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我的发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我的发现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2.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观察与发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水的沸腾、植物的生长等,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科学规律。

2. 第二课时:实验与探究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制作简易温度计、观察磁铁的性质等,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科学现象。

3. 第三课时:分析与解释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观察和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如水的沸腾原理、磁铁的极性等。

4. 第四课时:总结与反思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在观察、实验和分析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 第五课时:拓展与实践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如制作小风车、探究太阳能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 运用观察、实验、讨论、反思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采用分组合作、同伴互助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评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态度、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 评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科学》2. 实验器材:温度计、磁铁、植物等3. 教学课件:观察与发现、实验与探究、分析与解释等4. 网络资源:科学实验视频、相关科学知识文章等5. 教学评价工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单等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植物的生长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 观察与发现: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记录下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科学规律。

《我的发现》教案12篇 我发现了教案

《我的发现》教案12篇 我发现了教案

《我的发现》教案12篇我发现了教案下面是收集的《我的发现》教案12篇我发现了教案,以供参考。

《我的发现》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事物。

2、大胆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活动过程:说说自己从小到大的变化——一转眼呀,我们上幼儿园已经三年啦!在这三年里你有什么变化?——是呀,孩子们,你们发现自己长大了……这些都是个令人高兴的变化。

二、生活中的变化1、第一次选择(看看会变的,再看一样不会变的)——那么,我们生活中会有变化吗?这些东西都认识吗?因为都是你们熟悉的东西。

我和你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这个实验发生在你的大脑里,需要思考,选择一样东西,如果你认为它像你一样会发生变化的,请放在这张桌子上。

如果你觉得你选的这样东西,不会发生变化,就把他放在这边。

有想法吗?有想法就来试一试,随意选一样东西,经过思考,放在合适的地方。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分析归纳变化需要一些条件,如时间、外力等:一种物品会有多种变化等。

)2、第二次选择(只看不会变的东西)——再给你们一次选择,会变化的放在这里,不会变化的放在这里。

——其实,这是一个变化的世界,我们身边的事物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

很多看似不变的东西其实都会有变化,关键是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它们的变化。

三、了解、欣赏其他的变化(1)播放反映人类进化、汉字演变、货币演变过程的ppt。

(2)珠穆朗玛峰的变化。

(3)播放反映通讯工具变化过程的ppt。

(4)播放反映房屋变化过程的ppt。

《我的发现》教案2设计意图:了解、回顾四季的变化是大班幼儿的学习内容之一。

在设计“我发现的变化”这个教学活动时,我们考虑得较多的是如何回归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

除了验证一些变化现象外,我们还尝试把科学启蒙活动的大目标――科学态度的养成融入其中。

这个活动的脉络有两条: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

《我的发现》教案

《我的发现》教案

《我的发现》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我的发现》主题单元,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第一节“探索日常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培养观察、思考、探索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及其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索日常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培养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及其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索日常现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a. 案例一: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得更快?b. 案例二:为什么放在冰箱里的饮料更凉爽?c. 案例三:为什么煮熟的鸡蛋更容易剥壳?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现象,并尝试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

4. 例题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现象,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我的发现》2. 内容:a.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b. 案例一:湿衣服晾晒原理c. 案例二:冰箱冷藏原理d. 案例三:煮熟鸡蛋剥壳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个科学现象,并阐述其原理。

b. 为什么冬天室外的铁器容易生锈?2. 答案:a.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b. 铁器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铁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开展家庭小实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我的发现》这一单元,该单元主要涉及第一章“探索与发现”的第三节“我的发现”。

详细内容包括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能够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如何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实物展示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并提出问题。

2. 探索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探索活动,观察、记录并分析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探索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互相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我的发现》2. 主要内容: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常见的生活中科学现象观察与发现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并记录一个科学现象,分析其原理。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批改并给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在观察和发现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2. 实践情景引入: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提出问题。

我的发现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发现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和现象。

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将发现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整理和表达。

二、教学内容:1. 观察和发现: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些现象进行观察,如天气变化、植物生长等。

2. 实验和验证: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观察到的现象,如制作天气预测卡片、种植植物等。

3. 归纳和总结:让学生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将发现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整理和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和现象,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现象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实验法: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观察到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归纳法: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将发现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整理和表达。

五、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些现象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2. 教师准备:为学生准备简单的实验材料,如植物、天气预测卡片等。

3. 教学场地准备:保证教学场地安全、宽敞,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与发现: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生活中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3. 实验与验证: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巡回指导。

