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
第二章 第四节 免疫调节
7、下列疾病中,不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湿疹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风湿性心脏病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A.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 B.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 D.组织胺等物质的释放直接引起相关的症状
9、以下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效应B细胞
E、效应T细胞
F、记忆细胞 G、淋巴因子 H、抗体
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
5、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 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
6、如果割除幼鼠的胸腺,则此鼠的免疫 状况是 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 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 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HIV侵入后HIV和T细胞浓度变化
艾滋病AIDS
1.病毒分布: 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乳 汁、阴道分泌物中,唾液、汗液中极少。
2.传播途径: 1)性行为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讨论
1、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T细胞的多少与HIV 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抵抗病原体的入侵,防止疾病。
(二)监控和清除功能(对内)
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它因 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读书思考:
免疫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各有什么功能?
讨论: 你知道人体哪些器官是免疫器官?
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白细胞是什么关系?
免疫 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器官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 疫 系 统
(完整版)免疫调节知识点
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一、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保护性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态。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三、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主要)、监控和清除监控和清除: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损伤)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防卫: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或抵御病原体的攻击)(一)免疫细胞的种类和功能注:○唾液、胃液中均有杀菌物质,但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第一道防线。
○2多数情况下,抗原物质被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阻隔于人体之外。
(三)抗原和抗体(1)抗原①概念: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病原体、花粉、癌细胞等。
②特点a.具有异物性:一般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包括细菌、病毒、花粉等。
但自身的一些细胞也可以成为抗原(如癌细胞,损伤、衰老的细胞等)。
b.具有大分子性: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万,如蛋白质。
c.具有特异性:抗原物质表面具有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簇,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使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2)抗体①概念: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的刺激下,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如抗毒素、凝集素等。
②化学本质:只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参与合成与分泌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等。
③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4种类: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5与抗体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细胞核、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图解(1)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吞噬细胞也能识别抗原,但无特异性;抗体虽能识别抗原,但不属于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同一生物体内各种免疫细胞的功能不同,但是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因为它们都来源于同一受精卵的分裂、分化。
第二章 第四节_免疫调节
时间 初次抗原刺激 二次抗原刺激
细 胞 免 疫 过 程
抗原
直 接 刺 激
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 呈递 T细胞(识别后增殖分化)
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
同种抗原 与靶细胞结合并 再次刺激 释放淋巴因子 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 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 抗原暴露,与抗体作用 被吞噬细胞消灭
【注意】 (1)无论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大体上都可 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应阶段 对抗原处理、传递和识别; 第二阶段:反应阶段 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包 括二次免疫应答); 第三阶段:效应阶段 效应T细胞、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免疫调节的作用: (1)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2)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细胞.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等)
2免疫细胞
:体液中各种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3免疫活性物质
1.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 胸腺、骨髓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定居、繁殖的场 所,也是对抗原发生免疫反 应的场所
1)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免疫中起作用。( × )
2)淋巴细胞只有在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 效应细胞。(√ ) 3)只要接触一次某抗原,记忆细胞就能长期记 住该抗原的特征。(× )
4)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练 习一
5)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 疫反应 C、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 疫反应 D、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 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 课件(共30张PPT)
三、特异性免疫:
抗原
概念: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举例:细菌、病毒、癌细胞、衰老细移植的器官 特性: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
概念: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
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抗体
特性:特异性
分布:血清、组织液、淋巴
体液免疫: B细胞主要依靠产生抗体来消灭抗原、
有特异性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四、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自身免疫病
免疫功能过高
2)过敏反应 3)免疫缺陷症等 免疫功能过低
五、 免疫学的应用
• 免疫学应用在三个方面: 1.免疫预防(接种疫苗) 2.抗原检测 3.器官移植
1、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A.脾 B.淋巴结 C.扁桃体 D.肝脏
2.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皮肤、黏膜 B.T细胞 C.吞噬细胞 D.B细胞
3.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 正确的是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 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 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早、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 疫出现晚、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12.现有一幼鼠,先天无胸腺,此鼠的免疫状况是 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 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 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13.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的处理 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 C、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灭抗原 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值分化
第四节免疫调节
1、免疫器官
淋巴结 胸腺
骨髓
2、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Βιβλιοθήκη 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胸腺
T细胞
转移到淋巴器官中
B细胞
转移到淋巴器官中
HIV的侵入与体内T淋巴细数量的变化
可见人体第三道防线在抵抗外界病原体有 十分重要的作用
抗原和抗体
抗原 定义:可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病毒、细菌及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或肿瘤细 胞等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 是越强越好呢?那么太弱?
