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环境概述课后检测能力提升 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归纳提升学案 湘教版选修6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备选答案①全球性的环境污染②可持续发展③环境④人为原因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表现为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1.人类与环境的对立性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而环境的发展变化具有客观规律性。
因此人类的主观要求同环境的客观属性之间、人类有目的的活动同环境的客观发展过程之间存在统一的关系,同时也对立着。
它表现为人类与环境相互排斥,人类以主观需求、主观认识评价环境,力求以选择、改造、治理等方式排斥环境中不合需要的方面。
例如农业开发时对林木的破坏和对土地的开垦。
环境则因其客观属性而排斥人类违背规律的改造活动,令其事与愿违。
例如对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过度开垦,引起水土流失,造成了大面积石丘劣地。
当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并超过了环境的再生能力(如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和自净能力(如工业“三废”排放)时,被破坏的环境以灾害的方式否定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当环境的恶化超过了人类的承受能力时,人类则以迁徙的方式否定环境的价值与意义。
2.人类与环境的统一性人类与环境的统一性表明它们之间存在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它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人类与环境相互依存。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环境。
环境具有一定的提供资源的再生能力和容纳废物的自净能力。
为了生存,人类必须从环境中获取空气、水和食物等进行新陈代谢,并将代谢产物排放到环境中;为了发展,人类通过生产与消费活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在建设环境(如营造建筑物、开垦农田等)的同时,排放废弃物(如代谢物、生活垃圾、工业“三废”等),离开了环境,人类就无法生存发展。
另一方面,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也离不开人类的建设与保护。
人类具有一定的认识和改造、保护环境的能力。
虽然天然环境孕育了人类,但它已不适合现代人类的生存发展。
当代环境是人类对天然环境长期改造的结果,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只有坚持规划、建设、维护、管理,人工环境才不致荒芜。
_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概述课件湘教版选修60508168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环境概述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 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中 心物不同 周围事物不同 环境的范围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 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 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 住区等。
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受人类活动不同程度影响 的自然环境。
2.分类: 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
自然环境
社 会 环 境
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 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
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 盐湖、极地苔原等
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 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 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
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 田水利、畜群牧场等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环境概述学案湘教版选修44
第一节环境概述●课标要求了解有关环境的基础知识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课标解读1.通过图像材料,区别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同时指出它们包含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2.结合案例材料,分析环境受污染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新课导入建议课堂播放《沂蒙山小调》顿时好像我们大家一起走进了沂蒙山区,这首歌曲在山里、在田间,四处回荡,我们无不被那迷人的田园风光所陶醉,以此导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环境因素”并完成【思考交流】2;③看教材P2~3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3、环境质量”并完成【思考交流】3。
→步骤1:导入新课。
→步骤2:教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并完成【问题导思】1、2题。
↓步骤8: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内容,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
←步骤6:教师通过【例2】讲解探究2“环境因素”并得出特别提醒。
←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并且完成【问题导思】1、2、3的设问。
←步骤4:教师通过【例1】讲解探究1“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别”。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环境按其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环境的内涵: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1)环境的相对性不同的主体,环境的内容和形式是不一样的。
(2)①在时间上: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拓展。
②在空间上:随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展而扩张。
1.汶川大地震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面积近50平方千米,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概述素材湘教版选修
第一节环境概述教学建议本节知识主要让学生理解环境的概念及分类、环境要素的分类、环境质量的概念以及环境污染的成因和评价指标。
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具体的实例,效果较好。
教师课前可以搜集环境、环境要素以及环境污染的相关图片和资料,上课时展示给学生,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在讲解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时,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对知识进行对比讲解,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参考资料1.自然环境与自然界的区别自然环境就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自然环境不等于自然界,只是自然界的一个特殊部分,是指那些直接和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自然条件的总和。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自然条件对社会发生作用,自然环境的范围会逐渐扩大。
然而,由于人类生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是不可能膨胀到整个自然界的。