4. 归纳与总结:学生将发现的现象和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拓展与提升: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观察、实验和总结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公开课《我的发现》教案

公开课《我的发现》教案

《我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奇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奇妙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并乐于与他人分享。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提前准备一些关于生活发现的图片、故事等素材。

2. 学生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自己发现的物品或故事,准备进行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或故事,引发学生对生活发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 学生分享:让学生依次分享自己带来的发现,其他学生倾听并给予评价。

3.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某个发现展开讨论,讨论如何关爱和保护身边的事物。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公开课的收获,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和环保意识。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继续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奇妙,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2. 写一篇关于本次公开课的收获和感悟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力评价:评价学生在公开课中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奇妙的能力。

2. 表达能力评价:评价学生在公开课中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否敢于表达、乐于分享。

3. 关爱意识和环保意识评价:评价学生在公开课中对身边事物的关注程度,以及是否具备关爱和保护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自己在公开课中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教师反思是否给予了每个学生充分的分享机会,是否对学生的分享进行了有效的引导和点评。

3.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做到了因材施教。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我的发现》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我的发现》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语文园地二的“口语交际与作文”都是围绕“保护环境”这个主题进行训练的。

“我的发现”中,展示了比喻句的作用:(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日积月累”只要是让学生认识意思相对或相反的词,还有学习古诗佳句,积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展示台”也是展示学生在观察、实践中所做的。

这样就能发挥学生的长处,鼓励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

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

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重点: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

教学难点: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教学一、教学“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和学习伙伴的话。

2.指名读。

3.思考:发现了什么?第二句话好在哪里?4.指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5.扩展: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教学。

1.“读读认认”:(1)学生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男女生对读,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4)拓展:列举一些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反义词。

2.“读读背背”:(1)请学生根据拼音自读诗句。

(2)指名读,正音,再自读。

(3)学生介绍诗句所描写的情景,并介绍出处。

(4)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5)男女生比赛读。

(6)背诵诗句。

三、“展示台”教学。

安排学生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主题,就其所获得的综合性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展示。

我的发现教案

我的发现教案

我的发现教案
教案: 我的发现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2. 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
展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开始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细节。


励学生发现一些他们平时容易忽视的细节,并引导他们表达出来。

2. 引导: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推测一些事物的特点或相关信息。

例如,根据图片中的细节,让学生推测图片所在的场景或时间等。

3. 探究:
分发一些实物或者展示一些有趣的现象,要求学生进行观察
和发现。

例如,给学生展示一颗苹果,并引导他们观察苹果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点,并鼓励他们发现苹果表皮上的细微变化或瑕疵等。

4. 分享:
让学生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鼓励他们用清晰的语言将自
己的观察和想法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

5. 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发现的过程和经验,强调观察和发现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能力。

6. 拓展:
带领学生进一步探索其他领域的观察和发现,如自然界、社会环境等。

教学评价:
学生能够积极观察和发现事物的特点和细节,能够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探索与发现》教材第三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我的发现”。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发现的意义,探索身边的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发现的重要性,提高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分享自己的发现,培养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现象,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生活中的奇妙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有什么奥秘?我们如何去发现?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发现的意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点滴现象,培养观察力。

3. 实践操作(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现象,并尝试解释原因。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分享,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进行简要点评。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个典型的发现实例,详细讲解如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1)为什么树叶会变色?(2)为什么冰块融化后,水位会上升?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生活现象,发现更多有趣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大“我的发现”2. 副“探索生活中的奥秘”3. 板书内容:发现的意义观察与思考解决问题分享与合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生活中的一个现象,描述并分析原因。

(2)尝试解决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并记录解决过程。

2. 答案:(1)描述现象:如“树叶变色”。

分析原因:季节变化、气温、光照等因素影响叶绿素含量。

(2)解决问题:如“冰块融化后,水位上升”。

原因:冰块融化成水,体积变小,导致水位上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能积极观察、思考、分享,但部分学生对发现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探索与发现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重点:探索与发现的基本方法,以及观察、实验、思考和分析的实践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酒精灯等)、多媒体设备、教学PPT。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科学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探索与发现方法,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3. 讲解: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结合实践情景和例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的发现》2. 主要内容:探索与发现:身边的科学、生活中的发现探索的方法:观察与实验、思考与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你周围的环境,找出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2)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一个科学原理。

2. 答案:(1)例如:观察蚂蚁搬家的过程,了解蚂蚁的社群行为和分工合作。

(2)例如:验证“摩擦起电”现象,通过实验了解静电的产生和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开展科学小课题研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和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公开课《我的发现》教案

