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同步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章末综合检测(一)
2019-2020年新教材突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四章测评+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9年4月,北京的一场雪为清明小长假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
铺着方形地砖(方砖中心中空,露出土壤)的北京延庆停车场,在一片空着的车位上出现了一个个白色的“馒头”状的小雪堆。
据此完成第1~2题。
1.图中景观的成因是()A.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B.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C.砖块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D.砖块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2.与普通水泥地面停车场相比,图中方形地砖停车场()A.增加了雨水下渗B.增加了地表径流C.减少了生物种类D.减少了地下径流1题,从图中可知,砖区积雪少,土壤区积雪多,成因是方砖中心中空,露出土壤,砖块吸收的太阳辐射多,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第2题,方形砖与普通水泥砖比,中心是中空的,露出土壤。
土壤能截流雨水增加下渗,使得地下径流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而普通水泥砖使雨水难以下渗,地表径流多。
相比于普通水泥砖,图中方形砖能增加生物种类。
2.A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
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A.a增强B.b增强C.c减弱D.d减弱4.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3题,据图可知,a代表水汽蒸发,b代表地表径流,c代表下渗,d代表地下径流。
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a增强,b减弱,c增强,d增强,故A项正确。
第4题,植被浅沟是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
其主要目的是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故B项正确。
4.B读某河流中游湖泊在一次洪水过程中,入、出湖径流量变化统计图,完成第5~6题。
5.体现湖泊蓄洪作用的时段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随着退耕还湖面积的扩大,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湖泊径流变化应是()A.湖泊峰值水位变高B.出湖流量峰值提前C.入湖流量峰值增大D.出湖流量峰值增大5题,湖泊蓄洪时段,入湖径流量大,出湖径流量小。
湘教版 高中地理 2019-2020年 高一 上 必修一 地理期末综合测试练习包含答案
高一地理综合练习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A. 光照太强B. 热量不足C. 日温差较小D. 年温差较小 2.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A. 增强地面辐射B. 增强地面保温C. 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 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下图为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
完成3-4题。
3.此时风力最大的是A. 郑州B. 上海C. 石家庄D. 西安4.图中锋面系统在石家庄过境时,当地 A. 太阳辐射增强 B. 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 C. 大气逆辐射减弱 D.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9月18日至21日,强台风自南向北掠过我国某市。
22日,台风刚过,又受到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局地降温超过15 ℃。
结合图1,回答5-6题。
5.图1四条曲线中,能正确反映从18日到24日该市气压变化特点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18日至21日该市的风向 A .东北风转西北风 B .东南风转西南风C .东北风转西南风D .西北风转偏南风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a 、b 、c 、d 、e 分别表示A .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B .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C .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 .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 8.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 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读“世界部分地区的洋流模式图”,回答9-11题。
9.图示中四洋流主要由盛行风作为形成动力的是郑州石家庄上海1020 103010101010 1020西安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10.图示大洋环流位于A .大西洋中低纬海区B .太平洋中高纬海区C .南半球中低纬海区D .北半球中低纬海区 11.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顺洋流④航行,可以从东亚到北美 B .a 处有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C .洋流①对沿岸温带荒漠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D .洋流③对沿岸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下左图和右图分别为我国甲地(37.8°N,112.6°E)和乙地(39.8°N,116.5°E)的气候资料统计图。
湘教版 高中地理 2019-2020年 高一 上 必修一 地理期末综合测试练习包含答案
高一地理综合练习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A. 光照太强B. 热量不足C. 日温差较小D. 年温差较小 2.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A. 增强地面辐射B. 增强地面保温C. 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 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下图为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
完成3-4题。
3.此时风力最大的是A. 郑州B. 上海C. 石家庄D. 西安4.图中锋面系统在石家庄过境时,当地 A. 太阳辐射增强 B. 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 C. 大气逆辐射减弱 D.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9月18日至21日,强台风自南向北掠过我国某市。
22日,台风刚过,又受到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局地降温超过15 ℃。
结合图1,回答5-6题。
5.图1四条曲线中,能正确反映从18日到24日该市气压变化特点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18日至21日该市的风向 A .东北风转西北风 B .东南风转西南风C .东北风转西南风D .西北风转偏南风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a 、b 、c 、d 、e 分别表示A .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B .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C .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 .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 8.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 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读“世界部分地区的洋流模式图”,回答9-11题。
