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章节考点:瘤、岩
中医外科学-瘤、岩
瘤、岩1.气瘤的治疗以何种方法为佳?()A.中药内治B.手术切除C.中药敷贴D.口服西药E.针灸治疗答案:A2.血瘤相当于西医的()。
A.皮下血肿B.皮下瘀斑C.皮肤血管瘤D.皮下紫癜E.皮肤红斑答案:C3.浅表小面积非头面部和关节部的毛细血管瘤外敷治疗可用()。
A.五妙水仙膏B.金黄膏C.桂麝散D.阳和解凝膏E.太乙膏答案:A4.注射治疗血瘤使用的中药是()。
A.丹参液B.双黄连C.消痔灵D.川芎嗪E.毛冬青答案:C5.中医认为血瘤的发生与什么因素关系最密切?()A.外伤B.风C.湿D.外感E.火答案:E6.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
A.血管增生瘤B.血管曲张瘤C.血管扩张瘤D.血管错构瘤E.动静脉瘘答案:D7.瘤的定义是()。
A.高于皮肤B.肿瘤C.赘生物D.留滞不去E.疮疡答案:C8.以下不是瘤的特点为()。
A.随处可生B.生长缓慢C.单个或多发D.不易消散E.又痛又痒答案:E9.中医外科所说的瘤大部分属于西医()。
A.体表肿瘤B.恶性肿瘤C.体表良性肿瘤D.体内肿瘤E.内脏肿瘤答案:C10.瘤的发生原因是()。
A.外感湿邪B.遗传C.外伤D.感受邪毒E.脏腑功能失调答案:E11.瘤的诊断主要依据为()。
A.疼痛B.全身症状C.功能障碍D.畸形E.局部主证答案:E12.以下哪项是治疗瘤的首选方法?()A.内消法B.滋补法C.外敷法D.针刺法E.手术法答案:E13.痰滞、浊气所引起的肉瘤、筋瘤和气瘤,宜应用的治疗方法为()。
A.化痰散结法B.清热利湿法C.利水消肿法D.舒肝理气法E.行气散结法答案:A14.气瘤长在何处最为多见()。
A.头部B.四肢C.面部D.躯干E.颈部答案:D15.脾虚痰凝型气瘤宜采用何方加减进行治疗?()A.归脾丸B.海藻玉壶汤C.四君子汤D.二陈汤E.十全流气饮答案:E16.蒂小的气瘤外治方法可采用()。
A.局部注射B.局部切开C.丝线结扎D.药物腐蚀E.局部艾灸答案:C17.毛细血管瘤最显著的特点是()。
中医外科学—岩(附石疽)
标本缓急
一是祛邪。选用攻坚破积、活血化瘀、虫类搜 剔、清在热正解常毒情等况峻下猛,药岩物症,先以治达本到,消即除以岩祛肿邪的的目方的药。 但以不消可除滥岩施肿攻。伐。
二但是疾扶病正的。发是展应是用复补杂益的药,物如,并以发扶出助血正,气发,热提等 高症机时体,抗则病先力当,治以其利标于,扶待正标祛症邪缓而解消后除,岩再肿以。消这除是 治岩疗肿恶的性方肿法瘤以的治关其键本所。在。
辨证论治大法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方向
石疽是发生于颈项、腰胯、膝间等处 的恶性肿瘤,因其状如桃核,皮色不 变,肿块坚硬有弹性或坚硬如石,难 消难溃,不痒不痛而得名。属于阴疽的 范畴。相当于西医的恶性淋巴瘤等。
《诸病源候论》称本病为石痈。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阐明了石疽有 上、中、下之分,分别定名为上石疽、中石 疽、下石疽。
• 其他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可见局部或多处肿块 坚硬如石,推之不移,皮色不变。肿块逐渐增多 增大,融合成团或联结成串,隐隐作痛。溃后无 脓,但流血水,其味臭秽,疼痛剧烈。伴形体消 瘦,面色不华,胸闷烦躁,夜不安寐,终至气血 衰竭而不治。
内治 外治
寒痰凝聚证 气郁痰凝证 痰热瘀阻证 气血亏损证
扶正与祛邪
• 肿块溃后,可用各半丹药线引本期俱以急祛,邪则为宜先标,本中兼期顾以。攻补兼施,晚期 重在扶正。
证型标准化是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研 究焦点。证型标准化的前提是遵循辨证论治 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规范的证 型标准,使整体观念、辨证论冶的原则能在 临床工作中切实可行地得以应用,使临床疗 效得以重复。这是客观评价中医药冶疗恶性 肿瘤的临床疗效的前提。
岩是发生于体表的恶性肿物的统称, 为外科疾病中最凶险者。因其质地坚 硬。表面凸凹不平,形如岩石而得名。
中医(专长)-中医外科学-瘤、岩
第五单元瘤、岩细目一概论(一)概念瘤是瘀血、痰滞、浊气停留于机体组织间而产生的结块。