2.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区别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两个在含义上十分相近的概念,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的因素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
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环境仅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含关系。
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的构成因素是众多而复杂的,但就对传播活动的影响来说,它主要有四个因素:(1)政治因素,它包括政治制度及政治状况,如政局稳定情况、公民参政状况、法制建设情况、决策透明度、言论自由度、媒介受控度等;(2)经济因素,它关系到经济制度和经济状况,如实行市场经济的程度、媒介产业化进程、经济发展速度、物质丰富程度、人民生活状况、广告活动情况等;(3)文化因素,它是指教育、科技、文艺、道德、宗教、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4)讯息因素,它包括讯息来源和传输情况,讯息的真实公正程度、讯息爆炸和污染状况等。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环境概述 导学案 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述导学案湘教版选修6地理导学案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题 1.1环境概述学习目标了解环境的概念,注意周围的环境问题;建立保护环境意识重点难点理解环境的概念,记忆环境的分类方法、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前知回顾知识整合合作探究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环境的概念(1)环境:(2)环境的内涵2、环境的分类变式练习1、下列环境属于自然环境的是()A、城市环境B、农田C、高山草甸D、黄河大堤阅读教材P2第一段思考:环境是固定不变的吗?P2活动例:读我国部分城市某日空气质量周报,回答:城市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城市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北京92 TSP Ⅱ济南76 TSP Ⅱ天津82 TSP Ⅱ武汉83 NOx Ⅱ太原218 TSP Ⅳ广州126 NOx Ⅲ长春103 TSP Ⅱ深圳77 NOx Ⅱ哈尔滨96 TSP Ⅱ珠海47 Ⅰ上海74 NOx Ⅱ汕头54 Ⅰ南京95 TSP Ⅱ南宁56 TSP Ⅱ杭州67 TSP Ⅱ成都87 TSP Ⅱ福州42 Ⅰ重庆98 SO2 Ⅱ厦门25 Ⅰ贵阳69 TSP Ⅱ注:总悬浮颗粒物为TSP,氮氧化物为NOx,二氧化硫为SO2。
1)经济特区中,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是;直辖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
2)北方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其首要污染物产生的人为原因是;南方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其首要污染物产生的人为原因是。
(3) 最易出现硫酸型酸雨的城市是。
(4)空气质量为一级的城市分布在,其原因有:。
(5)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大气质量,可采取的相应措施有。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2环境问题概述练习湘教版选修6
课时训练 2环境问题概括基础夯实读以下图片 , 达成第 1~4 题。
1. 四幅图片描绘的地理事象产生的环境问题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2. 四幅图片描绘的地理事象会以致物种多样性减少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3. 四幅图片描绘的地理事象带来的环境问题是由科学技术进步造成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4. 四幅图片描绘的地理事象会以致沿海低地减少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 1.A 2.C 3.D 4.B分析第 1~2 题 , ①地震引起的环境问题是原生环境问题; ②是工业生产中的废气惹起的大气污染 ; ③滥捕滥杀以致物种减少甚至灭绝; ④计算机显示器等是电子垃圾。
它们带来的环境问题都是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 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第 3题 , 计算机显示器等是裁减的电子产品形成的垃圾 , 属于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环境问题。
第 4 题 , 工厂的烟囱排放大批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将使大气的温室效应加强, 全世界天气变暖 , 从而以致海平面高升, 沿海低地被吞没。
阅读资料 , 达成第 5~6 题。
①全家老小齐上阵更招呼左邻右舍雪亮的尖锄粗暴挺进而青草被践踏土地在呻吟风干后卷起飘飘沙粒那一双双眼却绝不在乎。
②水源不足 , 是这地方独一令人望而却步的缺点。
地下水位相当的深, 所以井就成了无价之宝。
③山下良田苦不多 , 耕来山顶做旋螺。
5. 文字描绘的人类行为, 可能造成土地荒漠化的是 () 。
A. 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6. 文字③描绘的人行可能造成() 。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土地碱化D.地面塌陷答案 5.A 6.B分析第 5 , 土地荒漠化主要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域, 是由人不妥的活损坏植被造成的; 文字①中的“卷起沙粒”和文字②中的“水源不足”是关。
第6, “耕来山做旋螺”描绘的是斜坡开梯田的景。
资料 , 达成第 7~9 。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概述素材湘教版选修6(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 环境概述素材湘教版选修6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1.1 环境概述素材湘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 环境概述素材湘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
1环境概述相关素材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公里,处于山区和平原接壤部位.周口店附近山地多为石灰岩,在水力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成为埋藏“龙骨"的仓库,该山故名龙骨山。
山上有一个东西长约140米,南北宽2.5~42米不等的天然洞穴,是50万年以前北京猿人栖息的地方,他们先后在洞穴里群居了40多万年,遗留下他们吃剩的残余食物和用过的器具,还有他们的遗骸。
后来,这个洞被塌方的泥沙和崩落的石块所埋。
早在1918年发现第一地点后,经1921年、1923年的两次发掘,发现了不少哺乳动物化石,特别重要的是在这些化石中有两颗人的牙齿,它是北京猿人遗骨的最初发现。
自1927年以来,又经多次大规模发掘,特别在1929年12月2日的发掘中,科学家在龙骨山的巨大洞穴里又发现了一块完整的原始人头盖骨以后,周口店即以中国猿人之家闻名于世。
根据发掘的地点,科学家们把这种原始人类定名为“北京人",把这座洞穴称之为“北京人遗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进行过多次大规模发掘,清理出40多个男女老少的北京猿人化石,100多种动物化石,10万余件各种石器,以及仍保存在洞穴内的几个灰烬层,最厚的一层超过6米,灰烬层中保留有大量烧过的碎骨和木炭碎块,可见“北京人”早已懂得用火烤食猎物和取暖防寒。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学案 湘教版选修6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学习目标] 1.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归纳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归纳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一、环境概述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分类①自然环境: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自然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自然现象的总和。
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
②社会环境: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
如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等。
