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_52790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_52790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教学参考书: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一章绪论要求掌握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发展动向;了解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及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掌握污染物在环境各圈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内容一、环境化学二、环境污染物及迁移转化规律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要求掌握大气结构,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及其迁移;掌握重要污染物参与光化学烟雾和硫酸型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了解酸雨、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问题。

内容一、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二、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第三章水环境化学要求要求了解天然水的基本性质,掌握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进行沉淀一溶解、氧化一还原、配合作用、吸附一解吸、絮凝一沉降等迁移转化过程的基本原理,并运用所学原理计算水体中金属存在形态,确定各类化合物溶解度,以及天然水中各类污染物的pE计算。

了解颗粒物在水环境中聚集和吸附一解吸的基本原理,掌握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以及分配、挥发、水解、光解和生物降解等迁移转化过程的基本原理。

内容一、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二、水中无机物的迁移转化三、水中有机物的迁移转化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要求要求了解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的粒级与质地分组特性;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一植物体系中迁移的特点、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掌握土壤的吸附、酸碱和氧化还原特性.内容一、土壤的组成与性质二、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的迁移三、土壤中农药的迁移第五章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要求要求掌握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耗氧和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的微生物降解;若干元素的微生物转化;微生物对污染物质的转化速率;毒物的毒性、联合作用和数突变、致癌及抑制酶活性等作用。

要求了解有关重要辅酶的功能;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生物转化类型。

内容一、污染物在体内的运转二、污染物质的生物富积、放大和积累三、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四、污染物质的毒性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要求要求了解这些典型污染物的来源、用途和基本性质,掌握它们在环境中的基本转化、归趋规律与效应。

841环境化学复习大纲

841环境化学复习大纲

841《环境化学》复习大纲一、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天然水体的组成与性质,溶解和沉淀,氧化和还原,配合作用及固液界面间相互作用等基本环境化学过程,主要有毒难降解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归宿模式;掌握大气的基本性质和组成,污染物的源与汇,大气中主要的气相反应和液相反应,以及大气颗粒物性质等基本要领和基本知识,并了解当前全球关注的大气问题的环境化学机制。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闭卷考试,总分150,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参考书目(仅供参考)《环境化学》(第二版),王晓蓉,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环境化学》(第二版),戴树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四、试题类型: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名词解析、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类型,并根据每年的考试要求做相应调整。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部分环境化学概述掌握:环境化学概念、学科特点、研究内容。

熟悉:环境化学分支学科及发展动向。

第二部分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掌握:天然水的基本性质,天然水体重金属形态浓度的计算,封闭及开放体系碳酸的平衡及碳酸化合物的计算方法,碱度酸度的概念及碱度酸度的调节,气体在水中溶解度以及水体的缓冲能力的估算。

熟悉:天然水化学组分的来源、天然水的分类法、水的硬度。

第三部分水环境中的溶解和沉淀作用掌握:天然水中各类化合物溶解度的计算及作图,应用所学原理判断水的稳定性。

熟悉:溶解和沉淀作用在水环境中的意义、水溶液中不同固相的稳定性。

第四部分水环境中的配合作用掌握:腐殖质的基本性质及配合作用,天然水中羟基对重金属离子的配合作用,螯合剂NTA的配合作用。

熟悉: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有机配体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第五部分天然水中的氧化-还原平衡掌握:电子活度的概念,pE、平衡常数和自由能之间的关系,天然水的氧化还原限度、天然水中主要污染物的pE和Eh的计算以及pE-pH和pE-pC图的制作。

熟悉:相对反应趋势和氧化还原平衡、无机硫的氧化还原转化、水中有机物的氧化。

《环境化学》课程考纲(精)

《环境化学》课程考纲(精)

《环境化学》课程考纲Environmental Chemistry考试性质:本课程是研究生业务考试课。

考试内容:环境化学发展及基本内容1.环境化学发展动向、研究内容及热点问题2.环境化学基本概念水环境化学1.天然水的基本特征组成;2.水体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颗粒物微界面过程、颗粒物聚集、溶解与沉淀、氧化-还原、配合作用);3.水体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4.水质模型简介(氧平衡模型、湖泊富营养化预测模型、有机有毒物的归趋模型)。

大气环境化学1.大气中污染物的特征;2.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温室效应;气相大气化学: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化学;液相大气化学:酸沉降化学、大气中液相反应;大气颗粒物化学);3.大气污染数学模式简介(高架连续点源大气污染模式、大气污染箱式模式、大气颗粒物来源的识别)。

