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证明》一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平行线的证明 》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第7章《平行线的证明》专题演练1.(1)如图1,AC平分∠DAB,AB∥CD,求证:∠1=∠2;(2)如图2,在(1)的条件下,AB的下方两点E、F满足:BF平分∠ABE,DF平分∠CDE,若∠DFB=25°,∠CDE=80°,求∠ABE的度数;(3)在前面的条件下,若P是BE上一点,G是CD上任一点,PQ平分∠BPG,PQ∥GN,GM平分∠DGP,如图3,则∠MGN=.2.如图1,点A、B分别在直线GH、MN上,∠GAC=∠NBD,∠C=∠D.(1)求证:GH∥MN;(2)如图2,AE平分∠GAC,DE平分∠BDC,若∠AED=∠GAC,求∠GAC与∠ACD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3,BF平分∠DBM,点K在射线BF上,∠KAG=∠GAC,若∠AKB=∠ACD,直接写出∠GAC的度数.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延长BC至点E,连接AE交CD于点F,使∠BAC=∠DAE,∠ACB=∠CFE(1)求证:∠BAF=∠CAD;(2)求证:AD∥BE;(3)若BF平分∠ABC,请写出∠AFB与∠CAF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4.如图,E、F分别在AB和CD上,∠1=∠D,∠2与∠C互余,AF⊥CE于G,求证:AB∥CD.证明:∵AF⊥CE,∴∠CGF=90°,∵∠1=∠D,∴AF∥,∴∠4==90°(),又∵∠2与∠C互余(已知),∠2+∠3+∠4=180°,∴∠2+∠C=∠2+∠3=90°,∴∠C=,∴AB∥CD.5.(1)①如图1,已知AB∥CD,点E在直线AB、CD之间,探究∠ABE、∠BED、∠CD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将图1中射线BA绕B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射线BA交射线DC于F,得到图2,形成四边形BFDE,探究四边形中∠B、∠E、∠D、∠BF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在图3中,AB∥CD,∠ABE与∠CDE的角平分线交于点N,∠ABM=∠ABN,∠CDM =∠CDN,写出∠M与∠E之间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6.已知:∠BDG+∠EFG=180°,∠B=∠DEF.(1)如图1,求证:DE∥BC.(2)如图2,当∠A=∠EFG=90°时,请直接写出与∠C互余的角.7.如图,直线EF交直线AB、CD与点M、N,NP平分∠ENC交直线AB于点P.已知∠EMB=112°,∠PNC=34°.(1)求证:AB∥CD;(2)若PQ将分∠APN成两部分,且∠APQ:∠QPN=1:3,求∠PQD的度数.8.已知:如图,∠1=∠2,∠B=∠C.(1)求证AB∥CD;(2)若∠A=30°,求∠D的度数.9.完成下面的证明:如图,点D,E,F分别是三角形ABC的边BC,CA,AB上的点,连接DE,DF,DE∥AB,∠BFD=∠CED,连接BE交DF于点G,求证:∠EGF+∠AEG=180°.证明:∵DE∥AB(已知),∴∠A=∠CED()又∵∠BFD=∠CED(已知),∴∠A=∠BFD()∴DF∥AE()∴∠EGF+∠AEG=180°()10.如图,若∠ADE=∠ABC,BE⊥AC于E,MN⊥AC于N,试判断∠1与∠2的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解:(1)∵AC平分∠DAB,∴∠1=∠3,∵AB∥CD,∴∠2=∠3,∴∠1=∠2;(2)过F作作FQ∥AB,∵AB∥CD,∴CD∥FQ,∵DF平分∠CDE,∴∠CDF=∠EDF=CDE==40°,∵CD∥FQ,∴∠DFQ=∠CDF=40°,∵∠DFB=25°,∴∠BFQ=15°,∵AB∥FQ,∴∠ABF=∠QFB=15°,∵BF平分∠ABE,∴∠ABE=2∠ABF=30°;(3)过P作PK∥AB,则PK∥DG,∴∠BPK=∠ABP=30°,∵PQ平分∠BPG,∴∠GPQ=∠BPQ,设∠GPQ=∠BPQ=x,∴∠GPK=2x+30°,∵DG∥PK,∴∠DGP=∠GPK=30°+2x,∵GM平分∠DGP,∴∠DGM=∠PGM=DGP=15°+x,∵PQ∥GN,∴∠PGN=∠GPQ=x,∴∠MGN=∠PGM﹣∠PGN=15°,故答案为:15°.2.解:(1)如图1,延长AC交MN于点P,∵∠ACD=∠D,∴AP∥BD,∴∠NBD=∠NPA,∵∠GAC=∠NBD,∴∠GAC=∠NPA,∴GH∥MN;(2)延长AC交MN于点P,交DE于点Q,∵∠E+∠EAQ+∠AQE=180°,∠EQA+∠AQD=180°,∴∠AQD=∠E+∠EAQ,∵AC∥BD,∴∠AQD=∠BDQ,∴∠BDQ=∠E+∠EAQ,∵AE平分∠GAC,DE平分∠BDC,∴∠GAC=2∠EAQ,∠CDB=2∠BDQ,∴∠CDB=2∠E+∠GAC,∵∠AED=∠GAC,∠ACD=∠CDB,∴∠ACD=2∠GAC+∠GAC=3∠GAC;(3)设射线BF交GH于I,∵GH∥MN,∴∠AIB=∠FBM,∵BF平分∠MBD,∴∠DBF=∠FBM=,∴∠AIB=∠DBF,∵∠AIB+∠KAG=∠AKB,∠AKB=∠ACD,∴∠ACD=∠DBF+∠KAG,∵∠KAG=∠GAC,∠GAC=∠NBD,∴∠GAC+=∠ACD=3∠GAC,即∠GAC+∠GAC=3∠GAC,解得∠GAC=.故答案为.3.解:(1)∵∠BAC=∠DAE,∴∠BAC+∠CAF=∠DAE+∠CAF,∴∠BAF=∠CAD;(2)∵∠BAC=∠DAF,∠ACB=∠CFE=∠AFD,∴∠B=∠D,∵AB∥CD,∴∠B+∠BCD=180°,∴∠D+∠BCD=180°,∴AD∥BE;(3)如图2,∵AD∥BE,∴∠E=∠1=∠2,∵BF平分∠ABC,∴∠3=∠4,∵∠AFB是△BEF的外角,∴∠AFB=∠4+∠E=∠4+∠1,∴∠AFB=3+∠2,又∵AD∥BC,∴∠ABC+∠BAD=180°,∴∠3+∠4+∠1+∠CAF+∠2=180°,即2∠AFB+∠CAF=180°.故答案为:2∠AFB+∠CAF=180°.4.证明:如图所示:∵AF⊥CE(已知),∴∠CGF=90°,∵∠1=∠D(已知),∴AF∥ED,∴∠4=∠CGF=9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2与∠C互余(已知),∠2+∠3+∠4=180°,∴∠2+∠C=∠2+∠3=90°,∴∠C=∠3,∴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已知,已知,E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解:(1)①如图1,过E作EF∥AB,∴∠FEB+∠EBA=180°,∵CD∥AB,EF∥AB,∴CD∥EF,∴∠CDE+∠DEF=180°,∴∠CDE+∠DEB+∠ABE=360°,②如图2,过点B作GB∥CD,∴∠BFD=∠GBF,由(1)知∠GBE+∠E+∠D=360°,∴∠B+∠E+∠D+∠BFD=360°;(2)如图3,过M作MF∥AB,∵AB∥CD,∴MF∥CD,∵∠ABM=∠ABN,∠CDM=∠CDN,∴设∠MBN=x,∠MDN=y,则∠MDC=2y,∠ABM=2x,∠EBN=3x,∠EDN=3y,∴∠BMF=2x,∠DMF=2y,∠ABE=6x,∠CDE=6y,∴∠BMD=2(x+y),过E作EG∥AB,∵AB∥CD,∴EG∥CD,∴∠BEG=180°﹣∠ABE=180°﹣6x,∠DEG=180°﹣∠CDE=180°﹣6y,∴∠BED=∠BEG+∠DEG=360°﹣(6x+6y)=360°﹣3∠BMD,∴3∠BMD+∠BED=360°.6.(1)证明:∵∠EFD+∠EFG=180°,∠BDG+∠EFG=180°,∴∠BDG=∠EFD,∴BD∥EF,∴∠BDE+∠DEF=180°,又∵∠DEF=∠B,∴∠BDE+∠B=180°,∴DE∥BC;(2)解:∵∠A=∠EFG=90°,∴∠ADE+∠AED=90°,∠B+∠C=90°,∵DE∥BC,∴∠ADE=∠B,∵∠B=∠DEF,∴与∠C互余的角有∠B,∠ADE,∠DEF.7.(1)证明:∵∠EMB=112°,∴∠PMN=112°,∵NP平分∠EN,∴∠CNE=2∠CNP,∵∠CNP=34°,∴∠CNE=68°,∴∠PMN+∠CNE=180°,∴AB∥CD;(2)解:∵∠APN=∠PMN+∠PNM=112°+34°=146°,∵∠APQ:∠QPN=1:3,∴∠APQ=36.5°,∵AB∥CD,∴∠PQD=∠APQ,∴∠PQD=36.5°.8.解:(1)∵∠1=∠2,∠1=∠FMN,∴∠2=∠FMN,∴CF∥BE,∴∠C=∠BED.又∵∠B=∠C,∴∠B=∠BED,∴AB∥CD.(2)∵AB∥CD,∴∠A=∠D.又∵∠A=30°,∴∠D=30°.9.证明:∵DE∥AB(已知),∴∠A=∠CE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BFD=∠CED(已知),∴∠A=∠BFD(等量代换)∴DF∥A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EGF+∠AEG=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故答案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量代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0.解:∠1与∠2相等.理由如下:∵∠ADE=∠ABC,∴DE∥BC,∴∠1=∠EBC,∵BE⊥AC于E,MN⊥AC于N,∴BE∥MN,∴∠EBC=∠2,∴∠1=∠2.。