9.图示中四洋流主要由盛行风作为形成动力的是郑州石家庄上海1020 103010101010 1020西安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10.图示大洋环流位于A .大西洋中低纬海区B .太平洋中高纬海区C .南半球中低纬海区D .北半球中低纬海区 11.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顺洋流④航行,可以从东亚到北美 B .a 处有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C .洋流①对沿岸温带荒漠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D .洋流③对沿岸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下左图和右图分别为我国甲地(37.8°N,112.6°E)和乙地(39.8°N,116.5°E)的气候资料统计图。
【2019(秋)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新教材)】章末检测(三)
章末检测(三)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a层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水平运动明显B.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C.密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加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与a层相比,b层( )A.能大量吸收紫外线B.随高度升高气温降低1C.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大D.对流运动旺盛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层是对流层,该层的特点是:对流运动显著,A错。
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B错。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因此密度随高度升高而下降,C错。
对流层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对。
第2题,由图可知,b层是平流层,该层的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而使大气增温,因此A对、B错。
空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集中在对流层,C错。
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D错。
答案1.D2.A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3~4题。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①B.②C.③D.④4.图示中能解释昼夜温差大小产生原因的是( )2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第3题,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对应箭头是③。
第4题,②为大气的反射,影响着白天气温的高低;④为大气逆辐射,影响着夜晚气温的高低。
答案 3.C 4.D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完成第5题。
5.霜冻多出现在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A.白天①强,夜晚②弱B.白天④强,夜晚③强C.白天③强,夜晚②强D.白天①弱,夜晚④弱解析白天太阳辐射弱,导致地面获取的热量少;夜间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作用差,导致地面散失热量快。
从而导致近地面温度低,容易出现霜冻。
答案 D3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下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检测(三)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章末综合检测(三)一、选择题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3题。
1.人造天体在升空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 )A.减—增B.增—减C.减—增—减—增D.增—减—增—减2.人类排放的氟氯烃,会破坏图中哪层中的臭氧( )A.①层B.②层C.③层D.③层以上大气层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反射作用最强,这种作用主要发生在( )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解析:第1题,结合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可知,先减再增,再减再增,故选C。
第2题,人类排放的氟氯烃,能破坏臭氧层,而臭氧层主要位于平流层,图中②层即为平流层。
第3题,对太阳辐射起反射作用的主要是大气中的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而云层和尘埃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也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大气中,对应图中①层。
答案:1.C 2.B 3.A深秋或初冬晴朗的夜晚,常见农民在田间地头燃烧柴草,以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5.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C.增强c辐射D.改变b的辐射方向解析:第4题,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
其中b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其辐射的热量主要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
第5题,燃烧柴草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及大量烟尘,可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增强,从而保护作物免受冻害。
答案:4.B 5.C读图,回答6~7题。
6.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 )A.A点B.B点C.C点D.D点7.有关图中各点大气运动和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点为下沉气流B.高空大气由D点流向B点C.近地面大气由A点流向C点D.C点在高压控制下,是晴朗天气解析:第6题,根据高空等压面的弯曲情况可判断出近地面A和C两地的气压和气温状况。
湘教版 高中地理 2019-2020年 高一 上 必修一 地理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高一年级必修一地理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近日科学家拍摄到一个位于太阳系周围、距离地球大约25光年的“北落师门”的恒星系统,关于该系统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河外星系 B.属于银河系C.比太阳系高一级别 D.系统中核心是行星2.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木星最容易被彗星撞击,主要原因是木星()A.离彗星带近 B.质量、体积最大C.卫星数量多 D.距太阳远近适中“火星冲日”是难得一见的自然现象:火星、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火星与太阳形成“此升彼落”(相对于地球)奇观。
