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乳腺疾病
第七版外科护理学目录
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外科护理学的发展2第二节学习外科护理学的方法与要求4第三节外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5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7 第一节水和钠代谢紊乱8一、脱水8二、水中毒13第二节其他电解质代谢紊乱14一、钾代谢紊乱14二、钙代谢紊乱17三、磷代谢紊乱19四、镁代谢紊乱20第三节酸碱平衡失调22一、代谢性酸中毒22二、代谢性碱中毒24三、呼吸性酸中毒25四、呼吸性碱中毒26第三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29第一节概述30第二节低血容量性休克39一、失血性休克39二、创伤性休克40第三节感染性休克41第四章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44第一节概述45一、外科病人的代谢变化45二、营养物质需要量45三、营养诊疗的基本流程46第二节营养筛查47第三节营养评定48第四节营养支持49一、肠内营养49二、肠外营养52第五章手术室管理和工作57第一节概述58一、布局与环境58二、手术人员职责60三、手术室安全管理62第二节手术室物品消毒灭菌63一、布单类63二、敷料类63三、器械类63四、缝线和缝针64五、引流物64第三节手术病人的准备64一、一般准备64二、手术体位准备64三、手术区皮肤消毒66第四节手术人员的准备66一、一般准备66二、外科手消毒66三、穿无菌手术衣67四、戴无菌手套67五、脱手术衣及手套68第五节手术室无菌操作技术70一、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原则70二、无菌器械桌的准备70三、手术区铺单法70第六节手术隔离技术72第六章麻醉病人的护理74第一节概述75一、麻醉学的工作范畴和内容75二、麻醉的分类76第二节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76一、麻醉前评估76二、麻醉前准备77第三节局部麻醉78第四节椎管内麻醉80一、蛛网膜下隙阻滞80二、硬脊膜外隙阻滞82第五节全身麻醉84第七章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92第一节概述93第二节手术前病人的护理94第三节手术后病人的护理101第八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110第一节概述111第二节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114一、疖和痛114二、急性蜂窝织炎115三、急性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116第三节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117一、甲沟炎和脓性指头炎117二、急性化脓性腱鞘炎、滑囊炎和手掌深部间隙感染118第四节全身性外科感染119第五节特异性感染121一、破伤风121点二、气性坏疽124第九章损伤病人的护理127第一节创伤128第二节烧伤133第三节冻伤141第四节咬伤143一、犬咬伤143二、毒蛇咬伤144三、虫蜇伤145第十章肿瘤病人的护理147第一节概述148第二节恶性肿瘤148第三节良性肿瘤160第十一章移植病人的护理162第一节概述163第二节肾移植169第三节肝移植174第十二章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病人的护理181 第一节颅内压增高182第二节脑痛191第十三章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194第一节头皮损伤195一、头皮血肿195二、头皮裂伤196三、头皮撕脱伤196第二节颅骨骨折197一、颅盖骨折197二、颅底骨折199第三节脑损伤200一、脑震荡202二、脑挫裂伤202三、颅内血肿207四、开放性脑损伤209第十四章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病人的护理212 第一节脑卒中213第二节颅内动脉瘤217第三节颅内动静脉畸形219第四节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220第十五章颅内和椎管内肿瘤病人的护理223 第一节颅内肿瘤224第二节椎管内肿瘤229第十六章颈部疾病病人的护理231第一节甲状疾病232一、甲状腺癌232二、甲状腺功能亢进238三、单纯性甲状腺肿241四、甲状腺腺瘤243第二节颈部常见肿块243第十七章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246第一节急性乳腺炎247第二节乳腺囊性增生病249第三节乳房肿瘤249一、乳腺纤维腺瘤250二、乳管内乳头状瘤250三、乳腺癌251第十八章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261第一节概述262第二节肋骨骨折264第三节气胸266第四节血胸272第五节心脏损伤274一、钝性心脏损伤274二、穿透性心脏损伤275第十九章胸壁、胸膜疾病病人的护理278 第一节漏斗胸279第二节脓胸280第三节胸壁、胸膜肿瘤285一、胸壁肿瘤285二、胸膜肿瘤285第二十章肺部疾病病人的护理288第一节肺癌289第二节肺结核299第三节支气管扩张301第二十一章食管疾病病人的护理304第一节食管癌305第二节食管良性肿瘤313第二十二章心脏大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315 第一节体外循环316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321一、动脉导管闭321二、房间隔缺损323三、室间隔缺损325四、法洛四联症329第三节后天性心脏病330一、二尖瓣狭窄330二、二尖瓣关闭不全333三、主动脉瓣狭窄334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35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35第四节胸主动脉疾病337一、主动脉夹层338二、胸主动脉瘤342第二十三章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345 第一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346第二节腹腔脓肿352一、膈下脓肿353二、盆腔脓肿354第二十四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356第一节概述357第二节腹股沟疝358第三节其他腹外疝364一、股疝364二、切口疝364三、脐疝365第二十五章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367第一节概述368第二节常见的脏器损伤375一、脾损伤375二、肝损伤376三、胰腺损伤377四、胃、十二指肠和小肠损伤378五、结肠、直肠损伤379第二十六章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人的护理381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382第二节胃癌389第二十七章小肠疾病病人的护理395第一节肠梗阻396第二节肠瘘401第二十八章阑尾炎病人的护理406第一节急性阑尾炎407第二节特殊类型急性阑尾炎412第三节慢性阑尾炎413第二十九章大肠和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415 第一节大肠癌416第二节直肠肛管其他疾病425一、痔425二、直肠肛管周围脓肿427三、肛瘘428四、肛裂430第三十章肝脏疾病、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护理433 第一节门静脉高压症434第二节肝癌439一、原发性肝癌439二、继发性肝癌446第三节肝脓肿447一、细菌性肝脓肿447二、阿米巴性肝脓肿449第三十一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452第一节胆道疾病的特殊检查和护理453一、超声检查453二、放射学检查454三、胆道镜检查456第二节胆石症456一、胆囊结石457二、胆管结石461第三节胆道感染464一、急性胆囊炎464二、慢性胆囊炎466三、急性梗阻性化性炎466第四节胆道蛔虫病468第五节胆囊息肉和胆道肿瘤469一、胆囊息肉469二、胆囊癌470三、胆管癌471第三十二章胰腺疾病病人的护理473第一节胰腺炎474一、急性胰腺炎474二、慢性胰腺炎480第二节胰腺肿瘤和壶腹周围癌481一、胰腺癌481二、壶腹周围癌485三、胰岛素瘤485第三十三章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488 第一节周围血管损伤489第二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491第三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95第四节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497第五节深静脉血栓499第三十四章泌尿系统损伤病人的护理503 第一节肾损伤504第二节膀胱损伤508第三节尿道损伤510第三十五章泌尿系统结石病人的护理515 第一节上尿路结石516第二节下尿路结石522一、膀胱结石522二、尿道结石523第三十六章泌尿、男性生殖系统增生和肿瘤病人的护理525 第一节良性前列腺增生526第二节膀胱癌530第三节肾癌535第四节前列腺癌537第三十七章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病人的护理541 第一节肾结核542第二节男性生殖系统结核546一、附睾结核546二、前列腺、精囊结核547第三十八章肾上腺疾病病人的护理549第一节皮质醇增多症550第二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554第三节儿茶酚胺增多症555第三十九章骨折病人的护理558第一节概述559第二节常见四肢骨折572一、肱骨干骨折572二、肱骨髁上骨折573三、前臂双骨折574四、桡骨远端骨折575五、股骨颈骨折576六、股骨干骨折578七、胫腓骨干骨折579第三节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580一、脊柱骨折580二、脊髓损伤583第四节骨盆骨折588第四十章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591第一节概述592第二节肩关节脱位595第三节肘关节脱位597第四节髋关节脱位。
诊疗常规目录