证明平行的方法
证明平行的方法在几何学中,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上永远不会相交的直线。
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证明方法。
1. 同位角相等法。
同位角是指两条直线被一条第三条直线所切割时,位于这两条直线同侧的对应角。
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第三条直线所切割,而同位角相等,则可以证明这两条直线平行。
这是由于同位角相等是平行线的必要条件。
在实际操作时,可以利用角度的测量工具来测量两组同位角,如果它们相等,则可以得出结论,这两条直线平行。
2. 转角相等法。
转角相等法是指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第三条直线所切割,而它们的内部转角相等,则可以证明这两条直线平行。
在实际操作时,可以利用角度的测量工具来测量两组内部转角,如果它们相等,则可以得出结论,这两条直线平行。
3. 垂直线法。
垂直线法是指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第三条直线所切割,而它们的交叉角相等,则可以证明这两条直线平行。
在实际操作时,可以利用角度的测量工具来测量交叉角,如果它们相等,则可以得出结论,这两条直线平行。
4. 对应角相等法。
对应角相等法是指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第三条直线所切割,而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则可以证明这两条直线平行。
在实际操作时,可以利用角度的测量工具来测量两组对应角,如果它们相等,则可以得出结论,这两条直线平行。
5. 平行线性质法。
平行线性质法是指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第三条直线所切割,而它们的一组内部转角之和为180度,则可以证明这两条直线平行。
在实际操作时,可以利用角度的测量工具来测量两组内部转角,如果它们之和为180度,则可以得出结论,这两条直线平行。
综上所述,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同位角相等法、转角相等法、垂直线法、对应角相等法和平行线性质法等多种。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证明。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对大家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证明提供帮助。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第1节 为什么要证明
例 4:观察下列关于自然数的等式: (1)32-4×12=5 ① (2)52-4×22=9 ② (3)72-4×32=13 ③ … 根据上述规律解决下列问题: (1)完成第四个等式:92-4×( )2=( );
(2)写出你猜想的第 n 个等式(用含 n 的式子表示),并验证其正确性.
解:(1)4,17 (2)第 n 个等式为(2n+1)2-4n2=4n+1.∵左边=4n2+4n+1-4n2=4n+1= 右边,∴第 n 个等式成立.
练习:下列问题你不能肯定的是( D )
A.一支铅笔和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的大小关系 B.三角形的内角和 C.八边形的外角和 D.三角形与矩形的面积关系
课程导入2:
代数式n2+ n+41的值是质数吗?取n=0,1,2,3,4, 5试一试,你能否 由此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2+ n+41的值都是质数?与同伴进行交流.
2.在学习中,小明发现:当 n=1,2,3 时,n2-6n 的值都是负数,于是小明猜想:当 n 为 任意正整数时,n2-6n 的值都是负数,小明的猜想正确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解:小明的猜想不正确.理由为:当 n=6 时,n2-6n=62-6×6=0;当 n> 6 时,n2-6n=n(n-6)>0.
练习:观察下列各式的计算过程: 5×5=0×1×100+25, 15×15=1×2×100+25, 25×25=2×3×100+25, 35×35=3×4×100+25, …
请猜测,第 n 个算式(n 为正整数)应表示为 100n(n-1)+25 .
证明的必要性
1.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实验,观察、归纳是不够的,
解:小明的猜想正确,理由:因为 n 为奇数,所以可设 n=2k+1(k 为自然数), 所以 n2﹣1=(2k+1)2﹣1=(2k+1+1)(2k+1﹣1)=(2k+2)×2k=4k(k+1), 因为 k 为自然数,所以 k,k+1 是相邻的自然数, 所以 k,k+1 中必有一个是偶数,一个是奇数,所以 k(k+1)必定是 2 的倍数, 所以 4k(k+1)必定是 8 的倍数,故当 n 为任意正奇数时, n2﹣1 的值一定是 8 的倍数.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7章 平行线的证明 定义与命题
请你举出你所熟知的一些定义例子.
例如: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叫做中华人 民共和国公民”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定 义; 2.“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 离” 是“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 3.“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 是“无理数” 的定义.
结论
⑵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如果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
的边也相等. 条件
结论
⑶ 对顶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条件
结论
定义与命题
定义 命题
概念:判断一个事件的句子 结构:如果……那么……
分类:真命题、假命题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就相等.
(3)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
直线也互相平行.
命题一般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 的形式. 反之,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 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
例如,下列句子都不是命题: (1) 你喜欢数学吗? (2) 作线段 AB = CD. (3) 清新的空气. (4) 不许讲话!
改变,改写的句子要完整,语句要通顺,使命题的
题设和结论更明朗,易于分辨,改写过程中,要适
当增加词语,切不可生搬硬套.
总结归纳 命题的组成: 题设的事项
同位角相等.
题设(条件)
结论
例2 下列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1)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2) 如果 a>b,b>c,那么 a = c; (3)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解:(1) 条件:两个角相等. 结论:它们是对顶角. (2) 条件:a>b,b>c. 结论:a = c. (3) 条件: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 相等. 结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4) 条件:两个三角形全等. 结论:它们的面积相等.