其临床特点是:局限性肿块,多生于体表,发展缓慢,一般没有自觉症状。
瘤的名目很多,《灵枢》中有筋瘤、肠瘤、脊瘤、肉瘤等。
其中内脏肿瘤,后世文献多归属于癥瘕范畴。
生于体表的肿瘤,《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分为六种即气瘤、血瘤、筋瘤、肉瘤、骨瘤、脂瘤。
相当于西医的部分体表良性肿瘤。
岩是发生于体表的恶性肿物的统称,为外科疾病中最凶险者。
因其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形如岩石而得名。
古代“癌”“岩”“喦”“巖”等字义相同且通用。
其临床特点是:多发于中老年人,局部肿块坚硬,高低不平,皮色不变,推之不移,溃烂后如翻花石榴,色紫恶臭,疼痛剧烈,难于治愈,预后不良,故有绝症之称。
(一)病因病机瘤、岩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其发病原因较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内因、外因两个方面。
外因为六淫之邪,内因为正气不足和七情所伤。
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障碍,经络阻塞,气血运行失常,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相互交结而导致瘤、岩的发生。
瘤主要是邪气偏盛,岩主要是正气不足,即机体抗病力减低。
加之邪毒侵袭,日积月累,导致瘤、岩的形成,正如明?李中梓《医宗必读》所言:“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气。
”总之,瘤、岩病因病机的特点是:本虚而标实,正气亏虚为本,气滞、血瘀、痰凝、湿热或阴毒结聚为标。
(三)辨证论治1.气郁痰凝证主症:局部肿块硬韧,尚可活动,患部皮色不变,无痛。
伴有胸闷、胁胀、纳差、精神抑郁等症状。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微黄腻,脉细弦。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开郁散、通气散坚丸加减。
常用陈皮、青皮、香附、枳壳、枳实、柴胡、橘核、郁金、厚朴、川贝母、浙贝母、法半夏、僵蚕、白芥子、胆南星、夏枯草等。
2.寒痰凝聚证主症:局部肿块质硬,表面光滑有弹性,肿块活动度较差,患部皮肤色白,无痛,肤温不高。
伴周身倦怠、胸闷不舒、畏寒怕冷。
(精)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岩
精)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岩岩是发生于体表的恶性肿物的统称,为外科疾病中最凶险者。
因其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形如岩石而得名。
古代“癌”、“岩”、“岩”、“岩”等字义相同且通用:其临床特点是:多发于中老年人,局部肿块坚硬,高低不平,皮色不变,推之不移,溃烂后如翻花石榴子,色紫恶臭,疼痛剧烈,难于治愈,预后不良,故有绝症之称。
本章所讨论的舌菌、茧唇、失荣、乳岩、肾岩是属于外科范畴的岩病,属西医恶性肿瘤范畴。
关于本类疾病的记述,远在隋唐以前的文献就已出现,如《肘后备急方》云:“若发肿至坚而有根者名曰石痈。
”《小品方》也有“痈结肿,坚如石,或如大核,色不变,或作石痈”等记载,不过多以“石痈”称之。
岩作为病名,始见于宋代文献,如《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云:“癌或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赘,……毒根深藏,穿孔透里,男则多发于腹,女则多发于乳或项或肩或臂,外症令人昏迷。
” 古代医籍中,除少数称本病为“癌” 外,宋元以来,多以“岩”立名,如“乳岩”、“肾岩”、“舌岩”等。
此外尚有不以“癌”、“岩” 命名者,如“失荣”、“茧唇”、“石疽”等。
总之,历代医家对本病有诸多的描述与论治,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病因病机]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