公开课《我的发现》教案

公开课《我的发现》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系列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在生活中都发现过哪些有趣的事物?”1.3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第二章:观察力训练2.1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细节。

2.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力拓展训练,如寻找隐藏的物品、观察自然界的变化等。

第三章:思考力训练3.1 教师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如“为什么树叶会变色?”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3.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3.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力拓展训练,如猜想未来的科技发展、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等。

第四章:创造力训练4.1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如“设计一款未来的交通工具”,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4.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力拓展训练,如改编故事情节、设计独特的图案等。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3 教师提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发挥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创造,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和表现机会。

教师还需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第六章:小组合作探究6.1 教师提出一个探究主题,如“探究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将学生分成小组。

6.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讨论和实验,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

6.3 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七章:案例分析7.1 教师出示一个实际案例,如“某地区环境污染问题”,要求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教学设计
见。
建议征集
鼓励学生提出对教学的改进建议 ,以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重视反馈
认真对待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作 为改进教学的依据。
反馈回应
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给予及 时的回应,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
和尊重。
05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亮点与不足
亮点 课堂互动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语言规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详细描述:所选词语均来源于日常生活,如“明 亮的教室”、“快乐的童年”等,有助于拉近学 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的发现的教学方法
总结词:启发式教学
01
输标02入题
详细描述: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词语之间的联系与规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表 达,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语文现象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展开环节
01
总结词:引导发现
02
详细描述:通过引导学生观察、 思考、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语 文中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 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深入环节
总结词:深入探究
详细描述:针对学生在展开环节中发 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和解析, 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培 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比喻句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加深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和运用。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01
02
03
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 象,培养良好的语言素养。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

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读读背背”教学目标:1.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加强对比喻句的认识。

2.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

培养对古诗的领悟力。

会认7个生字。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我的发现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先读两遍再想想发现什么?2.举手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更具体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4.找一找、画一画学过的第一组课文中的这类句子。

二、日积月累1.读读认认(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自己读读,认认。

(2)小组内同桌互对,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3)出示词语卡片:抽生读、师生互对、齐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4)组词大列车。

如:浊----浑浊、污浊;廉----清廉、廉洁等。

(5)拓展:列举一些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反义词。

2.读读背背(1)学生自渎,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自己练习读诗句。

(2)小组内同桌互对,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指名读、师声互对、齐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4)想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总结: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男女生比赛读(5)背诵诗句。

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子特点。

如:“漠漠水田”对“阴阴夏木”,“白鹭”对“黄鹂”等。

(6)练习背诵。

(7)小组内互相检查。

(8)抄写诗句。

(课下,同学们把诗句写在摘抄本上)(9)拓展: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搜集与诗句有关的古诗读一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语文园地四
执教教师:周鑫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学会发现汉字的秘密,能有效地辨别形声字,利用这一特点来记住更多的汉字。

(2)会认更多的字词。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发言,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看法。

(2)启发学习,开辟新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趣味语文的乐趣,从学习中找到乐趣。

重点难点:
1、让学生了解掌握“的”“地”“得”的用法。

2、让学生理解形声字。

3、让学生理解“读读背背”中词的意思,以及认识那些字词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学生齐声回答:美好的童年生活),那你们还记得是那几篇课文吗?(记得。

有《和时间赛跑》、《检阅》、《争吵》、《绝招》。

那你们能说说每篇课文各讲什么内容呢?(课件出示)
二.新课
(一)、我的发现(课件出示)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

注意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同桌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4.教师引导、小结:这些词语中,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那个字是右边那个字的声旁,左边那个字加上部首就成了右边那个字。

5.齐读词语,积累词语。

6.拓展练习:你能找出也具有这种规律的词语吗?
(二)、日积月累(课件出示)
我会填:
光彩夺目的(春天)(宝石)(焰火)
清澈见底的(小溪)(湖水)(池塘)
弯弯曲曲地(流淌)(爬行)(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时间过得(真快)(太慢了)(像闪电一样)(三)、读读背背(课件出示)
1.借助拼音读词语,要求读准确。

2.用自己熟悉的词语练习说话。

3.哪些词语是你不懂的,提出质疑。

4.你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说什么的?
5.读读背背这些词语,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四)、看图说成语(课件出示)
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一手遮天、鹤立鸡群、对牛弹琴。

作业设计:
1、在生字表中找出自己认识的形声字。

2、写几句“的”字句,写几句“得”字句;写几句“地”字句。

3、自己选一幅喜欢的画,观察后写一段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