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现代社区建设
国家一社会关系视野下的社区建设:走向内卷化的权力秩序——基于对长春市J社区的研究
的研究, 并试图以此解读社区内的深层权力秩序和运行机 层政权的力量, 认为社区建设实际上是社 区居委会建设 , 社 制, 这些研究多以个案性的、 细致深入的访谈材料为基础, 以 区权力秩序重构是国家基层政权在单位退出后的重新确立。 深描和理解性的分析为叙述方式。刘迎华以北京市丰台区 正如朱健刚所说, 国家权力正通过体制性的调整不断向基层 的S 区为调查对象, 分析了社区事件的管理和运作过程, 指 社会渗透, 城市街区内权力经历了一个他称之为“ 区行政 社 出在该社区掌握权力资源并发挥作用的是街道办事处和某 建设” 的过程。他认为, 14 从 99年至今, 街区内的行政权力 驻地单位, 在社区事件中他们交互影响并制定决议。6 【李友 经历了一个由虚拟状态向一级实体化政府的转变过程, 这一
基层社会中去的?在国家一社会关系的视野下 , 社区建设的 织、 群体或个人在社区中占有权力资源。吴铎通过对上海市 实质是什么? 通过对长春市一个城市基层社区建设现状的分析, 描述和解 浦东新区的社区研究指出, 社区建设的主体有四个, 分别是 中政府法人发挥主导作用, 企事业法人发挥支持作用, 社团 针对上述问题 , 本文拟从 国家一社会关系的维度出发, 政府法人 、 企事业法人、 社团法人以及全体社区成员 , 在这其 社区成员发挥基础作用。3 _ 陈雅丽则认 释了国家使其权力触角重新延伸到城市基层生活的事实、 过 法人发挥中介作用 , 程与原因, 指出当前在国家主导下的城市社区建设, 实际上 为国家权力是通过社区组织渗透到基层社会中去的, 我国的 走向了国家政权的内卷化, 即我国社区正在发生一场以内卷 城市社区里原有三类社区组织: 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 、 政府 化为特征的权力秩序重构。换言之, 社区建设的内在行动逻 各职能部门在街道的基层部门、 各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组 辑是国家权力技术在城市基层的改变。有必要指出的是, 笔 织 , 在社区的重建中都面临着分权 、 放权和平权的趋势, 取而 者无意于通过此项研究得出一个普遍化的结论, 事实上这也 代之的新社区组织居委会、 物业管理机构和志愿者团体则组 是不可能的。但“ 小地方” 的研究, 或者说对社区内部权力结 成了一个“ 权力的三位一体组织 网络” 。也有学者把社区 构和功能的研究 , 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 大社会” 权力看成是一种社区管理, 的国 认为当前存在着政府组织和社区 家与社会关系以及历史与现实关系。
社区建设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社区建设的意义和主要内容作者:孙旺文章来源:不详点击数:6704 更新时间:2001-9-17 16:06:43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城市工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化代建设的重要途径,更是在城市工作中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进入新世纪,以"十五"计划纲要为契机,社区建设作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得到了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社区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社区建设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那么,大力发展社区建设的意义何在呢?社区建设所遵循的"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驻共建,责权统一、管理有序,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推进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城市基层基础,切实维护城市社会的稳定。
简单地说,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内涵中真正实现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下面,再说说当前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社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
包括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成立居民自治组织,建立社区代表会议制度;加强民间服务组织建设,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
逐步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
二、社区内涵建设。
包括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完善服务设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发展社区卫生,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健全基层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实?quot;治疗小病在社区"的目标;繁荣社区文化,建设和完善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美化社区环境,动员社区成员广泛参与,把社区建成干净、整洁、有序、舒适的美好家园;加强社区治安,进一步完善社区治安管理体制,建立专群结合的社区治安防范体系。
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问题与思考.wps
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问题与思考社区制的实践时间不长,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以更广的视野做出更深的思考,不断去完善社区制,使得社区制的管理方式能够形成长效机制,推动社区持续发展,使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从而向全面性小康社会迈进。
为此,笔者作出以下三个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1、社区制理论的两大分野:行政化倾向、自治化倾向如何研判?理论来源实践,又指导实践。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原来管理城市基层社会的单位制和街居制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社区制应映而出,但由于政治学、社会学两大学科曾经中断很长时间以及其他原因,理论界对社区制建设的理论准备并不是很充分。
因此,从本土的经验和西方的研究两个视野出发,理论界对于社区制形成了两种取向。
第一类研究者主要从强化基层社会管理的角度出发,他们看到了在社会转型后我国基层社会管理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把社区制看作加强政府对基层社会控制的一种替代的工具。
他们认为在单位制解体后街道办事处实际上已承担起一级行政政府的职能,却没有相应的行政权力授予,权责不一致限制了街道办事处在地区整合的能力。
