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赤壁赋》学案(无答案)

合集下载

语文高考备考第一轮复习《赤壁赋》学案

语文高考备考第一轮复习《赤壁赋》学案

语文高考备考第一轮复习《赤壁赋》学案一、文学文化知识《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

这里所选的是前一篇。

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

二、自由朗读课文三、齐读课文,纠正错误四、逐段落实关键词(加点词)(一)第一段1.实词:通假字举酒属.客2.虚词:(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游于.赤壁之下(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5)浩浩乎.如凭虚御风(6)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句式:游于赤壁之下(二)第二段1.实词:(1)名词用作动词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2)动词的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虚词:(1)扣舷而.歌之.(2)倚歌而.和之3.句式:(1)渺渺兮予怀(2)客有吹洞箫者(三)第三段1.实词:(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正.襟危坐(2)名词用作状语西.望夏口,东.望武昌(3)名词用作动词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4)名词的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糜鹿2.虚词:(1)何为其然..也?(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4)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3.句式:(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2)固一世之雄也(3)而今安在哉?(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5)寄蜉蝣于天地(四)第四段1.实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不知东方之既白.2.虚词:(1)客亦知夫水与月乎.?(2)相与枕藉乎.舟中(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5)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6)客喜而.笑(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8)不知东方之.既白3.句式:(1)而又何羡乎?(2)虽一毫而莫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赤壁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全文写景、抒情和说理之间的关系并尝试表达2.理解主客问答的说理方式,理解其基本效果,借助学程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说理过程3.背默全文;准确翻译学程涉及的文句;积累涉及的实词;清晰辨别涉及的虚词的用法二、知识准备1.描写段落的内容概述参见《沁园春》学程2.关键句参见《我与地坛》学程3.主客问答在文章中虚拟出一“主”一“客”,一问一答,是自先秦以来我国作者惯用的说理方式,其基本作用,是将作者内心的矛盾斗争外在化、具体化、形象化,仿佛是有两个人在互相攻驳,激烈争论一样。

这种矛盾斗争的结果,一般不是一方说服另一方,而是在矛盾斗争中,作者自身的内在精神世界得到了一次升华,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实现对自身的超越。

作品最终的落脚点,往往是在文章最后才揭示的。

三、课前预习1.本文所属文体是__________,从表达方式来说,其特点往往是__________。

2.指出各段的主要表达方式(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3.翻译文句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为其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复习学案

赤壁赋复习学案

《赤壁赋》复习学案(高三语文)【语段诵读】肩膀(2010年7月7日晚下水)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穿越滚滚硝烟探视伤员,用肩膀担起生命的重量;美国国父华盛顿,两次应招为国又两次功成身退,用肩膀扛起北美的希望;建筑丰碑梁思成,为北京旧城奔走呼号,用肩膀扛起保护古文化遗产的重任。

肩膀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承载,更是社会责任的担当。

我们应该用自己并不厚实的肩膀,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勇往前行,实现生命的价值,更应扛起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使其富强鼎盛,永远屹立于世界不败之林。

用肩膀扛起造福苍生的重任,需要有一颗爱民之心和满腔报国之热血。

__________________乌台诗案后,赤壁诗人苏轼便开始了他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贬谪漂泊的生涯。

然而他却执着地挂念着天下苍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用自己仕途失意的肩膀毅然扛起关注民生的重任,疏浚运河,修筑苏堤,设立公立医院安乐坊,开仓赈济灾民。

朝廷待他不好,但他从来待百姓不薄,他把民生抗在肩膀上,竹杖芒鞋,一蓑烟雨,又何妨只要心存爱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首向来萧瑟处,自会既无风雨又无晴。

东坡身遭坎坷泥泞,心却装着民计民生,用肩膀扛起造福一方的重任,终成就豁达伟岸的一生。

苏东坡正是心存爱民之心,身怀报国之志,毅然用肩膀扛起了造福苍生的重任,才从失意中解脱,成就豁达傲岸的一生。

生命因问而精彩(06年四川卷"问”)夕阳西下,看衰草连天,游子问:家在何处大漠荒原,看黄沙飞舞,浪者问:路在何方浪花滔滔,看大江东去,诗人问:我在哪里问”是生活中、生命中最常出现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问天问地,问古问今,生命因问而精彩。