土壤环境化学1.土壤组成与性质(吸附、酸碱性、缓冲性及氧化还原性质);2.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重金属、氮磷);3.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典型的迁移过程)。

生物体内污染物的运动过程及毒性1.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2.污染物在机体内的转运;3.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4.污染物的生物转化(有机物的降解);5.污染物质的毒性;6.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1.重金属元素(汞、砷)形态;2.微生物对水环境中化学物质的作用;3.有机污染物(有机卤代物、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

考试要求:在考试过程中,主要考察硕士报考者对污染物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与水平)、化学特性、迁移、转化、积累等归趋行为及效应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尤其涉及这些污染物在水、大气、土壤、生物体和反应器中的化学过程及机理;同时具有应用环境化学的基本理论去解决一些较复杂的环境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性思维和潜力。

此外要求学生对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较为全面的深入理解,并且对环境化学的热点领域研究的最新发展有一定了解。

环境化学考试资料

环境化学考试资料

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大气的机械运动、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造成的影响、污染源本身特性
(1)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污染源在大气中扩散取决于三个因素:以湍流和风为主导作用
风:气块规则运动时水平方向速度分量,使污染物向下风 向扩散;
湍流:使污染物向各个方向扩散;
浓度梯度:使污染物发生质量扩散。
自由大气的逆温:乱流逆温 下沉逆温 锋面逆温
空气气块的稳定性是由密度层节和温度层结共同决定的。
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度是由大气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有关。Γ<Γd,大气势稳定的;Γ>Γd,大气是不稳定的;Γ=Γd,大气是平衡状态。
大气的垂直递减率越大,大气越不稳定。反之,则越稳定。如果垂直递减率减小,甚至造成等温和逆温状态,这是对大气垂直对流运动造成巨大障碍,地面气流不易上升,使地面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难以借气流上升而扩散。平流层的垂直递减率是负值,垂直混合很慢,所以当污染物进入其中难以扩散,甚至可以滞留数年之久
大气垂直递减率:Γ=—dT/dz T——绝对温度K, z——高度
在对流层中,Γ>0,Γ=0.6K/100m,即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
当Γ<0 时,称为逆温层。这时气层稳定性强,对大气的垂直运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根据逆温形成的过程不同,可分为两种:
近地面层的逆温:辐射逆温 平流逆温 融雪逆温 地形逆温
一次污染物:是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环境中且在大气中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又称为原发性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成分或几种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的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又称为继发性污染物。

(完整word版)环境化学考试全套复习资料(戴树桂版)

(完整word版)环境化学考试全套复习资料(戴树桂版)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__80%—90%_。

2、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环境污染物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工业_、__农业_、__交通_、和__生活_。

5、如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环境效应可分为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三种。

二、选择题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AA热岛效应B温室效应C土壤的盐碱化D噪声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A 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CdB HgC PbD As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B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CdB HgC PbD As三、问答题1、举例说明环境效应分为哪几类?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一、填空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1)NO2+ hν NO + O(2)HNO2 + hν HO + NO 或HNO2 + hν H + NO2(3)HNO3 + hν HO + NO2(4)H2CO + hν H + HCO 或H2CO + hν H2+ CO (5)CH3X + hν CH3+ X2、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成HNO3、NO3和HNO3等物质。

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O3的反应机理如下:CH2(O3)CH2O3 + CH2 == CH2H2CO+H2COO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化学组成和性质有关,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两种。

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CFmCln + hv CFmCln—1 + ClCl + O3O2 + ClOClO +O O2 + Cl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中的____温室效应_____、___臭氧层破坏_______、光化学烟雾___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8、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为__爱根核模__、__积聚模___、_粗粒子模__.9、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HO__。

环境化学复习大纲

环境化学复习大纲

一、名词解释(5*3’)1.环境污染:(PPT)人类活动产生的副产品和废物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的一系列干扰和侵害,如水污染、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海洋污染等等。

具体地说:环境污染就是指有害物质对大气、水、土壤和动植物污染并达到有害的程度。

(课本)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就叫做环境污染。

2.环境化学: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3.环境污染物: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分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

大部分污染物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

4.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5.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如CO、SO2 、NO等。

6.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经化学反应形成的污染物质,如臭氧(O3)、硫酸盐颗粒物等。

7.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是指有污染源排放出来的污染物由于空气的运动使其传输和分散的过程。