因此,他们主张的社区制思路主要是:政府权力重心下移,将社区内各种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等资源整合起来,在街道办事处的引导下,共同推动社区发展。
这里的社区制建设实际上是基层政权的重建。
第二类研究者主要运用西方的理论,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研判社区制的建设。
他们认为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大政府、小社会”的局面长期维持,政府是全能主义的政府,社会的力量非常薄弱。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得到了成长的机会,但是政府权力依然过大,包揽公共事务过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缺乏社会认同等问题,而社区也难以发育。
为此,他们对于社区制的主要观点是:建构“小政府、大社会”模式,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管理好本该自己管理的公共事务,把不该管的和管不好的交给社区自己管理。
构建和谐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加强社区建设与管理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 和谐社会; 社区建设; 社区管理 【作者简介】 秦孝燕,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2009 级 MPA 研究生
学术界理解和研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出发点和立足 即都遵循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 点是一致的, 基本立场和观点, 认为国家产生于社会并受制于社会, 社会 决定国家而不是相反。从根本上讲, 国家之所以会存在并存 因此, 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中, 社 在下去是由于社会的需要, 会应该是第一性的, 国家是第二性的。 社会是国家存在的基 础和前提, 如果没有社会, 国家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 而国 家的社会性的表现形式是国家的公共管理职能和国家权力 的普遍约束力。于是, 本文拟对如何建构国家与社会的良性 选择出一种既从现实出 关系需进行一些初步的思考和研究, 发又有努力方向的解决办法 。 一、 强调政府主导, 发挥政府在提供市场运行和社会生 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政府职责模式应该选择“强政府, 大社会 ” 作为发展目 中国政府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保持经 标。作为发展中国家, 济的快速、 健康、 持续发展, 也即政府还在承担相当重要的发 展经济的职责; 同时, 处理好、 协调好各种社会关系, 维护社 会公平, 保证社会平稳有序的任务也十分重要 。 要实现这样 的目标, 在客观上就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 。 不能理想化地把 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大规模的社会自治和第三部门的发 展上, 从比较的视野上看, 即使是世界上社会自治比较发达 的国家, 也远没有达到依靠自治组织而不是政府来维持经济 发展的社会稳定的状态 。当然, 培育和发展一个强大而独立 的社会领域, 能够以各种非政府组织为载体, 为社会经济的 发展和稳定起到很积极的作用 。 在此情况下, 政府与社会良 性互动, 互相协作, 互相弥补缺陷, 可以更为有效地实现政 治、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 所以说, 当前中国政府职能的 转变, 要立足于建设一个偏强的政府, 使政府具有充足的资 源, 强大的能力, 高素质的人员配备, 高效的运作机制, 这样 的政府才能在现代化建设中有足够的空间处理一系列重大 “强政府, 的发展和稳定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的 大社会 ” 政 府职责模式, 实践意义更强。 二、 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 国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维护国家的社会性是国家实现
社会关系网络与社区建设
社会关系网络与社区建设在当代社会中,社会关系网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关系网络可以被定义为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交流和联系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人们能够建立起紧密的社交关系,形成更加稳固和有利的社会结构。
首先,在社区建设方面,社会关系网络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社区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关系网络能够帮助人们建立紧密的联系,增强互信和合作的意愿。
通过社交平台、社团组织以及邻里互助等方式,人们可以参与到更多的社区活动中去,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社区的发展。
在社区建设中,社会关系网络使得信息传播更加高效,有效地将社区居民的声音传递给有关部门,从而解决了社区内的问题,加强了社会的凝聚力。
其次,社会关系网络对于个体的发展和成长也有着积极影响。
在社交网络上,人们可以结识各种各样的人,扩展自己的社会圈子。
这些社会网络不仅是获取信息和资源的途径,还是获得帮助和支持的平台。
通过社会关系网络,人们可以获得他人的建议和指导,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提升。
社交网络也为人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个体得以在社会中获得认可和赞誉,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此外,社会关系网络对于社区内的互助与支持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一个紧密相连的社交网络中,人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社交网络中的个体可以互相借助资源,解决彼此的困难和问题。
例如,在社交平台上,有些人会发起募捐活动,筹集资金来帮助有需要的人。
而在社交圈子中,许多人也乐意提供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人解决实际困扰。
通过这种有机的互助关系,社区内的亲密感和凝聚力得以提升,社区的建设也得到了加强。
然而,社会关系网络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
当社会关系网络被滥用和扭曲时,它可能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们更加注重虚拟世界中的社交关系,而忽视了现实中的社会联系。
现代社区建设与发展概论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五大重点
