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旅游发展背景下的瞿昙镇发展对策研究
古镇旅游开发与发展对策研究
古镇旅游开发与发展对策研究作者:田薪炀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4年第10期田薪炀随着人们对古镇旅游热情的不断高涨,古镇旅游开发已经成为了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增加当地居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
但是,在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环境污染、建筑认为损害、不能可持续发展等现象。
本文从我国古镇旅游开发问题入手,分析如何发展我国古镇旅游并提出一定的建议,为我国古镇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前言:古镇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珍藏着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科研和文化价值。
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古镇旅游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项目古镇凝聚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极大满足了旅游者对文化的消费体验。
因此,如何做好古镇旅游开发与发展,实现古镇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古镇热点话题。
一、我国古镇旅游开发中出现的问题(一)古镇过度开发,古镇特点不明显当前,我国古镇普遍存在过度开发现象,古镇特点不明显。
古镇过度开发是指商业化过于严重,古镇旅游应该体现古镇特有的古朴文化,但是很多古镇随着建筑保持古朴特色,青砖瓦块,但内部基本为现代化设施,商店和礼品店随处可见。
另外,古镇礼品缺乏特点,千篇一律。
古镇商品应该与古镇文化相联系,代表着古镇当地特有的文化和艺术传统,但实际上古镇礼品大多为现代产品,例如,很多古镇都有扇子,扇子的质地一样,只是画面不一样。
古镇特点不明显是指古迹、特点景点少。
例如兴城古城,慕名而来的人大多希望可以看到古镇风情,但进入以后,只有几个旅游景点,而且门票较高,旅游景点的质量也不高,与其他地区区分不大。
另外,部分古镇中内存在的拉客,仿建等行为也损害了游客旅游体验。
(二)古镇文化受到严重冲击旅游开发必然会产生外来文化对本地文化的冲击,但古镇民俗文化冲击过于严重。
一是,古镇文化现代化现象严重。
当前,部分古镇开发过程中出现了误区,在延长古镇经济产业链中过分强调了现代化产业,强调高消费,因此古镇出现了一些舞厅或者酒吧这一类产物,同时这些酒吧产物过分强调经济性,因此其质量并不高而且还存在低俗化趋势,冲击着当地传统的文化道德秩序。
瞿昙寺及其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初探
2020年第3期总第380期丝路文博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瞿昙寺及其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初探李福善(海东市乐都区瞿昙寺文物管理所,青海 海东 乐都 810799)[摘要]文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从不同的层面反映不同时期的人类活动、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等。
瞿昙寺是我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官式建筑群,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从瞿昙寺中轴对称的宫廷建筑模式、技艺高超的壁画艺术、富有皇家气息的御制碑和传承有序的历史牌匾等几方面,论述了瞿昙寺及其文物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以期充分发挥瞿昙寺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
[关键词]瞿昙寺;建筑;壁画;御制碑;牌匾;价值[中图分类号]K87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20)03-0169-04瞿昙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在城南21 公里处的瞿昙镇马圈沟口,寺院占地面积3468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
寺院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因朱元璋所赐“瞿昙寺”匾额而得 名,受皇帝旨意,是明 的河淳地区建的一教寺,建筑风格为典型的明代官式建筑 , 地 建筑特点,是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官式建筑群,建筑形制与北 宫 ,有 宫”的誉。
1959年被列为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以汉式建筑风格和藏传佛教文化相结合,其独特之处表现在建筑、文物、壁画和地域环境等 方面,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建筑、宗教、环境等科c一、瞿昙寺的建筑文化价值瞿昙寺修建在略成正方形的城堡中,坐北朝 南,背靠罗 山,瞿昙河从门前缓缓流过。
建筑总体布局为以中轴线对称的殿堂式两进院落,从山门起 的中轴线上,依次排有山门殿、金刚殿、瞿昙寺殿、宝光殿和隆国殿五座殿堂建筑,地势依据山势 逐层升高,殿堂两侧对称分布御碑亭、小钟鼓楼、壁画回廊、宝塔、配殿、经堂、大钟鼓楼等,显示为典型的汉地佛寺“伽蓝七堂”之制,布局规整,高低错落 有致,雅大气。
青海省瞿昙镇总体规划(获奖)
瞿昙镇规划层级体系“多层合一”模式突破
总规
控规
景观
建筑
修规
Nov.28 2016 .05
青海瞿昙镇总体规划暨详细规划
09
2 原理和方法上的突破
.