新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7章《平行线的证明》回顾与思考
(新教材)北师大版精品数学资料第六章平行线的证明回顾与思考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在已经接触了几何学的许多基本概念,有了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在几何证明的推理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不过对于较难的几何证明题则不能站在更高的逻辑思维层面上思考.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本章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观察、动手操作、说理、推理论证等几何活动,获得了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几何的推理论证的基本理念,对于简单的几何证明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不能从更深层次进行思考,对于如何分析命题中的条件与结论则存在一定的困难,本课时安排让学生对本章内容进行回顾与思考,旨在把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点用一条线有机地组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不再是孤立地看待,而是在应用这些知识时,能顺藤摸瓜地找到对应的及相关的知识点,同时能把这些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了解命题的概念与命题的构成;(2)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等概念;(3)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数学能力:(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2)掌握证明的步骤与格式.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知识回顾——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反馈练习.第一环节 知识回顾 活动内容:1.什么是定义?什么是命题?命题由哪两部分组成?举例说明!2.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分别是什么?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什么?4.与三角形的外角相关有哪些性质?5.证明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回顾与思考,使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为下一步的简易的逻辑推理作好知识准备. 注意事项:由于学生对于上述概念都有较长时间的学习,但知识点是零散的,因此有必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如:}⎪⎪⎪⎪⎪⎪⎪⎩⎪⎪⎪⎪⎪⎪⎪⎨⎧⎩⎨⎧⇒⎪⎪⎪⎪⎪⎩⎪⎪⎪⎪⎪⎨⎧⇒⎪⎪⎪⎪⎩⎪⎪⎪⎪⎨⎧⎪⎪⎩⎪⎪⎨⎧⎩⎨⎧⇒⎩⎨⎧⇒⇒⇒⇒⇒⇒结论题设部分条件结构反例假命题公理外角推论内角和定理三角形性质判定平行线应用证明推论定理真命题分类命题证明)()(第二环节 做一做 活动内容:1.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有(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向雷锋同志学习;(3)对顶角相等;(4)花儿在春天开放;(4)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2.下列命题,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请写出条件与结论,如果是假命题,请举出反例.(1)同角的补角相等;(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若|a |=|b |,则a =b .3. 如图,AD 、BE 、CF 为△ABC 的三条角平分线,则:∠1+∠2+∠3=________.4. 用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尺拼成四边形,则此四边形一定是_____。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7章 平行线的证明 平行线的判定
CO
D
∴∠EOD +∠OEB = 180°.
∴ AB∥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1. 对于图中标记的各角,下列条件能够推理得到 a∥b
的是 ( D )
定理证明
如图,∠1 和∠2 是直线 a,b 被直线 c 截出的内错
角,且∠1 =∠2. 求证:a∥b. 证明:∵∠1 =∠2 (已知), ∠1 =∠3 (对顶角相等),
c
a
3
12
b
∴∠2 =∠3 (等量代换).
∴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总结归纳
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
c
a
1
2
又∵∠3 +∠2 = 180° (平角的定义), b 3
∴∠1 =∠3 (同角的补角相等).
∴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总结归纳 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 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应用格式: ∵∠1 +∠2 = 180° (已知), ∴ a∥b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65
7 8D
F
练一练 根据图形完成填空: ① ∵∠1 =_∠__2__(已知),
CF 13
E
∴ AB∥CE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 ∵∠1 +__∠__3_= 180°(已知),
∴ CD∥BF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③ ∵∠1 +∠5 = 180°(已知),
八年级数学平行线的证明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平行线的证明知识点八年级数学平行线的证明知识点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证明了吧,证明是我们经常用到的应用文体。
写证明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数学平行线的证明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数学平行线的证明知识点 11、平行线的性质一般地,如果两条线互相平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也可以简单的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判定平行线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也可以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其他两条可以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初中数学常见公式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6.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7.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初中5种数学提分方法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2.总结相似类型的题目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5.注重实践(考试)经验的培养初中数学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1.3 证明第1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件
证明
•由“因”导“果”,执“果”索“因”是探索证明思路 最基本的方法. •言必有据,因果对应.是初学证明者谨记和遵循的原则. •我们必须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一切事物.
感谢观看!
变式跟进1 如图,在△ABC中, 点D在AB上, ∠ACD=∠A, ∠BDC的平分线交BC于点E. 求证:DE∥AC.
证明:∵DE是∠BDC的平分线, ∴ ∠BDE=∠CDE(角平分线的性质), 又∵∠BDE+∠CDE=180°-∠ADC
=∠A+∠ACD, ∴∠ACD=∠A, ∴∠A=∠BDE(等量代换), ∴DE∥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题讲解
A
已知:如图,DE∥BC,∠1=∠E. 求证:BE平分∠ABC.
D B 12
E C
证明:∵ DE∥BC(已知),
∴ ∠2=∠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1=∠E(已知),∴ ∠1=∠2,
∴BE平分∠ABC(角平分线的定义).
证明几何命题的思路分析
根据已知
依据所学
步步递推
证实判断
典型例题
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3 证 明
第1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学习目标 ✓ 了解证明的含义; ✓ 体验、理解证明的意义和必要性; ✓ 会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知识回顾
现阶段我们在数学上学习的命题有类?
命题的分类
真命题 (包括定义、基本事实和定理) 假命题
知识回顾 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方法
1 平行线的判定
例1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AC平分∠BAD,∠1=∠2. 证明:AB∥CD.
注意:证明过程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依据,依据作为推 理的理由,可以写在每一步后的括号内.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教案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1.理解证明的必要性和设置基本事实的必要性,体会演绎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初步树立步步有据的推理意识,发展推理能力.2.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3.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经历对顶角定理、两直线平行的有关判定定理、两直线平行的有关性质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的证明过程,初步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能利用这些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以及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标准》在“图形的性质”的有关要求中,比较多地使用了“探索并证明……”的表述,也就是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借助图形的直观,通过操作、实验,运用合情推理或图形运动等方法,探索发现图形可能具有的性质,这与用单纯地给出“已知、求证、证明”的方式来研究图形的性质是有区别的,两者相比,前者更有利于学生在获取有关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了实现《标准》的这一意图,本套教科书选择了先分“两阶段”(探索阶段和证明阶段)后合二为一(边探索边证明)的处理方式:对与平行线、三角形有关的内容采取了分两个阶段的学习方式;对有关四边形、相似、圆等内容,采取了探索加证明的方式,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操作、实验等活动探究结论,同时对这些探究的结论进行严格的论证.这样处理,使得学生在探索阶段通过亲身探究活动,展开合情推理,合情推理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由于把探索阶段的重心放在结论的探究上,几何学习的语言表述等难点得以分解,有利于降低几何入门教学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章是证明的起始阶段,淡化了先前已经通过观察、测量、实验、操作等活动探究得到了一些几何结论,学生也尝试进行了一些验证和说理,基本认可这些结论,但毕竟不是证明.本章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这些探究的结论需要加以证明;同时证明需要一个话语体系,为此就有了所谓的定义、命题等.