浊浪滔天,苏轼矗立在岸边,飞舞的浪打湿了他的衣襟,但迷茫的雾始终遮盖不了他的双眸,固执地向远方睥睨。

就在这偏僻山地、穷山恶水里,沉沦而终了一生吗在这山岭相隔的地方,不思进取、哀怨慨叹吗不,不能这样放任,不能这样蹉跎。

《赤壁赋》一轮复习学案(附答案)

《赤壁赋》一轮复习学案(附答案)

《赤壁赋》一轮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准确背诵并默写全文,掌握重点句子的理解性默写。

2.自主梳理并掌握本文重点文言知识:文化常识/一词多义,如“危、望、属、如、固、适、乎”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

3.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4.拓展训练,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5.挖掘写作素材,理解并应用。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检查第一、二段的背诵默写。

(一)易错字落实、强化:(二)情境默写:1、《赤壁赋》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______ ,_______ ”。

2、苏轼《赤壁赋》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侧面写出乐声凄婉动人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

3、苏轼在«赤壁赋»中极尽对音乐的描写,其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两句更将无形的音乐具化成有形的动态。

4、苏轼《赤壁赋》中,主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扣舷而歌,以美人比君王,委婉表达希望再得重用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 ,________ 。

”5、《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两句,写出诗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的江面上自由来去。

6、苏轼《赤壁赋》中,以“________ ,_______ ”两句形容箫声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给人以美的享受。

7、《逍遥游》中用“泠然善也”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的状态,苏轼的《赤壁赋》则借此典故,用“___________ ,_______ ”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湖面上自如漂流的感受。

8、化用是古代诗文的常用手法。

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 ,_________ ”两句说与客人同饮时吟咏诗文,化用了《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

9、苏轼《赤壁赋》交代游赏时间、人物、方式和地点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

《赤壁赋》复习教案(精选12篇)

《赤壁赋》复习教案(精选12篇)

《赤壁赋》复习教案(精选12篇)《赤壁赋》复习教案(精选12篇)《赤壁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号称“唐宋八大家”的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篇散文,本文所反映的更多是作者在贬官不得志时那种想要超脱凡尘的思想。

下面是《赤壁赋》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赤壁赋》复习教案篇1复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2、梳理本文的文言知识;重点掌握虚词“之”、“而”的用法,特殊句式。

教学过程:一、课前延伸1、填写苏轼的名句(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念奴娇》)(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后赤壁赋》)(6)、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留侯论》)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壬戌..之秋(rn )( xū)歌窈窕..之章(yǎo )(tiǎo )扣舷.而歌之(xián )苏子愀.然( qiǎo) 舳舻..千里( zhú)( lú )酾.酒临江(shī )举匏.尊以相属(páo )挟.飞仙以遨游(xi)二、教学重点1、高考真题(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09年山东)(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0年安徽)(3)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11年重庆)(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12年山东)2默写《赤壁赋》第二自然段。

3、译句。

(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译:我的思绪十分悠远,遥望美人,天各一方。

(美人指宋神宗,表达希望受到皇帝重用)(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何况我和您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作伴,与麋鹿交友。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译:如果从变化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存留;从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4、之(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过秦论》学案(无答案)(新)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过秦论》学案(无答案)(新)

《过秦论》第一课时课内知识复习案课标要求1. 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4.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目标叙写:1.对照原文准确翻译文言实词、虚词和课文; 2、整理和积累文言知识点。

使用说明:1.用20-25分钟时间,认真依据课文1—2段注释复习翻译,要求逐字逐句,准确无误。

2.用20-25分钟时间,认真完成训练案。

要求不看书、不讨论。

(有些题目可以只说不写)3.用5分钟时间,讨论交流并解决自己有疑问的题目。

一、文化常识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

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

年少即以育诗属文闻于世人。

后见用于汉文帝,力主改革,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因当时长沙王不受文帝宠爱,故有被贬之意)。

