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周练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次周练(1—6课)试题卷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 “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 ) 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② 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③ 社会秩序的稳定 ④ 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 2、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A .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B .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 .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3、汤姆发现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单字特别多,而且划分很细致;而现代常用文字中的关于的马的单字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生态恶化,物种消失B .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绝C .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D .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 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 农民在井田上集体耕作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5、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 )A .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B .西方文化随殖民扩X 在印度传播C .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图(一)图(二)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6、商代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有关青铜器的历史情况()A.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B.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C.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D.生产规模相当大7、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8、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D.著名的“唐三彩”能力拓展9、“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①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②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③封建主势力加强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1、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其原因不包括:()A.商业的不稳定性B.商人流动性大,不易管理C.鼓励海外贸易D.强调耕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12、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戈母已簋(食器)角(酒器)耜犁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③人类进入铁器时代④青铜农具广泛应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3、《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2020-2021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周考历史试卷
河南省郑州市重点中学2020-2021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周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是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一项示意图。
这反映了()A.耕作技术成熟促使人地矛盾开始缓解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完善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2.《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史料是()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除井田,民得卖买”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一人治之,十人食之”3.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古代中国耕作与灌溉工具的发展”示意图。
标序号的内容中有一处时代对应错误,它是()A.①B.②C.③D.④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5.右图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6.郑州古荥冶铁遗址总面积12万余平方米,考古挖掘出炼铁炉炉基两座、椭圆形炉和鼓风设施,出土遗物主要是铁制农具和兵器,遗址内共发现铜五铢钱十二枚,周围清理出船形坑等众多遗址。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遗址年代应是北宋中晚期B. 古荥地处南北间水运中心C. 遗址应为官营手工业场所D. 古荥已成为铜钱铸造要地7.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 )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B .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C .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D .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8.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 .民营手工业得到了发展B .官营手工业世界领先C .商业发展打破地区界限D .盐业专卖制度已解体9.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 .④①②③B .④①③②C .④②③①D .②④③①10.如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 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B .租佃关系开始确立C .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D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家庭人口 项目数量(单位:钱) 5人收入粮食 8500 支出赋役 2989日常开支 795011.下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①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有所放宽②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③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④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③④12.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主要的生计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
高一历史下学期周测试题
新疆石河子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周测试题(3.10)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2.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A.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D.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3.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的存在。
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
统治者这么划界的主要意图是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地方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4.《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一书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
”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C.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D.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5.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
以下有关议会的正确叙述是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制B.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C.法国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举总统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立法权6.历史学家田玄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