三、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自身免疫病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 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发生免疫反应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 疫性疾 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 ,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
抗体
定义: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 的球蛋白。 抗体在机体内的分布:血清(主要)、组织液 、外分泌液
二 .免疫作用的过程
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 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T淋巴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 “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特异性免疫
(获得性)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
人体的皮肤和黏膜等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三道防线)
人体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 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
抗原
吞噬 呈递 T细胞 细胞 处理
特异性结合并消灭抗原
靠效应B细胞分化形成的浆细胞产 生抗体作战
细胞免疫过程
增 殖 摄取 吞噬 呈递 抗原 T细胞 分 细胞 处理 化
记忆T细胞
二次免疫 与靶细胞 裂解 效应T细胞 靶细胞 结合 释放 淋巴因子 抗原 继续进入 体液免疫
依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
1.免疫预防:采用人工方法使机体
获得特一行免疫力来预防疾病的方法。 常用方法:预防接种疫苗
2.免疫治疗:免疫增强或免疫抑制
3.器官移植:
巩固提高
细 胞 免 疫 与 体 液 免 疫
1.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活的蛇毒注入 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 的蛇毒分别是 ( )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特异性免疫,抗原
第二章第四节 免疫调节
【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1、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 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 出现了症状。
系统性红斑 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心脏病 心脏扩大
2、过敏反应
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在此接受相同的 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第二章第四节 免疫调节
【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免疫器官 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淋巴细胞
T细胞 B细胞
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作 用的细胞)
吞噬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2020-2021高二生物3教师文档:第2章 第4节免疫调节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师文档: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含解析第4节免疫调节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
简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关系3.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4。
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通过比较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异同,形成辩证统一的观点2。
通过分析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的模式图,培养模型分析能力与建模的思维能力3.通过总结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等知识,形成健康生活、关爱他人的人生态度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1)组成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2)特点: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1)组成: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2)作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
三、特异性免疫的方式1.体液免疫(1)抗原和抗体的概念①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②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2)体液免疫的过程:①图中序号代表的细胞名称依次为a。
吞噬细胞;b.T细胞;c。
B细胞;d.浆细胞;e.记忆细胞。
②填出图中三个阶段发生的主要变化2.细胞免疫(1)阶段Ⅰ:抗原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再呈递给T细胞.(2)阶段Ⅱ: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形成效应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3)阶段Ⅲ: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内部的抗原.四、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失调疾病1.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可以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2.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及疾病(连线)提示:A→③→a→ⅡA→②→c→ⅠB→①→b→Ⅲ五、免疫学的应用1.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2.人工标记的抗体可以检测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3.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
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四节免疫调节一、人体的免疫调节(1)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包括人体的皮肤、黏膜等组成的第一道防线,以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组成的第二道防线。
由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产生,以及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共同)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它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
部分细胞随血液进入胸腺发育成T细胞,部分细胞在骨髓发育成B细胞。
骨髓、胸腺、脾和淋巴结等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这是构成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
(3)抗原是指能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也就是说抗原一般都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但自身的组织和细胞有时也可称为抗原,如癌细胞等。
(4)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由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乳汁中。
(5)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进入机体后,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一段时间后,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抗体与抗原结合,抑制细菌的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抗体与病毒结合,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
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消化。
(6)细胞免疫的过程:刚开始与体液免疫的开始基本相同。
不同的是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
• (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 背部,10天后因________反应而脱落,这是________细胞所起 的作用。