其次,证明需要确定一些出发点,为此需要梳理有关结论,选择某些结论作为证明的出发点(实际上这就是构建局部的公理体系);有了这些证明的出发点,接着就依次证明一些先前探究得到的定理,在证明过程中,初步掌握证明的要求和格式,认识到证明的严谨性,做到步步有据,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重点】1.明确证明的必要性和相关的概念.2.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难点】1.准确证明命题或定理.2.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灵活运用.1.关注对证明必要性的理解和证明意识的建立.要让学生知道数学需要证明,数学之外的其他事物,也应该追究其缘由、问个为什么;初步感受公理化方法在数学和人类文明中的作用,证明的必要性,不仅要从几何的角度加以认识,还要从代数甚至其他学科、实际生活等角度加以认识,让学生认识到说话办事要有根有据,对于猜测、实验、归纳得到的结论一定要给予证明.2.兼顾探索与证明,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本章侧重于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但并不意味着不要关注合情推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种推理的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数学中关注这两种能力的发展,在关注证明的同时,也应尽可能创设探究活动、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3.关注证明的依据和规范性.由于本章的多数结论之前已经探究过,因此在证明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循环论证的现象.教学中,在证明一个命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哪些结论可以作为证明的依据,哪些结论不可以作为证明的依据;提醒学生,只有作为证明的出发点的基本事实和前面已经证明过的定理才能作为证明的依据.在今后学习完“三角形的证明”之后,所有前面已经得到的结论都可以作为证明的依据.因此,学生出现了循环论证的情况,加以引导即可,不必过于担心,更不要给学生过大的压力,避免因压力过大造成学生兴趣的流失.1为什么要证明1课时2定义与命题2课时3平行线的判定1课时4平行线的性质1课时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课时回顾与思考1课时1为什么要证明体会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等,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经历观察、验证、归纳等过程,使学生对由这些方法所得的结论产生怀疑,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认识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通过积极参与,获取正确的数学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的严密性,并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重点】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经验、观察或实验是不够的,必须一步一步、有理有据地进行推理.【难点】通过对一些规律的探讨和分析,养成动脑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师准备】教材图7 - 1、图7 - 2、图7 - 3的投影图片.【学生准备】有刻度的直尺.导入一:师:同学们,请你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
线线平行的证明方法
线线平行的证明方法在几何学中,线线平行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解决几何问题时经常被应用。
那么,如何证明两条线是平行的呢?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证明方法。
1. 同位角相等法则。
同位角相等法则是证明线线平行的常用方法之一。
当一条直线被一对平行线所截断时,同位角相等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证明这两条线是平行的。
具体来说,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截线所截断,且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的。
2. 交叉线法则。
交叉线法则是另一种常见的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
当一条直线被两条平行线所截断时,交叉线法则可以帮助我们证明这条直线与其中一条平行线平行于另一条平行线。
具体来说,如果一条直线与一对平行线所形成的内错角相等,那么这条直线与其中一条平行线平行于另一条平行线。
3. 垂直线法则。
垂直线法则是在证明线线平行时也经常被使用的方法之一。
当两条直线被一条横截线所截断时,垂直线法则可以帮助我们证明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具体来说,如果一对内错角的补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的。
4. 转角相等法则。
转角相等法则也是证明线线平行的常用方法之一。
当一条直线被两条平行线所截断时,转角相等法则可以帮助我们证明这条直线与其中一条平行线平行于另一条平行线。
具体来说,如果一对同旁内角相等,那么这条直线与其中一条平行线平行于另一条平行线。
通过以上几种常见的证明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证明,从而解决几何问题。
总之,线线平行的证明方法是几何学中重要的内容,掌握了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几何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证明
,
∴AD∥BE(
).
,即∠
栏目索引
=∠
,
答案 BA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AE;等量代换;∠1;∠2;BAE; DAC;D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 平行线的性质
栏目索引
6.如图7-4-6,已知∠1+∠2=180° ,∠A=∠C,DA平分∠FDB,试证明∠3= ∠4.
图7-4-6
4 平行线的性质
栏目索引
解析 (1)∵四边形ABCD为长方形,∴AD∥BC, ∴∠1+∠2=180° , ∵∠1=110° ,∴∠2=70° . (2)由折叠的性质得∠D'=90° , 若D'C'∥BC,则有∠EGF=∠D'=90° , ∵AD∥BC, ∴∠2=∠EGF=90° , 则当∠2等于90度时,D'C'∥BC.
图7-4-8
4 平行线的性质
证明 ∵AD⊥BC,EF⊥BC(已知), ∴∠ADC=∠EFD=90° (垂直的定义), ∴AD∥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B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AC=∠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D平分∠BAC(已知), ∴∠BAD=∠DAC(角平分线的定义), ∴∠E=∠3(等量代换).
4 平行线的性质
栏目索引
3.(2016四川资阳安岳期末) 是大众汽车的标志图案,其中蕴涵着许多 几何知识.如图,已知BC∥AD,BE∥AF.
(1)∠A与∠B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2)若∠DOB=135° ,求∠A的度数.
4 平行线的性质
栏目索引
解析 (1)相等.理由:因为BC∥AD(已知),所以∠B=∠DOE(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因为BE∥AF(已知),所以∠A=∠DO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 相等),所以∠A=∠B(等量代换). (2)因为BC∥AD(已知),所以∠B+∠DOB=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 补),又因为∠DOB=135° ,所以∠B=180° -135° =45° ,又∠A=∠B,所以 ∠A=45° .
(常考题)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平行线的证明》测试(有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小明和小亮在研究一道数学题,如图EF AB ⊥,CD AB ⊥,垂足分别为E 、D ,G 在AC 上.小明说:“如果CDG BFE ∠=∠,则能得到AGD ACB ∠=∠”;小亮说:“连接FG ,如果//FG AB ,则能得到GFC ADG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小明说法正确,小亮说法错误B .小明说法正确,小亮说法正确C .小明说法错误,小亮说法正确D .小明说法错误,小亮说法错误2.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B .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30和60︒,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C .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D .如果一个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那么这个数是无理数3.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个数为( )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③在同一平面内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④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⑤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 .2B .3C .4D .54.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有( )①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为这组数据的众数;③同位角相等;④方差可以刻画数据的波动程度,方差越大,波动越小;方差越小,波动越大.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5.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A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内角B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C .21x y =-⎧⎨=⎩是二元一次方程231x y +=-的一个解 D .方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量6.如图,DE 经过点A ,DE ∥B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DAB =∠EACB .∠EAC =∠C C .∠EAB+∠B =180°D .∠DAB =∠B7.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98B ∠=︒,62D ∠=︒,点E 、F 分别在边BC 、CD 上.将CEF △沿EF 翻折得到GEF △,若GE AB ∥,GF AD ∥,则C ∠的度数为( )A .80︒B .90︒C .100︒D .110︒8.如图所示,下列推理及括号中所注明的推理依据错误的是( )A .∵∠1=∠3,∴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 .∵AB ∥CD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 .∵AD ∥BC ,∴∠BAD+∠ABC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D .∵∠DAM =∠CBM ,∴AB ∥C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9.如图,60A ∠=,70B ∠=,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 落在ABC 外.若218∠=,则1∠的度数为( )A .50B .118C .75D .8010.如图,//AB EF ,C 点在EF 上,EAC ECA ∠=∠,BC 平分DCF ∠,且AC BC ⊥.下列结论:①AC 平分DCE ∠;②//AE CD ;③190B ∠+∠=︒;④BDC 21∠=∠.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1.如图,A B C D E F ∠+∠+∠+∠+∠+∠则等于( )A .90︒B .180︒C .270︒D .360︒ 12.如图,//AB CD ,BE 交CD 于点F ,48B ∠=︒,20E ∠=︒,则D ∠的度数为( ).A .28B .20C .48D .68二、填空题13.如图,Rt △ABC 中,∠ACB =90°,∠A =52°,将其折叠,使点A 落在边CB 上A′处,折痕为CD ,则∠A′DB 为_____.14.命题“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15.