其发病原因较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内因、外因两个方面。
外因为六淫之邪,内因为正气不足和七情刺激。
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障碍,经络阻塞,气血运行失常,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相互交结而造成肿瘤的发生。
其常见病因病机如下:一、情志郁结人的情志变化与内脏有密切关系。
七情所伤,情绪抑郁不畅,内脏的气机失于正常运行,气滞日久,必有瘀血,气滞血瘀长期蕴结不散,常可逐渐形成肿块。
二、六淫之邪六淫之邪为四时不正之气,乘虚内侵,渐成气血凝结,阻滞经络,影响内脏的正常功能,邪浊与郁气、积血相合为病,留积不散,久之结为岩肿。
三、脏腑功能失调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虚弱,邪气留滞面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聚,互相搏结而致岩肿。
(精)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瘤
(精)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瘤瘤是瘀血、痰滞、蚀气停留于人体组织之中而产生的赘生物。
其临床特点是:局限性肿块,多数生于体表,发展缓慢,一般没有自;觉症状,长期不易消散。
瘤的名目很多,《灵枢》中有筋瘤、肠瘤、脊瘤、肉瘤等。
其中内脏肿瘤,后世文献多归属于症瘕范畴。
生于体表的外科肿瘤,《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分为六种,即:气瘤、血瘤、筋瘤、肉瘤、骨瘤、脂瘤。
西医一般称良性肿瘤为“瘤”,故本病相当于西医的部分体表良性肿瘤,但中医所称的骨瘤则包括有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
[病因病机]瘤的发生原因,薛己认为:“夫瘤者留也,随气凝滞,皆因脏腑受伤,气血乖违。
”说明瘤是内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气瘤是肺的功能异常,气机郁结;血瘤是心的功能异常,血络纵横丛集;肉瘤是脾的功能异常,痰聚肉里;筋瘤是肝的功能异常,筋脉曲张;骨瘤是肾的功能异常,骨络瘀阻。
因此,瘤的发生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从而导致瘀血、浊气、痰凝留着聚结而成。
[检查方法]瘤的检查,首先要尽量暴露病变所在部位,观察肿块的位置、数目、形态、皮肤表面的变化。
再用右手食、中指平揿肿块,扪触肿块的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肿块与皮肤是否有粘连,或与骨骼的关系等。
同时结合病史,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摄X线片,配合B型超声检查或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直至切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以获得正确诊断。
[治疗]瘤的治疗,原则上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特别是当肿瘤在短期内明显增大,或有癌变危险时,更应及时手术。
但对多发性及某些生长在不便于施行手术部位的肿瘤,可运用中药治疗。
内服药应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按《外科正宗》所归纳,主要有行气散结、破瘀消肿、化痰软坚3大法则。
外治法除手术外还有腐蚀、硬化剂注射、冷冻等方法。
[结语]中医的瘤相当于西医的部分体表良性肿瘤(也包括骨的恶性肿瘤)。
其特点是:局限性肿块,多数生于体表,发展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长期不易消散。
第九章瘤、岩
上述病因病机中,瘤主要是邪气偏盛,岩主要是正气不足, 即机体抗病力降低。加之邪毒侵袭,日积月累,导致瘤、岩的 形成,正如明代李中梓的〈〈医宗必读积聚》所言:“积之成 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总之,瘤、岩病因病机的特 点是:本虚而标实,正气亏虚为本,气滞、血瘀、痰凝、湿热 或阴毒结聚为标。而瘤与岩的区别在于有无“毒”的内涵机制。
