减法运算。

(3)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幼儿进行数学应用。

4. 教师互动交流在互动交流环节,教师们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1)如何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2)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德育教育相结合?(3)如何提高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五、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认识到:1. 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数学教学方面。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教育工作者们越来越注重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是指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而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数学教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尤其需要得到重视。

本文将从幼小衔接的视角下,探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当前幼小衔接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现状。

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存在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不一致的问题。

幼儿园的教学以游戏为主,注重启发式教学;而小学的教学则更加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这导致很多孩子在幼小衔接时出现了困难,无法顺利适应小学的数学学习。

幼小衔接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方式必须与幼儿园的教学内容相衔接,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心理需求,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方式解读1. 游戏化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应该以游戏为载体,借助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教具,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孩子们在玩中学,潜移默化地掌握数学知识。

使用卡片游戏来教授数字大小的概念,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比大小,感受数字的大小关系;通过玩具积木来教授加减法运算,让孩子们在搭建的过程中理解数学运算的本质。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地促进幼小衔接。

2.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应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方式。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索等方式,引发孩子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老师可以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并尝试解决,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这种启发式教学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多元化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观察实物、实践操作等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幼小衔接下小学数学一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学研讨”活动方案

“幼小衔接下小学数学一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学研讨”活动方案

“幼小衔接下小学数学一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学研讨”活动方案
“幼小衔接下小学数学一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学研讨”
活动方案
设计人
时间地点主题
12月10日
8:30-11:30
幼小衔接下小学数学一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学研讨
参与
对象
教研员、低段数学教师
人数
分配
学时
3课时
活动
价值
1.加强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教法、学法的研究。

2.加强教师对幼小衔接重要性的认识。

活动
目标
1.幼小衔接下小学数学一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学研讨。

2.探究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

活动
内容
分解
内容
小节
活动内容
主讲教师
时长
分钟
研讨课:
数学乐园
研讨课:
数学乐园(户外课)
说课、评课
微讲座
学科融合助教,教学相长促学——幼小衔接下综合与实践教学课例议谈
微讲座
用综合与实践打开幼小衔接的一扇窗
总结。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小学一年级是孩子们接触数学教学的开始,这个阶段的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幼小衔接,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孩子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

本文将从幼小衔接的视角出发,解读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方式。

一、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数学教学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长时间地专注于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教学,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老师可以设置一些数学小游戏,如数学拼图、形状认知游戏、数字接龙等,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潜移默化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启发式教学法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给予启发性提示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的概念和规律。

在教授加法时,可以以日常生活为背景,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感受加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律。

三、示范引导和同伴合作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和同伴合作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

在教学数字0-10时,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写数字的形状和书写顺序,让孩子们模仿学习;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孩子们相互合作,互相观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这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材多样化,因材施教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个体差异较大,对数学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方式也各有不同。

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材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针对学生智力、兴趣、学习习惯不同,可采用图画教具、故事绘本、数学实物等不同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丰富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幼小衔接是指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有机衔接过程。

在幼小衔接的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呢?以下是对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的解读。

在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兴趣。

一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数学教育需要在巩固幼儿园数学基础的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启发性的授课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应强调“趣味性”。

孩子们在幼儿园时期喜欢通过游戏和玩耍来学习,这种特点应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得以保留。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玩具和趣味练习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

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喜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应注意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兴趣以及认知水平都有所不同。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给予个别差异化的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和素材,并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增设选择性任务,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第四,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

幼小衔接阶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非常重要。

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家庭对孩子学习的期望与要求,并与家长一起制定适合孩子的学习计划和辅导方式。

通过家委会、亲子活动等形式,促进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应以探究性为主导。

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传统的讲解与习题计算方式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枯燥和困惑。

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提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乐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在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兴趣,强调趣味性、因材施教和与家长的合作,以探究性为主导。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一、教师引导式教学幼小衔接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数学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故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互动来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情境化教学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符号的理解能力较低,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提供具体的情境,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情境去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教学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时,可以通过教具、图片等具体的材料,让学生进行操作和比较,帮助他们理解数学运算的含义和规律。

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置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能力。

三、差异化教学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能力发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差异化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学习能力,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满足学生个体化的学习需求。

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和启发,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水平。

四、启发式教学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应该注重教师引导、情境化、差异化和启发式教学等方面的方法。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还应加强与幼儿园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努力,为幼小衔接阶段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教育。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学衔接,是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过渡。

在幼小衔接阶段,数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数学是孩子认知和学习的基础,对孩子的未来学习和生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在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解读一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应该以培养兴趣为重点。