回答3-4题。
3.下列能反映“火星冲日”现象中火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关系的是( A)4.火星是人类探索地外生命的首选行星。
据下表,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条件有(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与日距离57.9 108.2 149.6 227.9 778.0 1492.0 (百万千米)表面平-170~350 465~485 -80~60 -140~20 - 150 -180 均温度自转周期58.6 d 243.d 23 h56′24 h37′9 h50′10 h14′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所包围②火星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比较适中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①②B.③④ C.②③ D.①④下图为我国东、西部地区与全球总辐射量的对比图。
读图完成5-6题。
5.影响全球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C.大气环流 D.地形地势6.影响我国东、西部地区与全球总辐射量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陆域面积 B.距海远近C.天气状况 D.海拔高低2015年3月20日在冰岛、欧洲、非洲北部、亚洲北部出现日全食,出现如下图的景观。
据此回答7-9题。
7.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与外围发亮的部分可能是太阳的()A.都是光球层B.都是色球层C.都是日冕层D.光球层与色球层8.发生在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的太阳活动有()A.黑子B.耀斑C.太阳风D.黑子、耀斑9.图中外围发亮的太阳大气层活跃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A.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美丽的极光B. 风调雨顺,农业增产C. 流星现象多发D. 轮船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7年7月4日12时25分在吉尔吉斯斯坦(39.45°N,73.25°E)发生3.9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章末综合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
章末综合检测(三)[学生用书P105(单独成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4题。
1.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①B.②C.③D.④2.“本以正身,改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
”“夏之云”令人舒适是因为________作用增强()A.①B.②C.③D.④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对于“霜飞晚”起主要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4.在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图中序号的正确顺序为()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解析:第1题,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②表示地面辐射,故B正确。
第2题,“夏之云”令人舒适是因为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有所下降。
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故D正确。
第3题,诗句的意思是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
阴天,大气逆辐射强,所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果好,霜下得也晚了。
③是大气逆辐射,故C正确。
第4题,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①)为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层时,一小部分被大气削弱(④),大部分照射到地面,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后,地面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外释放能量,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②)的能量后,大气增温,大气以辐射的方式向周边释放能量,其中一部分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被称为大气逆辐射(③),大气逆辐射将地面损失的一部分能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故C正确。
答案:1.B 2.D 3.C 4.C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在新西兰测得太阳紫外线辐射比10年前所测得的数据要大12%。
据此回答5~6题。
5.数据表明()A.地球大气层中臭氧含量在减少B.大气比10年前清洁了,紫外线容易穿过大气C.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多D.对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增强6.下列现象中与紫外线增多直接有关的是()A.土壤酸性增强,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受腐蚀B.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C.季风区的洪涝灾害增多D.患白内障和皮肤病的人数明显增加答案:5.A 6.D7.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高层大气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C8.有关大气各层气温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B.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C.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D.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解析:选B。
2019-2020年新教材突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二章测评+Word版含解析
第二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
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示意图和黄河三角洲景观示意图,完成第1~3题。
1.三角洲与冲积扇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表形态,对冲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冲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②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③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④三角洲只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B.台湾岛C.华北平原D.喀斯特地貌3.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
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不包括()A.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B.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C.黄河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D.黄河入海口的位置不确定1题,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故C项符合题意。