在ABC 中,48ABC ︒∠=,点D 在BC 边上,且满足18,BAD DC AB ︒∠==,则CAD ∠=________度.16.把命题“等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______.17.如图,AB ∥CD ,EF 交AB 、CD 于点G 、H ,GM 、HM 分别平分∠BGH 、∠GHD ,GM 、HM 交于点M ,则∠GMH =_________.18.命题“若11a b=,则a b =”,这个命题是_____命题.(填“真”或“假”) 19.如图,下列条件:①∠1=∠2;②∠BAD+∠ADC =180°;③∠ABC =∠ADC ;④∠3=∠4;其中能判定AB ∥CD 的是_____(填序号).20.如图,△ABC 中,∠C =50°,AD 是∠CAB 的平分线,BD 是△ABC 的外角平分线,AD 与BD 交于点D ,那么∠D =____°.三、解答题21.推理填空:如图,AD BC ⊥于D ,EG BC ⊥于G ,1E ∠=∠,可得AD 平分BAC ∠. 理由如下:∵AD BC ⊥于D ,EG BC ⊥于G ,(已知)∴90ADC EGC ∠=∠=︒,(____________________)∴//AD EG ,(__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E ∠=∠,(____________________)又∵1E ∠=∠,(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D 平分BAC ∠.(____________________)22.如图,已知点E 在直线DC 上,射线EF 平分AED ∠,过E 点作EB EF ⊥,G 为射线EC 上一点,连接BG ,且90EBG BEG ︒∠+∠=.(1)求证:DEF EBG ∠=∠;(2)若EBG A ∠=∠,求证://AB EF .23.如图,在五边形ABCDE 中,∠A+∠B+∠E=310°,CF 平分∠DCB ,FC 的延长线与五边形ABCDE 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 ,求∠P 的度数24.如图,BP 平分ABC ∠,交CD 于点F ,DP 平分ADC ∠交AB 于点E ,AB 与CD 相交于点G ,42A ∠=︒.(1)若60ADC ∠=︒,求AEP ∠的度数;(2)若38C ∠=︒,求P ∠的度数.25.填空:(将下面的推理过程及依据补充完整)如图,已知:CD 平分ACB ∠,//AC DE ,//CD EF ,求证:EF 平分DEB ∠.证明:∵CD 平分ACB ∠(已知),DCA DCE ∴∠=∠(角平分线的定义),//AC DE (已知),DCA ∴∠=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CA CDE ∴∠==∠(等量代换),//CD EF (已知),∴_____CDE =∠(_________);DCE BE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量代换),EF ∴平分DEB ∠(______________).26.如图,已知,,,12DG BC AC BC EF AB ⊥⊥⊥∠=∠.试说明//EF CD 的理由,请把空填写完整.解:∵,DG BC AC BC ⊥⊥(已知)∴DGB ∠=∠_____90=︒(垂直的定义)∴//DG _____(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CA ∠=∠( )∵12∠=∠( )∴1∠=∠________( )∴//EF 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由EF ⊥AB ,CD ⊥AB ,知CD ∥EF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EF ⊥AB ,CD ⊥AB ,∴CD ∥EF ,若∠CDG=∠BFE ,∵∠BCD=∠BFE ,∴∠BCD=∠CDG,∴DG∥BC,∴∠AGD=∠ACB,故小明说法正确;∵FG∥AB,∴∠B=∠GFC,故得不到∠GFC=∠ADG,故小亮说法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属于基础题,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2.D解析:D【分析】根据原命题分别写出逆命题,然后再判断真假即可.【详解】A、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逆命题是: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假命题;B、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 30°和 60°,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逆命题是: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内角分别为 30°和 60°,是假命题;C、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逆命题是: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假命题;D、如果一个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那么这个数是无理数,逆命题是:如果一个数是无理数,那么这个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是真命题.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真命题.3.B解析:B【分析】首先判断所给命题的真假,再选出正确的选项.【详解】解:∵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①错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②正确;∵在同一平面内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③正确;∵相等的角可以是对顶角,也可以是内错角、同位角等等,∴④错误;∵连接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⑤正确;∴真命题为②③⑤,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一个命题条件成立的情况下,结论是否一定成立来判断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是解题关键.4.A解析:A【分析】根据题意对四个命题作出判断即可求解.【详解】解:①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是假命题;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为这组数据的众数,是真命题;③同位角相等,是假命题;④方差可以刻画数据的波动程度,方差越大,波动越小;方差越小,波动越大,是假命题.真命题有1个.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众数,方差等知识,熟知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5.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平行线的判断、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以及方差即可判断出结果.【详解】解:在三角形内角中大于90°角的外角是一个锐角,故A 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故B 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21x y =-⎧⎨=⎩是二元一次方程231x y +=-的一个解,故C 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方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量,故D 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命题与定理的知识,正确的掌握这些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6.A解析:A【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逐一判断可得.【详解】解:∵DE ∥BC ,∴∠DAB =∠AB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 选项错误、D 选项正确;∠EAC =∠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 选项正确;∠EAB+∠B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C 选项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7.C解析:C【分析】已知GE AB ∥,GF AD ∥,98B ∠=︒,62D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98B GEC ∠=∠=︒,62D GFC ∠=∠=︒;因CEF △沿EF 翻折得到GEF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1492GEF CEF GEC ∠=∠=∠=︒,1312GFE CFE GFC ∠=∠=∠=︒;在△EFC 中,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C=00°.【详解】∵GE AB ∥,GF AD ∥,98B ∠=︒,62D ∠=︒,∴98B GEC ∠=∠=︒,62D GFC ∠=∠=︒,∵CEF △沿EF 翻折得到GEF △, ∴1492GEF CEF GEC ∠=∠=∠=︒,1312GFE CFE GFC ∠=∠=∠=︒, 在△EFC 中,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C=180°-∠FEC-∠CFE=180°-49°-31°=10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运用相关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8.D解析:D【解析】因为∠DAM 和∠CBM 是直线AD 和BC 被直线AB 的同位角,因为∠DAM =∠CBM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D ∥BC ,所以D 选项错误,故选D.9.B解析:B【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C=180°-∠A-∠B=180°-60°-70°=50°;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C′=∠C=5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外角性质得∠3+∠2+∠5+∠C′=180°,∠5=∠4+∠C=∠4+50°,即可得到∠3+∠4=62°,然后利用平角的定义即可求出∠1.【详解】∵∠A=60°,∠B=70°,∴∠C=180°-∠A-∠B=180°-60°-70°=50°;又∵将三角形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 落在△ABC 外,∴∠C′=∠C=50°,而∠3+∠2+∠5+∠C′=180°,∠5=∠4+∠C=∠4+50°,∠2=18°,∴∠3+18°+∠4+50°+50°=180°,∴∠3+∠4=62°,∴∠1=180°-62°=118°.故选:B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外角定理以及翻折变换的问题,而翻折变换实际上就是轴对称变换,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明确各个角之间的等量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0.D解析:D【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度的计算,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进行一一求解判断.【详解】根据//AB EF , BC 平分DCF ∠,且AC BC ⊥可得∠1+∠BCD=90°,∠BCD=12∠DCF , 又∠DCF+∠ECD=180°,∴∠1=12∠ECD ,故AC 平分DCE ∠,①正确; ∵AC 平分DCE ∠,∴∠1=∠ECA,∵EAC ECA ∠=∠∴EAC ∠=∠1,∴//AE CD ,②正确;∵EF ∥AB ,∴∠FCB=∠B ,∴∠B=∠DCB ,∵∠1+∠DCB=90°,∴190B ∠+∠=︒,③正确;∵EF ∥AB ,∴∠ECA=∠CAD ,∵∠1=∠ECA∴∠1=∠CAD∵∠CDB 是△ACD 的一个外角,∴∠CAD=∠1+∠CAD=2∠1,④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角度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像的特点进行求解.11.D解析:D【分析】这个图形可以看成是两个三角形叠放在一起的,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80A E C ∠+∠+∠=︒,180D B F ∠+∠+∠=︒,360A B C D E F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A解析:A【分析】由//AB CD 和48B ∠=︒,可得到CFB ∠;再由对顶角相等和三角形内角和性质,从而完成求解.【详解】∵//AB CD∴180********CFB B ∠=-∠=-=∴132EFD CFB ∠=∠=∴1801801322028D EFD E ∠=-∠-∠=--=故选:A .