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才兼备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这是在新形势下我们党关于选人用人原则的新要求,是全面提升干部素质的新任务。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目标,也是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标准。

当前,党中央郑重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原则,这既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也是新的时代条件下的特殊要求。

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是领导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带头人。

“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

”领导干部的思想品德不仅是个人行为,在党内和社会上往往具有重要的示范性、影响力和辐射力。

领导干部只有思想品德过硬,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信服与支持,才能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但同时也要看到,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少数干部品德缺失现象屡禁不止。

有的对党对国家缺乏忠诚,丧失信念,言行不一;有的把市场规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有的放松品德修养,放弃个人操守,情趣低下。

少数干部的这种无德之行,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人民利益,也直接影响了党的形象。

当前强调干部的“德”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德与才的关系,始终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重德也重才。

以德为先,就是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要以“德”为前提、“德”为先决,失去“德”,就失去了提拔重用的基本资格。

当前,看
干部的“德”,主要是看其是否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学、真信、真用,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否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正廉洁,干干净净为人民干事;是否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高度负责,敢坚持原则,不回避矛盾,不贪功诿过;是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守法遵规,保持高尚情操、健康情趣;是否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作风正派,维护大局,团结同志。

对于在“德”的方面不合格的人,坚决不能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对于已在领导岗位上思想品德存在问题的人,要严肃批评教育,严重的必须坚决调整下来。

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原则,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责任重大。

要切实把这一原则落实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去,体现到干部教育培训、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等各个方面。

在认真抓好干部知识和能力培训的同时,要把“德”的培养锻炼放到更突出位置,切实加强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强化党性锻炼,引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自觉接好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这个班,打牢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根基。

要加强对干部“德”的考察和了解,全面、客观、准确地考察干部的政治品质、思想作风和道德修养,确保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

不让老实人吃亏,
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体现用人导向,关乎党风民意,关系事业发展。

干事创业,是实现党在每一阶段目标任务的根本之道。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要求全党同志“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

我们讲的老实人,不是那些庸庸碌碌、无能无为的人,而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
业工作的人。

与老实人相对照,也有一些投机钻营者,不讲党性、不重品行,为了个人私利和宦途升迁捞资本、做虚功、拉关系、搞奉迎,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造势”和“谋官”上。

我们队伍中这种人多了,不仅于事业发展无利,而且会严重涣散党的干部队伍,对党的形象是极大的损害。

因此,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历来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重要原则。

我们就是要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引导各级干部扑下身子、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积极创造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检验和历史检验的政绩,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

不让老实人吃亏,关键在于各级领导者要把选人用人的眼光更多地投向那些在艰苦环境和岗位上做出政绩的干部。

这些人注重埋头做事,不善声张“造势”,辛苦和业绩往往不易广为人知;他们清正自守,不好拉拉扯扯、吃吃喝喝,往往“人脉”不广;他们不跑不送,不找不要,不善奉迎,往往引不起别人的关注。

这些干部专注干事不会来事,讲原则不懂圆滑,往往还会得罪人。

对于这样的老实人,各级领导者更有责任慧眼识金,积极地发现他们,主动关心他们,旗帜鲜明地支持他们,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让广大干部群众熟悉他们、了解他们。

不让老实人吃亏,根本在于形成科学的用人机制。

要进一步健全干部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地看待干部,科学准确地识别干部,保证那些扎扎实实为群众干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干部能够进入组织选拔的视野。

要改进民主推荐工作,搞好民意调查工作,积极扩大群众参与,认真贯彻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提出的换届选举“十个严禁”的要求,使那些一心干事、实绩突出的老实人能够推荐得上来。

要切实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选人用人,大力选拔那些埋头做事、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在干部队伍中形成老实人受尊敬、受重用的良好导向。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需要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人才辈出的局面。

形成这种局面,关键是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为政之要惟在用人选人用人必须坚持公道正派
国以贤兴,政以才治,为政之要惟在用人。

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历来是一种导向,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古人云:“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

”我们党反复强调,选用一个人犹如立一个标杆、树一面旗帜。

领导干部只有始终坚持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才能为党和人民选上用好公道正派的人,才能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

用人不能唯学历
“学历是块敲门砖”,这句话描述了当前一些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上不重能力重学历的现象。

这种做法,使没有文凭、学历较低的人被“否决”,把很多没有“敲门砖”但有真本领的人挡在了用人单位的大门之外。

这不禁使人思索:衡量人才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什么时候才能彻底改变选人用人“唯文凭是举”的状况?
有人说,把衡量人才的软标准硬化为学历这一硬杠杠,能够较好地体现选人用人的公平性;也有人说,单位里出现一个岗位空缺,够资格的人以十计甚至数十计,这么多人来竞争,不用“学历尺”量又用什么量呢?这些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存在片面性。

因为学历不等于能力,拥有文凭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人才。

应该看到,把人才标准简单化为文凭或学历一个指标,已经带来种种弊端。

一方面,它直接导致“假文凭”和“注水文凭”泛滥成灾,“权学交易”大行其道;另一方面,它极大地挫伤了一些勤奋好学、立志成才者的积极性,造成大量没有文凭或文凭较低的有用之才被埋没。

