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司法民事诉讼辅导:上诉的提起与受理
民事诉讼法实务指南民事纠纷的诉讼流程
民事诉讼法实务指南民事纠纷的诉讼流程一、引言民事纠纷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争议形式。
当各方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时,常常需要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纠纷。
民事诉讼法是我国司法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法律,它规定了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程序要求。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简洁明了的实务指南,以便了解民事纠纷的诉讼流程。
二、立案阶段1. 提起诉讼当发生民事纠纷时,原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需以书面形式提交诉讼请求书,并附上相关的证据材料。
2. 确认受理法院在收到原告的诉状后,需进行立案审查,确定是否受理该案件。
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立案条件,法院将受理此案并发出受理通知书。
三、举证阶段1. 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
即需要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诉求。
通常情况下,原告负有举证责任,但被告在反诉或提出抗辩时也需要提供相应证据。
2. 举证期限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应在庭前会议前提交举证材料。
庭前会议是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焦点、证据材料等进行讨论的环节。
四、庭审阶段1. 开庭通知法院会在开庭前适时发送开庭通知。
该通知包含开庭时间、地点和应到人员等相关信息。
2. 庭前准备在开庭前,各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需要进行庭前准备工作。
如准备好相关证据,整理辩词等,以使其在庭审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3. 庭审程序庭审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开庭宣布、认证证据、申请调查取证、原告陈述、被告答辩、辩论、法庭调解、证人出庭作证等。
各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需根据法官的询问做出回应。
4. 陈述权和辩论权庭审中,当事人享有陈述权和辩论权。
即可以陈述自己的事实和观点,也可以辩论对方的事实和观点。
法官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也可对陈述和辩论进行质询。
5. 判决结果庭审结束后,法院将依法作出判决。
判决的结果通常会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
五、上诉阶段1. 不服判决如当事人对法院的判决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
上诉必须明确上诉请求和上诉理由,并提交上诉状。
民事诉讼法213条
民事诉讼法213条
民事诉讼法第213条主要规定了当事人对判决、裁定不服的上诉权。
具体内容如下: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13条的规定,当事人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如果认为有错误,可以在判决书、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这一规定为当事人提供了法律救济的途径,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上诉权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权利,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可以请求上级法院对原审判决、裁定进行重新审理。
上诉的提起,需要符合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包括但不限于:
1. 上诉的主体必须是原审判决、裁定的当事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
2. 上诉的内容应当明确指出原审判决、裁定的错误之处。
3. 上诉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即判决书、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
4. 上诉应当向原审法院提出,原审法院在收到上诉状后,应当在5日内将上诉材料移送至上一级人民法院。
上级法院在接到上诉材料后,将对原审判决、裁定进行审查。
如果发现原审判决、裁定确实存在错误,上级法院可以依法改判或者发回重审。
这一过程体现了司法公正和法律的严肃性,确保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同时,民事诉讼法第213条还规定了上诉的效力。
在上诉期间,原审判决、裁定不发生法律效力,即当事人不得执行原审判决、裁定。
这一规定旨在保障当事人在上诉过程中的合法权益,避免因执行错误判
决、裁定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总之,民事诉讼法第213条为当事人提供了上诉的法律依据,明确了上诉的条件、程序和效力,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条款。
当事人在面对不公正的判决、裁定时,应当积极行使上诉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VIP专享]2013《民事诉讼法》全文