8.天气形势:是指大范围气压分布的状况,局部地区的气象条件总是受天气形势的影响。

9.自由基:也称游离基,是指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带有为成对电子的碎片。

大气中常见的自由基如HO.,HO2.,RO.,RO2.,RC(O)O2.10.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11.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或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的现象。

12.酸性降水:是指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将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面的过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化学》考研大纲_哈工大考研大纲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化学》考研大纲_哈工大考研大纲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化学》考研大纲
环境化学部分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并且能灵活运用,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大气环境化学
a: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b: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c:大气污染物的光化学转化过程: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的光化学转化
d:酸沉降的化学过程:硫氧化物等的化学转化
e:重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硫酸烟雾、酸雨
2、水环境化学
a:水的结构特征及相关特性
b:水中污染物的存在形态
c:水中无机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胶体形成、吸附-解吸等
d:水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吸附、挥发、水解、光解、分配、生物富集、生物降解等
e:水质模型,流域水质模拟
3、土壤环境化学
a:土壤的组成和性质:土壤组成、吸附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
b: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
c: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机制
d: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4、污染物的生物转化
a: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b:污染物的生物转化
c:金属元素的生物甲基化
d:污染物质的毒性
三、试卷结构:
a:概念题(10分)
b:简答题(20分)
c:论述题(30分)
d:应用题(15分)
四、参考书目
戴树桂,环境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环境化学》课程考核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考核大纲
(三)水环境化学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溶解和沉淀,氧化一还原,配合作用。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及相关的计算。
(四)土壤环境化学
土壤组成,土壤吸附性,土壤酸碱性,土壤的氧化还原性。污染物在土壤一植物体系中的迁移,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几种机制。土壤中农药的迁对象
修读完本课程规定内容的化学与应用专业的本科学生;
提出并获准免修本课程、申请进行课程水平考核的化学与应用专业的本科学生;
提出并获准副修第二专业、申请进行课程水平考核的非化学与应用专业的本科学生。
二、考核目的
考试是对教和学的一次全面验收,既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汞、铅、镉、砷等。有机卤代物,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
(七)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及分类;有害废物及判定,有害废物的迁移途径及其危害。放射性的基本概念,放射性固体废物,核辐射对人体的损害。
(五)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生物膜的结构;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吸收,分布,排泄,蓄积。生物富集,生物放大,生物积累。生物转化中的酶,若干重要辅酶的功能,生物氧化中的氢传递过程,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生物转化类型等。毒物,毒物的毒性,毒物的联合作用,毒作用的过程,毒作用的生物化学机理。
(六)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三、考核形式与方法
笔试,闭卷,开卷
四、课程考核成绩构成
平时听课出勤、课外作业30%
期末考试成绩70%
五、考核内容与要求
(-)绪论
环境问题,环境化学。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环境化学复习提纲附答案

环境化学复习提纲附答案

环境化学复习提纲•Chapter 11、现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有哪些?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固体废弃物的危害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损伤。

2、环境化学的分支。

环境分析化学、各圈层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化学。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当前世界范围普遍关注的污染物有哪些特性?(1)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a. 按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b.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固体污染物c.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d. 按人类社会活动不同功能产生的污染物可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生活污染等(2) 当前世界范围普遍关注的污染物主要特性是:持久行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的所谓“三致”化学污染物,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4、优先控制污染物及其种类在众多污染物中被筛选出潜在危害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称为优先污染物。

优先控制物包括如下几类:挥发性卤代烃类、苯系物、氯代苯类、多氯联苯、酚类、硝基苯类、苯胺类、多环芳烃类、酞酸酯类、农药、丙烯腈、亚硝胺类、氰化物、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在“黑名单”中,共有14类,68种优先控制的污染物。

其中优先控制的有毒有机化合物有12类,58种,占总数的85.29%,•Chapter 21、大气层的化学分层﹤86 km、匀和层或湍流层86~90km、90km~110km、> 120km、非匀和层、外大气层500km以上。

2、温室气体的种类(举例)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二氯乙烷、臭氧、CFC 11、CFC 12、四氯化碳。

3、酸沉降化学酸沉降(acid deposition)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迁移到地表(湿沉降),或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到地表(干沉降)的过程。

湿沉降 (wet deposition)大气中的物质通过降水而落到地面的过程。

环境化学期末复习纲要..

环境化学期末复习纲要..

