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实现复习提纲
数据库复习提纲
1.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是与数据库技术密切相关的4个基本概念2.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3.数据库是存放数据的仓库4.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的系统软件5.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中引人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6.数据管理则是指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它是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7.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8.两类数据模型: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模型,如要用于数据库设计;逻辑模型主要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和对象关系模型等。
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用于DBMS的实现。
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低层的抽象,它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方法,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
9.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10.从现实世界到概念模型的转换是由数据库设计人员完成的,从概念模型到逻辑模型的转换可以由数据库设计人员完成,也可以用数据库设计工具协助设计人员完成,从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的转换一般是由DBMS完成的。
11.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的组成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联系。
一类是与对象的类型、内容、性质有关的;一类是与数据之间联系有关的对象。
12.数据操作时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的合集,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数据库主要有查询和更新(包括插入、删除、修改)两大类操作。
13.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
14.客观存在并可互相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15.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16.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17.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18.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必然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性质19.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20.在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些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实体内部的联系和实体之间的联系21.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可分为三种:1:1、1:n、m:n22.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条件这3个方面的内容完整地描述了一个数据模型23.层次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最早出现的数据模型;层次数据库系统采用层次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
数据库管理系统复习提纲
第一章概述1.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及联系。
2.三类数据模型: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3.数据库的操作方式有两种(P9)交互方式、程序嵌入式。
4.SQL语言的全称,它包括三类语言(P9)用于数据库查询的结构化语言。
数据定义语言DDL。
数据操纵语言DML。
数据控制语言DCL。
5.E-R图的三要素及联系类型(画E-R图)实体,关系,属性。
6.关系模式是什么7.逻辑结构设计: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8.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及每个过程的任务。
(六个步骤)第二章SQL Server 2000简介1. SQL Server 2000是一种什么样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是一个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2. SQL Server 2000包括哪些版本及各版本对操作系统的要求。
所有SQL SERVER 2000版本的客户端软件可在任何版本的MICROSOFT WINDOWS NT、MICROSOFT WINDOWS 2000和MICROSOFT WINDOWS 98上运行。
3. 企业管理器、查询分析器。
是MICROSOFT管理控制台(MMC)的管理单元组件。
查询分析器可使用户以交互方式输入T-SQL语句构成的程序或存储过程,并将执行结果显示在界面上,从而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和管理。
4. SQL Server 2000的实例的概念第三章数据库和表创建1.数据库包括逻辑数据库和物理数据库。
逻辑数据库指数据库对象,有哪些?两类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和用户数据库。
四个系统数据库及作用。
数据库对象主要包括:表、视图、索引、存储过程、触发器和约束。
四个系统数据库:master,model,msdb.tempdb.物理数据库:三类数据文件:主数据文件.mdf,辅助数据文件.ndf,日志文件.ldf。
2.表的结构:表名,记录,字段。
关键字。
3.对数据库的操作有哪些及对应的T-SQL语句。
数据库创建语句的语法P36 例3.4 、3.54.SQL Server 2000的数据类型有哪些?5.表的操作有哪些?对应的T-SQL命令。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提纲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提纲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提纲一、概念第一章绪论1.数据和语义的关系数据:对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的解释是对数据含义的说明,数据的含义成为数据的语义。