2013民事诉讼法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目录 第一编总则 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二章管辖 第一节级别管辖 第二节地域管辖 第三节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 第三章审判组织 第四章回避 第五章诉讼参加人 第一节当事人 第二节诉讼代理人 第六章证据 第七章期间、送达 第一节期间 第二节送达 第八章调解 第九章保全和先予执行 第十章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第十一章诉讼费用 第二编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一节起诉和受理 第二节审理前的准备 第三节开庭审理 第四节诉讼中止和终结 第五节判决和裁定 第十三章简易程序 第十四章第二审程序 第十五章特别程序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选民资格案件 第三节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 第四节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 第五节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第六节确认调解协议案件 第七节实现担保物权案件 第十六章审判监督程序 第十七章督促程序 第十八章公示催告程序 第三编执行程序 第十九章一般规定 第二十章执行的申请和移送 第二十一章执行措施 第二十二章执行中止和终结 第四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第二十三章一般原则 第二十四章管辖 第二十五章送达、期间 第二十六章仲裁 第二十七章司法协助 第一编总则 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流程
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流程民事诉讼程序是指当事人请求民事权益保护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系列法律活动的总称。
而司法流程则是指民事诉讼程序中依法进行的审判活动和执行活动。
本文将探讨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流程的基本概念、主要程序环节以及相关特点。
一、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概念民事诉讼程序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审理、判决或裁定实现权益保护的一种法律制度。
其重要性在于通过法庭审判解决纠纷,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司法流程的主要程序环节1. 诉讼的提起:当事人通过起诉状等书面形式将诉讼请求提交给人民法院,并符合法定条件,法院将受理案件。
2. 审理程序:包括立案、审理、调解、庭审等环节。
立案是指法院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作出受理决定,并产生法律效力。
审理是指法院对案件进行举证、质证、辩论等法律程序活动。
调解是当事人通过争议调解达成和解协议,经法院确认具有法律效力。
庭审是指法院开庭审理案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质证证据并作出判决。
3. 判决与裁定:经过审理后,法院依法作出判决或者裁定。
判决是指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对案件作出解决争议的决定。
裁定是指法院在程序中作出的解决争议的决定,一般是对案件进行处理或者决定特定程序事项。
4. 执行程序:是指法院对判决或者裁定内容进行强制执行的程序,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执行程序的环节包括申请执行、异议之诉、查封、扣押财产、拍卖等。
三、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流程的特点1. 公正性:民事诉讼程序和司法流程应确保公正的原则,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公平正义。
2. 法定性:民事诉讼程序和司法流程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法定程序保障了司法公正和法律权威。
3. 程序性:民事诉讼程序和司法流程具有一定的程序性,确保当事人在公正的环境下申述权益。
4. 强制性:执行程序确保当事人通过判决或裁定得到实际的权益保障,具有强制执行的特点。
综上所述,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流程是一种保障当事人权益的法律制度。
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步骤和诉讼注意事项
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步骤和诉讼注意事项民事诉讼程序是指当一方民事主体依法提起民事诉讼后,经过一系列法律程序,以解决和调整各方争议的一种司法机构处理争议的方式。
本文将介绍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步骤和一些诉讼注意事项。
一、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步骤1. 提起诉讼:当一方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起诉材料包括起诉状和相关证据。
2. 受理案件: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诉材料后,将依法审查材料,符合立案条件的将受理案件。
3. 调解和裁定: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可以进行调解。
如果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将制作调解书,案件终结;如果无法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将裁定开庭审理。
4. 开庭审理:法院将依法通知诉讼各方参加庭审。
在庭审中,各方可以陈述自己的意见,提交证据,并进行质证和辩论。
5. 判决或裁决:经过庭审后,法院将做出最终的判决或裁决。
判决或裁决书是法院对民事争议作出的决定,并具有法律效力。
6. 执行判决或裁决:当判决或裁决生效后,如果对方一方不履行义务,申请执行人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执行。
二、诉讼注意事项1. 权利保护意识:在诉讼程序中,当个人或单位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
2. 事实证据准备:在诉讼过程中,各方需要准备相关证据以支持自己的主张。
证据应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3. 法律援助申请:对于经济困难或者其他无法自行承担诉讼费用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法律援助。
