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3单元古思今赏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课后拓展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进阶练习说课讲解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进阶练习说课讲解
[技法点拨] 比喻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打比方的一种修辞手法。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比喻是为了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进行解说,以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它可以化未知为已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易懂,化平淡为生动形象,以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听了孟子的问话“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时,“王变乎色”。“王变乎色”的原因是为自己不喜欢先王之乐而爱好世俗之乐而羞愧。
C.孟子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在孟子看来,其问题不在爱好新乐或古乐,而在于能否施行仁政。
D.孟子由欣赏音乐推及欢乐,技巧十分高明。“臣请为王言乐”,这里的“乐”当解释为“欢乐”,而不能解释为“音乐”,是因为“言乐”的内容包括两个:一是王鼓乐,二是田猎。这两件事,都归结到是否与民同乐上。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 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测新人教版必修3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曳.兵(yè)数罟..(cùɡǔ)洿.池(wū)B.鸡豚.(tún)狗彘.(zhì)庠.序(yǎnɡ)C.孝悌.(tì)饿莩.(piáo)供.养(ɡōnɡ)D.衣.帛(yī)王.天下(wànɡ)不可胜.用(shènɡ)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曳.兵(拖着)斧斤..(斧子一类的工具)黎民..(百姓)B.庠序..(殷代的学校)孝悌.(敬爱兄长)C.饿莩..(饿死的人)不知发.(开仓赈济百姓)狗彘.(大猪)D.数罟..(密网)罪岁.(年成)洿池..(池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字作“比”讲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也B.移其粟于.河内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下列句子中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B.王好战,请以战喻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课堂练习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斧斤以.时入山林②申之以.孝悌之义③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④斯天下之.民至焉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限时45分钟]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B.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C.兵.刃既接兵:士兵D.弃甲曳兵而走.走:逃跑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C.兵:兵器、武器。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数罟不入洿池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解析A.无,通“毋”;B.颁,通“斑”;D.涂,通“途”。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②然而不王者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A.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⑧ D.②④⑤解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

①鼓:名词作动词,敲鼓;②王:名词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③树:名词作动词,种植;④衣:名词作动词,穿;⑥生、死: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申之以孝悌之义B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式。

D 项为判断句,其他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D5.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 .夫颛臾,昔者以为..东蒙主 D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解析 A 项养生:古义指“生存,生活”,今义指“保养生命,保养身体”;B 项感慨:古今义都作“有所感触而慨叹”讲;C 项以为:古义指“任命做,让(他)做”,今义指“认为”;D 项无罪:古义“指不归咎”,今义指“没有罪过”。

答案 B二、探究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9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3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3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王好.( )战弃甲曳.( )兵而走谷不可胜.( )食也数罟..( )不入洿.( )池养生丧.( )死无憾鸡豚.( )狗彘.( )之畜.( )然而不王.( )者涂有饿莩.(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本字,加以解释。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②无失其时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对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加以解释。

河内凶.()或.百步而后止()是亦走.也()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体会词类活用情况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然而不王.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填然鼓.之5.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特点。

(1)。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斧斤以时进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2)。

未之有也6.文学常识填空:孟子,名轲,字,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与孔子并称为“”,称其为“”。

《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行的书,由编成,全书共7篇,是经典著作之一。

南宋朱熹将《孟子》与、、合在一起称“四书”。

二、探究解疑7.梁惠王向孟子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孟子怎样回答的?8. 试概括本文的结构。

9.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的?10.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

他的“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1.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王好.(hào)战弃甲曳.(yè)兵而走谷不可胜.(shēng)食也数罟..(cùgǔ)不入洿.(wū)池养生丧.(sàng)死无憾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 然而不王.(wàng)者涂有饿莩.(piǎo)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本字,加以解释。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②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花白。