时下一些地方出现的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在人才理念与人才培养上存在着误区。

当然,强调用人不能唯学历,并不是否定学历教育的作用,更不是贬低知识的力量。

社会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其中有知识型、研究型的,也有创业型、技能型的。

而人才成长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学历教育一条路可走。

寒窗苦读、高校深造,可以成才;发奋自学、博览群书,可以成才;立足岗位、钻研业务,也可以成才。

人才的类型不同,成才的
途径不同,衡量人才的标准自然也不能是单一的。

把学历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显然有失偏颇。

同时,一个单位招揽人才,是为了让他干事创业,而不是当摆设。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所谓“遛遛”,就是通过实践来检验,就是坚持人才的实践标准。

因此,衡量和评价人才,选拔和使用人才,应当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综合考察其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等情况,而不能以偏概全,唯学历是举。

这样,才能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谋事与谋人
针对少数干部思想品质不纯,一有“风吹草动”就“上蹿下跳”、“跑官要官”的现象,一位领导同志最近强调,绝不能让只会干事、不会来事的人吃亏,绝不能让投机钻营的人得利,真正让干部专心谋事而不分心谋人。

话语虽朴素平实,却道出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对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一个地区的发展,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不是说大话说出来的,必须通过干部群众辛勤劳动,一件事一件事干,一点一滴积累。

只有形成正确用人导向,真正让干部专心谋事而不分心谋人,才能引导广大干部扑下身子、埋头苦干,创造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检验和历史检验的实绩,从而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

目前,在干部队伍中也存在一些思想品质不纯的投机钻营者,他们不讲党性、不重品行、不作表率,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造势”和“谋官”上。

这些投机钻营的人在干部队伍中多了,不仅于事业发展无利,而且会影响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对党的形象是极大的损害。

如果让这些投机钻营者得利,伤害的是老实正派、埋头苦干、廉洁奉公、开拓进取的干部的感情,正派干部很有意见,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让干部专心谋事而不分心谋人,首要的是让专心谋事的人有干事创业的平台。

对总想着干事,千方百计要把事做成、做好的干部,要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条件和提供机会,以利他们充分展现才华。

特别是对于那些年轻的同志,要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在干事的过程中受到锻炼、经受考验,增长才干,崭露头角。

这样,就能在干事中发现、培养和检验人才,优秀的人就能冒得出、站得起、立得住,而庸碌怠惰的人、要官不作为的人、干事不称职的人也就会暴露出来,并且终将被淘汰出局。

让干部专心谋事而不分心谋人,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要把选人用人的眼光更多地投向那些在艰苦环境和岗位上做出成绩的干部。

这些人注重埋头做事,不善声张“造势”,辛苦和业绩往往不易广为人知;他们清正自守,不跑不送,不找不要,不善逢迎,往往引不起别人的关注。

这些干部专注干事,讲原则不懂圆滑,往往还会得罪人。

对于这样专心谋事的人,各级领导干部更有责任慧眼识金,积极地发现他们,主动关心他们,旗帜鲜明地支持他们。

让干部专心谋事而不分心谋人,根本在于形成科学的用人机制。

进一步健全干部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地看待干部,科学准确地识别干部,保证那些扎扎实实为群众干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干部能够进入组织选拔的视野。

改进民主推荐工作,搞好民意调查工作,积极扩大群众参与,使那些一心干事、实绩突出的老实人能够推荐得上来。

切实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选人用人,大力选拔那些埋头做事、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在干部队伍中形成老实人受尊敬、受重用的良好氛围。

总之,要通过富有成效的组织工作,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真正使广大干部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

只有这样,才会使越来越多的人将心用到努力谋事、干事创业上来。

(作者单位:安徽省委组织部)
靠人格魅力影响人
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大都希望自己能够在人民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望,
深受人们的尊重、爱戴和敬仰。

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应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外,还要
具有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

靠人格魅力去影响人,感染人,带动人,才会最终赢得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称赞。

人格魅力不是与生俱来的禀赋,它是在长期的生活、工作中,综合人的理想追求、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工作作风、为人处事等方面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精神气
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每个立志为民做实事的党员干部,都要努力培养、修炼这
种魅力。

人格魅力从何而来?它是一个长期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不断修炼、凝聚和升华。

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信念。

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
生追求,对共产党人而言,崇高的理想信念应该是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有了这种理想信念,就会永远跟党走,永不变色,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操守,做到不管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要光明磊落,公道正派,具有高尚的人格修养。

公心、公正、公道,是做人最起码的品质,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自觉修炼这种品质,敢于主持公道,敢于维护正义,敢于讲实话、讲真话,不搞阳奉阴违,表里不一,不搞勾心斗角,玩弄权术,不搞独断专行,唯我独尊,不搞拉帮结派,划小圈子。

凡事能够讲党性不徇私情,讲原则不讲关系,讲团结不搞独立,而且善于发扬民主,乐意倾听意见,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能够主动在单位内部营造一种团结和谐、公平正义、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要勤勉敬业,无私奉献,具有服务人民的公仆精神。

勤勉敬业,服务人民,是党员干部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群众的称赞和满意是党员干部为官从政的最高境界。

要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有位置,就要心中始终装着人民,兢兢业业地干事,踏踏实实地工作,事事为群众作主。

要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具有高尚的精神追求。

共产党人的权力永远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所以,我们一定要秉公用权,廉洁自律,坚决防止权力私有化、权力污染化,做到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干事。

同时,还要有健康向上的爱好、情趣与追求,能够主动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各种诱惑,永远都能洁身自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