2、加强适应社区服务发展要求的社区服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社区服务队伍综合素质。建立以社区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成员为骨干,以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为重点,以政府派驻人员、其他社区服务从业人员和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服务人才队伍。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五大重点
3、加强满足居民服务需求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夯实社区服务基础平台。综合考虑服务人群和覆盖半径,逐步建立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依托、专项服务设施为补充、服务网点为配套、社区信息平台为支撑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
二、重庆社区建设的发展
(一)重庆社区建设的发展历程
一是起步探索阶段(1998—2006年) 关键词:搭建社区架构 二是推进发展阶段(2007—2011年) 关键词:建设和谐社区 三是深化创新阶段(2011—至今) 关键词:创新社会管理
依法依规组织开展有关监督活动
一是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居民利益的重要维护者,要组织居民有序参与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听证活动,组织居民群众参与对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情况进行民主评议, 二是对供水、供电、供气、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市政服务单位在社区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 三是指导和监督社区内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工作,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
(二)明确社区居委会与相关组织关系
1、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 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 普遍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凡属于基层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居委会;凡依法应由社区居委会协助的事项,应当为社区居委会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委托给社区居委会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应当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逐步清理和整合在社区设立的各种工作机构,规范政府部门面向社区居委会开展的检查评比达标活动。
社区建设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社区建设的意义和主要内容作者:孙旺文章来源:不详点击数:6704 更新时间:2001-9-17 16:06:43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城市工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化代建设的重要途径,更是在城市工作中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进入新世纪,以"十五"计划纲要为契机,社区建设作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得到了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社区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社区建设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那么,大力发展社区建设的意义何在呢?社区建设所遵循的"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驻共建,责权统一、管理有序,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推进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城市基层基础,切实维护城市社会的稳定。
简单地说,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内涵中真正实现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下面,再说说当前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社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
包括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成立居民自治组织,建立社区代表会议制度;加强民间服务组织建设,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
逐步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
二、社区内涵建设。
包括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完善服务设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发展社区卫生,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健全基层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实?quot;治疗小病在社区"的目标;繁荣社区文化,建设和完善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美化社区环境,动员社区成员广泛参与,把社区建成干净、整洁、有序、舒适的美好家园;加强社区治安,进一步完善社区治安管理体制,建立专群结合的社区治安防范体系。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阈下的社区建设及政府角色定位
建 设 的必 然性 和意蕴追 求 ,对政府 在社 区建设 新 阶 段 的角色 要求试 作分 析不无 意义 。
一
六 年完成 其传 世 之作 《 同体 与社 会 》 以此 为开 共 。
端 ,出于对人 类关 系的类 型和 生存质量 的考量 ,当 社会 越来 越朝 向进步 时 ,社 会学 家们开 始持续 地考 虑 社 区问题 ,并伴 随着美 国的社 会学研 究有 了社 区
如今 ,“ 区建 设 ” 已成 为 我 国社会 建 设 的重 社
但在 “ 历史 的观点 ”和 “ 理性 主义” 的对立 中 ,德 国的斐迪 南 ・ 滕尼斯 坚持 认为 ,整个 生命就 是 由普
要 内容 和主要 载体 。随着 我 国社会 转 型进程 的不 断
加快 ,一 方 面 ,政 府 日益 重 视 社会 管 理 方 面 的改
20 0 9年 9月
