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教学设计
变压器 教案
变压器教案教案标题:变压器教案目标:1. 理解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变压器的构造和主要组成部分。
3. 能够计算变压器的变比和功率转换。
4. 理解变压器在电力传输和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2. 变压器的构造和主要组成部分。
3. 变压器的变比和功率转换计算。
4. 变压器在电力传输和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变压器的变比和功率转换计算。
2. 变压器在电力传输和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变压器实物模型或示意图。
3. 计算变压器变比和功率转换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变压器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2. 提问:你知道变压器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演示,介绍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2. 解释变压器的构造和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铁芯、一次线圈、二次线圈等。
3. 讲解变压器的变比和功率转换的计算方法。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变压器实物模型或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构造。
2. 通过实例,演示变压器的变比和功率转换的计算方法。
3. 引导学生思考变压器在电力传输和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计算变压器的变比和功率转换。
2. 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导。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变压器在电力传输和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2. 分组讨论,设计一个以变压器为核心的电子设备应用方案。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进行总体评价。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变压器的拆装操作,加深对其构造和原理的理解。
2. 鼓励学生进行变压器应用的研究,了解更多实际应用案例。
教学反思:本节教学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和练习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掌握了变比和功率转换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了变压器在电力传输和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变压器教案
变压器教案
引言: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设备,用于改变交流电压。
它能够
将高电压转换为低电压,或者将低电压转换为高电压,以实现电能
的传输和分配。
本文档将介绍变压器的基本原理、构造和工作原理,并提供一些教学案例和实验设计,帮助师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变压器。
一、变压器的基本原理
1. 电磁感应定律:变压器工作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即变化的磁
场可以诱导出电动势。
2. 磁场的产生:通过通电线圈产生的电流在铁芯中产生磁场,
铁芯的存在增强了磁场的强度并改善了变压器的效率。
3. 变压器的结构:变压器由一个允许电流通过的主线圈和一个
与主线圈相连但独立的绕组组成。
主线圈的电流通过铁芯产生磁场,而绕组则根据磁场的变化诱导出电流。
二、变压器的构造
1. 变压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变压器主要由铁芯、主线圈和绕组组成。
铁芯起着导磁作用,主线圈负责供电或输出电能,而绕组则负责转换电压。
2. 铁芯的材料:常见的变压器铁芯材料有硅钢片,它具有良好的导磁性能和低磁滞损耗。
3. 主线圈和绕组的设计:根据需要,变压器可以设计为升压变压器或降压变压器,主线圈和绕组的匝数来实现不同的电压变换。
三、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1. 变压器的工作模式:变压器主要有两种工作模式,即载荷和空载。
在载荷工作模式下,变压器的主线圈和绕组都有电流通过,电能从输入端传输到输出端。
在空载工作模式下,变压器的主线圈和绕组中没有电流流动,此时主要消耗的是磁场的能量。
2. 变压器的效率:变压器的效率定义为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影响变压器效率的因素包括铁芯材料、绕组电阻和磁场的损耗等。
高二物理《变压器》教案3篇
高二物理《变压器》教案3篇高二物理《变压器》教案2中国民用供电使用三相电作为楼层或小区进线,多用星形接法,其相电压为220V,而线电压为381V(近似值),需要中性线,一般也都有地线,即为三相五线制。
而进户线为单相线,即三相中的一相,对地或对中性线电压均为220V。
一些大功率空调等家用电器也使用三相四线制接法,此时进户线必须是三相线。
工业用电多使用6kV以上高压三相电进入厂区,经总降压变电所、总配电所或车间变电所变压成为较低电压后以三相或单相的形式深入各个车间供电。
一、知识目标1、知道三相交变电流是如何产生的.了解三相交变电流是三个相同的交流电组成的.2、了解三相交变电流的图象,知道在图象中三个交变电流在时间上依次落后1/3周期.3、知道产生三相交变电流的三个线圈中的电动势的最大值和周期都相同,但它们不是同时达到最大值(或为零).4、了解三相四线制中相线(火线)、中性线、零线、相电压、线电压等概念.5、知道什么是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零线、火线、线电压及相电压.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将知识进行类比、迁移的能力.2、使学生理解如何用数学工具将物理规律建立成新模型3、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演绎思维能力.4、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我国的电力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三相交流电的对称美教学建议教材分析三相电流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应对它有一定的了解.但这里只对学生可能接触较多的知识做些介绍,而不涉及太多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题.三相交变电流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广泛,所以其基本常识应让每个学生了解.教法建议1、在介绍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时,除课本中提供的插图外,教师可以再找一些图片或模型,使学生明白,三个相同的线圈同时在同一磁场中转动,产生三相交变电流,它们依次落后1/3周期.三相交变电流就是三个相同的交变电流,它们具有相同的最大值、周期、频率.每一个交变电流是一个单相电.2、要让学生知道,三个线圈相互独立,每一个都可以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电源单独供电.由于三个线圈平面依次相差120o角.它们达到最大值(或零)的时间就依次相差1/3周期.用挂图配合三相电机的模型演示,效果很好.让三个线圈通过星形连接或三角形连接后对外供电,一方面比用三个交变电流单独供电大大节省了线路的材料,另一方面,可同时提供两种不同电压值的交变电流.教师应组织学生观察生活实际中的交变电流的连接方式,理解课本中所介绍的三相电的连接.教学设计方案三相交变电流教学目的1、知道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及特点.2、知道星形接法、三角形接法和相电压、线电压知识.教具:演示用交流发电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本章前面学习了一个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电路中产生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如果三组互成120°角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三组线圈产生三个交变电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相交变电流.