2021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课时练pdf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1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课时练pdf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沧海一粟(sù)洿池(wū)鸡豚(tún)孝悌(dì)B.庠序之教(xiánɡ)数罟(ɡǔ)饿莩(piǎo)衣帛(bó)C.养生丧死(sànɡ)狗彘(zhì)粳米(jīng)供养(gōng)D.弃甲曳兵(yè)畜牧(chù)遗憾(hàn)宅院(zhái)【答案】B【解析】A项,“悌”应读tì。

C项,“丧”应读sāng。

D项,“畜”应读x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颁发斑白班师全般人马B.申述伸张深谙身受其害C.孝悌不肖啸傲哮聚山林D.检获俭约简洁精兵减政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弃甲曳兵.而走兵:武器B.养生丧死无憾.憾:遗憾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夺:夺取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开仓救济百姓【答案】C【解析】夺:耽误。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而”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A.秦王还柱而.走B.拔剑切而.啖之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答案】C【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连词,表转折;A项,连词,表修饰;B项,连词,表承接;D项,连词,表递进。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谨庠序之教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答案】C【解析】A项,“颁”同“斑”;B项,“涂”同“途”;D项,“无”同“毋”。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然而不王.者B.树.之以桑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D7.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时期以来,叙利亚政府军加大了对反政府武装的攻击力度,在霍姆斯地区甚至动用了坦克等重武器,在政府军的强力打击下,反政府武装弃甲曳兵、溃不成军,纷纷撤出了占据的地区。

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躬行仁义方可“王天下”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曳.兵/拖拽.数.罟/蹴.踏洿.池/纨绔.B.鱼鳖./弊.端效.仿/发酵.空旷./粗犷.C.河豚./馄饨.狗彘./雉.鸡庠.序/搔痒.D.孝悌./兄弟.饿莩./俘.虏皎.洁/打搅.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C.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D.斯.天下之民至焉斯:这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黎民..不饥不寒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对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或百步而.后止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④河东凶亦然.A.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也相同。

B.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不同。

C.两个“而”不同,两个“然”相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然”也不相同。

5.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申之以孝悌之义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二、一法一练——翻译句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拓展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拓展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

8寡人之于国也一、累积运用 (12 分, 每题 3 分 )1 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 每对读音都不同样的一组是( )A. 纰缪 / 防患未然间距 / 刻不容缓税率 / 为人爽快......B.下载 / 翩翩起舞偏裨 / 无裨于事稽首/ 无稽之谈......C.洁癖 / 穷乡僻壤拙劣 / 健壮成长灿烂/ 营私作弊......D.偌大/ 一言九鼎募捐 / 蓦地回顾刁悍/ 空中楼阁......答案:C分析 : A 项 , 分别读 miù/móu,ji ān/ji ān,l ǜ/shu à项i;B,分别读 zài/z ài,p í/b ì,q ǐ/j 项ī,;C分别读pǐ/p ì,zhu ō/zhu ó,xu àn/xDù项n;, 分别读 ru ò/nu ò,mù/mò,pi āo/pi āo。

2 以下加点的“也”与例句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 : 谷不行胜食也.A. 寡人之于国也 , 悉心焉耳矣.B. 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C.但是不王者 , 未之有也.D.人死 , 则曰 : “非我也 , 岁也。

”答案:C.分析 : A 项中“也”表句中停留,B 项中“也”表疑问 ,D 项中“也”表判断。

C 项和例句中的“也”均表必定。

3 以下语句从句式角度看 , 与其余三项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B.王好战 , 请以战喻C.五亩之宅 , 树之以桑D.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 B分析: A、 C、 D三项都是介词构造后置句;B 项也有介词构造, 但没有后置。