▄“现代农业基本生产单元”区划原理与方法的突破 ▄“现代乡村基本聚居单元”人口规模测算原理与方法的突破
“现代农业基本生产单元”区划原理与方法
技术创新
互动关系 农业生产 农村生活
镇 域 退 耕 情 况 分 布
11
“现代农业基本生产单元”区划原理与方法
叠加空间聚落 镇
域 海 拔 高 程 镇 域 地 表 水 系 分 布
镇 域 坡 度
镇 域 坡 向
镇 域 地 貌 分 区
2016 .05
镇 域 农 田 现 状 分 布
镇 域 林 地 现 状 分 布
青海瞿昙镇总体规划暨详细规划
价值 基础 历史 生活 自然 农业 设施 文化 民宿 生态 观光 评估
2016 .05
青海瞿昙镇总体规划暨详细规划
13
瞿昙镇旅游发展与镇村体系规划
瞿昙风景名胜区
旅游服务中心
策划 组织 产品 线路
瞿坛寺景区
廊道
廊道
药草台寺景区
南山森林主题公园景区
2016 .05
青海瞿昙镇总体规划暨详细规划
15
新型镇村体系
青海瞿昙镇总体规划暨详细规划
24
科学研究
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成功
■“青海农林牧式新型农村社区区划
原理与规模测算方法研究”
■“适应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黄土高
原新型镇村体系空间模式研究”
衢州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衢州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国际上旅游业发展势头总体趋势可归纳为“亚洲迅猛,美洲平稳,欧洲趋缓,非洲起步”,旅游供给与消费都在迅猛增长。
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供需矛盾开始突出,竞争日益加剧,国际旅游学界和旅游业界普遍认为世界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旅游业新时期,具体说来就是:旅游需求进一步细化,个性化将取代标准化产品;旅游供给、分配趋于高度灵活化;全球旅游业将主要通过“系统经济”而非“规模经济”来获得发展。
不可否认,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旅游大国。
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初具规模但效益不理想;管理经验初步具备但不成熟。
要想发展壮大旅游业,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做到可持续发展,一整套完备的管理运营机制必不可少。
然而现在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十分盲目,无法做到科学发展。
因此,在上述的背景下,通过分析全国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种种内外部环境变化所凸显出的问题,并据此对衢州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准确判断。
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衢州地区旅游行业的现状及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探讨如何提升衢州地区旅游吸引力,进而提出衢州地区因地制宜的科学发展之道。
所以本文研究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发展适宜本地区的旅游业显得尤为重要。
其结论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对症下药。
有利于衢州旅游业在未来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衢州的城市品牌形象。
希望本文为衢州地区旅游行业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研究比较注重旅游学科理论体系建设,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理论研究,二是多学科的共同关注。
众所周知,旅游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旅游业的发展涉及到经济社会的许多方面,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必须要有多个学科的共同关注。
通过旅游经济乘数效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旅游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旅游的环境和生态科学研究和发展中国家旅游研究和发展中国家旅游研究发展阶段理论研究等四大维度来剖析国外的理论研究现状。
论古镇的旅游开发及文物的保护利用——以西沱古镇为例
一、西沱古镇的历史渊源和文物留存
西沱镇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峡库区中心位置, 原名西界沱,古为“巴州之西界”,因地临长江南岸回水沱而得 名。西沱镇属巫山大娄山中山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属亚热 带欠湿润季风环流气候。西沱镇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新石器时 代,土家族的先祖巴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从古至今,西沱就是 长江上游重要的深水良港。秦汉时期,川东盐业兴起,西沱成为 当时川东南地区繁荣的通商口岸。发生在太平天国时期和抗日战 争时期的两次“川盐济楚”运动,使西沱镇成为盐运大道的起点 和货物集散地。自古以来,便利的水陆交通,使这里烟火繁盛, 生意兴隆,史称“俨然一都邑也”。
4.在云梯街上段古镇入口处和江边码头设置游客接待中心和 观光车。游客可从云梯街上段开始从上至下的游览,游览结束 后可在江边码头坐船到江对岸参观石宝寨景区。从石宝寨乘船 过来的游客,也可乘观光车到云梯街上段,或是顺老街青石梯
拾级而上参观。 5.云梯街古建筑群是西沱镇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为了让观
众更方便的了解云梯街各古建筑的历史风貌,应在这些点设置二 维码,介绍相对应的景点。
“川盐销楚”使西沱镇成为巴盐古道的起点,一条古盐道 从江边码头沿山脊直上山顶独门嘴。商贾货贩们在从江边到山 顶的古道两旁修筑房屋、客棧、店铺、会馆,营造了一条垂直 于长江、青石阶梯街道沿山脊而上的云梯街。在近代,随着川 江航运的发展,西沱镇逐渐成为渝东地区商贾云集、货物集散的 商业重镇。
据考古发现,西沱镇区域分布着观音寺遗址、沙湾遗址、 公龙背遗址等众多文物遗址。这些文物遗址文化堆积时间跨度久 远,最早可见新石器时代,印证了西沱镇是古代巴国及巴民族的 重要活动地区。三峡水利工程开工后,文物部门对这些文物遗址 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工作,出土了大量从新石器时代到汉、唐、 宋、清时期的石器、陶器、瓷器、铁器、陶俑、陶罐、钱币、土 石斧、汉砖等珍贵文物。同时,因为历史上的几次大移民,使西 沱镇成为移民汇集的繁荣之地。西沱镇会馆林立,寺院众多, 主 要的有禹王宫(湖广会馆)、万天宫(江西会馆)、张爷庙(四 川会馆)、紫云宫、南城寺、八角庙等会馆和寺庙。
青海省瞿昙镇总体规划(获奖)word版本
人口规模
经济发展
生产总值
农民人均纯收入
镇域用地规模 用地结构
镇区
用地 规模
镇村体系
镇区村数量
新型农村社区数量
11620人
汉族 85.4% 藏族 13.5% 内蒙古 0.9%
回族 0.1% 土族 0.1%
21300人(镇区3246人)
5616元
8893万元
对外交通用地 8.4% 道路广场用地 5.9% 公共设施用地 9.9%
传统模式颠覆
引动产业转型
适宜性规划技术
2016 .05
青海瞿昙镇总体规划暨详细规划
07