……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
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A.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B.经济重心的南移C.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D.南方交通发达7.1940年11月9日朱德、彭德怀等复何应钦电文:国内一部分人士正大策动所谓新的反共高潮,……欲以所谓中日联合“剿共”结束抗战局面。
高一历史双周考评试题答案
高一历史双周考评试题答案1-5 BADDB 6-10 BCCBA11-15 BADCA 16-20 BDCBC 21-25 BDACB26、(16分)(1)西汉:设置中朝(或内外朝),限制丞相权力;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宋:设置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进一步分割相权,强化皇权。
(每点2分,共6分)(2)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或厂卫制度,特务机构);清朝设置军机处(南书房减半给分),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4分)实质是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盛极而衰)。
(2分)(3)条件:多山地、多岛屿、多港湾,限制了农业发展,靠近两大文明发源地,导致多样性;工商航海业发达,人员流动大,血缘淡化;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借鉴吸收了其他文明的成果。
(言之合理即可。
任4点得共4分)27、(16 分) ( l )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军事独裁(护国主)政体、王朝复辟、君主立宪政体(一个政体1分,共4分)。
革命过程艰难、曲折反复(2分)(2)北美在殖民地时代具有良好的民主共和的政治传统,君主制没有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2分)欧洲启蒙思想在北美大陆的广泛传播;( 2分)华盛顿的个人因素,较高的政治觉悟,不贪恋权位。
(2分) (3)发动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2分)条件:建立革命武装,发动群众革命;普及自由平等思想,提高国民的民主素养; (言之成理即可,任2点给2分)28、(18分)(1)趋势:1919年之前,以签订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不平等条约或收回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
(4分)主要影响:A:近代前期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
(任2点,4分;其它言之成理答案也可给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B:近代后期收回权利或修改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西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
这一措施对后世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是()A.扩大了西周统治的疆域范围B.为统一制造舆论准备C.奠定了天下一统的政治基础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2.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宰”的意思是主宰,“相”,字义有辅佐之意。
下列官职符合“宰相”定义的有()A.郡守B.唐朝门下侍中C.内阁首辅D.军机大臣3.明初废中书省后,皇帝直辖六部,尚书、郎中权重,侍郎、员外郎权轻,到清代,六部尚书和侍郎均称为堂官,都有直接上奏权,如若意见不一致由皇帝裁决。
这变化反映了()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弱化B.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C.内阁议政功能已被剥夺D.六部成为行政权力中枢4.上海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843年后上海迅速发展成为远东第一大城市。
近代上海崛起的主要原因是A.便利交通B.依托江南C.洋务倾斜D.开埠通商5.《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此后在中英、中美通商行船续约中亦做了此类规定。
此规定对中国的影响是A.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扩大了中国与各国的正常经济往来C.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反映帝国主义阶段列强的侵略要求6.1936年8月25日,在《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中,中共将“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表示“我们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结束了与国民党的斗争B.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C.主张建立国共联合政府D.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7.有学者认为: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当时中国最完整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
但在当时,它是游离于农民斗争之外的东西。
下列属于“游离于农民斗争之外的东西”的措施是()A.平均地分配土地B.产品收归国库C.鼓励发展工商业D.废除封建制度8.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间周考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延津县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间周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我国发明的最早的松土工具是( )A.铁犁 B.耒耜 C.铁铲 D.铁锄2、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火耕 B.耜耕 C.铁犁牛耕 D.中耕3、春秋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A.牛耕的运用 B.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兴修C.播种机械耧车的发明 D.在干旱地区使用代田法4、商周时期奴隶主强迫奴隶在田野上集体耕作。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当时的奴隶制度十分残酷 B.奴隶数量多,地位低下C.以木石骨器为主要工具生产力落后 D.牲畜大量耗费于祭祀、迷信活动5、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进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6、唐朝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影响最大的是( )A.筒车的发明 B.曲辕犁的创制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荒田开垦7、谚语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
下列谚语能反映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黄牛过河各顾各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小满芝麻芒种谷8、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9、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④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由自己生产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0、在夏商周时代,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手工工场11、东汉时期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 )A.直接用来冶铁的工具 B.利用水力鼓风的工具C.灌溉工具 D.用来舂米的工具12、下列瓷器品种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 B.白瓷、青瓷、五彩瓷、青花瓷C.青瓷、白瓷、五彩瓷、青花瓷 D.青花瓷、青瓷、白瓷、五彩瓷13、下列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商朝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B.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C.明清时期某某是全国的“瓷都” D.中国瓷器从汉代已经输出国外14、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
高一历史双周考评试题1.7
第 1 页 共 6 页高一历史双周考评试题2015.1.9命题人:李帆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一、选择题 (本大题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明成祖朱棣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
他对内开拓疆土,加强君主专制;对外派遣郑和下西洋,加强与亚非国家的联系,成功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盛世”。