4. 聘请律师:民事诉讼程序中,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是否聘请律师代理,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诉讼。
5. 日期和期限的注意: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各方需要注意起诉时效、应诉期限等法定期限,以免对自己的权益产生不利影响。
6. 诚信原则:在诉讼程序中,各方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捏造事实、隐瞒真相,保持良好的诉讼道德。
7. 判决的执行:当判决或裁决生效后,对方不履行义务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确保判决得到有效执行。
00918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2013版
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名词解释、比较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应当着重注意比较辨析题。
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1.■【名词解释】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的当事人之间,围绕着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发生的纠纷。
2014.043.■【多选】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包括:(1)和解;(2)调解;(3)仲裁;(4)民事诉讼。
4.■【单选】仲裁兼有自愿的属性和强制的属性。
2013.105.■【多选】能够进行诉讼外调解的机构有:2013.10(1)人民调解委员会;(2)行政机构;(3)仲裁机构。
4.■【多选】诉讼的特点:2014.04(1)存在对立的双方当事人;(2)法官居中裁判;(3)以法律上的争议为审理对象;(4)按照诉讼法设定的程序进行;(5)以实体法作为裁判的依据;(6)用判决作用解决争讼的典型方式。
5.■■【论述】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2013.102009.1答:■【名词解释】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调解、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与调解、仲裁这些诉讼外的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相比,民事诉讼有如下特征:(1)民事诉讼具有公权性。
民事诉讼是以司法方式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是由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争议。
它既不同于群众自治组织性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也不同于由民间性质的仲裁委员会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
(2)民事诉讼具有强制性。
强制性是公权力的重要属性。
民事诉讼的强制性既表现在案件的受理和审理上,又反映在裁判的执行上。
调解、仲裁均建立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只要有一方不愿意选择上述方式解决争议,调解、仲裁就无从进行。
民事诉讼则不同,只要原告起诉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无论被告是否愿意,诉讼均会发生,被告将被强制性地带入诉讼程序。
即使被告执意不参加诉讼,法院也可以作出缺席判决。
(3)民事诉讼具有程序性。
民诉法2013
民诉法(201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九号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四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第五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第六条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八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十一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民事诉讼的权利。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
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
第十三条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2013民事诉讼法全文
2013民事诉讼法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 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编总则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第二章管辖第一节级别管辖第二节地域管辖第三节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第三章审判组织第四章回避第五章诉讼参加人第一节当事人第二节诉讼代理人第六章证据第七章期间、送达第一节期间第二节送达第八章调解第九章保全和先予执行第十章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第十一章诉讼费用第二编审判程序第十二章第一审普通程序第一节起诉和受理第二节审理前的准备第三节开庭审理第四节诉讼中止和终结第五节判决和裁定第十三章简易程序第十四章第二审程序第十五章特别程序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选民资格案件第三节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第四节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第五节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第六节确认调解协议案件第七节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第十六章审判监督程序第十七章督促程序第十八章公示催告程序第三编执行程序第十九章一般规定第二十章执行的申请和移送第二十一章执行措施第二十二章执行中止和终结第四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第二十三章一般原则第二十四章管辖第二十五章送达、期间第二十六章仲裁第二十七章司法协助第一编总则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民事诉讼上诉流程