绪论(一)环境的定义广义: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即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狭义:指相对于人类这个主体而言的一切自然环境要素的总和。

(二)环境问题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的生活和生产条件,就叫做环境污染。

(三)环境化学环境化学是在化学学科的传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的的一门新兴学科。

(四)环境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化学形态;2.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以及他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之间的化学环境行为;3.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性;4.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五)目前国际上较为重视的环境问题1.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其相互耦合的研究;2.化学品安全评价;3.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4.开展创造无污染生产过程。

(六)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以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成为环境污染物。

判断标准为外来物质和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七)环境污染物的分类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气体污染物,固体废弃物,液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物理污染物,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

(八)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来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谓之为环境效应,并可分为自然环境效应和人为环境效应。

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可分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效应,环境生物效应。

(九)环境化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十字总结为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归趋和效应。

大气环境化学(一)大气的层次划分及其特点大气层按海拔高度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环境化学复习提纲

环境化学复习提纲

一、绪论1、环境化学的性质、任务: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2、POPs的概念和特性(填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指人类合成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

特性:高毒、持久、生物积累性、亲脂憎水性二、大气环境1、大气层的垂直结构(填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和散逸层(外层)2、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填空)ppm = m mg/m3 *22.4/M 水中1ppm=1mg/l3、光化学反应的一般过程,说明为什么红外光一般不能引起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一般有如下过程:(1)引发反应:A + hν→A*A为基态;A*为A的激发态;hν为光量子(能量)。

随后,A*可能发生如下后续反应:(2)发生荧光或磷光,回到基态A:A*→A + hν(3)碰撞失活,回到A:A*+ M→A + M*(4)解离成新物质:A*→B1+B2+……(5)与其它分子反应,生成新物质:A*+C→D1+D2+……红外光一般不能引起光化学反应:通常化学键的键能大于167.4kJ/mol(相应波长715nm),红外光波长大于760nm,光子的能量远低于化学键能,因而不能引起光化学反应。

4、E=N0·hν=N0·h·c/λ(J/mol)(判断断键)能引起光化学反应的波长范围:100-700nm5、何为自由基?对流层大气中重要的自由基的来源自由基:具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1) HO·(1)清洁大气中, O3 光解是大气中HO·的重要来源(2) 污染大气中,可源于HNO2和H2O2光解:2) HO2·主要来源于醛(尤其是甲醛)的光解:其次,亚硝酸酯和H2O2 的光解可导致生成HO2·若体系中有CO,则有:OH· + CO→CO2 + H·H· + O2→ HO2·3) R·、RO·和RO2(1)烷基(大气中最多的是CH3· ) 主要来源于醛和酮的光解其次,·O 和OH·与烷烃类发生摘H 反应生成R·(2)烷氧基(如H3CO·)主要来源于甲基亚硝酸酯和甲基硝酸酯光解(3)过氧烷基(如H3CO2·)主要来源于CH3·与空气中O2 的结合6、CH及其衍生物与OH、O3等发生反应的一般规律。

环境化学复习纲要

环境化学复习纲要

第一章1.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2.由包含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各圈层的自然环境和以生物圈为代表的生态环境组成地球环境系统,再与反映人类生产、生活和技术活动的人类活动圈形成彼此相互间存在错综复杂关系的综合体系。

3.环境污染物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废弃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4.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可分为自然环境效应和人为环境效应。

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生物效应。

5.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主要形式: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

机械迁移最重要。

6.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物质的过程。

第二章7.大气层的结构:⑴对流层(①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约每上升100m温度降低6℃②密度大,大气总质量的3∕4以上集中在对流层)⑵平流层(有厚约20㎞的一层臭氧层,臭氧的空间动力学分布主要受其生成和消除的过程所控制:⑶中间层⑷热层8.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CO2,SO2,NO)9.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经化学反应形成的污染物质(O3,硫酸盐颗粒)10.含氮化合物:大气中存在的含量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N2O、NO、NO2。

其中N2O是低层大气中含量最高的含氮化合物。

燃烧产生的NOx主要是NO,占90%以上。

11.垂直递减率():,=0,称为等温气层;<0,称为逆温气层。

若< ,表面大气是稳定的;> ,大气是不稳定;= ,大气处于平衡状态。

838环境化学

838环境化学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化学》考试大纲一、适用范围及基本要求概述《环境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包括了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归趋和效应。

本考试大纲侧重于环境污染化学,着重于各类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行为、效应以及减少或消除其产生的理论和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及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等经典内容。