但后来的封建史家仍以“篡位”视之,主要是因为他皇位继承 A .破坏了分封制 B .不符合古代宗法制 C .是以武力夺取帝位的D .损害了封建史家的利益2.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 .世代相袭 B. 考试选拔 C. 地方推荐 D. 皇帝任命3.右图反映的体制最有可能是在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清朝 4.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能够反映出图一 图二A .郡县制不利于统治被逐步废除B .封建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C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D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消除5.雅典国家机构权限相互交叉,公职人员的权限也部分交叉,因此,恩格斯说:“在雅 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雅典没有最高行政首脑 B .雅典没有最高权力机构C .雅典用此办法实现权力制衡D .雅典民主政治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愿望 6.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 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这反映出的核心内 容是A .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 .维护贵族利益C .“人治”取代“法治”D .人人平等与自由7.从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及其《德意志帝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共同突出特点是A .反对封建主义 B.共和政治 C. 普选性 D. 法制化8.某网站做了一个有关民主共和政体的网页,如果在民主共和政体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 ”里应该是A .德意志帝国B .美利坚合众国C .1689年后的英国D .沙皇俄国 9.导致太平天国分裂,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A. 北伐失利B. 天京变乱C. 安庆失陷D. 天京陷落 10. 李鸿章在下图所示的战役中采取了什么方针?A. 誓死抗争B.避战保船C.不作抵抗D.不战而败 11. 下列口号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 A .“扶清灭洋”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 .“打倒列强,除军阀”12.右图是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在1919年上海《新闻报》上发表的漫画。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2周周考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全卷两个大题,共33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号1—30 31 32 33 总分得分注意:1、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作答;2、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3、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2、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铁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
”这一现象突出表明A.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B.水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C.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出现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3、以下四幅图片中,与商朝经济活动相关的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6、《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犁评)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犁评)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A.由西域传入B.属水力灌溉工具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7、有统计显示,北宋时期的72位宰相中,北方(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共41位,江南(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共26位;南宋时期的62位宰相中,北方仅仅5位,江南47位。
上述数字不能说明A.南宋时期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B.经济中心南移推动文化重心南移C.和江南相比,北方文化已经完全没落D.这与南宋偏安江南有关8、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9、“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有①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生产②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④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董谓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48分)1、“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多数美国人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
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
”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2、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3、在朝鲜战争的初期,苏联空中秘密支援中国时,要求参战的苏联飞行员使用汉语或者朝鲜语通话,参战的米格飞机涂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外装,同时飞机不准在海上作战。
这表明()A.苏联响应中朝两国的战略请求B.苏联与美国争霸中处于劣势C.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已出现裂痕D.苏联不愿与美国发生全面冲突4、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他的手里。
”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A.是小国反对殖民主义的产物B.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C.彻底打破旧的国际政治格局D.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5、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全盘接受美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政治侏儒”外交;美国庇护下的“经济外交”;以美日关系为基轴的“多边自主外交”;“政治大国外交”。
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日本外交侧重点由经济变为政治B.日本外交性质由追随变为自主C.美日关系仍是日本外交的重点D.战后日本的外交姿态由高变低6、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
高一历史第一次周测试卷加答案
高一历史第1次周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2、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下列选项与此相符的有()①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②北宋枢密院的设置③元朝设立中书省④清朝设立军机处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④3、《雅典政制》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议事会认定一个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并把他交付给行刑吏准备执行。
在他正坐着等死的时候,来自阿罗珀刻村的优美里德斯救了他。
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
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之人)的绰号。
这段材料说明A.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B.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C. 陪审法庭是最高权力机关 D.雅典是法治国家4、.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设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
这反映了( )A.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B.罗马法的不足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C.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D.罗马法无法有效地解决财产纠纷问题5、麦考莱在《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
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
”材料中所说的“收效”最主要体现在( )A.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B.使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C.奠定了英国建立君主立宪的基础 D.英国的王位世袭制最终确立下来6、历史学家巴里·科沃德在《斯图亚特时代的英国(1603~1714)》中写道:“《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但到底几年召开一次,法案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更何况国王依然拥有随意召开和解散议会的权力;国王还拥有制定内外政策的权力,拥有任免各部大臣及官吏的权力。