西医学认为,瘤、癌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人体细胞的异常增生而形成 的新生物。这种增生组织的细胞具有异常的结构和功能,其生长能力 旺盛,与整个身体的代谢不协调,对人体的危害很大。由正常细胞增 生而转变为癌细胞的过程称为“癌变”,这种转变过程的本质、原理 及经过称为“癌变原理”,即癌的发病机理。目前尚未能找出恶性肿 瘤的单一病因,但多数学者认为,除了各种致癌因素以外,癌症的发 病与病人的易感性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1.内治法下述为辨证分型的常用治法,临证时尚须根据个 体之不同,重视扶正基础上的祛邪解毒。
(1)气郁痰凝证
治宜理气化痰,解毒散结。方用开郁散合通气散坚丸加减。常 用药物有陈皮、青皮、香附、枳壳、枳实、柴胡、橘核、郁金、 厚朴、浙贝母、法半夏、僵蚕、白芥子、胆南星、夏枯草等。
(4)毒热蕴结证
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散结。方用黄连解毒汤合当归芦荟丸加减。 常用药物有黄连、黄苓、黄柏、梔子、当归、芦荟、龙胆草、大 黄、青黛、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浙贝母、金银花、紫 花地丁、夏枯草等。
(5)正虚邪实证
治宜益气养血,解毒散结。方用保元汤合散肿溃坚汤加减。常 用药物有太子参、西洋参、人参、黄民、当归、白术、茯苓、沙 参、麦冬、何首乌、黄精、菟丝子、仙灵脾、白花蛇舌草、半枝 莲、半边莲等。
三是标本缓急相兼顾。对岩病治以扶正祛邪,以缓解甚至临床 治愈疾病为目的,是谓治其本;若在病程中出现并发症,如感染、 发热、出血、疼痛等使患者痛苦加重或危及生命时,则应及时对 症处理,是谓急则治其标;待标症缓解后,再治其原发病,是谓 缓则治其本。由于岩病患者常出现标本缓急等错综复杂的情况, 故应抓住其主要矛盾,充分兼顾,全面考虑。
(精)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岩
(精)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岩岩是发生于体表的恶性肿物的统称,为外科疾病中最凶险者。
因其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形如岩石而得名。
古代“癌”、“岩”、“岩”、“岩”等字义相同且通用:其临床特点是:多发于中老年人,局部肿块坚硬,高低不平,皮色不变,推之不移,溃烂后如翻花石榴子,色紫恶臭,疼痛剧烈,难于治愈,预后不良,故有绝症之称。
本章所讨论的舌菌、茧唇、失荣、乳岩、肾岩是属于外科范畴的岩病,属西医恶性肿瘤范畴。
关于本类疾病的记述,远在隋唐以前的文献就已出现,如《肘后备急方》云:“若发肿至坚而有根者名曰石痈。
”《小品方》也有“痈结肿,坚如石,或如大核,色不变,或作石痈”等记载,不过多以“石痈”称之。
岩作为病名,始见于宋代文献,如《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云:“癌或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赘,……毒根深藏,穿孔透里,男则多发于腹,女则多发于乳或项或肩或臂,外症令人昏迷。
”古代医籍中,除少数称本病为“癌”外,宋元以来,多以“岩”立名,如“乳岩”、“肾岩”、“舌岩”等。
此外尚有不以“癌”、“岩”命名者,如“失荣”、“茧唇”、“石疽”等。
总之,历代医家对本病有诸多的描述与论治,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病因病机]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
其发病原因较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内因、外因两个方面。
外因为六淫之邪,内因为正气不足和七情刺激。
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障碍,经络阻塞,气血运行失常,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相互交结而造成肿瘤的发生。