对其中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式、金属离子的存在形态及生物效应、化学物质结构与毒性关系,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生物浓缩机制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需加以重点掌握。

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一)环境化学概论环境化学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发展动向、研究内容及热点问题(二)水环境化学1.天然水的基本特征组成;2.水体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着重配合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沉淀和溶解、水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等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3.水体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环境行为与归趋模式。

着重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等典型机制与迁移转化模式。

1. 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营养物质的来源;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湖水的营养化程度;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三)大气环境化学1.大气中污染物的特征;2.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温室效应;气相大气化学: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化学;液相大气化学:酸沉降化学、大气中液相反应;大气颗粒物化学);3. 重要的大气环境化学问题:光化学烟雾的定义、特征及形成条件;光化学烟雾主要参与物质;光化学烟雾形成机理;光化学烟雾危害及防治;光化学烟雾与硫酸型烟雾的对比;太阳和地球辐射间的能量平衡;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及防治对策;降水的化学组成;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影响因素;酸雨的危害及防治;大气平流层的组成;臭氧层的形成和耗损的化学反应;臭氧洞的危害;臭氧层破坏现状及防治。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大气层的主要组成与结构、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大气颗粒物。
考试要求
1.熟悉基本概念:自由基、光化学烟雾、硫酸型烟雾、温室气体、温室效应、逆温、大气稳定度、PM10、PM2.5。
2.熟悉:大气层的主要组成与结构、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
3.掌握:辐射逆温的形成与特点、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5.掌握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机制。
6.了解非离子型农药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7.熟悉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过程与毒性
考试内容
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污染物在机体内的转运、污染物的生物转化。
1.了解生物转化中的酶及其组成。
2.熟悉重要辅酶的功能。
3.熟悉生物氧化中的氢传递过程。
4.掌握: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的转化过程。
5.掌握光化学烟雾、硫酸烟雾、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现象产生的机理、特征与危害。
6.熟悉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消除途径。
(二)水环境化学
考试内容
水中污染物的分布与存在形态、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考试要求
1.了解水中污染物的分布与存在形态、水中营养元素种类。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环境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823环境化学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环境化学主要内容: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过程与毒性等的了解情况。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计算,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题目的处理中。
二、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2.熟悉水体富营养化、分配作用、水解作用、生物富集、生物积累、生物放大、光敏化作用、共代谢等基本概念。

828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828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武汉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化学》(828)考试大纲一、考试说明1. 考试性质《环境化学》入学考试是为武汉科技学院环境工程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

其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环境工程专业理论基础。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

2. 评价目标本课程考试的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利用其解决环境工程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3. 考试形式(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180分钟。

(3)题型:以概念、分析、计算题为主。

4. 参考书目(1)《环境化学》, 戴树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环境化学》,何燧源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二、考试范围及试卷结构(满分150分)第一章绪论(10分)1.认识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它的研究内容、特点、任务;2.了解环境化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动向;3.熟悉环境污染物的类别;4.掌握人类对现代环境问题认识的发展.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40分)1.了解大气的层结结构,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掌握逆温概念及逆温带来的不利;2.掌握光化学第一、第二定律,大气中重要的光离解,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5.掌握重要污染物参与光化学烟雾和硫酸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了解两种烟雾的危害,熟悉两种烟雾之间的异同;6.掌握酸性降水的概念、化学组成、PH界限,认识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了解PH背景值,背景点的知识,熟悉酸雨的危害;7.了解大气中颗粒物的粒度分布、表面性质和化学组成,认识颗粒物的三模态及其源和汇,熟悉大气颗粒物的去除过程;8.掌握温室气体及温室效应的概念,熟悉温室效应的危害和防治对策,尤其应对CO2以外的温室气体加以重视;9.了解臭氧层的位置、浓度、厚度、作用、形成过程等基本知识,掌握臭氧层损耗的机理,认识臭氧层耗损的危害及保护臭氧层的措施;10.了解描述大气污染的数学模式。

环境化学实验复习大纲

环境化学实验复习大纲

环境化学实验复习大纲实验一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日变化曲线一、实验的意义二、实验原理:NOx的测定原理三、仪器和试剂:吸收液的保存和使用注意事项;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管的作用。