后改任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堕马而死,自伤无状,忧愤而死。

贾谊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著有《新书》十卷。

代表作有《过秦论》《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论积贮疏》等。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9课 赤壁赋 学案 Word版缺答案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9课 赤壁赋 学案 Word版缺答案

2017 级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编号:8 编制时间:11.3编制人:霍立珍第三单元第九课《赤壁赋》课标要求考纲要求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 1.知识与能力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 2.过程与方法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揣摩重点语段的含义及感情色彩,体会演讲词思想性与艺术性、鼓动性与形象性相结合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马丁•路德•金的崇高献身精神。

【学习目标】1.记住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及能说出其特殊用法。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3.熟读并背诵课文。

【重、难点】1.重点: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

2.难点:知道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说出并体会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苏轼生平、本文的创作背景及“赋”的相关知识。

2、识记第一段中实虚词等重点文言知识,学会辨析其中的基本的文言句式。

3、学会一些文言文翻译方法:连译法、意译法、互文译法、对子句译法。

4、背诵第一段,品味精炼优美的语言。

【预习案】【任务一】利用 5 分钟时间,勾画你未掌握的知识。

【知识链接】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

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

人称“一门三父子,娥眉共比高。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

宋神宗熙宁年间。

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

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

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2、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赤壁赋》学案

《赤壁赋》学案

《赤壁赋》学案【教学设想】《赤壁赋》文笔优美,文采飞扬,骈散结合。

写景部分精警凝练,形象鲜明。

议论部分自由豪放,恣肆雄健。

许多句子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句,特别便于学生诵读。

因此,我准备从读入手,把欣赏品味语言作为重点,与学生进行赏析性交流,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

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在全文写景、抒情、议论的巧妙融合中体会到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完美统一。

第一步:导读。

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整体感知,领悟品味,寻找自己喜欢的句、段,并稍作分析。

这一步目的是为了熟悉文,并且为下一步的鉴赏活动做准备。

第二步:自读。

学生多角度赏读,品味细节,为理清全文思路作铺垫。

第三步:忆读。

当堂背诵精彩语句,检验理解程度,为品鉴深层情感和思想旨趣预设伏笔。

第四步:研读。

通过悟读关键语句,体会贯穿全文的意象,把握的深刻主旨。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之美,把握旨趣之妙。

【教学难点】文中辩理句子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观点。

【教学安排】一时【教学准备】多媒体幻灯片板书设计:赏秋江月夜之美景听箫歌相和之哀声叹吾声须臾之悲情悟变与不变之妙理【教学目的】知识目标:掌握属、斗、缪、酾、扁、藏等字的读音规则以及几个特殊句式。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诵读的规则。

2、学会多角度品析精彩语句,通过朗读背诵提升效果。

3、在理解文句深层含义的基础上,领悟作者睿智超群的人生哲学。

德育目标:、品味文中写景抒情的名句,提升自己的文学品位和审美情趣。

2、领悟作者高超的人生哲学,培养学生豁达开朗、乐观进取的人生品格和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岁月易逝,人生短暂。

面对有限的人生,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磨难,你有哪些感想?二、检查预习属、斗、缪、酾、扁、藏、藉三、听读文,品味欣赏、品读第一段中写景的名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品味第二段中写箫声的句子:“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学案

《赤壁赋》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2 第三单元文言散文9 赤壁赋苏轼【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及句式。

2.体会景、情、理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3.感悟诗人情感的变化,品味语言之美。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了解作者及作品,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及句式。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了解赋体,掌握特点。

2.了解作者、背景。

3.给带点字注音。

壬戌.()桂棹.()幽壑.()嫠.妇()余音袅袅..()愀.然()旌.旗()酾.酒()横槊.()山川相缪.()狼籍.()枕藉.()匏.樽( ) 扁.舟()舳舻..千里()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七月既望..()举酒属.客()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浩浩..御风()()..乎如冯虚渺渺..兮予怀()倚.歌而和.之()()余音袅袅..,不绝如缕.()()5.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

赤壁赋.(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岁赋.其二。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6.解释下列词的意义⑴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⑵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⑶其而不知其所止()其声呜呜然()7.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8.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凌万顷之茫然。