西 北师 大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 n lo rh s r lUnv riy ( o il ce cs o r a fNo t we tNo ma iest S ca in e ) S
Se .2 9 p 00
第 4 卷 第 5期 6
V o.4 1 6 No. 5
如在城市社区中寻求共同兴趣没有繁荣的区街经济就谈不上正常的社区建设和生活的人们总会聚集在一起而形成帕克所言的道社区发展的认识有些政府甚至把社区建设简单德区域心8p44对于我国的道德区域及其地等同于社区的经济建设而在社区经济建设过程成员的形成而言大多与开发商注重住宅条件而忽中又不惜破坏尚未完全形成的国家市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社会三视人性化服务有关政府既要正视这种班象的客观者之间功能性结构的分工与合作而不以解决经济存在也应通过社区建设追求的宣传和人性化途径主体与市场逻辑互动的关系问题为根本
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
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一、本文概述《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一文旨在从社会学的角度深入剖析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内涵、关系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首先概述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基本概念,明确其在社会学理论中的定位。
随后,文章将探讨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它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互动作用。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讨论社会学理论在指导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以及社会学研究对于提升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旨在为当前和未来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建设社会学对于社会建设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的构建,更是涵盖了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以及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社会建设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过程,它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与和谐共生。
社会建设需要关注社会结构的优化。
社会结构是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方式的总和,它决定了社会的稳定性和发展动力。
社会学强调,通过合理的社会制度建设,如公平的教育机会、就业机会、收入分配等,可以促进社会结构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社会建设需要注重社会关系的和谐。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各种联系和互动,它是社会运行的基础。
社会学认为,通过加强社会沟通、增进社会信任、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等方式,可以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减少社会冲突和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再次,社会建设需要推动社会制度的创新。
社会制度是规定社会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规则和体系。
社会学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可能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需要不断创新社会制度,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这包括完善法律法规、推进民主政治、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
社会建设需要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
社会文化是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社会风气。
略论基于国家——社会关系的中国社区规划师制度
作用。但是在 中国,社区规划师还只 是一个新兴的概念 。伴 随着对社 区建
设 和社 区居 民 自治 理念 的强 调 , “ 城 市 社 区正 在 成 为 城 市 规 划 公 众 参 与 主体 的最 适 当选 择 ” ,因 而也 非 常有
必 要 对 我 国 社 区 规 划 师 的 作 用 和 相 关 制度 构建 进 行研 究 。
理 论 探 讨 JI J J J
~一一一一 ~一~一~ ~~喊~ ~一 一
№ …
略论 基于 国家一 社 会 关 系 的 中国社 区 规 划 U i 度 il fi iU
~一一一一 ~一一~
删一~l叭~~ _ 一 至 呈一 舢山~ 呈
王婷婷 张 京祥
西 方 发 达 国 家 在 公 众 参 与 城 市 规 划 的实践 中有一 个 重要 的经验 :城
So it at n Pubi arcp t cey Rel i s, o l p t ia i Cii c i on, vl
s iy ocet
市社 区能够 有效地 组织城市 居 民以
市 民社 会
( 品 交换 和社 商 会 劳 动 领域 )
政 治 公 共领 域
国家 ( 安 机 关) 公
的医生一样 ,主要藉由在地化社区规划师工作室坐落在各
社 区 中 ,就 近 为社 区环 境 进 行 诊 断 工作 ,并协 助 社 区 民众 提 供 有 关建 筑 与 公 共 环境 议 题 至 专业 咨询 ,亦 可协 同社 区 推 动 地 区环 境 改 造 与发 展 策 略 ,以提 升 社 区 公共 空 间 品质 与环 境 景观 ” ( 北都 市 发 展 局 ,2 0 。 台 0 1) 我 国学 者 目前 对社 区规 划 师 的研 究 还 比 较少 ,代 表 性 的成 果 有: 从社 会 学 的角 色分 化人 手 , 陈有 川 ( 0 1) 出: 20 提 “ 国未 来 规 划 师 的 角色 可 能分 为政 府 规 划 师 、执 业 规 划 我 师和 社 区规 划 师三种 。 中 , 区规 划 师是 致 力于 社 区管 理 、 其 社 社 区 更新 和 社 区 复兴 等 事 项 的 管理 型 规 划 人 员 ,也 是城 市 街道 机 构 的 政府 规 划 师 。社 区规 划 师 的职 业 目标 是 在 不侵 犯其 他社 区发展 机遇 。不妨 碍城 市 整体 长 期 利益 的基 础 上 , 为本 社 区谋 求 长远 利 益 和 最 大 利益 。 ”从 行 政 三 分 制 的 角
寻找平衡点社区治理中国家与社会的衔接与融合——以杭州市江干区“双网共生”社区治理实践为例
寻找平衡点:社区治理中国家与社会的衔接与融合——以杭州市江干区“双网共生”社区治理实践为例陈佳俊陈建胜摘要:当前在党政主导下培育社区共同体虽已成为各方共识,但在实践路径上却存在较大张力:一方面现代社区共同体因缺乏自我生长、维系的条件与资源,需要党政力量适当推动;另一方面党政干预社区的强大动力、行动又与社区共同体建设规律所抵牾,由此迫切需要社区治理在路径上找到能够有效构建现代社区共同体并实现其与国家力量之间有效衔接、融合的“平衡点”。