2.环境因素(1)概念: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
(2)分类①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②社会环境因素: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
3.环境质量(1)概念: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
(2)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3)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4)评价①环境质量评价:对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价。
②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数。
二、环境问题概述 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分类①依据:产生原因。
②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1)原因①工业生产导致人类索取的资源日益增多,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迅速增加,造成部分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
②人口急剧膨胀对环境的冲击。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环境问题。
(2)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①主要特点a.事故带有突发性。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述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选
第一节环境概述[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环境、环境因素的概念及分类。
2.学会分析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理解各种环境因素的作用及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分类(1)自然环境: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自然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自然现象的总和。
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
(2)社会环境: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
如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等。
二、环境因素1.概念: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
2.分类(1)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
思考自然环境是否指不受人类影响的纯自然的环境?答案不是。
在当今的地球表面上,纯自然环境几乎是不存在的,但那些受人类影响轻微,仍保留着自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仍可称为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受酸雨影响而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由于森林的生态功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仍然属于自然环境。
三、环境质量1.概念: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
2.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3.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4.评价(1)环境质量评价:对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价。
(2)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数。
探究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曾经有人提出过一个看似天方夜谭的设想,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再造一个“迷你地球”,探求人类在这个现代“南泥湾”之中自给自足,以及未来在月球或火星上建立生存空间的可能性。
从1984年到199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石油大王爱德华·巴斯出资2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的沙漠中建起了“生物圈2号”。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概述练习湘教版选修6(2021学年)
2017秋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概述练习湘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秋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1.1 环境概述练习湘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秋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 环境概述练习湘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课时训练1 环境概述基础夯实读图,完成第1~3题。
1。
如果按照环境的属性划分,最有可能是自然环境的是()。
A.①ﻩB。
②ﻩC.③D。
④2.从生态科学的角度看,环境主体是( )。
A。
生物ﻩB.人类C。
植被ﻩD.水体3.如果按照空间尺度来划分环境,四幅图中最可能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 )。
A。
①B。
②C.③ﻩD。
④答案1.D 2.A 3.D解析第1题,图片①②③所示的景观均属于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都属于社会环境;只有图片④所示的景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小,属于“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能量和空间",是自然环境。
第2题,从生态科学的角度看,环境主体是生物环境.第3题,城镇是人类居住和第二、三产业的空间,是聚落的一部分;农田(包括绿洲)是人类进行农业活动的场所,也是聚落的一部分;人类遗址是古代人类活动的场所,与农田、城镇一样均属于聚落;只有沼泽是自然地理环境。
若尔盖,意思是牦牛喜欢的地方。
相传第四十代藏王赤祖德赞(公元815-838年)时期,派大臣征伐边境留守今若尔盖地区,它曾拥有17万公顷的湿地,现在大面积萎缩。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4~6题。
4.下列地理要素中不属于若尔盖地区环境要素的是( )。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环境概述 湘教版选修6
2.环境质量与生活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正相关关系。环境质量越好,人们的生活质量越高。
3 新课堂·互动探究 要点一 环境的概念和分类 1.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即指某 项中心事物的周围情况)。环境按其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主体,环境的内容和形式是不一样 的;环境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在时间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而拓展;在空间上,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展而扩张。环境还是一个 十分庞大和复杂的体系,分类的标准和依据各不相同。
思考: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可得到人类与 环境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点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消失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 源,导致生态破坏、人地关系出现矛盾。由此可知人类与环境之间是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 人类发展。环境的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人们只有遵循环境发展规律, 才能适应环境,使二者达到协调。
问题探究 1.环境因素是不是纯自然的?
