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精品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精品教案(详案)第1课时数的乘、除法教学内容:教材P112“成长小档案”和P113第1题,完成教材P115~118“练习二十五”第2、3、5、13、14、15、16、18题。
教学目标:1.帮助建构小数乘、除法的知识网络,厘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小数乘、除法。
能根据具体情境或按照要求取积、商的近似数。
能应用小数乘、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合作意识和数学表达能力。
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及速度。
教学重点:对小数乘、除法运算的巩固和提高。
教学难点:应用小数乘、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展示“成长小档案”1.分享学习成果。
师:本学期的学习涉及哪些内容?具体内容是什么?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用哪些方法解决问题?有什么收获?同学们在课前已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了整理,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整理的成果?【预设】学生可能会用重点结论摘抄、知识点罗列、框架图、知识树等方式进行整理和展示。
师:刚才,几位同学展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学习档案,也分享了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同学们觉得他们的成长小档案做得怎么样?【预设】学生可针对同伴展示内容的一点或几点进行评价,教师应予以充分肯定。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建立“成长小档案”,对全册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整理,积累了重要的数学学习经验,在今后的复习中都要用到这种方法。
2.梳理全册学习内容。
师: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小数的乘、除法,多边形的面积,简易方程,位置,可能性。
在所有学习的内容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课件出示教材P112的6幅图)学生自由发言后,阅读图配对话,了解同伴的想法。
二、整理小数乘、除法师:我们先回顾一下学过的知识,翻看教材第1、3单元的内容。
想一想,在这两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小数乘、除法的哪些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的乘、除法)【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小数乘法”主要学习了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以及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小数除法”主要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以及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范文(精选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范文(精选7篇)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一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教学内容:(机动3课时左右)1、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2、小数除法(11课时左右)3、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和小数除法中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会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1. 小数乘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小数乘以整数。
(例1和“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4、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一、激发:1、填表。
(投影出示)因数壹五壹五0 壹五00 壹五000因数5 5 5 5积填得数后,引导学生观察:(1) 先从左往右观察因数、积的变化规律。
(2) 再从右往左观察因数、积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概括: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或)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或10倍、100倍、1000倍……2、口答:壹五×5表示什么?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3、引新: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积的变化规律,小数乘法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这部分知识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小数乘法的知识,首先小数乘以整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涵盖了本册书的所有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方程与比例、统计与概率等模块。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结合各个模块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复习,使学生能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一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算的准确性上还存在问题,需要通过复习加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基本知识的巩固。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梳理本册书的知识点,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回顾本册书的学习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一个关于购物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册书的学习内容,呈现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一些基本的计算题、几何图形的识别题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通用10篇)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求表面积和体积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伴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观察、操作中进一步巩固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每组准备6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小盒,投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一节我们对第四单元的内容进行练习。
二、复习1.师:什么是物体的表面积?抽生回答。
2.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一定要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和。
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1)做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油桶,需要多少材料,是求这个长方体(正方体)的几个面的面积和?(2)求做长方体排气管道,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长方体的几个面的面积和?3.师: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1)求长方体菜窖挖出多少土,是求这个长方体的什么?(2)挖出的这些土能垫多长、多宽、多高的领操台,是求这个领操台的什么?4.如果求火车的一节车厢能装多少吨煤,必须知道什么条件?5.动手实践(1)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准备好的6个同样的小盒子,设计一个包装盒。
设计的包装盒要美观、大方、实用。
尽可能地节省材料。
列式计算出你设计的包装盒用多少纸板。
列式计算出你设计的包装盒的容积是多少。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总复习|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总复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第8单元总复习,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分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包括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情景: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请问小明和小华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答案:小明和小华一共有5个苹果。
2.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个例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例题:请将分数1/4和2/4进行比较,并说明它们的大小关系。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答案:1/4小于2/4。
教师解释:分数的大小比较取决于分子和分母的数值大小,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3.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答案。
