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3《区域经济联系》教案.doc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1.4《区域经济联系》优教课件(第1课时)
为了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以发 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实施区域内的协调发展, 区域内部的产业迁移现象也经常发生。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2 产业转移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发 人口稠密
达 交通拥挤 资本过剩
地 污染严重
区 资源不足
生 产 成 本 上 升
经 资本
产
济
边
效 技术 远
益
地
下 劳动力 区
降
业 集 群 效 应
粤东 粤西 粤北
主要有劳动力、资源密集型企业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2 产业转移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拓展:珠江三角洲的两次产业转移
时间 转移方向
转移产业
转移原因 对环境的影响
第一次转发移 改革开放初 香港→珠三角 劳动密集型、传 统制造业
发展,实现“双 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尤其是通过合作
赢”
,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达成学习目标 1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2 产业转移
一、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
意义: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产业要素流动的 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 间的流动。
原因: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 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会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 移。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1 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思考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会不会影响到飞机的质量?
新一代波音737尾翼,分别由我国上海、西 安、沈阳三个飞机制造厂生产。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1 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湘教版必修三1.4《区域经济联系》教学设计(精品).doc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2、了解区域经济合作的含义3、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4、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5、掌握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方案及图示6、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理解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8、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用多媒体展示资源跨区域调配情况等2、通过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总结的方法获得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于当代世界经济趋势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扩大学生地理知识领域。
2、通过“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人类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的信念。
3、激发学生热爱地理学中关于社会建设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1、资源夸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及其意义2、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2、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区域发展差异,了解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情况及其差异。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今天,我们来学习区域经济联系,本节主要有三大部分,即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资源夸区域调配,产业转移。
教师问:大家知道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什么?(让学生在看了书的前提下回答该问题)学生答: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在区域规划指导下的区域分工与协作,也是一定生产领域的长期协作活动。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彼此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协调成员国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而形成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多种多样,如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等。
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1.4 区域经济联系 教案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
②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意义。
③知道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两个显著例子——能源与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④了解南水北调的基本措施、线路等。
⑤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作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过程和方法:①通过读图分析南水北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②通过讨论及代表发言,培养学生地理语言表述能力,正确理解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区、调入区以及沿线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增强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资源观。
②通过对资源跨区域调配内容的学习,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理性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但对感性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来自生活的学习情景,让学生感受学习地理的现实意义。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一些相关地理知识,如中国的地形,中国部分区域的地形、河流等;也具备了基本的读图分析能力。
再加上高中的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有些学生也很想展现自己。
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强调师生互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重点难点南水北调、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4教学过程【导入】区域经济联系我这有个百宝袋,我们看看有什么?(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袋子里掏出一件件的物品,让学生说说分别是哪一个国家的品牌.(Dior香水——法国;索尼照相机——日本;天梭手表——瑞士;可口可乐——美国;)我一朋友从新西兰给我孩子带回一个布偶,标签上却写着中国制造。
提问:为什么我国有世界各国的商品,国外也有我国的商品?——经济全球化。
现代科技的发展是各区域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即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又加剧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带来风险,对于发展中的我们来说,该怎么办呢?播放视频《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学生从中得出答案。
高中地理区域经济联系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3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学案学习目标: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区域地理环境的基本原则能够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全面地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珠江三解洲”产业转移为例,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重点与难点: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双重性学习提纲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1、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东西部经济合作的特点:⑴⑵⑶⑷2、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规划了东、中、西线,把、、、、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西气东输(1)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从铺设管线到,全程4176千米。
该工程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等地形复杂区域,跨越黄河,跨越长江。
跨越的省区为。
(9个)此外,西气东输工程还包括从、到、等省的天然气输送工程。
(2)意义:东部。
西部。
西电东送三条线路的输送电的性质:北线中线南线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西部煤炭资源调出为例不利影响:对调出区对调入区3、产业转移⑴以中国为例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①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②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③广东边沿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广东发达地区方面的原因:广东边远地区的原因:⑵产业转移对地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随堂练习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完全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
回答下列1-3题。
