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之都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赏析指导》公开课课件_4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赏析指导》示范课课件_2
“易水诀别”这个场面, 作者描写了哪些内容?怎样描 写的?
小组讨论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 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 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 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 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 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 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物欲盛宴下的人群,没有人文精神壮骨活血,
往往迷失自我。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岁月
长河里,这次生命实在过于短暂,寻找生命作为
的机会便更加宝贵。舍个人生命,挽民族大厦于
将倾也好,照亮他人行程也罢,给予他人福祉也
行……生命的漂泊,原是个实践过程,只有及时
而认真进行把握,才能找到真正意义的价值归属
之地。
——孟子《鱼我所欲也》
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 ——贾岛《易水怀古》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陶潜《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苏洵《六国论》
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朱熹
船行影犹在 你却不回来
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 ——贾岛《易水怀古》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陶潜《咏荆轲》
龚自珍赞他“江湖侠骨”, 左思颂他“与世亦殊伦”。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苏洵《六国论》
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朱熹
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 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执 着的信念支撑起来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 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 国?难道他不知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 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 君的忠诚和对誓言的忠贞。荆轲的选择是那个 时代的必然,也是那个时代的无奈。
荆轲刺秦王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赏析指导》示范课教案_0
文言文断句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一、何处把句断——“6点”最关键(一)名词和代词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二)动词和形容词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荆轲刺秦王》)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三)对话词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
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
(四)虚词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自仲尼之亡,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
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
(五)句式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六)修辞方式断句法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二、客观题怎么判——“2步”定答案三、实战演练。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赏析指导》示范课课件_11
诗歌鉴赏“掘金术”“三点一式”
一、抓住物象看意境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 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阅读上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注①此词是作者于2016年 秋 携冷水江市一中同仁游山尖龙 珠崖所作。
1、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1、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景物:秋光、枫叶、山林、泉水 画面:秋高气爽、优美的秋景图 情感:热爱自然、淡泊名利、恬淡愉悦 物要分析。 答:以乐景写哀情:春江之景——愁苦悲哀。 2、本诗 表达了诗人 什么样的心情?
请作简要分析。 答:心情:1)羁旅悲愁之情;
2)垂老多病之叹; 3)心系朝廷之忠; 4)苦无知音之感。
三、缘景明情掘真金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 秋游
李翔
龙珠崖下暖融融,水风清,秋光明。数片枫叶, 飘过且回萦,风吹山林听泉声,如有意,心如云。忽 闻山上起歌声,遣谁听?风含情。水酒佳肴,相伴是 同仁。欲知蝴蝶栖何处?无人答,晓庄生!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 态的事
物?均以 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心。
2、指出两首诗中的物象,并分析两首诗分
别采用了什么手法,营造了什么意境?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未展 状 态的事 物? 均以 芳心 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心。
2、指出两首诗中的物象,并分析两首诗分别采用了 什么手法,营造了什么意境?
答:钱诗:景物:未展芭蕉(冷烛、春寒、书札、东风) 手法:比喻、想象 意境:轻盈娇羞、含情不展 元诗:景物:未开海棠(新绿、花蕾、桃李、春风) 手法:借代、拟人 、衬托 意境:洁身自爱 矜持自洁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赏析指导》示范课课件_20
(其一)
苏轼
【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 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 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苏轼诗中数量最多, 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
【作者】 篇.苏轼的诗今存 2700 多首,有着丰富多彩的风格,或雄
知道我有进山的打算,特意把阴云吹散了吧。 雨后的早晨,山中景色焕然一新。一座座峰峦
眉清目秀,头上顶着洁白的云朵,宛如戴上轻软的 丝绵帽子,怪舒适的;太阳刚刚升起,挂在高高的 树梢,好像一面黄橙橙的铜锣,敲一下就会发出当 当的响声。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七律),中间四句组成一套山水 画屏。前两句描写远景,用的是比喻手法:山峰戴上洁白 的絮帽,树枝挂着明亮的铜锣,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 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后两句描写近景,用的是拟人 手法:山桃花倚篱而笑,杨柳枝无风自摇,自然景物被赋 予人的
2.试着描绘此诗句“岭上晴云披絮 帽,树头初日挂铜钲”的意境。
提示:岭上积聚了晴云,好象披上了絮帽; 树头初升起了太阳,好象挂上了铜钲。
[问题导引]
3.第二、第三两联写景各用了什么 修辞方法?写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提示:比喻,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 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 与“树头初日”。拟人,在沐浴了一场春雨之后, “野桃”向着朝阳笑脸迎人,“溪柳”在春风里 翩翩起舞。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 的晨景,穿山越岭,再往前行, 才看到了桃花、 竹篱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第二联写野外远 景,第三联写农家近景。
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生活在西 山一带的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吃了好 闹春耕。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赏析指导》示范课教案_7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第二课时一、导入二、倾情诵读,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受2、学生齐读,思考主要内容三、体会感情,感受形象(一)分析词的上片,1~3小组齐读1.作者看到什么?有何感受?——江天、远山、落日、断鸿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学生讨论完成)(1)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
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2)词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
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
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
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
(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3.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指自己。
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
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4.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
(学生讨论完成)——(1)看、拍、会、登(2)“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
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赏析指导》示范课课件_3
例题分析2:
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完成题目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诗人思想情绪的?
