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稿精品教育.doc
人教版《极地地区》说课稿
人教版《极地地区》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基本概念、地理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极地的影响。
通过对极地地区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极地地区的界定与地理特征- 极地的定义:通常指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地区,包括极圈以内的广大区域。
- 地理特征:极地地区气候寒冷,大部分时间被冰雪覆盖,具有独特的冰川、冰架和冰山等地貌。
2. 极地的气候与生态环境- 气候特点:极地地区气候极端,降水少,风力强,温度低。
- 生态环境:尽管条件恶劣,但极地地区仍有独特的生物群落,如北极熊、企鹅等。
3. 极地资源与人类活动- 资源分布:极地地区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淡水资源。
- 人类活动:包括科学研究、探险旅游、资源开发等,但这些活动也给极地环境带来了压力。
4. 极地保护与国际合作- 环境保护:由于极地地区对全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保护极地环境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 国际合作:通过签订国际公约和协议,如《南极条约》,共同维护极地地区的和平与生态平衡。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极地地区的相关问题。
2. 案例分析:选取极地探险、资源开发等具体案例,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
3. 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极地地区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
4.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极地风光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极地地区的主题。
2. 讲授新知- 详细讲解极地地区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
- 分析极地资源的分布及其对全球经济和环境的潜在影响。
3. 案例探讨-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讨论人类活动对极地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4. 小组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极地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保护建议。
5. 总结反馈-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极地保护的必要性,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极地地区说课课件
读图回答
你能找出问题的答案吗?
北美洲
印度洋
大西洋
欧洲
太平洋
亚洲 返回
温 度
降水 和风速
称 号 “白色沙漠”、 “冰雪高原”、 “风库”
南极 地区
北极 地区
终年严寒 降水少, 气温极低 风速强劲 降水比南 极稍多 风速小
寒
冷
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 资源的“大仓库”, 它的地下埋藏着丰富 的矿产,如煤、铁, 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 体淡水资源、沿岸栖 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四 、板书设计
第十章 极地地区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二、 科学考察的宝地 三、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二、教学方法
设疑自探
解疑合探 质疑再探 运用拓展
三 疑 三 探
三、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 了解新知
解疑合探
掌握新知
质疑再探 扩展新知 运用拓展 优化新知
1.你知道极地地区的范围吗? 2.两极地区周围有哪些海洋和陆地? 3.如果我们这里是冬季,南极洲应 该是什么季节? 4.假如你站在南极点,你的周围都 指向哪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等活动,使学生能够 认识到极地特殊自然环境形成的原因。培 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习 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不畏艰难,勇 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极地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
难点:极地地区的保护。
南极冰川对调节和平衡全球气候, 维护全球生态系统平衡有极其重要的 作用。
我国两个科学考察站
中国中山站 1989年2月 26日建成
中国长城 站 1985年2月 14日建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第1课时)》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极地地区的特殊环境和资源,他们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深入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和保护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掌握极地地区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极地环境,保护极地资源的情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2.教学难点:极地地区的特点和保护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极地地区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极地地区。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让学生观察极地地区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学习,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3.讲解:讲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和保护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极地地区的重要性。
4.实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极地地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极地地区的特点和保护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极地地区的特点和保护意义。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自然环境:寒冷、冰雪覆盖•自然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特点:独特的生态系统、极端气候条件•保护意义:维持全球生态平衡、保障全球气候稳定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探究报告来进行。
《极地地区》说课稿
《极地地区》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七年级地理下册最后一章,也是最后一节《极地地区》。
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板书等五个方面分析。
首先谈一下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一)内容和地位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分别学习了东半球的国家和西半球的国家之后,学习的一个特殊地区,它同时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又处于地球的南北两端,其位置非常特殊,环境也特殊而神秘。
严寒的气候、特别的生物、丰富的资源、大量的固体淡水使得人类对他充满了好奇,让它成为了科学观察的宝地。
同时,这里也是生态非常脆弱的地方,是人类需要共同保护的净土。
学习本节,既是对全册内容的圆满结束,也是让学生对于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和提升。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2.能力目标会利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极地特殊气候,并学会在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科学家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的意识,认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重点: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难点:在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二、学情分析: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地理基础,也有了一定的合作探究的经验和能力。