板书:第六节三相交变电流二、进行新课演示单相交流发电机模型:只有一个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电路中只产生一个交变电动势,这样的发电机叫单相交流发电机.它发出的电流叫单相交变电流.演示:三相交流发电机模型,提出研究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板书:一、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1、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互成120°角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三组线圈各自产生交变电流2、三相交变电流的特点:最大值和周期是相同的.板书:三组线圈到达最大值(或零值)的时间依次落后1/3周期我们还可以用图像描述三相交变电流板书:三相交变电流的图像三组线圈产生三相交变电流可对三组负载供电,那么三组线圈和三个负载是怎样连接的呢?板书:二、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1、星形连接说明:在实际应用中,三相发电机和负载并不用6条导线连接,而是把线圈末端和负载之间用一条导线连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星形连接①把线圈末端和负载之间用一条导线连接的方法叫星形连接(符号Y)②端线、火线和中性线、零线从每个线圈始端引出的导线叫端线,也叫相线,在照明电路里俗称火线.从公共点引出的导线叫中性线,照明电路中,中性线是接地的叫做零线.③相电压和线电压端线和中性线之间的电压叫做相电压两条端线之间的电压叫做线电压.我国日常电路中,相电压是220V、线电压是380V2、三角形连接①把发电机的三个线圈始端和末端依次相连的方式叫三角板连接(符号△)②相电压和线电压两条端线之间的电压就是其中一个线圈的相电压,所以三角形连接中相电压等于线电压.高二物理《变压器》教案3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变压器的构造.知道变压器是用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2、理解互感现象,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3、掌握理想变压器工作规律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4、理解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中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能应用它分析解决基本问题.5、理解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能用变压器的功率关系解决简单的变压器的电流关系问题.6、理解在远距离输电时,利用变压器可以大大降低传输线路的电能消耗的原因.7、知道课本中介绍的几种常见的变压器.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物理观察能力和正确读数的习惯.2、从变压器工作规律得出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及总结概括能力.3、从理想变压器概念引入使学生了解物理模型建立的基础和建立的意义.三、情感目标1、通过原副线圈的匝数与绕线线径关系中体会物理学中的和谐、统一美.2、让学生充分体会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及辩证统一思想.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及相应的教法建议1、在学习本章之前,首先应明确的是,变压器是用来改变交变电流电压的.变压器不能改变恒定电流的电压.互感现象是变压器工作的基础.让学生在学习电磁感应的基础上理解互感现象.这里的关键是明白原线圈和副线圈有共同的铁芯,穿过它们的磁通量和磁通量的变化时刻都是相同的.因而,其中的感应电动势之比只与匝数有关.这样原、副线圈的匝数不同,就可以改变电压了.2、在分析变压器的原理时,课本中提到了次级线圈对于负载来讲,相当于一个交流电源一般情况下,忽略变压器的磁漏,认为穿过原线圈每一匝的磁通量与穿过副线圈的磁通量总是相等的.这两个条件,都是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的内容.利用课本中的这些内容,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变压器原理,原线圈上加上交变流电后,铁心中产生交变磁通量;在副线圈中产生交变电动势,则副线圈相当于交流电源对外供电.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从能量角度分析,可以看成是电能(原线圈中的交变电流)转换成磁场能(铁心中的变化磁场),磁场能又转换成电能(副线圈对外输出电流).所以,变压器是一个传递能量的装置.如果不计它的损失,则变压器在工作中只传递能量不消耗能量.要使学生明白,理想变压器是忽略了变压器中的能量损耗,它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相等,这样才得出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式.在解决有两个副线圈的变压器的问题时,这一点尤其重要.当然,在初学时,有两个副线圈的变压器的问题,不做统一要求,不必急于去分析这类问题.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引导他们进行分析讨论.3、学生对变压器原理和变压器中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的关系常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引导学生认真讨论章后习题,对学生澄清认识会有所帮助.4、变压器的电压公式是直接给出的.课本中利用原、副线圈的匝数关系,说明了什么是升压变压器和什么是降压变压器,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能记住电压关系公式.利用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和输人功率相等的关系,得到了 I1I2=U1U2.建议教师做好用输出负载调节输入功率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当负载端接入的灯泡逐渐增多时,原、副线圈上的电压基本上不发生变化,原线圈中的电流逐渐增大,副线圈中的电流也逐渐增大.5、介绍几种常见的变压器,是让学生能见到真实的变压器的外型和了解变压器的实际构造.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找一些变压器的给学生看一看.变压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课本中介绍了一些,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进行介绍,或看挂图、照片、实物,或参观,以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实际知识6、电能的输送,定性地说明了在远距离输送电能时,采用变压器进行高压输电可以大大减少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失.这里重点描述了输电线上的电流大小与造成的电热损失的关系,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采用高压输电的必要性.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变压器工作原理及工作规律.2、难点:(l)理解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交变电压.(2)推导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关系.(3)掌握公式中各物理量所表示对象的含义.3、疑点:变压器铁心是否带电即如何将电能从原线圈传输出到副线圈.4、解决办法:(l)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变压器工作规律使学生能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规律.(2)通过理想化模型建立及理论推导得出通过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间的关系.(3)通过运用变压器工作规律的公式来解题使学生从实践中理解公式各物理量的含义。
《变压器》教学设计
第四节《变压器》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变压器”的教学围绕“变压器为什么能改变电压”变压器是怎样改变电压、电流等问题为线索来展幵教学过程,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相结合,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先使学生理解互感现象,再通过学生探究活动,验证电压与匝数的关系,邂逅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推导出电压与线圈匝数之间存在的关系。