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主要以游戏为主,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数数、认识了形状、颜色等。

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要延续这种方式,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和学习数学知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应该以问题为导向。

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多以引导性问题来帮助孩子们认识数学知识,而在小学一年级,教师应该逐步引导孩子们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问题的引导和解决,让孩子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

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操作。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学到的数学知识主要是通过各种具体的操作活动来实现的,如用积木搭建图形、用水果、小石子等物品进行数数等。

而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室、校园等实际环境,通过实践操作让孩子们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理解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要注重家校配合。

在幼儿园阶段,家长们通常对孩子的数学学习不那么重视,而在小学一年级,家长们要逐渐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要和学校密切合作,了解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给予孩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鼓励孩子喜欢数学,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

在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应该以培养兴趣、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实践操作、以多元化教学为特点、注重家校配合等方式为主要特点,通过这些方式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们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幼小衔接教育被视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学习。

在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要建立在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础上。

幼儿园数学教育注重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探索、游戏等方法引导幼儿进行数学思维和操作。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应该延续这种培养兴趣和好奇心的理念,同时加强对数学概念、基本运算和逻辑思维的训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幼儿园数学教育强调启发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发现,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也应该延续这种启发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要注意区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年龄适宜性。

幼小衔接教育不是让幼儿在小学一年级就学习小学二年级或三年级的数学内容,而是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设定适合他们的数学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要建立在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启发式教学,注意区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年龄适宜性,并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这样才能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学习,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促进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小学一年级是孩子入学后接触到的第一个学科——数学。

这一阶段在学习方式、教育理念、教材内容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

本文试从幼小衔接的视角出发,探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以期为教育提供有益建议。

一、幼小衔接是什么?幼小衔接是指孩子从幼儿园阶段向小学阶段转变,这个过程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多重影响。

孩子在这一过渡期内面临新的环境、教材、教学方式等挑战。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配合,对这个阶段做充分的准备和关注。

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特点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主要关注加减、几何等基础数学知识,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算术能力。

同时,教材中将会包括基本的数学符号、图形、形状等内容,鼓励孩子认识和使用这些符号。

同时,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不再强调“难度”和“高度”,而更强调兴趣和启发性。

1.以兴趣为导向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学校、教师以及数学难度都是新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创造一个愉快、友好、放松的氛围。

制定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法,能够吸引孩子的兴趣,使他们对学习更加热情。

2. 认知起点不同,个性化教学支持每个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认知和感觉上存在多种差异。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既注重全局的认知和接受,同时又能够在个体差异上进行个性化的支持。

这包括帮助那些学的慢的孩子,同时激励那些学的快的孩子。

3. 轻负重薄,小步快跑由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年纪过于小,敏感度高,容易紧张,这也是教育者应注重轻负重薄,短跑快步的原因。

这种方式应该以解决问题、应用技巧为终极目标,而不存在徒长而臃肿的教学内容。

4. 教材生活化,益智式引导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生活经验还不太多,因此,所有的学习知识应该以孩子生活中的正面需求为达成方向。

为了使学习更加有趣和愉快,教师应该寻找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课题,并引导孩子们从经验中探究法则,通过交流讨论来达到教育目标。

五、总结幼小衔接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面临多方面挑战。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解读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于幼小衔接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幼小衔接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幼小衔接的好坏关系到了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而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在幼小衔接中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进行解读,探讨如何从幼小衔接的角度出发,以更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

第一,注重游戏化教学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疲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游戏化教学。

在教授数字0到10时,可以通过数字卡片游戏、数学积木搭建等方式,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字和数量的概念。

游戏化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进行实际操作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接触到的数学知识大部分都是抽象的,很难理解和掌握。

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进行实际操作。

在教授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时,可以通过班级集体活动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加法和减法的例子,并进行实际操作,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重视思维训练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的学科,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归纳,或是通过解决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也可以通过一些益智游戏和数学超级乐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第四,差异化教学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自学能力较强,有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自学能力较弱。

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比如对于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数学游戏和数学拓展环节,而对于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趣味性的数学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第五,家校合作幼小衔接的关键也在于家校合作,数学教学也不例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小衔接视角下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实践研究松江区第三实验小学沈怡[摘要]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育阶段,但两者又有着必然的关联与连续性,一般把学前教育的最后半年与小学教育的最初半年定义为“幼小过渡时期”。

