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合集下载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

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3年11月14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进行分税制改革1993年12月1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目标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1990年1月11日,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统一政策、开放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行代理制,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

住房市场化改革194年7月18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其中包括把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等。

自此,城镇住房商品化改革开启。

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目标1995年9月28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建议》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1996年12月1日,中国开始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

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系统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我国经济体制的几种历史性转变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2、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之前,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

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计划经济体制最为薄弱的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继而开展了以搞活国有企业、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是在拨乱反正后,第一次肯定了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4、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5、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应当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6、1989年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逐步建立计划经济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

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实行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商品价格出现“双轨制”。

国家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了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和比重;打破了“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灶吃饭”。

计划、投资、物资、粮棉流通、对外开放等领域的市场取向改革都在不断推进。

7、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本世纪初,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论述了这一体制的基本内涵和改革的主要任务。

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8、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

2003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019-2020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人教部编版课后练习八十五

2019-2020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人教部编版课后练习八十五
——《大锅饭》,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版
材料三:时任吉林省省长的韩长赋所作的《沁园春·农村改革》中写道:“小岗村头,土地承包,石破天惊。看天南地北,春风到处,人欢马跃,妇孺躬耕。黄土成金,温饱得酬,钟声不灵政策灵。……江淮再度先行,减负担、万众齐欢腾。……莫等闲,鉴古往今来,惟有成功。”
——《人民日报》2005年4月10日第5版
材料一:20多年前,一声惊雷响彻中国大地,中国尘封已久的大门被打开。从此中国有了全世界羡慕的发展速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材料二:邓小平同志说过: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起来,孤立、闭关自守是不行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来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请回答:
材料一中得“一声惊雷”指什么事件?该事件后中国进入了怎样的新时期?
【答案】:
【解析】:
“三农”问题历来都是党和政府密切关注的问题,观察以下图片回答问题。 收集整理材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请仿照示例,根据提示再用另外一种方法,对以上图片进行分类:【示例】按时间分类,可分为:改革开放前:图一、图二、图三改革开放后:图四
按对农村生产力或农村经济发展发展的影响分类,可分为:促进农村生产力或农村经济发展:______阻碍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发展:______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
材料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某一时期的宣传口号
材料三:王进喜“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图三人物在党的核心领导地位通过哪次会议得以确立?为了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他采取了哪些重大的举措?

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了我国南方,就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扩展资料
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会引起社会经济基础发生变化,而经济基础的变化也必然要求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发生相应变化。

因此,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必然要求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和一系列思想观念发生变化,这也是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客观规律的要求。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原有的上层建筑与已发生很大变化的经济基础的矛盾已经显现,某些方面甚至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

因此,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稳步进行必要的政治体制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是进一步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和重
要保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回顾与展望。

2022版毛概8到14章判断题

2022版毛概8到14章判断题

2022版毛概8到14章判断题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我国在1958年进入全面的改革开放时期。

(x)2.1984年10月,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大突破的文件是《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这一论断阐述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各自特点的传统观念。

(x)4.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市场自发调节的经济体制。

(x)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种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6.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

(√)7.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量的提高。

(√)8.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x)9.1992年,我国明确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x)10.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合作制。

(x)1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3.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x)14.社会保障的根本目标是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x)15.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思想,在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中央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x)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是资产阶级专政。

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

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关系市场化;2、企业行为自主化;3、宏观调控间接化;4、经济管理法制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特性,是指作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的规定性,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有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

这里有两点必须明确:①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②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

公有制占主体,并不意味着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公有制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在平等竞争中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决定了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同时,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又在客观上产生了多种分配方式。

在市场经济的活动中,劳动者的个人收入都会受到市场的调节。

这样的分配制度所贯彻的基本原则是:把提高效率放在优先地位,但要兼顾社会公平;既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产生两极分化;既要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又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计划和市场内在结合的经济体制
B.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正确答案
C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

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989人(出席开幕式1965人),特邀(1927年以前入党,并在党内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代表46人(出席开幕式35人),代表全国5100万党员。

此外,不是十四大代表的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及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成员,不是十四大代表或特邀代表的党内部分老同志,以及其他有关负责同志307人列席了这次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大会还邀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外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党外副主席、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以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常委中在京党外人士和部分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等139人,作为来宾列席了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错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观点对
非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比重下降,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错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我国劳动者的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收入错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

考研政治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研政治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研政治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基本内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单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多选)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场机制逐渐被引入计划经济。

在党的十二大上,"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被正式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第二阶段:1984年至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

第三阶段:1987年至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发展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的多少。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与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应有机结合。

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邓小平在1992年春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这一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为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道路。

(2000年理科论述题第34题、2001年文科多选题第22题)1992年,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基础上,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和战略部署。

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不断深化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同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命题。