高一历史下学期周练试题(一)-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泸州高中高2015级16年春期周练(一)古代中国经济一、选择题(下列试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本大题12小题,每题4分,共计48分)1.“协”字的甲骨文(右图),像三把耒在挖沟洫中的土,表示三人一组在并肩劳动。
“三”在古代也表示多数,这种劳动方式被称作“协田”。
从中可推测出的历史信息有①商代盛行集体耕作②协田与火耕相比提高了工作效率③春秋时期出现牛耕④小农经济推动了农业发展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2.《后汉书》载:“建武初……(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
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 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3.《隋书·地理志》记载,全国有郡190,县1255,户8907546,口46019956。
若按九州划分,则扬州虽只占州数九分之一,但却拥有44郡,312县,932033户,以致扬州一州在全国郡数上占23.16%,在县数上占24.86%,在户数上占10.46%。
这表明A.扬州成为政治和商业中心 B.南方人口数量已超过北方C.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D.扬州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4. 《吴越春秋》记载:“(阖闾)请干将铸作名剑二枚。
……干将作剑,……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囊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
”这表明当时A.冶铁已经有用煤作燃料的记载 B.供风形式采用水利鼓风C.灌钢法的使用,提高了兵器的锋利程度 D.冶铁已经使用木炭作燃料5.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
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表明这一时期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C.官府控制民窑生产 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经济发展6.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
高一历史第一次双周考评
淅川一高高一历史第一次双周考评一.选择题1.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时有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
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封建国家的倡导B.分封制的产物C.君主专制的需要D.宗法制的影响2.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
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B.王权的自我神化C.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领导权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3. 在汉字姓氏中一些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名,如陈姓、许姓等。
这一现象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有关:A. 宗法制B.分封制C. 禅让制D. 王位世袭制4.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②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④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
”这反映了A.三公九卿互相制约 B.秦律细密严苛C.皇权至高无上 D.丞相独揽大权6.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7.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A.郡县制 B.封国制与郡县制并存C.州郡县三级交错管理 D.行省制度8.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参与机务。
从中可以看出A.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B.明太祖和康熙帝面临统治危机C.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9.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
最新高级中学18—19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周练历史试题(附答案)
鹤壁市淇滨高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周考试卷高一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具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农耕生产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D.青铜工艺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2.“牛拉三大犁铧,由一人操纵,滴下种子,并同时握住条播机。
这样,一天内可播种667公亩。
”材料中描述的工具是()3.从图一到图二变化的说明错误的是( )图一图二A.图一反映的是耒耜锄耕,图二反映的是铁犁牛耕B.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生产工具由石器到金属的变化C.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由人力到畜力的变化D.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变化4.“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这是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评价() A.隋唐时期的大运河B西汉的白渠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D.战国时期的郑国渠5.史学家认为,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是一次重大改革。
根据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我们可以推断,这次改革的实质是()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D.提高了各个阶层的地位6.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①牛耕②花楼机(花机)③翻车④水排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摘自《墨子》)引文反映出来的信息正确的有()①耕的是“王田”②纺的是棉布③反映“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④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③8.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她身上装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一普通小吏,家中竟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9.下列为某收藏家的藏品,据此判断该收藏家的生存年代不早于()①唐朝官字款白瓷盘②元青花瓷瓶③南北朝瓷器④定窑白瓷孩儿枕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10.“官窑”瓷器往往比“民窑”的昂贵,因为从质量、精美程度来说,前者都有明显优势。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
湖北省荆州市 2017-2018 学年高一历史放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一、选择题( 50 分)1《、耒耜经》记录:“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A.由西域传入B.属水力浇灌工具C.在东汉时广泛使用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2、右图为河北省南杨庄旧址出土的距今5500 多年的陶蚕蛹,同时还出土了当时纺丝用的纺轮。
这一考古挖掘能够证明: A.该地是我国蚕丝业的起源地 B.蚕丝业能够上溯到夏代从前 C.丝、棉纺织品成为主要衣料D.古代官营的丝织业发展起来3、图 4 描述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应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着重精耕细作C.还没有推行牛耕D.雇用关系流行4、右图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拥有地方特色的水利浇灌工程,到现在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
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①在汉代就已出现②我国古代最早的浇灌工程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④井深随处势坡降而改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趋重要。