第一章急诊科第一节心脏骤停第二节心律失常第三节急性心肌梗死第四节急性左心衰竭第五节高血压急症第六节休克第七节呼吸衰竭第八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第九节重症支气管哮喘第十节上消化道出血第十一节急性肾功能衰竭第十二节糖尿病昏迷第十三节甲亢危象第十四节急性脑血管病第十五节癫痫持续状态第十五节急性中毒第十六节中暑第十七节电击伤第十八节溺水第十九节脑损伤第二十节胸部损伤第二十一节腹腔内脏器损伤第二十二节泌尿系损伤第二十三节烧(烫)伤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第三节支气管哮喘第四节肺炎第五节肺部真菌感染第六节艾滋病并发肺部感染第七节肺脓肿第八节肺结核第九节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第十节结节病第十一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第十二节肺栓塞第十三节胸腔积液第十四节自发性气胸第十五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第十六节呼吸衰竭第十七节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第十八节咯血第十九节肺动脉高压第二十节高通气综合征第二十一节慢性咳嗽第三章心血管疾病第一节高血压第二节冠心病第三节瓣膜病第四节原发性心肌病第五节病毒性心肌炎第六节心包炎第七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第八节心律失常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反流性食管炎第二节食管癌第三节胃炎第四节消化性溃疡第五节胃癌第六节功能性消化不良第七节溃疡性结肠炎第八节克罗恩病第九节肠结核第十节肠道易激综合征第十一节大肠息肉第十二节消化道出血第十三节慢性肝炎第十四节肝硬化第十五节肝性脑病第十六节肝肾综合征第十七节胆道蛔虫症第十八节急性胰腺炎第十九节慢性胰腺炎、第二十节胰腺癌第二十一节结核性腹膜炎第二十二节有机磷中毒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第一节红细胞疾病第二节白细胞疾病第一节出血性疾病第六章肾脏内科疾病第一节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第二节继发性肾脏疾病第三节肾小管酸中毒第四节返流性肾病第五节尿酸性肾病第六节感染性肾脏疾病第七节急性肾功能衰竭第八节慢性肾功能衰竭第七章内分泌疾病第一节垂体肿瘤第二节尿崩症第三节腺垂体机能减退症第四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第五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第六节皮质醇增多症第七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第八节嗜铬细胞瘤第九节糖尿病第十节低血糖症第十一节痛风第十二节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第十三节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第八章风湿性疾病第一节类风湿关节炎第二节系统性红斑狼疮第三节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第四节干燥综合征第五节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第六节系统性血管炎病第七节抗磷脂综合征第八节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第九节痛风第十节骨质疏松症第十一节骨关节炎第十二节纤维肌痛综合征第九章神经系统疾病第一节周围神经疾病第二节脊髓疾病第三节脑血管疾病第四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第五节脱髓鞘疾病第七节癫痫第八节头痛第九节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第十节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第十一节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第十二节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疾病第十三节器质性精神障碍第十四节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第十五节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第十六节抑郁障碍第十七节双相情感障碍第十八节癔症和神经症第十九节应激相关障碍第二十节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第二十一节人格障碍第二十二节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第二十三节性心理障碍第二十四节儿童心理发育障碍第二十五节儿童少年行为和情绪障碍第十章普通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第二节乳腺疾病第三节胃、十二指肠疾病第四节肠疾病第五节肛门疾病第六节肝脏疾病第七节胆道疾病第八节胰腺疾病第九节门脉高压症与脾脏疾病第十节腹腔与腹壁疾病第十一节消化道出血第十二节周围血管疾病第十三节小儿外科疾病第十一章神经外科疾病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第二节颅内占位性病变第三节脑及脊髓血管性疾病第四节椎管内占位病变第五节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第十二章心胸外科疾病第一节胸部损伤第二节胸膜和胸壁疾病第三节气管、支气管和肺疾病第四节食管疾病第五节纵隔疾病第六节先天性心脏病第七节后天性心脏病第十三章骨科疾病第一节骨折第二节关节脱位第三节软组织损伤第四节骨病第五节骨肿瘤第六节手外科疾病第七节血管神经损伤第八节先天性疾病第九节神经系统疾患后遗症第十四章泌尿外科疾病第一节泌尿生殖系感染第二节泌尿系结石第三节泌尿系损伤第四节前列腺疾病第五节泌尿系肿瘤第六节肾上腺疾病第七节男性学第八节性传播疾病第九节先天畸形第十节急性肾功能衰竭第十一节其他第十五章烧伤外科疾病第一节烧(烫)伤第二节入院后处理程序第三节烧伤休克第四节创面处理第五节烧伤感染第六节小儿烧伤第七节吸入性损伤第八节特殊原因烧伤第九节特殊部位烧伤第十六章妇产科疾病第一节正常分娩与产科疾病第二节妇科常见疾病第十七章儿科疾病第一节高危新生儿管理常规第二节新生儿疾病诊疗常规第三节儿科传染性疾病诊疗常规第四节呼吸系统疾病第五节其他系统疾病第十八章感染性疾病第一节病毒性肝炎第二节肝硬化第三节轮状病毒感染第四节新型肠道病毒感染第五节脊髓灰质炎第六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第七节狂犬病第八节流行性感冒第九节麻疹第十节水痘、带状疱疹第十一节流行性腮腺炎第十二节肾综合征出血热第十三节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第十四节艾滋病第十五节立克次体病第十六节细菌性疾病第十七节真菌病第十八节螺旋体病第十九节原虫病第二十节蠕虫病第十九章肿瘤科疾病第一节鼻咽癌第二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第三节食管癌和贲门癌第四节原发性肝癌第五节胃癌第六节大肠癌第七节乳腺癌第八节宫颈癌第九节睾丸恶性肿瘤第十节阴道癌第十一节脑肿瘤第二十章眼科疾病第一节外眼和眼眶疾病第二节青光眼第三节眼底疾病第四节外伤、肿瘤、整形第五节屈光和眼外肌病第二十一章耳鼻咽喉科疾病第一节鼻科疾病第二节咽科疾病第三节喉科疾病第四节气管食管疾病第五节耳科疾病第二十二章口腔科疾病第一节口腔内科疾病第二节口腔颌面外科第三节口腔X线诊断常规第四节颞下颌关节疾病第二十三章皮肤科疾病第一节微生物性皮肤病第二节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第三节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第四节结缔组织病第五节大疱性皮肤病第六节脂膜炎第七节皮肤血管炎第八节皮肤肿瘤第九节性传播性疾病第二十四章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第一节 ICU监测技术第二节 ICU收治及转出标准第三节各种流程附: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ICU危重病评分表第二十五章康复医学常规第一节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治疗第二节手外伤康复治疗第三节骨折后康复治疗第四节颈肩腰腿痛的康复治疗第二十六章麻醉科诊疗常规第一节术前访视病人注意事项第二节麻醉记录单记录方法第三节麻醉前注意事项第四节基础麻醉第五节静脉全身麻醉第六节吸入全身麻醉第七节气管、支气管内插管术第八节硬膜外阻滞麻醉、骶管阻滞麻醉第九节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第十节颈丛、臂丛阻滞麻醉第十一节麻醉科常见操作规程第十二节小儿麻醉第十三节输液与输血第十四节麻醉复苏室工作常规第十五节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
乳腺病科规章制度
乳腺病科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乳腺病科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医疗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乳腺病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负责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工作。
第三条乳腺病科所有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本规章制度,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第四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乳腺病科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第五条乳腺病科工作领导层应当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对科室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
第六条乳腺病科工作人员应当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第七条乳腺病科工作人员要积极宣传卫生知识,促进患者的健康意识,提高患者的治疗合作性。
第八条乳腺病科工作人员要加强沟通合作,建立团队精神,共同完成好科室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二章乳腺疾病的诊断治疗第九条乳腺病科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乳腺疾病。
第十条乳腺病科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治疗。
第十一条乳腺病科医生应当及时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十二条乳腺病科医生要做好手术准备工作,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
第十三条乳腺病科医生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了解最新的诊疗技术,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
第十四条乳腺病科医生要保护患者的隐私权,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严禁泄露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
第十五条乳腺病科医生要遵守医疗伦理,尊重患者的选择,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
第三章护理工作第十六条乳腺病科护士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保障患者的生活和健康。
第十七条乳腺病科护士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关心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及时的安慰和支持。
第十八条乳腺病科护士要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和卫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理,确保医疗安全。
第十九条乳腺病科护士要积极参与科室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专业技能,提高护理质量。
第二十条乳腺病科护士要熟悉医疗器械和设备的使用方法,保证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
外科学复习题精简版