提示:不是。环境因素分为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社会 环境因素(如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是人类在长 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的。人类在进行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时, 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自然环境(如改变着水、大气的成分,导致生物物 种减少,改变着地表形态等)。
1 新情境·激趣引航
在距今 6 000~7 000 年前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谷地,即今 伊拉克境内,孕育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也称苏美尔文明)。依靠充足 的灌溉水源和犁的发明,农民生产了超出他们家庭所需要的食物,剩 余的谷物开启了城市发展的大门。但是,他们的灌溉技术并不是可持 续的,水坝和运河渐渐淤塞,河水漫灌和盐分积累使土壤逐渐失去肥 力。美索不达米亚人没有机会来阻止环境的退化。由于技术不足以及 频繁受到入侵者的袭扰,他们忍受着巨大的生态灾难的煎熬,文明因 而走向衰亡。
2017_2018年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环境概述学案湘教版选修620170627447
第一节环境概述●课标要求了解有关环境的基础知识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课标解读1.通过图像材料,区别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同时指出它们包含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2.结合案例材料,分析环境受污染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新课导入建议课堂播放《沂蒙山小调》顿时好像我们大家一起走进了沂蒙山区,这首歌曲在山里、在田间,四处回荡,我们无不被那迷人的田园风光所陶醉,以此导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环境因素”并完成【思考交流】2;③看教材P2~3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3、环境质量”并完成【思考交流】3。
→步骤1:导入新课。
→步骤2:教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并完成【问题导思】1、2题。
↓步骤8: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内容,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
←步骤6:教师通过【例2】讲解探究2“环境因素”并得出特别提醒。
←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并且完成【问题导思】1、2、3的设问。
←步骤4:教师通过【例1】讲解探究1“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别”。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环境按其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环境的内涵: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1)环境的相对性不同的主体,环境的内容和形式是不一样的。
(2)①在时间上: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拓展。
②在空间上:随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展而扩张。
1.汶川大地震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面积近50平方千米,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
版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6配套课件: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
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年11月18日星期四1时45分58
秒01:45:5818 November 2021
•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概述
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环境、环境因素的概念及分类。 2.学会分析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理解各种环境因素的作用及对 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
内容索引
自主学习区 互动探究区 自我检测区
1
自主学习区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 物质 条件的综合体。 2.分类 (1)自然环境: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 自然物质、能量、 生存空间和 自然现象 的总和。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 境等。 (2)社会环境: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_社__会__活__动_ 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如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等。
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上午1时4
5分58秒上午1时45分01:45:5821.11.18
【思考】 自然环境是否指不受人类影响的纯自然的环境? 答案 不是。在当今的地球表面上,纯自然环境几乎是不存在的,但 那些受人类影响轻微,仍保留着自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仍可称为自然环 境,如原始森林受酸雨影响而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由于森林的生 态功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仍然属于自然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环境概述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属于自然环境的是( )
①大漠盐湖②农田③工厂④极地苔原⑤岩石⑥畜群牧场
A.①②④⑤B.①④⑤
C.②③⑥D.④⑤⑥
解析:选B。
自然环境是由地球上的自然要素组成,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
