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小学数学_《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思考:本课在教学时,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具体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以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为原则。
针对现今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的特点,并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同一板块的知识体系出发,合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一课时教学。
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重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只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以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原则,扩展周长概念。
变周长概念“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为“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
这样处理,既反映了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又为学生今后学习平面曲线图形的周长打下了基础。
第三、以实践性为原则。
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富有一定启发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之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第四、以信息反馈师生互动为原则。
运用反馈教学法,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教材分析: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教材第五册几何小实践中的教学内容之一。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理解周长概念基础上教学的,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在本学期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
基于以上教学思考,我设计本节教学过程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4、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和知错就改的品质。
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教材分析:小学里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很多,而周长的公式,《课标》只要求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而本单元式学习它们的唯一机会,同时周长的学习也是今后学习面积与体积的基础,所以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内容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是“给花坛安护栏”,通过两个小朋友提出“给每个花坛安护栏”的建议,将学生的注意力由欣赏花坛引入对周长的探索学习,并利用指一指、描一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理解周长的意义,并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简单图形的周长。
第二个信息窗是“购买花坛护栏”情境图左边呈现的是同学们在测量长方形花坛长与宽的活动情景,右边提供了正方形花坛的边长数据,信息牌上面显示护栏的单价,引出“给不同形状的花坛安装护栏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引入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能力目标: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应用周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情感目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细绳等教学方法:观察、操作,合作探究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在此基础上,学习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时,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特别是动手操作,让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着力帮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形成表象,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计算周长的方法,明白算理。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而基本概念的形成对于初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三年级上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三年级上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节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说得失八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说教材本单元是在前面“图形与几何”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并遵循儿童研究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意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中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是: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二、说学情《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研究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的教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求法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周长》(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周长》(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周长2. 测量周长3. 计算周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计算封闭图形的周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封闭图形,如树叶、桌子、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引出周长的概念。
2.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封闭图形,如树叶、桌子、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引出周长的概念。
3.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封闭图形,如树叶、桌子、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引出周长的概念。
4.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封闭图形,如树叶、桌子、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引出周长的概念。
5.新课导入这些图形的特点,引出周长的概念。
6.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封闭图形,如树叶、桌子、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引出周长的概念。
7.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封闭图形,如树叶、桌子、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引出周长的概念。
8.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封闭图形,如树叶、桌子、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引出周长的概念。
9.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封闭图形,如树叶、桌子、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引出周长的概念。
10.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封闭图形,如树叶、桌子、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引出周长的概念。
11.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封闭图形,如树叶、桌子、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引出周长的概念。
12.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封闭图形,如树叶、桌子、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引出周长的概念。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 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 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什么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周长 = (长宽) × 22. 讲解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周长 = 边长× 43.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三、课堂练习1. 分组让学生进行练习,互相交流答案。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巩固拓展1. 出示一些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 总结学生在课堂练习和巩固拓展环节的表现。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培养了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分组练习和巩固拓展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意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并适当进行预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时,教师需要详细解释周长的定义,以及如何从定义推导出公式。