民事诉讼上诉流程民事诉讼是指个人或者法人利益纠纷在法院起诉,经过两个审级的司法程序解决。
当一方当事人对于一审判决结果不满意时,可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即进入上诉程序。
上诉程序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保障司法公正、维护法律秩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民事上诉流程的一般步骤:第一步,上诉请求当事人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满意后,应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法院递交上诉状、副本和证据材料,并按照当地规定交纳上诉受理费。
同时,应以对方当事人为被上诉方的名义递交复印件。
第二步,受理法院在收到上诉状后,将进行书面审查,并核实当事人的身份、上诉请求是否符合规定以及是否满足诉讼条件。
如果符合要求,法院将出具《受理通知书》,并将上诉状及相关材料送达给被上诉方。
若不符合要求,法院将出具《补正通知书》,要求当事人补正。
第三步,开庭审理经过审查后,法院在符合要求的案件中,将指定审判庭,组织开庭审理。
在开庭审理中,原告、被告分别进行辩论,并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诉求,法院将逐一审查双方的意见和证据。
双方当事人也可以提请法院在开庭前进行调解。
第四步,判决在上诉程序中,如果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法院会据此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成功,则生成和解协议书并判决生效。
如果一审判决有明显错误,上诉方的诉求有法律事实依据,法院会依法改判,如原判决不变,法院将择期宣判。
另外,法院也有权驳回上诉请求,维持原判决。
第五步,执行如果上诉方对二审判决仍不满意,可以根据规定继续递交上诉至更高一级法院。
如果判决生效,被告方必须按照判决结果履行相关责任,如果未履行,上诉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总结起来,民事上诉流程主要包括上诉请求、受理、开庭审理、判决和执行等环节。
提起上诉时,需要递交上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并按要求缴纳上诉受理费。
法院将对上诉进行审查和审理,并根据事实和证据作出判决。
如果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满意,可以再次上诉至更高一级法院。
在执行上诉判决时,被告方必须按照判决结果履行相关责任,否则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规定有哪些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规定有哪些民事诉讼是指个体或法人在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为。
它包括一系列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时间规定,以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民事诉讼的流程及时间规定。
一、立案阶段立案是指当事人按照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正式接受案件的程序。
以下是民事诉讼立案阶段的时间规定:1. 起诉阶段起诉是指原告向法院提出起诉状,要求受到侵权行为的被告承担法律责任。
起诉阶段的时间规定一般为:- 原告起诉之日起15日内,法院应当准予立案;- 原告提交的起诉状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法院应当在5日内告知原告需要补正的内容;- 原告未按法院要求补正的,法院可以不受理。
2. 受理阶段受理是指法院对起诉状进行审查,符合法定条件的案件正式进入诉讼程序。
受理阶段的时间规定如下:- 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7日内审查起诉状;- 审查起诉状后,法院应当书面通知原告,告知受理与否的决定;- 如果法院认为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在5日内告知原告并指引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
3. 补正与补充阶段如果原告在提交起诉状后发现瑕疵或需要提供补充材料,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补正与补充。
以下是补正与补充阶段的时间规定:- 对于原告提交的起诉状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法院应当在5日内通知原告,告知需要补正哪些内容;- 原告补正的,法院应当在5日内通知其是否符合法定形式;- 原告补充材料的,法院应当在3日内阅读并告知是否采纳。
二、审理阶段审理阶段是指法院对案件进行审查、调查和证据审定的过程。
以下是民事诉讼审理阶段的时间规定:1. 庭前准备阶段庭前准备是指法院在开庭前对案件和相关事项进行整理、准备。
庭前准备阶段的时间规定一般为:- 审判长或审判委员会应当在召开庭前会议前7日,制定庭审方案;- 法院应当在庭前会议召开前3日将庭审方案送达当事人。
2. 开庭审理阶段开庭审理是指法院依法组织双方当事人出庭,并进行辩论、质证和证人出庭作证的过程。
民事诉讼法第十七章
二、上诉案件的审判组织
➢ 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
➢ 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 院进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 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三、上诉案件的审理方式
➢ 《民诉法》第169条 第二审人民法 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 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 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 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 可以不开庭审理。
