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动词作状语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词性标注的几个问题

浅谈《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词性标注的几个问题

浅谈《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词性标注的几个问题摘要:本文主要从功能的角度对《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词性标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主要涉及词性标注及其与释义和配例相一致、兼类词的释义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对《现汉》(五)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作了一定说明。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词性标注释义《现代汉语词典》是目前国内最有影响的语文辞书之一。

对现代汉语词典质量产生影响的根本性因素,是词典的释义问题。

一、《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词性标注现代汉语词典标注词性,给汉语教学、用户的学习和使用和中文信息处理等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标注词性必须要对词类系统和词与非词进行界定。

科学的给词归类,主要根据词的语法功能。

陆俭明提出的词类划分标准是:1、词充当句法成分的功能,2、词跟词结合的功能,3、词表示类别的功能,即语法意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依据的词类是中学语文课本的教学词类系统,是比较科学的。

如:集成:【动】同类著作汇集在一起(多用做书名):《丛书~》|《中国古典戏曲论著~》。

(《现汉》(五)p592)集锦:【名】编辑在一起的精彩的图画、诗文等(多用做标题):图片~|邮票~。

(《现汉》(五)p593)《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集成”与“集锦”根据配例来看,“丛书集成”、“图片集锦”、“邮票集锦”,二者看似相同,但是语法意义不同。

根据“语料库在线”的检索结果,“集成”66条例句中,17个做谓语例句,13个做定语例句,且能带宾语;“集锦”6条例句中5个做中心语。

前者语法意义表示事物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存在,后者的语法意义表示事物名称。

所以二者词性标注不同。

另外,在根据功能判断词性的基础上,也不能完全脱离意义。

“集成”与“集锦”词汇意义也不同,“集:1.集合;聚集”(《现汉》(五)p639),“成:3.【动】成为;变为”(《现汉》(五)p171),“集成”有“汇集成为”的意思,释义行文体现为动词性。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古汉语常用字字》p150),这里应为比喻义,指美好的东西,所以“集锦”释义行文应体现为名词性。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题精华版(含答案解析)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题精华版(含答案解析)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精华版1、语法这—术语有哪几种含义?答:语法这一术语有三种含义:(1)语法规律,例如:“汉语语法并不难掌握。

”这里的“语法”是指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律。

(2)语法科学,例如:“语法研究语言结构的规律。

”这里的语法指人对客观语法的认识。

(3)语法教材或语法著作,例如:“这本语法教材写得不错。

”2、语法分析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答:语法分析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把大类分成小类,例如把词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一是把整体切分成部分,例如把句子分成主语、谓语等等。

进一步要寻求分析出来的单位所涉及的种种关系,包括:语法单位与语法单位的关系,如主谓关系、述宾关系等等;语法单位与客观对象的关系,如施事、受事等等;语法单位与谈话人之间的关系,如陈述、疑问等等3、什么是词类?为什么要给词分类?答:词类指的是词在语言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

语法上给词分类,为的是说明语句结构的规则,指明词的用法。

4、汉语划分词类的依据是什么?答:对汉语的词进行分类,须以词的语法功能为依据。

词的语法功能,是指词的组合能力,表现为:(1)能充当什么句法结构成分,不能充当什么句法结构成分。

例如名词经常作主宾语,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

(2)能跟什么词组合,不能跟什么词组合,组合以后发生什么样的关系。

例如名词前面可以加数量词,组合后发生偏正关系。

名词的前面不能加“不”。

5、举例说明如何区分实词和虚词。

答:根据词能否作句法结构成分,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能单独充当句法结构成分的是实词,例如“人、跑、红、马上”。

不能单独充当句法结构成分的是虚词,例如“从、了、吗、和”。

6、举例说明如何区分名词、动词、形容词。

答:可以先用“不”测试,不能加“不”的是形容词。

再用“很”测试,能加“很”的是形容词和心理动词;能带宾语的是动词。

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式是AA,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是上A或AA的;双音节动词是ABAB,形容词是AABB。

名词主要作主宾语,也可以作定语,动词主要作谓语,形容词主要作定语和谓语。

现代汉语定语和状语

现代汉语定语和状语
的格式是偏正短语
分配工作——分配的工作 研究问题——研究的问题
③不用“的”的格式是同位短语,用“的”的格式是偏 正短语
你们学生——你们的学生 我们战士——我们的战士 ④不用“的”的格式是主谓短语,用“的”的格式是偏
正短语
资料查找——资料的查找 合同签订——合同的签订 情况特殊——情况的特殊 成绩优异——成绩的优异 他黄头发——他的黄头发 她大眼睛——她的大眼睛
我〔跟小王〕打网球去了。(协同)
〔对这个节目〕很感兴趣。(对象)
他〔的确〕很健谈。(语气)
他〔五岁时〕〔就〕死了父亲。(时间/承接)
他〔把话〕〔又〕说了一遍。(对象/重复)
我们一班同学〔都〕回来了。(范围)
在特别强调时,双音节副词后才能带“地”:
〔非常地〕及时
〔格外地〕高兴
〔极端地〕负责任
2. 描写性状语及其构成材料
修饰语本身是个偏正短语, (半径 为 R 的 圆的 圆心 的)轨迹 半径 为 R 的 圆的 圆心 的 轨迹
3.必须用“的”和不能用“的”的定中短语 ①必须用“的”的定中短语
短语作定语,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必须用 “的”,如果不用“的”,则这个语言片段不通, 当然更无法构成偏正短语。例如: 非常新颖的设 计 / 有抱负的青年 / 质量好的产品 / 对这本书的意 见 / 荷叶上的露珠 /出去打电话的人 / 请他来的目 的 / 越想越复杂的事情 ②不能用“的”的定中短语
③描写动作的和描写动作者的两类状语语义指向不同
两种描写性状语是有区别的:
心脏剧烈地跳动——跳动+剧烈——跳动很剧烈﹡心脏很 剧烈
她高兴地对我说——她+高兴——她很高兴﹡对我说得很 高兴
群众热烈地欢迎我们——欢迎+热烈——群众对我们欢迎 很热烈﹡群众很热烈