杭州市江干区“双网共生”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则为之提供了较好的解释路径,一方面,社会并不具备构建传统社区共同体的可能,也不适宜用正式组织动员方式进行干预,现代社区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在党政的适当推动下,以非组织化方式(邻里坊)实现居民邻里关系网络的串连;同时,社区所兼具的国家与社会两种角色的衔接、融合,需要以对非组织化载体(邻里坊)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科学设置与适应性调整为基础。
关键词: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非组织化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群团制的历史变迁与‘国家—社会’关系的演化机制研究”(20NDJC18Z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来华外国人社区融入模式与机制研究——以义乌为例”(20NDJC129YB )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28(2020)06-052-10DOI :10.3969/j.issn.1672-4828.2020.06.006陈佳俊,博士,浙江财经大学社会工作系讲师;陈建胜,浙江财经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杭州310018)。
一、城市社区治理的新取向与新研究我国社区治理走入新时代面临新挑战。
一方面,国家对于坚持党对社区治理的领导要求不断深入,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特别是健全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工作制度,确保党的领导作用得以发挥;另一方面,需要加快形成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社会调节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格局,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进一步着力要解决居民群众房前屋后的事、身边的事,增强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展现状及改革方向
第二,社会的自我服务体系不健全。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我国的社会组织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猛,但其组织完善程度及对公共服务的贡献与发达国家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从长远目标来看,我们要造就一个组织体系完备的,自我服务能强的社会。但从当前的情况看,政府的轻视、不信任甚至是恐惧社会组织的发展,这样的观念给社会组织自身的体系建设带来了困难,比如没有良好的法律环境、法律缺失、注册艰难、资金匮乏、人才凋零等。如此一来,社会组织就难以胜任社会管理与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制约我国社会自我服务水平的提高。
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展方向
第一,国家与政府转变管理理念与体制。当前,行政主体还没有完全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也没有完全实现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更没有从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变。这三大转变至关重要,在未来的改革中,应该针对各级政府持续推行这一改革目标及观念,并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强化社会协同参与机制及外部监督机制,以此来削弱社会管理中的行政色彩。同时,继续推定公民社会、理性社会建设,发挥社会成员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推定国家与社会协同治理的全面转型。
第二,对社会管理创新机制认识不足。如前所述,虽然我国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的管理体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家与社会的对立紧张关系,政府依然没有用“治理”观念来取代“管理”观念。无疑,治理体制是需要国家培育与社会不断发展壮大才能形成,但当前很多地方政府还是持有管制型理念,对社会、公民及社会组织持不信任态度,不愿意接受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这就导致了社会管理创新体制的发展动力不足,社会力量也不能很好地对政府实施监督,从而未能改变一些地方一元化行政管理的社会管理体制。
从执政党与国家社会的互动关系中透视社区党建——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
20 年第4 0 6 期
的又一产物。每个单位都隶属于上级单位 , 与所在社 区
( ) 国家分 离的社会 层面 出现 党建真 空状 态 三 与
并无隶属关系 , 每个社 区成员 都依 附于单位 , 人们 的生 经济体制改革带来 了经 济结构 变化和社 会结 构转 活需求在单位 内就得 到了满 足 , 少相互 沟通 的渠 道 , 型 。中国发生的社会转 变 , 缺 一方面是 由命令式 的中央计
} [ 收稿 日 ]0 5 2 2 期 2 0 一l — 6 [ 作者 简介 ] 周宏丽(9 2 17 一
・
) 女 , 苏沭阳人 , , 江 中共 南京 市鼓楼 区委党校教 员。
5 ・ 2
维普资讯
党建研究
中共南京市委 党校南 京市行政 学院 学报
维普资讯
党建研究
中共 南京市委 党校南京市行政 学院 学报
20 年第4 0 6 期
从执 政党与 国家 社会 的 互动 关系 中透视社 区党建
以南京 市鼓 楼 区为例
周 宏 丽
( 中共 南京市鼓 楼 区委党 校 江苏 南京 200 ) 10 9
[ 摘 要] 南京 市鼓楼 区按照竞的十六大提 出的“ 高度 重视社 区竞的建设 , 以服 务群众为重点, 构建城 市社 区党建工作 的新格局” 的要求 , 在社 区党建方面进行 了 真探 索。本 文分析 了鼓楼 区 区党建提 出的时代 背景 , 国家与社会的动态关系的视 角阐释 了 强鼓楼社 区党建的 认 社 从 加
应 对 策略 。
[ 关键词] 执政 党; 国家与社会 ; 区党建 社
[ 中图分类号] 277 D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62 17 (060 05 一 4 17 — 0120 )4— 02 o
浅谈社会组织与社区建设的关系