教材分析: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幵放性。
”即学习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幵放的。
本节教材配有小实验,思考与讨论,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贴近生活的图片生动而形象,幵阔眼界的科学漫步。
教材对变压器原理的表述比较浅,在处理时要将这部分内容情境化,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利于学生理解透彻。
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电磁感应》整章的学习,已经对磁生电以及涡旋电流有了基本的掌握,在《交流电》前两节的学习,对交流电的特点也比较清楚,已经基本具备了学习变压器这一节内容的必备知识。
但对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原线圈产生的电动势大小关系这一知识点比较欠缺,在教学中需作出补充提示。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变压器的基本构造2)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3)探究并应用变压器的各种规律2、过程与方法:1)能熟练应用控制变量法解决多变量问题2)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激发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2)通过真实操作和记录,获得团队合作精神的体验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变压器工作原理及工作规律.教学难点:(I )理解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交变电压.(2)推导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关系.(3)掌握公式中各物理量所表示对象的含义.重难点的突破措施:(I )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变压器工作规律使学生能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规律.(2)通过理想化模型建立及理论推导得出通过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间的关系.(3)通过运用变压器工作规律的公式来解题使学生从实践中理解公式各物理量的含义.四、教学媒体变压器模型、学生电源、闭合铁芯、小灯泡、导线、多媒体等五、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互感现象?2、利用互感现象可以把__________ 从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变压器就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 制成—首先通过两个问题复习前面学过的电磁感应知识,给学生知识上的准备,(二)新课讲授1、新课导入(1)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常常需要不同电压的交流电•如表所示平常市电的电压是220伏,那该怎么办呢一一我们需要变压器.(让学生体会到变压器作用的实际意义)(2)多媒体展示变压器的种类和式样(让学生对实际变压器有感性认识);(3)引导学生观察可拆变压器的构造,并通过示意图明确下列概念:原线圈一一与电源相连,输入电压U,线圈匝数为n i副线圈一一与用电器相连,输出电压U2,线圈匝数为n2铁芯一一有何特点?变压器是如何变压的呢?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课题。
高中物理变压器教案(精选3篇)
高中物理变压器教案(精选3篇)高中物理变压器教案1★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变压器的构造,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理解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电压与匝数的关系,能应用它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变压比和匝数比的关系中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理想化模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体会到能量守恒定律是普遍适用的。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变压比和匝数比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变压比和匝数比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阅读法、讲解法。
★教学工具学生电源、可拆变压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灯泡★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改变交流的电压。
大型发电机发出的交流,电压有几万伏,而远距离输电却需要高达几十万伏的电压。
各种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也各不相同。
电灯、电饭煲、洗衣机等家用电器需要220V的电压,机床上的照明灯需要36V的安全电压。
一般半导体收音机的电源电压不超过10V,而电视机显像管却需要10000V以上的高电压。
交流便于改变电压,以适应各种不同需要。
变压器就是改变交流电压的设备。
这节课我们学习变压器的有关知识。
(二)进行新课1・变压器的原理思考与讨论:师:按上图所示连接好电路,接通电源,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生:灯泡亮了。
师:两个线圈并没有直接接触,灯泡为什么亮了呢?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生1:当一个线圈中同交变电流时,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在另一个线圈中激起感生电场,从而产生感生电动势,灯泡中有了感应电流,故灯泡发光。
生2:实验说明,通过互感现象,电源的能量可以从一个线圈传输给另一个线圈。
师:变压器就是由闭合铁芯和绕在铁芯上的两个线圈构成的。
一个线圈跟电源连接,叫原线圈(初级线圈),另一个线圈跟负载连接,叫副线圈(次级线圈)。
两个线圈都是绝缘导线绕制成的。
铁芯由涂有绝缘漆的硅钢片叠合而成。
师:画出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和符号,互感现象时变压器工作的基础。
变压器教案
变压器教案变压器教案一、教材分析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电气设备之一,其原理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变压器属于电磁感应章节的内容,一般介绍了变压器的原理、主要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2.掌握变压器的主要性质和公式;3.理解变压器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1.变压器的工作原理;2.变压器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变压器的公式推导和实验操作。
五、课时安排本节课共需2个课时。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课时一: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1. 引入问题:变压器是如何实现电压的改变的?2. 讲授变压器的原理:(1)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由电压比和匝数比计算变压器的常数。
3. 讲解变压器的应用: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作用。
4. 板书整理。
课时二:变压器的实验操作1. 引入问题:我们能否通过实验来验证变压器的工作原理?2. 进行变压器实验:(1)实验电路的搭建;(2)测量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3)计算变压器的电压比。