从语义角度谈现代汉语时间词状语问题

从语义角度谈现代汉语时间词状语问题

从语义角度谈现代汉语时间词状语问题时间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现代汉语的时间观念不是在句法中通过形态变化来表达的,而是直接用时间词来表达的。

本文所说的时间词是指表时间的词语。

试从语义的角度,对现代汉语时间词作状语问题进行分析。

一、现代汉语时间词的语义特征时间在哲学上是一个大的范畴, 不同的人对时间这一概念持有不同的观点,从流俗的角度看, “时间”有六个特性: 过程性、主观性、单向性、线性、有序性、不可逆性。

㈠过程性:时间产生于运动,时间与运动不可分离。

大凡不否认世界是运动的人都不否认时间与运动的关系。

然而, 运动是绝对的, 又是广阔的, 人类是怎样在运动中觉察到时间的存在呢世界上各种各样的运动都外化为一个个过程, 人们从一个个过程中感受到了运动的存在, 从过程中产生了时间的观念。

人类就是在生产实践过程中, 从四季的变化、月亮的圆缺及其他一个个有规律的过程中产生了“月”“年”等时间观念, 创造了时间词。

所以说, 时间的第一个特性就是过程性。

㈡主观性:时间产生于运动之中,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但人类对时间的认识及对时间的规定, 则渗透着强烈的主观性。

时间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通过对各种运动过程的观察、体会、研究、概括、抽象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观念。

在这个过程中,客观的运动通过人类主观的概括、抽象, 这本身就是主观性的一种表现。

另外, 从语言上对时间的规定来看,也有很强的主观性。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用什么能指代表什么所指, 具有任意性而一旦全体契约人达成了共识,则有了规定性, 这种符号关系确定以后就无法更改。

用什么时间词来表示什么运动过程, 这是人类对时间系统符号化的一个过程。

经过任意性到规定性的完成, 人类的时间体系基本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主观性占有很重要地位。

㈢单向性:时间不象空间,有上下、左右、前后三个维度。

时间是一维的, 只有一个方向, 时间只能按着过去、现在、将来的方向作单向运动。

名词作动词与名词作状语的比较

名词作动词与名词作状语的比较

3、用“而” 把名词和动词或动词短语连接。
文言文名词用作动词的几种情况 ①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②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③恐为操所先。 【解析】 ①寓,名词作动词,译作“住宿”;前面是“所”。 ② “履”(本义:鞋)“踦”(本义:一只脚),因 为与“所”组合,活用为动词;应译为“手所接触的 地方,肩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 地方。” ③“先”,因为与“所”组合,所以也活用了,应译 为“抢先”。
爪,用手抓破
端,穿着礼服; 章甫,戴着礼帽
“宾客”受“稍稍”修饰,意思为“把……当客人”
2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代词“之”一般不受名词修饰。“名”用在代词“之”前, 作“命名”讲。
名词直接作状语
发现规律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劝学》) (上:向上,下:向下) (2)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 (天: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过秦论》) (南:向南,西:向西)
文言文专题复习
词名 作词 状作 语动 的词 与 较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 曰:“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 《论语·颜渊》 译文:齐景公向孔子询问如何 治理国家。孔子说:“君要像 君的样子,臣要像臣的样子, 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 像儿子的样子。”
文言文名词用作动词的几种情况 1、两个名词(或名词短语)连用,如果不是并列关 系或修饰关系,二者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那么其 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②敬贤礼士 ③ 沛公军霸上 籍吏民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解析】 例① “衣帛”不是“衣服和布帛”,也不是“衣服 的布帛”,而是动词“穿帛” 。 例② 礼,活用为动词“礼待”;名词“士”作宾语。 例③ “军”,驻扎 造户籍册或登记 “函”,原本是名词,“木匣子”。因为带了宾 语“首”,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浅谈两部现代汉语教材语法部分比较研究

浅谈两部现代汉语教材语法部分比较研究

浅谈两部现代汉语教材语法部分比较研究论文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法词类句子论文摘要:本文选取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两套教材,试从语法体系、词类、短语(词组、结构)、句子以及其它语法层次方面入手,进行语法方面比较研究,以期对今后的教学研究有所帮助。