➢ 《司法解释》第317条 双方当事人 和第三人都提起上诉的,均列为上 诉人。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确定第 二审程序中当事人的诉讼地位。
➢ 《司法解释》第319条 必要共同诉讼人的一人 或者部分人提起上诉的,按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上诉仅对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 分担有意见,不涉及其他共同诉讼人利益的, 对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未上诉的同一方当事 人依原审诉讼地位列明;
民事诉讼法第十七章
二、上诉程序的模式
1.事实审与法律审 2.复审制、事后审制与续审制 3.我国第二审程序的模式
事实审 续审主义
第二节 上诉的提起与受理
一、上诉概说
➢ 上诉,即民诉当事人对下级法院 尚未确定的裁判,向上级法院声 明不服,请求撤销或变更该裁判 的行为。
西 方 国 家
对判决的上诉
➢ 注意: ➢ 上诉成立后,阻碍一审裁判的生效,
案件由一审法院移至二审法院。
➢ 对裁判的一部分的上诉,其效力及 于该裁判的全部。
民事上诉状
上诉人:(原审被告) 被上诉人: (原审被告) 上诉人因__一案,不服__人民法院_年_月_日( ) 字 第 号 ,现提出上诉。 上诉请求 : 事实与理由 : 此致 ________人民法院 上诉人: 年月日 附:本上诉状副本____份。
民事诉讼上诉流程
民事诉讼上诉流程民事诉讼上诉是指当事人对一审法院的判决不服,依法向上级法院提出请求变更或者撤销原判决的诉讼行为。
上诉程序在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当事人依法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一项法定程序。
下面将就民事诉讼上诉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上诉的条件。
1. 判决不服,当事人对一审法院的判决不满意,认为其违法或者错误,可以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请求。
2. 上诉期限,一审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请求。
3. 上诉请求,上诉请求应当具体明确,提出变更或者撤销原判决的诉讼请求。
二、上诉的程序。
1. 提起上诉,当事人应当向原审法院提出书面上诉状,并提交副本,上诉状应当载明上诉人、被上诉人、上诉请求和事实、理由、证据等。
2. 原审法院移送,原审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案卷和证据移送上级法院,并通知其他当事人。
3. 上级法院受理,上级法院收到案件后,依法进行立案审查,决定是否受理上诉请求。
4. 审查期限,上级法院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上诉案件。
三、上诉的结果。
1. 维持原判,上级法院认为原判决正确的,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
2. 变更判决,上级法院认为原判决有错误的,裁定变更原判决,并发出新的判决书。
3. 撤销判决,上级法院认为原判决违法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并发出新的判决书。
四、注意事项。
1. 上诉状的要求,上诉状必须按照法定格式书写,内容要点要清晰明了,不能模糊不清。
2. 证据的搜集,上诉时应当搜集充分的证据,以支持自己的上诉请求。
3. 代理人的选择,当事人可以自行进行上诉,也可以委托律师代理上诉。
五、结束语。
民事诉讼上诉是一项重要的法律程序,当事人在上诉时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合理提出上诉请求,充分准备证据,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应当尊重法律的裁决,接受法院的判决结果。
希望上述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民事诉讼法学》练习题一答案
《民事诉讼法学》练习题一答案一、简答题1. 提起上诉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提起上诉应具备下列条件: (1)提起上诉的主体必须合格, 即一审程序中的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2)提出上诉的客体必须是依法允许上诉的裁判。
(3)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上诉。
(4)必须提交上诉状。
以上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2. 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有哪些(1)重大的涉外案件;(2)在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1) 3. 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有关证明责任倒置的情况(2)根据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 我国民事诉讼中有关证明责任倒置的情况有: (1)因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2)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3)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4)因医疗过失致人损害的诉讼;(5)产品质量不合格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6)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7)有关法律规定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的。
(3) 4. 简易程序的特点(4)起诉方式简便。
(2)受理程序简便。
(3)传唤方式简便。
(4)庭审程序简便。
(5)审结期限较为紧凑。
5.我国民事诉讼中分配证明责任的标准。
(1)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是, 谁主张, 谁举证。
即原告对自己提出的主张, 应举证证明;被告对自己提出的主张, 应举证证明;第三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 也应举证证明。