浅谈社会组织与社区建设的关系摘要:主要分析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提出目前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的办法。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 analyzes the role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the community construction, put forward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the community, discusses the solution.关键词:社会组织社区社区建设问题建议Key words: social organizations, community, community construction, problem,Suggest,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庭、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等,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是人类的组织形式中的一部分,是人们为了特定目的而组建的稳定的合作形式。
社区社会组织是指由社区组织或个人在社区(镇、街道)范围内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的、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的民间自发组织。
社区社会组织不等于社会组织,但社区社会组织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社区,是指由居住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城市社区是指在特定的城市区域内,由一定规模的、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职业人群所组成的基层社会。
城市社区建设指的是城市基层社会在党和政府的支持、指导下,通过调整、强化社区自治组织和其他社区组织,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整合社区功能,发展社区事业,改善社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把社区与整个国家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社区建设指的是一种社区工作,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和谐社会视角下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以湖南省为例
括了人与 自然关系的和谐 ,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 统一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活力与秩序的统一 、 依法治国与 以德治国的统一 、人与 自然的统一 , 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 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系。
( 二 )城 市生 态社 区的 涵义及 特征
、
和谐 社 会与城 市 生态社 区的 内涵
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城市社区是城市中最 小 的基本组成单元 ,是城市居民参与生产生活最 基本的活动场所 , 也是相对较为独立的社会实体 , 代表着人类文明程度的高低。 2 0 0 4 年9 月1 9 1 3,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 四中全会正式提出 “ 构建社会
主义 和谐社 会 ” 。在 此 大背景 下 ,遵循 人 与 自然 、 人与社 会 、人 与人 的 和谐 发展 的社会 理 念 ,将 生
第3 4 卷 第3 期 2 0 1 3 年5 月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学 报
J 0URNAL OF HUNAN CI TY UNI VERS I TY
、 , 0 l | 3 4 No . 3 Ma v 2 01 3
和谐社 会视角 下城市 生态社 区建设
十分丰富 ,概括起来包括四个方面 ,即人 自 身 的 和谐 、人 与 自然 的和谐 、人 与人 及人 与社 会 的和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3 . 1 0
基金项 目 :2 0 1 2 年 度 国家级 大学 生创 新创业 训 练计 划项 目 ( 2 0 1 2 1 1 5 2 7 0 1 1 ) 作者简 介 :罗 宇岑 ( 1 9 9 2 . ) ,女 ,湖南 益 阳人 ,湖 南城 市学 院2 0 1 0 级 学生 ,主 要从 事社 区建设 理 论研 究 。
中国特色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一种社会学的分析
中国特色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一种社会学的分析一、本文概述《中国特色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一种社会学的分析》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特有的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的模式、特点及其背后的社会学因素。
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并尝试揭示其背后的深层社会结构和文化逻辑。
文章首先对中国特色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中国在这一领域所特有的理论和实践。
接着,文章回顾了中国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历史演变,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社区服务到如今的社区治理,展示了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
在现状分析部分,文章重点关注了中国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中的创新实践,如社区自治、社区参与、社区服务等,并分析了这些实践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增强社区凝聚力的重要作用。
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当前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资源分配不均、居民参与度不高、社区治理能力不足等。
文章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影响中国特色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因素,包括传统文化、社会结构、政策制度等多个层面。
通过这些分析,文章不仅揭示了中国特色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的深层逻辑,也为未来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中国特色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一种社会学的分析》这篇文章旨在通过深入的社会学分析,全面展现中国特色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全貌,为推动中国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中国特色社区建设的背景与发展历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区建设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一进程是在全球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既受到国内外社会变迁的深刻影响,也体现了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