2.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存放数据的仓库。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功能有哪些数据定义、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其他功能4.什么是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5.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经过了哪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6.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7.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文件系统特点:数据可以长期保存、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缺点: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独立性差8.什么是数据独立性、物理独立性、逻辑独立性数据独立性:数据库专用术语,包括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时相互独立的。
逻辑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9.数据的不一致性、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恢复的概念,10.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描述数据,组织数据、和对数据进行操作。
(对现实世界的模拟)11.数据模型的有哪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12.什么是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
13.最常见的四种数据模型层析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14.关系模型中的术语:关系、元组、属性、主码、外码、全码、域、分量、关系模式码:亦称码键,码键能够唯一的确定一个元组。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列15.关系模型的优点关系模型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基础上的。
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
关系模式的存取路径对用户是透明的,从而具有更高的数据独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简化程序员的工作。
数据库复习提纲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包括以下几部分。
●计算机硬/软件、应用程序●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数据库管理员(DBA )●数据库用户(DBUser )数据库管理员(DBA )是一个负责管理和维护数据库服务器的人,拥有对数据库系统最高的处理权限。
数据库用户(DBUser )是指管理、开发、使用数据库系统的所有人员,通常包括数据库管理员、应用程序员和终端用户。
E-R模型:常用的、对现实世界进行形式化描述的概念模型,它有一套基本的概念、符号和表示方法。
实体:是现实世界中任何可区分、识别的事物。
可以是具体的人或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
实体集: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特性被称为属性。
域:每个属性都有一个取值范围限定,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域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
通常将一个没有重复行、重复列的二维表看成一个关系。
关系的特点在同一关系中不允许出现相同的属性名;●关系中的每一列属性都是原子属性,即属性不可再分割;●关系中的每一列属性都是同质的,即每一个元组的该属性取值都表示同类信息;●关系中的元组(或属性)没有先后顺序,任意交换两个元组(或属性)的位置,不会改变关系模式。
●关系中不能有相同的元组(有些DBMS中对此不加限制,但如果关系指定了主键,则每个元组的主键值不允许重复,从而保证了关系的元组不相同)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化——方法转化方法:●每个实体型都转化为一个关系模式。
●实体间的每一种联系都转化为一个关系模式。
●对以上转化得到的关系模式结构按照联系的不同类型进行优化。
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化——优化●对于1:1联系,可以将它与联系中的任意一方实体转换成的关系模式合并。
●对于1:n联系,可以将其与联系中的n方实体转化成的关系模式合并。
●对于m:n 联系,必须单独成为一个关系模式,不能与任何一方实体合并。
关系模型中的术语元组:关系中的一行称为关系的一个元组。
数据库的复习大纲
(选择填空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设计综合应用)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成为数据数据库DB:事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事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他的主要功能是:1数据定义功能;2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3数据操纵功能;4数据库的事物管理和运行管理;5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6其他功能数据库系统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组成。