亚硝酸钠标准溶液的保存。

四实验步骤:装置的连接,装置各组成的作用五数据处理注意浓度转换为标准状态下的浓度六思考题氮氧化物与光化学烟雾有什么关系?产生光化学烟雾需要哪些条件?实验二水中六价铬的测定实验意义实验原理:六价铬的测定原理——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水样的预处理,注意标准曲线的绘制也应与水样做同样预处理。

实验三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测定——总磷和叶绿素a的测定一、实验意义二、实验原理:总磷的测定原理——钼锑抗分光光度法;干扰;三、仪器和试剂:混合试剂;四实验步骤:总磷测定:水中总磷和总溶解磷的测定的区别;消解的作用;叶绿素a测定:记录体积;滤膜使用;比色皿加盖;盐酸的作用。

五数据处理:叶绿素a测定中需记录的体积;六思考题:富营养化含义和指标。

实验四底泥中腐殖质的分离与提取实验意义实验原理:腐殖质中富里酸和腐殖酸的分离与提取的原理;思考题:1.简述腐殖质的结构特点,并简要说明水体中腐殖质对重金属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作用。

2.从离心管内往滤纸上转移腐殖酸渣时为什么要用pH=3的蒸馏水?3.称量烘干后的滤纸时为何要盖上称量瓶的盖子?实验五有机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一、实验的意义二、实验原理:Kow的定义三、仪器和试剂紫外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注意尽量防止有机物的挥发思考题1、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测定有何意义?2、振荡法测定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有哪些优缺点?实验六底泥对苯酚的吸附作用一、实验的意义二、实验原理:苯酚的测定原理——4-氨基安替吡啉分光光度法,吸附等温线含义;三、仪器和试剂苯酚浓度越大贮存越稳定四实验步骤:设计实验五数据处理:三种吸附等温式的拟合。

环境化学复习题纲

环境化学复习题纲

一、名词解释1、生物修复:广义的生物修复通常是指利用各种生物的特性吸收,降解,转化污染物。

狭义的生物修复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

2、土壤本底值:是指未受人为污染的土壤中有毒物质的平均含量。

3、生物甲基化:在生物的代谢作用下,有机物中的氢原子为甲基所取代或金属离子转化为金属甲基分子的过程。

汞等金属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甲基金属的毒性大为增强。

4、地方性砷中毒:在特定地理环境中,人体摄入过量砷引起皮肤角化、色素沉着、癌变等症状的慢性中毒疾病。

5、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

6、环境激素:对生物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产生干扰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

7、血脑屏障:机体参与固有免疫的内部屏障之一,由介于血循环与脑实质间的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和包于壁外的胶质膜所组成,能阻挡病原生物和其他大分子物质由血循环进入脑组织和脑室。

8、胎盘屏障:污染物质由母体转运到胎儿体内,必须通过由数层生物膜组成的胎盘称为胎盘屏障。

9、肠肝循环:有些物质由胆汁排泄,在肠道运行中又重新被吸收,该现象称为肠肝循环10、生物富集: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1、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12、生物积累:是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3、BCF(生物浓度系数):即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14、辛醇-水两相分配系数(Kow):化学物质在辛醇中质量和在水中质量的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学院(盖章):负责人(签字):
专业代码:083002 专业名称:环境工程
考试科目代码:846 考试科目名称:环境化学
(一)考试内容
试题以戴树桂主编的《环境化学》为蓝本,内容涵盖该教材的绪论、第一至七章,总体上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专业术语、基本规律和方法,重点掌握常见的污染源、污染物和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的实质,以及这些污染物在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中迁移、转化规律;基本掌握固体废弃物和放射性物质产生、迁移、转化、危害和有效利用之规律;掌握揭示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常用研究方法和表达方式。

试题具体考查的内容:
1、掌握环境、污染物、污染源、环境效应和环境容量等基本概念。

2、掌握《环境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最新进展。

3、掌握常见的污染源和污染物。

4、重点掌握污染物在大气圈中迁移、转化规律。

5、重点掌握污染物在水圈中迁移、转化规律。

6、重点掌握污染物在土壤圈中迁移、转化规律。

7、掌握常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实质。

8、了解常用的数学模型,能对模型进行选择和识别,了解模型的规划功能。

9、掌握生物组织结构及生长、繁殖之特点和规律。

10、重点掌握污染物进入生物体的方式和方法。

11、理解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分布、排泄的规律。

12、重点掌握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放大和积累的规律。

13、掌握污染物“有机化”现象和规律。

14、掌握酶的作用机理。

15、掌握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转化规律。

16、掌握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机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