如何使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衔接真正融入小学课程,是小学一年级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研究以对幼小衔接理论与现状研究为基础,通过自身的实践与思考,从幼小衔接视角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提出了作为小学一年级数学学科做好幼小衔接的若干教学策略:引导儿童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挖掘思维深度;加强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训练,儿童化与科学性并重。

[关键词] 幼小衔接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一、问题的提出常有人说:一年级的孩子最难教!究其原因,刚入学的孩子学习知识准备少、学习习惯不到位,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从“零”教起。

但近几年,随着学前教育对学科知识的强化、学前培训的兴起,一年级老师面对的现实往往是:现在的孩子更难教了!学生间知识基础分化日趋加大,教得浅了孩子本来就会,教得深了部分孩子又吃不下,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因此与早期幼儿园关于幼小衔接研究“一头热”的现象不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对如何进行幼小衔接时期的教学也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并尝试在教学中做一些探讨和研究。

1990年至1994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开展的关于幼小衔接的合作项目——《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是迄今为止我国开展时间较早但涵盖范围较广、具有权威的一项研究。

该研究认为,把学前教育的最后半年与小学教育的最初半年作为“幼小过渡时期”,便于教育者在这一年中增强衔接意识,明确衔接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措施,实现教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1。

根据此项研究,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正处于“幼小过渡时期”。

2008年秋季起,上海市教委在小学一年级入学初期设置了2-4周的学习准备期,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学科课程与学校综合活动两部分,围绕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而展开,以期使初入学的幼儿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顺利进行幼小衔接。

本学期2我执教一年级2个班的数学,每班48人,正处于幼小衔接的过渡阶段。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班内学生有的来自公办幼儿园,有的来自民办幼儿园,入学前的数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个体间差异较大;而我校所用教材又是注重思维训练的中科院实验教材浙教版《数学》,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期初开展的学习准备期课程,在数学学科方面更多针对的是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课堂常规训练,在后续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幼小衔接这个问题仍然存在。

然而小学阶段又有着严格的教学目标与进度,因此做到小学与幼儿园数学教学方面的顺利衔接,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每天的教育教学内容与活动中来,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开展相关的研究。

二、幼儿园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对比(一)教学内容对比对于数学知识的教育内容幼儿园有明确的分段要求,以“数的领域”相关内容为例,列举如下表。

1北京地区项目领导小组.在过渡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 [J].教育科学研究,1994(5):23.2注:具体时段为2012学年第一学期。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在“数与代数”领域的数学学习内容除第四单元外,大部分在幼儿园阶段已有所涉及。

(二)教学形式及达成要求对比幼儿园的教学形式主要以游戏为主,在操作、游玩中渗透数学知识学习,“数学味”较淡,教学方式比较自由灵活,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规范性。

尽管有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但对目标的达成要求比较低,主要以幼儿的体会、感知、了解为主,学不学会不作过高要求,因此幼儿的掌握程度差异很大。

此外,近年来也有一些幼儿园教育呈现小学化的趋势,片面强调教学效果及学习结果,偏重机械记忆,针对读、写、算等数学技能进行大量训练,使一些幼儿虽然掌握了技能却丧失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的数学教学要求相对比较严格,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达成度要求,教学形式以讲解法、讨论法为主,教学活动中游戏色彩减弱,即便是动手操作也更强调学生在操作中的思维过程。

在目标的达成度方面,对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基本达标。

(三)几点思考1、通过对比发现,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绝大部分在幼儿园阶段有所涉及,两者重复较多,其实这不仅表现在“数与代数”领域,其他领域同样如此。

虽然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更具学科特点,但儿童对重复的内容往往不感兴趣,那么小学一年级特别是第一学期教师究竟教什么?如何教?2、由于幼儿园阶段的学习对幼儿目标达成度的要求不高,或者说从幼儿身心发展来看这些内容并不需要掌握,因此这也导致了一年级新生在入学前数学知识基础两极分化的情况比较严重,教师在教学时又该怎样处理呢?基于此,我和组内的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相关研究,我们认为在小学阶段做好数学方面的幼小衔接工作,意味着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数学意识,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掌握初步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三、幼小衔接视角下的数学教学的若干策略(一)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关注,激发其学习兴趣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数学学习以游戏为载体,其对数学的兴趣往往是对形式的兴趣,而不是数学内容本身。

近年来由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加之一些家长盲目的机械训练,使一些幼儿在入学前就对数学产生惧怕心理,降低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我在暑假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家访时,很多家长就说:“老师,我孩子的数学不是很好,10(或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大会,希望老师多教教他!”试想学前的孩子已经被自己的父母评价“数学不好”,那么他对接下来的数学学习还有多少兴趣可言呢?因此在小学一年级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