4 以下句子中加点的“以”的解说, 分类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①王好战 , 请以战喻②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行胜用也..以己悲⑤谨庠序之教 , 申之以孝悌之义.A.①③⑤ / ②/ ④B.①②③⑤ / ④()③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④不以物喜, 不.C.①③⑤ / ②④D.①⑤/ ②③/ ④答案:A分析 : ①③⑤介词 , 用, 凭; ②介词 , 依据 ; ④介词二、阅读鉴赏(18 分 )阅读下边的文字, 达成第 5~7 题。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练测课件:第3单元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练测课件:第3单元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三、注意特殊的句 文言句式 (1)是亦走也( 判断句 ) (2)非我也,岁也( 判断句 ) (3)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句 ) (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状语后置句 )
四、文化常识巧记 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2.河东:黄河以东地区。 3.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1.《寡人之于国也》中,梁惠王为什么会有“民不加
多”的疑问? [提示] 战国时期,劳力资源是富国强兵的根本。各诸
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 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 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争夺劳力,是各国统治者的 当务之急。梁惠王的惠民措施是他争夺劳力、富国强兵的手 段。由于没达到目的,他便提出了这个疑问。孟子也正是利用 梁惠王的这种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并试图引导他实行王道政治 的。
10.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矣。 答案:(1)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使他们错过生产季 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 (2)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 讲给老百姓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 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①寡人之于.国也(在,介词)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比,介词) ③请以.战喻(用,介词) ④可以.无饥矣(能够,动 词) ⑤以.时入山林(按,介词) ⑥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 ⑦填然鼓之.(代词,指代战鼓) ⑧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代百 姓)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⑥⑦⑧
C.②③④⑥⑧Leabharlann D.②③⑤⑥⑧二、需要牢记的词
1.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 毋 , 不要 )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 斑 , 头发花白 )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 途 , 道路 )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他是第一个能够正视权贵的智者,“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他的卓识;他力劝国君“与民同乐”“仁民爱物”“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他不忍看百姓“妻离子散”;他希望明君能够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深知“地利人和”的至理;他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警示国君们要牢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孟子。

赏古诗孟子〔宋〕王安石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赏析】诗人在推行“富国强兵”的变法运动过程中,遭到了北宋统治集团内部元老重臣的反对,被人说成“背儒崇法”,被人视为“迂阔”,其情形与当年孟子相似。

这首诗写出了古人和自己的理想抱负彼此相同,且遭遇相似,有共同的孤独感。

最后一句“故有斯人慰寂寥”,古人(孟子)视我为朋友,安慰我、温暖我、感动我,使我寂寞的心灵充满活力,故才能始终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的气魄,不屈不挠,奋斗不懈,唱出了心中最深沉的音符。

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是告诫梁惠王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惜民力,与民休息,让物类繁殖,从而达到丰衣足食的目的。

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孟子就已经认识到滥捕滥伐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并且看到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我们要学习孟子这种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身体力行。

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只有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运用角度] “自然规律”“和谐与发展”“环保”等。

孟子,我们的文化宝藏鹿义霞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

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虔诚塞得满满。

在字里行间中寻访,在故事寓言里感叹,在会意共鸣中缅怀,在体味博大时礼赞——折服我的,是他的思想、他的学识、他的襟怀、他的文采。

这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晓之以理,苦口婆心;他奔走在游说的路上,执着而坚定,焦灼而真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课后.拓展作业一、语言基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辟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

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木版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了。

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现在木版年画上。

特别是在的日子里,这些画面分外具有感染力,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

所以,木版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

木版年画往往是进行民间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平台。

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

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年画上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存。

至于那种的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

( ),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

然而,这些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落在民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多姿多彩辞旧迎新无所不有惟妙惟肖B.丰富多彩辞旧迎新无所不包绘声绘色C.丰富多彩迎来送往无所不包绘声绘色D.多姿多彩迎来送往无所不有惟妙惟肖解析:选B 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

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

辞旧迎新: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即庆贺新年的意思。

迎来送往: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

无所不包:没有什么不被包括,形容包含的东西非常多。

无所不有:是什么都有(多指不好的事物)。

绘声绘色: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依据各个成语含义的侧重点,结合语境,不难选出正确选项。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工具。

B.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传播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平台。