• (3)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 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 。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 Y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________;表示对抗原X 的 抗 体 产 生 量 的 是 曲 线 ________ , 其 特 点 是 ________ , 这 是 因 为 初 次 免 疫 反 应 时 产 生 的 ________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 表示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 ________。
• 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的过程,⑤表示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的过程。
• 答案 (1)T B • (2)⑦可以分泌抗体而④不能 mRNA 合成蛋白质 • (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胞外 • (4)②将抗原传递给④ 病菌(抗原)直接刺激④ • 8.(2009·海淀模拟)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 (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________。当________细胞表面的抗原
•
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 B.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 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 思维提示 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 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其特点是发作迅速 、反应强烈、消退较快;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 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和个体差异;过敏反应主要与B细胞有关。考查过敏 反应的有关现象。
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
青州五中高 一 生物备课组课堂教学导学案课前预习案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调节课堂导学案1、淋巴细胞的种类与功能注意: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A、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B、胃液呈强酸性,能抑制、杀死细菌C、效应T细胞与肿瘤细胞结合,使肿瘤细胞裂解D、吸附于某些细胞表面的抗体与过敏原结合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更快更强)例题:下图代表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I和细胞Ⅱ均能识别抗原B.在①和⑨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4、体液免疫与过敏反应5、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与预防措施(1)HIV分布: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2)HIV致病机理(重点):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对病原体及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而致人死亡。
(3)艾滋病感染阶段: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艾滋病毒(HIV)到死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①HIV急性感染期②无症状期③症状期(4)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性行为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5)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洁身自爱;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课后巩固案1.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毒素是抗体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水解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2.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 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C.体内的B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D.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3.以下能识别抗原的一组细胞是()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浆细胞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⑤4.人体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病菌等感染,主要原因是患者的( )A.过敏反应增强 B.细胞免疫作用减弱 C.效应B细胞数量减少 D.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5.下列各项关于正常人体内发生的生理活动的叙述中错误的()A. 抗体或者淋巴因子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通常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B. 动物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C.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迅速被分解D. 唾液淀粉酶随食物进入胃腔后逐渐失去活性6.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家族中增加的第三代疫苗——DNA疫苗,它们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
第二章 第四节 免疫调节
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 清除功能
• 对外,防卫功能; • 对内,监控功能; • 清除外界病原体和内部突变细胞 的功能。
四、 免疫学的应用
• 免疫学应用在三个方面:
1.免疫预防 3.器官移植
预防接种,注射疫苗
2.临床检测和科学研究
出现免疫排斥反应,需长 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细胞的病菌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 忆B细胞
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是( C
A.抗原处理、传递和识别的阶段 B.形成浆细胞 C.形成效应T细胞 D.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B.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
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 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糖丸预防小
儿麻痹症
抗原
进入人体
B细胞主要靠产生 相应的抗体作战
T细胞主要靠效应T 细胞直接接触靶细 胞作战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吞噬细胞
抗原
体 液 免 疫 过 程
T细胞
淋巴因子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细胞 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
D
B.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均能产生抗体
C.彻底消灭结核杆菌只要细胞免疫 D.人体中的特异性免疫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完成
自身免疫病
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 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对自身的 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 自身免疫病。 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四节 免疫调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为免疫调节呢?
资料1.伤口感染后会红肿、化脓,而后是自动痊愈 。 白细胞等吞噬细胞到达组织间隙吞噬病菌进行的免 疫调节。
资料2.人体患病毒性感冒,会出现发烧等症状,感冒 的痊愈要依赖各种淋巴细胞的作用,其中有B 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
一、免疫的概念
狭义上:是人体对病原体(病菌、病 毒)和有害物质的抵抗力。
B细胞 在骨髓中成熟
Bone marrow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人
体
扁桃1体
的 免
淋巴2结
疫
胸腺3
器
官
脾4
骨髓5
主题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的类型
2.T细胞和B细胞成熟的场所相同吗?
造血干细胞 (骨髓)
淋巴干细胞
骨髓 B细胞 胸腺 T细胞
主题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的类型
5.结合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分析吞噬细胞参与了哪 些防线?