推测这一现象发生的原由最可能是:A.平常文化流行,老百姓识字率提升,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此提升B.棉纺织业发展快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根源C.民主同等思想宽泛流传,女性渐渐挣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约束D.江南地区人口大批外移,性别比率失衡,女性地位因此日趋重要6、某一学校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列出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职业构造,以下表,这类职业构造最可能出此刻何时何地:自耕农地主佃农工人商人占总人口比率11%23%35%21%10%A. 汉代江南地区B.唐朝关中地区C.宋朝关中地区D.明朝江南地区7、图 4 是依照《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期间各地区钱币使用状况表示图。
该图反应出:A. 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整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 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快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固8、中央电视台在《探究·发现》栏目中曾播出“徽商之儒商”节目。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新人教版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礼记·曲礼》记载: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它反映的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状态属于A.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田庄手工业2.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3.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
这主要是因为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发展4.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C.XX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金属货币广泛应用,XX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5.明朝后期,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6①自然经济已经瓦解②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③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④丝织业发展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D.②③7.淅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群,出土大量青铜礼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使用了失蜡法溶模工艺。
这一发现,把我国使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历史提早了一个多世纪。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A.青铜器铸造在春秋时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B.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C.青铜器的铭文有助于印证古代史料的真伪D.春秋时期各国主要使用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8. 1759年,一位清朝官员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XX〕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周测试题新人教版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周测试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个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社会转变”的表现是(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北京中山公园有一座社稷坛,它是祭祀社、稷神祗的祭坛,其中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
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社稷坛的修建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 )A.封建迷信B.抑制商业C. 以农立国D. 以民为本3.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井田制,对这一变化起推动作用的是( )①荒地被大量开垦②“初税亩”等新税制的实行③诸侯国的兼并战争④诸侯国的变法运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
既耕以饭,亦桑贸衣。
艺菜当肴,采药救颓。
”这说明了他的田庄( )A.主要从事商业生产B.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D.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5.下列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开始出现原始的陶器B.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C.元代景德镇成为瓷都D.明清时期,瓷器和丝绸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6.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的产品数量有限 B.私营作坊的工人大量增加C.商品货币经济的不断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始兴起7.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
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B.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8.某部电视剧以唐代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B.“市”门在白天定时开闭C.“市”门内外店铺林立D.“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9.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安徽省临泉一中高一下学期历史周练试卷含答案.doc
高一历史周练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共34题,每题2分,共68分)1.《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卖)”的记载,1975年岐山董家村裘卫诸器出土后,人们在恭王三年(公元前920年)制作的卫禾皿上发现“贮”字,并解释其意为贾、价、租典、特殊的土地易手等。
这一变化()A.丰富了对井田制的研究视角B.质疑《礼记•王制》的真伪C.进一步证实铁犁牛耕的价值D.重估宗法分封制的内涵2.“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日殴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
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主要表明()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D.社会生产屮岀现雇佣关系3.1999年全国I•大考古发现Z—的淮北柳孜运河遗址发掘出许多唐宋瓷器文物,某文物部门拟写的下列出土文物清单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青瓷B.白瓷C.秘色瓷4.美国史学家麦克尼尔认为,在公元1000〜1500年,屮国文明的发扬光大,使中国的文化、财富和力量达到了新的水平,具有世界中心的地位。
能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事实是,中国在这一时期()①开始出现国际性大都会②出现纸币③商业空前繁荣,外贸兴盛④白银成为流通货币“A.①②B.②③C.③④0.②④5.右图截取自一幅古代名画,描绘的是在居住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繁荣的情形。
你认为,这一经济现象最早产生于()A.秦朝B.汉朝C.唐朝D.北宋6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
禁之愈严而寇愈盛。
片板不许下海,朦腫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
” 以下各项是对这一表述的理解,其中不恰当的是()・A.海禁加剧了寇患 B.应当废除海禁政策C.海禁会使商人铤而走险D.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7.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对下表解读最正确的是()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时间人口户数官民田地山塘夏税米农桑丝折绢秋粮米弘治年间(1488-1505) 148. 7万户399270 顷13亩余86600石余3970斤余3175匹余2560270石余D.青花瓷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B.明弘治、嘉靖年间人口减少与税收减少成正比C.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D.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重要的税收来源地8.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注重精耕细作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D.经营更趋市场化9.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荆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一、选择题(50分)“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耒耜经》记载:1、这一农具:A.由西域传入B.属水力灌溉工具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2、右图为河北省南杨庄遗址出土的距今5500多年的陶蚕蛹,同时还出土了当时纺丝用的纺轮。