第十六章颅内压增高症一、名词解释1、脑疝:2、库欣反应:二、单选题1、有关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的描述,下列哪个是错误的A.“三主征”常见于慢性、晚期病例B.是诊断颅内压增高的重要依据C.“三主征”并非缺一不可D.颅内病变必须具备“三主征”E.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称为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2、颅内压增高形成疝的主要原因是A.脑水肿、脑组织体积增大B.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C.脑干水肿D.弥漫性颅内压增高E.压力分布不均、颅腔内压力梯度明显变化3、关于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入院后的一般处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头痛烦躁者用镇静止痛剂B.抽搐者用抗癫痫药物、吸氧等处理C.昏迷。
痰多者行气管切开D.根据颅内压增高情况适当使用脱水药物E.使便秘者用肥皂水高压灌肠4、枕骨大孔疝最有诊断价值的临床表现是A.意识障碍B.肢体偏瘫C.双侧瞳孔不等大D.呼吸、循环障碍较早出现E.去大脑强直5、小脑幕切迹疝时瞳孔变化和肢体活动障碍的特点是:A.病变对侧瞳孔散大伴对侧半身瘫痪B.病变对侧瞳孔散大伴病变同侧半身瘫痪C.病变同侧瞳孔散大伴同侧半身瘫痪D.病变同侧瞳孔散大伴病变对侧瘫痪E.双侧瞳孔散大伴四肢瘫痪6、治疗颅内压增高最常用的药物是:A.50%葡萄糖B.20%甘露醇C.20%山梨醇D.50%甘油盐水E.地塞米松7、对颅内压增高的病人,下列哪项是最危险的:A.未卧床休息B.不规则服用利尿药物C.给予高渗脱水药物D.腰椎穿刺放液E.以上都不是8、小脑幕切迹疝最具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是A.神志不清B.剧烈头痛C.早期出现呼吸变慢和骤停D.瞳孔不等大E.生命体征紊乱三、多选题1、以下对颅内压增高的治疗措施中,正确的有A.症状重者可采用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或静推速尿B.症状轻者可口服利尿剂C.症状明显者行腰穿刺放出脑脊液减压D.脑水肿明显者可用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E.症状重者应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2、有关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表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A.常见于小脑幕下占位病变B.可出现同侧瞳孔散大和同侧肢体偏瘫C.较早出现瞳孔改变D.呼吸、循环障碍较早出现E.可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和烦躁不安四、填空题1、颅内压增高可出现血压、心跳和脉搏、呼吸,称为反应。
三年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类别】三年制高职护理【课时】 72【学分】 4【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其任务是按照现代医学模式应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为疾病诊断、治疗和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病理生理学主要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但二者存在有机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教学目标由于《病理与病理生理学》主要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因此它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它需要应用正常人体中形态、功能、代谢方面的各种有关知识加以综合、分析后用到患病的机体,从而正确地认识疾病时患病机体内出现的各种变化,因此它和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学等各门医学基础学科有关。
从这个角度说,《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又是一门与基础医学中多学科密切交叉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疾病,因此作为一门研究疾病的基础课,它有责任把学生从学习正常人体的有关知识,逐渐引向对患病机体的认识。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试图在基础与临床各学科(如内科学等)间架起“桥梁”,起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它又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用现代医学模式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解释疾病过程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心理与生理、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3、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
熟悉常见病的形态、功能、代谢的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了解病因与发病机制。
4、学会病理标本、切片的观察方法及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基本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理论讲授部分【教学时间安排】本课程计4学分,72学时,其中理论课讲授42学时,实验课30学时,理论课学时分配如下:【教学内容要点】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2、熟悉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3、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方法及其发展简史讲授要点重点:介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教学、科研和临床医疗上的重要作用难点:初步让学生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第一章: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健康、疾病、脑死亡的概念、脑死亡判断标准及其意义。
外科学教学课件-乳腺疾病
乳腺纵切面观
乳房
疾病
乳房的解剖生理概要(3)
乳房
疾病
乳房的解剖生理概要(3)
乳腺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
雌激素、孕酮(卵巢):是乳导管和腺泡增生,促进 乳腺的发育;
催乳素(垂体):与雌激素、孕酮的共同作用下,使 腺泡分泌乳汁;
绝经期后雌激素(肾上腺皮质):脂肪增生,腺体退 化。
乳房
疾病
• 副乳腺畸形的发生率为 1~2%,多见于腋窝
• 对于副乳腺的外科切除 治疗,一般不推荐
乳房 疾病
第四节、急性乳房炎
乳房
疾病
概述(1)
定义:急性乳房炎是指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 好发于产后3-4周。
➢经验不足 ➢姿势不对 ➢乳头内陷
乳房
疾病
概述(2)
• 乳头:双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乳头内陷、乳 头、乳晕有无糜烂及湿疹样变
• 乳房皮肤 :
皮肤发红:化脓性炎症、炎性乳癌 “桔皮样”改变:癌细胞侵入乳房表浅淋巴管引起堵塞致淋
巴水肿 “酒窝”征:癌细胞侵犯Cooper氏韧带
第二节 乳房检查
乳头内陷
炎性乳癌
桔皮样改变
酒窝征
扪诊
手法:采用手指掌面, 而不是指尖作扪诊
炎症浸润发展期:蜂窝织炎
脓肿形成期
表浅脓肿可向外溃破或破入乳管自乳头溢出; 深部脓肿还可穿至乳房与胸肌间的疏松组织中,常形
成乳房内脓肿、乳晕下脓肿或乳房后脓肿 感染严重者,可并发脓毒症。
乳房
疾病
附图:乳房脓肿类型
乳房
疾病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局部:红、肿、热、痛;硬块→波动感(脓肿形成) 全身:中毒症状(寒战/高热、败血症、WBC升高
认识乳腺癌
认识乳腺癌姓名:班级:学号:文章摘要: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污染的加剧,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生率逐年攀升,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同时,因为我国女性患者不重视日常检查,诊断较晚,预后效果不好,个性差异大,死亡率较高。
但是也应该看到,乳腺癌并不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相对比较其生长较慢,容易早期发现,有很大的诊断和治疗空间。
乳腺癌的基本知识及预防手段的介绍在本文阐述,对乳腺癌的治疗将在文中介绍。
关键字:乳腺癌(Breast Cancer )阿霉素,P38MAPK增殖抑制,MCF-71.细胞涂片介绍及乳房介绍:乳房矢状断横式图:胸大肌,内间肌,胸肌筋膜,乳腺小叶,乳房悬韧带,输乳管,输乳管窦,乳头,输乳孔,乳头,乳房脂肪体。
1.1腺导管上皮细胞:在一般情况下,由于乳腺处于静止期,涂片不易见到脱落的导管上皮细胞,或只有个别来自乳头的鳞状上皮细胞。
细针吸取涂片所见的人为脱落的导管上皮细胞,多成群排列,典型者呈蜂窝状,多数细胞的直径为15卩m以下,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胞质丰富,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居中或偏于一侧,染色质均匀细致,涂片中裸核较多见。
妊娠后期和产后2个月,由于受内分泌的影响,导管上皮细胞可可呈乳头状瘤样增生,腺上皮细胞和胞核增大,胞质丰富,常出现空泡,核偏位,有双核或多核,核仁在,清晰可见,切忌误认为病变细胞。
1.2沫细胞:涂片中常见此种细胞。
其来源尚有争议,可能来自导管上皮细胞或巨噬细胞。
1.3细胞:其形态与泡沫细胞相似,细胞质内吞噬异物。
核圆、卵圆或豆形,染色质为细颗粒状,核多数偏于细胞一侧。
在未孕的正常妇女乳头分泌物中巨噬细胞少见,乳腺炎症或妊娠期增多。
1.4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较多时,表示乳腺急性及慢性炎症或是正常分娩前后,有时在正常涂片中亦见少数白细胞,但有红细胞时应视为异常2.癌病理分类有哪些我国著名乳腺癌医学专家介绍说乳癌形态组织较为复杂,类型也很多,而且往往在同一块癌组织中,甚至同一张切片内可有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
完整word版,三年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解读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类别】三年制高职护理【课时】 72【学分】 4【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其任务是按照现代医学模式应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为疾病诊断、治疗和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病理生理学主要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但二者存在有机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教学目标由于《病理与病理生理学》主要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因此它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它需要应用正常人体中形态、功能、代谢方面的各种有关知识加以综合、分析后用到患病的机体,从而正确地认识疾病时患病机体内出现的各种变化,因此它和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学等各门医学基础学科有关。