3. 讲解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4. 总结讨论:通过实验验证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公式的正确性。
七、教学手段1.讲授结合板书整理;2.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实验操作。
八、教学辅助措施与资源准备1.教学PPT;2.实验器材:变压器、电压表等。
九、教学评价与提升1.教师评价方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等;2.学生评价方式:参与讨论、完成实验报告等;3.教学提升:根据学生的评价和自己的反思,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高二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变压器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高二物理变压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变压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1.2掌握变压器的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
1.3能够运用变压器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实验观察变压器的工作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2通过讨论和探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2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1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1.2变压器的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
2.难点2.1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2变压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讲述变压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手机充电器、家用电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学内容2.1变压器的构造与原理展示变压器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构造。
接着讲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动画演示原、副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2.2变压器的电压、电流与匝数关系2.3变压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解变压器在电力系统、通信、家电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变压器的重要作用。
3.课堂讨论3.1让学生讨论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为什么手机充电器需要变压器?3.2让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简易的变压器,并讨论其可行性。
4.课堂小结5.作业布置设计一道关于变压器应用的计算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动画演示、实验观察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变压器有了更直观、深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激励。
五、教学延伸1.下一节课学习变压器的种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变压器的应用领域。
2.安排一次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变压器,提高其实践能力。
变压器教案高中物理
变压器教案高中物理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2. 掌握变压器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3. 能够解决变压器相关的应用问题二、教学重点:1.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2. 变压器的结构和组成3. 变压器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三、教学内容:1. 变压器的定义和分类2.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3. 变压器的结构和组成4. 变压器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变压器的实物,引导学生了解变压器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介绍变压器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结构和组成,让学生理解变压器的基本知识。
3. 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变压器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变压器的变压效果。
4. 计算:教授变压器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变压器的转变比和输入输出功率。
5. 应用:布置一些变压器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变压器在电力传输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七、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变压器的理解和掌握。
八、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变压器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拓展知识视野。
五、教学手段:1. 实物展示2. 实验操作3. 计算习题4. 互动讨论5. 图片、视频资料六、教学评价:1. 通过实验和计算题,考察学生对变压器的掌握程度2. 考察学生对变压器应用问题的解决能力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2. 学生反馈意见及建议3. 教学手段是否有效果八、教学资料:1. 教辅资料2. 实验器材3. 图片、视频资料。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变压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变压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学科教学课例名称高中物理《变压器》《变压器》这一节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本章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变压器是沟通电路中常见的设备,它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感应教学的进一步延长,同时,是远距离输电中的必要装置,学习《变压器》将为远距离输电奠定根底。
1.物理观念:(1)知道变压器的构造,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理解抱负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电压与匝数的关系,能应用它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3)了解变压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2.科学思维:运用所学的互感现象的学问解释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并体会到能量守恒定律是普遍适用的。
3.科学探究:在探究变压比和匝数比的关系中培育学生运用物理抱负化模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气。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忱,使他们了解变压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抱负化模型在物理学争论中的重要性。