从背景来看,中国特色社区建设的兴起,一方面是对传统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与超越,另一方面也是应对社会转型期各种挑战和问题的必然选择。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下,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功能定位、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社会质量视角下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以天津市X社区为例
) 二* 社会质量理论与社区治理研究 新时期&中国众多学者的研究将欧洲社会质量理论本土 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林卡))%$%* 率先主张在和谐社会建设 中引入社会质量理论,M- +李勇等))%$3* ,0- 学者基于对深圳市 问卷调查相关数据的研究&提出社区创新需要社会质量理论 中各要素的引入' 乔海霞))%$'* 从社会质量视角下研究社 区工作新模式&依据社会质量理论条件性因素四要素提出社 区工作$ 五元主体% 模式,1- ' 张宾哲))%$0* 从社会质量视角 下解读乡村社区治理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统一的困境,4- ' 从前人的研究中不难发现&社会质量理论中的核心要素对于 整个社区治理过程能够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于社会质量理 论研究的文献中已经有很多关于社区发展和社区工作&但鲜 少有研究基于社会质量视角研究社区治理现代化' 三社会质量视角下天津市 V社区治理问题 天津市 k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笔者在与社区书记的访 谈中了解到当前该社区是所在区域重点发展社区&社区内的 人口结构(资源环 境 等 都 有 其 特 色& 社 区 的 经 济 和 社 区 建 设 受到地方相关机构的关注' 社会质量理论虽起源于欧洲&但 在近些年我国学者不断的本土化过程中&也可以在本土的社 会发展中提供理论指导' 用社会质量理论来衡量当前 k社 区的建设现状&发现在其指标体系下 k社区社区治理情况仍 有一些不足之处' ) 一* 社会(((经济的基础保障作用欠缺 社会111经济保障 是 社 会 质 量 理 论 条 件 性 因 素 中 的 最 基本层次&主要指的是人们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状况而进行 的一系列社会生产活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一定的物质 资源或非物质资源&包括教育(社会服务(公共环境等,'- ' 而 当前 k社区的社区治理情况中&面临最大的问题有屋顶漏 水(停车难和社 区 养 老 问 题& 大 部 分 原 因 是 社 区 社 会111经 济的供给能力有限' k社区目前民生所需的资金大多来自 于财政拨款&其标 准 远 低 于 社 区 内 各 方 面 建 设 所 需 的+ 另 一 方面&社区养老等 现 实 困 境 除 了 资 金 的 支 持& 更 多 的 是 需 要 人力物力等资源的长效供给&因此社会质量视角下社区治理 的现代化在体系化(长效性等方面没有得到保障'
社会建设
4、试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意义、内涵与方向。
关于社会建设的涵义:社会建设就是为适应国家由农业农村的传统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社会的转变,适应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积极面对由此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各种有利于改善民生,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的社会行动与过程。
社会建设的主体是政府、社会组织和民众,社会建设的原则是以人为本,坚持公平和正义,社会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和谐和社会进步。
(二)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新中国建立之后,在大规模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大规模地进行了社会建设。
只是那时没有用社会建设的概念去指称它,而把它分别归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或文化建设的名下。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又把社会领域的建设都称之为社会发展。
其实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是两个概念,有异有同。
十四届四中全会把社会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明确提出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原来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大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新格局,是适应了中国进入新世纪以后经济社会发生了新变化,适应了全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
因此社会建设的任务很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既要加快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为十多亿人民提供良好均等的社会公共服务,又要进行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社会政策,完善社会管理,其核心任务是要构建一个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相协调的社会结构。
有人认为社会建设就是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保等社会事业的建设,这显然是把社会建设的涵义理解窄了。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四位一体中的社会建设,其涵义和内容要宽广、深刻得多。
概括来说社会建设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任务。
1.社会事业建设过去我们一般把科研、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统一称为社会事业,其实,从实践看,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等民生事业建设,也应该是社会事业。
国家与社会交互关系_社区及其组织研究的一种路径_余冰