原则是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看懂的不讲,通过讨论能解决的问题不讲。
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解决难点以及对它们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三、教法学法:(一)教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本节课的特点,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并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1.创设情景法: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图片,激活学生的感官细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充满好奇和期待,让学习化被动为主动。
2.引导探究法:在学生分组探讨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对学生提出问题,但绝不急于公布答案,只对学生做适当的引导,不用成熟的结论代替学生思考,问题回答的完美与否并不重要,只要能促使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就是有意义的。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极地地区》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极地地区》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极地地区》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章,本章主要介绍了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利用。
本章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性,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自然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极地地区的特殊性,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关注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
2.难点:极地地区的特殊性以及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利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地地区的特点。
2.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生活环境。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认知盲区,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性。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极地地区的重要性。
5.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极地地区的利用与保护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极地地区的特殊性以及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利用。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人教版)《极地地区》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教学内容。
下面本人就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环节来进行探讨。
一、课程标准依据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说教材1.教材分析极地地区是地球上两个非常特殊的区域,也是目前人类最少涉足的地区,但却有着很高的科学研究和考察价值。
对学生来讲,这两个地区的许多自然地理特征是难以想象和理解的。
本节教材独立成章,体现了本节内容是世界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和重点。
教材主要描述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通过地图和正文,突出了两地“冰雪覆盖”的特殊环境。
同时,从位置、气候、地形、海陆分布、居民、动植物、矿产资源等方面对两极地区作了比较。
由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在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教材将两个地区放在同一节讲述。
与其他地区相比,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有明显的特殊性。
本节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分析能力及探究精神,有利于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本节教材在内容的设置上,具有以下两方面特色:1.用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在学习“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时,通过设计活动“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学生用比较法归纳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学习“极地地区环境保护”时,通过演讲形式的学生活动,强化学生保护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意识。
学生虽然没有亲自去过南极,但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的对极地地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2.注重挖掘教材内部的因果关系。
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与其纬度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纬度位置高,获得太阳光热少,气候严寒,降水以冰雪为主。
由于蒸发非常微弱,这些冰雪日积月累,年复一年越堆越厚,形成了今日的冰雪世界。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稿ppt
汇报人:
目录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七年 级地理下册极地 地区一章中的内 容,是地球科学 的重要领域。
本节教材介绍了 极地地区的地理 位置、自然景观、 科学考察价值等。
本节教材的地位和 作用是帮助学生了 解极地地区的基本 情况,掌握相关的 地理知识,同时培 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和探究能力。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通过 引导学生观看极 地景观视频,激 发学生对极地地 区的好奇心和探 究欲望
导入语:教师简 短的语言,引导 学生进入本课的 主题,加深学生 对本课内容的理 解
复习提问:通过 提问了解学生对 上节课知识的掌 握情况,为本节 课的教学打下基 础
板书设计:通过 板书设计,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重 点和难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 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地 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动植物 特点
互动交流:通过问题引 导、小组讨论等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 高课堂互动性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 体的案例,让学生更好 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环境 保护和资源利用等问题
拓展延伸:通过引导学 生阅读相关文献、观看 专题片等途径,拓展学 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本节教材与前后章 节的联系是,通过 学习极地地区,可 以巩固前面学过的 地球仪和地图知识, 为后续学习打下基 础。
教材内容的分析
课标要求:了解 极地地区的地形 和气候特点,掌 握极地地区的地 理位置和重要性。
教材内容:介绍 极地地区的地理 位置、气候、地 形、生物和资源 等,以及人类对 极地地区的探索 和认识。
对本节课的自我评价及总结
教学目标明确, 重难点突出
极地地区说课
2 1 3 5 4 6
(1)南极自然环境这么恶劣,为什 )南极自然环境这么恶劣, 么把南极成为是科学考察的宝地呢? 么把南极成为是科学考察的宝地呢? (2)北极地区有哪些研究和考察价值 ) 呢?
南极地区有丰富的淡 水资源和风能, 水资源和风能,但是利 用率极低。 用率极低。怎样才能使 宝贵的资源得到充分利 用呢? 用呢?
(点击图片观看录像)
通过观看录像, 通过观看录像,你总结出南极洲哪 些突出的气候特点? 些突出的气候特点? 严寒 干燥 烈风
讨论
两极地区为什么如此寒冷呢? 两极地区为什么如此寒冷呢?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南 极 圈 66.5ºS
北 极 圈 66.5ºN
高纬地区
高纬地区
想一想
(1)为什么南极被称为是 白色的沙漠” “白色的沙漠”? 南极大陆大部分地区年平 均降水为30—50毫米,低 毫米, 均降水为 毫米 于撒哈拉沙漠, 于撒哈拉沙漠,而且终年 覆盖冰雪。 覆盖冰雪。 (2)为什么南极洲被称 冰雪高原” 为“冰雪高原”?