本班学生根底极差,对变压器会感觉比较生疏,对前面电磁感应还不是特别理解,但已有确定的印象,需学生学习力气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要教师在讲解变压器原理时需要多引导,让学生在电磁感应理论的根底上理解什么是互感现象?为什么原、副线圈之间没有载流导线的连接,副线圈中还可以输出电流?使学生再次体会交变电流与恒定电流的区分,以及沟通电的特点。
教学应围绕“什么是变压器?”“变压器副线圈为什么有电压?”“变压器为什么能转变电压?”“变压器是怎样转变电压、电流的?”等问题为线索开放教学。
以能量转化和传输为核心,突出变压器的抱负化模型。
教学中课依据实际状况向学生进展介绍,如图片、实物,以及利用是多媒体设备呈现相关的视频资源,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开阔学生的眼界。
一、创设情境1.介绍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常常需要不同电压的沟通电并举例。
提出问题如何实现电压的灵敏变化,引教学过程入变压器的概念,并让学生体会到变压器作用的实际意义2.多媒体呈现变压器的种类和式样〔让学生对实际变压器有感性生疏〕;3.设置悬念:变压器是如何变压的呢?有什么规律?引出要探究的课题。
(完整word)变压器教案
《变压器》教案课题研究目标:该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变压器工作原理,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
创立情境,让学生探究、思考,总结处理实际的方法,培养其学习物理的兴趣。
开发物理微型课程专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变压器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2.掌握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中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并能应用它分析解决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培养学生物理观察能力和正确读数的习惯,并学会处理数据并提高概括能力。
2.从理想变压器概念引入使学生了解物理模型建立的基础和建立的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原副线圈的匝数与线圈电压关系中体会物理学中的和谐、统一美.2.让学生充分体会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及辩证统一思想。
教学重点: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规律教学难点:理解副线圈两端电压是与原线圈频率相同的交变电流,推导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学会处理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定性分析、定量推导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在日常生活中,不同地方所需电压不一样。
家用电器所需电压为220V,半导体收音机所需的电压不超过10V ,电视机显像管却需要10000以上的高电压······而大型发电站发出的交流电压有几万伏,所以常常需要改变交流电压的电压值,以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
变压器就是改变交流电压的设备。
二、新课教学(一) 变压器的构造由铁芯和线圈组成,如图1所示。
(二)工作原理:互感现象在原、副线圈中由于交变电流而发生的互相感应现象.由于互感现象,绕制原、副线圈的导线虽然并不相连,电能却可以通过磁场从原线圈到达副线圈。
变压器只改变交流电的电压,并不改变其周期和频率.(二) 理想变压器的基本规律1、理想变压器:忽略能量损失的变压器(忽略原副线圈的电阻和各种电磁能量损失的变压器)。
2、电压关系推导过程: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 t n E ∆∆Φ=11 tn E ∆∆Φ=22 故2121::n n E E =又对理想变压器:11U E = 22U E =所以=21:U U 2121::n n E E =当21n n >时,21U U >;升压变压器21n n <时,21U U <;降压变压器。
变压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变压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导言:变压器是电工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知识,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中。
在教学设计中,教材的选择和分析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本文将对变压器教学设计教材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教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设计的目标和要求1.1 目标变压器教学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变压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方式,理解电压和电流的转换关系以及能量转换原理,能够熟练计算变压器的参数和电路中的电压、电流。
1.2 要求变压器教学设计要求教材简洁明了,逻辑清晰,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变压器的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2.1 选择原则在选择变压器教材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教材的适用性和权威性:教材内容全面、准确,能覆盖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作者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
(2)教材的易读性和活跃性:教材应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表达,结合实例和案例来诠释理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3)教材的可操作性:教材提供充足的练习题和例题,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2.2 现有教材分析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优秀的变压器教材可供选择。
以下列举两种常用的教材进行分析:(1)《电工技术基础》(第三版):该教材全面介绍了变压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方式,包括绕组的接线方法和参数计算等内容。
该教材语言简练易懂,图文并茂,配有大量实例和习题,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该教材还覆盖了变压器的应用场景和实际工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变压器原理与应用》(第四版):该教材具有权威性,在行业内有较高的声誉。
该教材详细介绍了变压器的原理、结构和工作方式,并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该教材还包括了变压器的维护和故障排除等内容,使学生对变压器的使用和维护有全面的了解。
变压器教案
变压器教案教案:变压器课时:1-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掌握变压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变压器、电源线、电灯泡、电阻、开关、导线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要介绍变压器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一下初中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
二、理论讲解(10分钟)1. 介绍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变换线圈的匝数比来改变电压大小的装置。
2. 讲解变压器的结构:主要由铁芯、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组成。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实验一:观察变压器的使用a. 将变压器连接到电源线上,接通电源,并将电灯泡分别连接到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上。