从这个角度说,《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又是一门与基础医学中多学科密切交叉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疾病,因此作为一门研究疾病的基础课,它有责任把学生从学习正常人体的有关知识,逐渐引向对患病机体的认识。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试图在基础与临床各学科(如内科学等)间架起“桥梁”,起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它又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用现代医学模式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解释疾病过程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心理与生理、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3、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
熟悉常见病的形态、功能、代谢的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了解病因与发病机制。
4、学会病理标本、切片的观察方法及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基本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理论讲授部分【教学时间安排】本课程计4学分,72学时,其中理论课讲授42学时,实验课30学时,理论课学时分配如下:【教学内容要点】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2、熟悉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3、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方法及其发展简史讲授要点重点:介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教学、科研和临床医疗上的重要作用难点:初步让学生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第一章: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健康、疾病、脑死亡的概念、脑死亡判断标准及其意义。
【免费下载】生理病理外科内科各系统目录
生理总论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内科总论(即诊断)病理总论第二篇体格检查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第二章一般检查第二章损伤的修复第三章头部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四章颈部第四章炎症第五章胸部第五章肿瘤第六章腹部第四篇实验诊断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第三章临床常用生化检测外科总论第二章无菌术第三章外科病人体液调节第四章输血第五章外科休克第六章多器官功能衰竭第七章麻醉第八章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九章疼痛治疗第十章围手术期处理第十一章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第十二章外科感染第十三章创伤第十四章烧伤第十七章移植临床医学各论第一篇呼吸系统第一章生理呼吸第二章诊断辅助检查肺功能检查第三章细菌性肺炎(内22,病142),病毒性肺炎(内27,病146),支原体肺炎(内25,病148),肺脓肿(内35)第四章肺结核(内43,病324)第五章肺血栓栓塞症(内79)第六章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内60,病148),支气管哮喘(内69,病149),支扩(内39,病150),肺气肿(病151)第七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内91,病156)第八章间质性肺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内101),肺泡蛋白质沉积症(内103)第九章肺尘埃沉着症(病153)第十章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内150,病157)第十一章呼吸衰竭(内141)第十二章胸膜疾病:气胸(内116,外316),胸腔积液(内110,外319)第十三章创伤性窒息(外320)第十四章鼻咽癌(病158)第十五章肺癌(病161,外338)第二篇循环系统第一章生理血液循环(生76)第二章诊断辅助检查心电图第三章心力衰竭(内165)第四章心律失常(内182)第五章心脏骤停及心脏性猝死(内229)第六章高血压(内251,病121)第七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内267,病113,118)第八章心脏瓣膜疾病(内303)第九章感染性心内膜炎(内327,病130)第十章原发性心肌病(内336,病132)第十一章心肌炎(内344,病132)第十二章心包疾病(内347)第十三章动脉瘤和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外592,外599)第三篇消化系统第一章生理消化与吸收第二章诊断肝病实验室检测第三章胃食管反流病(内372)第四章腐蚀性食管灼伤(外354)第五章慢性胃炎(内382,病169)第六章消化性溃疡(内387,病171,外425)第七章肠结核(内402,外448)第八章结核性腹膜炎(内405)第九章肠伤寒(病333,外449)第十章细菌性痢疾(病334)第十一章溃疡性结肠炎(内410,外484)第十二章克罗恩病(内409,外450)第十三章肠易激综合征(内426)第十四章慢性腹泻(内429)第十五章腹外疝(外386)第十六章肠梗阻(外451)第十七章腹部损伤(外399)第十八章阑尾炎(外466)第十九章肠息肉及肠息肉病(外485)第二十章肛裂(外500)第二十一章肛瘘(外504)第二十二章痔(外506)第二十三章直肠脱垂(外510)第二十四章肝脓肿(外514,病343)第二十五章病毒性肝炎(病176)第二十六章肝硬化(内446,病181)第二十七章门静脉高压症(外525)第二十八章原发性肝癌(内457,病195,外518)第二十九肝性脑病(内463)第三十章胆石症(外543)第三十一章胆道感染(外549)第三十二章胆道蛔虫病(外554)第三十三章胆道肿瘤(外559)第三十四章胰腺炎(内469,外577)第三十五章胰腺癌和壶腹周围癌(外583)第三十六章消化道出血(内483,外564)第三十七章食管癌(病188,外349)第三十八章胃癌(病190,外437)第三十九章大肠癌(病192,外487)第四十章急性化脓性腹膜炎(外412)第四篇泌尿系统第一章生理尿的生成与排出第二章诊断肾脏实验室检查第三章肾小球肾炎(内503,病235)第四章肾病综合症(内513,病235)第五章IgA肾病(内523)第六章泌尿系损伤(外640)第七章泌尿系梗阻(外670)第八章尿石症(外679)第九章尿路感染(内528,病250,外651)第十章肾衰竭(内543)第十一章泌尿系肿瘤(病255,外687)第五篇血液系统第一章生理血液第二章贫血概述(内567)第三章缺铁性贫血(内571)第四章再障(内578)第五章溶血性贫血(582)第六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内596)第七章白血病(内600)第八章淋巴瘤(内617,病201)第九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内648)第十章脾切除(外589)第十一章出血性疾病(内644)第六篇内分泌系统第一章生理内分泌第二章单纯性甲状腺肿(外290)第三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内712,外291)第四章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内722)第五章甲状腺炎(外295)第六章甲状腺瘤(外295)第七章甲状腺癌(外296,病291)第八章颈部肿块(外301)第九章库欣综合征(内734)第十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内739)第十一章嗜铬细胞瘤(内747)第七篇代谢与营养疾病第一章生理能力代谢与体温第二章糖尿病(内770)第八篇风湿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第一章类风湿性关节炎(内848,病218)第二章系统性红斑狼疮(内856,病218)第九篇中毒(内914)第十篇神经系统第一章生理神经系统第二章流脑与乙脑(病301)第十一篇生殖系统与乳腺疾病第一章生理生殖第二章乳房疾病(外303,病278)第三章生殖系统(病260)第四章梅毒(病340)第十二篇骨骼系统第一章骨折概论(外720)第二章骨折(上肢骨,肋骨315,下肢骨,脊柱,骨盆关节损伤及手外伤断肢再植)第三章周围神经损伤(外818)第四章运动系统损伤:概论,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826,840)第五章腰腿颈肩痛(846)第六章骨与关节结核(873)第七章非化脓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第八章运动系统畸形(先天性肌斜颈893,发育性髋关节脱位894)第九章骨巨细胞瘤,骨肉瘤,软骨肉瘤,尤文肉瘤第十三篇其他第一章血吸虫病(病347)第二章阿米巴病(病343)。
《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第2版)》读书笔记模板
第二十五章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星形细胞肿瘤 第二节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和混合型胶质瘤 第三节室管膜肿瘤 第四节脉络丛肿瘤 第五节起源不定的神经上皮肿瘤 第六节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瘤 第七节松果体主质细胞肿瘤 第八节胚胎性肿瘤 第九节颅神经和外周神经肿瘤
第二十六章免疫组织化学在来源不明转移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06
第十章免疫 电镜技术
05
第九章免疫 细胞化学在 细胞病理学 中的应用
第一章免疫组织化学的概念、特点及发展
第一节免疫组织化学的概念 第二节免疫组织化学的特点 第三节免疫组织化学的发展
第二章抗体基础知识
第一节抗体与抗原的关系 第二节抗体结构 第三节抗体的来源 第四节抗体标记 笫五节抗体的特性
第三章细胞和组织的处理与抗原修复
第十九章肝脏和肝内胆管系统肿瘤
第一节肝脏肿瘤常用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标记物 第二节肝脏良性肿瘤的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 第三节肝脏恶性肿瘤的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 第四节肝脏杂类病变的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
第二十章胰腺疾病