1. 编制程序上的突破
▄ 瞿昙镇总体规划“多规合一”模式突破 ▄ 瞿昙镇规划层次体系“多层合一”模式突破
瞿昙镇总体规划“多规合一”模式突破
生产
生活
瞿昙寺保护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旅游项目策划
生态
生计
旅游发展规划
11
“现代农业基本生产单元”区划原理与方法
地貌 水文 农业 现状 高程
水库 水库一般农田
林地
浅山区 基本农田
河流 脑山区
有林地
水库
区划
石林山区
2016 .05
青海瞿昙镇总体规划暨详细规划
12
“现代乡村基本聚居单元”人口规模测算原理与方法
镇
域
1.3
万
人
、
镇
区
65
00
人
的
远
期
规
划
人
口
土地无荒芜
公服有支撑
■农村人口向镇区集约
■农业向农林牧集约
■耕地向农业专业户集约
■加工业向镇区集约
社会转型语境中卓仓藏人的文化调适调查——海东市瞿昙镇的田野报告
考》 口 一书 对卓 仓藏 人 的形成 和发展 过 程进行 了考察 ; 索哇・ 邦太 加 措《 卓 仓 藏族婚 俗 巡礼 》 z ] 一 书收 入 了
如何 面对社 会 转型 和文 化变迁 , 在 现代转 型 与传 统延续 之 问找 到平衡 是一个 迫 切 的现 实 问题 。 这 一 问题
。
在 西 部欠发 达 地 区少 数 民族群 体 中表现 得尤 为 突出 。
卓仓藏 族 是安 多藏族 的一 部分 , 地 处青藏 高 原和黄 土高 原 交界地 带 的湟 水流 域 , 长期 以来 与其 他 民
■ 藏 离 原 论 坛
特征 》 邸 是 最早 发 表 的卓仓 藏 族研 究论 文 , 对 卓仓 藏人 的起 源和发 展 以及 语 言文 化等 方面 做 出 了讨 论 和
研究 , 是 学界 较 有分 量 的一 篇研 究卓 仓 藏族 的论文 ; 扎 洛对 卓仓 藏 人 的宗 教信仰 、 山神 信仰 [ 、 骨 系等 级 婚 制 等方 面做 出 了深入 研究 ; 索 端智 《 卓仓 藏族 的几 项婚 俗及 其 文化蕴 含 》 、 羊措 《 以族 群边缘 看 族群 认 同— — 以卓仓 藏族 内婚制 为个 案 》 等 作 品都 对卓 仓藏 族 的婚 俗仪 式做 了深 入解 读 , 探 究 了卓仓 藏人 实行 内婚 制 的原 因和 影 响 。可 以看 出 , 学 界对 卓仓 藏人 的研 究 。 关注 历史 形成 及族 群 文化 内部 结构 及 特 征描 写 的较 多 , 而注重 卓仓 文化 现代 性变 迁 的作 品还 比较少 。 目前 , 仅有 彭毛卓 玛 在其博 士论 文《 玛 藏德 哇: 一个 城 市 边缘 藏 人村 落 社 区 的人 类 学研 究 》 中较 系统 探讨 了玛 藏德 哇 社 区 的文化 变 迁 , 即传 统文 化在 现代 化转 型语 境 下得 以延 续和 发展 的各种 因素 , 这 部作 品 给予我 们较 大启 发 。 文化 变迁 是指 或 由于 民族社 会 内部 的发展 。 或 由于不 同 民族 间 的接触 而 引起 的一个 民族文 化 系统 , 从 内容到结 构 、 模式 、 风 格 的变 化 。 其 中“ 涵化 ” ( a c c u l t u r a t i o n ) 是文 化变 迁理 论 中的一 个重 要概念 . 它是 指 由两个 或 两个 以上 不 同文化 体 系间持 续接 触 、 影 响 而造成 的一方或 双方 发生 的 大规模 文化 变异 E 9 ] 。涵化
全域旅游背景下瞿昙镇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瞿昙镇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研究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运用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建立瞿昙镇旅游资源评价体系,采用专家赋分法对瞿昙镇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为全域旅游背景下瞿昙镇旅游规划提供依据。
结果表明,瞿昙镇旅游资源数量众多,类型多样,重点旅游资源完整性好,民俗特色鮮明,宗教氛围浓厚;但旅游资源品级较低,集群程度不高,个体规模小,品牌少,旅游服务设施薄弱,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占大多数,成为瞿昙旅游发展瓶颈。
标签:全域旅游;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评价体系;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是进行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性工作。
目前,国内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体系已较为成熟,但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依然薄弱。
明确旅游资源分类,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有利于确定旅游资源的质量水平和开发潜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
因此,有必要对瞿昙镇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分类与评价,引导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瞿昙镇位于乐都区以南约20公里、乐化公路西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02°17′46″、北纬36°21′18″,东接峰堆乡,西连蒲台乡,北与碾伯镇接壤,南侧紧临化隆回族自治县。
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宗教氛围浓。
乐都区位于青海东部湟水河中下游,介于兰州、西宁两大省会城市之间,距青海最大的航空港——曹家堡机场35公里,兰青铁路、兰西高速公路、109国道横贯全区,区位优势明显。
1、旅游资源分类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将瞿昙镇旅游资源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3个层次。
主类归纳为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7个。
旅游资源亚类共计10个,其中自然旅游资源亚类4个,人文旅游资源亚类6个(如表1)。
2、客源市场分析全域旅游背景下,根据客源市场的合理吸引半径(80%的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km以内的范围;由旅游中心城市出发的非本市居民目的地选择范围主要集中在距城市250km半径范围内)[1],结合游客收入水平、空间可达性及瞿昙旅游产品结构变动趋势等因素,可将瞿昙镇旅游目标地域市场细分为:一级客源市场(基础市场),即以瞿昙镇为圆心,以1-2小时自驾车或者公交车为客源市场辐射半径,为核心客源市场。
衢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衢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作者:叶红孟铁鑫来源:《商业研究》2008年第11期摘要:乡村旅游作为生态富民的新途径,在衢州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但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与不足。
在分析衢州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剖析成因,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衢州乡村旅游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衢州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