现代汉语是中文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而关于这方面的教材也种类繁多,且各有优劣。

本文就选取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以下简称胡本)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以下简称黄廖本)这两套现代汉语教材,从语法部分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它们的异同,试从语法体系、词类、短语(词组、结构)、句子以及其它语法层次方面入手,评述两套教材的理论指导和编写特点,以期对今后的教学研究有所帮助。

一、两部教材版本介绍(一)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本书第一版最早成书于1962年,由教育部组织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教育学院和复旦大学六所院校协作编写。

1978年修改再版,增加安徽大学为协作单位。

《现代汉语(重订本)》吸收了语言学界一些新的科研成果,并根据使用单位和读者的意见,对原书做了必要的增删和改动。

(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本书是编者原“兰州本”《现代汉语》的增订三版。

1991年出版的增订版对原来的兰州版做了大幅调整,增补了如句群、语体风格等大量内容。

1997年的增订二版,有吸收新的科研成果,在语法章增加了语义、语用和变换分析等内容。

而增订三版在增订二版的基础上调整了部分章节,使教材编排显得更加合理科学。

这两本教材,胡本编写的特点是简赅扼要,通俗易懂,突出重点,方便初学者了解现代汉语这门课程概况。

本书出版早,流传广泛,影响深远,是学习入门的好教材。

而黄廖本是目前发行量最大的一种教材,影响也较为广泛。

本书与胡本比较,可以看出其编写详细,几乎囊括所有现代汉语研究的内容,而且构建的现代汉语系统也很严密,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帮助。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第四章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第四章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第四章
第四章是关于汉语中的动词短语分析的内容。

动词短语是由动词和它的补足语构成的结构,用来描述动作、状态或者发生的事件。

本章的内容包括动词短语的结构和分类,以及动词短语的句法功能和语义角色。

动词短语的结构由动词和它的补足语组成,补足语可以是宾语、宾语补足语、状语、状语补足语等。

动词短语的结构和组成成分的顺序可以有多种情况,相同的动词可以有不同的结构。

根据动词短语的句法功能和语义角色,可以将动词短语分为及物动词短语和不及物动词短语。

及物动词短语中的动词需要带有宾语,而不及物动词短语中的动词不需要宾语,只有主语。

在句法功能上,动词短语可以充当谓语、主语、宾语、状语等。

根据动词短语的语义角色,可以将其分为施事者、受事者、工具、目标等。

了解和分析动词短语的结构、句法功能和语义角色对于准确理解和使用汉语非常重要。

通过对动词短语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并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是一本深入探讨现代汉语语法的教材。

在本教程中,我们将不使用标题,以便更好地组织内容和观点。

以下是一些内容概述,供读者参考:
第一章:汉语语法基础
- 语法的定义和作用
- 词类与句法
- 语义与语法的关系
第二章:句子结构与成分
- 主谓结构
- 宾语与宾语补语
- 状语与状语从句
第三章:动词短语与动词短语的补语
- 动词短语的构成
- 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
- 动词短语的补语类型
第四章:名词短语与语义角色
- 名词短语的结构和功能
- 名词短语补语的语义角色
- 名词短语中的数量与修饰成分
第五章:形容词短语与副词短语
- 形容词短语的修饰和强调
- 分类与比较级
- 副词短语的功能和修饰
第六章:句法关系与语言样式
- 主谓关系与语序
- 定语与状语的位置
- 被动句和倒装句
第七章:语法规则与语用规则
- 语法规则在交际中的作用
- 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法差异
- 修辞手法与语法用法的关系
通过以上章节的学习,希望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用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在实际语言交际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现代汉语中动词作状语现象初探

现代汉语中动词作状语现象初探

投 稿 网址 h t t p : / / x b g j x t . S WU . c n
2 0 1 3 年 1 2月
用, 表 现 了人物 的状 态 。通过 以上 的简 单举 例 , 我 们
Vo 1 . 1 1 , No . 1 2
De C . 2 O1 3
现代汉语 中动词作状语 现象初探
康庆业
( 忻 州师 范 学院 中文 系 , 山西 忻 州

0 3 4 0 0 0 )
要: 动词用法的拓展是时代的发展对语言表达多样化的要求 。在现代汉语 中 , 动词作状 语具有 不 同的表达形式 , 具 体 可 划 分
的一般 规律 。
形态 、 方 式 等多种 修 饰 。一般 来说 , 只要 表示 了修 饰
关系, 且 可 以加入 “ 地” 、 “ 着” 等标 志词 的语 义 关 系 , 便是 状 中关 系 。


动 词状 语的判断标准
二、 动词作状语 的类别
( 一) 有“ 地” 状语
在 判 断 动词 是 否 作 为 状语 的过 程 中 , 以往 的方 式 大多 是在 确定 两 个 词 都 是 动 词 的 情 况 下 , 根 据 词
品中, 便 可 以看 到这 样 的描述 。 例( 1 )将 军感 激 地 望 着他 那孩 子 气 的脸 , 一 一 答应 着 。( 王愿 坚《 普通 劳动 者 》)
例( 2 )惠 感 动 地 对 芸 微 微 一 笑 低 声 答 应 一 句
“ 饱 了” 。( 巴金 《 春 》)
关 系 的角 度来 确定 动词 作 状语 的判 断标 准 。
的发生 _ 2 ] 。但 是 这 种 标 志 词 的使 用 并 不 是 必 然 的 , 判 断动 词与 中心 词 之 间 是 否 为状 语 关 系 , 关 键 在 于 修饰 关 系 的判定 , 这种 修 饰 关 系可 以是 程 度 、 范围 、