第一节胰腺外分泌系统病变的免疫组化鉴别诊断 第二节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免疫组化鉴别诊断
第十三章皮肤与黑色素肿瘤
第一节黑色素细胞肿瘤 第二节皮肤淋巴与组织细胞肿瘤 第三节表皮与皮肤附属器肿瘤 第四节皮肤软组织肿瘤
第十四章眼、耳、鼻、咽喉、口腔及颈部肿瘤
第一节眼部肿瘤 第二节耳肿瘤 第三节鼻腔、鼻窦和鼻咽肿瘤 第四节喉和气管肿瘤 第五节唾液腺肿瘤 第六节口腔和颌骨肿瘤 第七节颈部肿瘤
第二十四章乳腺疾病
第一节乳腺疾病鉴别诊断常用的标记物 第二节普通导管增生与导管原位癌的鉴别 第三节导管癌与小叶癌的鉴别 第四节乳腺微浸润癌的鉴别 第五节乳腺增生性病变与原位癌/浸润性癌的鉴别 第六节泡沫状组织细胞样癌和泡沫状组织细胞的鉴别 第七节透明细胞肿瘤的免疫组化鉴别 第八节嗜酸细胞肿瘤的免疫组化鉴别 笫九节梭形细胞癌和其他梭形细胞病变的鉴别
生殖系统疾病和乳腺疾病
(二)病理变化
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
★子宫颈上皮增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 属癌前病变。 ★镜下:细胞极性紊乱,大小形态不一,核大、 浓染、染色质增粗、核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 核分裂象增多。 ★病变从基底层 表层发展。
• 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 的关系
正常
上皮层内出现异型细胞 轻度 中度 重度 原位癌 <1/3 2/3~1/3 >2/3 全层 CINⅠ CINⅡ CINⅢ
子宫颈癌(外生菜花型)
⑶内生浸润型:
• 癌组织主要向子宫 颈深部生长,使子 宫颈前后唇增厚变 硬,表面常较光滑
⑷溃疡型:
• 癌组织除向宫颈 深部浸润外,表 面同时有大块坏 死脱落,形成溃 疡,似火山口状
子宫颈癌(溃疡型 )
2.组织学类型:
(1)鳞癌:90%
• 原位癌: • 早期浸润癌: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m,无血 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 浸润癌:浸润深度超过基底膜下5mm,并有临床表 现
由腺体和结缔组织构成, 间质充血,水肿及慢性炎 细胞浸润
3.子宫颈腺囊肿(纳博特囊肿)
• 形成机制:增生的鳞状上皮阻塞了宫颈腺体开口 黏液潴留于腺腔 腺体扩大成囊状 • 肉眼:宫颈外口处有单个或多个灰色透明的囊泡, 直径多在2~3mm,内含清彻之黏液
子宫颈糜烂伴纳博特囊肿(低倍镜)
4.子宫颈肥大:
• 好发人群:育龄期妇女
• 临床表现:白带增多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致病微生物
• 细菌、病毒、衣原体等 2.诱发因素
1)分娩,流产→子宫颈损伤
2)雌激素分泌↑→宫颈分泌物↑
(二)病理变化
肉眼:
• 宫颈黏膜充血、肿胀,颗粒状或糜烂状
乳腺疾病
第二节
与乳房疾病有关的过去史
• 一、感染、外伤及手术史 • 有几点提示区别与癌: • 断乳虽有数年,但忆起哺乳时有积乳史 • 肿块自哺乳时引起,尽管不明显,但仍是长期存 在 • 肿物存在长期隐痛,但增大不明显,甚至无体积 大小变化 • 肿物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再度出现症状 • 大体标本可见肿块似恶性,没有包膜、剖面组织 坏死、结构不匀,所不同的是,组织坚韧,切面 上往往有0.3~0.5ml的黄白色乳酪样物。
• 初潮年龄<=13岁年龄级别乳腺癌发生的 相对危险性(RR)为>=17岁年龄的2.2 倍 • 初潮年龄<=13岁年龄组乳腺癌发生的RR 为>=14~16岁年龄组的1.6倍 • 绝经年龄>=50岁年龄组乳腺癌发生的RR 为<=44岁年龄组的2倍
五、婚姻生育史
• 独身妇女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高于已婚者 • 婚后生育妇女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低于已 婚未生育者 • 20岁以前生育者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低于 未生育者 • 产次的增加与乳腺癌危险性成反比 • 足月妊娠对乳腺癌有防护作用
• 锁骨上淋巴结是进入体静脉的第一站,又 称哨兵淋巴结。出现此淋巴结转移,说明 肿瘤细胞已入血液向全身播散,肿瘤已属 晚期。
• 第二篇 • 乳房疾病病史、临床表现与体格检查
第一章
•
乳房疾病病史
第一节 乳房疾病现病史 • 一、乳房疼痛情况 • 1、乳房疼痛随月经周期及情绪的改变而出没者 多为乳痛症,又称小叶增生。其乳痛特点: 1)月经来潮前乳房疼痛,月经过后缓解或消失; 2)随着精神情绪的变坏,而出现乳房疼痛,情绪 好转后疼痛即缓解或消失。 • 、 2、无规律的乳房疼痛,有较明确的部位,伴 片状肿块者,多为乳腺增生症。
二、乳房肿块
1、肿块出现的规律性
乳腺疾病管理制度范本
乳腺疾病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乳腺疾病的管理工作,提高乳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保障广大女性朋友的健康,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女性员工,包括学生、教职工等。
各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本管理制度的执行和实施。
第三条乳腺疾病管理的宗旨是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通过科学的管理,提高乳腺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水平,预防乳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第四条乳腺疾病管理要坚持科学、规范、便民的原则,注重预防为主、综合治疗的特点,结合具体工作实际,组织开展预防、宣传、治疗等工作。
第二章乳腺疾病管理的基本内容第五条乳腺疾病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内容:(一)定期开展乳腺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女性员工的乳腺健康防护意识;(二)组织开展乳腺自检活动,指导女性员工正确掌握自检方法,及时发现问题;(三)建立乳腺疾病档案,定期对女性员工进行乳腺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四)对乳腺疾病高风险人群进行重点关注和管理,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五)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保障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
第六条乳腺疾病管理工作应当依据科学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提倡乳腺健康自查和及时就医。
第七条乳腺疾病管理工作要充分尊重女性员工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坚决杜绝泄露个人隐私信息的行为。
第三章乳腺疾病管理的具体措施第八条机构设置(一)设立乳腺疾病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
(二)设立乳腺健康宣传教育小组,负责开展乳腺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三)设立乳腺疾病防治小组,负责组织具体的检查和治疗工作。
第九条制定工作计划(一)乳腺疾病管理办公室每年制定乳腺疾病管理工作计划,包括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表等。
(二)乳腺疾病管理工作计划要征求机构领导的意见,制定后报机构领导审批。
第十条乳腺健康知识宣传(一)乳腺健康宣传教育小组要定期开展乳腺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包括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
核医学技术中级职称考试:2022第二十一章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与医学伦理学真题模拟及答案(2)
核医学技术中级职称考试:2022第二十一章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与医学伦理学真题模拟及答案(2)共116道题1、当前医患沟通在语言沟通方面还存在的问题是()。
(单选题)A. 淡B. 冷C. 软D. 多E. 热试题答案:A2、下列哪项不属于医学伦理学尊重原则的内容?()(单选题)A. 保护患者的隐私B. 保守患者的秘密C. 尊重患者及家属的自主权D. 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E. 公平分配卫生资源试题答案:E3、下列哪项是医务人员共同的义务和天职?()(单选题)A. 维护患者和社会公益B. 维护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的声誉C. 维护医院人员和医疗机构的自身利益D. 维护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的经济利益E. 彼此平等,相互尊重试题答案:A4、在实施临床试验前,对无行为能力的患者要获得他家属的同意,这是()。
(单选题)A. 知情同意B. 代理同意C. 无效同意D. 家属同意E. 间接同意试题答案:B5、急诊患者收入急诊观察室,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天,最多不超过一周。
(单选题)A. 2B. 3C. 4D. 5E. 6试题答案:B6、弘扬(),严格自律,不索取和非法收受患者财物,不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单选题)A. 廉洁从医B. 爱岗敬业C. 高尚医德D. 科学发展观E. 扶贫济事试题答案:C7、下列关于患者享有平等医疗权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A. 公民享有平等的生命健康权B. 应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C. 医务人员应该平等待患D. 患者的需求应得到完全满足E. 患者享有的医疗保健权在实现时是受条件限制的试题答案:D8、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科学指导合理用药,保障用药()。
(单选题)A. 经济、高效B. 经济、有效C. 安全、有效D. 安全、高效E. 经济、安全试题答案:C9、属于医学伦理学基本范畴的是()。
(单选题)A.B.C.D.E.试题答案:C10、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既要遵守本文件所列______规范,又要遵守与______相对应的分类行为规范。
外科学23乳房疾病
第二十三章乳房疾病乳房疾病是妇女常见病,在西方发达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成年妇女乳房是两个半球形的性征器官,位于胸大肌浅面,约在第2至第6肋骨水平的浅筋膜浅、深层之间。
外上方形成乳腺腋尾部伸向腋窝。
乳头位于乳房的中心,周围的色素沉着区称为乳晕。
乳腺有15~20个腺叶,每一腺叶分成很多腺小叶,腺小叶由小乳管和腺泡组成。
每一腺叶有其单独的导管(乳管),腺叶和乳管均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
小乳管汇至乳管,乳管开口于乳头,乳管靠近开口的1/3段略为膨大,称为“壶腹部”,是乳管内乳头状瘤的好发部位。
腺叶、小叶和腺泡间有结缔组织间隔,腺叶间还有与皮肤垂直的纤维束,上连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称Cooper韧带。
