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爱莲说备课详细材料(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合集下载

《爱莲说》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通过五首咏荷的诗,我们已经欣赏了莲的美丽风致,也品赏了莲的优美诗歌。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活泼美丽的采莲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鸳鸯戏水,荷叶遮雨,表达浣纱人对幸福美满生活向往之情的语句是。

荷的绿叶与红花相映相衬,表现一派天真自在美丽图景的语句是。

悄悄地开默默地落,抒写白莲内心幽恨的语句是。

荷花、莲子有新鲜充满令人神往的乡野气息的语句是。

二、莲因为它的可目可口可鼻赢得人们的喜爱,更因为它品格高洁、洁净端庄赢得人们的敬重。

在我国,莲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精彩的诗文纷呈迭出。

其中有一篇,千年以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爱莲说》1、请同学思考练习(一)(二)(一)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宋代人。

“程门立雪”中程颐就是他的弟子。

(二)从课题中可得知:全文主要表现的是莲;“说”是一种文体;“爱”是全文的线索;谈谈对莲喜爱的道理。

三、好文章要出声地读,要让经典名篇在声音中绽放美丽的光芒。

1、读准课文。

2、读出语气。

大声朗读下面两组含有“之”的语句,思考哪一组可理解为“的”,哪一组是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呢。

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花之隐逸者菊之爱花之富贵者牡丹之爱花之君子者莲之爱3、读出顿挫。

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骈句。

骈句读起来,一顿一挫,一抑一扬,非常有节奏和韵味。

找出文中的一处骈句并试读。

4、读出气势。

排比句,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富有气势。

找出文中的两处排比句并试读。

四、要把文章读出色,还要读出感情。

而读出感情就需要理解品赏文章内容。

1、找出“爱”的语句。

2、“可爱者”引出下文。

3、菊,隐逸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隐居过着闲适生活,与世无争,不问世事,淡泊名利。

凌寒傲霜,内含骨气。

4、牡丹,富贵者。

花形硕大,花色艳丽,雍容华贵,通常养在富贵人家。

富贵荣华的象征。

唐朝人疯狂地爱上了牡丹,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爱莲说》精品教案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爱莲说》精品教案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爱莲说》精品教案语文版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周敦颐的文学常识;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掌握衬托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3、理解文章的主旨,结合莲、菊、牡丹的象征意义,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4、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体味周敦颐的人格魅力,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用万紫千红的花来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

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

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道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理。

《爱莲说》属于后一种。

2、作者:周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字茂叔,道州人。

历任地方官吏,曾任虔州通判等职。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书堂讲书。

世称之为濂溪先生,卒谥元。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3、《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1068)擢为南康郡守时写下的。

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宽长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批霞含露,亭亭玉立。

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

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后来,人们便把莲池誉为“爱莲池”,至今,星子县还有它的遗址。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教案:初中语文《爱莲说》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爱莲说》这篇杂文,了解杨慎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学习杨慎的修辞手法和文中精美描写;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荷花的观察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杨慎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学习杨慎的修辞手法和文中精美描写;2.教学难点:读懂杨慎的表达意图,培养学生对荷花的观察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师导学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读懂杂文的内容和情感。

2.学生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导入】1.自由课堂:根据学生的熟悉程度和兴趣,教师带领学生展开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一些相关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爱莲说》的杂文,并让学生自主阅读。

【展示与解读】3.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解读杨慎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

4.教师点拨: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拨,介绍杨慎的文学成就和他创作的杂文特点。

【阅读与理解】5.文本解读:教师对《爱莲说》的文本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修辞手法。

6.分析篇章结构: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爱莲说》的篇章结构,并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主题。

【写作实践】7.训练写作: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用《爱莲说》中的描写技巧,写一篇以“我的故乡”为主题的文字作品。

8.小组分享: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并互相评价。

【巩固与拓展】10.总结评价:学生对这次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进行课堂点评,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提高进行自我评价。