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机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的组成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数据操作是指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机有关的操作规则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常见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其中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统称为格式化模型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构成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模式描述语言(模式DDL)来严格地定义模式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他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子模式描述语言(子模式DDL)来严格地定义子模式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内模式描述语言(内模式DDL或者存储模式DDL)来严格地定义内模式数据库的两级印象功能与数据独立性: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描述的事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描述的事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对应于同一个模式可以有任意多个外模式,对于每一个外模式,数据库系统都有一个外模式/模式映像:他定义了该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模式/内模式映像:数据库中只有一个模式,也只有一个内模式,所以模式/内模式映像是唯一的,它定义了数据全局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
数据库原理复习考试内容提要重点坚固
第一章绪论1.1数据库系统概述理解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4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主要功能。
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每阶段的特点。
了解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
1.2数据模型了解数据模型应满足的三个要求。
掌握两大类数据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掌握数据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
掌握概念模型的概念,掌握实体、属性、码、域、实体型、实体集和联系的概念。
掌握两个实体之间的三种联系类型、两个以上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单个实体型内的联系。
掌握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E-R图,能熟练根据要求画出相应的E-R图。
掌握常用的五种逻辑数据模型。
掌握关系模型的概念及其相关术语,以及关系模型的相关特点。
1.3数据库系统结构了解“型”和“值”的概念,了解“模式”和“模式的一个实例”的概念。
掌握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及其各自特点。
掌握数据库的二级映象及其特点,掌握数据库的二级映象和数据独立性之间的关系。
1.4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了解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1.5小结第二章关系数据库2.1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掌握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关系。
掌握域、笛卡儿积、关系等术语的概念及特点。
掌握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的定义及特点。
2.2关系操作了解关系模型中常用的关系操作包括哪些类型(即查询操作,插入、删除、修改操作两大类型。
)了解关系操作中的查询操作又可分为:选择、投影、连接、除、并、交、差、笛卡儿积等,其中5中基本操作是选择、投影、并、差、笛卡儿积。
了解关系操作的特点(即:一次一集合方式)。
了解关系数据语言的三大类。
2.3关系的完整性理解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约束。
掌握实体完整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规则和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约束及其三类完整性的特点。
2.4关系代数掌握并、交、差、笛卡儿积、选择、投影、连接、除等关系运算,并能根据查询要求熟练的写出关系代数表达式。
2.6小结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3.1 SQL概述了解SQL的特点和SQL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系统实现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20151.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存储管理器、查询处理器和事务管理器等几个子系统。
2.DBMS从接受查询请求到返回结果的整个运行过程。
(有图)(简答,问答)Step 1:用户向DBMS发出调用数据库数据的命令Step 2:DBMS对命令进行语法检查、语义检查、存取权限检查,决定是否执行该命令Step 3:DBMS执行查询优化,把命令转换为一串单记录的存取操作序列Step 4:执行存取操作序列(反复执行以下各步,直至结束)Step 5:DBMS首先在缓冲区内查找记录,若找到转10,否则转6Step 6:DBMS查看存储模式,决定从哪个文件存取哪个物理记录Step 7:DBMS根据6的结果,向操作系统发出读取记录的命令Step 8:操作系统执行读取数据的命令Step 9:操作系统将数据从数据库存储区送到系统缓冲区Step 10:DBMS根据用户命令和数据字典的内容导出用户所要读取的数据格式Step 11:DBMS将数据记录从系统缓冲区传送到用户工作区Step 12:DBMS将执行状态信息返回给用户3.存储管理器负责管理的数据包括目标数据、元数据、索引和日志等,这些数据保存在磁盘上。
4.磁盘结构及磁盘容量的计算。
(填空题)磁盘控制器:控制一个或多个磁盘的小处理器,功能如下,定位磁头到一个特定的半径位置。
选择一个准备读写的盘面,从位于该盘面的磁头下的磁道上选择一个扇区。
并识别何时该扇区正开始移动到磁头下面。
将从该扇区读取的二进制位传送到主存储,或将从主存要写入的二进制位传送到该扇区。
为所写扇区附加校验和,并在读取扇区时检查它。
进行坏扇区的重映射。
硬盘容量= 柱面数 (表示每面盘面上有几条磁道,一般总数是1024) ×磁头数(表示盘面数) ×扇区数(表示每条磁道有几个扇区,一般总数是64)×扇区(存储基本单元,大小一般为512B/4KB)5.一次磁盘访问(I/O)的时间包括寻道时间(占时多)、定位时间(中)和读取时间(小),相互关系。
数据库系统复习提纲
远程教育主干课程<数据库系统>学位专业课考试复习提纲重要知识点:1. 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概念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建模方法——E/R图(会通过E/R图描述现实世界某一应用的概念模型);关系数据模型的相关概念、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和两层映像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等;3. 掌握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各部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的概念;4. 关系代数的各种运算,能够使用关系代数完成各种数据查询操作;5. 掌握SQL语言的特点;能够熟练而正确地使用SQL语言完成对数据库的查询、插入、删除、更新操作,特别是各种各样的查询,掌握SQL语言强大的查询功能。