【点睛】本题考察了平行线和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求解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平行线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二、填空题13.14°【分析】根据∠A =52°可求∠B 由折叠可知∠DA′C=52°利用外角性质可求【详解】解:∵∠ACB =90°∠A =52°∴∠B=90°-52°=38°由折叠可知∠DA′C=∠A =52°∠A′DB解析:14°【分析】根据∠A =52°,可求∠B ,由折叠可知∠D A′C=52°,利用外角性质可求.【详解】解:∵∠ACB =90°,∠A =52°,∴∠B=90°-52°=38°,由折叠可知∠D A′C=∠A =52°,∠A′DB=∠D A′C -∠B=52°-38°=14°,故答案为:14°.【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灵活运用三角形的性质和轴对称性质建立角之间的联系.14.假;【分析】将原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对换位置即可得到逆命题然后判断真假【详解】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的逆命题是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周长相等无法判定三角形解析:假;【分析】将原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对换位置,即可得到逆命题,然后判断真假.【详解】“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的逆命题是“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周长相等,无法判定三角形全等,故该逆命题是假命题,故答案为:假.【点睛】本题考查逆命题与命题的判断,掌握原命题与逆命题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5.66【分析】在线段CD上取点E使CE=BD再证明△ADB≅△AEC即可求出【详解】在线段DC取点ECE=BD连接AE∵CE=BD∴BE=CD∵AB=CD∴AB=BE∠BAE=∠BEA=(180°-4解析:66【分析】在线段CD上取点E使CE=BD,再证明△ADB≅△AEC即可求出.【详解】在线段DC取点E,CE=BD,连接AE,∵CE=BD,∴BE=CD,∵AB=CD,∴AB=BE,∠BAE=∠BEA=(180°-48°)÷2=66°,∴∠DAE=48°,∠AED=66°,∴△ADB≅△AEC,∴∠BAD =∠CAE =18°,∴∠CAD =∠DAE +∠CAE =66°.故答案为:66.【点睛】本题考察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做出辅助线找到全等三角形.16.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的余角相等【分析】把命题的题设写在如果的后面把命题的结论部分写在那么的后面即可【详解】解:命题等角的余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如果两个角是相等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 解析: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的余角相等【分析】把命题的题设写在如果的后面,把命题的结论部分写在那么的后面即可.【详解】解:命题“等角的余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如果两个角是相等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故答案为:如果两个角是相等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事物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经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称为定理.17.90°【分析】由平行线性质可得到再由角平分线定义可得到【详解】解:∵AB ∥CD ∴∠BGH+∠GH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GMHM 分别平分∠BGH ∠GHD ∴∠MGH+∠GHM=90(角平解析:90°【分析】由平行线性质可得到180BGH GHD ∠+∠=︒,再由角平分线定义可得到90GMH ∠=︒.【详解】解:∵AB ∥CD∴∠BGH+∠GH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GM 、HM 分别平分∠BGH 、∠GHD ,∴∠MGH+∠GHM=90︒(角平分线的定义)∴ ∠GMH=180︒-(∠MGH+∠GHM )=180︒-90︒=9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故答案为 90°.【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角平分线及平行线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有关性质、定义和定理是解题关键.18.真【分析】根据题意判断正误即可确定是真假命题【详解】解:命题若则a=b 这个命题是真命题故答案为:真【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当判断一个命题为假命题时可以举出反例难度不大解析:真【分析】根据题意判断正误即可确定是真、假命题.【详解】解:命题“若11a b,则a=b”,这个命题是真命题,故答案为:真.【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当判断一个命题为假命题时可以举出反例,难度不大.19.①②【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逐一判断即可得答案【详解】∵∠1=∠2∴AB∥CD;故①符合题意∵∠BAD+∠ADC=180°∴AB∥CD;故②符合题意∠ABC=∠ADC不能判定AB∥CD故③不符合解析:①②.【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逐一判断即可得答案.【详解】∵∠1=∠2,∴AB∥CD;故①符合题意,∵∠BAD+∠ADC=180°,∴AB∥CD;故②符合题意,∠ABC=∠ADC,不能判定AB∥CD,故③不符合题意,∵∠3=∠4,∴AD∥BC;不能判定AB∥CD,故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①②【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20.2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DBE=∠CBE∠DAE=∠CAE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计算即可【详解】解:∵AD是∠CAB的平分线BD是△ABC的外角平分线∴∠DBE=∠CBE∠DAE=∠C解析:2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DBE=12∠CBE,∠DAE=12∠CAE,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计算即可.【详解】解:∵AD 是∠CAB 的平分线,BD 是△ABC 的外角平分线,∴∠DBE=12∠CBE ,∠DAE=12∠CAE , ∴∠D=∠DBE-∠DAE=12(∠CBE-∠CAE )=12∠C=25°, 故答案为:2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垂直的定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已知;∠2;等量代换;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根据证明的前后联系填写理由或结论即可.【详解】解:∵AD ⊥BC 于D ,EG ⊥BC 于G ,(已知)∴∠ADC =∠EGC =90°,(垂直的定义)∴AD ∥EG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E =∠1(已知)∴∠3=∠2(等量代换)∴AD 平分∠BAC (角平分线的定义).故答案为:垂直的定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已知;∠2;等量代换;角平分线的定义.【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明确每步说理的原因是正确答题的关键.22.(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得到90FEB ∠=︒,再根据等量代换的方法求解即可;(2)通过已知条件证明A AEF ∠=∠,即可得到结果;【详解】(1)∵EB EF ⊥,∴90FEB ∠=︒,∴1809090DEF BEG ∠+∠=︒-︒=︒.又∵90EBG BEG ︒∠+∠=,∴DEF EBG ∠=∠.(2)∵EF平分AED∠,∴AEF DEF∠=∠.∵EBG A∠=∠,DEF EBG∠=∠,∴A DEF∠=∠.又∵DEF AEF∠=∠,∴A AEF∠=∠,∴//AB EF.【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垂直的性质证明是解题的关键.23.∠P=25°.【分析】延长ED,BC相交于点G.由四边形内角和可求∠G=50°,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可求∠P度数.【详解】解:延长ED,BC相交于点G.在四边形ABGE中,∵∠G=360°-(∠A+∠B+∠E)=50°,∴∠P=∠FCD-∠CDP=12(∠DCB-∠CDG)=12∠G=12×50°=2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角平分线性质,外角的性质,熟练运用外角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24.(1)72︒;(2)40︒.【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DP=12ADC∠,然后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解;(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DP=∠PDF,∠CBP=∠PBA,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ADP=∠P+∠ABP,∠C+∠CBP=∠P+∠PDF,所以∠A+∠C=2∠P,即可得解.解:(1)∵DP 平分∠ADC ,∴∠ADP=∠PDF=12ADC ∠, ∵60ADC ∠=︒,∴30ADP ∠=︒,∴304272AEP ADP A ∠=∠+∠=︒+︒=︒;(2)∵BP 平分∠ABC ,DP 平分∠ADC ,∴∠ADP=∠PDF ,∠CBP=∠PBA ,∵∠A+∠ADP=∠P+∠ABP ,∠C+∠CBP=∠P+∠PDF ,∴∠A+∠C=2∠P ,∵∠A=42°,∠C=38°,∴∠P=12(38°+42°)=40°.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定理并理解“8字形”的等式是解题的关键.25.∠CDE ;∠DE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EF ;∠FEB ;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及等量代换等来完成解答即可.【详解】解:证明:∵CD 平分∠ACB (已知),∴∠DCA=∠DCE (角平分线的定义),∵AC ∥DE (已知),∴∠DCA=∠CDE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CE=∠CDE ( 等量代换),∵CD ∥EF ( 已知 ),∴∠DEF=∠CDE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CE=∠FE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EF=∠FEB (等量代换),∴EF 平分∠DEB ( 角平分线的定义 ).故答案为:∠CDE ;∠DE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EF ;∠FEB ;角平分线的定义.【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明确相关性质及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6.见解析由垂直定义得∠DGB=∠ACB=90°,由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得DG∥AC,由平行线的性质得∠2=∠ACD,由等量代换得∠1=∠ACD,由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得EF∥CD.【详解】解:∵DG⊥BC,AC⊥BC(已知),∴∠DGB=∠ACB=90°(垂直的定义).∴DG∥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C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2(已知),∴∠1=∠ACD(等量代换).∴EF∥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证明PPT课件
例1: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 中, AB∥CD,
AD∥BC,试问∠A与∠C,∠B与∠D 的大小关系如何?