b. 通过开关控制电源的通断,观察电灯泡的亮灭情况,并记录数据。
c.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变压器对电压的改变作用。
2. 实验二:测量变压器的变压比a. 将变压器连接到电源线上,并将电阻连接到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上。
b. 使用电压表测量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电压,并记录数据。
c. 计算变压器的变压比,观察并分析结果。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变压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变压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讨论其重要性。
五、拓展练习(5分钟)1. 提供一些变压器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加深学生对变压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一些与变压器相关的问题作为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询资料进行解答或调查实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对变压器的作用和变压比的计算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
在后续的讨论和拓展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变压器教案
变压器教案变压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变压器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结构,掌握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的计算方法。
2. 技能目标:能够分析变压器的工作过程,计算变压器的输入输出功率和电压比。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的兴趣,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变压器输入输出功率和电压比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前几节课所学习的电磁感应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复习电磁感应定律和互感现象。
2. 讲授变压器基本概念(10分钟)通过举例介绍变压器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了解变压器的作用和重要性。
3. 变压器的组成结构(10分钟)介绍变压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铁芯、一次线圈、二次线圈和绝缘材料等,引导学生理解变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20分钟)详细讲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电磁感应定律和互感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变压器的电压变换原理。
5. 变压器的计算方法(20分钟)介绍变压器的输入输出功率和电压比的计算方法,包括变压器的转换效率和容量计算,引导学生掌握变压器的计算技巧。
6. 案例分析(1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变压器的应用和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7. 拓展延伸(5分钟)介绍变压器在电力工程中的其他应用领域,如电力传输、电感耦合和电源适配器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变压器的应用和发展。
8. 归纳总结(5分钟)通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和方法,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反思和归纳能力。
四、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变压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思考变压器在电力工程中的其他应用领域,并写一篇短文进行阐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压器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拓展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变压器教案
变压器教案引言: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常见且重要的设备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交流电能以不同的电压传输。
在实际的电力传输和配电过程中,变压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将介绍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应用以及相关的基本参数和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一、变压器的原理1.1 工作原理变压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工作,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变换线圈的匝数比例来实现功率的变换。
当交流电通过变压器的一侧绕组时,在铁芯内产生的磁场引起另一侧绕组中的电势变化,从而实现电压的转换。
1.2 基本结构变压器由两个或多个绕组组成,常见的包括主绕组和副绕组。
主绕组接收输入电流,副绕组提供输出电流。
铁芯则起到集中磁场的作用。
二、变压器的分类2.1 按用途分类- 发电变压器:将发电厂产生的高电压电能转变为输送和分配所需的中、低电压电能。
- 运输变压器:用于电力输送的变压器,将发电站的电能输送至用电地点。
- 分配变压器:位于电力输送线路和用电设备之间,将输送过来的电能转换成适用于不同设备和用途的电压。
2.2 按冷却方式分类- 自然冷却变压器:通过空气循环进行散热。
- 强制冷却变压器:通过冷却器和风扇进行散热。
2.3 按结构分类- 干式变压器:绕组和铁芯都不浸泡在绝缘油中,常见于一些环境要求高、安全性要求高的场合,如室内供电变压器。
- 油浸式变压器:绕组和铁芯都浸泡在绝缘油中,适用于一些大型变压器。
三、变压器的应用变压器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案例:- 电力输配系统:变压器用于电力传输和配电系统中,将发电厂产生的高电压转为适用于家庭和商业用电的低电压。
- 汽车工业:汽车中的点火线圈利用变压器原理将电瓶电压提升至点火所需的高电压。
- 电子设备:变压器广泛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电视机、电脑等。
四、变压器的基本参数4.1 额定功率额定功率是变压器设计和制造时标定的功率数值,表示变压器正常运行时能够持续输出的功率。
4.2 额定电压额定电压是指变压器正常工作时所需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通常以交流电的有效值表示。
《变压器》教案全面版