6. 了解什么是“好的”与“不好”的关系模式,关系规范化理论的意义。
7. 掌握数据依赖的基本概念(函数依赖,平凡函数依赖,非平凡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的概念,码,候选码,外码的概念和定义);范式的概念,从1NF到3NF的定义;规范化的含义和作用。
8. 能够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来判断一个关系是属于第几范式,各个范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能够根据语义完整的写出关系模式的数据依赖集合,并据此分析某一关系模式属于第几范式。
9. 掌握Armstrong公理系统的推理规则;掌握闭包的概念并会进行相应的计算;10. 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数据字典的内容;数据库设计各个阶段的具体设计内容、设计描述、设计方法等;11. E-R图的设计及其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方法;12. 了解数据库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故障类型,数据转储的概念及分类,什么是数据库的镜像;13. 熟练掌握事务的基本概念和事务的ACID性质;数据库恢复的实现技术;日志文件的内容及作用;登记日志文件所要遵循的原则;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14. 了解数据库并发控制技术的必要性,活锁死锁的概念;15. 掌握并发控制可能产生数据不一致性的情况(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读“脏”数据)及其确切含义;封锁的类型;不同封锁类型(X锁,S锁)的性质和定义,相关的相容控制矩阵;封锁协议的概念;封锁粒度的概念;16. 灵活掌握封锁协议与数据一致性的关系;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的概念;冲突可串行化的概念;两段锁协议、冲突可串行化与可串行性的关系;两段锁协议与死锁的关系。
数据库复习提纲(完整版)
复习提纲第一章1、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
答:(1)人工管理阶段;(2)文件系统管理阶段;(3)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的特点有:○1数据不能长期保存;○2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3数据不共享;○4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文件系统管理阶段的特点有:○1数据可以长期保存;○2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3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4数据独立性差。
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的特点:○1数据结构化;○2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3数据独立成性高;○4DBMS对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
2、数据独立性的概念、分类,含义。
答:概念:数据独立性是数据库领域中一个常用术语,他能将数据独立于应用程序。
分类: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各含义: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也就是说,数据在磁盘上怎样存储由DBMS管理,用户程序不需要了解,应用程序要处理的只是数据的逻辑结构,这样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当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时,用户程序也可以不变。
3、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
答: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完整性检查将数据控制在有效范围内,或保证数据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数据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以防止被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密和破坏,使每个用户只能按照规定,对某些数据以某些方式进行使用和处理。
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功能。
答:数据库管理系统( DataBase Management sytem ,简称 DBMS )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DBMS 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等5、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技术复习提纲
第1章 序言 1.1数据库系统相对文件系统的优势1.数据库系统(DBS )的特点(相对文件系统)(1)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管理和控制数据。
DBMS 可以解决数据安全、数据完整性检查、并发控制和数据库恢复等问题。
由DBMS 屏蔽数据存取细节:应用程序⇔DBMS ⇔数据库(2)数据结构化程度高。
数据库存储了整个组织的数据,数据库既存储数据,又存储数据之间的联系。
(3)数据独立性高。
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数据库中的数据)相互独立,即应用程序只处理数据的逻辑结构,而不关心数据的物理存储。
逻辑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即数据的逻辑结构发生改变,应用程序可以不变(如:表中增加一个列,应用程序可以不变)。
应用程序⇔按逻辑结构组织的数据⇔按物理结构组织的数据 应用程序⇔外模式⇔模式⇔内模式;或者,应用程序⇔模式⇔内模式(4)数据的共享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数据库的数据面向整个系统,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应用,数据可以被多个用户、多个应用系统共享使用。
数据共享(集中控制)可以大大减少数据的重复性(冗余),节约存储空间,更容易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由于数据面向整个系统,且结构化程度高,因此容易增加新的应用,易于扩充,可以适应各种用户的要求。
数据库存储整个企业或组织的数据 1.2数据库系统的组成(1)数据库(DB )。
定义1:自描述的集成的表的存储(有点片面,并不是所有数据库均采用表方式存储的)。