A
D
解:∠A= ∠ C, ∠B=∠D.
理由:∵AB∥CD (已知 )
B
C
∴∠B+∠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又 ∵ AD∥BC (已知)
∴∠C+∠D=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C
∴∠1=∠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D(已知)
∴∠B-∠1=∠D-∠4(等式的性质)
∴∠2=∠3
∴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讨论:平行线三个性质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
什么?它与判定有什么区别?(分组讨论)
线的关系
判定
角的关系
平行线的判定 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所以∠BDF=∠EDF.
课堂小结
已知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得到
判定 性质
得到 两直线平行
已知
已知:直线a∥b,∠1和∠2是直
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 a
求证: ∠1+∠2=180°.
b
证明:∵a∥b (已知)
c
3 1
2
∴∠2=∠3 (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180°(平角等于180°)
∴∠1+∠2=180 °(等量代换) .
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
∵ a∥b, ∴ ∠1+∠2=1800 .
b
八年级数学平行线的证明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平行线的证明知识点
在八年级数学中,学生学习了平行线的证明。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知识点:
1. 平行线的定义: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不相交,且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任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
a. 平行线之间永远不会相交。
b. 平行线与同一条横截线所产生的对应角、同位角和内错角等对应角相等。
c. 平行线与同位角加内错角之和等于180度。
3. 平行线的证明方法:
a. 直线内角和为180度。
b. 两线条间的夹角关系:例如,错位角、锐角与钝角之间的关系。
c. 线条与横截线之间夹角的性质:例如,顶角定理和同位角定理。
4. 平行线的证明步骤:
a. 根据已知条件写出证明目标。
b. 根据性质和定义选择合适的性质或定理。
c. 根据所选的性质或定理给出相关的逻辑推理。
d. 使用逻辑推理来证明所需要的结论。
需要注意的是,平行线的证明通常是通过以证明反证法的方式进行。
也就是首先假设两条直线不平行,然后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矛盾,从而推出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平行线的证明+思维图解+++知识考点梳理+课件件+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课标领航·核心素养学段目标1. 探索并ຫໍສະໝຸດ 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
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
直线平行.
2.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Ⅰ: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
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了解定理的证明.
3. 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Ⅱ:两条平行直线被第
行
线
的
证
明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
角
形
的
外
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于 180°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
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
它不相邻的内角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单
元
思
维
图
解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
行
线
的
证
明
平
行
线
平行线
的判定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A⊥FA,∴∠DAF=90°,
∴∠FAB=∠DAF-∠2=52.5°.
综合与实践
[点拨]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锻炼和提升
学生的推理能力,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本题
的关键.
平行线
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平行
综合与实践
运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决问题
初中阶段综合与实践领域,可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
通过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给定条件出
发,依据规则推出结论,初步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知识点复习
AB E P DC F平行线的证明知识点复习知识点1:命题(1)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_____________. _______的命题是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2)公认的真命题称为____________,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_____________.典型练习:1: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举出一个反例:①.若a>b ,则ba 11 . ②.两个锐角的和是锐角.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④.一个角的邻补角大于这个角. ⑤.两个负数的差一定是负数.2.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在院里玩球,忽听“砰”的一声,球击中了李大爷家的窗户.李大爷跑出来查看,发现一块窗户玻璃被打裂了.李大爷问:“是谁闯的祸?”甲说:“是乙不小心闯的祸.” 乙说:“是丙闯的祸.”丙说:“乙说的不是实话.” 丁说:“反正不是我闯的祸.”如果这四个小朋友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请你帮李大爷判断一下,究竟是谁闯的( )A.甲B. 乙C.丙D.丁知识点2:平行线(1).平行线的判定:公理:____________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定理1:___________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定理2: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 定理: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___________.(2).平行线的性质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___________. 性质定理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_________.性质定理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__________.典型练习:1、已知如图∠1=∠2,BD 平分∠ABC ,求证:AB//CD2.已知:BC//EF ,∠B=∠E ,求证:AB//DE 。
3、小明到工厂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发现工人师傅生产了一种如图所示的零 件,要求AB ∥CD ,∠BAE=35°,∠AED=90°.小明发现工人师傅只是量出∠BAE=35°,∠AED=90°后,又量了∠EDC=55°,于是他就说AB 与CD 肯定是平行的,你知道什么原因吗?4.如图,某湖上风景区有两个观望点A,C和两个度假村B,D.度假村D在C的正西方向,度假村B在C的南偏东30°方向,度假村B到两个观望点的距离都等于2km.(1)求道路CD与CB的夹角;(2)如果度假村D到C是直公路,长为1km,D到A是环湖路,度假村B到两个观望点的总路程等于度假村D到两个观望点的总路程.求出环湖路的长;(3)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能够判定DC∥AB吗?若能,请写出判断过程;若不能,请你加上一个条件,判定DC∥AB.5.与平行线有关的探究题(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探究:如图,直线AC∥BD,连接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接PA、PB,构成∠PAC、∠APB、∠PBD三个角.当动点P落在第①部分时,小明同学在研究∠PAC、∠APB、∠PBD三个角的数量关系时,利用图1,过点P 作PQ∥BD,得出结论:∠APB=∠PAC+∠PBD.请你参考小明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当动点P落在第②部分时,在图2中画出图形,写出∠PAC、∠APB、∠PBD三个角的数量关系;(2)当动点P落在第③、第○4部分时,在图3、图4中画出图形,探究∠PAC、∠APB、∠PBD之间的数量关系,写出结论并选择其中一种情形加以证明.