练习题1:请比较分数3/6和4/6的大小关系。
练习题2:请将分数5/8和2/8相加。
4.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师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分子相加(或相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先将分数通分,然后分子相加(或相减),约分。
5. 混合运算:教师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一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进行。
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先算括号内的运算,然后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8单元总复习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8单元总复习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及运算: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及四则运算。
2. 量的计量: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等量的计量方法。
3. 图形的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特征及计算方法。
4. 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展示数学知识。
3. 练习法: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回顾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梳理: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4.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解题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指出不足。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2. 练习评价: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试评价:组织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所有知识点,包括:小数及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计量单位与名数的换算、可能性与概率、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等。
2.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小数及分数的加减法1. 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3. 混合运算。
第二部分:几何图形的认识1. 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2. 立体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3. 图形变换。
第三部分:计量单位与名数的换算1. 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等基本计量单位。
2. 名数的换算方法。
第四部分:可能性与概率1. 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 概率的计算方法。
第五部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 数据的收集方法。
2. 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方法。
3. 数据分析方法。
三、教学策略1. 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成绩: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时间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讲解和练习。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2. 多媒体教学课件。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 总复习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总复习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8单元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帮助学生巩固加减法、乘法等基础运算。
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复习加减法口诀和乘法口诀。
2.复习加减法和乘法运算。
3.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复习加减法口诀•复习加法口诀:–同号为正,异号取差;–加减相消,负增正减。
•复习减法口诀:–转变成加法运算;–减法求差,找相同。
2. 复习乘法口诀•复习乘法口诀:–一乘一得一,错一个全错;–位数相乘,同号正,异号负。
3. 复习加减法和乘法运算•复习竖式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
•训练快速计算能力,加强计算技巧。
4. 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导入新课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复习基础知识,温故而知新。
3.引导学生互动,合作解决问题。
4.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创新。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口诀•结合歌谣、口号等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加减法和乘法口诀。
2. 复习运算•练习多种类型的加减法和乘法运算,巩固基础知识。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4. 整合总结•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本次复习的知识点,澄清问题。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总复习,相信同学们对第8单元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继续练习,夯实基础,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注:以上内容为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总复习教案,仅供参考)。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第1课时 数与代数(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第1课时数与代数(1)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的读法与数位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把两位数分拆成十位和个位数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数的读法和数位的意义2.把两位数分拆成十位和个位数难点1.对数字的理解及计算运用。
教学内容1. 数的读法和数位的意义教学步骤1.教师出示一个两位数,然后让学生快速读出来。
2.教师让学生说说这两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有什么用处。
3.教师出示一个两位数,让学生猜想这个数字是什么,然后掰手指数数检查。
4.教师出示一个两位数,让学生按照顺序报出这个数字的十位和个位数。
5.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比较读出的数字的准确性。
教学要点1.通过让学生读出一个两位数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读法。
2.通过让学生说出这两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和有什么用处,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意义。
3.通过让学生猜想一个两位数,并按照顺序报出这个数字的十位和个位数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位置意义。
2. 把两位数分拆成十位和个位数教学步骤1.教师出示一个两位数,让学生用棍棒和个位方块表示出来。
2.教师询问学生自己能否将之分拆成十位和个位数。
3.教师出示一个两位数,让学生将其分拆成十位和个位数,然后询问学生这两份数的总和。
4.教师出示一个两位数,让学生将其分拆成十位和个位数,然后将两份数翻转一下再相加,然后询问学生这个数字相加的结果是多少。
教学要点1.通过让学生用棍棒和个位方块表示出一个两位数,并询问能否将其分拆成十位和个位数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将一个两位数分拆。
2.通过让学生将一个两位数分拆成十位和个位数,并询问学生这两份数的总和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将一个两位数分拆后进行简单的运算并且回答问题。
3.通过让学生将一个两位数分拆成十位和个位数,并将两份数翻转一下再相加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将分拆的两份数反转后进行简单的运算并且回答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10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10篇)教案即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那么关于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仅供参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准备:梯形纸片、多媒体课件、剪刀。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新的面积公式,想一想:三角型面积的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二、探究新知实际操作,自主探究。