六、教学资源准备:1.课本:初中语文教材《爱莲说》2.PPT:展示《爱莲说》的杂文3.杨慎的相关资料与解读4.杨慎其他作品的摘录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和互动情况;2.收集学生写作作品,对其写作表达能力和对荷花的观察力进行评价;3.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爱莲说》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爱莲说》教案 苏教版.doc
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 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难点
突破
策略
朗读法、小组合作
课前
准备
打印教案、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详案
集体交流意见
一、预习
1.学生熟读全文
2.找出自己不能 翻译的句子。
3.了解作者周敦颐
二、课堂展示
(一)预习展示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断句和字音。
甚蕃(fán)淤(yū)泥濯(zhuó)清涟(lián)不染(rǎn)亵(xiè)玩隐逸(yì)噫(yī)鲜(xiǎn)有闻
2.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该如何理解呢?
5.君子是怎么样的人?由此可见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明确:是品德高尚的人。
归结:作者把莲花比作 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赞美莲花去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 品格的人。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 是全文的核心句。(板书“花之君子者也”,“托物言志”)我们读这句话时,要读出由衷的赞美之情。
4.这一长句,突出了莲花的哪些特点呢?(明确后板书莲的品格“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
明确:这个长 句,从生长的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庄重;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外直, 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气质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归纳:谈谈爱莲花 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3.作者简介
(二)课堂展示
1.学生小声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句意,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爱莲说》》 (苏教版七年级) 教学设计

《《爱莲说》》 (苏教版七年级)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作者介绍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

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

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

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

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二、词语解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

是著名的隐士。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盛:特别,十分。

甚:很,十分。

之:的。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教案5篇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教案5篇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教案5篇《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你知道《爱莲说》教案怎么写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欢迎阅读。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1教学设想:《爱莲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我在教案的设计上,力求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力求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说”的特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爱花吗?生:(略)师:既然爱花,那么请你说出一种你喜爱的花,并说出喜爱的原因。

生答:(略)师:看来,同学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师:咱们先一起欣赏一幅画(打开多媒体课件----国画“莲花”)。

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教案【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教案【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教案【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爱莲说》初中教案

《爱莲说》初中教案

《爱莲说》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2.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3.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

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朗读并背诵课文。

2. 难点: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 让学生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2. 让学生了解作者周敦颐的生平和思想。

二、导入1. 简介作家作品:周敦颐,北宋哲学家、文学家,世称濂溪先生。

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文学上也有较高成就。

2. 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1. 朗读课文。

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

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 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3. 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a. 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b. 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4. 讨论并归纳:a.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b.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作者不随波逐流、独立自主的品格。

四、练习1. 让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理想或追求。

2.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的理解。

五、总结1. 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强调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和对莲花的赞美。

2. 强调学生要学习莲花的品格,做到洁身自好,保持高尚的品德。

六、作业1. 背诵课文。

2. 完成练习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体“说”的特点,理解作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高尚品德的品格。

初中爱莲说教案

初中爱莲说教案

初中爱莲说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 理解文中的生僻字词,翻译课文内容。

3. 领悟作者借莲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培养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字词。

2. 领悟作者借莲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托物言志和衬托手法。

2. 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多媒体课件。

2. 课文译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上的莲花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莲花的特征。

2. 板书课题《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二、朗读课文(5分钟)1. 学生跟读课文录音带,注意朗读节奏和语气。

2.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

三、翻译课文(15分钟)1. 学生对照课文译文,自行翻译课文。

2. 教师选取重点句子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四、理解课文(15分钟)1. 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补充。

2. 教师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借莲喻人的写作手法。

五、探讨课文(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要求。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某种植物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莲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莲花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生僻字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翻译课文时,让学生对照译文自行翻译,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理解课文环节,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借莲喻人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探讨课文环节,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莲花品格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要求。

文言文复习《爱莲说》(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复习《爱莲说》(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复习《爱莲说》(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爱莲说》教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4.感受到文学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点:“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

步骤:一、赏析课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1.貌美品美抽一学生描写莲的文字。

(大屏幕出示板书)讨论: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人)可以想到与莲的特质相似的人,如亭亭玉立的少女,风度翩翩的雅士,洁身自好的君子。