这一考古发掘可以证明:A.该地是我国蚕丝业的发源地B.蚕丝业可以上溯到夏朝之前C.丝、棉纺织品成为主要衣料D.古代官营的丝织业发展起来3、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4、右图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
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①在汉代就已出现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推测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B.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C.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6、某一学校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列出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职业结构,如下表,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关中地区D.明代江南地区7、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8、中央电视台在《探索·发现》栏目中曾播出“徽商之儒商”节目。
节目中说“徽商一个鲜明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
……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
我们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C.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D.旧式商贾与封建权势的钱权结合“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吕氏春秋·上农》载:9、也。
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材料反映的经济形态主要取决于:A.个体分工B.社会制度C.生产能力D.劳动力短缺10、《孟子》一书记载黄河洪水多次泛滥,殃及多个诸侯国。
从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分析,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A.委托东周政府专力治黄B.各诸侯国通力合作,统一治黄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D.诸侯国各自为政,加强治理11、“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从1793年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的信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统治者:①推行闭关锁国政策②禁绝中外贸易③心态虚骄,盲目闭塞④坚持平等交往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12、据《宋史·张逊传》载:太宗二年,“阁婆、三佛齐、渤泥、战城诸国亦岁到朝贡,由中肆名胜各药珍异充溢府库。
(张)逊请于京置榷易务,稍增其价,听商人人金帛市之,恣其贩,岁可获钱五十万助经费。
太宗允之,一岁中果得三十万。
自是岁有增羡,至五十万。
” 下列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北宋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北宋国力强盛,万邦来朝C.商业收入成为北宋重要财源D.北宋政府限制朝贡贸易13、明朝时,杭州张翰的祖先“购机一张,织诸色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另一碑刻资料记载: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业大饶”“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上述资料反映的现象是:A.明朝中后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已经比较普遍使用了机器C.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D.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工业繁荣14、康乾时期,苏州帐房“散发丝径,给于机户,按绸匹计工资。
送归帐房批售,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以帐房为生。
”这种现象表明:A.帐房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当时手工工场失去独立发展的条件C.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包买商D.帐房就是手工工场主的财务管理机构:“民舍本而事末则15、《吕氏春秋·上农》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民贵君轻B.重农抑商C.施行仁政D.闭关锁国16、右图是元代王祯所著《农书》中的水力冶铁鼓风工具,该工具最早发明使用于:A.西汉B.东汉C.北宋D.元朝17、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18、清末有舆论说:”此“创举”反映了: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
A.资本主义的萌芽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19、宋人诗云:诗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20、明朝张瀚称:病。
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
按,太祖21、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给以券,于诸州便换。
”文中“便钱”是: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A.自由流通的支票B.中国最早的纸币C.国家发行的债券D.兑换货币的凭证22、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23、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据此可知: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24、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2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二、材料题(50分)(16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唐中期,杜佑感叹秦朝“以区区关中灭26、,而唐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广阔,“竭万方之财,上奉京师”,国势却日益衰落。
他六强国”分析说,,扩“商鞅佐秦,以为地利不尽”“优其田宅,复及子孙”;大每亩的面积,以此增加农夫耕种数量;招纳秦国以外的人前来耕种,“其后仕宦途多,“非农与战不得入官。
大率百人以五十人为农,五十人习战,故兵强国富。
”末业日滋。
今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
又秦汉郑渠(郑国渠)溉田四万顷,白渠溉田四千五百顷,永徽(唐高宗年号,650~655年)中,两渠灌浸不过万顷,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初减至六千亩。
亩朘(削减)一斛,岁少四五百万斛。
地利耗,人力散,欲求强富,不可得也。
”——据《新唐书》(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代关中社会经济状况与秦相比有何变化。
(6分)(2)杜佑所批评的“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现象,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简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10分)(18分)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
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27、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
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
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材料二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明]谢肇制《五杂俎》——[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材料三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
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
……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材料四(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请回答:——[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6分)(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6分)(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
(6分)28、(16分) 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
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阅读下列材料:色。
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
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
……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
…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