C.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平台。

D.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

解析:选D 原句存在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和主宾搭配不当的语病,“木版年画”应是“工具”而不是“平台”;“文化艺术”后缺“传播”一词,而且“民间”表范围,应放在“是”的后面;另外,依据递进语意,应调整句中语序为“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木版年画是农民的始作俑者B.农民是木版年画的销售者C.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D.木版年画是农民的消费者解析:选C 根据括号后面的内容“他们的……”得知所填句子的主语应为“农民”,所以排除A、D两项;农民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价值观”,所以农民应为原创者。

故选C。

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熙宁转对疏曾巩准御史台..,臣愚浅薄,恐言不足采。

然臣窃观唐太宗即位之初,...告报臣僚..朝辞日具转对延群臣与论天下之事,所以成贞观之治。

周世宗初即位,亦延群臣,使陈当世之务,故显德之政,亦独能变五代之因循。

今陛下..始承天序,亦诏群臣,使以次对。

然且将岁余,未闻取一人,得一言,岂当世固乏人,不足以当陛下之意欤?抑所以延问者,特用累世之故事,而不必求其实欤?伏惟陛下超然独观于世俗之表,详思臣言而择其中,则二君之明,岂足道于后世,而士之怀抱忠义者,岂复感知言之少乎?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一切文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

近则不能不以盗贼为虑,远则不能不以夷狄为忧。

海内智谋之士,常恐天下之势不得以久安也。

《易》曰:正其本,万事理。

故臣以谓正其本者,在得之于心。

得之于心者,其术非他,学焉而已矣。

古之圣人,舜禹成汤文武,未有不由学而成,而傅说、周公之辅其君,未尝不勉之以学。

故孟子以谓学焉而后有为,则汤以王,齐桓公以霸,皆不劳而能也。

盖学所以成人主之功德如此。

诚能磨砻长养,至于有以自得,则天下之事在于理者,未有不能尽也。

能尽天下之理,则天下之事物接于我者,无以累其内;天下之以言语接于我者,无以蔽其外。

夫然则循理而已矣,邪情之所不能入也;从善而已矣,邪说之所不能乱也。

如是而用之以持久,资之以不息,则积其小者必至于大,积其微者必至于显。

古之人自可欲之善而充之,至于不可知之神,自十五之学而积之,至于从心之不逾矩,岂他道哉?由是而已矣。

(选自《唐宋八大家大全集》,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一切文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B.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一切文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C.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一切文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D.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一切文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解析:选C 对于本题来说,可根据句式进行判断。

“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句式一致,中间应断开,排除A、D两项;“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句式一致,中间应断开,排除B项。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台,是中国古代一种官署名,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B.臣僚,古代指辅佐君主的文臣武将。

C.转对,宋代臣僚每隔数日,轮流上殿指陈时政得失,谓之“转对”。

D.陛下,古代对皇帝的尊称,后来也用来称太子、亲王、皇太后、皇后。

解析:选D 太子、亲王、皇太后、皇后不称陛下,称“殿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引用唐太宗、后周世宗两位贤君的事例是为了证明臣子直言进谏的必要性和君王虚心纳谏的必要性。

B.第二段中作者委婉批评了当朝统治者虽然要求臣子进谏,却不采纳的事实。

C.作者认为想要解决当今社会的诸多弊端,对君王而言,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奏效。

D.作者列举了舜、禹、成汤、周文王、周武王、傅说、周公等人的事例,充分说明了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解析:选B “委婉批评”错,从原文两个语意明确、语气强烈的反问句中可知作者是直接批评皇帝不虚心纳谏的行为,并恳请皇帝能“详思臣言而择其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抑所以延问者,特用累世之故事,而不必求其实欤?(2)则积其小者必至于大,积其微者必至于显。

答案:(1)还是因为请教询问的事情,仅仅是延续历代的旧有惯例,而不必探求其实质呢?(关键词:“抑”“延问”“故事”“其实”)(2)那么积聚起很小的东西就一定会发展到博大,积聚起细微的东西就必定会发展到显著。