1.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A.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生活用水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C.减缓了青岛城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D.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2.引黄济青工程每年到冬季11、12月至次年2月进入引水季节,其原因是:()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B.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C.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3.引黄济青工程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鱼苗,其主要作用是()A.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 B.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C.为吸引鸟类光临而投放的饵料 D.发展生态旅游,供给游客垂钓4、(12分)读珠江水系图及珠江与黄河对比表,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湘教版必修3 第一章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教案)
3、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双重性:(学生举例说明) 草原放牧,一方面获得了经济效益,一方面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
第 1 页 共 5 页 Βιβλιοθήκη 一、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区域人地关系是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因此,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反作用。 例:东部季风区主要进行种植业生产,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进行畜牧业生产,这本身是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是反过来,由于这种影响,东部季风区的人类活动(种植业)使很多自然景观变成了农田景观,而西部则为牧场等。
2、 人地关系中,人类起主导作用。(学生解释其原因,或举例说明)
原因: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类可以对环境进行主动自觉的改造,使之不断发生变化,以适应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人类活动也可不自觉地破坏环境。(在整个可持续发展系统中,人处于中间的管理调控地位。)例: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就体现了人的主导作用。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教学目的:
1.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区域地理环境的基本原则。
2.能够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全面地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以“珠江三解洲”产业转移为例,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双重性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探索活动,回答思考题:
小山坡因政府投资大学和商人对学校外服务的建设,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自然环境上,大力发展校园绿化和美化,将不毛之地变得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在人文环境上,由长期无人问津到文化教育、科技、商业活动繁荣,人口稠密。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全册-第1章-第4节区域经济联系导学案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课前自主探究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1.对口成效明显,使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有了明显增长。
2.西部地区发展较快,东部和西部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西部地区实际引进的资金逐年上升。
3.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和力度,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极大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4.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和的联系日益密切,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地区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5.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
东部地区企业在与西部地区企业合作中,在输出、、等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
尤其是通过合作,西部地区丰富的得到了合理利用。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1.能源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是缩小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南水北调(1)南水北调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把、、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的总体布局,因此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2)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输送到。
(3)中线工程:从水库引水,输送到北京、天津。
(4)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支流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越长江与黄河分水岭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3.西气东输(1)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铺设管线到,全程千米。
(2)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对于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有效治理,改善沿线地区及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4.西电东送(1)西电东送是指开发、、云南、、、、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和北京、等地区。
(2)我国水能资源分布不均匀,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及西北地区。
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能源紧缺,能源的消耗量很大。
西电东送工程将给我国沿海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4节 《区域经济联系》 教学案
湘教版必修III《区域经济联系》设计思想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引入新闻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供合适的材料与图片,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内容:东、西部合作的成效与意义;资源跨地区调配的具体方案、图示及意义。
在此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深入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对调出地和调入地、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等进行全面地分析,从而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教材分析课标中关于本节内容的规定是:“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条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认识产业的转移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产业迁出区和迁入区及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本节教材也是以我国为例来阐述区域经济联系的,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二是资源跨地区调配,三是产业转移。
本节内容是对本单元内容的概括与总结,充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对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本节内容与初中内容联系较密切。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中涉及到的水资源、煤炭资源和天然气资源的地区分布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都在初中学过,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与应用。
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已经在初中学过资源的地区分布及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但从学生的基础看,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有模糊的印象,并不十分清楚具体的内容。
部分学生可能会事先去复习一下,小部分学生可能会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
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
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具体方案、图示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正确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知道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的具体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正确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导学案:1.4《区域经济联系》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
2.理解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中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原因1.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1)转移原因:沿海地区的企业为寻求①廉价资源和②低成本,降低生产成本和③开拓市场。
(2)影响:在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同时,也会由于④劳动密集型企业、⑤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的迁入,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1)转移原因:我国大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⑥投资环境的改善;廉价的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⑦市场空间。
(2)意义:台商大举投资办厂,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⑧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1)转移原因:为实现地区⑨内部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实现区域内的⑩协调发展。