小结:(1)找意象明感情(自然意象、人事意象及注意修饰词、特殊词) (2)明技巧(描写、抒情)
谢谢大家
“古韵诗香蕴满情” 把握诗歌中诗人的情感态度
考点链接: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要求考生对古典诗歌从表达形式 上给予理解,包括对词语的解释、对句意的理解,对内容的概括、对常见修辞方 法、写作手法和典故运用的分析,以及对意境风格的体会。鉴赏和评价两种能力。 鉴赏是基础,是对诗歌基本内容的赏析,如果没有对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的鉴赏,就谈不上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例题分析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驰驱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的情绪变化过程。
小结:(1)看提示 定基调 (抓标题) (2)品诗句 定感情 (抓诗句)
参考答案:诗人的情感变化是:乘兴而去内心闲适憧 憬--不遇空还内心的惆怅失落--转悟其诗风格品性的释 然叹慕之情
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感情。答题时,首先要读懂全诗大意,然后 重点把握后两联。第三联中的“愁”字和题目中的“残”等情感词汇, 很明显表达的是作者的愁苦,第四联中“拂拭朝簪待眼明”意蕴深刻, 要联系作者的遭际(注释)进行理解。
答案 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步 骤1)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步骤2)表明他内心 孤寂愁苦;(步骤3)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步骤2) 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步骤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考试卷讲评
科目:语文 年级:高三 主讲:
导入
阅读题 70分 写作题 60分 语基题 20分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35分 古诗文阅读 35分
郭守文,字国华,并州太原人。父晖,从周祖征河中,战死。守文年十 四,居丧哀毁,周祖怜之,召隶帐下。广顺初,补左班殿直。宋初,迁西头 供奉官。蜀平,迁知简州。时剑外多寇,守文悉招来集附。从曹彬等平金陵, 护送李煜归阙下。时煜以拒命颇自歉 不欲生见太祖 守文察知之 因谓煜曰 国 家止务恢复疆土 以致太平 岂复有后至之责耶 煜心遂安。太平兴国初,秦州 内附,蕃部骚动,命守文乘传抚谕,西夏悦伏。三年夏,汴水决于宁陵,发 宋、亳丁壮四千五百塞之,命守文董其役。是冬,又与阁门副使王侁、西八 作副使石全振护塞灵河县决河。八年,滑州房村河决,发卒塞之,命守文董 其役。辽人扰雄州,命守文率禁兵数万人赴援,既至,辽人乃去。雍熙二年, 诏守文率兵屯三交,俄加领武州团练使。属夏人扰攘,命守文帅师讨之,破 夏州盐城镇岌罗腻等十四族。又破咩嵬族,歼焉。诸部畏惧,相率来降,西 鄙遂宁。五年春,大举北伐,为幽州道行营前军步军水陆都监。卒与辽人遇, 为流矢所中,气色不挠,督战益急,军中服其量。端拱初,改南院使、镇州 路都部署。是冬,辽骑南侵,大破之唐河。端拱二年十月,卒,年五十五。 太宗悼惜之,赠侍中。谥忠武,追封谯王,遣中使护丧,归葬京师。先是, 将臣戍边者多致寇以邀战功,河朔诸州殆无宁岁。既败岐沟关,乃命守文以 内职总兵镇常山以经略之。守文既丧月余,中使自北边来言:“守文死,军 士皆流涕。”帝问:“何以得此?”对曰:“守文得奉禄赐赉悉犒劳士卒, 死之日, 家无余财。”帝嗟叹久之,赐其家钱五百万,为真宗纳其女为夫人, 即章穆皇后也。 (节选自《宋史•郭守文传》)
形 形散而神聚 形 神
形
形
形散而神聚 形 指的是散文的外在形式,即选用了
怎样的材料,材料又是怎样组织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采用了怎样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等
神 指的是散文的主旨,即蕴含于外在的 “形”中的思想感情,即作者的写作目的
记念刘和珍君