电脑演示地24页的情境图,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把体型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1、独立操作,自主探索。
学生用事先准备的学具自己进行剪拼,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特有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小组讨论。
四人小组继续运用转化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前面学过的图形,进而求出梯形的面积。
3、交流汇报,发现规律。
(1)引导观察,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请学生用语言描述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2)联系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析理解:为什么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要除以2(3)经观察分析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用字母公式来表示。
三、看书质疑,交流感想阅读第24页内容,回顾自己探索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并与同伴谈谈自己的想法。
完成课前提出的问题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完成25页习题五、全课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你在学习方法上又有了那些提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篇2【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九册。
【教材分析】梯形而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的编排不同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3整理与复习(一) 人教版
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33整理与复习(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通过对知识点的整理和复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2. 运算能力:复习四则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应用题:复习解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和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转换关系,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回顾,引导学生复习本册教材中的知识点。
2.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 练习: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新的知识点。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练习环节补充和说明:在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整理与复习(一)课程中,练习环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优秀3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优秀3篇)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篇一第四课时:多边形的面积复习教学内容:教材P1一三第2题及练习二十五第7、20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多边形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感受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完善知识结构,进一步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渗透等积变换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灵活运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沟通多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归纳整理,演示讲解;复习回顾。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构建网络,新知汇总二、整理复习1.复习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说说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100 100 10000 1002.及时练习520平方米=(??)公顷?300平方千米=()公顷4.2公顷=()平方米0.12平方米=()平方分米三、巩固深化我们对本单元的知识和方法进行了整理与复习,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些练习进一步巩固,使同学们把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更好。
(一)按要求解答。
(只列式,不计算)1、平行四边形底是4分米,高2.7分米,求它的面积?2、三角形面积是30平方米,底8分米,求它的`高?3、梯形的面积是84平方米,高10米,上底5米,求下底?师小结:如果给出图形的面积,让我们去求底或高,除了可以变化公式以外,还可以用方程解答,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下面我们来看几道判断题。
(二)判断题:1.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形状是相同的。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5.把一个长方形的木条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都不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多边形组合图形的面积|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多边形组合图形的面积|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多边形组合图形的面积|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主要涉及多边形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我们将回顾如何计算多边形的面积以及由多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复杂图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够应用多边形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面积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多边形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并能够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边形和组合图形的模型和图片。
2. 计算器。
3. 练习题和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多边形和组合图形,如足球场、游泳池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2. 讲解:我将带领学生回顾多边形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我们会讨论如何将多边形分割成简单的图形,如三角形或矩形,然后应用各自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接着,我们会学习如何将组合图形分解成多个简单图形,然后将它们的面积相加。
3. 实践:学生将分组进行实践,使用教具和学具,尝试计算不同多边形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我会提供指导和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4. 例题讲解:我将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解题过程。
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答疑惑。
5. 随堂练习:学生将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我会提供解答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利用板书来展示多边形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解题过程。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图表和公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
一个底边长为8厘米,高为6厘米的三角形。
一个由一个矩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组成的组合图形,矩形的长为10厘米,宽为8厘米,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厘米,高为8厘米。
6 整理和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整理和复习(数学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及其四则运算。
2. 量的计量: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等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3. 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4. 数据的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本学期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等。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等展示几何图形和计量单位。