其常见病因病机如下:一、情志郁结人的情志变化与内脏有密切关系。
七情所伤,情绪抑郁不畅,内脏的气机失于正常运行,气滞日久,必有瘀血,气滞血瘀长期蕴结不散,常可逐渐形成肿块。
二、六淫之邪六淫之邪为四时不正之气,乘虚内侵,渐成气血凝结,阻滞经络,影响内脏的正常功能,邪浊与郁气、积血相合为病,留积不散,久之结为岩肿。
三、脏腑功能失调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虚弱,邪气留滞面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聚,互相搏结而致岩肿。
中医执业医师外科学考点:瘤、岩
中医执业医师外科学考点:瘤、岩脂瘤概念脂瘤是皮脂腺中皮脂郁积而形成的囊肿,又称粉瘤。
其临床特点是,皮肤间出现圆形质软的肿块,中央有粗大毛孔,可挤出有臭味的粉渣样物。
----(中医的脂瘤相当于西医的皮脂腺囊肿)西医的脂瘤相当于中医的肉瘤脂瘤的内治:【记忆:仙龙只留(脂瘤)二四七】痰气凝结证痰湿化热证临床表现脂瘤表皮中央有黑点,伴咽喉如有梅核堵塞,胸膈痞闷,抑郁,急躁易怒瘤体红肿,灼热,疼痛,甚至跳痛化脓,伴发热,恶寒,头痛,尿黄,舌脉舌淡,苔腻,脉滑舌红,苔薄黄,脉数治理气化痰散结清热化湿,和营解毒十字切开:脂瘤成脓有头疽,蝼蛄疖》脂瘤的外治脂瘤染毒而未成脓者,予金黄膏、玉露膏外敷。
脂瘤染毒成脓者,予行十字切开引流,,用棉球蘸七三丹填塞腔内,再予生肌散生肌收口,以免复发。
》其他疗法:》将脂瘤完整手术切除,是最有效、最根本的治疗方法练习题患者,男,48岁。
肩背皮肤浅层肿块,与皮肤粘连,瘤体表面中心有黑色粗大毛孔,挤压时有臭脂浆溢出。
其诊断是A.脂瘤B.肉瘤C.流痰D.血瘤E.筋瘤『正确答案』A考查脂瘤的概念B.肉瘤:软如棉,肿似馒,皮色不变,不紧不宽,如肉之隆起。
相当于西医的脂肪瘤C.流痰:即流注(发于肌肉深部,局部漫肿疼痛,皮色如常,容易走窜)D.血瘤: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E.筋瘤:即静脉曲张血瘤概念血瘤是指体表血络扩张,纵横丛集而形成的肿瘤。
其特点是病变局部色泽鲜红或暗紫,或呈局限性柔软肿块,边界不清,触之如海绵状。
相当于西医的血管瘤,常见的有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
血瘤的诊断1.毛细血管瘤:多在生后1~2个月出现,多数表现为皮肤上有红色丘疹或小的红斑,逐渐长大,界限清楚,质软可压缩,色泽鲜红或紫红,压之褪色,抬手复原。
2.海绵状血管瘤:质地柔软似海绵,常呈局限性半球形、扁平或高出皮肤的隆起物,有很大压缩性。
血瘤的内治:【秦良顺气反的欢,就怕血瘤拉清单】心肾火毒证肝经火旺证脾统失司证临床表现多见于初生婴儿,肿块大小不一,色泽鲜红,边界不清,不痛不痒,伴五心烦热,口渴面赤,尿黄便干,口舌生疮多发于头面或大腿,肿块呈丘疹或结节状,表面红,易出血,常因情志不遂而生胀痛,伴心烦易怒,咽干口苦瘤体不大,边界不清,色红,好发于下肢,质软易出血,不痛,伴肢软乏力,面色萎黄,纳食不佳舌脉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舌红,苔微黄,脉弦细数舌淡,苔白或白腻,脉细治法清心泻火,凉血解毒清肝泻火,祛瘀解毒健脾益气,化湿解毒用方芩连二母丸合凉血地黄汤丹栀逍遥散合清肝芦荟丸顺气归脾丸血瘤的外治法①对小面积毛细血管瘤及海棉状血管瘤可用五妙水仙膏外搽。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中医外科学--瘤、岩
第五单元瘤、岩一、A11、海绵状血管瘤的显著特点是( )A.皮色鲜红B.压缩性大C.青筋累累D.边界不清E.质地坚硬2、毛细血管瘤最显著的特点是( )A.边界不清B.瘤体巨大C.质地坚硬D.压缩性大E.皮色鲜红3、下列哪一项不是血瘤的特点( )A.边界不清B.触之如海绵状C.柔软而局限D.色泽鲜红或暗紫E.盘曲如蚯蚓状4、瘤的特点没有下列哪一项( )A.局限性肿块B.生于体表C.局部漫肿D.发展缓慢E.以上都不是二、A21、患者,女性,40岁。