第2题,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淮河、海河所挟带的泥沙沉积形成的,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是流水的堆积作用,所以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华北平原,故C项符合题意。
第3题,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黄河入海水量减少等,但黄河入海口的位置变化不影响黄河入海泥沙量,故D项符合题意。
2.C3.D下图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第4~5题。
4.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5.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4题,由材料“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可知,平坦面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章末综合检测(二)含答案
章末综合检测(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洪积扇的说法正确的是()A.岩石裸露,风化侵蚀形成B.降水不均,沟谷发育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C.洪积扇上部颗粒物小,边缘颗粒物大D.坡度大,滑落崩塌形成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风化作用不显著B.坡度缓,坡长长C.河流流量小D.坡度陡,搬运能力强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2020年7月11日晚11时,四川阿坝州小金县春厂坝“北斗智慧云公共监测平台”的人工智能预警广播系统发出了滑坡预警(在地质灾害发生前,当原本固定在某个区域的传感器发生沉降或偏移时,卫星能够感知其运动变化,实现全天候全自动在线监测预警),当地干部群众收到通知后成功组织避险。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易发生崩塌、滑坡地区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地形平坦B.气候干旱C.地表岩石破碎,碎屑多D.地表沙丘广布5.下列是村民建议的滑坡防范措施,其中不合理的是()A.修建大型水库B.在坡体软弱面修建排水沟C.保护坡地植被D.在滑坡底脚修建抗滑挡墙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变化。
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50千米)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年间的变化,箭头表示变化方向。
读图,完成6~7题。
6.三个测量点从下游到上游的排序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甲、丙、乙7.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A.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B.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C.溯源侵蚀导致河床变高D.流水堆积导致河床变高雅丹地貌是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同步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章末综合检测(五)
章末综合检测(五)一、选择题塞罕坝海拔1 010~1 940米。
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
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
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
据此完成1~3题。
1.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A.落叶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叶林D.常绿阔叶林2.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3.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有()A.增加生物多样性B.减轻风沙危害C.涵养水源,美化环境D.减缓变暖趋势详细分析:第1题,华北平原地区的自然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塞罕坝海拔1 010~1 940米,地势较高,气温较低,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针叶林。
第2题,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是阳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第3题,塞罕坝林场有防风固沙作用,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有减轻风沙危害。
答案:1.C 2.A 3.B4.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气候类型有()①地中海气候②温带海洋性气候③温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详细分析: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典型自然植被,②④对。
答案:D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
下图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
据此完成5~6题。
5.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A.西部B.东部C.南部D.北部6.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A.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B.森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C.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详细分析:第5题,图示南部地区干旱指数最小,说明水分条件最好,植被覆盖率最高。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检测(二)(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章末综合检测(二)[学生用书P95(单独成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不同的地貌图片。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地貌的形成与河流的流水作用有关的是(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2.①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解析:第1题,①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②长江三峡为河流侵蚀地貌,主要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③海南岛南天一柱属于海浪侵蚀地貌,主要由海浪的侵蚀作用而形成;④三角洲属于河流堆积地貌,是河流从上游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由于河水流速变缓以及海水顶托作用大量沉积而形成的。
第2题,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答案:1.B 2.C3.台湾东北的“野柳地质公园”有一块形似“金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不过在2011年4月勘察时,发现“豹头”掉在地上,金钱豹已“一命呜呼”(见下图)。