知识点三: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2) 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____________________.(3) 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____________________.典型练习:1.如下几个图形是五角星和它的变形.(1)图(1)中是一个五角星,求∠A+∠B+∠C+∠D+∠E;(2)图(2)中的点A向下移到BE上时,五个角的和(即∠CAD+∠B+∠C+∠D+∠E)有无变化?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3)把图(2)中的点C向上移到BD上时,如图(3)所示,五个角的和(即∠CAD+∠B+ ∠ACE+∠D+∠E)有无变化?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2..认真阅读下面关于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所夹角的探究片段,完成所提出的问题.探究1:如图1,在△ABC 中,O 是∠AB C 与∠ACB 的平分线BO 和CO 的交点,通过分析发现∠BOC =90°+21∠A,理由如下: ∵BO 和CO 分别是∠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1=21∠ABC ,∠2=21∠ACB ∴∠1+∠2=21(∠ABC+∠ACB)又∵∠ABC+∠ACB=180°—∠A∴∠1+∠2=21(180°—∠A )=90°—21∠A ∴∠BOC=180°—(∠1+∠2)=180°—(90°—21∠A ) ∴∠BOC=90°+21∠A 探究2:如图2,O 是∠ABC 与外角∠ACD 的平分线BO 和CO 的交点,试分析∠BOC 与∠A 有怎样的关系? 请说明理由.探究3:如图3,O 是外角∠DBC 与外角∠ECB 的平分线BO 和CO 的交点,则∠BOC 与∠A 有怎样的关系?(只写结论,不需证明)综合测试题:一、填空题1.如上图,AD ∥BC ,AC 与BD 相交于O ,则图中相等的角有_____对.2.如上右图,已知AB ∥CD ,∠1=100°,∠2=120°,则∠α=_____.3.如右图,DAE 是一条直线,DE ∥BC ,则∠BAC =_____.4.“一次函数y=kx-2,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是一个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二、选择题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内错角相等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C.三条直线相交 ,必产生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 )A.互相重合B.互相平行C.互相垂直D.相交3. 下列句子中,不是命题的是( )A.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B.对顶角相等;C.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4.如右图,已知∠1=∠B ,∠2=∠C ,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A.AD ∥BCB.∠B =∠CC.∠2+∠B =180°D.AB ∥CD5.如右图,若AB∥CD,则∠A、∠E、∠D之间的关系是( )A.∠A+∠E+∠D=180°B.∠A-∠E+∠D=180°C.∠A+∠E-∠D=180°D.∠A+∠E+∠D=270°三、解答题1.如图,已知AB∥CD,∠B=65°,CM平分∠BCE,∠MCN=90°,求∠DCN的度数.2.如图,CD∥AB,∠DCB=70°,∠CBF=20°,∠EFB=130°,问直线EF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3.如图,如图,在三角形ABC中,∠C=70°,∠B=38°,AE是∠BAC的平分线,AD⊥BC于D.(1)求∠DAE的度数;(2)判定AD是∠EAC的平分线吗?说明理由.(3)若∠C=α°,∠B=β°,试猜想∠DAE与∠C—∠B有何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DAE的度数.(∠C>∠B)4.如图,y轴的负半轴平分∠AOB,P为y轴负半轴上的一动点,过点P作x轴的平行线分别交OA、OB 于点M、N.(1)如图1,MN⊥y轴吗?为什么?(2)如图2,当点P在y轴的负半轴上运动到AB与y轴的交点处,其他条件都不变时,等式∠APM=(∠OBA﹣∠A)是否成立?为什么?(3)当点P在y轴的负半轴上运动到图3处(Q为BA、NM的延长线的交点),其他条件都不变时,试问∠Q、∠OAB、∠OBA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数量关系?若存在,请写出其关系式,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平行线的证明——为什么要证明》数学教学PPT课件(3篇)
当堂练习
1.下列结论中你能肯定的是( ) B
A.今天下雨,明天必然还下雨 B.三个连续整数的积一定能被6整除 C.小明在数学竞赛中一定能获奖 D.两张相片看起来佷像,则肯定照的是同一个人
2.下列问题用到推理的是( ) A
A.根据a=10,b=10,得到a=b B.观察得到三角形有三个角 C.老师告诉我们关于金字塔的许多奥秘 D.由经验可知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方法.
二 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
【类型一】 实验验证
例1:先观察再验证.
(1)图①中实线是直的还是弯曲的? (2)图②中两条线段a与b哪一条更长? (3)图③中的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吗?
解:观察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1)实线是弯曲的; (2)a更长一些; (3)AB与DC不平行. 而我们用科学的方法验证后发现: (1)实线是直的; (2)a与b一样长; (3)AB平行于CD.
解:(3)由(1)、(2)可发现: ∠AOB=∠COD.
例3:如图,从点O出发作出四条射线OA、OB、OC、OD,已 知OA⊥OC,OB⊥OD. (4)你能肯定上述的发现吗?
解:(4)∵∠AOB+∠BOC=∠AOC=90°, ∠BOC+∠COD=∠BOD=90°,
∴∠AOB+∠BOC=∠BOC+∠COD. 【方法∴总∠结A】O检B验=数∠学CO结D论. 具体经历的过程是:观察、度 量、实验→猜想归纳→结论→推理→正确结论.
60°,
例3:如图,从点O出发作出四条射线OA、OB、OC、 OD,已知OA⊥OC,OB⊥OD. (2)若∠BOC=54°,求∠AOB和∠COD的度数;
解:(2)∠AOB=∠AOC-∠BOC=90°-54°= 36°,
∠COD=∠BOD-∠BOC=90°-5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线的证明 》检测题
一、填空题:
1.命题“任意两个直角都相等”的条件是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 它是________(真或假)命题.
2.已知,如图,直线AB 、CD相交于O ,OE 平分∠BOD 且∠AO E=150°,∠AOC 度为 .
3.如图1,如果∠B =∠1=∠2=50°,那么∠D = . ﻫ
4.如图2,直线l1、l2分别与直线l 3、l4相交,∠1与∠3互余,∠3的余角与∠2互补,∠4=125°,则∠
3= .
5.如图3,已知AB ∥CD ,∠C=75°,∠A =25°,则∠E 的度数为 .6ﻫ.如图AB ∥CD ∠1=∠2,∠3=∠4,试说明AD ∥BE 解:∵AB ∥CD(已知)
∴∠4=∠_____( )
∵∠3=∠4(已知) ∴∠3=∠_____( )
∵∠1=∠2(已知)
∴∠ 1+∠C AF=∠2+∠CAF( ) 即 ∠_____ =∠_____( ) ∴∠3=∠_____
∴AD ∥B E( ) 二、选择题:
1.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OE ⊥AB 于点O,OF 平分∠AO E,∠1=15°30,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ﻫA.∠2=45° B.∠1=∠3
C.∠AOD 与∠1互为补角
D.∠1的余角等于75°30′ 2.下列是命题的是( )
A.画两条相等的线段
B.等于同一个角的两个角相等吗?
C.延长线段AO 到C,使OC =OA 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F E D
C B A
4
321
A.对顶角相等 B. -4是有理数
C. 内错角相等D.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相似
三、解答题:
1.已知如图,指出下列推理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1和∠2是内错角,∴∠1=∠2,
(2)∵∠1=∠2,∴A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ﻫ
2.如图2,已知:直线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BEF的平分线与∠DF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你能说明∠P=90°吗?
3.如图,∠1=∠2,∠3=∠4,试问EF是否与GH平行?
4.如图写出能使AB//CD成立的各种条件。
ﻫﻫ
5.已知如图,AB//CD,∠1=∠3,求证:AC //BD 。
6.已知如图∠1=∠2,BD 平分∠ABC,求证:A B//C D ﻫﻫ
7.如图,已知直线a,b,c被直线d 所截,若∠1=∠2,∠2+∠3=180°,求证:a ∥c ﻫ
8.已知:如图、BE//CF,BE 、CF 分别平分∠ABC 和∠BCD 求证:AB //CD
9.已知:如图,AB//CD ,BC //DE ,∠B=70°,
求∠D 的度数。
A
C
D
F
B
E
1
2 A B E
10.已知:BC//EF,∠B=∠E,求证:AB//DE。
11.如图,已知AB∥CD,∠A =1000,CB平分∠ACD,求∠ACD、∠ABC的度数。
12.如图,已知:DE⊥AO于E, BO⊥AO,∠CFB=∠EDO,证明:CF∥DO .
A
B
E
P
D
C
F
C
B
A
F
E
D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