3.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互相讲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回顾本学期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示例:通过典型例题,展示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4.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听讲、发言、练习等。
2. 结果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教科书。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教案-人教版 (9)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教案-人教版 (9)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和运算: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以及它们的四则运算。
2. 量的计量:复习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等量的计量单位及换算。
3. 图形的认识:复习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4. 统计与概率:复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和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运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本册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数与运算: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巩固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3. 复习量的计量:讲解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等量的计量单位及换算,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4. 复习图形的认识:通过观察、分类、画图等环节,巩固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5. 复习统计与概率: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6. 总结与拓展:对本册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本册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检验教学效果。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找次品|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找次品|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单位,掌握找次品的策略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找次品的策略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找次品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找次品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次品,那么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找出次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次品的方法。
2. 知识回顾首先引导学生回顾质量单位的知识,然后复习找次品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案例分析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如何运用找次品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某工厂生产了一批产品,其中有次品,如何用找次品的方法找出次品?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共同找出解决找次品的方法。
要求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积极思考、交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5.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心得。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总结找次品的方法和策略。
6.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找次品的策略和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找次品的方法和策略。
2. 观察生活中存在的次品问题,尝试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单位,掌握找次品的策略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教案-人教版 (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全面复习本册数学知识,巩固和深化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复习整数的认识,分数、小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数的估算。
2. 量的计量:复习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3. 几何图形:复习平面图形的性质,立体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和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
4. 数据的统计:复习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概率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和运算,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2. 教学难点:数的运算律的应用,图形的变换和面积、体积计算,数据的统计分析。
四、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通过实际操作、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4.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或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复习:带领学生回顾本册数学知识,巩固和深化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的理解。
3. 应用: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 巩固: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发言,合作探究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试成绩: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五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单元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代数思想、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得以进一步发展,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课题:小数乘法和除法教学目的:1、整理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乘、除法。
2、理解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结果与第二个因数和除数的关系。
3、应用运算定律能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
4、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循环小数表示商。
5、能用进一法和收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对本学期所学和知识进行总复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复习小数乘除数计算。
[板书课题]二、整理复习1、口算:(1)120页第1题填书。
(2)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要小结。
2、在计算中理解法则。
(1)4.05×21.84×3.77.55÷0.2515.75÷0.63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计算小数乘法和除法要注意什么?3、简便运算(1)123页第2题填书,集体订正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乘法的运算定律.(2)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32×1.2510.1×852.85×5.2+2.85×5.8-2.853.6÷0.25÷0.43、计算结果有几种取近似值的方法?4、什么叫循环小数?二、在判断中辨析概念。
1、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它的积是两位小数。
2、M×0.98的积一定小于M.3、3.636363是循环小数。
4、2.5×17+2.5×13=2.5×(17+13)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5、小毛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每天看35页,要看4天。
三、在运用中掌握方法。
师:学会小数乘除法,还要学会运用知道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120页第2题学生审题,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2、123页第4题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3、李老师用200元买字典,每本40.8元,可以买几本?4、工地上有171吨货物,用载重8吨的汽车要运多少次?四、复习小结今天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六、作业。