导致其发生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风力侵蚀作用B.海浪侵蚀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解析:选B。
形似“金钱豹”的岩石只能在“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说明其位于海洋中,故“豹头”的掉落应为海浪侵蚀作用。
(2019·青岛质检)天坑是四周岩壁陡直、平均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 m的大型塌陷漏斗,其发育在特定的岩溶地质、地貌、气候和水文环境下,是一种独特的喀斯特景观。
下图示意天坑形成与演化过程。
据此回答4~6题。
4.关于天坑发育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岩层断裂发育②石灰岩层厚度小③岩层层序平缓④地下河水位浅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②④5.巨量崩塌物造成地下河通道的阻塞和改造,会促使流水对岩石( )A.溶蚀、冲蚀增强B.溶蚀减弱、冲蚀增强C.溶蚀、冲蚀减弱D.溶蚀增强、冲蚀减弱6.天坑的形成归结为流水对塌陷堆积物的( )A.冲蚀作用B.溶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天坑发育的基础为裂隙发育,然后地表水沿裂隙下渗,发生侵蚀作用,而天坑的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米,说明当地石灰岩厚度大,①对、②错。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章末综合检测(四)含答案
章末综合检测(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我国西北地区昆仑山北侧山前存在一地下水补给形成的湖泊,该湖泊一年四季湖面平静,不升不降。
当地居民以湖水为灌溉和生活用水,下图为湖泊所在地局部地形剖面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与图示湖泊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一致的是()A.青海湖B.杭州西湖C.洞庭湖D.鄱阳湖2.若湖区经济林种植面积扩大,则会导致()A.经济林蒸腾作用减弱B.入湖水量增大C.湖区蒸发量减少D.湖区降水量大增2022年6月26日到27日,成都经历了一次雷雨天气,其中天府新区、东部新区、主城区、龙泉驿、简阳、金堂、双流、新津等地达到大暴雨(130~200毫米)级别。
本轮降水使成都市部分地区受灾,其中主城区的经济损失远高于附近的城郊区域。
据此完成3~4题。
3.主城区经济损失远高于附近城郊区域的主要原因是()A.主城区排水速度慢B.主城区经济发达C.主城区救灾能力弱D.主城区降水更多4.成都市应对暴雨天气可行的措施有()①人工干预,减少区域降水②加强预报,提前做好安排③完善培训,健全救灾机制④保护绿地,建设海绵城市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全球水量平衡总的状况:从长期看,全球范围的总蒸发量等于总降水量。
下图为全球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完成5~7题。
5.从全球多年平均来看,每年从陆地注入海洋的总径流量为()A.11.9万立方千米B.7.2万立方千米C.4.7万立方千米D.38.6万立方千米6.从全球多年平均来看,每年海洋上约有多少水蒸发到空中()A.50.5万立方千米B.57.7万立方千米C.11.9万立方千米D.38.6万立方千米7.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剧地区之间热量不平衡B.极地冰盖比河水的更新周期短C.不断塑造着全球地貌形态D.促使全球总水量不断增加荷兰人在围海造陆的过程中,发现排开海水的地面会因长期接触不到水分而不断沉降。
为了使地面不再下沉,荷兰人制造了一种小型路面砖铺设在街道路面上,并在砖与砖之间预留2毫米的缝隙,这就是有名的荷兰砖。
2019(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湘教版(新教材)章末检测(二)
章末检测(二)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A.侵蚀、搬运、堆积B.搬运、侵蚀、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D.堆积、搬运、侵蚀2.图中d和c两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分别是()A.瀑布、河漫滩平原B.冲积扇、三角洲C.三角洲、冲积平原D.河漫滩平原、冲积扇解析第1题,a处为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处为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作用为主;c处为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
第2题,d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山区河流流速快,搬运能力强,河流从山区进入平原的时候,携带的大量碎石、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c处位于河流下游的入海口附近,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答案 1.A 2.B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我国不同地区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
据图回答3~4题。
3.以上“天生桥”所在地区与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黄土桥B.海蚀桥C.喀斯特溶蚀桥D.风蚀桥4.塑造图中④地区域地形地貌的主要力量来自()A.流水B.风力C.冰川D.海浪解析第3题,黄土桥位于黄土高原地区,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第4题,④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最易受风力侵蚀,其地貌的塑造力量主要来自风力作用。
答案 3.A 4.B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读图回答5~6题。
5.对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③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量稳定B.河道较浅C.河流不易改道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解析第5题,依据概念可知,①说法不准确,D项正确。
第6题,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底部,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道较浅。
新教材突破同步湘教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章末综合检测二 含解析
章末综合检测(二)一、选择题读下列景观图,回答1~2题。
1.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2.四种地貌中,因沉积作用形成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1题,四种地貌分别是河口三角洲、风积沙丘、河流侵蚀峡谷、风蚀雅丹地貌。
第2题,河流入海时,因流速降低,所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淤积,逐渐形成河口三角洲。
风力携带的沙尘在遇到阻力或风速减弱时,沉积下来形成沙丘。
答案:1.B 2.A下图为不同的地貌图片。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地貌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的是()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4.①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解析:第3题,①新月形沙丘是风力沉积地貌;②三峡为河谷地貌,主要因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而成;③海南岛南天一柱属于海浪侵蚀地貌,主要因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④三角洲为河流堆积地貌,是河流从上游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因流速变缓以及海水顶托作用,大量沉积形成。