定义2: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一般包括:用户数据、元数据、索引、存储过程、触发器、安全数据、备份/恢复数据等。
DB 的内容?(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及其开发工具。
是系统软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库创建和维护功能、数据库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定义和操纵功能等。
商业系统:Access 、SQL Server 、Oracle 、Sybase 等。
数据库复习大纲及答案
数据库复习⼤纲及答案第⼀章绪论1.数据的语义数据的解释是对数据含义的说明,数据的含义称为数据的语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2.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的冗余度,较⾼的数据独⽴性和易拓展性,并可为各种⽤户共享。
概括的讲,数据库具有永久储存,有组织和可共享三个基本特点3.DBMS的定义、功能定义: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层数据管理软件。
功能(5点):1.数据定义功能2.数据组织,储存和管理3.数据操控功能4.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管理 5.数据库的建⽴和维护功能4.数据库系统的组成组成: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5.数据管理技术的三个阶段1.⼈⼯管理阶段2.⽂件系统阶段3.数据库系统阶段6.数据库系统的特点1.数据结构化(最重要)2.数据的共享性⾼,冗余度低且易扩充3.数据独⽴性⾼(数据变化,程序不变) 4.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管理和控制数据控制功能:1.数据的安全性保护2.数据的完整性检查3.并发控制4.数据库恢复7.数据模型的类型第⼀类:概念模型第⼆类: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8.概念模型的基本概念和表⽰⽅法基本概念:1.实体2.属性3.码 4.实体型 5.实体集6.联系表⽰⽅法:实体-联系⽅法该⽅法⽤E-R图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E-R法也称E-R模型9.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三要素)重点1.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的组成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联系2.数据操作: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的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执⾏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
数据库主要有查询和更新(包括插⼊,删除,修改)3.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是⼀组完整性规则,它保障了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
10.常⽤的逻辑数据模型a.层次模型b.⽹状模型c.关系模型11.关系模型的基本术语a.关系:⼀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张表(⼆维表)b.元组:表中的⼀⾏即为⼀个元组c.属性:表中的⼀列即为⼀个属性d.码:也称码键,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确定⼀个元组,如学号e.域:域是⼀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数据库原理复习大纲
数据库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知识要点1:数据发展的几个阶段,各阶段特点。
参考题目: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阶段。
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简述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的3各阶段,并说明每个阶段的数据库管理技术的优缺点。
知识要点2:数据库系统概论常见的缩写:如DBA,OODB,OLAP,DBMS,DBS,KDD等及常见关系数据库产品。
参考题目:.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英文缩写是()。
OODB是()的英文缩写。
知识要点3:数据库系统组成及特点参考题目:回答一个完整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系统包括()。
据库系统的特点()。
第二章:知识要点1:实体、联系、属性等概念。
知识要点2:联系的分类与特点知识要点3:常见数据模型:层次、网状、关系知识要点4:三级模式与二层映射,以及逻辑独立和物理独立性第三章:知识要点1:数据模型定义、域、笛卡尔积等概念和特点知识要点2:键的概念,外键、主键、候选键等知识要点3:三类完整性规则,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知识要点3:常见关系代数运算,特别是区分几种外连接运算第四章:知识要点1:SQL语言的特点知识要点2:常见的数据定义、数据操纵和数据控制语言知识要点3:常见的特殊语句:如having,group by,order by ,delete,droup知识要点4:视图的概念,特点,操作情况。
第五章:知识要点1:函数依赖与多值依赖概念和分类知识要点2:范式概念及个范式的区别与联系知识要点3:ArmStrong公理特性及闭包集求解问题第六章:知识要点1:E-R模型绘制及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化第七章:知识要点1:数据库设计的各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知识要点2: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等概念知识要点3:需求分析工作内容和方法。
知识要点4:消除E-R图中常见冲突。
第八章:知识要点1:事务的概念和特点。
知识要点2:常见的故障恢复策略和方法知识要点3:日志文件的使用要点。
数据库系统教程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第2章关系模型和关系运算理论
(1)基本概念
关系模型,关键码(主键和外键),关系的定义和性质,三类完整性规则。
(2)关系代数
五个基本操作,四个组合操作,七个扩充操作。
例2.2~2.13,习题2.6、2.7、2.17
第3章关系数据库语言SQL
(1)SQL数据库的体系结构,SQL的组成。
(2)SQL的数据定义:SQL模式、基本表创建和撤销。
(3)SQL的数据查询;SELECT语句的句法,SELECT语句的三种形式及各种限定,基本表的联接操作。
(4)SQL的数据更新:插入、删除和修改语句。
(5)视图的创建和撤销,对视图更新操作的限制。
补充材料《数据库和数据表管理》中的T-SQL语句
考试中使用T-SQL或者书上语法的都算对,明确要求使用T-SQL语法的除外
例3.1~3.5,3.8~3.19(EXISTS不要求),习题3.2(7、8题不要求),3.7,3.12~3.14