近年来,衢州市依托山清、水秀、空气新地处钱江源头的独特自然生态优势,以原汁原味的生态型“真山真水”为主题,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业,成为衢州农民增收脱贫的一条新途径、生态富民的一种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保护生态环境与影响农民增收的矛盾。
一、衢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一)发展势头迅猛,形成了特色化的发展格局衢州的乡村旅游产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
至2006年底全市已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村近80个,经营户790家,直接从业人员2370人。
以2006年“五一”黄金周为例,通过对衢州市区周边的七里、石梁、九华、沟溪、石室等5个乡镇的乡村旅游经营点调查,共接待游客2.58万人,营业额达到82.29万元。
直接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多元。
乡村旅游已成为衢州山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新兴生态产业。
先后有15个村庄获得省、市乡村旅游特色村称号的村庄。
(二)形成了多样化的乡村旅游发展类型衙州市各地结合实际,逐步形成了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发展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主要有:(1)自然山水风光型。
充分利用大自然赐予的“青山、碧水、蓝天”的自然山水景观,让游客亲临其境享受大自然的“天然氧吧”,体味原汁原味的自然生态气息。
(2)古村落风味型。
如体现历史悠久的“古陶瓷”村、体现历史文脉的“孔家山寨”、体现历史记忆的“传统农耕文明”等,都富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
大理苍洱地区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研究
大理苍洱地区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研究作者:彭凤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3年第06期国外的休闲研究已有近100余年的历史,主要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研究方法来研究不同的休闲现象。
旅游从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异地性的休闲活动,二者的契合度较高,休闲度假旅游是休闲旅游范畴下的较高层次的旅游活动。
“休闲”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研究内容宏观上主要对中国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模式、管理、产业化发展等整体性的旅游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微观上主要对有良好休闲度假旅游环境的滨海、温泉、湖泊、森林、滑雪、乡村等不同资源类型的度假地进行个案研究,其中滨海地区作为最早休闲度假旅游地出现在休闲度假旅游研究中。
近年来部分老牌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及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对策性研究一度成为热点,休闲度假旅游者、旅游市场等也进入人们的研究视角。
一、休闲度假旅游的内涵休闲度假旅游是消费者支配自己的“休闲”时间用于度假旅游活动,以达到放松、体验、娱乐、健康和自我完善目的的行为和过程[1]。
与传统的观光旅游相比,休闲度假旅游以其独特的特点、发展前景和趋势备受关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理念的转变,休闲度假旅游以其在消费目的、消费行为、消费档次、消费形式,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具有停留时间长、消费高、重游率高等特点,游客以散客为主,家庭式的自驾游、自助游所占比例高。
二、大理苍洱地区旅游发展现状传统意义上的苍洱地区主要以大理市为主,包括苍山片区、洱海片区、崇圣寺三塔-大理古城片区等,是苍洱旅游试点区的核心区域。
第一,旅游资源概况。
苍洱地区属于大理州的中部旅游区,旅游资源分布集中,类型丰富,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荟萃。
大理州主要旅游资源点500个,其中大理市内拥有资源点最多,为138个,占28.3%,资源点密度为0.094个/平方千米,涵盖了自然旅游资源中的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景观四大类,人文旅游资源中古迹建筑、民俗风情、商品购物三大类。
国家文物局关于瞿昙寺佛塔保护加固工程设计方案的意见
国家文物局关于瞿昙寺佛塔保护加固工程设计方案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4.01.27•【文号】办保函[2014]55号•【施行日期】2014.01.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瞿昙寺佛塔保护加固工程设计方案的意见(办保函〔2014〕55号)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你厅《关于申请乐都县瞿昙寺佛塔抢险加固经费的请示》(青文新物[2013]51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意见如下:一、所报方案设计不规范,勘察不细致,研究不深入,保护原则不够准确,保护措施不当,文本图纸不完整,须重新编制。
二、进一步补充、细化现状勘察。
应补充塔基和塔体稳定性分析内容;应加强对塔的研究评估,深化对其形制、构造、材料和做法等的研究;补充必要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和相关结构、材料等检测、分析数据及内容,充实设计依据。
三、进一步加强对原有材料和工艺做法的研究分析。
如,塔体裂缝中灌入水泥砂浆的做法不妥,应采用传统做法和工艺;明确塔表面抹灰及塔体砌筑粘接材料的具体配比和工艺做法等。
四、在上述勘察评估和分析研究等工作的基础上,重新评估拟采用的裂缝加固措施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可靠性。
五、补充植物根系侵入塔体的处理方案。
六、应进一步论证对塔体表面防风化化学保护的必要性。
如确需实施,应明确需进行防护保护的范围,并补充说明前期试验情况。
七、认真规范、校核图纸和文字表述。
应补充完善细部尺寸标注,修改完善立面图及剖面图。
方案中多处将佛塔表述为“遗址”,且出现“长城”等与此方案无关内容,应予修改。
请你厅根据上述意见,组织相关单位对所报方案进行调整、修改,经你厅核准后另行报批。
国家文物局2014年1月27日。
瞿昙寺文物旅游资源开发的探索
瞿昙寺文物旅游资源开发的探索
蒲天彪
【期刊名称】《青海民族研究》
【年(卷),期】2001(012)004
【摘要】文章从建设特色文化大省的视角,将瞿昙寺独特的建筑风貌,历史和丰富的文物作为青海持色文化民族旅游的难得资源进行了新的探讨,并就瞿昙寺文物旅游的开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总页数】4页(P24-27)
【作者】蒲天彪
【作者单位】瞿昙寺博物馆,青海,乐都,8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3