引入品美:作者爱莲,仅仅是爱她的貌美吗?不是,更主要的是赞美她的精神和品质。

分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香远溢清”(美名远扬)比喻君子的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受人尊重。

作者分别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来描绘莲的美,把莲的特质与君子的品格结成一体,名曰写物,实是写人。

从中可看到作者的情节和节操。

2.语言优美。

表现的形式(1)骈散结合(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采用骈散结合的方法,长短句相间,错落有致,读来有一种节奏感,韵味无穷。

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使文章活泼生动。

找出这些句子朗读,体会语言特色。

骈散句分男女生读。

着重欣赏以下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通过比喻,赞美了莲的君子品格——不慕富贵,洁身自好。

“隐士”抗霜。

表现人的孤傲;“牡丹”:“富贵人”:浓艳,表现人的庸俗;莲喻为“君子”,清逸,表现人的清高。

处处扣“君子”的性格特征。

3.手法巧妙:讲:语言组合形成文章,怎样使语言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 “衬托”的手法。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专题《爱莲说》 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专题《爱莲说》  教案
凌桥中学教案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语文
教师
吴飞
任教班级
七(1、2)
课题
爱莲说
主备人
吴飞
课型
新授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能读出文言味)。
2、读懂课文(读懂文章大意,理解重要文言词语和关键句子)
重点难点
1、会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能读出文言味)。
2、读懂课文(读懂文章大意,理解重要文言词语和关键句子)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四、课堂小结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读通读顺文章,还要读出文言味。其次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关键句子
教后记
凌桥中学教案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语文
教师
吴飞
任教班级
七(1、2)
课题
国宝——大熊猫
主备人
吴飞
课型
新授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学习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2、体会科普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教后记
5、组内互读,学习对方的优点,指出对方的不足。
6、抽几名同学进行朗读课文比赛,看哪小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员读得最好?
三、读懂课文
1、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独立思考(不准看工具书),在草稿本上逐词逐
句翻译,疏通文意,把不能自己解决的字词句作好记号。
2、然后小组内讨论解决,可以借助身边的工具书,也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小组不能解决的由组长提出来,其他小组给予帮助。
这个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岸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它们为了生存,天天生活在一种“竞争气氛”中,反而越活越有“战斗力”,而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恰恰是因为它们缺少天敌,没有生存压力。这种现象对生活也不无启迪。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爱莲说备课详细材料(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爱莲说备课详细材料(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爱莲说备课详细材料(苏教版七年级必修)一、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

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只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挺洁净地站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就很多了!二、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 —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

历任地方官吏。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

有《周元公集》。

这篇“说”,是他在南康郡(现在江西省星子县)任职时写的。

在此期间,他曾亲自率领属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

三、《宋史》有关周敦颐的记载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

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

”二年果有得。

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

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

部使者赵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

通判虔州,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课设计苏教版教课目的:1、累积掌握要点文言词汇,理解文章粗心。

2、频频朗读,在朗读中品尝语言,并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研究理解作品,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学习莲花的高洁品行,指引学生保持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获得崇高情操的熏陶。

教课要点累积掌握要点文言词汇,理解文章粗心。

培育学生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教课难点研究莲花的高洁品行和托物言志的手法,烘托的写法。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看插图,谈感觉(请同学们将书翻到插图第一页,这是什么?看到这幅图你有何感觉?请同学来谈一谈。

那么宋朝有名哲学家周敦颐看到了绽放的荷花又会有何感想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周敦颐赏荷有感而发写成的绝世佳作《爱莲说》。

)二、文学知识1、“说”如何理解?(划下说明一,齐读)2、(齐读)3、 30 秒识记知识。

三、朗读课文1、赏识录音朗诵。

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诵的节奏、语速、语气。

2、跟读。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正确。

3、自由朗诵。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和感情。

4、齐读课文。

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诵的语调语气。

四、疏导文意1、自读课文,联合书下说明,也能够利用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2、不懂的词句能够作上记号,小组议论沟通。