形1、预定《莽原》全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A.守文年少从军,为朝廷出力。14岁时其父就随周祖 征战而死,守文居丧尽礼,悲伤异常身形毁损。周祖 怜悯其丧父之痛,将其召至军中,不久补任左班殿直 的职务。 B.守文善于治水,能造福一方。汴河决口时,郭守文 受命负责监督管理宋州、亳州堵塞决口任务,之后又 两次参与负责其他河流决口任务。 C.守文讨贼平寇,有军事才能。守文担任简州知州时, 招降了剑门外的很多贼寇;辽兵袭扰雄州时,听闻守 文要率禁兵增援就赶紧逃遁。 D.守文关爱士卒,受皇帝褒奖。守文得到的俸禄赏赐 全部用来犒赏慰劳士卒,到去世的时候家里都没有余 财。皇帝感怀良久,并对守文的家人进行嘉奖。
D.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 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 至之责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所取, 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所取,以供长辈称呼。 B.居丧,古代为直系亲属(父母或祖父母)服丧,尊 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根据生者和逝者 亲疏关系的远近,居丧时的丧服分为五个等级,依 次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 C.阙下,阙本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阙下则 一般指帝王所居之处,后来又常常借指朝廷。 D.谥号,古代帝后、诸侯、卿大夫等死后,朝廷会 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称号以褒贬善恶。文中的 “忠武”和“章穆”都是表示褒扬的谥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卒与辽人遇,为流矢所中,气色不 挠, 督战益急,军中服其量。
(2)先是,将臣戍边者多致寇以邀战功, 河朔诸州殆无宁 岁。
郭守文,字国华,并州太原人。父晖,从周祖征河中,战死。守文年十 四,居丧哀毁,周祖怜之,召隶帐下。广顺初,补左班殿直。宋初,迁西头 供奉官。蜀平,迁知简州。时剑外多寇,守文悉招来集附。从曹彬等平金陵, 护送李煜归阙下。时煜以拒命颇自歉 不欲生见太祖 守文察知之 因谓煜曰 国 家止务恢复疆土 以致太平 岂复有后至之责耶 煜心遂安。太平兴国初,秦州 内附,蕃部骚动,命守文乘传抚谕,西夏悦伏。三年夏,汴水决于宁陵,发 宋、亳丁壮四千五百塞之,命守文董其役。是冬,又与阁门副使王侁、西八 作副使石全振护塞灵河县决河。八年,滑州房村河决,发卒塞之,命守文董 其役。辽人扰雄州,命守文率禁兵数万人赴援,既至,辽人乃去。雍熙二年, 诏守文率兵屯三交,俄加领武州团练使。属夏人扰攘,命守文帅师讨之,破 夏州盐城镇岌罗腻等十四族。又破咩嵬族,歼焉。诸部畏惧,相率来降,西 鄙遂宁。五年春,大举北伐,为幽州道行营前军步军水陆都监。卒与辽人遇, 为流矢所中,气色不挠,督战益急,军中服其量。端拱初,改南院使、镇州 路都部署。是冬,辽骑南侵,大破之唐河。端拱二年十月,卒,年五十五。 太宗悼惜之,赠侍中。谥忠武,追封谯王,遣中使护丧,归葬京师。先是, 将臣戍边者多致寇以邀战功,河朔诸州殆无宁岁。既败岐沟关,乃命守文以 内职总兵镇常山以经略之。守文既丧月余,中使自北边来言:“守文死,军 士皆流涕。”帝问:“何以得此?”对曰:“守文得奉禄赐赉悉犒劳士卒, 死之日, 家无余财。”帝嗟叹久之,赐其家钱五百万,为真宗纳其女为夫人, 即章穆皇后也。 (节选自《宋史•郭守文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A.时煜以拒命 颇自歉/不欲生/ 见太祖/守文察知之/ 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至 之责耶
B.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 见太祖/守文察知之/ 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 至之责耶
C.时煜以拒命 颇自歉/不欲生 见太祖/守文察知之/ 因谓煜曰/国家止务 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 至之责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