(2)按照法律要件说, 凡主张权利或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 只需对产生权利或法律关系的特别要件事实负证明责任, 阻碍权利或法律关系发生的事实则作为一般要件事实, 由否认权利或法律关系存在的对方当事人负证明责任。
(3)凡主张已发生的权利或法律关系变更或消灭的当事人, 只需就存在变更或消灭的特别要件事实负证明责任, 一般要件事实的存在由否认变更或消灭的对方当事人负证明责任。
民诉的名词解释 上诉
民诉的名词解释上诉民诉的名词解释:上诉民事诉讼是指个人或组织基于民事权益而向法院提起诉讼,以寻求法律保护和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
在民事诉讼中,上诉是一项重要的程序,它为当事人提供了在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满意时寻求二审审理的机会。
一、什么是上诉?上诉是指当事人对于一审结束的判决或裁定,不满意时,按照法定程序向上级法院申请再审的行为。
上诉是当事人基于其合法权益的一种诉讼权利,它旨在纠正或改变一审法院的不公正或错误判决。
二、上诉的程序特点1. 上诉的法定期限上诉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一般为十五日或三十日,视具体案件的性质而定。
逾期未上诉将会被法院认定为失去上诉权。
2. 上诉的适格当事人上诉程序只适用于具备适格当事人地位的一方。
一般来说,一审案件中败诉的当事人有资格提起上诉,而胜诉的当事人则不能提起上诉。
3. 上诉范围的限制上诉的范围通常限制在一审法院判决或裁定的事项上。
当事人不能在上诉程序中提出新的事实和证据,而只能针对原判决的错误或不公正进行申诉。
4. 上诉的审理程序上诉程序一般由上级法院直接对案件进行审理,不再重复事实认定,而主要进行法律适用的审查。
上诉庭被授权依法更正或撤销一审法院的错误决定,并作出新的判决。
5. 上诉的审判结果上诉的审判结果可以有多种可能,包括维持一审判决、修改一审判决或者撤销一审判决。
上诉结果一般具有终局性,但在特殊情况下,在更高级法院提起再次上诉的机会也是可能存在的。
三、上诉的意义和作用上诉作为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程序,具有以下意义和作用:1. 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上诉程序提供了当事人确保自己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的机会。
当一审判决存在错误或不公正时,当事人可以通过上诉请求重新审理和改变原判决,以达到保护自身权益的目的。
2. 完善司法审判体系上诉程序能够通过对一审法院判决的审查和改进,为司法审判体系的完善提供反馈和调整的机会。
上级法院对一审法院的判决进行二次审查,有助于减少错误判决和提高司法公正性。
认识和理解民事诉讼的过程
认识和理解民事诉讼的过程民事诉讼的过程是指在民事案件中,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一系列程序和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民事诉讼的过程,帮助读者深入认识和理解。
一、起诉阶段起诉是民事诉讼的第一步。
当事人通过起诉状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并提交相关证据、事实陈述和法律依据。
起诉状通常包括诉讼请求、诉讼事由、诉讼标的等要素,这些都需要在起诉阶段准确明确地表达出来。
在起诉阶段,当事人应当注意选择合适的诉讼请求和事实陈述,确保表达清楚、准确。
此外,适当地引用法律法规和判例,对案件的法律依据进行明确阐述,能够有效提高起诉状的质量,并有助于提升后续诉讼过程中的胜算。
二、受理阶段受理是指人民法院对起诉状进行审查、是否受理的决定。
在受理阶段,法院会对起诉状的形式、内容进行审查,如果起诉状符合相应的法定条件,法院将予以受理。
当事人需要注意,确保起诉状的格式、内容满足法律规定的要求,以免因形式上的问题导致不被受理。
此外,在受理阶段当事人应尽量积极与法院协作,提供补充材料、回答法院的询问等,以促进案件受理的顺利进行。
三、立案阶段立案是指法院根据受理的起诉状,正式记录并归档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法院会依法发出立案通知书,明确案件受理的具体信息。
当事人需要留意案件立案通知书的内容,以确认案件是否被正式立案和法院所分配的审判庭。
同时,当事人应按照法院的要求,补充提供必要的材料、证据,确保案件可以按时进行。
四、举证阶段举证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提供证据以证明自己诉讼请求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过程。
根据我国的法律原则,诉讼当事人有证据责任,即每个当事人都有举证的义务。
在举证阶段,当事人应准备充分、有力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
合理的证据披露、证据交换是当事人举证的重要环节。
当事人可以通过出示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方式来提供证据。
此外,当事人还可以申请法院调取证据、鉴定等,以加强自己的证明力。
五、辩论阶段辩论是指当事人在庭审中针对对方的诉讼请求、事实陈述和证据进行质证、驳斥、抗辩的阶段。
中华律师协会 民事案件指引
中华律师协会民事案件指引一、民事诉讼概述民事诉讼是指当事人因民事权益纠纷,不服行政机关的处理决定,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给予司法保护的程序。
民事诉讼具有平等性、公正性、程序性和终局性的特点。
二、管辖与受理1. 管辖:民事诉讼的管辖分为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级别管辖按照法院的审级分为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四级。
地域管辖按照诉讼标的所在地确定。
2. 受理:当事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符合受理条件的,法院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并通知当事人。
三、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1. 当事人:当事人是民事权益纠纷的主体,有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当事人在诉讼中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2. 诉讼代理人:当事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代为行使诉讼权利。