【相关文献】
1.青海民族史中有关瞿昙寺的几个问题——兼评《瞿昙寺》 [J], 房建昌
2.图像与文本:瞿昙寺瞿昙殿壁画图像程序解读 [J], 伯果
3.图像与文本:瞿昙寺瞿昙殿壁画图像程序解读 [J], 伯果
4.瞿昙寺瞿昙殿上师壁画人物身份考述 [J], 伯果
5.青海瞿昙寺瞿昙殿壁画制作材料与工艺初步分析 [J], 牛贺强;水碧纹;陈章;付有旭;善忠伟;李胜强;杨金礼;汪万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衢州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的优势、困难及对策分析
衢州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的优势、困难及对策分析作者:石章赛向翠林苏蒙燕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3年第2期石章赛向翠林苏蒙燕(衢州学院,浙江衢州 324000)摘要:近年来,衢州凭借优越的生态资源、明显的区位交通优势、有利的政策环境、广阔的客源市场,在旅游业的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但旅游开发力度不大、接待能力不足、知名度不高、人才匮乏等因素仍制约着衢州发展旅游业。
本文立足实际,通过调研后提出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加大营销力度、促进区域合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资源保护力度等对策,为衢州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提供依据。
关键词:生态休闲旅游;优势;困难;对策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2-0044-02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人们生活环境日趋恶化,生活压力也日益增大,因此,人们对回归自然、放松身心、回避紧张生活和工业污染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再加上清明、端午、中秋等多个小长假的设立,两、三天的短途游成为旅游的主流市场,临近城区的生态休闲游便成了人们的最佳选择。
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也因此成为衢州——这座闽浙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现实选择。
一、衢州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的优势(一)客源市场广阔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每年产生2亿多人次旅游人次,约占全国旅游出游人次的28%。
因此,现在、未来长三角地区都将是衢州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而快速发展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也将成为衢州旅游更大的客源市场。
(二)政策环境有利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已经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还有已经制定的“十二五”富民、惠民政策等,都有利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衢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建设“两地三城”、加快“两个崛起”、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并把旅游业发展作为“一个中心、两大战役”中的一大战役来推进,还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旅游业大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来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度假旅游带动下历史古镇的新型城镇化研究——以大理双廊古镇为例
度假旅游带动下历史古镇的新型城镇化研究——以大理双廊古镇为例作者:毛云聪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4年第8期毛云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摘要: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村镇意识到利用自身资源,以旅游和文化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村镇推行与以往工业化带动不同的一种新的城镇化进程。
大理双廊作为洱海边的一个自然风光卓越,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近年来在度假旅游的带动下,盘活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关键词:度假旅游;新型城镇化;大理双廊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2-0243-02收稿日期:2014-07-12作者简介:毛云聪(1990-),男,汉族,陕西咸阳人,硕士,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研究方向:文化产业。
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化都是伴随着工业化而进行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城市发展的特例,国内外很多村镇是依靠旅游、文化产业及其所衍生的产业结构而推行的新型城镇化。
城镇依靠休闲旅游、动漫游戏、电影电视、艺术会展等产业为发展核心,综合考量城镇的区位因素、自然环境、文化资源等条件选取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进而围绕该产业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和城市建设。
大理双廊古镇的城镇化进程就是依托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为主导产业,它的核心优势在于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特色的历史文化,因而形成了当地独特的风俗民情,对海内外的游客有极强的吸引力。
与一般的观光性旅游不同的是,度假旅游更加深入,持续时间更长,能够给观光者带来休养生息、心灵升华的体验。
度假旅游产业在双廊地区形成了巨大的产业形态,这不仅对于城镇的经济增长、人口规模、文化生态和谐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对于塑造双廊形象,推广城市品牌也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一、度假旅游推动历史古镇走向新型城镇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度假旅游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近年来,古镇度假旅游开始兴起,一方面是因为古镇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
国家文物局关于瞿昙寺数字化保护工程立项的意见
国家文物局关于瞿昙寺数字化保护工程立项的意见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