第4章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设计
1NF,2NF,3NF判断和分解算法
习题4.26~4.29
第5章数据库设计和ER模型
(1)根据要求写出ER模型
(2)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标出主键及外键
例5.2~5.5,5.9~5.11,5.4节(PPT中有转换结果),习题5.13~5.15,5.19
第七章系统实现技术
以补充PPT为主,掌握对应的T-SQL语句
(1)SQL SERVER对事务的支持
(2)数据备份与恢复
(3)数据完整性(考试可能和第三章内容在一起)
(4)数据库安全性。
数据库复习提纲
数据库复习提纲1.实体联系方式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2.从用户到数据库,数据库数据结构经历了三个层次:外部模式、逻辑模式和内部模式。
用户只需要逻辑地使用数据,而不需要关心数据的存储。
3.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4.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数据的结构化5.支持数据库各种操作的软件是数据库管理系统6.分解不仅是解决冗余的主要方法,也是标准化的原则。
7.任何能够唯一标识关系中元组的属性(或属性集)都被称为关系模式的候选键。
8.让关系R(a,B,C,D,e)中的属性函数依赖关系为:a→ B、a→ C、C→ D、 D→e,若将关系r分解为以下r1和r2两个关系:r1(a,b,c)r2(c,d,e)则r1属于3范式,r2属于2范式。
9.如果在关系R(a,B,C,d)中,属性C只依赖于主键中的B,而与a无关,那么该种依赖称为部分函数依赖10.关系的主属性不能为空,属于实体完整性规则11.学生关系s(学号,姓名,班级,班主任,课程号,课程名,学时数)属在第一种范式中12.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概念设计阶段13.基于“雇员”表查找所有“女”雇员的关系运算属于选择运算14.dbms是用户与数据库的接口,应用程序只有通过它才能和数据库打交道。
15.按下alt+f4可以退出access16.Access数据库可以包含7个文件扩展名为mdb.17的对象。
如果双击access标题栏上的控制按钮,数据库将关闭。
18.为某个数据库对象设置说明信息的方法是单击视图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来完成。
19.access提供的数据压缩和修复功能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坏数据库到修复。
20.设置数据库密码,使用access提供的用户级安全机制,可以提高数据库的安全管理。
21.空数据库是指不含任何对象的数据22.设置“默认数据库文件夹”可通过“工具”菜单中的“选项”命令并在“常规”选项卡中进行设置23.更改字段名不会导致表中的数据丢失24.建立关系的两个表,主表的主键字段必须出现在相关表的字段中25.除了表可作为窗体数据源外,查询也是窗体的一个重要数据源26.为了获取外部数据,access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创建新表:导入和链接。
数据库系统复习提纲
《数据库系统》总复习题型及分值•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四、关系数据理论题(共10分)•五、SQL语句题(每题5分,共35分)•六、数据库设计题(共25分)•考试时间:2021年6月30日(19周周三)晚18:30-20:20,具体见教务处通知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使学生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础知识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与实现技术,培养学生对数据库系统的逻辑架构能力,能够将数据库系统的相关知识用于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评价和改进。
•课程目标2:使学生掌握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知识以及数据库设计的步骤与方法,具有利用专业知识结合应用环境和现实世界的具体情况合理设计关系模式的能力。
•课程目标3:使学生掌握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SQL,熟悉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配置实验环境、开展实验,具有熟练运用SQL语言分析和解决数据管理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4:使学生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方法,能够针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根据用户需求,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案,培养学生对信息管理问题进行分析、设计以及实现的能力。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1、工程知识1-4-H 掌握密码学、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信息内容安全等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将专业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信息安全领域内的复杂工程问题。
1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3-2-M 能够在信息安全系统中合理的组织数据、有效存储和处理数据,正确的设计算法以及对算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24、研究4-2-M 具有信息安全软硬件系统相关的工程基础实验验证与实现能力,能够根据实验方案,配置实验环境、开展实验,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解释与对比分析,给出实验结论。
35、使用现代工具5-1-M 掌握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常用的软件开发集成环境,实验数据分析工具,模拟与仿真工具等,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
数据库系统实现复习资料
1.层次网状数据模型和关系数据模型各有什么特点?当前数据模型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注:答题的时候分别说明层次网状和关系模型在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方面的特点即可。
下面这句话是重点:结合课本上P20-P30 ,P337-P339 页的内容老说明他们三种模型的特点: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是三种重要的数据模型。
这三种模型是按其数据结构而命名的。
前两种采用格式化的结构。
在这类结构中实体用记录型表示,而记录型抽象为图的顶点。
记录型之间的联系抽象为顶点间的连接弧。
整个数据结构与图相对应。