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理论和改革开放实践的认识发生了新的飞跃,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大会认为,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现在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既有挑战,更有机遇,是加快发展、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好时机,要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报告指出,到20世纪末,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人民生活由温饱进入小康。

大会决定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四大,中央顾问委员会协助党中央,为维护党的团结和社会稳定,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党、国家和人民建立了历史性功绩,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毛概后八章选择

毛概后八章选择

第八章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A不同的资源配臵方式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2.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A建立市场自发调节的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商品经济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3.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A更要注重质量的提高 B更要注重结构的优化C更要注重领域的广泛 D更要注重比重的扩大4.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A国有资产在社会主义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5.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C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D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6.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B外资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分红收入 D集体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8.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A股份合作制 B全民所有制 C股份制 D集体所有制9.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思想,在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中央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即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实施依法治国方略C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 C乡风文明 D管理民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有A计划与市场都反映社会基本制度的属性 B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C计划与市场可以在同一社会中共同发挥作用D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D合资合作经济3.非公有制经济包括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D集体经济4.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A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B按劳分配是非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C按劳分配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D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5.建设创新型国家A经济是保障 B科技是关键 C人才是核心 D教育是基础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容说课】本课介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对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指导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就是要改变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目的是解放生产力,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

十四大确立的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模式,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为落实十四大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在经过一年的探索和借鉴外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十四届三中全会设计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蓝图,它成为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为此,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理顺经济体系,发展和培育市场体系;推进金融和外汇改革;实行所得税统一的税制改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

为趋利避害,政府注意加强改善国家宏观调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市场体制中的宏观控制作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

由于正确的处理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好时期,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并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本节教学内容有着极强的时代感和理论性,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谈话法。

在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方面,以讲为主;而对于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知识点方面则以谈话和讨论法为主。

在教学过程应注意既要兼顾政治学科和日常政治生活对本节教学内容的渗透,突出用历史思维来看今天政治的学科特点,又要突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性。

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的和学会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基本特征、重大措施;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

2、技能: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生产力的解放,有利于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有利于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旨在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具体目标如下:第一,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推动由数量扩张型发展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

这意味着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二,优化资源配置。

经济体制改革要注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机制。

要完善市场调节机制,放宽市场准入,打破垄断,增加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

第三,提高产业竞争力。

经济体制改革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知名品牌,提高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水平,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技术创新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第四,促进可持续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转型。

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资源节约利用,提高资源和能源的效率利用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第五,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经济体制改革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重要途径。

要推动区域发展协调,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消除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人口城镇化。

同时,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和保障。

以上是党的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党的十四大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确定,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提供有力的经济基础。

党的十四大经济体制学习目标

党的十四大经济体制学习目标

党的十四大经济体制学习目标党的十四大经济体制学习目标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学习目标的总结和规划。

以下是对党的十四大经济体制学习目标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1. 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监管,提高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扩大国内市场:加快推进农村市场化改革,培育壮大城市消费市场,推动消费升级和消费结构优化。

3. 健全市场机制:建立健全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垄断,推动公平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4. 加强产权保护: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升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激发创新活力。

5.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二、推进创新驱动发展1. 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2. 推动产业升级: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

3. 发展人工智能:加强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4. 建设创新型企业: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5. 培养创新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

三、加强农业农村发展1. 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2.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农村生活条件和产业发展环境。

3. 促进农民增收:支持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电商,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4.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民土地集约化经营。

四、构建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

2. 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3. 加强就业和职业培训:推动就业政策的扩大和改进,提高就业率,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

1991年,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来中国访问,撒切尔夫人同江泽民关于市场经济问题的争论

1991年,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来中国访问,撒切尔夫人同江泽民关于市场经济问题的争论

2019年4月18
谢谢你的观看
18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基本内容: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20世纪末,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1979年和1986
年,邓小平两次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
江泽民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 标,并在党的十四大得到确认。
2019年4月18
谢谢你的观看
17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 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四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19年4月18
谢谢你的观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熟悉:市场经济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容;
2019年4月18
谢谢你的观看
14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
经济的关系。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突破完全排除市场

十四大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十四大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十四大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

报告分为4部分:(1)14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2)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3)国际形势和我们的对外政策;(4)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

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江泽民指出,为了加速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努力实现十个方面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第一,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经济改革步伐;第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第三,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第四,加速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第五,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第六,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第七,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第八,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第九,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第十,加强军队建设,增强国防实力,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江泽民还说,中央顾问委员会成立10年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党、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新的历史性功绩。

中央顾问委员会向这次代表大会建议,从十四大起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

十四大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第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和战略部署。

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因此,十四大对经济发展速度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决定将90年代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由原定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6%调整为增长8%至9%。

十四大还对加快经济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必须努力实现的十个方面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了我国南方,就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