•【公布日期】2016.07.04
•【文号】办保函〔2016〕687号
•【施行日期】2016.07.0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关于瞿昙寺数字化保护工程立项的意见
办保函〔2016〕687号青海省文物管理局:
你局《关于乐都县瞿昙寺数字化保护工程立项的请示》(青文物局〔2016〕59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意见如下:
一、所报工程立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述不足,技术路线不明确,我局暂不同意瞿昙寺数字化保护工程立项。
二、对所报立项文本提出以下修改意见:
(一)应进一步论证该工程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说明数字化手段在文物本体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和效果,确保数字化成果能够运用于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
(二)应针对瞿昙寺文物的保存现状和主要病害情况,进一步明确工程目标、技术路线和工作内容,科学确定需进行数字化保护的文物建筑、壁画、碑刻、泥塑、石雕的数量、位置和分布范围,明确数字化保护的预期成果与精度指标,加强数字化保护与瞿昙寺保护展示工作之间的衔接。
(三)应先行开展壁画数字化保护工作,利用相关成果分析、研究壁画病害现
状和发展趋势,为壁画保护提供依据。
三、请你局指导地方人民政府按照《瞿昙寺(含药草台寺)文物保护规划》要求,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加强日常养护、巡查,确保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风貌安全。
专此函。
国家文物局
2016年7月4日。
XX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现状与对策
XX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现状与对策XX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富于革命传统的地区,有许多珍贵的历史遗产。
尤其是近代,XX是闻名遐迩的模范县,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写下辉煌的一页。
XX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文化遗产保护有优良的传统。
近年来,我市认真执行《文物保护法》、《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良好局面。
1905年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公共博物馆——XX博物苑,从此揭开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辉煌篇章,开创了近代我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先河。
2002年7月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提出XX是“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命题,这一命题全面提升了我市上下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自信心、责任感。
2005年是XX博物苑的百年华诞,也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百年庆典,我们以此为契机,推进XX的博物馆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
一、XX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现状目前我市已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62处,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1个。
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其余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XX文物工作在“十五”期间得到了加强,文物保护“五纳入”得到进一步落实。
文物保护纳入了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从1999年开始,XX文物保护经费已纳入了财政预算,每年从城市维护费中提取1% ( 30-40万元)作为文物维修费,由文化局负责经费的使用。
2004年,文物维修费增至60万元,并新增文物征集费50万元。
近年在博物苑保护、钟楼谯楼维修、城隍庙迁建保护、濠阳小筑、文峰塔、太平兴国教寺大殿修缮等项目中给予了专项经费重点投入,每年文物维修经费在200万元以上。
管理体制上,XX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是文化局(内设文物处),与XX市文物事业指导、协调机构的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合署办公,编制文管办2人,文物处2人。
“九五”期间,在健全XX市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基础上,下属六县(市)均已建立了文物管理委员会机构,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文物干部。
瞿氏的研究报告
瞿氏的研究报告
瞿氏的研究报告主要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对冰川的影响。
报告通过对全球范围内的冰川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首先,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冰川退缩和融化的主要原因。
报告指出,自工业化时期以来,全球温度不断上升,导致了冰川的快速退缩和融化。
研究数据显示,过去几十年间,全球的冰川面积已经减少了约30%。
其次,报告强调了冰川消退对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
由于冰川融化,冰川供水逐渐减少,特别是在冰川主要供水源地的地区,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此外,冰川的消退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一些特定的高山植物和动物已经失去了生存环境。
第三,研究报告探讨了全球气候变暖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随着全球温度的上升,冰川和冰盖的融化加速,导致海平面持续上升。
报告指出,如果全球温度上升超过2摄氏度,那么未来几十年内,海平面上升将对沿海地区的城市和居民造成巨大威胁。
最后,研究报告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报告呼吁全球各国采取具体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此外,报告也建议采取措施保护冰川和冰盖,以确保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瞿氏的研究报告详细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对冰川的影响。