乳腺是许多内分泌腺的靶器官,其生理活动受腺垂体、卵巢及肾上腺皮质等分泌的激素影响。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乳腺的生理状态在各激素影响下表现不同。
乳房的淋巴网甚为丰富,其淋巴液输出有四个途径(图23-1):①乳房大部分淋巴液流至腋窝淋巴结,部分乳房上部淋巴液可直接流向锁骨下淋巴结。
②部分乳房内侧的淋巴液通过肋间淋巴管流向胸骨旁淋巴结。
③两侧乳房间皮下有交通淋巴管。
④乳房深部淋巴网可沿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通向肝。
图23-1 乳房淋巴输出途径目前,通常以胸小肌为标志将腋区淋巴结分为三组(图23-2):I组:胸小肌外侧腋窝淋巴结;Ⅱ组:胸小肌后方的腋静脉淋巴结和胸大、小肌间淋巴结(Rotter淋巴结);Ⅲ组:胸小肌内侧锁骨下静脉淋巴结。
图23-2 腋区淋巴结分组(任国胜)第二节乳房检查最好采用端坐和仰卧位检查,两侧乳房充分暴露,以利对比。
(一)视诊观察两侧乳房的形状、大小是否对称,有无局限性隆起或凹陷,皮肤有无红、肿及“橘皮样”改变,浅表静脉是否扩张。
两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如乳头上方有癌肿,可将乳头牵向上方,使两侧乳头高低不同。
乳头内陷可为发育不良所致,若是一侧乳头近期出现内陷,则有临床意义。
疾病分类icd-10第20、21章
一、使用本章的编码主要有下 列情况: 列情况:
1、广义上讲,凡来医院接受服务的都是“病 人”。因此,本章分类了因某种原因而与医疗 机构接触的健康“病人”。这些“病人”并没 有疾病,例如:捐献器官或组织,身体健康检 查等。 2、病人的疾病情况已得到解决,但仍存在影 响健康的问题,例如:人工造口的维护,放疗 ,化疗等。
三、活动编码
活动编码用于指出导致损伤的某些活动,例如: 参加体育活动时引起的损伤。它是作为选择性使 参加体育活动时引起的损伤。它是作为选择性使 用的细目,用于分类于V01-Y34的类目,说明事件 用的细目,用于分类于V01-Y34的类目,说明事件 发生时,受伤者当时的活动状态。
三、活动编码
活动编码表示受伤者当时的状态,发生场所的编 码只代表了事件发生的地点,两者编码完全不同 ,因而不可混淆,更不可替代W00-Y34的亚目使 ,因而不可混淆,更不可替代W00-Y34的亚目使 用。 例如:踢球时被球击伤W21.30,四位数的.3的编 例如:踢球时被球击伤W21.30,四位数的.3的编 码是表明事故的发生场所在体育场,五位数细目.0 码是表明事故的发生场所在体育场,五位数细目.0 的编码是表明受伤的状态是在体育活动时。
第二十章 疾病和死亡的外因 V01-Y98) (V01-Y98)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张丽
这一章即是原来ICD这一章即是原来ICD-9的E编码部分。其虽作为ICD编码部分。其虽作为ICD10核心分类的一部分,但在使用方面仍不能作为主要 10核心分类的一部分,但在使用方面仍不能作为主要 编码。它与第十九章一起使用。按照ICD-10第二卷的 编码。它与第十九章一起使用。按照ICD-10第二卷的 指导,只是选择性附加编码,但在我国,为了与ICD指导,只是选择性附加编码,但在我国,为了与ICD9一致,还是应当对所有S00-T98的情况编一个第二十 一致,还是应当对所有S00-T98的情况编一个第二十 章的附加编码,并用于疾病分类外部原因的统计分类 。 本章的编码对于第十九章以外的各章的外因情况,可 作为选择性附加编码。
中医乳房病学要点
第二节乳房的解剖一、形态和结构一形态1、体表位置:成年女性乳房位于双侧胸大肌筋膜上,于第二至第六肋骨间,内近胸骨缘,外达腋中线,95%的乳房外上部可延伸至腋窝——乳腺尾部;2、外形:我国成年未哺乳妇女乳房多呈圆丘形或半球形,均匀对称,乳头位乳房中心,乳头周围是环状的乳晕;已育和老年妇女乳房形态多有变异;2倍于正常乳房为肥大症;二乳房的主要结构乳房主要由腺体、导管、乳头、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等构成;其内部结构有如一棵倒着生长的小树1、腺体:有15-20个腺叶——腺小叶——小乳管、腺泡;2、导管:导管系统——大导管——各级导管——末端导管,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排列;3、乳头和乳晕:3-5cm;4、脂肪组织:乳房脂肪的多少,是决定乳房大小的主要因素,其厚薄可因年龄、生育等原因个体差异较大;5、乳腺悬韧带:解剖上起固定乳腺作用,使乳腺具一定活动度,站立时又不致明显下垂6、筋膜:深浅筋膜;总之,乳房淋巴的主要引流方向是腋窝和内乳淋巴结,它们都是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此外,乳房的淋巴引流与静脉回流,尤其是椎静脉系统相互关系,这就是临床上乳癌在出现肺转移之前较早地出现脊椎、骨盆或颅骨转移的原因所在;第三节乳房的生理一、乳房的生理功能1、哺乳是乳房的基本功能;2、乳房是女性第二性征的重要标志3、乳房参与性活动的全过程四、中医学对乳房生理功能的认识一脏腑与乳房1、脾胃与乳房:乳房属胃,产后乳汁多少,与脾胃密切相关;2、肝与乳房:乳头属肝;3、肾与乳房:肾气盛则天癸至,任脉通,女子月事时下,两乳渐隆;二经络与乳房1、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与乳房2、冲、任脉与乳房:冲、任两脉受盛于肝、胃、肾三经,将脏腑之精、气、血注于冲任灌养于乳房、胞宫;三气血津液与乳房1、气与乳房:气是乳房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气机失常是形成乳房病的重要因素;2、血与乳房:生理上,“乳房多关乎血”、“乳汁乃气血所化”病理上,血虚、血热、血瘀与乳房病均有关;3、津液与乳房:具有滋润濡养功能,促进乳房充分发育;若津停痰凝发为乳癖;第三章乳房病的病因病机第一节乳房病的病因一、内伤因素一情志内伤:情志之变是乳房病的常见原因之一,从而变生乳癖、乳癌等,也影响癌症患者转归;1、中医:七情中以郁怒伤肝、思虑伤脾最密切;2、西医:对神经系统机制影响;对内分泌介质机制影响;对免疫系统机制影响; 二饮食内伤:1、中医:恣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湿热火毒内生,形成各种乳房病,如乳痈、乳疽、甚至乳癌等;2、西医:过度摄入高脂肪、高热量为乳癌危险因素,纤维素、胡萝卜素、维生素C 可保护乳腺;三劳倦内伤:劳力过度、劳心过度、房劳多产——损伤脾肾、冲任失养——如乳癖、乳疬、乳癌及产后乳少等;四先天不足:先天禀赋不足——乳房畸形;乳头畸形;乳房不对称;小乳房症;二、外伤因素一六淫邪气:以火邪为主,次为风、湿邪;二外来伤害:跌仆、金刃及小儿吮乳破乳头等;三特殊之邪:虫;毒;三、继发性因素一痰邪:痰湿凝聚,乳络失养——乳癖、乳疬、乳癌、乳房肉瘤等;二瘀邪:瘀血阻络——乳癖、乳癌;第二节乳房病病机一、肝气郁结情志所伤,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气血失畅;或气滞痰凝二、血虚失荣血虚不能灌养冲任,濡养乳房——青春期乳房发育不良;产后乳汁稀少等;三、冲任失调冲任失调是乳房病的最主要病机,凡肾精不足,脾虚失运,肝血亏虚,皆可导致冲任失调而发为各种乳房病;四、瘀血阻络寒、热、气滞、外伤皆可致瘀五、痰气互结痰湿内蕴,结于乳络;六、肝旺脾虚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气滞化火,脾虚生湿;七、肝胃蕴热阳盛之体,过食辛辣,化生火热——乳痈,乳衄;八、精气不足肾中精气阴阳不足——多种乳病;九、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固摄无力——乳漏,乳衄;第一节乳房病病史采集一年龄:不同的乳房病其好发年龄各异:1、乳腺纤维瘤——20-30岁妇女2、乳腺增生病——育龄期妇女3、急性乳腺炎——哺乳期或妊娠期4、乳腺癌高发年龄——45-54岁5、幼儿期——乳腺异常发育症;第二节乳房病的体格检查一、乳房疾病检查的最佳时间经净后7天之内是乳房疾病检查的最佳时间,此时乳房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二、乳房检查的顺序一视诊1、外形:大小、对称、高低,下垂,局限性隆起或凹陷;2、位置:位于第2-6肋间;3、乳房皮肤1色泽改变:红肿——炎症;红褐色——慢性炎症2皮肤凹陷——酒凹征:常在双臂交叉于颈后或向前言腰同时双臂前伸,或用于抬高整个乳房时明显为深部癌肿及乳房悬韧带时;3桔皮样变——晚期恶性肿瘤4菜花样改变4、乳头位置形态:双侧是否对称,凹陷、转向;5、乳头糜烂和乳晕湿疹:长期糜烂利湿疹应高度警惕;6、乳头溢液的颜色:自溢性7、副乳腺:注意有无完整乳房、乳头和乳晕,其体积小于正常乳房,在经前、经期可有胀痛,妊娠期增大,产后泌乳;二触诊观察点:乳房有无肿块;局域淋巴结有无肿大;1、触诊方法:1体位:坐位或仰卧位;坐位:内上——双臂垂于两侧;外上——叉腰,下象限——两臂上举,深部肿块——前俯上半身;卧位:在肩部垫一枕头,使乳房平铺在胸大肌上;内——举臂达头,外——臂置身旁;2手法:四指并拢,指腹轻柔触摸,勿抓捏;3顺序:原则:先健侧后患侧区域:内上象限——外上象限——外下象限——内下象限——中央区——腺尾——腋窝——锁骨上;2、正常乳腺:有一定厚度,质中,有一定结节感,均匀分布3、乳房肿块触诊要点:1增厚的腺体2肿块数目:单个或数个、一侧或双侧;3肿块位置:用4象限记述,恶性多在外上,60%4大小:以cm计,注意其生长速度;纤维瘤、乳腺增生、乳癌的特点5形态:球形、椭圆形、结节、不规则6边界:纤维瘤、乳腺增生、乳癌的特点;7硬度:可判断恶、良性;8触痛:炎症——痛,炎性癌——痛,增生——轻触痛,良性及恶性早期——无痛; 9移动度:可判断恶、良性10表面情况4、乳头与乳晕:1乳晕肿块:体拉乳头有牵拉感——恶性与炎性2分泌物:了解自溢或挤出,前者为病理;并注意了解溢液色、量等;5、区域淋巴结触诊1腋窝淋巴结:早2锁骨上淋巴结:迟;二者都要注意大小、数目、硬度及活动度;第三节乳房的自我检查自我检查每月一次,注意个体差异;乳房内1cm左右肿块往往可自我发现;要点——视、触、挤;一、视——镜前检查一外形:等大对称二乳头:抬高牵拉破溃胸罩三皮肤:色泽、水肿、凹陷桔皮样二、触一平卧位:肥大、下垂乳房;二直立位:扁平乳房;三、挤——挤压乳头有无液体渗出★★★第五节乳房疾病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乳房疼痛注意其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和疼痛的发作规律及伴随症状;一疼痛性质1、胀痛:常见,生理病理均可,多于月经周期有关;2、刺痛:固定痛,当注意有无肿块;无固定痛点可为增生3、牵拉痛:多见增生,可向腋下、背部放射;4、胀跳痛:炎性成脓期;5、触痛:有轻、中、重不同,多见增生;二常见病证1、炎症性:持续性、搏动性疼痛,痛剧伴红肿触痛;2、良性增生病:胀痛,刺痛;多阵发性,经前胀痛、刺痛可放射肩背、腋窝,轻中度压痛;3、恶性病:早期较少疼痛,晚期痛剧,尤其是恶性肿块侵蚀神经末梢多为刺痛,若伴有溃破坏死或合并感染时,为持续性、剧烈的灼痛;二、乳房肿块特征及良恶性鉴别一生长速度1、缓慢:纤维瘤、乳房结核、乳房囊肿2、较快:乳腺癌、乳房肉瘤及急性乳腺炎;二生长部位1、外上象限:乳腺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瘤,乳房结核及乳腺癌;2、乳晕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浆细胞性乳腺炎等;三肿块数目癌多单发;纤维瘤可单发或多发;四肿块质地癌——坚硬;纤维瘤——韧多;增生病——较硬;囊肿、脓肿——囊性波动; 五肿块的边界纤维瘤、囊肿——界清者多;癌、增生——不清六肿块活动度增生——无粘连;癌——活动度小或不活动;纤维瘤—活动度大,无粘连; 