但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多来自教材、教师的教法或为了提升自己在教师和同学中的地位等外部动机3,但外部动机常常不能持久,一旦达成目的动机就会下降。

因此有趣的教学形式(如:游戏、故事、动画等)固然重要,但教师更要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从外在形式转向数学知识本身,使其发现数学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其学习与探究的内部动机。

《新课标(2011版)》也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即在学习实践中体会数学的价值,看到数学内在的本质和魅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4。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从而使数学知识鲜活起来,产生学习的兴趣。

初入学的小学生由于自身水平所限,对数学知识的关注很少,或者说比较单一与片面。

开学第一天我问学生:“你知道数学课学什么?”,学生的回答往往局限于:“加、减、乘、除”或“数数”等基本的算术知识。

事实上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诸如“比较”、“度量”、“图形与位置”、“统计”等内容都与数学有关,即使计算也与生活息息相关,但这是初入学的幼儿所不能体会的。

因此教师要注意加强双向联系与运用,使学生发现:原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这么紧密,数学知识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也不是枯燥乏味的重复练习,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认识了“立体图形”后,我们设计了小练习,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去寻找和辨认家里的物体形状并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复习了所学的几何图形,更让孩子的视角从课堂走向了课外,从较小的学具模型关注到较大的具象实物(一些孩子在学习几何图形时能辨认课上展示的教具学具,但对较大的物体如冰箱等却不能把握其形状),使他们发现原来数学知识与身边的事物也有联系,拉近其与数学的距离,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其次,数学作为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其本质与表现形式往往具有简洁、明确、强烈的规律性等特点5,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到数学知识的这些特点,从而激发其好奇的天性并产生探究的兴趣。

如学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一课时,在学生学习了“4+5=5+4=9”这一形式后,结合书上的练习(见图1),我启发学生:“这里的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能用等号把它们连起来吗?”学生很快能口答:“1+6=6+1=2+5=5+2= 3+4=4+3”,当看到这样的等式时孩子们由于新奇感顿时兴奋起来。

这时教师追问:“你还能继续往下写吗?”,有的孩子马上想到了“0+7”和“7+0”,此时教师再追问:“再往下写呢?”,学生由兴奋转入了沉默。

当教师将形式改为“□-□”时,大家顿时醒悟过来,个个举起了小手,最后当一条长长的等式出现在黑板上时:“1+6 =6+1=2+5=5+2=3+4=4+3=0+7=7+0=7-0=8-1=9-2=10-3=11-2=12-3”,教室里沸腾了,学生对这样的等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潜移默化中他们自发地感受到了数学的形式美和规律性。

两个班的孩子在写减法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按规律续写,连还未学的退位减法也根据规律写了出来。

整个过程中学生对等式的意义有了更深地理解,也对本课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后,还有学生意犹未尽地跟我说:“老师,数学真有趣。

”3冯维.小学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87.4 5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7-125.(二)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挖掘其思维深度之前的比较显示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与幼儿园在数学学习内容方面多有重复,但限于幼儿当时的思维发展水平未必对所接触到的数学概念都有深刻地理解与把握,其理解大多是模糊的、表面的,很多知识与技能仅仅是简单地模仿和机械记忆而已。

如一些孩子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能看图列出正确的算式,说明其对加减法意义还未明确;有的孩子能背诵数的分与合,但在做加减法时仍要依靠扳手指解决,说明其对数的组成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及作用并不了解。

但是在小学阶段,在教授这些内容时学生往往觉得似曾相识或已经知道结果,从而失去学习的新鲜感导致注意力下降继而影响后续的新知学习。

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表达、展示其原有的知识基础,同时适时补充、点拨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逐渐清晰、深刻,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挖掘所学内容中的思维深度,加强应用,进而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

在学生掌握水平较高的数学内容方面,教师要深入挖掘内容的思考性,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升。

如,在认识“1-9”时,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已建立了初步的数概念,能手口一致地点数,顺数与倒数,对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也比较明了,说明他们在学前对这部分的知识已掌握得较好。

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们作了两个改动:其一深化对数字“1”的概念理解,并强化其作为单位“1”的意义;其二强调对物体数量的多元化表征,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意识。

对于“1可以用来表示什么?”这样的问题,开始时学生回答较为单一,大多是“1个苹果、1支铅笔、1个人”等,具有如下特征:视角较微观,多为孩子身边视线所及的具体物体,只有个体而没有群体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