教学课题:变压器一.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变压器的构造.知道变压器是用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2、理解互感现象,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3、掌握理想变压器工作规律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4、理解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中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能应用它分析解决基本问题.5、理解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能用变压器的功率关系解决简单的变压器的电流关系问题.6、理解在远距离输电时,利用变压器可以大大降低传输线路的电能消耗的原因.7、知道课本中介绍的几种常见的变压器.【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物理观察能力和正确读数的习惯.2、从变压器工作规律得出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及总结概括能力.3、从理想变压器概念引入使学生了解物理模型建立的基础和建立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原副线圈的匝数与绕线线径关系中体会物理学中的和谐、统一美.2、让学生充分体会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及辩证统一思想.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变压器工作原理及工作规律.难点:1.理解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交变电压.2. 推导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关系.3. 掌握公式中各物理量所表示对象的含义.三. 教学仪器投影仪、教学用变压器四. 教学方法实验、讲授五. 教学过程引入1. 电感对交变电流的作用?2. 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3. 互感是指?新课1. 变压器的构造原线圈、副线圈、铁心2.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在原、副线圈上由于有交变电流而发生的互相感应现象,叫做互感现象,互感现象是变压器工作的基础。
3. 理想变压器磁通量全部集中在铁心内,变压器没有能量损失,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
4. 理想变压器电压跟匝数的关系:U i/U2= n i/n 2说明:对理想变压器各线圈上电压与匝数成正比的关系,不仅适用于原、副圈只有一个的情况,而且适用于多个副线圈的情况。
即有U1 = U1=U1=……。
变压器教案
变压器教案选修3-2第五章第4节《变压器》教学设计一、本节教材分析变压器是交变电路中常见的一种电器设备,也是远距离输送交流电不可缺少的装置.在讲解变压器的原理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电磁感应的角度说明:原线圈上加交流电压产生交流电流,铁芯中产生交变磁通量,副线圈中产生交变电动势,副线圈相当于交流电源对外界负载供电.要向学生强调,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变压器是把电能通过磁场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经过转换后一般电压、电流都发生了变化.有的学生认为变压器铁芯是带电的.针对这种错误认识,可让学生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经过独立思考了解到变压器铁芯并不带电,铁芯内部有磁场.变压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课本中介绍了一些,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进行介绍,或看挂图、照片、实物或参观,以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实际知识.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变压器的构造.理解互感现象,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理解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电压与匝数的关系,能应用它分析解决有关问题.理解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电流与匝数的关系,能应用它分析解决有关问题.知道课本中介绍的几种常见的变压器.能力目标用电磁感应去理解变压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讲解理想变压器使学生了解建立物理模型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能量守恒定律是普遍适用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变压器工作原理及工作规律.难点:1.理解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交变电压.推导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关系.掌握公式中各物理量所表示对象的含义.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大致规律,了解了电感现象,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基础。
可自行预习课本,了解相关原理。
同时变压器的作用神奇,变压装置在生活中很常见,应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利用课余时间,带着自己的问题,搜集资料了解变压器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演绎推理、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可拆变压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灯泡、自耦变压器、调压器、导线等.七、课时安排课时八、教学过程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变压器》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变压器”的教学围绕“变压器为什么能改变电压”变压器是怎样改变电压、电流等问题为线索来展开教学过程,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相结合,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先使学生理解互感现象,再通过学生探究活动,验证电压与匝数的关系,邂逅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推导出电压与线圈匝数之间存在的关系。
教材分析: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
”即学习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
本节教材配有小实验,思考与讨论,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贴近生活的图片生动而形象,开阔眼界的科学漫步。
教材对变压器原理的表述比较浅,在处理时要将这部分内容情境化,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利于学生理解透彻。
?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电磁感应》整章的学习,已经对磁生电以及涡旋电流有了基本的掌握,在《交流电?》前两节的学习,对交流电的特点也比较清楚,已经基本具备了学习变压器这一节内容的必备知识。
但对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原线圈产生的电动势大小关系这一知识点比较欠缺,在教学中需作出补充提示。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变压器的基本构造2)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3)探究并应用变压器的各种规律2、?过程与方法:1)能熟练应用控制变量法解决多变量问题2)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激发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2)通过真实操作和记录,获得团队合作精神的体验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变压器工作原理及工作规律.教学难点:(l)理解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交变电压.(2)推导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关系.(3)掌握公式中各物理量所表示对象的含义.重难点的突破措施:(l)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变压器工作规律使学生能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规律.(2)通过理想化模型建立及理论推导得出通过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间的关系.(3)通过运用变压器工作规律的公式来解题使学生从实践中理解公式各物理量的含义.四、教学媒体变压器模型、学生电源、闭合铁芯、小灯泡、导线、多媒体等五、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互感现象?2、利用互感现象可以把从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变压器就是利用????????制成的。