P123页第1、3题,P125页第13、15题。
课后反思本课分为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完成了计算部分的复习(包括口算、笔算、对计算结果取近似值)、相关概念的判断。
第二课时完成简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复习。
在第一课时,建议笔算选取学生易错的几类题型进行针对性练习。
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错误:转化成整数后是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小数乘法。
如:1.4乘1.32;整数乘小数,且整数未尾有0的乘法。
如:140乘1.3;商中间有0的小数除法,如:89.44÷43。
在第二课时,对于简便运算中乘法分配律的灵活应用应适当加强,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根据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取近似值,即去尾法或进一法教材的练习中没有涉及,教师要有意识地补充相关内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课时课题:简易方程复习目标:1.使学生进五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定律和计算公式。
2.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方程。
能解方程并验算。
3.能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灵活的解题能力。
复习重点: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复习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这节课将对议程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一、概念回顾。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填空。
图书角原来有X本书,被同学借走10本后还有()本。
小芳今年Y岁,妈妈的年龄是小芳的6倍,妈妈今年()岁。
一个正方形的连长是A分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问: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写应该注意什么?(2)判断。
a×b×8可以简写成ab8。
()a的立方等于3个a相加。
()a÷b中,a、b可以是任何数。
()3、总复习第3题。
学生独立填书,完成后集体订正。
2、复习方程(1)什么叫做方程?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什么叫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2)判断。
4+X>9是方程。
()方程一定是等式。
()x+5=4×5是方程。
()X=4是方程2X—3=5的解。
()(3)121页第4题指名板演,核对时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
3、解决问题(1)121页第5题学生审题后同桌互说等量关系式。
板书:地球赤道长度的7倍+2万千米=光每秒传播速度。
根据等量关系式让学生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说一说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2)补充练习解方程。
10.2-5X=2.2 3×1.5+6X =33 5.6X-3.8=1.83(X+5)=24 600÷(15-X)=200 X÷6-2.5=1.1解决问题。
一辆公共汽车到站时,有5人下车,9人上车,现在车上有21人,车上原来有多少人?小明是5月份出生的,他今年的年龄的3倍加上7正好是5月份的总开数。
小明今年多少岁?学校买回3个足球和2个篮球共90元,足球每个22元,篮球每个多少元?学校买10套课桌用500元,已知桌子的单价是凳子的4倍,每张桌子多少元?爸爸的年龄比儿子大32岁,是儿子年龄的9倍,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油桶里有一些油,用去20千克,比剩下的油的4倍还多2千克,油桶里原有油多少千克?三、作业。
P123第5题,P124第6题,P125页第14题。
教学反思: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是新教材在代数知识上的最大改革。
我为这项改革叫好!因为以往学生依据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答时,必须熟记6句关系式才能正确解方程,可现在大家只要理解并掌握了等式的性质后,完全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学困生对教材中的方程解法掌握情况都非常好。
可教研员明确指出除教材中出现的几种类型外,如a-x=b和a÷x=b也属于必考内容,这给我的教学带来了挑战,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
我不想因此而回到老方法上去,也不想拔苗助长,直接用初中的移项来教学,我希望所有类型的方程解法都能植根于等式的性质基础之上,使学生体会到等式性质的“妙用”。
因此,有必要特别用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补充讲解这类方程解法。
其次,学生在判断“a÷b中,a、b可以是任何数”一题时,全班发生明显分歧。
有的认为字母a、b可以代表任何数,所以是对的;有的认为这里a不能是0,有的认为b 不能是0,还有的认为a、b都不能是0。
看来这题出得好!借此我帮助学生分析为除数不能为0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除数为0,被除数为除0以外的任何数时,无解。
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而不会等于被除数。
2、当除数为0,且被除数也为0时,有无数个解。
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商不唯一,所以除数不能为0。
在经过讲解后,学生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最后,在练习中要针对学生以下薄弱点加强引导:1、加强两种不同类型方程的对方,防止混淆。
如:5.6X-3.8=1.8和5.6X-3.8X=1.82、补充讲解当一道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平方时,应该先算平方,再算乘法。
如:当X=5时,3X2等于(),应该先算52=25,再将3乘25=75。
3、解方程时,尽量让所有的未知数在等式的一边,而不要出现等式两边都有未知数的情况。
如“爸爸的年龄比儿子大32岁,是儿子年龄的9倍,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就应该推荐大家根据爸爸的年龄—儿子的年龄=相差的年龄的等量关系式来列方程,而不要列成X+32=9X,否则也得多向学生介绍一种类型方程的解法。
4、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即使不用笔读检验,也应及时进行口头检验第三课时课题:多边形的面积。
复习目标:1、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它们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这些图形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2、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复习重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这些平面图形的联系。
复习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一、基础再现: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多边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指名口述这三种平面图形面积推导过程,教师板书面积公式。
S=ah÷2S=ab S=ahS=(a+b)h÷2问:计算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应注意什么?师强调:1、注意底与高相对应;2、计算三角形和梯形面积时要除以2。
二、基本练习1、多边形面积的练习:①出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数据,要求学生求出图形的面积。
(注意:有多余条件,需要学生正确判断与选择对应的底与高)②填空:两个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它的底边等于梯形的()。
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不变,()变小。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0米,底边是12米,高(),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和底边都相等,三角形的高是12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③解决问题一块梯形的果园,上底是250米,下底是350米,高100米,平均每公顷收苹果2.5吨,这个果园可以收多少苹果?2、组合图形的练习:P124第9题学生独立计算,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
老师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小结计算组合图形的方法。
三、作业1.总复习第7题。
2.P 124第7、8、10题。
课后小记:在多边形面积计算部分,本课强化了底与高的“对应”,及时弥补了前期教学中的疏漏。
练习中呈现多组有多余条件的图形,要求学生自己辨析哪些是有用数据,并正确列式,感觉此题价值较高。
同时查缺补漏,帮助学生巩固了画高的作图技能,特别是钝角三角形高的作法。
在组合图形面积部分,重点强化算法的优化。
引导学生从多种不同解法中发现思路简洁、步骤较少的方法。
如教材第9题,如果用梯形+长方形就比用正方形—三角形步骤要多一些。
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部分,我则补充了下列对比练习:一块地近似三角形,它的底是62米,高18米。
(1)如果每平方米施化肥0.5千克,那么这块地共需施化肥多少千克?(2)如果在这块地里种玫瑰,每棵玫瑰占地0.5平方米,这块地能种玫瑰多少棵?通过对比练习, 强化了学生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
第四课时课题: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数字编码复习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平面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