因此选B。
第4题,新月形沙丘是风力沉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答案:3.B 4.C下图是厦门市鼓浪屿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
据此回答5~6题。
5.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海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河流侵蚀6.图中由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A.岩洞B.岩礁C.沙滩D.海岸解析:第5题,根据题干可知,“鼓浪石”是海浪拍打形成的,为海水的侵蚀作用。
第6题,海水堆积作用会形成沙滩地貌。
答案:5.A 6.C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
读图,回答7~8题。
7.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A.①B.②C.③D.④8.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画①显示有高大的山脉、幽深的峡谷,与丘陵地形特征不符合,排除;画②显示平地上的孤峰,是喀斯特地貌景观,排除;画③显示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属于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排除;画④显示有低矮的丘陵,以及河流、小船等,符合我国江南丘陵景观特征。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检测(四)(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章末综合检测(四)[学生用书P117(单独成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
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下列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亚地区:环节①水量7月份较小B.南亚地区:环节②水量1月份较大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水量7月份较小D.开普敦及其附近:环节⑥水量1月份较小2.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的影响最大B.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C.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D.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⑤和⑥的水量解析:第1题,环节①是蒸发,东亚地区7月份气温高,蒸发量较大;环节②是降水,南亚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1月份降水较少;环节③是地表径流,地中海沿岸7月份降水较少,故地表径流量较小;环节⑥为植物蒸腾,开普敦及其附近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1月份为夏季,气温高,植物蒸腾强烈,环节⑥水量较大。
第2题,目前人类对环节③(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环节③(地表径流)水量的空间分布;④为下渗,修建水库可增加下渗量;植树造林可增加环节⑤(地下径流)和⑥(植物蒸腾)的水量。
答案:1.C 2.C(2019·江西师大附中检测)下图示意某流域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乙、丙三个环节分别是( )A.下渗、坡面径流、壤中流B.壤中流、下渗、坡面径流C.坡面径流、下渗、壤中流D.坡面径流、壤中流、下渗4.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条件对径流过程不同环节的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A.地势起伏大,坡面径流流速慢B.植被覆盖率高,下渗雨水多C.岩体破碎程度高,地下径流量小D.降水强度大,坡面径流下渗多解析:第3题,地表径流包括河道径流和坡面径流,则甲是坡面径流;丙是地下径流的组成部分,而地下径流包括地下河的径流和土壤中的径流,故丙为壤中流;乙是地表水的下渗环节。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检测(四)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章末综合检测(四)一、选择题读“某区域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序号表示地下径流的是( )A.①B.②C.③ D.④2.图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 )A.不断更新陆地水B.加速冰川融化C.使水呈三态变化D.使海平面上升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①为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③为地表径流;④为地下径流。
第2题,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循环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变化,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答案:1.D 2.A湖泊换水周期的长短可以用公式: T=W/(Q×86 400)计算。
T为换水周期,以天计;W 为湖泊储水量,以立方米计;Q为年平均入湖流量,以立方米/秒计。
下表示意我国部分湖泊的有关数据。
据此回答3~5题。
A.洞庭湖B.太湖C.滇池D.青海湖4.换水周期最长的湖泊是( )A.洞庭湖B.太湖C.滇池D.青海湖5.由表中信息可知( )A.湖泊面积越大,换水周期越长B.湖泊储水量越小,换水周期越短C.年平均入湖流量越大,换水周期越短D.湖泊储水量与年平均入湖流量的比值越大,换水周期越长解析:第3题,青海湖是位于青藏高原上的内陆湖,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第4、5题,根据材料所给公式可知,湖泊储水量与年平均入湖流量的比值越大,换水周期越长,通过计算,可知青海湖的换水周期最长。
答案:3.D 4.D 5.D读下图,完成6~7题。
6.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纬度范围是( )A.南北纬10°之间B.南北纬10°~40°C.南北纬30°~60°D.南北纬50°~80°7.设全球降水量、热带蒸发量、温带径流量最大值所在纬度范围分别为①②③,则海洋表层盐度(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②>①>③ D.②>③>①解析:第6题,可以从两方面判断,一是根据图上方的蒸发量和降水量两条折线的数值大小进行分析判断;二是通过图下方的径流量进行判断(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综合检测(一)
一、选择题
2017年10月8日晚间发生一次月全食天象,多地能见到古铜色的“红月亮”遥挂夜空的美景,如下图(这是因为当月球完全进入地球本影后,太阳的直射光会被挡住,但经地球大气的折射光依然会照到月面上,由于波长较长的红光容易透过,因此月全食期间的月亮也就变成了红铜色)。
据月食形成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最小的天体属于()
A.恒星B.行星
C.卫星D.星云
2.关于月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正确的是()
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总星系④银河系⑤河外星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①②③④⑤
详细分析:第1题,图中最小的天体属于卫星;恒星、星云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体积、质量很大;卫星绕着行星公转,行星质量较大。
第2题,月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是属于地月系;按照等级包含关系,等级由小到大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并列,没有包含关系。