北极熊
如果说企鹅是南极的象征, 如果说企鹅是南极的象征,那么有资格代 表北极世界的,当然是北极熊了。 表北极世界的,当然是北极熊了。
“我是北极熊,住在 我是北极熊, 我是北极熊 寒冷的北极圈内, 寒冷的北极圈内,我 的体长约3.4 的体长约3.4 米,体 重约300 700千克 300到 千克。 重约300到700千克。 我的皮毛防水, 我的皮毛防水,皮下 脂肪又厚, 脂肪又厚,所以特别 不怕冷。 不怕冷。我可喜欢吃 海豹、海鱼啦” 海豹、海鱼啦”
《极地地区》说课 极地地区》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 是人教版课本第十章〈〈极地地区〉〉 〈〈极地地区〉〉, 是人教版课本第十章〈〈极地地区〉〉,极地地区分 课时, 为2课时,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课时 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极地地区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自然环境都是地 球上极具特殊的区域,学习它有助于唤起学生好奇 心和勇于探险的精神。所以在教材中处于重要的地 位。本节课从内容上包括“冰雪覆盖的地区”“科 学考察的宝地”“极地的保护和平利用”三方面, 这三部分逐渐深入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彼此之间 有着内在联系,它们以寒冷做为主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是一章介绍地球两极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的章节。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极地科学研究和保护等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增强对极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极地地区的特点、资源以及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极地科学研究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关爱环境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极地科学研究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利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极地地区的特点和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教学新课:分别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极地科学研究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极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分享讨论成果。
4.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极地资源的保护意识。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
“地”承万物奥秘,“生”润人文精神地生研讨会说课稿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xx中学 xx教师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这一节课,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过程进行说明。
一、本章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述,本章的课标要求为根据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极地地区地理环境虽然具有特殊性,但是实质上仍旧是一个区域,学生仍然可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进行极地地区的学习,即描述地理位置和范围,归纳气候、地形等要素。
课标明确要求极地地区是教师在进行区域教学过程中必选的区域,其重要性除了极地地区本身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特殊性以外,在极地地区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上也具有特殊性:极地地区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是地球上存在的最后一片净土,也正是因为如此,极地地区是科学考察的宝地。
因此,为了树立学生的极地环境保护意识,课标使用了行为动词“说明”,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成果之一,便是具有极地保护的意识,能够根据区域学习方法得到的信息,明确说出开展极地科学考察以及保护极地重要性的原因。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应当树立学生对于科学考察人员的敬佩之情。
极地地区虽然存在特殊性,但是仍然属于一个区域,需要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认识区域的方法进行学习。
从地理位置、海陆分布、气候、人类活动等方面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借助区域比较的思维对比极地地区的内部差异,如地球自转方向、海陆分布、降水量和气温等,从而更加全面了解极地地区的重要性。
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是所学世界地理的最后一个区域,也是一个特殊区域,至此,完成了对整个世界的宏观学习。
本章是对“人地协调观”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
本章教材比较简明,安排了三方面的教学内容: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由位置和范围到特殊原始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再到科学考察的宝地,引出极地环境保护,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渐深入认识极地地区。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 《南极洲:自然与人文》:《南极洲:自然与人文》是一本关于南极洲的综合性图书,内容涵盖了南极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南极洲的特点和保护的重要性。
- 《北极熊的呼唤》:这本书以北极熊的视角讲述了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北极熊生存的影响。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可以了解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北极熊生存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记忆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分析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测能力,通过观察极地地区的图片、图表等资料,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观测方法,获取地理信息。
(2)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掌握极地地区的寒冷气候,了解极昼极夜现象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认识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理解生物适应极端环境的特点。
(4)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掌握极地地区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等。
(5)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了解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资源开发和旅游等活动。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作业的准确性、完整性、创新性和对知识的深入理解程度。
5.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学习方法的运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等。
6.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时间安排等。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稿4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极地地区》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本章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应用,旨在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极地地区的特殊环境和资源,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极地地区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极地地区的定义、地理位置和特点;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掌握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和科学研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极地地区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极地地区的定义、地理位置和特点;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和科学研究。
2.教学难点:极地地区的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极地地区的特点和生态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介绍极地地区的定义、地理位置和特点;讲解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介绍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和科学研究。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和意义。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极地地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见。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极地地区保护的重要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十章极地地区》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极地地区的独特之处,以及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利用。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世界各地的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极地地区的特殊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极地地区的重要性和脆弱性,培养保护极地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性和人类活动对极地环境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阅读资料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独特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极地地区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极地环境的特点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极地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稿