(2)影响: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将⑪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扩散到珠江三角洲边远地区,其目的是⑫逐渐缩小地区差别,从而在区域内部达到平衡。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产业空间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转移⑰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使欠发达地区的⑱环境污染加重。
课后练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量迁入内地。
据此,回答1—2题1.这种产业迁移()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2.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 )①香港地价较高②内地服务业发达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产业群“挥师北上”粤北山区,其考虑的布局因素是( )A.环境与技术 B.交通和市场 C.资源丰富 D.土地成本低和劳动力廉价4.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逐步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对其利弊分析正确的是( )①对东部地区而言能缓解“民工荒”②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将丧失③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④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产业链不成熟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5.(1)苏南地区开始“腾笼换鸟”,被“逼走”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是( ) A.劳动力需求量大 B.生产规模大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较轻(2)江苏省内部出现的这种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广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 区域经济联系教案 湘教版必修3
《1.4区域经济联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及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从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资源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为例)和产业转移(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等三个方面,揭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型案例分析(水资源的跨流域调配与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要求学生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与社会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
不仅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或调人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应关注资源调配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通过对产业转移的三种情况分析,第一种情况,因为当地的环境、资源等问题而将当地的产业向其他区域转移。
第二种情况,因为要寻求新的市场而发生的产业转移。
第三种情况,是为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均衡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要求学生通过实例的分析,认识产业的转移对产业迁出区和移入区地理环境不同的影响。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知道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方式;了解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
2.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意义;知道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类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查找资料认识当前世界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2.通过读图1- 21分析南水北调的调水线路,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通过读图讨论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线路及意义。
3.联系当地的实际例子,讨论转移企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及造成的环境污染(负面影响)1.理解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全球观。
2.增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资源观。
3.通过对产业转移案例的评价,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1.4 区域经济联系 第三课时0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
1.4 区域经济联系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2、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用多媒体展示资源跨区域调配情况等2、通过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总结的方法获得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于当代世界经济趋势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扩大学生地理知识领域。
2、激发学生热爱地理学中关于社会建设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教学过程和内容导入:教师问:产业转移的方式有哪些?(可举例)(学生答略)教师总结:一、区域内部的产业转移:迁移的方向:区域内发达地区→区域内相对落后地区迁移的原因:发达地区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产生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迁移的意义:①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
②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实现区域内的协调发展。
③逐步缩小区域内部的经济差距。
二、转移方式:1、广东边远地区地产业集群效应之间的产业转移:意义: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产业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
1原因: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会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
2、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提一下上节课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迁移的原因:企业为寻求廉价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市场。
迁移的影响:①促进内地欠发达地区发展;②不可避免地对内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3、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转移的原因:①大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投资环境的改善②大陆有廉价的劳动力③大陆有众多的发展机会④大陆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对大陆的意义: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形成原因:①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面临产业升级。
②广东边远地区劳动力价格、房租、地价相对低廉,工业原料资源丰富。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经济联系
一二三
思考讨论广东边远地区为什么具备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 提示:广东省边远地区的劳动力价格和房租、地价相对低廉,工业原料也很丰 富。近些年来,这些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流通条件和投资环境都有了明显改善, 许多地区已经具备了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和拓展本地资源型产业的能力,吸 引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企业的迁入,产生了良好的产业集群效应。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二产业转移
问题导引
山东省在批复了依托黄河三角洲在东营兴建大规模加工制造业基地的请求后, 又强力推出了“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新概念,要把山东半岛建成承接日韩产业 转移的制造业基地。
探究一
探究二
结合材料探究: (1)产业向国外转移利弊兼有。简要说明此举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提示国内生产困难,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等。 (2)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对山东半岛有何影响? 提示增加地区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环境污 染。
探究一
探究二
答案:(1)西亚及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地区。 原因:这些地区天然气储量大,是能源富足区,商品率高;距离我国近,是我国陆上 邻国或相邻地区,运输较为安全稳定。 (2)两国天然气储量大;陆上邻国适宜建设运输管道,并且不经过第三国家,能源 安全有保障;可以不间断运输。 (3)青海柴达木盆地及四川盆地属于我国四大天然气分布区。 意义:可促进两地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成为当 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两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推动两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 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当地天然气的使用,减 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4)优势:气源更充足,可覆盖华中、华南能源短缺区。 劣势:西段所经地区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投资大。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4 区域经济联系2-湘教版