此外,还需要通过实际例子和练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式,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一、周长的定义首先,教师需要向学生明确周长的定义。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三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三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说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第85页例4。
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及长、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给出了两种计算的方法:一种是直接应用周长的含义将各边的长度连加;另一种是根据长、正方形边的特征列出简便的计算方法。
不仅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体现了思维的不同水平。
(2)在探索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概括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以便在解决问题中灵活运用,体会数学的抽象和简洁。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在上一节课学生学习《周长》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
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在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学生在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时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
3.在探究周长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 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 教学难点: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 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 探究新知- 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它们的周长公式。
- 提问: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哪些属性有关?正方形的周长呢?-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并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 巩固练习- 出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让学生计算它们的周长。
- 提问:你能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吗?4. 拓展提高-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周长公式解决。
- 提问:你能用我们学到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吗?它们有什么实际意义?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 学生能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后作业-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探究新知”和“巩固练习”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以及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
一、探究新知在探究新知环节,教师应通过以下步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1. 观察与讨论教师出示不同尺寸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第1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教学反思刚拿到这堂课,心中一阵窃喜,我在四年前曾经研究过这节课,于是我美美地拿出那年的教案,仔细看了起来,又认真进行了修改,于是一稿就诞生了,在进行完试讲后,觉得学生虽然也在这堂课上认识了周长,但是认识的程度不够深刻,大部分浮在表层上,而我的设计也没有体现学生对周长的深层理解,与学生的知识生长点不相吻合。
试讲完后,杨主任给我们进行说课,她指出我应该在教案里体现周和长,这使我为之一颤,我讲过了一遍,居然没有想到这一点,光顾着把周长的概念通过多种活动给学生,只要让孩子们知道周长指的是一周,它是有长度的就把这个概念轻松解决了,我真是愚笨啊!我觉得本节课另外一个令我有感触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周长是有长度的,就给学生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想办法真正的动手去量一量这个三角形的长度,这也是我不敢想的,我只知道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真的想不到要让学生动手去算一算,而且给出了一个等边三角形,也让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到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三角形的周长,比如量一量再计算、用绳子围一围,再量出绳子的长度,在计算周长时,可以一边一边的相加求出总的周长,也可以量出一边的长度再乘以三,这样体现了算法的多样*,而用绳子量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
最令我开阔思路的是本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给学生一些不同长度的小棒,让学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教学反思一、让学生通过猜想激发学习兴趣。
我首先出示两个长方形的图形,让学生们观察哪个周长短一些,为了验*学生们的猜测,引出学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
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导入的两个长方形周长大小差异明显,没有很好的达到激发兴趣的效果。
二、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
周长的计算方法,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获得解题方法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因为有了前面周长的认识,学生自主探索并不困难,关键是对各种算法的沟通、比较和理解。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8
12
3.从大正方形中剪出一个长方形(如右图)。剪出
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厘米?
24÷4=6(厘米)
6×2=12(厘米)
6×3=18(厘米)
(12+18)×2=60(厘米)
答:剪出的长方形周长是60厘米。
13
4.哪路车行驶路线最长?(单位:千米)
2路车
14
四、课堂小结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15
谢谢观看!
7
7米
7米
护栏 8元/米
给正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
8
7米
给正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
7米
(1) 7+7+7+7=28(米)
(2=边长×4
9
7米
7米
护栏 8元/米
7×4=28(米)
8×28=224(元)
答:给正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224元。
10
三、自主练习
1.填上合适的单位。 米)。 (1)黑板面的周长约是9( 分米)。 (2)课桌高约6( 毫米 (3)数学课本的封面的周长约是900( )。
(4)一块手帕的周长约是80( )。 厘米
11
2.用18根同样长的
能围成几种长方形?
长(根) 宽(根)
周长(根)
8 1
7 2
6 3
5 4
18
18
18
4
9米 4米
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9×2+4×2=26(米)
发现: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5
9米 4米
先算长和宽的和,再乘2: (9+4)×2=26(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青岛版
(2)5×2+3×2=16(厘米)周长=长×2+宽×2
(2)(5+3)×2=16(厘米)周长=(长+宽)×2
师:大家自己已经总结了长方形周长的三种计算方法。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生:我喜欢第一种,它是把四条边都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师:淘气想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蔬菜园,长是6米,宽是4米,可以怎样围?分别需要多长的围栏?(生独立思考,之后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师引导学生尝试画一画,表示出题目的意思)
生:围栏6米长的边有一条,4米长的边有两条。(利用墙做6米长的围栏)
生:围栏4米长的边有一条,6米长的边有两条。(利用墙做4米长的围栏)
生: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师:现在有三处不同意见,谁能想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让大家心服口服。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学生讨论,或同桌交流)
生:我想用一根细线来“围”住图形,然后再量一下绳子的长就可以了。
生:我想把这两个图形都围绕一个尺子滚动一周,就能知道论谁的周长大一些了。生:我想先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几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可以比较了。
师:大家想到的方法,都可以求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也能比较出它们的长短。但是,如果我们要大家比较的不是两个图形,而是两个不同操场的周长,那么用哪一种方法比较方便又比较准确呢?
生:用“滚”的方法是不行的,“围”的方法太麻烦了,用“先量再算”的方法比较方便准确。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师:那请你们说一说为什么围成的围栏只有三条边?