“国家与社会”框架自上世纪90年代被重新引入中国学界以来,得到社会学和人类学、政治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广泛关注和运用,显示出其较有效的解释力。
但此一古老而常新的分析框架在各个学科的讨论和使用中又常常引发歧义,如在研究方向、概念内涵等方面的分野与论争。
笔者认为,还有两大因素是引发这些争议的重要原因。
一是基于不同学科的研究出发点、问题意识和研究路径等所形成的不同规范,而“每一种规范都有它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都是自己的一套概念或同行术语”。
[1](P12)二是这些争议及其发展,以及具体研究所处的时空脉络,尤其是这一时空脉络所折射出的社会结构变迁及文化历史差异等。
那么,在具体运用这一宏观框架时,就既要明了不同研究方向在各个学科中的历史渊源、涵义变迁、及其与社会文化在“历史中传承的结构”的关联,又要明确因不同学科的问题取向、认识旨趣的不同所造成的分析视角的分野;既要相互借鉴可以“拿来”的知识成分,又要坚持本学科的立场和方法。
笔者认为,在当前社会学和人类学有关社区及其组织的经验研究中,正是由于缺少这样一种相对宏观的共同规范和对话平台,使得研究者之间缺乏共同语言讨论研究的结果,研究成果难以积聚。
已有研究者注意到可以使用此一框架归纳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当一批有关中国乡村和城市社区的研究成果。
[2]本文尝试梳理“国家与社会”框架在20世纪90年代重新进入中国学界后的研究发展脉络,探讨各种争论产生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家与社会交互关系”作为一种融合了该框架在理论上和方法论上的最新进展的路径,可以成为社区及其组织研究的良好指南。
一、缘起:市民社会理论及其争执“国家与社会”论题重新进入中国学术界以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政治学者对“市民社会”(civilsociety)概念的引入和讨论为始。
这既与市民社会理念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在全球范围内的复兴有关;也与当时学者们“针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经验层面的问题以及知识界对这些问题所作的理论层面的回应”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社 会之 中 , 家对 于 社 会 是 一 种 限 制 性 力 量 , 国 因 而 它 的干 预 越 少 越 好 。 …【 9 从 历 史 发 展 的进 程 ” 13 B)
看 , 国传 统 的 国家 与 社 会 关 系 体 现 了 “ 中 国家 本 位 主义” 的政治 选择 与“ 家 中心 说 ” 国 的理 论架 构 。但 近 年来 ,伴随 着 改 革 开 放 的 深 化 和社 会 主义 市 场 经济 体制 的确 立 ,国 家 和 社会 的关 系 发 生 了全 面 而深 刻 的变 化 。 政 治领 域 的权 力 在 减 弱 ,经 济 领 域 和社会 领域 的权 力 逐 渐 增 长 ,原先 那 种 政 治 领 域 主导一 切的 权 力 “ 极 结 构 ”正 在 向 政 治 、经 单 济 和社会 领域 分 享 权 力 的 “ 极 结 构 ” 转 变 。与 多 这种权 力结构 的 调 整相 适 应 。 国家 与社 会 关 系 的
年代 以来 中国 学 术界 研 究 的 主要 课题 之 一 。 本文 试 图 以 国家 与社 会关 系 的演 变 为视 角 ,探 讨 我 国 现代社 区建设 的必 然 性 以及 社引起 学 者们 的 广泛 关注 ,成 为 2 O世 纪 9 O
如下结 果 : 方 面 , 家权 力 由于 缺 乏 必 要 的 约 束 一 国 而过度 扩 张 , 国家 组 织 和 人 员畸 形 膨 胀 , 于 低 效 处
率高成 本 的运 行 状 态 ; 一方 面 , 另 由于 社会 权 力 被
社会 的分 离, 区建设 成 为必 然。我 国现 代社 区建设 需要 一 个善 于调 动 、 社 开发 和 利 用各种 社会 资 源及 其能 动性 的社 区管理 新体 制 , 求政 府 与社 会之 间能 够 形成共 生共 长 、 辅 相成 的 良性 互动 要 相 关 系。构 建“ 国家一 强社 会 ” 国 家与社会 关 系模 式是 我 国现代 社 区健康 发展 的 必 由之 路 。 强 的 [ 关键 词 ]国 家 ; 社会 ; 区建 设 社 [ 图分 类号 ]D 1 . [ 中 92 8 文献 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7 —9 2 (0 6 0 —0 2 6 1 84 20 )6 17—0 3 在人类 文 明 的发展 历程 中 , 由于人 与 自然关 系
维普资讯
第2 5卷 第 6期
Vo .2 1 5 No.6
许 昌学院 学报
J U AL O UC AN O RN F X H G UNI R I Y VE S T
20 0 6年 第 6期
No.6,2 0 0 6
国家 与社 会 关 系视 野 下 的 现代 社 区建 设
国家收 走 , 社 会 缺 乏 必 要 的活 力 和 自主性 , 部 使 内 分化不 明显 、 充 分 , 不 各种 社 会 组 织 几 乎 都 成 为 国 家权 力 组织 的 翻 版 , 能 发 挥 其 独立 的 社会 功 用 。 不 如此整 个 社会 便 无法 形成 自我发 展 、 自我约束 的完 善机制 。 值 得 指 出的是 , 革 开放 以前 国家对 社会 的高 改 度整合 足 以高度集 中的计 划 经济 体制 为基础 的 , 并 得到 了在 其 体 制 下 衍 生 的 单 位 制 的 推 动 和 强 化 。 计划 经济 条件 下 形 成 的 是 一 种 单 元 板 块 型 社 会 结 构 , 种结 构 下 尉家 和集 体具 有 容置疑 的先 在 性 这 与独 占性。国家对社会 的渗透 , 体现 到人们 的经济 生 活、 社会生 活和政 治生 活 的千 个 方 面 。一 般情 况下 , } 这种支配又是通过人们 的l 作 位来 实现 的。 由此 , _ J
、
改革 开 放 以前 , 单位 制 ” 人们 社 会 生活 “ 是
的 主 要 形 式
新 中国成 立后 , 国建 立 了一 个 “ 我 全能 ” 国家政 权 和与 之 相 适 应 的 “ 能 刭” 府 模 式 。“ 治 万 全 政 政 能 ” 为支配 社 会 生 活 的主 导 原 则 , 家权 力 渗 透 成 国 到社会 各个 领域 , 整个 社会 从 个人 到 组织 都成 为 缺 乏 独立 性 和 自主性 的 国家 附属 物 , 国家对 社会 的整 合 达到 了历 史 上 前 所 未 有 的 程 度 。 这 种 整 合 带 来
杨 巧 燕
( 西北 师 范大 学 政 法 学院 , 肃 兰 州 7 0 7 ) 甘 30 0
[ 摘 要 ]伴 随 着改 革 开放 的 深化 和社 会主 义 市场 经济体 制 的确 立 , 国家和 社 会 的 关 系发 生
了全 面 而 深 刻 的 变 化 。 以 市 场 经 济 为 取 向 、 “ 政 府 、 社 会 ” 模 式 的 社 会 变 革 加 速 了 国 家 与 以 小 大 为
一
的差异 , 社会 共 同体 所 处 的 历 史 阶段 不 同 , 们 对 人 社会 集体 生活 准则 与方 式 的理 解不 同 , 国家 对社 会 的渗 透 以及社 会 对 国家 的 制衡 程 度 也 表 现 出 明显
的差 异 , 由此 便 产 生 出 不 同 的 国家 与 社 会 关 系 模 式 。在 发 展 中 国 家 的社 会 与 政 治 比 较 研 究 领 域 , “ 国家一 社会 ” 系的分 析 框架 被越 来越 多地 研 究 , 关 其 中形成 的 主要 意见 可 以概 括 为 “ 国家 中心 ” 与 说 “ 社会 中心” 说。 前者 “ 调 国家 组 织 资 源 、 进 发 强 推 展 的 ‘ 动者 ’ 色” 后 者 则认 为 “ 行 角 ; 发展 的 动力存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