(3)渺渺兮予怀。

二、课后作业背诵课文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体会景、情、理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学习过程】一、合作探究1.作者在第一段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请展开想象,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个景象描述出来。

2.用一个字来概括第二段中作者的心情。

由乐到悲的心境是通过什么来写的呢?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3.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如何通过对比写出人生短暂无常之悲的?又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二、当堂检测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和活用意义及类型。

《赤壁赋》教案(精选8篇)

《赤壁赋》教案(精选8篇)

《赤壁赋》教案《赤壁赋》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赤壁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赤壁赋》教案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把握词类活用;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感悟语言运用上骈散结合的妙处,能够全文背诵;4、学会懂得与自然、与他人、与文字等多种交流方式,释放胸怀,提高自身修养。

【重点难点】1、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正音壬rén戌xū 属zhǔ客冯píng虚御风愀qiǎo然窈yǎo窕tiǎo 桂棹zhào 倚歌而和hè 旌旗jīng舳zhú舻lú 横槊shu 山川相缪liáo 酾shī酒渔樵qiáo 江渚zhǔ 匏páo尊蜉fú蝣2.对照注释,找出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1)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酒)(2)山川相缪(通“缭”)3.知识了解学生参看《成才之路》“资料园地”二、诵读文章,整体感知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一、(1)月下泛舟乐二、(2~3)吊古伤今悲三、(4~5)阐述哲理乐四、精读1——2段,背诵、积累、感悟、体会。

三、研习文本1、第一段①自由诵读第一段,本段中,哪些句子描绘了“七月既望”之夜赤壁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讨论明确:写景色的共三组偶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清风明月,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作者不禁心旷神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高三一轮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赤壁赋》学生用

高三一轮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赤壁赋》学生用

),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
)其破.(
)荆州,下.(
)江陵,
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
)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侣.(
)鱼虾而友.(
)麋
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
)。
举酒属.(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
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
)一苇之所如.(
),凌.(
)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
)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
பைடு நூலகம்
)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
2.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
编号
3.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用时间
4.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5.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7.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
林清玄:生命的可爱在于不断地上升和下落
3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

赤壁赋学案(精选2篇)

赤壁赋学案(精选2篇)

赤壁赋学案(精选2篇)赤壁赋学案篇115. 赤壁赋学案◎课前自主【走进】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

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

西晋杜预,是他的十六世祖。

他从十五六岁起,博读经史,关怀时政。

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杜牧有政治抱负,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尽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

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识记积累】字音:属(zhǚ )窈窕(yǎo tiǎo )少(shǎo )焉酾(shī )冯(píng )倚歌而和(hè )之袅袅(niǎo )嫠(lí )妇愀(qiǎo)然缪(liáo)舳(zhú)舻(lú ) 槊(shuò )糜(mí )扁(piān )舟渚(zhǔ )通假字:1.举酒属客:“属”通“嘱”,这里指劝人饮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御,驾。

3.山川相缪:“缪”通通“缭”,盘绕词类活用: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2.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走。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5.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使动用法,使……正。

特别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4.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5.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6.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课文初探】1.在这一段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赤壁赋》学案(无答案)不分版本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赤壁赋》学案(无答案)不分版本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赤壁赋》学案(无答案)不分版本赤壁赋【课标要求】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2.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考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而、何、乎、乃、其、且、假设、所、为、焉、也、以、因、于、与、那么、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使用说明及方法指导】1.用20-25分钟时间,认真依据课文注释复习翻译,要求逐字逐句,准确无误。

2.用20-25分钟时间,认真完成训练案。

要求不看书、不讨论。

〔有些题目可以只说不写〕3.用5分钟时间,讨论交流并解决自己有疑问的题目【学习目标叙写】1.学生能对照课下注释直译文言实词、虚词和课文;2.能够把整理出的文言知识进行归纳,对于特殊的词法和句法能准确指出和现代汉语的区别;3.能准确说出“望、歌、如、然〞等字的义项,并指出其在具体语境的意思;4.能准确指出“而、于、之、其〞等虚词的几种用法,并准确判断其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