他的研究数据和结论对我们了解气候变化的严重性以及可能的后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份报告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丹寨非遗小镇论文
丹寨非遗小镇论文
非遗文化与小镇旅游融合的产物就是非遗主题旅游文化区,它是以具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资源为依托,借助文化旅游的概念,辅助以旅游产业链的配套建设,实现这些传统文化的集群式发展,比如以民俗文化村、特色文化街、旅游小镇等形式命名的旅游、经济、文化立体式协调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有两个好处:
一是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好传承保护和传播弘扬。
二是有利于通过文化旅游来带动当地区域经济的活力,实现基于旅游业带来的第三产业的优化升级。
最近几年,文化旅游产业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推崇,而与非遗文化相结合的文旅特色小镇则成为当代人从传统的组团式旅游模式向如今的自助游形式转变的最热门的旅游
目的地之一其之所以能够受到如此欢迎,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配套的服务设施完善,能够让游客享受到现代化的旅游服务,比如文化小镇实现的不仅是匾域文化资源的集群,更是会带来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链在市场化竞争发展中的优胜劣汰,只有那些服务好、品质好、口碑好的旅游服务商家才能够得到游客的认可.二是旅游的体验更加集中、深入、丰富。
一方面,很多非遗特色文化小镇是以当地的特色文化元素的集中展示来吸引游客,游客能够在这种
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验到“时空穿越”般的精神熏陶;另一方面,非遗文化小镇同时还会兼顾传统旅游休闲、观光、度假、康养等元素,让游客有更加多元化的旅游享受。
旅游形式更加自主、自由,传统的旅游是以封闭式的景区为目的地,不仅有门票管理,而且还有时间限
制,而非遗特色文化小镇属于开放式的旅游形态,游客可以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不会有走马观花的局促感,而是能够更加深入地沉浸在旅游过程之中,感受当地风土人情带来熏陶和洗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产旅游发展背景下的瞿昙镇发展对策研究摘要:目前,我国对历史文化名镇非常重视,从保护、发展等方向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对有历史文化遗产而非历史文化名镇的小城镇关注不足。
本文以瞿昙镇为例, 探讨具有遗产旅游资源的小城镇如何通过合理发展对策, 依托旅游产业带动城镇发展,从而推进城镇建设与遗产保护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遗产旅游;瞿昙镇;发展对策1研究背景瞿昙寺位于青海省乐都县城南20公里的瞿昙镇新联村,寺院背山面水,坐西北面东南。
瞿昙寺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明初特殊历史条件下由皇帝敕建的具有中原汉式风格的藏传佛教寺院。
瞿昙寺是目前青海省境内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1982年8月,瞿昙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2月,撤销海东地区乐都县,设立海东市乐都区,市人民政府驻乐都区,此次改制为乐都的各项文化事业发展建设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瞿昙镇作为乐都南部的中心城镇,在《乐都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和《乐都县旅游总体规划(2009-2025年)》的编制中都将其定位为旅游型城镇。
因此,瞿昙镇要以旅游兴镇,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城镇整体升级。
未来瞿坛镇依托瞿坛寺,重点发展旅游服务业及旅游纪念品手工业,构建县域南部中心城镇。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数量还会有显著增长,旅游业也会有较大规模和较快速度的发展。
正视旅游发展与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相互关系中的问题,准确判断这些问题的走势,确立处理这些问题的准则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既是世界遗产资源保护和永续开发利用的需要,也是瞿昙镇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遗产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旅游发展现状2.1.1旅游资源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将瞿昙镇旅游资源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3 个层次,其中“主类”又涉及到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六个分项。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旅游资源数量地文景观综合自然旅游地山丘型旅游地马阴山、花抱山、南山积雪、罗汉山、凤凰山 5谷底型旅游地岗子沟1地质地貌过程形迹峡谷段落盛家峡1水域风光泉冷泉药草泉、瞿昙大泉 2生物景观树木林地药草台林场 1遗址遗迹史前人类活动场所人类活动遗址灰堆遗址、余家庄遗址、西坡遗址、梁梁遗址、岭街子遗址、马家庄遗址、阳坡遗址、麻岭转古墓地遗址8建筑与设施综合人文旅游地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瞿昙寺、药草台寺 2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石窟莲花洞、隆国洞、官隆洞 3归葬地墓(群)麻岭转古墓地 1旅游商品地方旅游商品菜品饮食拉面、面片、面条、猫耳朵、扁食、散饭、拌汤、搅团、搓鱼、蒸馍、锅盔、油馍馍、油炸馍13人文活动民间习俗民间演艺社火、花儿会、皮影戏 3宗教活动跳神会、“施食”会、观经会、莽茶 4体育节射箭、赛马、九曲黄河灯阵、火把节 4表2.1 瞿昙镇旅游资源分类统计表2.1.2收入现状根据课题组对瞿昙镇的实地调研结果显示:今年来瞿昙寺的旅游发展已经稳中有升,游客除了游览瞿昙寺外,还会到瞿昙镇新联村、磨台村体验,品尝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目前新联村、磨台村已经各有一家农家乐。
据2012 年资料统计,瞿昙镇旅游收入为300万元,年游客量 5 万人。
旅游旺季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仅门票年收入250万元。
瞿昙寺的游客大多数为自驾游,因此在距离瞿昙镇10公里的药材台寺周边发展起来少部分的茶园满足旅客的吃饭、停车需求。
但是,作为旅游服务基地的瞿昙镇镇区仅有少量的招待所和餐馆,在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上还完全不能满足旅游接待的需要,而且来往瞿昙寺的游客大部分都属于一日游,住宿、餐饮和交通等方面的收入十分有限,因此,瞿昙寺的旅游收入仍然不容乐观。
2008年乐都县旅游平均消费是52元,旅游消费额度很少。
2.1.3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现状瞿昙寺位于瞿昙镇,有乐化公路经过该景区,交通十分便捷。