研究生现代汉语多层定语多层状语

研究生现代汉语多层定语多层状语

研究生现代汉语多层定语多层状语
研究生现代汉语的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是指在一个句子或短语中,有多个层次的修饰词或状语词,用来进一步明确、描述、限制或修饰名词或动词的意义。

多层定语是通过在一个句子或短语中添加多个定语来进一步描述或限制名词的含义。

例如,“一个年轻的、有才华的研究生”中的“年轻的”和“有才华的”都是对“研究生”这个名词进行进一
步描述。

多层状语是通过在一个句子或短语中添加多个状语来进一步描述动词的含义。

例如,“他慢慢地、小心翼翼地走进了教室”中的“慢慢地”和“小心翼翼地”都是对“走进了”这个动词进行进一
步描述或限制。

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可以提供更具体、详细的信息,使句子或短语更加准确、丰富。

然而,在使用多层修饰时需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以免造成冗长、晦涩的表达。

在研究生现代汉语的写作中,学者应该灵活运用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使句子或短语更加精确、准确地传达所要表达的意思。

同时,在写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在标题中使用相同的文字,以免研究内容不明确或不具备独特性。

新中国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新中国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3、时态与句式丰富现代汉语时态和句式非常丰富,包括现在、过去、将来 等不同的时态,以及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不同的句式。这些时态和句式的 运用可以表达出不同的语义和情感,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三、现代汉语语法的重要性
1、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掌握现代汉语语法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正确的语法结构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歧义和误解。同时,语 法规则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理解他人语言的深层含义,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图。
4、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现代汉语语法对于跨文化交流和理解也具有重要 意义。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正确的语法可以消除沟通障碍,增进 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同时,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掌握现代汉语语法也是提 高语言水平的关键。
总之,现代汉语语法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准确表达、连贯性 表达和降低歧义风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掌握现代汉语语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 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因此,我 们应该重视现代汉语语法的学习和运用,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奠定坚实 基础。
在研究语序的影响方面,新中国成立后的语言学家们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们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语言的语序差异,揭示了语序在表达语义和语用功能方面 的作用。在汉语中,语序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句子的意思和语气。例如,“他吃 了苹果”和“苹果被他吃了”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但语序的差异使得句子语气 有所不同。因此,对语序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还可以指导汉 语教学和机器翻译等领域。
综上所述,新中国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参考内容
引言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丰硕成果。专家语法作为学术 界的热点,与教学语法之间存在密切。然而,二者间的关系仍未得到深入探讨。 本次演示旨在通过对现代汉语专家语法与教学语法关系的深入研究,为理解二者 关系提供新的视角,并为完善汉语语法研究提供借鉴。

文言文中 的 状后、定后、宾前 和 现代汉语状语、定语、宾语的联系

文言文中 的 状后、定后、宾前 和 现代汉语状语、定语、宾语的联系

文言文中的状后、定后、宾前和现代汉语状语、定语、宾语的联系【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1、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

(《鸿门宴》)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分析:“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3、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韩愈《师说》)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现代汉语中的状语状语是谓词性偏正结构中修饰、说明中心语的成分。

状语与中心语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一.状语的构成1.副词形容词等作状语①副词:很守信用忽然想到非常出色格外贵重已经来了仅仅三人②形容词:突然提出缓慢移动仔细检查坚决支持努力学习快走③时间名词:现在结束早晨起来昨天我检查了三遍刚才我都看到了④能愿动词:愿意相信应该知道可能认为可以维持⑤代词:这样宽容那样说这么高兴⑥名词和动词中表示动作方式手段、状态的词也可以作状语,例如:集体购票公费出国现金支付现场直播同情地看着2.短语作状语①介词短语、比况短语和方位短语的基本语法功能就是充当状语。

例如:朝外看把水倒掉沿着河边走根据情况进行调整②比况短语:杀猪般嚎叫起来箭似的冲出去箭一样冲向蓝天③方位短语:向左转路上沉默不语朝学校门口去了④主谓短语:雨不停地下一堂不拉地听课脸色阴沉地走过来⑤动宾短语:有组织地进行调查有条件地承担义务降低标准录取⑥偏正短语:大范围推广高标准地完成过分苛刻地提出要求非常热情地发出邀请⑦联合短语:又惊又喜地望着连跑带跳地出去了愁眉苦脸地说⑧量词短语:一米长三尺宽五吨重一趟一趟地跑二.状语的语义类型状语的语义类型可以分为限定性状语和描写性状语两类。

现代汉语状语和状动结构研究评述

现代汉语状语和状动结构研究评述

现代汉语状语和状动结构研究评述自《马氏文通》提出“状字”以来,几乎每部系统论述汉语语法的著作都会提到状语、状中结构。

本文从状语的界定、分类、位置、语义指向及状动搭配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评述,旨在明确状语研究现状及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引言在汉语本体研究中,虽然状语和状动结构的研究较其他句法成分的研究薄弱,但是自《马氏文通》(马建忠,1898)提出“状字”以来,几乎每部系统论述汉语语法的著作都会提到。