复习学案一、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

j《赤壁赋》学案ubwkq

j《赤壁赋》学案ubwkq

《赤壁赋》学案1、知识目标:(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学习理解本文“文赋”的文体特点及所运用的“赋”的表现手法(主客问答的行文结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2、能力目标:(1)体会本文情、景、理交融的技巧;(2)培养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其“”外儒内道”的思想。

第一学时(一)基本任务:1、生字注音壬戌(rénxū)酾酒(shī)桂棹(zhào)横槊(shuò)余音袅袅(niǎo)渔樵(qiáo)幽壑(hè)扁舟(piān)嫠妇(lí)匏樽(páo)愀然(qiǎo)蜉蝣(fúyóu)山川相缪(liáo)无尽藏(zàng)狼籍(jí)旌旗(jīng)舳舻千里(zhúlú)枕藉(jiè)属客(zhǔ)斗牛(dǒu)窈窕之章(yǎotiǎo)相与(yǔ)扣舷而歌(xián)溯流光(sù)倚歌而和之(hè)少焉(shǎo)江渚(zhǔ)洗盏更酌(gèng)冯虚御风(píng)曾不能(zēng)肴核(yáohé)2、通假字【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属”通“嘱”:劝人饮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冯”通“凭”:乘。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连结,盘绕。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3、字词活用【舞】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动词的使动用法。

【泣】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词的使动用法。

【西】西望夏口:向西,名词用作状语。

【东】东望武昌:向东,名词用作状语。

【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伴侣,名词的意动用法。

友:以……为朋友,词的意动作法。

【下,东】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方位名词作动词用。

高中语文:3.9《赤壁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河北地区专用

高中语文:3.9《赤壁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河北地区专用

《赤壁赋》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诵读,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2.通过研习探讨,把握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

3.通过预习交流,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如“属”、“如”等实词,“之”、“然”、等虚词,同时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1.如何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2.个性化鉴赏:景、情、理的融合,语言特点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生课前预习1.阅览相关材料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二、作者和解题: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教师明确: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

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

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

三、第一环节: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

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第二环节: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1.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骈句,用心读。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五、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师点拨: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落实教学目标。

六、第四环节:学生按四组展开讨论:1.文章写了怎样的景?2.文章写了怎样的情?3.文章写了怎样的理?七、课堂演练,强化双基(略)八、布置作业: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1)搜集苏轼相关作品(词赋)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赏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体会苏轼对自然的态度。

(2)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

必修二赤壁赋一轮复习(二) - 副本

必修二赤壁赋一轮复习(二) - 副本

必修二:《赤壁赋》一轮复习学案(二)【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并能默写文中句子。

2、识记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方其破荆州:哀吾生之须臾:知不可乎骤得:相与枕藉:2.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月出于东山之上B.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C.方其破荆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D.耳得之而为声为文以志3、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

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4、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此时,苏轼被贬谪居于黄州,心情压抑,但又能豁然释怀,希望朝廷能重新起用自己,这种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反映在作品中,作者只能慨叹人生之无常。

)5.下列关于这段文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 )A.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精品学案《赤壁赋》1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答.doc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精品学案《赤壁赋》1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答.doc

《赤壁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难点: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学习内容】【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二十一岁中进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喜交游,推奖后进不遗余力,一时知名人士皆归之,如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号称“苏门四学士”。

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

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南宋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2.文体知识赋,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是由先秦的诗歌派生出来的。

到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有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它侧重于写景,借景生情。

最早的赋出现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称为“短赋”。

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实际上是诗与赋之间的过渡,又称“骚赋”,到了汉代便正式确立了赋的体制,称为“辞赋”。

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

唐代又由骈赋体转入律体,谓之“律赋”。

赋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3.文题背景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

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

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象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

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

“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这时他已年过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
【课标要求】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2.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考纲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使用说明及方法指导】
1.用20-25分钟时间,认真依据课文注释复习翻译,要求逐字逐句,准确无误。