七肿块表面光滑度纤维腺瘤、囊肿——光滑;癌——高低不平为;增生——颗粒状结节;八触痛良、恶性肿瘤——多无触痛;急性炎症、增生——多触痛九形态规则与否良性肿瘤——圆形、椭圆型、分叶状,较规则;增生——多型性,团快状、结节状、颗粒状,混合状;恶性肿瘤——不规则;炎症成脓——局限;十肿块与周围组织恶性者可在肿块处发生坏死,溃疡、出血、良性无;三、乳头溢液一溢液的方式1、自发或被动:自发——病理;被动——病理或生理;2、单孔或多孔:单孔——病理;多孔——生理或病理;3、单侧或双侧:单侧——病理性;双侧——生理或全身性;二真性或假性:真性——导管而出,假性——瘘管处而出三乳头溢液的特点:1、乳汁性:注意多与少、单孔与多孔病理:催乳素升高——垂体肿瘤;甲低;甲亢;药物性:镇静药;避孕药;2、浆液性与浆液血性1浆液性:淡黄——多孔——多见乳腺增生病;导管扩张;少见——乳头状瘤;乳腺癌;2浆液血性:单孔——乳头状瘤;乳头状癌;3、脓性:黄绿色,粘稠——乳痈,乳发;4、水样:清稀、透明——囊性增生,乳腺导管炎;5、血性:新鲜出血——外伤陈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年青妇女乳腺癌50岁以上乳腺癌64%6、粉刺样:脂质粉刺状,臭味——浆细胞性乳腺炎,乳头破溃7、男性乳头溢液:无论性状如何,均为恶性肿瘤,而且为低分化的乳头状癌;四、乳头凹陷一先天发育不良与后天疾病引起的鉴别:1、先天凹陷乳头多可用手推出,无固定现象,多无哺乳史;2、后天疾病:可见乳腺癌或炎症二乳头凹陷常见病1、炎性:1乳头凹陷处有脂性分泌物2伴局部红肿疼痛,或腋淋巴肿大;2、肿瘤性:早晚期癌证均可见1逐渐加重的乳头凹陷或固定;2患侧乳头偏离乳晕中央;3扪及肿块,或腋淋巴肿大;五、乳头糜烂——乳晕部皮肤损害一外伤性:婴儿咬损等二乳汁浸淫:三乳房湿疹:对称,反复发作;四湿疹样乳癌:单侧,痛、痒、灼——红、烂、痂;六、乳头瘙痒乳头湿疹,湿疹样癌,乳腺增生病,过敏;七、腋下肿物一腋尾部腺体:与外上象限腺体无明显边界;二腋尾部肿块:良、恶性肿瘤;乳腺增生;三副乳腺:与乳房腋尾部腺体部相连;四脂肪团五腋下淋巴结:炎症;转移性;原发淋巴肉瘤;淋巴结核第五章乳房的保健与乳房病的防治第一节乳房保健一、日常生活乳房保健要诀:食~练~按~忌~防一营养充足、补充脂肪、补充水分、补充胶原蛋白;二加强胸部体育锻炼;三经常做胸部和乳房的按摩;四佩戴合体的乳罩;五注意保护乳房,免受意外伤害,定期检查,保持美的体态;二、女性各期乳房保健一婴幼儿期:别挤、别揉,听之任之;合理应用保健品;二青春期——抓住时机,协助发育1、注意营养:维生素E,蛋白质,B族维生素2、加强锻炼:乳房按摩3、不要束胸:及时配带合适胸罩;3-4个月更换;每天不超过13-14小时;4、远离电离辐射三性成熟期1、注意精神调摄:2、合理安排婚育:3、少用口服避孕药:4、经期饮食宜清淡四妊娠期1、孕期乳房按摩:怀孕6月后2、保护乳房:戴罩、清洁3、纠正乳头畸形4、定期检查五哺乳期1、提倡母乳:多吃营养丰富食物——乳汁分泌2、讲究哺乳方式:早开奶;按时、按需喂奶;交替;吸空3、注意卫生:清洗;防炎;忌用香皂和酒精4、心情愉快,避免不良刺激5、适时、合理断奶;六围绝经期1、定期专业检查2、加强锻炼,防肥胖3、避免使用雌激素替代品三、哪些食物可使乳房更健美重在青春期调理——多食促进激素分泌的食物:维生素E食物——卷心菜、香蕉、鲜桔、花生、番茄等;蛋白质——瘦肉、蛋、豆制品;亚麻酸——核桃、花生等;维生素B——鱼、绿豆芽、水果;四、饮食宜禁了解食物的性味,了解自体属性;第二节乳房病的防治一、预防一定期开展乳房病的防癌普查大于30岁每年一次专科检查,学会自检;二注意哺乳期乳房卫生避免乳汁瘀积,防止乳头损伤,保持清洁;三养性逸情,注意摄生二、治疗一中医治疗1、内治1治则:辨证论治2治疗大法:消、托、补消法:适用于乳房病初起,使早期肿物得以消散;托法:透托和补托,使乳房毒邪移深就浅,病灶局限化补法:多用乳房病中后期;2、外治1药物疗法:膏药、油膏、敷贴等2现代外治法:中药离子透入法、超声药物透入法二手术疗法——常用手术适应证1、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急性乳腺炎脓肿形成2、乳腺区段切除术:1乳腺良性肿瘤2乳腺增生:重度增生伴瘤化3导管内乳头状瘤4局限的乳腺导管扩张症;5局限的慢性乳腺炎,经久不愈的炎性瘘管3、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乳腺的各种良性肿块4、乳房单纯切除术:全乳切除术——恶性;皮下切除术——良性1早期乳癌;晚期乳癌姑息治疗;乳癌不能耐受手术创伤2乳房多发性或弥漫性病变;3具有某些恶性征象的巨大性肿瘤;5、根治性乳房切除术——乳腺癌1传统根治术2改良根治术:一式;二式三针灸疗法1、方法:不可直接刺于病变部位2、适应症:乳腺炎、乳腺增生病、乳腺癌、催乳;四饮食疗法——药食同源1、乳腺炎——祥见有关章节2、乳腺增生病——祥见有关章节3、乳汁分泌异常1摄乳法——溢乳A、生山楂50,炒麦芽30,淡豆豉15,代茶B、猪胰一具,海带302生乳法——缺乳花生90,猪蹄1只,生姜3片,陈皮少许3通乳法--乳汁淤积通草15,赤小豆60,鲤鱼1条4、乳房肿瘤1预防作用:果蔬--大蒜、莴笋、菜花、胡萝卜、苦瓜、苹果干果--核桃、无花果肉蛋---鱼类、甲鱼、海参、蛋菌类--香菇、银耳、黑木耳其他--黄豆,玉米,红薯,海藻2辨证用药:祥见有关章节第七章乳腺增生病第一节概述一、定义属中医“乳癖”范畴,既非炎症,亦非肿瘤,是最常见的乳腺疾病,约占全部乳腺病75%;二、发病原因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及冲任失调,最终致乳房经络阻塞;三、症状特征以乳房疼痛和肿块为主症,并随月经周期而变化;四、治疗目的——改善生活质量,预防乳腺癌的发生五、诊疗思路一明确诊断二一线治疗方法——中医药辨证论治为主;辅以针灸;不提倡一种中成药治疗全程;三中医药周期疗法四治疗关键——平衡内分泌激素水平五重视基础体温监测六重视治疗便秘六、诊疗警示一注意与乳腺癌鉴别:腺病、囊性病二慎用激素类药物及手术治疗;三注意癌变第二节乳腺增生病的诊断一、病因病理一中医认识1.病因1情志因素:情志不畅、郁怒、思虑2饮食因素:恣食生冷、肥甘——伤脾胃——聚湿生痰;3劳倦内伤:劳伤过度,损伤脾肾——冲任失养——失调;2.病机病性1肝气郁结:情志不畅——伤肝——气机郁滞2痰凝血瘀:忧思郁怒——损脾结气——痰凝——血瘀;3冲任失调:肾精亏损,脾气不足,肝血亏虚——冲任失调——乳络失养,属本虚标实,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痰凝血瘀为发病之标;病位在肝、脾、肾,与冲任二脉有关;二、流行病学一流行病特点1、社会经济地位2、受教育程度3、早初潮、绝经迟4、初孕年龄5、与人种有关:白人:黑人=1:;白人多二发病率及癌变1、发病率1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占全部乳房病的75%2年龄:育龄期,25~50岁多见,35~45岁高峰;2、与乳腺癌的关系1腺病型一般癌变率在1%以下;囊肿病型恶变率较高,为癌前病变2非典型程度越高,发生癌变的危险性越大;3有乳腺癌家族史的,癌变比一般妇女高10倍左右三、诊断一症状与体征1.乳房疼痛:胀痛、刺痛、牵拉痛、隐痛,与月经、情绪关系;2.乳房肿块:片块状、结节状、混合型、弥漫型;边界欠清,质中等或较硬;3.乳头溢液:5-15%囊性增生患者可见乳头溢液4.其他伴随症状:胸闷、情绪、月经二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P、FSH、LH、PRL、T等测定,1、血清性激素检查:E2有助于了解内分泌状况;2、推荐辅助检查方案1双乳疼痛,无明显肿块,30岁以下:手诊+近红外线扫描;2伴单孔乳头溢液:导管造影或导管镜检查;3肿块质地较硬:B超检查;肿块不对称分布——X线钼靶;绝经后——X线钼靶片检查;4单侧孤立性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必要时组织学检查;5致密型腺体,或肿块位于后位:结合CT、MR检查;三诊断参考标准2002年1、症状与体征1乳房疼痛:连续3个月或间断疼痛3~6个月不缓解,与月经、情绪变化相关;2乳房肿块: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可伴乳头溢液或瘙痒;2、排除标准:初潮前小儿乳房发育症;男性乳房发育症;乳房良恶性肿瘤;3、辅助检查:钼靶X线摄片、B超、乳腺纤维导管镜、穿刺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近红外线扫描“症状与体征”中之一项+“排除标准”;结合“辅助检查”;四临床分型与分级1.临床分型:1乳痛症:乳房疼痛为主2乳腺腺病:以乳房肿块为主,根据肿块硬度又有“小叶增生期、纤维腺病期、纤维化期”3乳腺囊肿病:乳房肿块弥漫型,不硬;2、病理分级1单纯上皮增生2轻度非典型增生3中重度非典型增生五鉴别诊断1、乳腺纤维腺瘤:多见于20~30岁的女性,发病高峰在22 1年龄:20—30岁,22岁左右高峰岁左右;2部位:单发或多发;3疼痛:多无痛,生长缓慢或数年无变化;4触诊:圆形、椭圆形、分叶状肿块,边界清、表面光滑, 质硬不显,按之如橡皮球,活动度好;5乳房钼靶X线摄片:均匀致密阴影,边缘锐利清楚;2、乳腺癌1年龄:40岁后多见2部位:外上象限多见3疼痛:乳房无痛性肿块;4触诊:质硬、不平,活动度差,腋淋巴结肿大;5视:橘皮样变,酒窝征,乳头内陷、不对称;6X线:不均匀密度,边缘不齐、毛刺,钙化点;注意点:X线片上肿块阴影较手诊小;六辨证参考标准2002年1、肝郁气滞:乳房疼痛为主症与月经、情绪变化相关;肿块质中触痛;青年女性;伴随症状2、痰瘀互结:乳房刺痛、胀痛与月经、情绪不甚相关;肿块呈多样性,质韧或较硬;痰瘀舌脉3、冲任失调:乳痛较轻;腰膝酸软;月经紊乱;中年以上头晕耳鸣;第六章乳痈第一节概述一、定义乳房部急性化脓性感染多见;二、好发人群产后未满月哺乳期妇女,初产妇多见三、临床特点乳房结块,红、肿、热、痛,伴全身症状;四、病因一致病菌:金葡菌,链球菌二诱发因素:乳汁淤积,排乳不畅五、名称分类一外吹:哺乳期,95%;二内吹:妊娠期,少见;三不乳儿:不分性别、年龄、时期六、治疗目的主要是改善生活质量,确保母婴健康;七、诊疗思路明确诊断与分期,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八、诊疗体会中医药治疗以通为用,以消为贵,尤贵早治;勿妄用寒凉之品;九、诊疗警示一注意鉴别:与炎性乳腺癌相鉴别至关重要,避免误诊二掌握治疗时机:尤其是脓肿成熟切开引流,任何良好抗生素都无法代替切开引流效果三回乳弊病:不利炎症消退,不利母婴健康,不可轻易回乳;第二节病因与发病机理一、中医认识1一乳汁郁积11、乳头内陷,乳管阻塞;2、乳头破损,乳窍受阻;3、乳汁多而少饮,未及时排空;4、断乳不当,宿乳淤滞;2二肝郁胃热1、精神紧张,情绪失调2、饮食厚味,湿热蕴结3三感受外邪1、婴儿含乳而眠,口气掀热,热气鼻风吹入乳孔;2、乳头破损,外邪入侵;3、露胸授乳,感受风邪;第三节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一临床表现1、症状及体征1郁滞期局部:初起乳头皲裂,乳头刺痛;继而乳房结块,肿胀疼痛,皮色微红或不红,不热或微热;全身:症状不明显或伴有全身感觉不适,寒发,头痛,心烦,纳欠,便干;2成脓期局部:肿块渐大,痛剧如鸡啄样或搏动性,拒按;皮肤红肿;肿块中央渐软,按之波动感,局部穿刺抽吸有脓;全身:高热头痛,厌食口干苦,溲赤便秘,腋淋巴结肿痛;3溃后期局部:肿消痛减,脓肿成熟可自行破溃,或手术切开排脓;疮口逐渐愈合;全身:寒热渐退;若溃后脓出不畅,则肿痛不减,身热不退,形成袋脓或传囊乳痈;若久治不愈,则成乳漏,至断奶后方能收口;二诊断参考标准1、诊断要点1初起乳房疼痛结块,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2继而皮肤红、肿、热痛,呈持续性、搏动性疼痛,患处拒按,常伴恶寒发热;3发病至7~l0天左右则可形成乳房脓肿,肿块中央变软有波动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4多数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5患侧腋下可有肿大疼痛淋巴结;6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7超声波检查有液平段,穿刺抽出脓液;具备上述“诊断要点”中前4项+“排除标准”者可诊断;2、排除标准排除慢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脂肪坏死、炎性乳腺癌等;三常见并发症脓毒败血症1、原因:失治误治,毒邪扩散;2、主症:漫肿,暗红,寒战高热,或神昏;二、鉴别诊断一炎性乳癌——特殊类型的乳腺癌1、好发:青年妇女,妊娠期或哺乳期;2、局部:患乳迅速增大,皮肤呈一种特殊暗红色、紫红色;肿胀有韧性;毛孔深陷桔皮样;癌细胞在淋巴网扩散,局部无或轻压痛;未扪及肿瘤性肿块;3、淋巴结: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质硬固定;4、全身:无或较轻,白细胞正常;;5、预后:不良,抗炎无效,甚至迅速死亡;二乳房蜂窝组织炎1、好发:不卫生的哺乳期妇女;2、起病:发病急骤,来势凶险;2、局部:病变范围较大,症状较重;局部掀红漫肿,灼热,痛剧,呈持续性胀跳痛;组织迅速坏死、化脓;3、全身:寒战、高热等;4、阶段性不明确;三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1、好发:青春期后非哺乳期,大多有先天乳头凹陷;2、局部:乳房疼痛,刺痛,经前加剧;乳晕下硬肿压痛、粘连,皮肤桔皮样改变,乳头粉刺样分泌物;3、淋巴结: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4、病程较长;第九章乳房恶性肿瘤第一节概述一、定义在各种内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乳房细胞失去正常特性而异常增生;男女均可发生,男性乳癌罕见;一西医命名分类1、乳腺癌——腺体、导管上皮细胞恶性增生2、乳房肉瘤——结缔组织和支持组织恶性增殖二中医命名——乳岩、乳石痈、石榴翻花发——乳腺癌;二、发病原因正气虚衰,同时气郁、痰浊、瘀血、邪毒内蕴,结滞于乳络而成;三、症状特征以乳房疼无痛性肿块为特征,可伴乳头及局部皮肤异常四、治疗目的一提高微小癌、早期癌的临床治愈率二控制术后复发转移,延长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三提高晚期乳癌患者生存质量;五、诊疗思路一优化方案——高效低毒的综合治疗措施以手术为主配合化疗、放疗、内分泌、免疫及中医药疗法二根据个体情况,合理选择相应疗法组织学分类、临床分期、免疫组化指标、证候类型三中医治疗总则——扶正祛邪相结合,强调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攻补兼施;1、明辨正邪衰盛、病程阶段,确立不同治则;2、早期——祛邪为主,扶正为辅;中期——扶正祛邪相兼;晚期——扶正为主,祛邪为辅;3、术前、术后、放疗、化疗间区别对待四注意心理治疗、控制癌性疼痛;六、诊疗警示一预防漏诊1、绝经后妇女乳房孤立性肿块呈纤维腺瘤样改变时,应警惕乳腺癌的可能2、绝经后妇女乳头血性溢液者,应警惕导管内乳头状癌或管内癌;3、对钼靶X线的可疑钙化点进行追踪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 有恶变可能,尽早手术切除 • 术前定位 • 术中美兰注射导管口作为诱导,切除病 变段乳腺 • 手术切除后宜行冰冻切片或快速切片确 定性质,必要时行单纯乳房切除术 • 病理证实恶变,根治性手术