3、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4、自主读译课文,稳固要点文言词。

5、齐读课文(要求:口读心译)五、研读研究1、文章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为何爱莲呢? (用原文回答)2、从这段话中能够看出莲拥有哪些质量特色值得作者喜爱?(自己思虑写一写,而后小组议论增补)3、由此看来,作者写莲,已经给予了莲花人的质量,作者不只是是写莲,本质是写人,做人也应当成一个洁身自爱,通畅正直,高洁庄重的人啊!作者爱莲,写莲,不正是表达自己这类理想吗?这类表现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4、请同学们带着赞叹之情朗读这几句。

5、文章写的是莲,文中却多次提到菊花和牡丹,这是为什么?有何意图 ?(正衬,反衬 )6、作者对爱菊和爱牡丹的人各持什么态度?(痛惜,歧视)最后三句应当如何来读?明确:“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爱莲说备课详细材料(苏教版七年级必修)一、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

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只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挺洁净地站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就很多了!二、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

历任地方官吏。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

有《周元公集》。

这篇“说”,是他在南康郡(现在江西省星子县)任职时写的。

在此期间,他曾亲自率领属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

三、《宋史》有关周敦颐的记载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

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

”二年果有得。

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

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

部使者赵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

通判虔州,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熙宁初,知郴州。

用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

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以疾求知南康军。

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

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博学力行,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

……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

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

” 掾南安时,程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

敦颐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二程之学源流乎此矣。

故颢之言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

”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敦颐曰:“吾老矣,说不可不详。

”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

颐惊异之,曰:“非从周茂叔来耶?”其善开发人类此。

嘉定十三年,赐谥曰元公,淳元年,封汝南伯,从祀孔子庙庭。

(《宋史》卷四百二十七,中华书局1977年版)四、关于本文写作时间《爱莲说》作于何时?查宋代度正的《周元公年谱》有这样的记载:“嘉八年癸卯,先生时年四十七……仍通判虔州……五月作《爱莲说》。

”此说可从。

又据朱熹《跋〈爱莲说〉》,可知周敦颐的遗居不仅以“爱莲”命其所寓之室,还筑有爱莲亭、爱莲池,且将此说刻于壁间。

(梁杞林,《〈爱莲说〉作者周敦颐简介》,《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4期)五、关于文体1.关于“说”“说”是一种文体,清代姚鼐编《古文辞类纂》,将古文分为13类,第一类为论辩类,“说”属此类,如韩愈的《师说》《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

“说”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

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

(平慧善,《咏物•抒志•讽世──析周敦颐〈爱莲说〉》,《语文战线》1982年第12期,以下简称“平文”)2.关于体裁的不同意见(1)说明文标题就其内容和形式看,好像重在描述,但细看,它却没有一句不在说明。

就拿人们作为描述主要根据的一句话来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却是地地道道的说明句,其中描写莲之形象和品格的成分是动词“爱”的宾语。

这句话正好说明了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体现了作者写本文的意图。

它以花喻人,说明了当时社会追求名利、贪图富贵的世俗之盛,从而表白了作者不与污浊的世俗同流而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

因此,《爱莲说》的文体是“说”。

(周金山,《〈爱莲说〉究竟是什么文体》,《教学与研究》1983年第3期)(2)议论文“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叙来论述道理。

这篇文章是“借花喻人”。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李瑞来,《托物喻人,浑然一体──读〈爱莲说〉》,《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4期)(3)小品文我以为“爱莲说”是一篇小品文。

小品文是一种短小而又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

它往往通过一景、一物、一事,或者某一问题的描述,抒发作者的情怀,发表作者的见解。

小品文在叙述中有描写、有抒情,或者夹入议论,表达方法灵活多变。

《爱莲说》就是通过对莲花的赞美,抒发了作者刚直、纯真、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借莲、菊、牡丹花的不同姿色,以及人们不同的态度,表露了对当时现实社会不满的情绪。

因此,《爱莲说》以归属于小品文一类为妥。

(金乃志,《〈爱莲说〉是什么文体》,《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8、9期)六、关于爱莲池《爱莲说》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1068)擢为南康(现在江西省星子县)郡守时写下的。