2.用20-25分钟时间,认真完成训练案。

要求不看书、不讨论。

(有些题目可以只说不写)
3.用5分钟时间,讨论交流并解决自己有疑问的题目
【学习目标叙写】
1.学生能对照课下注释直译文言实词、虚词和课文;
2.能够把整理出的文言知识进行归纳,对于特殊的词法和句法能准确指出和现代汉语的区别;
3.能准确说出“望、歌、如、然”等字的义项,并指出其在具体语境的意思;
4.能准确指出“而、于、之、其”等虚词的几种用法,并准确判断其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

复习学案
一、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

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

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唐宋八大家的,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
二、重点字词
(一)注音
1.壬戌()
2.桂棹()
3.余音袅袅()
4.幽壑()
5.嫠妇()
6.愀然()
7.山川相缪()
8.舳舻千里()
9.旌旗()10.酾酒() 11.横槊() 12.渔樵()13.扁舟()14.匏樽() 15.蜉蝣() 16.无尽藏()17.狼籍() 18.枕藉()
(二)释义
七月既望()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渺渺兮予怀()
倚歌而和之()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方其破荆州()
固一世之雄也()
哀吾生之须臾()
知不可乎骤得()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三、知识梳理
(一)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山川相缪()
4.杯盘狼籍()
5.举匏尊以相属()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正襟危坐()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8.侣鱼虾而友麋鹿()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望美人兮天一方()
2.歌:
扣舷而歌
歌曰
倚歌而和之
3.如:
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4.然:
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
5.长:
抱明月而长终
而卒莫消长也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托遗响于悲风
7.而:
羽化而登仙
扣舷而歌
倚歌而和之
正襟危坐而问之
侣鱼虾而友麋鹿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
耳得之而为声
8.之:
凌万顷之茫然
扣舷而歌之
倚歌而和之
哀吾生之须臾
9.其:
而不知其所止
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
方其破荆州
(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徘徊于斗牛之间()
3.何为其然也()
4.而今安在哉()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而又何羡乎()7.凌万顷之茫然()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9.渺渺兮予怀()
四、解释课内成语
1.沧海一粟:
2.正襟危坐:
3.遗世独立:
4.不绝如缕:
5.杯盘狼藉:
五、重点句子翻译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我的收获:
第二课时课后训练案
使用说明以及方法指导:
1、学生用20-25分钟时间,个人完成训练案。

2、学生用20分钟时间,交流、展示、点评,所有内容当堂清。

3、学生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总结整理,小组长进行检查。

课内训练案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 .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2.下列句子中与“乌鹊南飞”中“南”字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
A .不知东方之既白.
B .顺流而东.也
C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D .侣.鱼虾而友.
麋鹿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
B .寄蜉蝣于.天地/吾与子渔樵于.
江渚之上 C .侣鱼虾而.友麋鹿/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D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耳得之.
而为声 4.下列句子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C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5.对这篇赋所表达的感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1段写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

B .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

C .主客对话,先悲后乐,既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

D .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情怀。

6.下列词语中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
A.⎩⎪⎨⎪⎧ 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襟危.坐端正
B.⎩⎪⎨⎪⎧ 下.江陵向下游到顺流而东.向东进发
C.⎩⎪⎨⎪⎧ 酾.酒临江斟酒渔樵于江渚.之上江中小岛
D.⎩⎪⎨⎪⎧ 驾一叶之扁舟.小船渺.沧海之一粟眼泪
7.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驾一叶之扁舟 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羡长江之无穷
A .①②⑦⑧/③④⑥/⑤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 .①③④⑥/②⑦⑧/⑤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8.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
周郎者乎 A .终葬于.先人之北,然后惟其所愿 B .今是溪独见辱于.
愚,何哉 C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D .于.
其身也,则耻师焉 9.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何为其然也
A .托遗响于悲风
B .石之铿然有声者
C .君欲何往
D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课外拓展
古文断句,解释重点词语并划分句子停顿。

要点积累①考查的实质是理解文言文的文意,断句只是考查的一种切入方式。

②备考中,要以解读文本为主,断句标志为辅,将二者结合起来。

③考试中,在致力于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注意断句标志。

1.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
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
用益广奈何穷也
解释重点字词:
身 善 屦 徙
或 子 穷 跣
冠 被发
2.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
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彼知颦美
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惜乎
解释重点字词:
颦 美 坚 挈
之所以 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