(充分理解一面是墙,加深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
2019-2020学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认识周长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美化校园信息窗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提出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验统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活动一:课前交流,激起兴趣师:同学们,在平时你都有哪些爱好呢?生1:我爱好滑旱冰。
生2:我爱好看电视。
……师: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老师知道同学们的爱好非常广泛。
我呢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平时喜欢把看到的美的事物拍摄下来。
今天,也拍摄了一组关于我们校园的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校园图片)生:好。
师:图片欣赏完了,想说点什么?生1:我们的校园真漂亮!生2:真美丽!师:看得出来大家都为生活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大家庭里感到骄傲和自豪。
下面我们来准备上课?【评析:用学生亲切、熟悉的校园图片为切入点,迅速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样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既能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又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活动二:创设情景,感受周长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都感觉到我们的校园非常漂亮,但是听咱们的校长介绍,为了让咱们的校园变的更加美丽,学校还决定在校园里建造各种形状的花坛。
今天老师把花坛的规划图给带来了,想不想看?生:想。
(课件出示花坛图片)师:这么漂亮的花坛,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吗?生: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师指生说)师(指到扇形):那么请同学们看这个图形,像不像我们夏天用到的(师手势演示扇的动作)扇子?它就叫做扇形。
师:这么美丽的花坛,要想保护好里面的花草,我们应该怎么做?生1:按时给它浇水。
生2:不进去踩踏。
生3:在花坛一边竖上牌子,写上:爱护花草。
生4:可以给花坛安上护栏。
生5:派监督员在一边看着。
……师:大家可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看来大家不但爱动脑、爱思考,而且还非常有爱心。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评课稿_1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评课稿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评课稿今天上午有幸听了冯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三年级数学上册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一、情境创设引入比较新颖,吸引学生的兴趣。
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材且又有自己的创新,将龟兔赛跑引入本节课中,让学生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问题“谁跑的路程长?”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做到了问题导学,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探究新知简洁明了,以学生探究为主体,对比概括计算公式。
设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通过测量出每个边的长度,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周长的方法。
通过学生列出的不同计算方法,引导每个算式中不同的数代表不同的含义,最后得出最简单的一个作为周长的计算公式。
三、练习题设计有始有终,层次清晰,由易到难。
概括出本节课的新知后,首先解决了本节课一开始的龟兔赛跑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并练习用公式计算。
又采取了不同形式巩固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判断中有易错点和难点,突出了本节课中的重点内容。
最后又以计算拼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的周长提高训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周长的本质和计算周长的方法,并且强调了重合的边。
四、教师的讲解清晰,重难点强调比较突出。
长方形周长公式中小括号的作用,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倍数关系,单位的统一,拼接方法和周长不能相加的原因等等,几个突出的重点都做到详细讲解和强调,提高学生的认识意识。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1、对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解释不够透彻,它是两组领边的和或者是两组长和宽,这一点王老师做到了很好强调和摆图。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比较可以举一些实际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周长的大小和不确定性,增强学生生活感受意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图形的周长》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知识点一、图形的认识1、周长的概念: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基本图形的特征及区别名称边数边的特点周长(公式)三角形三条边——三条边长度的和长方形四条边对边平行且相等周长=(长+宽)×2正方形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周长=边长×4平行四边形四条边对边平行且相等周长=(长 + 宽)×2梯形四条边有一组对边平行四条边长度的和二、求周长(公式必须背)3、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长+宽)×24、注意:周长的长短与图形的形状没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有关5、求拼摆图形的周长6、在解题中,求长方形的周长时,必须先看长与宽的单位是否一致。
公式:(1)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2)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宽)=周长÷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3)正方形周长=边长×4 边长=周长÷4例题:(1)一个长方形运动场,长20米,宽10米,这个运动场的周长是多少米?{长方形周长=(长+宽)×2}(20+10)×2=60(米)(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米,长是7米,它的宽是多少米?{宽=周长÷2—长}24÷2—长7=12—7=5(米)(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米,宽是5米,它的长是多少米?{长=周长÷2—宽}24÷2—5=12—5=7(米)(4)一个正方形边长是40米,周长是多少米?{正方形周长=边长×4}40×4=160(米)(5)一个正方形周长是160米,边长是多少米?{边长=周长÷4}160÷4=40(米)三、巧求周长(一)例:一张长方形纸片的周长是72厘米,3张这样的长方形纸片恰好可以拼成一张正方形纸片(如图所示),拼成的正方形纸片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解析:长方形的长+宽=72÷2=36厘米,3宽=1长,代入算式知:宽=9厘米,那么长=27厘米,拼成的正方形纸片的周长是27×4=108厘米。
五 美丽校园:《图形的周长》(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美丽校园:《图形的周长》(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2.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 周长与生活的联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模型,直尺,课件。
2. 学具:直尺,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校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引出周长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周长的含义。