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宽长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

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

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后来,人们便把这莲池誉名为“爱莲池”)。

至今,星子县还有它的遗址。

(张一民,《周敦颐与〈爱莲说〉》,《中学文科教学》1982年第11期)七、关于题目“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莲”,本义是莲子、莲蓬;后来多半与荷混用。

这里是指莲花,即荷花,同时也包括它的根与茎。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理。

《爱莲说》是属于后一种。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李如鸾,《一篇体物言志的散文小品》,《课文分析集》初中第二册,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以下简称“李文”)八、关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指水里。

“陆”,指陆地。

“草木之花”,指草本和木本的花。

“之”,结构助词,起修饰、限制作用,相当于“的”。

“可爱者”的“者”,指前面说的各种花。

“蕃”,本义是茂盛、繁殖的意思,这里可以引申为繁多。

这句话的意思是:水里和陆地上所开的草本与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

这句话是全文的总起:主语部分把水生的草本植物莲花暗扣其中;当然也包括陆地生长的草本的菊花和木本的牡丹。

谓语部分点出“爱”字来,就又把“爱菊”“爱牡丹”,特别是“爱莲”这些意思包括在内了。

同时,“爱”字还作为意脉,贯穿着全文。

(李文)九、关于“晋陶渊明独爱菊”接着说“晋陶渊明独爱菊”,从一般的泛论,进入具体叙说,显示陶渊明的性格特征。

陶渊明是晋末宋初的一位杰出诗人,他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一些小官。

他不满士族把持的黑暗统治,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更不对之卑躬屈节。

他做彭泽县令时,恰好碰上督邮来视察工作,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当即辞去彭泽令,决心远离统治者,洁身自好。

此后,他长期归隐田园,以酒遣怀,以菊花为伴侣,再没有出仕。

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对他不苟随时俗的高洁品质的赞颂。

(苏者聪,《〈爱莲说〉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课文分析集》初中第二册,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以下简称“苏文”)陶渊明爱菊诗《饮酒》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第七首: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选自王瑶编注《陶渊明集》,作家出版社1956年版)十、关于“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自”,从,由,自从。

“李唐”,指唐代,唐代的开国皇帝是李渊,所以称“李唐”。

“来”,以来,表示时间的经过,某一个时间以后。

“世”,古代称三十年为一世,即时代、当世的意思。

“世人”,指当世的人,社会上多数的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社会上的人都很爱牡丹。

唐代人喜爱牡丹,在古书里是不乏记载的:如唐代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

每春暮,车马若狂。

以不耽玩为耻。

……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唐代京城长安的王公弟子和没有职务在身的人,崇尚牡丹三十多年了。

每逢暮春三月,他们都像发了狂一样,有的坐车,有的骑马,争先恐后地去观赏牡丹,谁不喜欢,就被认为是一种羞耻。

……有人精心培育以谋取暴利,一株牡丹有的价值几万两银子。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诗中写道:“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白居易的《牡丹芳》诗中也写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徐凝的诗中则有“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的句子。

这些材料都可说明唐朝人喜爱牡丹的盛况。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这一句,再举出“牡丹”来衬托下文要写的莲花;并举出“世人”,一面和上文的“独”字对照,一面来衬托自己。

这是衬托的第二层。

(李文)十一、关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作者在数百年的习染成风的恶势力中,却能顶住逆流,独步于尘俗之外,显示了他的高超不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七句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形、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它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逼真逼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莲花的倾慕之情。

很显然,这和一般封建士大夫消闲遣兴地赏玩是迥然不同的。

它表现了作者对崇高理想与美好事物的追求,对在污浊社会中能保持高洁情操的志同道合者的敬仰,对趋附权贵、追名逐利的小人的厌恶和鄙弃。

一个封建士大夫力求“出淤泥而不染”,本来就难能可贵,何况把自己的这种美学理想大胆地生动地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给人以鼓舞力量和美感享受呢!(苏文)十二、关于“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