首先通过两个问题复习前面学过的电磁感应知识,给学生知识上的准备,(二)新课讲授1、新课导入2、实验探究变压器的变压规律(1)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的方案猜测原副线圈的电压与什么因素有关,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公式可能想到与线圈匝数有关.实验仪器为学生电源(低压交流12V),可拆变压器,多用电表(交流电压档);设计并画出实验电路图;设计实验操作步骤;记录实验数据,可以设计一个表格.(2)学生分组实验----控制变量法保持原线圈电压和匝数不变,改变副线圈匝数,研究副线圈匝数对副线圈电压的影响;保持原线圈电压和副线圈匝数不变,改变原线圈匝数,研究原线圈匝数对副线圈电压的影响.(3)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并归纳出:原线圈电压和匝数不变时,副线圈匝数越多,U2 越大.原线圈电压和副线圈匝数不变时,原线圈匝数越少,副线圈电压越高.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原副线圈电压比跟原副线圈的匝数比成正比.3、理论推导(1)理想变压器模型的建立在变压器的电磁感应过程中,电能和磁能的相互转化是最主要的因素,而伴随而来的损耗是一些次要因素.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这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那么我们可以把实际的变压器抽象成理想变压器——一个没有能量损耗的理想变压器.(2)变压器主副线圈电压、电流、功率关系推导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回避源电动势和反电动势叠加的过程、相位差问题),注意两边磁通量相等--E 1 = n 1t∆∆Φ E 2 = n 2t∆∆Φ 21E E =21n n对于理想变压器,导线电阻可以忽略,故 U 1 = E 1 ,(副线圈看成一个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
所以21U U=21n n即: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等于两个线圈的匝数比。
如果n2>n1 ,则输出电压高,称升压变压器; 如果n2<n1 ,则输出电压低,称降压变压器。
思考:如果原线圈通入的是直流电,能否实现变压? 功率和电流关系 功率 P 1 = P 2电流21I I = 12n n分组讨论1:讨论右图所示变压器的电压、功率和电流的关系(结论:21U U =21n n ,31U U =31n n ;P 1 = P 2 + P 3 ;n 1I 1 = n 2I 2 + n 3I 3)分组讨论2:讨论右图所示变压器的电压、功率&电流的关系(设两个副线圈的磁通分配相同) (结论:21UU =21n n 2,31U U =31n n 2;P 1 = P 2 + P 3 ;2n 1I 1 = n 2I 2 +n 3I 3)小结:从以上的探讨我们发现,变压器的电压关系和电流关系并不是用一个正比和反比可以简单地概括,而是会随着变压器结构的改变而改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能量守恒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总是适用的。
4、规律应用【例1】理想变压器初级线圈和两个次级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 1=2200匝、n 3=440匝,电源电压为U 1=220V ,n 3上连接的负载电阻R=8.8Ω, n 2上连接的灯泡“110V 110W ”正常发光。
求原线圈中的电流I 1和n 2。
【例2】如图所示M 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2:1,电源电压u =311sin314t V 不变,变阻器R 的最大阻值为10Ω。
求(1)当变阻器的滑动头P 从最下端向上移动时,各个电表读数如何变化?(2)变阻器R 接入副线圈时电流表A 1的最小读数(3)n 3 R n 2220Vn 1如果变阻器R 断路,电流表A 1的读数又是多大? 讨论原副线圈各个物理量变化的决定因素输入电压U 1决定输出电压U 2 输出功率P 2决定输入功率P 1在U 1、N 1、N 2一定的情况下,输出电流I 2决定I 1 5、总结全课在本节课学习中,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使用了哪些思想方法 请同学们总结归纳. 变压器:主要由铁芯和原、副线圈组成,理想变压器的基本规律是 (1)任何两组线圈的端电压与其匝数成正比,即可见,电压仅与匝数有关,与负载无关,且同一个变压器各线圈的"每伏匝数"必相等。
(2)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因此,当副线圈所接负载变化时,副线圈的电流变化,原线圈的输入功率随之变化。
(3)输入端的安匝数等于输出端安匝数之和,即 当仅有一组原副线圈时可简化为12212211n n I I n I n I ==或6、作业布置:(1)课后习题:2、3(2)思考:如何测量高压线上的交流电压六、教学评价教材要求由实验得出理想变压器的变压规律,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为了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建议实验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指导下,定性了解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副线圈匝数有关系,从而确定第二步的研究方向:变压器的输入、输出电压及原、副线圈匝数的关系.第二步,介绍线圈和它的匝数,演示输入电压变化时输出电压(在空载条件下进行测量)变化的规律.实验数据应分布在黑板上,给学生提供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条件,从而得到理想变压器的变压公式.七、教学板书第四节 变压器(一)变压器构造及原理(二)实验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三)理论推导变压器主副线圈电压、电流、功率的关系 (四)例题讲评、总结八、教学反思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学生思维动机的激发,引导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教学,主动地探究和建构知识,是优化本课题教学过程的有效途径,教学中要重视课题的方法教育功能(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等)和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要力图将本课题的教学转变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启发式问题探究课,在教学中以实验为载体展开过程,以问题为线索将课堂教学组织起来,通过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力求使实验与思维有机结合,层层递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充分展现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九、教学资源变压器是交流电路中常见的一种电器设备,也是远距离输送交流电不可缺少的装置.学习变压器可以使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广泛应用,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习物理的能力和兴趣,学习变压器能够从能的转化和传递的角度进一步强化对电磁感应现象的认识,并为学习远距离输电奠定基础.可拆变压器工作时,由于漏磁铜损、铁损较大,效率不高(低于60%),不能视为理想变压器.为了不影响演示效果,在设计可拆变压器时,已适当增加副线圈匝数作为补偿.教材从变压器工作时能量损耗忽略不计这一理想条件出发,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变压器的交流规律,因而掌握理想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关系成为教学的关键问题.用演示实验验证功率相等关系和电流比公式是有困难的,因为在实验条件下,传输功率小,变压器的效率低.但是做定性实验说明原线圈中的电流随副线圈电流的增大而增大、输入功率随输出功率增大而增大,对学生掌握理想变压器的规律是有好处的.实验可以避开I2=0,I1≠0的情况,也可以从I1很小这一事实出发,说明实际变压器效率一般是比较高的.学习几种常用的变压器,不仅增加了生产知识,还可提高学生分析、应用能力.教学过程可采用讨论法,充分利用实物(或实物图)和结构示意图,适当介绍一些生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