讲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计算过程。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周长计算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概念2.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 周长与生活的联系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周长计算方法。
3. 拓展题:研究其他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情况良好,能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操作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改进措施: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总计:约2000字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教案优秀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教案优秀8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材P63例题,P64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来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通过测量、计算、拼图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生初步体会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以及拼图中图形边长以及周长的变化,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其中乐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周长计算的算法理解及交流喜欢的算法基础上逐步掌握长方形周长计算。
教学过程:一、疑问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手中的是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你们想用它们来拼图形吗?1、出示题目“用4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请一生读题。
你会拼吗?生:拼一拼。
全班交流。
2、师:用同样的4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不会相等呢?今天就来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揭示课题)学完了这一课再来解答这一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1、导入,师:你去过标准的篮球场吗?生:有,没有。
师:这里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演示课件:这是学校的篮球场)这个篮球场是什么形状的?生:长方形师:谁来指指篮球场边的各部分名称。
(生指一指)几条长?几条宽?师:篮球场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一起来看看。
(演示课件: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师:根据长和宽,你能提什么问题?(演示课件: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2、师:谁来指一指篮球场周长。
(生指)篮球场周长也就是围成这个篮球场几条边长的和。
你会算吗?在草稿纸上写出来。
生:独立计算,师巡视学生。
师:有不一样的上去写。
生:①26×2+14+14=80(米)②14×2+26+26=80(米)③26+26+14+14=80(米)④ 26×2=52(米)14×2=28(米)52+28=80(米)⑤ 26+14=40(米)40×2=80(米)3、交流:①26×2+14+14,26是篮球场的什么?(长)为什么×2?14呢?为什么有2个14相加?②14×2+26+26。
8.2.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然后提问:“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从而引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探究新知(1)探究长方形的周长a.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观察并讨论长方形的周长与哪些因素有关。
b.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有关,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 b)×2。
c. 教师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探究正方形的周长a.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观察并讨论正方形的周长与哪些因素有关。
b.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引导学生总结出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
c. 教师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5. 课后作业请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同时,要加强练习,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二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二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这个单元的第二小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一课时。
2、教材地位。
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这些知识的获取为第三小节的实践活动提供知识和学习策略上的支持,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以及长、正方形面积奠定基础。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是紧接着周长概念编排的,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直观操作、展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还十分强调对周长公式的应用。
二、说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
(1)四基两能目标:①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会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②本节课重在培养孩子有条理的、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经历把数字符号抽象成文字公式的过程,发展他们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③会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
2、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这是要求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不是老师直接拿给他们,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公式。
②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公式是理论的东西,要让学生不仅知道,还要会灵活运用,也就是要把知识学会、学活。
3、教具准备。
周长的推导强调直观操作,所以我准备了教具,学生准备了学具。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人一个钉子板,小棒。
三、说学生。
1、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长、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
三年级上册数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青岛版 3
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方法一: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方法二:周长=边长×4
三 年级上 册数学 长方形 和正方 形的周 长青岛 版 3
三 年级上 册数学 长方形 和正方 形的周 长青岛 版 3 三 年级上 册数学 长方形 和正方 形的周 长青岛 版 3
一个长方形花圃,长5米宽3米,在它的四 周围上竹篱笆,竹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5+3)×2=16(米) 答:竹篱笆至少要16米。
三 年级上 册数学 长方形 和正方 形的周 长青岛 版 3
三 年级上 册数学 长方形 和正方 形的周 长青岛 版 3
这是我的一块正方形手帕,
每条边长2分米,用90厘米 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三 年级上 册数学 长方形 和正方 形的周 长青岛 版 3
三 年级上 册数学 长方形 和正方 形的周 长青岛 版 3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5米