汉语状语研究涉及的主要有:状语的界定、分类、语义指向、位置、多项状语顺序、各类词充任状语的情况。

下面我们分别对这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二、状语的定义和分类(一)状语的界定朱德熙(1985)认为汉语状语的界定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修饰语本身的性质、中心语的性质、整个偏正结构的性质。

历史地看,这三个要素正是汉语语法研究史上给状语进行界定的三个标准。

马建忠(1898)、黎锦熙(1924)就修饰语本身的性质界定状语,这显然是受到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

陈承泽(1957)、丁声树(1961)、吕叔湘(1979)、朱德熙(1982)和刘月华(1983)以中心语的性质来界定状语,即谓词性成分的修饰语。

朱德熙(1985)认为界定状语应该考虑整个偏正结构的性质;并且明确指出“凡是真谓词性偏正结构里头的修饰语都是状语”,这是学术界对状语最为严格的界定。

另外,早在20世纪40年代,吕叔湘(1942)、王力(1943)曾受“三品说”影响,即把句子里的词按照所占据的位置分为三级,状语叫“丙级加词”;王力把定语叫做“加词”,但是没有提到状语。

现在通行的汉语语法教学参考书多采用以中心语的性质来界定状语(卢福波,1996;刘月华,2001)。

(二)状语的分类朱德熙(1982,1984)从状语本身所属词类划分,如副词性状语、形容词性状语、名词性状语、代词性状语、数量结构、介词结构、主谓结构等。

有的学者从状语的句法功能划分,胡裕树(1987)认为状语是句子成分的成分,是短语成分,而非句子成分;李临定(1986)认为有些状语,如介词结构是句子的必有成分;邵敬敏等(2003)提出了“句子状语”和“短语状语”的看法。

现代汉语状中结构

现代汉语状中结构
时间限定
用时间词语对中心词进行限定,如“昨天买的书 ”。
处所限定
用处所词语对中心词进行限定,如“在图书馆借 的书”。
范围限定
用范围词语对中心词进行限定,如“所有人都到 齐了”。
描述性状中结构
描写动作变化的结果,可作补语,如 “他跑得满头大汗”。
描写动作变化的过程,用在动词前作 状语,如“他悄悄地走了”。
修饰动作的方式、状态
如“迅速解决”、“熟练掌握”,其 中“迅速”、“熟练”是状语,修饰 动词中心语“解决”、“掌握”,表 示动作的方式或状态。
形容词作中心语
描述事物的性质、状态
如“美丽的风景”、“高大的建筑”,其中“美丽”、“高大”是形容词作中心语,描述事物的性质或状态。
修饰形容词的程度、方式
如“非常愉快”、“十分努力”,其中“非常”、“十分”是状语,修饰形容词中心语“愉快”、“努力”,表 示程度或方式。
02
鼓励学生参与口语和书面表达活动
通过组织演讲、辩论、写作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运用语言。
0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融入文化教学内容
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 解汉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笑了”。
中心语模糊不清
句子中的中心语表达不清,导致读者或听者无法理解句子的真正含义。例如,“他以一 种特殊的方式处理了这个问题”中,“特殊的方式”具体是什么并没有明确说明,造成
理解上的困难。
06
教学建议与策略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强化语音、词汇和语法教学
01
通过大量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练习,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

汉语中动词作状语的例子

汉语中动词作状语的例子

汉语中动词作状语的例子
以下是 7 条关于汉语中动词作状语的例子:
1. 哇,你看“笑着说”,就像阳光暖暖地洒在话语上,让人一听就觉得很开心呀。

我对妈妈说:“妈妈,我考了 100 分哟!”妈妈笑着说:“宝贝真棒!”
2. 嘿,“哭着喊”是不是能让你感觉到那种伤心与急切呢?就像小孩找不到妈妈了,会哭着喊妈妈。

有一次我就看到一个小女孩在商场哭着喊妈妈。

3. 呀,“跑着去”不就有一种很急切的感觉吗?比如小伙伴叫我去玩,我就会急忙跑着去呀。

我大喊一声:“我来啦!”然后跑着去见他们。

4. 哇塞,“偷偷看”是不是很形象?仿佛在做一件有点小秘密的事情呢。

我就常常偷偷看哥哥在干嘛。

有次我偷偷看他在玩游戏,被他发现啦,哎呀!
5. 哦哟,“赶着做”是不是体现了那种紧迫呀?就像要赶火车一样。

爸爸总是赶着做工作,只为了早点回家陪我们。

他常说:“我要赶着做完,赶紧回来。


6. 咦,“挣扎着起来”,这多生动地展现了那种困难和努力呀。

上次我生病难受,也是挣扎着起来去喝水的呢。

我心里想着:我一定要挣扎着起来!
7. 哈哈,“蹦蹦跳跳地走”多欢乐呀!小朋友们总是这样开心地走。

我看到一群孩子在公园里蹦蹦跳跳地走,那画面真美好。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汉语中动词作状语真的很神奇,能让表达如此丰富和生动啊!。