人工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经过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如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
阅读下列图片,完成2~3题。
2.如果按照环境的属性划分,最有可能是自然环境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3.从生态科学的角度看,图片④的环境主体是( )
A.生物B.人类
C.植被D.水体
解析:第2题,图片①②③所示的景观均属于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都属于社会环境;只有图片④所示的景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小,属于“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和空间”的自然环境。
第3题,对生态科学而言,图片④的环境主体是生物。
答案:2.D 3.A
4.下列需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是( )
A.原始森林B.城市聚落
C.高山草甸D.荒漠流沙
解析:选B。
城市聚落是人类改造的环境,物资能源需要从外界输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据此完成5~7题。
5.这里所说的环境主体是( )
A.地球B.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C.人类D.生物圈
6.环境包括下列因素中的( )
①自然环境②社会环境③人工环境④生物环境⑤天王星、海王星⑥银河系
A.①②⑥B.①②③④
C.④⑤⑥D.①②⑤⑥
7.下列不属于社会环境的是( )
A.城市或乡村B.卧龙自然保护区
C.周口店北京人遗址D.贵州梯田
解析:第5题,地球的环境是宇宙中地球之外并与地球相关的事物,如太阳系、银河系等;生物的环境是由各种无机物质、能量组成的非生物环境。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了人类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指的“环境”即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社会环境)。
故这里所说的环境主体是人类。
第6题,人类环境不同于生物环境,但包括生物环境。
银河系、天王星、海王星等属于宇宙环境,它们不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
第7题,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环境,不属于社会环境,保护区保护的是自然环境,使之不受或很少受人类破坏。
答案:5.C 6.B 7.B
若尔盖,意思是牦牛喜欢的地方。
相传四十代藏王赤祖德赞(公元815-838年)时期,派大臣征伐边境留守今若尔盖地区,它曾拥有16.7万公顷的湿地,现在大面积萎缩。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10题。
8.下列地理要素中不属于若尔盖地区环境要素的是( )
A.阳光B.大气
C.生产力D.宇宙
9.若尔盖湿地的面积不断萎缩,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B.人类活动
C.太阳活动频繁D.过度抽取地下水
10.如果若尔盖地区无限制地增加羊群数量,将直接影响________环境的质量( ) A.大气B.土壤
C.生物D.交通
解析:第8题,环境要素仅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整个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而并不是泛指人类周围所有的自然环境,如宇宙、太阳系等。
第9题,环境质量的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为原因。
第10题,羊群无限制地增加,直接破坏的是植被。
答案:8.D 9.B 10.C
二、综合题
11.读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明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20世纪50-90年代间呈现________趋势,其生活质量在70年代中期之后呈________趋势;20世纪50-90年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从________相关变为________相关。
(2)根据上述情形,我们应怎样做才能真正提高生活质量?
解析:(1)20世纪50-70年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生活质量均不断提高,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继续呈上升趋势,但生活质量呈下降趋势。
(2)生活质量的提高包括健康、安全、环境质量和经济因素等的全面提高。
答案:(1)上升下降正负
(2)保证经济数量、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提高环境质量。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西双版纳地区散布着许多橡胶园,这些橡胶园是构成西双版纳优美风光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它们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华侨冒着坐牢的风险,历尽艰辛从东南亚等国引进优良胶种,又冲破了理论禁区后,与大批转业军人共同垦荒抚育成林的。
(1)天然橡胶林中主要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2)按照环境的属性分,西双版纳的橡胶林是一个自然环境吗?请说明理由。
解析:在天然橡胶林中,不仅有维持天然橡胶正常生长的阳光、大气、生物、土壤、水和岩石等自然要素,还有人类对橡胶园的开垦、栽培、养护和割胶等劳动,要维持天然橡胶的正常生长还需要一定的生产技术,这些都是社会因素。
因此西双版纳的橡胶林属于社会环境。
答案:(1)橡胶林中主要的组成要素有阳光、大气、生物、土壤、水和岩石等自然环境要素,人类劳动、天然橡胶的栽培技术等社会环境要素。
(2)不是。
由于橡胶林是人工抚育成林的,因此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经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属于社会环境。
13.下图是降低环境质量因素的示意图,请将备选答案中有关内容的代号与空格内的字母相匹配。
备选答案:①滥伐森林②水土流失严重③沙暴盛行
④气候恶化⑤沿海低地被淹⑥全球变暖、气温升高
⑦水旱灾害增多⑧农牧业减产⑨风沙侵袭⑩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⑪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E__________,F__________,G__________,H__________,
I __________,J__________,K__________。
解析:从引起CO2含量上升的两个因素:毁林、矿物燃烧入手分析。
答案:A—①B—⑩C—②D—⑦E—⑨F—③
G—⑥H—⑧I—④J—⑤(或⑪) K—⑪(或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