三 年级上 册数学 长方形 和正方 形的周 长青岛 版 3
5米
三 年级上 册数学 长方形 和正方 形的周 长青岛 版 3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正方形4边相等
5米
(2)教室的长与宽的和是12米,它的周长 是( C)米
A、(12+12)×2=48(米)
B、 12×4=48(米)
C、 12×2=24(米)
三 年级上 册数学 长方形 和正方 形的周 长青岛 版 3
三 年级上 册数学 长方形 和正方 形的周 长青岛 版 3
1.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分米,它 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边长+ 边长 + 边长 + 边长
方法一:5+5+5+5=20(米)
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青岛版(五四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活动,进行归纳,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有探究的欲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在上一节课学生学习《认识周长》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
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
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学生在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时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教具: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具:多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图形的周长,谁能来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呢?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出示课题)你能在我们的教室里找一找长方形和正方形吗?生举例。
瓷砖的表面是长方形的……2、师:老师把刚才小朋友提到的一些放在了大屏幕上。
想一想,你能计算这些物体表面的周长吗?需要知道什么信息呢?3、师:现在请你们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学具,同桌合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量一量,算一算,求出周长。
填写在学习单上。
(二)、周长的计算。
1、学生操作,师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计算、交流、总结等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公式。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生活中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难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直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长的概念,并且大家一起探讨了测量周长的方法,看,这几个小朋友在测量长方形花坛和正方形花坛的周长呢!他们想给这两个花坛安装护栏,护栏8元/米,他们测量出来的长方形花坛的长是9米,宽是4米,正方形花坛的边长是7米。
你知道每个花坛需要花多少钱吗?
生:用每个花坛的周长乘护栏的单价。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
有趣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激起主动参与探索学习有关知识的欲望,引出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问题。
)
二、合作探索
1.解决问题一: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呢?
师:要求护栏多少钱,首先得求出长方形花坛的周长,你是怎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呢?
生1:我是这样算的:把四条边加起来:9+4+9+4=26(米)。
师:这位同学的计算我们可以发现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生2: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9×2+4×2=26(米)。
师:通过这位同学的描述,你能发现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么计算么?
生:我发现,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师:恩,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生3:我是这样算的:先把长和宽加起来,再乘2,长方形的周长:(9+4)×2=26(米)。
师:刚才这位同学是这样算的,通过这位同学的计算方法,你能说说还可以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吗?
生: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第三种,更简便。
师:你能总结一下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吗?
生: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谈感受中优化算法,体现出学生的思维
方式,认识上的差异,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 师: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我们计算出来了,那么这个长方形的花坛需要多少钱的护栏呢?请同学们自己来算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核对答案。
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的钱数:
(9+4)×2=26(米)
8×26=208(元)
答: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208元。
2.解决问题二:给正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呢?
师:这个问题和刚才的问题类似,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思路?
生:先求出正方形花坛的周长,再计算需要多少钱。
师:你有什么简便方法来算正方形的周长吗?
生:量出了正方形的边长是7米,可以把4个边长分别相加得到正方形的周长,也可以用边长乘4得到周长。
乘法更简单。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想法,我们可以得到,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下面大家运用这个公式来算算这个正方形花坛的周长,并算算需要护栏的钱数。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课件出示答案。
正方形花坛的周长:7×4=28(米)
给正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的钱数:8×28=224(元)
答:给正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224元。
三、自主练习
1.填上合适的单位。
(1)黑板面的周长约是9()。
(2)课桌高约6()。
(3)数学课本的封面的周长约是900()。
(4)一块手帕的周长约是80()。
答案:米分米毫米厘米
2.用18根同样长的能围成几种长方形?
答案:
3.从大正方形中剪出一个长方形(如右图)。
剪出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厘米?
答案:24÷4=6(厘米)6×2=12(厘米)6×3=18(厘米)
(12+18)×2=60(厘米)答:剪出的长方形周长是60厘米。
4.哪路车行驶路线最长?(单位:千米)
答案:2路车。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
四、课堂小结
师: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生:学会了求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课知识的回顾,学生谈收获,可以理清本课知识点,加深印象。
)
五、课后作业
1.一个长方形的宽是4厘米,长是宽的3倍。
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答案:长:4×3=12(厘米)
周长:(4+12)×2=32(厘米)
2.下图中大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小正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
这两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答案:大正方形的边长:24÷4=6(厘米)
小正方形的边长:12÷4=3(厘米)
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6+3+6)×2=30(厘米)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