动词作状语的例子现代汉语

动词作状语的例子现代汉语

动词作状语的例子现代汉语
动词作状语是指动词在句子中充当状语的角色,用来修饰句子中的动作或状态。

下面是一些例子:
1. 他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2. 她走路时喜欢低头看手机。

3. 我们开会时需要集中精力。

4. 她每天早上起床后都会去跑步。

5. 他们分手后再也没有联系过。

6. 我们约好了下周六去看电影。

7. 他写作业时喜欢戴上耳机听音乐。

8. 我们在图书馆里学习时要保持安静。

9. 她学习语言时就像一个海绵一样吸收知识。

10. 她看到那个人后,立马就想起了他以前的事情。

这些例子中,动词作状语修饰了句子中的动作或状态,使句子更加充实丰富,也更加表达了语言的丰富性。

动宾短语作状语的句子

动宾短语作状语的句子

动宾短语作状语的句子文言文里的动词可以充当状语直接与谓语动词连用,而不必像现代汉语那样在二者之间要加结构助词“着”。

例如《过秦论》里说“从散约败”之后,六国“争割地而赂秦”。

意思是争着割地去贿赂秦国。

但是,状语“争”可与动词“割”直接结合,它们之间未使用结构助词。

也许有人会问两个动词连用,不也常常表示连续发生的动作,即“连动式”吗?的确,这种动词与动词直接结合的形式,在形式上易与“连动式”相混淆,但是却不难辨别,请先看下面的两个例子;①连动式之例: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掇置笼中:捉住了放进笼里。

《促织》②动词作状语之例:儿惧,啼告母。

啼告母:哭着告诉母亲。

《促织》分析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连动式一般表示一先一后的动作,这些动作不分主次,只分先后,所以翻译时,前一个动词之后常加助词“了”,表示已经完成。

而动词作状语,完全是用来修饰谓语动词的,它们无先后之别,却有主次之分,所以翻译时,前一个动词之后常加助词“着”,表示这一状态与后面的动作行为同时存在。

(一)动词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常见的形式有如下两种(加[ ]者为状语):1、两个动词紧紧相连,但二者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前一个修饰后一个。

如:[跳]往助之。

跳:跳着。

《愚公移山》因[笑]谓迈曰……笑:笑着。

《石钟山记》毅[顾]视之。

顾:回过头。

《柳毅传》儿惧,[啼]告母。

啼:哭着。

《促织》因[跪]请秦王。

跪:跪着。

《廉颇蔺相如列传》2、两个动词之间可能有连词“而”或“以”。

如: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相视:大眼瞪小眼。

《廉颇蔺相如列传》吾尝[跂]而望矣。

跂:踮起脚跟。

《劝学》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立:站着。

《鸿门宴》[谈笑]以死。

谈笑:说着笑着。

《五人墓碑记》各各[竦立]以听。

竦立:恭敬地站着。

《促织》儿[涕]而去。

涕:流着泪。

《促织》(二)动宾词组作状语动宾词组同样也可以直接用在另一动词之前充当状语,常见的形式也有两种(加[ ]者为状语)。

1、动宾词组直接用在另一动词之前,如:相如[张目]叱之。

状语的语义指向分析及状语语法教学——以《狼》为例朱伊凡

状语的语义指向分析及状语语法教学——以《狼》为例朱伊凡

状语的语义指向分析及状语语法教学 ——以《狼》为例朱伊凡发布时间:2023-06-16T08:51:13.40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7期作者:朱伊凡[导读] 状语是汉语中,无论是从句法结构还是语义功能上来讲,都比较丰富复杂的一种句法成分。

相同语法结构也会存在语义指向不同的情况,这是汉语有歧义句的根本原因,也语法教学本体研究的必要性的体现。

状语的语义指向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教师群体更好地理解句子中的深层语义关系,也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向学生讲解状语语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使用状语,更准确地分析文本。

本文通过对状语的几种不同类型的语义指向梳理,总结出如何在语法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状语的使用规则。

西安湖滨中学 710100摘要:状语是汉语中,无论是从句法结构还是语义功能上来讲,都比较丰富复杂的一种句法成分。

相同语法结构也会存在语义指向不同的情况,这是汉语有歧义句的根本原因,也语法教学本体研究的必要性的体现。

状语的语义指向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教师群体更好地理解句子中的深层语义关系,也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向学生讲解状语语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使用状语,更准确地分析文本。

本文通过对状语的几种不同类型的语义指向梳理,总结出如何在语法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状语的使用规则。

关键词:汉语状语;语义指向;语法教学一、状语成分与语义指向分析对于汉语状语的研究前人之述备矣,本文主要从语义指向的角度分析汉语状语。

状语的复杂性通常表现为三点:(1)能做状语的短语、词类丰富。

副词,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介词短语等都可作状语。

(2)状语通常是形式上最长的句法成分。

从组合的递归性和层次来讲,句子是可以无限生成的,但这只限于状语语域的状态元。

(3)句子中的多项状语之间没有特定的内在语义联系,其语义指向或有不同。

因此明确状语的语义指向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中的深层语义关系,也对语文中的语法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