《极地地区》说课稿一、说教材《极地地区》是本册教材最后一章,极地是地球上两个非常特殊的区域,也是目前人类最少涉足的地区,但却有很高的科学研究和考察价值。
本节教材独立成章。
体现了本节内容是世界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和重点。
本章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基本知识,更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2.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3、掌握我国在南极建立的考察站并知道位置。
根据地理学科特点,确定能力目标:通过读图、提问、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图技能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为了体现地理思想,确定思想目标:1.学习探险者勇敢的精神和坚毅的意志品质2.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极的位置、气候、资源。
确立依据:这是本课的中心内容,也是新课程对义务教育阶段要求达到的阶段目标。
(2)教学难点: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
确立依据:因为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知识不系统,不完整。
四、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以学定法,科学合理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坚持“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主要采用参与度较高的引导式教学法、情境创设法、合作学习法,再通过图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学法上,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五、说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对教材结构、学生认知特点、教学策略的分析,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看一组图片,感受极地风光。
请同学们思考图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从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神秘的极地地区。
然后出示“目标导航”,使学生知道本课学习的任务,带着任务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结构,在教学设计上紧紧围绕三个环节,探奇、探宝、企望。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
《第10章极地地区》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极地地区》。
这节安排1个课时。
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一、说教材分析1 、这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其主要内容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教师过渡:从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2、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整个初中地理知识系统中具有强烈后续支撑作用。
如果就章节联系而言,本节课是七年级最后一节区域地理分析,所以本节是本模块本章的重要内容。
从教材可以看出该部分是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能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师过渡: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难点:两极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为了更合理更精准的确定教学目标,我们接下来有必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合理的分析。
}二、说学情1、教学对象:七年级的学生个性普遍突出,他们富有好奇心又活跃;在心理上,他们渴望自主探究和表现,对感兴趣的知识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同时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但地理空间分析能力较差。
{教师过渡:根据上述教材的分析以及初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把本节的三维目标确定为}2、说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学会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能根据资料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利用访谈的形式汇报、整合问题。
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展示、交流。
2、反馈(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汇报、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极地地区》。
这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
下面我从七个方面介绍一下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了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人类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以及对极地的保护和和平利用。
从整体来看,教材有一个突出特点:一是重点突出,教材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和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标题,使学生能准确地抓住两极的主要特征和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情况;二是教材中展示了大量的图片、短文,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来总结归纳;三是学生活动和情感教育有始有终贯穿其中,通过大量的事实材料,让学生广泛展开讨论,得出结论,既是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环保意识,它也体现了本套课程的编写特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
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在图上读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说出各自的海陆分布。
2.能说出两极地区的特殊的表现以及两地自然环境形成特殊的原因;,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
4.培养从地图、图片以及相关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指导学生阅读地图以及相关资料、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险的精神,并增强学生保护两极地区环境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极地特殊的自然环境。
2.极地科学考察的宝地。
难点:运用极地地图辨别方向。
五.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1.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图示法、阅读分析法
2.多媒体
理论依据: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演员,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六.学法指导
1.让学生尝试自学。
2.课前预习收集,课堂合作探究,课后巩固整理。
3.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七.教学过程
主要包括情境导入、新课教学、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结束语五部分
视频导入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组图片,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
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新课教学
(承接)下面我们就来揭开极地地区的神秘面纱
【课件展示】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
【提问】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
【结论】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
【课件展示】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提问】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
【结论】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
北极:北极熊。
)
【提问】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提问】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
【结论】丰富的自然资源
【课件展示】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进行
思想教育)
【提问】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
【结论】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课件展示】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
【角色扮演】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
【结论】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
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提问】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
【结论】保护与和平利用
【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
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提问】你该怎样来利用和保护极地地区?
结束语
本节课我们分析了极地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及特殊的环境,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保护两极环境的重要性。
在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适当借鉴了其它学科的教学长处来展现地理课堂的知识性、艺术性与科学性。
以“以和平利用和保护极地”为主线,来唤醒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
以反问的形式结束本节课,使学生回味在本节课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