资源跨区域调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以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了解我国南水北调的线路,实施南水北调的原因,以及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我国水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我国南北方地区水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运用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对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1、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各条线路的利弊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角色扮演教学过程:【导入】提问形式回顾上节课的内容:1、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东西部地区如何合作来实现“双赢”?【新授】提出课题:本节课我们以南水北调为例,来理解为什么要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如何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一、为何进行南水北调1、出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我国水资源分布图,理解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和水资源分布特点。
降水分布特征: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水资源分布特征:南多北少分析表格数据,理解南北方水资源分布差异。
过渡:北方地区水资源少,需求量大,那么具体北方什么地方最缺水呢?出示中国水资源供需状况示意图,华北地区旱灾的相关图片探究一:华北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学生讨论并回答)自然原因:水资源总量少,径流量的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密度大,需水量大;污染、浪费严重;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设施。
师:那么如何来解决北方地区缺水的问题呢?生:进行跨区域调水,实施南水北调……师:南水北调工程“南方”具体指哪里?“北方”又包括哪些地区?生:“南”指长江流域,“北”指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思考题:南方的珠江流域、浙闽台及西南诸河的人均水量比长江要多,为什么要选择从长江调水?生1:长江离黄河近生2:长江水量大……二、如何进行南水北调探究二:三线工程的优缺点(从调水量、水质、工程量、现有条件等方面考虑)三、南水北调有何影响【活动】角色扮演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分别扮演南水北调“调出去”居民与“调入区”居民。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学案--1.4区域经济联系(学案1).doc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一)年级:高二编写:魏鑫审核:高二文综备课组时间:2011.9.12【学考目标】:1、理解南水北调的原因,线路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理解西气东输的线路、意义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理解西电东送的原因、线路、意义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简单应用产业转移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与难点】:产业转移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自主学习】:1、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3、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的特点:(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使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长⑵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合作项目不断增多,西部地区实际引进的资金逐年上升。
⑶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⑷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探究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一)、南水北调探究二:东线调水线路及其优缺点分析?探究三:中线调水线路及其优缺点分析?探究四:西线调水线路及其优缺点分析?探究五:南水北调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西气东输(1)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从______________ 铺设管线到 _____________ ,全程4176千米。
跨越的省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9个)探究六:西气东输工程对输入地和输出地的影响?(三)、西电东送探究七:西电东送的原因?探究八:说出西电东输的北线、中线、南线工程的线路。
探究九:西电东送工程的意义?(四)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西部煤炭资源调出为例不利影响:对调出区« ___________ 对调入区"J I学习反思:1、完成学案后我还有这些不懂:(独立完成学案后填写)2、学习完本堂内容后我有这些不明白:(课后填写)3、询问同学后我还有这些不懂:4、如果经过以上三步后仍然有疑问的同学请利用课余时间向老师询问,我热烈欢迎!。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导教案设计: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4 区域经济联系【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的成效与意义2.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3.掌握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措施、线路等4.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难点】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课堂导学】新一代波音737尾翼,分别由我国上海、西安、沈阳三个飞机制造厂生产。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会不会影响到飞机的质量?它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具有怎样的特征?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节内容。
【自主学习】1.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什么?2.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3.什么是区域经济合作?它是如何形成的?4.什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5.什么是经济全球化?6.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有什么关系?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它给世界各国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给包括我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提出了新了挑战。
我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异明显,那么东西部之间应该如何合作呢?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后,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明显加快,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自主学习】我国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有哪些?(一)南水北调【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空格内容南水北调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____________”的总体布局,因此,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26页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下表。
方案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方案路线水源区供水区优点评价缺点(二)西气东输【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空格内容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________铺设管线到________,全程4167千米。
该工程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等地形复杂的区域,三次跨越________,一次跨越________,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最终送到________。
湘教版必修三:区域经济联系
现有可用 配套设施
差,可用设施极少
工程量 巨大,建设成本高
南水北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
不利
调入地 ①缓解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受水区) 紧张,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回补地下水, 减缓地面沉降。
加剧土壤盐碱化
③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恶化;
④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调出地 (输水区)
2、西气东输的运输方式:管道运输
优点:运量大、安全可靠、连续性强
3、西气东输路线
西部地区:能源丰富, 但人口少,经济落后 能源供大于求 东部地区:能源贫乏, 但人口多,经济发达 能源供不应求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带来什么问题? 可吸入颗粒物增多(PM2.5),形成雾霾。
环境污染严重 酸雨严重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4年浙江卷)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
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
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第1、2题。
A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
华北地区地面沉降 据1995年统计,华北地区沉降量大于0.2 m的42 120 km2,沉 降大于0.5 m的面积为6 340 km2, 沉降大于1.0 m的面积为 755 km2。北京东郊、天津、沧州、冀枣衡、德州等地漏斗已连
成一片,造成了北京、天津、沧州等城市地面沉降。天津市尤 为严重,累计沉降大于1.5 m的面积已达112 km2,市区漏斗中心 沉降已达2.69 m。
较小
源地水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2、了解区域经济合作的含义3、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4、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5、掌握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方案及图示6、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理解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8、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用多媒体展示资源跨区域调配情况等2、通过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总结的方法获得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于当代世界经济趋势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扩大学生地理知识领域。
2、通过“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人类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的信念。