可作状语的词类有:副词、形容词、名词(时间名词)、动词,可以作状语的短语:介词短语、量词短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动词作状语问题研究一、选题意义(1)理论意义本文对现代汉语动词作状语的语义结构、句法功能以及内部关系进行全面考察,兼及动词作状语的语义类别、语义指向、句法功能、以及搭配规律,并阐述状语动词的功能变化,这对划分动词的词类、明晰动词作状语的语法作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且通过对动词作状语这一语言事实的确定,可以更有利地归纳句型,并且对现代汉语动词连用结构的进一步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应用意义首先,动词作为现代汉语中一个庞大的词类系统,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动词的连用问题涉及到讲解的方方面面,动词连用可以构成不同的结构,如:并列式、连动式、动补式、动宾式等,而对动词作状语结构的明确可以有效区分与其他结构的不同,消除歧义,对语文教学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其次,汉语的词类和句法功能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会有很多留学生不理解两个或多个动词连用的句子成分划分问题,而对动词作状语这一语言事实加以明确后,可以让学生迅速掌握分析技巧,有利于其语言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并且通过对该形式的分析和考察,可以找出一些组合规律,这样可以对教材的编写方面也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计算机语言应用和中文信息处理都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这是一种必将的趋势,但是在运行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动词连用的识别问题,截止到目前,人们尚未找寻到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法,我们希望通过对现代汉语动词作状语问题的探求可以为信息处理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对计算机语言的发展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前人研究成果汉语作为一种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与印欧语不同。

它词形虽然单一,但句法功能十分多元。

同一词类可以充当的句法成分很多,如主、谓、宾、定、状、补等,这是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动词可以分为很多类,而两个动词连用也能组成很多种不同的结构,如:并列、动宾、动补、连动和偏正等。

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出现了动词作状语这一现象,虽然动词作状语并不是动词的主要功能,但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法现象。

研究者通过对理论的深化、对考察角度进行了多样性的分析,对现代汉语动词作状语问题的研究已经获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

(一)对动词作状语的质疑和肯定最早提出“动词作状语”一说的是胡竹安(1957),他认为直接作状语的动词很少,大多数需要用“地”字连接状语和中心语;汪惠迪(1957,1958)和洪心衡(1963)分析动词作状语的现象。

他们认为动词作状语是毫无疑问的,但一般需要助词“地”的帮助。

但是这一语法现象的提出并没有及时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直到唐吉辰(1982)在《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上发表了一篇《连动式和动词作动词的状语的区别》的文章,“动词状语说”得到了合理化和公开化的对待,而动词作状语的问题才逐渐被列入大多数研究者的研究范围,唐提出了一个不被前人重视的又很有研究价值的语法问题,虽然他当时的论断有很多不妥之处;随后肖伟良(1983)把作状语的动词的范围扩大到心理活动动词和动作行为动词;而到了曾祥明(1984),同是在《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也发表了一篇《对“动词状语说”之我见》,他完全否定了唐的观点,把所有的动词作状语情况都归入连动式的范畴之内;而后,江天(1987)在《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中针对唐、曾的观点写了《也谈连动式和动词作状语的问题》,他客观地评价动词能否作状语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这几人的观点虽然对“动词作状语”一说的认识有不足之处,但为对后来该问题引起的关注和研究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动词作状语的形式考察王政红(1989)发表《动词作动词的修饰语研究》,文中把动词作状语分为三类,单个动词直接修饰动词、单个动词带“de”修饰动词、联合的两个动词带“de”修饰动词,并且对动词修饰动词的结构特征、词汇特征和语义关系都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郑崇仁(1991)在肯定动词能作状语的基础上,对作状语的动词进行分类,他认为状语后可以有“地”和“着”两类;而后邢福义(1991)提出状语动词和中心语动词之间应有“地”,并且把状语动词分类为有度差意识性心理动词和无度差意识性心理动词两类;孙德金(1997)首次把动词作状语与连动式、并列式、动宾式、动补式进行全面区分,通过对动词词表的研究为动词作状语的形式、数量以及语义特点进行了充分说明,提出现代汉语中至少有3%的动词有作状语的功能的详尽阐释,为动词作状语的研究提供了具体的事实依据。

高增霞(2004)从语法化角度对动词作状语的现象进行了考察,她认为一些动词作状语的现象是连动式的语法化而成的,并且还会进一步向复合词的方向发展下去。

(三)动词作状语与其他结构的区分动词连用也能组成很多种不同的结构,如:并列、动宾、动补、连动和状中等,而其中以动词作状语与连动式的区别较难,而这其中又以两个动词之间有“着”的更难区分。

唐吉辰(1982)提出“动词作状语”说的同时,认为“躺着休息”这样的句式为动词作状语而非连动式;郑崇仁(1991)提出充当状语的动词性词组以“着”为形态标志,如“他倚着大树睡了一觉”、“他笑着说”;邵敬敏先生主编《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中提出“联合公布”、“躺着看书”、“笑着说”属于偏正词组。