(关键词:“积”“至于”“显”)[参考译文]遵奉御史台通知,臣僚在离开朝廷到地方上任的当天,要轮流详尽陈奏朝政得失,我愚昧浅薄,恐怕提出的意见不足以被采纳。

可是我私下观察发现,唐太宗在刚刚登上帝位之时,就召集群臣谋划天下的事务,于是实现了贞观年间的大治。

后周世宗刚刚登上帝位,也召集群臣,让他们陈奏当代必须立即解决的问题,因此也只有显德年间的国政,能够改变五代时期因循守旧的局面。

如今您刚继承了皇位,也下诏命令群臣,让他们轮流提出看法。

可是快要过去一年多了,也没听说择取了哪个人,获得了什么好建议。

这难道真是当今本来就缺乏人才,不足以符合陛下的希望吗?还是因为请教询问的事情,仅仅是延续历代的旧有惯例,而不必探求其实质呢?我跪拜敬请您高高站在世俗表面现象的上面独自观察,认真思考臣的建议而择取那合适的东西,如此一来,唐太宗和后周世宗这两位君主的英明,又哪里足以在后世被人提起,而士子中心怀忠诚节义的人,又怎会还感叹提出有价值的意见的人太少呢?察看现今天下的情况,社会风气一天比一天败坏,朝廷纲纪一天比一天废弛,各个机构,众多政务,全都是徒有形式而已。

朝廷和地方官员的任用,缺乏合适的人选;公家与私人的开销,在财物上也显得不富裕。

往近了想,不能不把盗贼之事看作值得忧虑的事情;往远了想,又不能不把周边的其他民族当成需要担心的对象。

海内怀有智谋的人士,常常担心天下的局势不能够长治久安啊!《易经》上说:端正根本,各种事情都可以得到解决。

因此我认为端正根本,在于内心确有所得。

内心确有所得,具体的办法不是别的,只是学习而已。

古代的圣人,如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与周武王,无不通过学习而成功,而傅说、周公这些大臣辅佐他们的君王,也未尝不是用学习来勉励自己的君王。

所以孟子认为学习之后才会大有作为,像商汤凭借学习而称王天下,齐桓公凭借学习而称霸诸侯,都不费力气却能实现目标。

因此,不断学习可以帮助君主成就这样的丰功伟业。

如果确能反复磨砺,长久积累,一直到真有办法让自己内心有所得,那天下众事的道理,就没有弄不清楚的了。

能够把天下的道理弄清楚了,天下事物一到我这里,根本不能拖累住我;天下的言语来到我这里,根本不能蒙蔽住我。

只要按道理办事,不正当的嗜欲或情感根本不能侵入;依从正确的意见,荒谬有害的言论根本不能混淆是非。

如此而长久运用,不停地学习,那么积聚起很小的东西就一定会发展到博大,积聚起细微的东西就必定会发展到显著。

古人用符合自己愿望的美好事物来充实自己,一直发展到妙不可测的神悟,通过十五岁进入高等学府学知识来不断积累,一直发展到随心所欲而不超越规矩,难道还有别的途径吗?只是通过学习罢了。

三、表达运用8.小王得知师傅身患重病住院治疗后,发了一条短信表示问候。

短信内容多处语言不得体,请找出五处并修改。

得知您身患顽疾,深感不幸。

您可知道在您不在的日子里,我们缺少了很多欢乐。

您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快乐,您的快乐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愿您能想得开,早日战胜病魔。

答案:①“身患顽疾”改为“身体欠安(不适)”;②“深感不幸”改为“我们非常牵挂”;③“您可知道在您不在的日子里”改为“您不在我们身边的日子里(在您住院的这些日子里)”;④“愿您能想得开”改为“愿您安心养病”;⑤“早日战胜病魔”改为“早日康复”。

9.(2019·全国卷Ⅰ)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

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院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件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