对应于树形图的数据模型为层次模型;对应于网状图的数据模型为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为非格式化的结构,用单一的二维表的结构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的联系。
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称为一个关系(见关系数据库)。
当前数据模型发展的方向:(王珊教材340页):复杂数据模型,语义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数据模型、XML数据模型其他参考答案:1、层次模型满足以下二个条件的基本层次联系的集合:(1)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没有双亲结点(这个结点叫根结点);(2)除根结点外的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结点。
层次模型与网状模型类似,分别用记录和链接来表示数据和数据间的联系。
与网状模型不同的是:层次模型中的记录只能组织成树的集合而不能是任意图的集合。
层次模型可以看成是网状模型的特例,它们都是格式化模型。
它们从体系结构、数据库语言到数据存储管理均有共同的特征。
在层次模型中,记录的组织不再是一张杂乱无章的图,而是一棵"倒长"的树。
2、网状模型满足以下二个条件的基本层次联系的集合:(1)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没有双亲结点;(2)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结点。
网状模型中的数据用记录(与Pascal语言中的记录含义相同)的集合来表示,数据间的联系用链接(可看作指针)来表示。
数据库中的记录可被组织成任意图的集合。
3、关系模型关系模型用表的集合来表示数据和数据间的联系。
数据库原理总复习提纲
数据库复习提纲考试题目类型1、单选题(30%)2、判断题(10%)3、简答题(20%)4、查询分析题(24%)5、综合题(16%)第1章数据库概述1.1四个基本概念的掌握: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数据库——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DBMS、应用程序等有关软件、硬件及各类人员(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
例如:学生个人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1.2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1.2.1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保存;应用程序自己控制管理数据,程序员负担重;不独立,完全依赖于程序;无共享、冗余度极大1.2.2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可长期保存;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的独立性:独立性差,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必须修改应用程序;数据控制能力:应用程序自己控制1.2.3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结构化,采用数据模型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共享性高、冗余度小、易扩充;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1.3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整体结构化;数据冗余度低,共享性高,易扩充;数据的物理独立性与逻辑独立性强(物理、逻辑独立性的概念,体现在那些地方P4);由DBMS统一管理控制1.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1.数据定义功能(DDL)2.数据操纵功能(DML)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并发性、安全性、完整性)4.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功能5.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6.数据通信功能1.5模式,外模式,内模式的定义。
1.5.1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综合了所有用户的需求。
1.5.2外模式(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1.5.3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1.6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及特点?如何实现数据独立性的(两级映像功能)?P8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提纲20151.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存储管理器、查询处理器和事务管理器等几个子系统。
2.DBMS从接受查询请求到返回结果的整个运行过程。
(有图)(简答,问答)Step 1:用户向DBMS发出调用数据库数据的命令Step 2:DBMS对命令进行语法检查、语义检查、存取权限检查,决定是否执行该命令Step 3:DBMS执行查询优化,把命令转换为一串单记录的存取操作序列Step 4:执行存取操作序列(反复执行以下各步,直至结束)Step 5:DBMS首先在缓冲区内查找记录,若找到转10,否则转6Step 6:DBMS查看存储模式,决定从哪个文件存取哪个物理记录Step 7:DBMS根据6的结果,向操作系统发出读取记录的命令Step 8:操作系统执行读取数据的命令Step 9:操作系统将数据从数据库存储区送到系统缓冲区Step 10:DBMS根据用户命令和数据字典的内容导出用户所要读取的数据格式Step 11:DBMS将数据记录从系统缓冲区传送到用户工作区Step 12:DBMS将执行状态信息返回给用户3.存储管理器负责管理的数据包括目标数据、元数据、索引和日志等,这些数据保存在磁盘上。
4.磁盘结构及磁盘容量的计算。
(填空题)磁盘控制器:控制一个或多个磁盘的小处理器,功能如下,●定位磁头到一个特定的半径位置。
●选择一个准备读写的盘面,从位于该盘面的磁头下的磁道上选择一个扇区。
并识别何时该扇区正开始移动到磁头下面。
●将从该扇区读取的二进制位传送到主存储,或将从主存要写入的二进制位传送到该扇区。
●为所写扇区附加校验和,并在读取扇区时检查它。
●进行坏扇区的重映射。
硬盘容量= 柱面数(表示每面盘面上有几条磁道,一般总数是1024) ×磁头数(表示盘面数) ×扇区数(表示每条磁道有几个扇区,一般总数是64)×扇区(存储基本单元,大小一般为512B/4KB)5.一次磁盘访问(I/O)的时间包括寻道时间(占时多)、定位时间(中)和读取时间(小),相互关系。
6.磁盘块存取的优化方法。
(调度那些,双缓冲,什么鬼)(填空,简答)⏹在主存储器中对块进行缓冲以减少块的读写次数⏹按柱面组织数据⏹使用多个磁盘⏹磁盘镜像⏹磁盘臂调度-- 电梯算法⏹利用非易失性RAM作为写缓冲⏹预读和双缓冲⏹日志磁盘7.RAID具有提高性能和提高可靠性能两方面的作用。