相反,赵元任(1979)在《汉语口语语法》中把“骑着马找马”、“张着嘴大笑”这类动词连用的情况归入连动式,他认为这表示的是连动式的方式意义;曾祥明(1984)很极端地把所有的动词作状语都归入连动式,否定动词作状语语法现象的存在;丁声树(1999)认为动词加“着”是连动式表示方式含有两种动作同时进行的意思,如“拍着手笑”、“吃着谈”等等。

(四)状语动词与中心语动词的语义角度分析孙德金(1997)《现代汉语动词做状语》一文中归纳出前后动词之间的四种关系:方式+动作、状态+动作、过程+动作、时间+动作这几种关系从语义角度诠释了作状语的动词与谓语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

朴世晶(2005)在《连动式和动词作状语的差异和联系》一文中也指出作状语的动词和谓语动词之间是修饰和被修饰的状中关系,修饰的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或情态。

同时,孙德金认为做状语的动词在结构上自然同谓语动词发生关系,起修饰的作用,是同一结构体的两个直接成分,但在语义上做状语的动词则不一定与谓语动词有直接的关系。

朴世晶的观点则与孙德金不同,朴认为动词作状语的语义中心在后一个动词上,主在后、次在前。

三、前人研究的不足前人对动词作状语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问题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但现代汉语动词作状语问题在语法学界一直存有分歧,无法统一看法,并且除了一些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部分论述,以及一些语法书中稍有相应的解释之外,对这个问题既详尽又有效的研究资料并不多,这其中更有不少的观点仍有待考察,因此,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对该语法现象的研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可以归类为以下几种:(一)动词作状语与连动式的界定一直很不清晰,二者极易混淆。

前人更多的是从语义方面对二者进行界定,但是对动词作状语的动词特征、各种结构类型的动词连用时的标记界限描述的并不充分。

如:已有的对动词作状语和连动式的形式上的研究多着眼于是否加助词“地”或者“着”,却没有更多地分析哪一类动词后加“地”或“着”作状语,哪一类不需要加助词。

即对作修饰语的动词分类并不明确。

如:我还记得当初如饥似渴地抢读新文化书刊……(引自孙德金论文)我们厂的生产正滚动发展。

(引自孙德金论文)“如饥似渴地抢读”和“滚动发展”这样的两个动词相互组合,他定性为动词作状语。

那么作为修饰语的动词与谓语动词之间是否需要有形式上的标记?如果需要,那么这个标记是什么?如果不需要,那么哪一类动词需要有标记?不需要标记的动词又是哪一类?除了已研究出的一些标记词之外,还有什么词可以作为动词作状语的标记?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地探究和分析。

(二)前人对该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于“V1V2”、“V1地V2”,如孙德金,他明确指出“他提着篮子走进来”这种类型的动词连用情况不在他的讨论范围之内,而这种“V1着V2”形式的语法现象却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因此我们应该把这种动词连用情况列入我们的考察范围,研究出它的语义指向、句法功能问题、动词的搭配规律等问题。

(三)两个动作或者是伴随关系、或者是因果关系等等,既然语言结构的事实是如此,那么怎样称呼都没有关系,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不明确动作的先后顺序,学生将很难分出到底先说哪个动作,基于学生学习的需要,我们应该从教学的角度对动词作状语的形式进行分类,调查出学生对该问题理解的总体情况,找出偏误的类型,最后提出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四)前人没有结合对外汉语教学谈谈动词作状语的问题,而在汉语越来越被关注的当下,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越来越多,我们应该看到在教学中该语法现象遇到的问题,并且能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总之,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做谓语,对这一语法功能的研究学界已经达成共识,但动词充当状语的功能仍然没能得到详尽的阐释。

虽然能做状语的动词数量有限,但毕竟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法现象,我们不应采取回避的态度,而应该科学地正视并探索它。

四、研究思路在对该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本文正式动词的重要性,明确本文的研究内容为动词作状语,在搜集语料的过程中排除非动词不作状语的各种语料和参考文献,根据所拟词表首先对词表中能作状语的动词进行数量统计,而后在分析动词作状语的一般情况基础上,着眼于如“喝着茶下棋”一类有分歧的动词及动词性词组连用的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通过论证认为该句式并非连动式,而是动词作状语,即“喝着茶”作状语修饰“下棋”,以此,我们对能作状语的动词进行分类界定,并对连动式和动词作状语的情况进行区分,比较出连动式和动词作状语的异同,进而归纳出状语动词和中心语动词之间的形式标记有哪些,如“V1V2”、“V1地V2”、“V1着V2”等。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分别从语义和句法角度对动词作状语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动词作状语的内部结构进行探究,结合状语动词功能上的变化谈谈状语位置上的动词功能有什么变化,并揭示出动词作状语的搭配规律。

最后谈谈对外汉语教学中动词作状语学生的偏误问题,提出动词作状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这样可以对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语法,对汉语本体研究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

五、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1、语料来源本文在具体的研究探索过程中,本文主要以从《现代汉语三千常用词表》和《现代汉语词典》中查找到的的1620个动词(单音节动词540个,双音节动词1080个)为封闭式考察对象,保守估计最少1036000字的现当代小说(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等)、《现代汉语词典》等代表性专著以及前人在研究的过程中总结分析出的相关示例作为基础语料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