三、乳腺癌:
• 是常见的乳腺恶性肿瘤,也是女性 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子 宫颈癌,有越来越多趋势,以40~ 55岁居多 • 占全身恶性肿瘤7~10%,全球每年 90~120万,有40万死亡 • 病因不清,与性激素紊乱有关
乳腺癌术后一年复发
• 4、转移: 淋巴转移多为同侧腋下 淋巴结转移,少有对转移侧 • 早期淋巴结先是散在、活动好,以 后数目增多、融合;甚至可和皮肤 及深部组织粘连 • 晚期可出现上肢淋巴水肿、锁骨上 淋巴结肿大。远处常见肺、骨、肝 转移
乳腺癌术后双肺转移
5、特殊类型的乳癌:
• ①炎性乳癌:多见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 年轻妇女。表现为乳腺明显增大,皮肤 充血、发红、发热,犹如乳腺炎。体检: 乳腺肿大发红发硬,多无局限性肿块。 该类型乳癌发展快,预后极差。 • ②乳头湿疹样癌:paget病,初发乳头刺 痒、灼疼。以后表现为乳头处呈慢性湿 疹样改变:发红、溃烂、潮湿、结痂, 反复交替进行。局部有或无肿块。预后 好,恶性程度低、转移少见。
危险因素:
• 1、家族史:一级直系亲属患乳癌,是一 般人群的2~3倍 • 2、生殖:月经周期初潮年龄推迟1岁, 乳癌发生率减少20% • 绝经>53岁乳癌发生率高于45岁之前停经。 每推迟1年增加发生概率3%,行经35~40 年以上者发病率高1倍 • 3、妊娠哺乳:未婚、未育、生育后未哺 乳者发病率高
• 1、非浸润性癌:小叶原位癌、导管 内癌 • 也叫原位癌,指癌细胞局限在基底 膜以上;转移很少,预后很好 • 2、早期浸润癌:早期浸润性原位癌、 早期浸润性导管癌 • 癌细胞侵及基底膜向间质浸润,仍 是早期
• 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 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粘液 腺癌、小管癌、腺样囊性癌、大汗 腺样癌、鳞状细胞癌、乳头湿疹样 癌等 • 分化高,预后较好 •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 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 癌、腺癌、单纯癌 • 占多数、分化低、预后差
• 2、触诊:检查者以手指掌面扪诊 顺序:外上(腋尾部)、外下、内下、 内上 健侧 → 患侧 肿块:部位、大小、硬度、边界、活动 性、表面是否光滑、压痛 乳头溢液:乳白、浆液、血性 腋窝淋巴结:中央群、胸肌间、肩胛下、 锁骨下、腋静脉组 锁骨上淋巴结
• 3、活组织病理检查:
第二节 急性乳腺炎
• 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是产后哺乳 的妇女,以初产妇为多,往往发生在产 后3~4周
一、病因:除产后机体抵抗力下降
• 1、乳汁淤积——利于已入侵的细菌繁殖; 不伴感染,形成乳汁潴留囊肿 • 2、细菌入侵——乳头破损或皲裂;细菌 沿淋巴管、乳管上至腺小叶而感染
二、临床表现:
四、预防:
• 措施:保持乳头清洁,防止损伤,避免乳汁淤积 • 1、避免乳汁淤积:养成定时哺乳、婴儿不含 乳头而睡等良好的哺乳习惯;每次哺乳尽量让 婴儿吸净,有淤积,及时用吸乳器吸出乳汁 • 2、防止乳头破损:在妊娠后期,每日用温水 擦洗乳头 • 3、保持乳头清洁,防止细菌侵入:哺乳前后 应清洗乳头,注意婴儿口腔卫生;如有乳头破 损,应停止哺乳,定期排空乳汁,局部涂抗生 素软膏,待伤口愈合后再哺乳 • 4、矫正乳头内陷:妊娠期应每日挤捏、提拉 乳头,多数乳头内陷者可以纠正,哺乳时有利 于婴儿吸允,防止乳汁淤积
• 1、局部症状,乳房疼痛、红、肿、热 (皮温升高) • 2、全身症状,寒颤、高热、脉快、患侧 淋巴肿大、压痛、WBC明显升高 • 一般初起呈蜂窝织炎样表现,数天后可 形成脓肿(单房或多房),向外破溃; 也可形成乳腺后脓肿 • 乳瘘
三、治疗:
• 原则:消除感染,排空乳汁 • 1、非手术治疗:脓肿形成之前 • 停止授乳,吸乳器吸或手轻挤,保证不 积乳 • 使用抗生素和止痛剂 • 局部治疗 • 2、手术治疗: • 脓肿一旦形成,必须手术引流
以胸小肌为标志,腋区淋巴结分为三组:
腋下组(胸小肌外侧):乳腺外侧组、 胸大小肌间组、中央组、肩胛下组、腋 静脉组
腋中组(胸小肌后):即胸小肌深面腋 静脉淋巴结
腋上组(锁骨下组):胸小肌内侧锁骨 下静脉淋巴结
二、乳房检查方法: • 1、视诊:光线充足,坐位或站立位, 扪诊卧位为宜,宽衣充分暴露乳房 和腋部 • 包括双侧乳腺大小、位置、外形对 比形状、大小、对称、隆起或凹陷, 皮肤红肿、溃破、桔皮样改变,乳 头湿疹、内陷
二、临床分期:
• 乳癌诊断应确定其分期,利于治疗方法的 选定和预后的估计 • 1、国际抗癌协会TNM分期(1988年修订) T 指原发灶
T0:原发灶未查出 Tis:原位癌 T1:癌瘤长径≤2cm T2:癌瘤长径>2,≤5cm T3:癌瘤长径>5cm T4:癌瘤大小不计,但侵及皮肤或胸壁(前锯 肌、肋间肌、肋骨),炎性乳癌也在列
• 结构:由15-20个腺叶组成,每一腺叶分 成多个腺小叶→腺泡,腺叶有单独导管, 放射排列至乳头称乳腺导管。即:腺泡 →腺泡管→腺小叶(小导管)→腺叶→ 大导管(输乳管)→输乳窦→输乳孔 (乳头顶部) • 浅筋膜形成乳腺的包裹,伸向腺小叶间 形成小叶间隔,连接在皮肤和胸筋膜之 间——乳腺悬韧带(Cooper韧带)
手术引流注意:
• 1、在波动最明显处作切口 • 2、避免乳管损伤:乳房脓肿的切口应循 乳管方向作放射状切至乳晕处止,深部 或乳房后脓肿可沿乳房下缘作弧形切口, 乳晕下脓肿应沿乳晕边缘作弧形切口 • 3、切口要足够大、低位 • 4、打开脓腔彻底引流,引流条要深入放 置,每天更换敷料 • 5、出现术后长时间乳瘘,应药物终止乳 汁分泌
诊断:
• 1、病史:年龄、月经、婚姻、生育、 哺乳、家族、肿块、乳头溢液、皮 肤、乳头 • 2、体检:肿块特点 • 3、钼靶摄片、B超 • 4、活检、病理——确诊 • 怀疑乳癌时:取活组织作冰冻切片 病理检查
一、鉴别诊断: • 1、纤维腺瘤: 多见于20-25岁的青年女性,与雌激 素刺激有关。肿快多位于乳腺外上 象限,多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光整、活动极好、边界清晰。 易于诊断;中年妇女不要轻易诊断, 警惕乳癌
• 提倡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 乳腺空芯针活检(Core needle biopsy CNB):11~14号带槽切割针肿块抽吸, 取出组织作组织学检查 • 更直接可靠的方法:对怀疑乳癌者,将 肿块连同周围乳腺组织一并切除活检
• 4、影像学检查:
• B超检查:高频B超探头,检测0.5cm肿块; 对囊性和实质性肿块的鉴别准确率高、 安全、方便、无损伤 • 乳腺钼靶摄片:对乳腺内肿块有诊断意 义;女性30~35岁以上,确定或疑有乳 腺肿块者,常规行双乳轴位、侧斜位片 • 乳腺纤维导管镜检查:确定溢液性质导 管是否肿瘤,可活检和冲洗治疗 • 其他:乳管造影、CT、MRI,分泌物细 胞学检查
乳腺淋巴输出的四个途径:
(1)大部分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腋窝 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部分乳腺上部淋巴液→胸大、小肌间 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2)部分内侧淋巴液→肋间淋巴管→胸骨 旁淋巴结 (3)两侧乳房间皮下交通淋巴管 (4)乳房深部淋巴网→腹直肌鞘和肝镰状 韧带→肝
转移途径:
• 1、局部侵润:皮肤、胸筋膜、胸肌 • 2、淋巴转移(最常见): 外侧——同侧腋窝LN——锁骨下LN ——锁骨上LN(多见) 内侧——胸骨旁LN——锁骨上LN • 血行转移:肺、骨、肝
临床表现:
• 1、肿块 • 首发症状多为无意发现的无痛性肿 块,常位于外上象限,其次在乳头、 乳晕和内上象限。多单发、硬、不 光滑、活动欠佳、分界不清。
第二十一章 乳腺疾病
河南职工医学院 外科教研室 王李元
第一节 概述
是妇女常见病,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妇女 恶性肿瘤的第一或第二位
一、解剖生理概要:
• 成年女性乳腺是两个半球状的性征器官 • 位于胸大肌浅面、第三和第六肋骨水平 的浅筋膜浅、深层之间 • 外上方形成乳腺腋尾部伸向腋窝 • 乳头位于乳腺中心,周围色素沉着区— —乳晕
临床表现:
• 乳房胀痛,呈周期性、月经前加重,月 经后减轻或消失;病变多为双侧,一侧 较另一侧为重 • 周期性双侧乳房散在性结节性肿块或片 状,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分界清, 不粘于皮肤和基底组织 • 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 少数乳头溢液(棕色或血性) • 病程较长,可达数年
治疗:
• • • • 以保守及对症治疗为主 减疼痛:口服5%碘化钾5ml t.i.d Vit-E 50mg t.i.d 中成药:逍遥丸、小金丹等可减轻 症状 • 少数癌变,临床随访 • 活检病理检查有上皮细胞显著增生 者,考虑行单纯乳房切除
• 2、慢性囊性乳腺病: 好发于35-45岁左右的中年妇女,病 变双侧,病程长,多表现为经前期 疼痛,经后消失或减轻。双乳可触 及肿块或结节,多在外上象限。肿 块边界不清,成片状增厚,有触及 表面颗粒感,可有压痛;腋窝淋巴 结不肿大。少数病人可有浆液性或 血性溢液
• 3、乳腺结核: 中青年妇女多见;病程长,发展慢; 可有结核中毒症状,抗结核有效; 可表现为肿快,质地韧,边界不清, 活动一般,可疼痛;多需要作病理 检查明确诊断
• 2、乳房外型改变 ① 酒窝征:肿瘤侵及Cooper韧带, 使其收缩而失去弹性,牵拉皮肤所致 ② 乳头偏移或回缩:肿瘤侵及入乳 管收缩所致 ③桔皮症:肿瘤细胞堵塞皮肤和皮下 淋巴管致使皮肤水肿,毛囊处出现点 状凹陷,形似桔皮样 ④局部突起
桔皮症
• 3 晚期局部表现 ①肿块固定形成所谓“铠甲胸” ②卫星结节 癌细胞浸润表面大片 皮肤,表现为局部多数坚硬的结节 ③皮肤破溃 肿瘤向外生长突破皮 肤,形成坏死溃疡,易出血感染, 有恶臭
第四节 乳腺肿瘤
一、纤维瘤:
• 较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 • 多发15-25岁的女性 • 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月经来潮前和绝 经后极少发病 • 临床表现:无症状,无意中发现,单发、 圆形或椭圆形,活动,表面光滑,界线 清楚,较坚硬的肿物 • 无腋淋巴结手术治疗,切除肿瘤,不宜 药物治疗 • 一经诊断及时手术切除,行病理检查 (0.1%的恶变率) • 25岁以下妇女可延迟手术,但>30岁者不 宜延迟 • >30岁,生长较快者,质较硬或边界不清 者应钼靶拍片或B超检查,局部切除加快 速冰冻切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