(填空题)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价格上,大量廉价的磁盘比少量昂贵的大磁盘合算得多性能上,使用大量磁盘可以提高数据的并行存取可靠性上,冗余数据可以存放在多个磁盘上,因此一个磁盘的故障不会导致数据丢失RAID级别RAID 0级:块级拆分,无冗余RAID 1级:带块级拆分的磁盘镜像RAID 2级:内存风格的纠错码组织结构RAID 3级:位交叉的奇偶校验组织结构RAID 4级:块交叉的奇偶校验组织结构RAID 5级:块交叉的分布奇偶校验位的组织结构RAID 6级:P+Q冗余方案8.重点掌握RAID4(块级拆分,奇偶校验)、RAID5(块级拆分,)和RAID6(提供两个冗余盘,允许两个盘出现故障)优缺点(填空简答)RAID 4假定:有4个数据盘和一个冗余盘读出数据,与从任何一个磁盘读块没有差别;写数据需要2次磁盘读和2次磁盘写操作。
RAID 5将数据和奇偶校验位都分布到所有的N+1个磁盘上;对每个块,一个磁盘存储奇偶校验位,其余磁盘存储数据例如由5个磁盘组成的阵列,第n块的奇偶校验位存储在第(n mod 5)+1上,其余4个磁盘的第n块存储了对应这个块的实际数据奇偶校验块不能和这个块对应的数据存储在同一个磁盘上所有磁盘都参与对读请求的服务,而RAID 4中奇偶校验磁盘不参与读操作RAID 5包容了RAID 4,同时在相同成本下,提供了更好的读写性能RAID 6类似于RAID 5,存储了额外的冗余信息不采用奇偶校验位的方法,使用类似Reed-Solomon码的编码对每4位数据存储2位冗余信息可以容忍两个磁盘发生故障9.缓冲区管理工作流程。
(还有数据结构,填空简答)数据结构和流程:每个frame包括:pin_count,dirtypin_count:正在访问该frame的事务的个数Dirty:已经被修改过的Frame请求处理的流程查看Buffer pool是否包含此页,如没有,则找一个pin_count为0的frame,pin_count++如dirty为true,则将其写入磁盘将相应的页读入此frame将frame的地址返回10.文件中定长纪录的组织方法,纪录id(页号,块号)的组成。
11.文件中变长纪录的组织方法,纪录id(页号,块号,块内起始地址,长度)的组成。
(填空)12.文件中组织纪录的几种方法:堆文件组织、顺序文件组织、散列文件组织、聚簇文件组织。
(填空)堆文件组织(heap )–一条记录可以放在文件中的任何地方,只要有空间存放这条记录。
记录是无序的。
通常一个关系是一个单独的文件。
顺序文件组织(sequential )–记录根据“搜索码”的值顺序存储。
散列文件组织(hashing )–在每条记录的某些属性上计算一个散列函数。
散列函数的结果确定了记录应该放到文件的哪个块中。
聚簇文件组织(clustering )–几个不同关系的记录存储在同一文件中(通常用一个文件存储一个关系的记录。
)甚至不同关系中的相关记录存储在相同的块中,于是一个I/O 操作可以从多个关系中取到相关记录。
13.顺序文件组织中,为什么在进行大量插删改后需要重组?(溢出块溢出表里)(简答题)索引顺序文件上的修改动作:创建或删除一个空存储块创建或删除一个溢出块插入一条记录到一个空块中删除记录将记录移动相邻的块中14.索引是支持对于所要求的数据进行快速定位的附加的数据结构。
聚集索引与非聚集索引稠密索引与稀疏索引多级索引(填空)15.B+树的树结点的大小一般取块的大小。
16.B+树的查询及构造方法,插入、删除方法,效率。
(简答,问答)17.动态散列索引的实现原理(可扩充散列,实现方法,桶分裂~~)(简答,问答)思想原理:动态散列技术允许散列函数动态改变,通过桶的合并和分解实现数据库的增大或缩小的需求,这样既继承了散列高效查找效率又保持了良好的空间压缩率。
动态散列是逐步扩充散列值的位数来构造索引,它通过位比较来实现散列值的定位,这种比较方式计算机通过几个CPU机器指令即可实现,故它的效率很高。
18.在位图索引中,从位向量得到压缩编码位向量的方法以及从压缩编码位向量重新构造实际的位向量的方法(填空)K.O.19.位图索引的构造及维护方法(简答)K.O.20.查询优化是为关系代数表达式的计算选择最有效的查询计划的过程。
(填空题)21.选择运算算法及代价分析(主要考虑带有B+树索引的情况)(填空题,分析题)22.外部排序的算法(初始归并段的数目、归并的趟数)及代价分析(填空题,多空)23.各种连接算法的实现及其代价分析(块嵌套循环连接算法、散列连接算法、排序-归并连接算法)(占比例高,分析题)24.对于基于主码、外码连接的情况:结果集的元组数等于外码所在表的元组数。
(填空题)25.为什么要进行结果集大小的估计?(判断要不要用索引)26.DBMS中存储的统计信息(最大最小值,分布情况什么鬼)的作用是什么?(制定执行计划时,计算代价需要)(简答题)27.启发式优化的步骤。
(简答题)28.事务的ACID特性,以及分别有什么机制保证(填空题)事务定义:事务是由一系列操作序列构成的程序执行单元,这些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例如银行转帐。
SQL中事务的定义:事务以Begin transaction开始,以Commit work或Rollback work结束。
Commit work表示提交,事务正常结束Rollback work表示事务非正常结束,撤消事务已做的操作,回滚到事务开始时状态事务特性(ACID):原子性(Atomicity):事务中包含的所有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原子性由恢复机制实现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的隔离执行必须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事务开始前,数据库处于一致性的状态;事务结束后,数据库必须仍处于一致性状态数据库的一致性状态由用户来负责,由并发控制机制实现隔离性(Isolation):系统必须保证事务不受其它并发执行事务的影响对任何一对事务T1,T2,在T1看来,T2要么在T1开始之前已经结束,要么在T1完成之后再开始执行隔离性通过并发控制机制实现持久性(Durability):一个事务一旦提交之后,它对数据库的影响必须是永久的系统发生故障不能改变事务的持久性持久性通过恢复机制实现29.事务可串行化的判断一般采用优先图来实现,优先图的构造方法及可串行化的判断方法。
(什么鬼图,有没有环—可不可串行化)(填空)可串行化:若调度S与一个串行调度的执行有相同的效果,则称调度S是可串行化的。
冲突可串行化:视图可串行化:如果某个调度视图等价于一个串行调度,则称该调度是视图可串行化的,冲突可串行化调度一定是视图可串行化的,存在视图可串行化但非冲突可串行化的调度。
30.死锁(产生)及其解决方法(填空)死锁:如果系统中存在一个事务集,集合中的每个事务在等待该集合中的另一个事务所锁住的数据项,则称系统处于死锁状态。
处理死锁的两种主要方法:⏹死锁预防:采用死锁预防协议保证系统永不进入死锁状态1:对加锁请求加以限制2:强占与事务回滚⏹死锁检测与死锁恢复:允许系统进入死锁状态,然后进行检测和恢复。
------死锁恢复选择牺牲者:应使事务回滚带来的代价最小。
影响事务回滚代价的因素:事务已计算了多久,在完成之前还将计算多长时间,事务已使用了多少数据项,为完成事务还需使用多少数据项,回滚时将牵涉多少事务回滚:彻底回滚,或只回滚到可以解除死锁处。
基于超时的机制:一种介于死锁预防与死锁检测之间的折中的机制。
31.锁表结构(散列表?)及其工作原理(在申请加锁,释放锁是怎样的)(简答题,问答)封锁的实现锁管理器中重要的数据结构:锁表(lock table)。
⏹为目前已加锁的每个数据项维护一个链表,链表中每一个记录表示对该数据项的一个加锁请求。
记录按请求到达的顺序排序。
⏹链表中的每个记录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哪个事务提出的请求,请求的锁类型,该请求是否已被授予锁。
⏹采用一个以数据项名称为索引的散列表作为链表入口。
锁管理器工作方式⏹当一个封锁请求到达时,如果相应数据项的链表存在,则在该链表末尾增加一个记录,否则新建一个仅包含该请求的链表。
(数据项上的第一次加锁请求总是被授予,但当事务向已被加锁的数据项申请加锁时,只有当该请求与先前请求相容,并且所有先前的请求都已被授予锁的条件下,锁管理器才为该请求授予锁,否则令请求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