第二道防线吞噬、清除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吞噬、呈 递、清除抗原。
免疫器官 抗 体
营地
第三道防线与病原体战斗的场面
主题二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体液免疫的过程。 (1)体液免疫中主要是哪种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发挥作 用? (2)三种免疫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关系。
增殖 分化
特异性结合 抗体
分泌 浆细胞
[想一想] 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需要哪些条件? ①接受抗原刺激 ②淋巴因子作用
主题二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体液免疫的过程。
(少数)刺激
抗原 (多数) 吞噬细胞 呈递抗原 T细胞 产生 B细胞
(细菌)
(吞噬、处理抗原)
淋巴因子
增殖 分化
特异性结合
抗体 分泌 浆细胞 分化 增殖 记忆细胞 二次免疫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吞噬细胞
体液中的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来源:人类在长期进化的过程 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 御功能。
特点:是先天遗传的,不针对哪 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 防御作用。(非专一性)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三道防线
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 淋巴循环而组成。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来源:是人在出生以后才 产生的。
特点: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 体或异物起防御作用,对其它 的病原体无效。(专一性)
主题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的类型
4.唾液、泪液、鼻液、血液、组织液中都有溶菌酶, 它们具有抗菌作用。各属于第一还是第二道防线?
[想一想] 浆细胞产生两周后就会死亡,而抗体也只能 发挥一次作用,为什么得过一次天花后终生不会再得呢?
主题二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体液免疫的过程。 (3)为什么再次注射同一抗原患病程度小?
记忆细胞迅速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 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主题二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细胞免疫的过程。
(3) 什么是抗体、抗原?它们是什么关系?
(4) 抗体与抗原结合,抗原被杀死了吗?
(5)如何理解特异性结合中的“特异性”? (6) B细胞怎样才能生产专门对付特定抗原的抗体?
抗原
• 1.定义:能够引起机体发生特异 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
2.举例:病毒、细菌等病原体 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
3.特点:异物性、大分子性、 特异性。
(2)体内产生的 衰老、破损或异常细胞(癌细胞);
[知识拓展] 免疫系统的功能是对外防御,对内监视,清 除“非己”。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
吞噬细胞等
疫
系 免疫细胞
统
(发挥免疫 作用的细胞)
淋巴细胞
T细胞 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Thymus
体液免疫 B细胞
抗原
细胞免疫 T细胞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 胞(即靶细胞)
作用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 的抗体与相应 的抗原特异性 结合。
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 密切接触。2.效应T细 胞释放淋巴因子,促 进细胞免疫的作用
[想一想]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有什么关系?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后,必须通过细胞免疫破坏宿 主细胞暴露病原体,然后再通过体液免疫清除病原体。
广义上: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 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 “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 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主题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的类型
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 别和清除“非己”成分,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谈谈 你对“非己” 成分的认识?
(1)外来的: ①病原体(细菌、病毒等); ②能引起免疫反应的非内环境的物质(蛇毒) ③移植的器官、组织或细胞
唾液、泪液、鼻液内有溶菌酶具有抗菌作用,但不是体液, 属第血一液道、防组线织。液内有溶菌酶具有抗菌作用,属第二道防线。
[归纳提升] 发生在内环境之外的免疫行为都属于第 一道防线。第二、三道防线在内环境中。
5.第一、第二道防线与第三道防线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第二道防线不针对特定的“非己”成分,不具有 特异性,是与生俱来的。 第三道防线是出生以后逐渐产生的,针对特点的“非己” 成分,称为特异性免疫(主要)。
抗体
1.定义: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 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如免疫球蛋白。 2.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及外 分泌液中。
主题二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体液免疫的过程。
(少数)刺激
抗原 (多数) 吞噬细胞 呈递抗原 T细胞 产生 B细胞
(细菌)
(吞噬、处理抗原)
淋巴因子
主题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的类型
3.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吗?
唾腺细胞 泪腺细胞 造血细胞等
产生 溶菌酶
免
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浆细胞(效应B细胞) 产生 抗体
活
性
物
T细胞 产生 淋巴因子
质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结构、分泌物
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少数)刺激
抗原
(细菌)
(多数) 吞噬细胞 呈递抗原 (吞噬、处理抗原)
T细胞
产生 淋巴因子
T细胞
增殖 分化
抗
原 暴 露
宿主细胞
效应T 细胞
增殖 记忆细胞 分化
二次免疫
[想一想]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有什么不同?
主题二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主要不同点。
主要免疫细胞 主要作用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