答案:1.C 2.A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登陆并开始实施月球探测和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
回答3~4题。
3.对“嫦娥四号”运行干扰较大的太阳活动是()
A.磁暴B.黑子
C.耀斑D.太阳风
4.与地球相比,在月球背面进行天文观测的最大优势为()
A.离观测目标近B.地球电磁环境干扰弱
C.气象条件适宜D.太阳可见光影响较小
详细分析:第3题,磁暴不属于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没有脱离大气,是太阳大气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造成的;太阳风是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高能粒子流,会影响探测器的运行。
第4题,月球背面相对于正面地球电磁环境干扰较弱,是开展低频射电观测的一个独特的平台,相比于地球来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理想环境。
答案:3.D 4.B
2018年2月6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用猎鹰重型火箭将一辆特斯拉汽车送上地球——火星轨道。
读“特斯拉汽车进入太空轨道示意图”,完成5~6题。
5.汽车被发射到太空后()
A.运行中遇到很多小行星
B.遇到火星后成为小行星
C.成为太阳系的一个天体
D.汽车上能拍摄到火星经过日面的照片
6.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①微生物的存在②水资源充足③光照、温度适宜
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详细分析:第5题,由图并结合材料可知,汽车发射后进入地球——火星轨道,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故在运行中不能遇到小行星,A错;遇到火星后不能成为小行星,但在太阳系中,是太阳系的天体,C对。
汽车并非绕火星运行,故不会成为火星卫星,汽车上不能拍摄到火星经过日面的照片,D错。
第6题,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可参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主要从水、大气、光照、温度条件等方面分析,故B对。
微生物的存在不是必须条件,可排除。
答案:5.C 6.B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演化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
据此回答7~8题。
7.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距今约()
A.20亿年前B.14亿年前
C.0.7亿年前D.6亿年前
8.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
A.元古宙B.太古宙
C.古生代寒武纪D.中生代侏罗纪
详细分析:第7题,在距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生物的演化进程明显加快。
第8题,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
答案:7.B8.C
2015年初,美国科学家宣布发现了3亿年前(古生代末期)的食肉动物祖先的化石,命名为Eocasea martinis,科学家认为这一类肉食动物最终进化成为现代的哺乳动物。
下图为科学家依据化石恢复的这一古老生物示意图。
据此回答9~10题。
9.对材料中的信息判断合理的是()
A.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无关
B.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哺乳动物
D.生物不仅可以适应环境,也能主动改造环境
10.图示时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
A.恐龙B.爬行类
C.被子植物D.三叶虫
详细分析:第9题,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有关,A错。
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B对。
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的是食肉动物的祖先,没有出现哺乳动物,C错。
生物进化论认为适者生存,生物可以适应环境,但不能主动改造环境,只有人类才能主动改造环境,D错。
第10题,图示时期是古生代末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海生无脊椎动物三叶虫,D对。
恐龙是在中生代末期灭绝,A错。
爬行类活跃在中生代,没有灭绝,B错。
被子植物出现在新生代,C错。
答案:9.B10.D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有关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1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③位于软流层以上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详细分析:第11题,图示C表示水圈,而B表示生物圈,图示D表示地壳;地震波经过F、G之间的交界面时,横波速度减小为0,但纵波速度不为0。
第12题,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答案:11.C12.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材料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图。
(1)由上述材料可知,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属于贫乏区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
(2)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
(3)为什么乌鲁木齐比海口年太阳总辐射量丰富?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影响某地年太阳总辐射量的主要因素。
详细分析:第(1)题,读图可知,四川盆地属于年太阳总辐射量贫乏地区。
第(2)题,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纬度越高,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少。
第(3)题,太阳辐射的多少,除了与纬度有关之外,还与当地的天气状况、地面状况等有关。
乌鲁木齐纬度虽高,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得到的太阳辐射多;海口纬度虽低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晴天少,日照时间短,得到的太阳辐射较少。
第(4)题,影响一个地区的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因素,除了纬度因素以外,还与下垫面状况、当地的天气等有关。
答案:(1)四川盆地
(2)低纬高纬
(3)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得到的太阳辐射多。
(4)地面状况、大气状况、纬度等因素。
14.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
(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_______之中;生物圈占有________圈的底部、________圈的全部和________圈的上部。
这些圈层之间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4)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的特点。
详细分析:从地球圈层的分布可知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分布。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从图中可知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答案:(1)图略。
(2)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氮氧循环运动大气水岩石渗透影响
(4)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