3、激发学生热爱地理学中关于社会建设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1、资源夸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及其意义2、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2、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区域发展差异,了解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情况及其差异。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今天,我们来学习区域经济联系,本节主要有三大部分,即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资源夸区域调配,产业转移。
教师问:大家知道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什么?(让学生在看了书的前提下回答该问题)学生答: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在区域规划指导下的区域分工与协作,也是一定生产领域的长期协作活动。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彼此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协调成员国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而形成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多种多样,如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等。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区域经济组织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盟自由贸易协定(AFTA)、欧洲联盟(EU)、欧洲自由贸易协定(EFTA)、欧洲经济区(EEA)、东亚经济论坛(EAEC)、美加自由贸易协定(CUSF 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等。
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管理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活动,包括生产资料、信息、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性配置与重组。
它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交织、逐渐融合的重要表现。
在世界范围内,需要确立规范经济行为的国际规则,逐步建立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它给世界各国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给包括我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提出了新了挑战。
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一是对口帮扶成效明显,使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人都有了明显增长。
二是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西部地区实际引进的资金逐年上升。
同时,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极大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是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地区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四是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
东部地区企业在与西部地区企业的合作中,在输出资金、技术、管理等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
尤其是通过合作,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问:我国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有哪些?答: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南水北调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解读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线规划示意图)教师问:1、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的起止点分别是哪里?(学生回答略)2、东、中、西三线的优缺点各有哪些?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并连接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洞穿越黄河至天津;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到烟台、威海。
(展示东线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展示中线丹江口水利枢纽等工程图)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活动:讨论南水北调对南方、北方各带来什么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经济方面缓解华北、西北缺水问题,促进工农业经济的巨大发展,缓解城市缺水问题;生态方面可以抑制北方地区因过度抽取地下水而导致的地面下沉问题等学生回答:可能出现的环境生态问题有:如何解决长江东线水质差的问题,实现清水北调;如何解决调水后北方地区随用水量增多而导致的污水增多问题;如何避免可能出现的“大调水,大浪费”的问题;如何避免北方因大量用水可能出现的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比较充分。
南水北调后我国水资源分布将形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格局,将会大大改善华北、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缺乏问题,促进工农业的发展,同时会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当然为了避免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国家还确定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
”的指导方针。
(二)西气东输西气东输主体工程概况(解读西气东输主体工程示意图)(1)西气东输工程的起止点在哪里?起点: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终点:上海通过的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甘肃省(甘)、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陕西省(陕)、山西省(晋)、河南省(豫)、安徽省(皖)、江苏省(苏)、上海市(沪)。
(展示西气东输长江穿越示意图)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1、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改善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人民的生活质量。
2、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3、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活动:1、讨论西气东输对东西部的意义学生回答:改善东部输入地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输出地、输入地及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等2、西气东输需注意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学生回答:在管线工程穿越塔里木盆地时,为了避免对野骆驼生活环境的影响而移动了管线位置;应注意管线工程破土施工对黄土高原为主的沿线地区水土流失的影响等。
(三)西电东送西电东送是指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1)三条线路的起止点及输送的主要电力形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北路从内蒙古西部、陕西、山西及黄河上游将煤电、水电输往京津唐地区;中路从长江流域以长江三峡工程为重心将水电输往华中、华东及华南地区;南路将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及贵州煤电输往广东等地。
)解读西电东送工程示意图:西电东送三条通道(2)西电东送的作用有哪些?(学生回答: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产业转移教师问:产业转移的方式有哪些?(可举例)(学生答略)教师总结:(一)区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二)区域内部的产业转移:迁移的方向:区域内发达地区→区域内相对落后地区迁移的原因:发达地区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产生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迁移的意义:①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
②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实现区域内的协调发展。
③逐步缩小区域内部的经济差距。
广东边远地区地产业集群效应之间的产业转移:意义: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产业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
原因: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会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
(1)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提一下上节课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迁移的原因:企业为寻求廉价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市场。
迁移的影响:①促进内地欠发达地区发展;②不可避免地对内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转移的原因:①大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投资环境的改善②大陆有廉价的劳动力③大陆有众多的发展机会④大陆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对大陆的意义: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形成原因:①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面临产业升级。
②广东边远地区劳动力价格、房租、地价相对低廉,工业原料资源丰富。
③广东边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流通条件和投资环境都有明显改善,许多地区已经具备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和拓展本地资源型产业的能力。
积极影响:加速了广东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了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
消极影响:可能给广东边远地区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产业发展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产业发展低级阶段:工业生产规模较小,对环境破坏不大。
重化工业阶段:“三废”污染严重,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高科技产业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趋于减少。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环境的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从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的类型向知识、技术、服务类型过渡。
在此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步减小。
区域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
板书设计:教后感:0428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