委托他人代为诉讼的,必须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四、证据的收集与审查1. 证据的种类: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和勘验笔录等。
2. 证据的收集: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依法收集证据,也可以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3. 证据的审查:法院应当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审查,确定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并据此认定案件事实。
五、财产保全与先予执行1. 财产保全: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对涉案财产进行保全,以防止财产损失或转移。
2. 先予执行:在某些情况下,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先予执行部分或全部诉讼请求,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六、期间、送达与诉讼费用1. 期间:民事诉讼中的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指定期间。
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间内进行诉讼行为。
2. 送达: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送达诉讼文书和法律文书。
送达的方式包括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和邮寄送达等。
3. 诉讼费用:当事人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
民事诉讼上诉技巧
民事诉讼上诉技巧一、引言民事诉讼是指当事人因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一种诉讼方式。
在民事诉讼中,上诉是当事人对原判决不服而向上级法院提起的再审程序。
本文将从上诉的定义、适用条件、注意事项和技巧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上诉的定义上诉是指当事人对原判决不服,向上级法院提出请求改判或撤销原判决的再审程序。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对一审判决或裁定进行上诉。
三、适用条件1. 上级法院有管辖权:即被告所在地或原审法院所在地属于上级法院管辖范围内。
2. 上级法院属于同一审级:即被告不得就同一案件同时向两个以上具有不同审级的上级法院提起上诉。
3. 上述时间限制:即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出上诉申请。
一般情况下,应该在收到原判决书后十五日内提出申请。
但如果当事人需要休庭期间或者其他事由需要延期,可以在原判决书送达后的一个月内提出申请。
四、注意事项1. 上诉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上诉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将不予受理。
例如,如果上诉请求超出了法定范围,或者没有按照法定程序提起上诉,则将被驳回。
2. 上诉期限不得迟延:一旦错过上诉期限,就不能再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
因此,在收到原判决书后要及时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申请。
3. 上诉费用的缴纳:在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时,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如果不能及时缴纳费用,则可能会影响案件的处理进度。
4. 上级法院对案件进行审查:在受理上诉申请后,上级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审查。
如果发现问题或者需要补充材料,则需要及时配合完成。
五、技巧1. 准备充分的证据材料:在进行民事诉讼中的任何一步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准备好自己的证据材料之前,要先确保所有证据材料都是真实可靠的,并且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因为证据材料是判决结果的关键,所以这一步需要特别注意。
2. 熟悉法律条文:在进行上诉申请时,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条文,并了解相关规定。
如果不了解相关规定,则可能会影响上诉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上诉的提起
1、上诉的实质要件:允许上诉的判决与裁定
2、上诉的形式要件
(1)有上诉权的人应是一审判决中实体权利与义务承受人;
(2)双方当事人和第三人都上诉的,均为上诉人;(意见176条)
(3)必要共同诉讼人的上诉问题:(2007/三/43)
《民诉意见》第177条规定,必要共同诉讼人中的一人或者部分人提出上诉的,按照下列情况处理:
第一,该上诉是对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与义务分担有意见,不涉及其他共同诉讼人利益的,对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未上诉的同一方当事人依原审诉讼地位列明。
第二,该上诉仅对共同诉讼人之间权利与义务分担有意见,不涉及对方当事人利益的,未上诉的同一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依原审诉讼地位列明。
第三,该上诉对双方当事人之间以及共同诉讼人之间权利与义务分担有意见的,未提出上诉的其他当事人均为被上诉人。
【规律】有权上诉并提出上诉的人为上诉人,上诉人对与谁之间的权利分担有意见的,谁为被上诉人,其他当事人依原审诉讼地位列明即可。
上诉期与上诉状(2011/三/40)
二、上诉的受理
提起上诉原则上应通过原审人民法院,也可以直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三、上诉的撤回(2006/三/50)
1、在上诉期内上诉人撤回上诉后,不得再次上诉;但判决是否生效需取决于其他当事人在上诉期内是否上诉。
2、在上诉期内,所有有权上诉的当事人均提起上诉后,均撤回上诉,法院裁定准许最后一个当事人撤回上诉时,一审裁判生效。
3、在二审审理过程中,上诉人撤回上诉,法院裁定准许后,一审判决即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