水电基础设施齐全。
是乐都南山旅游的中心区,区位条件优越,人文及宗教氛围浓厚具有良好的资源开发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
目前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服务项目及设施较为缺乏,游览内容单一。
镇内有招待所,和少量农家乐接待,但并不能满足现状旅游的要求。
尽管瞿昙寺旅游资源完整性较好,但旅游设施不完善,镇区招待所和餐馆的数量少、档次低,距离瞿昙镇10 公里的药草台寺周边发展部分茶园农家乐,无法满足接待需求。
镇区及镇域排水、电力、电信、采暖、垃圾处理等工程设施配套不全,影响旅游服务品质。
2.1.4旅游管理现状现状旅游管理机构和人员都严重缺乏。
日常瞿昙寺的正常维护主要由寺庙内的10个喇嘛进行,并由其进行管理。
瞿昙寺西北角建有游客服务中心,但调研发现,游客服务中心一直属于紧闭状态,也没有旅游相关服务人员。
2.1.5客源市场现状乐都县旅游资源较丰富,但旅游业基本上处在未开发的状态,旅游客源市场基本是本县和邻近的游客,处在自然发展状态。
瞿昙寺的游客大多为省内游客。
从游客观赏目的性来看,宗教观光大约占60%,信徒40&,2-3%外国人,主要日韩游客。
2.2发展存在的问题2.2.1旅游资源基本处于原始状态,文化内涵挖掘较浅遗产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活动, 城镇是区域文化的中心, 浓缩了地方文化的精华。
青海省作为藏族与汉族共存的地方,文化类型也呈现出多种类型。
因此在小城镇在开发过程中不能片面强调自然资源对于旅游小城镇的重要作用, 而忽视了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 未能开发出让旅游者真切感受特色文化的旅游产品。
瞿昙镇旅游资源尚处于原始状态,没有形成初具规模或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在区域旅游市场中具有优势竞争力的核心旅游资源相对较少,这为旅游区的开发定位和规划建设带来较高难度。
2.2.2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旅游发展规划区现有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下水方式仍为原始的明沟和暗沟直接排入河中,电力、电信管线未在地下敷设,严重影响城镇风貌。
同时,缺乏旅游配套设施,以及针对游客的公共消费空间和公共游览空间,游览体系和旅游接待功能不完善。
整体格局基本以对内为主,且镇区内可供扩张建设空间较紧张,严重制约旅游发展。
现状瞿昙寺的交通主要依托公路交通,外省游客来往瞿昙寺需要坐火车或汽车到乐都县,转乘碾伯镇到瞿昙镇的商务车或公交车,自驾游的旅客可以直接开车到瞿昙镇。
交通的不便捷性直接影响了远距离游客来此游玩,对瞿昙寺的旅游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2.2.3旅游季节性明显首先特定的地理环境特点,加之瞿昙寺的目标市场主要为利用双休日到周边的休闲旅游的城市居民,由于时间有限,因此出游时间不长,涉及空间范围不大;因此本市场季节性较强。
总体上看,瞿昙镇旅游整体发展水平滞后于国内的旅游发展水平,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游客数量少,游览时间短,景区建设尚未形成规模,大部分游人基本处于自发而来的分散状态,每年只有6—8个月的旅游时期,客观上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
3遗产旅游发展对策3.1以瞿昙寺为中心,发展遗产旅游依托瞿昙寺旅游品牌,发展“小城镇、大旅游”,做大做强瞿昙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发展由依托人文景观资源向自然景观资源与文化资源并重转型,并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旅游产业方向上由观光为主向休闲度假、小型商务会议、文化旅游、户外拓展等多元化转型,旅游产业布局上由瞿昙镇区向瞿昙镇域南部拓展、由现有景区向非景区拓展,从全镇角度去谋划和布局旅游产业,构建“山、水、寺、乡一体化”的旅游发展格局,将整个瞿昙作为一个大景区去建设。
围绕旅游产业发展,优化提升旅游配套服务产业。
瞿昙旅游要实现从旅游“门票”经济向旅游“全产业链”经济转型,必须要做强旅游配套服务产业。
从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出发,梳理瞿昙旅游“吃、住、行、购、娱”等环节的问题与差距,完善服务类型,提升服务质量,做大服务产业规模,促进瞿昙旅游良性发展。
围绕瞿昙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休闲服务产业,促进瞿昙镇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持续发展,全面提升瞿昙文化的知名度,重塑瞿昙集青藏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现代乡土为一体的旅游名镇。
3.2丰富旅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联合发展:与农业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与工坊结合,开发地方特色工艺和旅游土特产品;与文化融合,催生新业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与地产结合,发展旅游地产,实现城市发展与旅游地产的良性互动。
3.3发展自驾车为主题的旅游方式据青海自驾车旅游市场分析:近年来,青海省机动车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全省个人轿车拥有量呈现出井喷式增长,为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
同时,青海省发展自驾车旅游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和交通优势。
自驾车旅游对青海省旅游业的旅游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其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推动青海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以汽车营地为基本功能,结合青海省地方特色,形成集停车、餐饮、购物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休闲地,着力打造可接待自驾游和团队游客为主体的复合型营地。
4结语针对瞿昙镇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环境,分析现状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瞿昙镇结合遗产旅游的发展策略,以指导瞿昙镇未来的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1]张翠丽. 青海自驾车旅游需求市场的调查分析及评价[J]. 学理论,2011,26:81-82.[2]宋巍.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周边小城镇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3]王莉. 平遥古城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4]董晓璇. 基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旅游小城镇特色构建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