无意中发现背部肿块,无自觉症状,查:局部皮色不变,肿块触之柔软,呈分叶状,推之可移动,无压痛。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痈B.背疽C.血瘤D.脂瘤E.肉瘤三、B1、A.中药内服B.针刺C.中药注射D.手术切除E.不予处理<1>、体积较小的无症状单发的肉瘤如何处理( )A.B.C.D.E.<2>、肉瘤体积较大者最宜采用的方法是( )A.B.C.D.E.2、A.心肾火毒证B.肝经火旺证C.脾统失司证D.心火妄动证E.肝郁化火证<1>、血瘤肿块大小不一,色泽鲜红,边界不清,不痛不痒,伴五心烦热,面赤口渴,口舌生疮,属于( )A.B.C.D.E.<2>、血瘤瘤体体积不大,边界不清,表面色红,质地柔软易出血,无疼痛,伴肢软乏力、面色萎黄者属于( )A.B.C.D.E.3、A.郁痰凝证B.寒痰凝聚证C.气血瘀滞证D.毒热蕴结证E.正虚邪实证<1>、瘤、岩中局部肿块坚硬,表面光滑,皮肤色白,肤温不高,伴畏寒怕冷,周身倦怠者属于( )A.B.C.D.E.<2>、瘤、岩中肿块增大,压痛,皮肤色红,或肿块溃烂,状如翻花,时流血水,痛如火燎,分泌物有臭味者属于( )A.B.C.D.E.4、A.气瘤B.血瘤C.筋瘤D.肉瘤E.骨瘤<1>、自血脉肿起,赤缕红丝,颜色红紫,属于( )A.B.C.D.E.<2>、发于皮里膜外,柔软如棉,其形如馒属于( )A.B.D.E.5、A.曲张静脉团B.毛细血管瘤C.蔓状血管瘤D.冠状动脉瘤E.海绵状血管瘤<1>、浅表毛细血管增生扩张、迂曲所形成的血瘤属于( )A.B.C.D.E.<2>、由多数充满血液的腔隙所构成的血瘤属于( )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该题针对“第九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72059,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该题针对“第九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72058,点击提问】3、【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E.盘曲如蚯蚓状是筋瘤特点。
中医外科学—瘤、岩总论
方药:活血散瘀汤或散肿溃坚汤加减。
证候:岩肿晚期多见。肿块增大、增多,有邻 近或远处转移;或岩肿溃烂,疮面灰暗、渗流 血水,疮底高低不平,易出血,久不收口;伴 形体消瘦,发热,面色晄白,身体倦息,肢软 乏力,不思饮食等;舌质淡红,苔薄而微黄或 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扶助正气为主,或扶正解毒。 方药:保元汤或生脉饮加半枝莲、露蜂房、蛇 六谷、白花蛇舌草等。
手术:根据病情选择手术,以切除瘤体或转移 灶。
激光与冷冻疗法:可使岩瘤坏死脱落。
放疗、化疗:可根据不同情况具体选用。
包括X线、CT、MRI检查、细胞学检 查、病理活检、放射性同位索检查、 超声波检查及免疫检查等。
证候:局部结块硬肿,无痛,尚可活动,患部 皮色不变;伴有胸闷、胁胀、腹胀、纳差、精 神抑郁等;舌质淡红,苔薄白微黄腻,脉细弦。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开郁散加减。
证候:局部肿块,质硬,无痛,表面光滑有弹 性,肿块活动度较差,患部皮肤色白,皮温不 高;伴周身倦怠、乏力、肢软、胸闷不舒、畏 寒怕冷;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而滑。
《薛氏医案》、《外科正宗》等文献,将瘤分为气瘤、血瘤、 肉瘤、筋瘤、骨瘤五种,以后的文献也均按此沿袭。另有脂 瘤,发生于皮肤、肌肉之间,内含脂类物质.
六淫邪毒六淫为四时不正之气,乘虚内侵,导致气血凝结,阻
滞经络,影响内脏的正常功能,邪浊与郁气、积血相合为病, 留积不散,久之结为瘤、岩。
情志郁结七情所伤,情志抑郁不畅,内脏的气机失于正常运行,
治法:温经散寒,化痰散结。
方药:阳和汤加减。
证候:硬结肿块增大,压痛,患处皮肤色红,皮 温较高;或肿块溃烂,状如翻花,时流血水, 痛如火燎,分泌物有恶臭味;伴发热,心烦, 口渴,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少苔或苔黄, 脉弦滑或滑数。
中医师-中医外科学-瘤、岩练习题
第八单元瘤、岩一、A11、阳和汤用于治疗失荣的证型为A、瘀毒化热证B、阴毒结聚证C、痰瘀互结证D、气郁痰结证E、心肾火毒证2、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和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疾病是A、肉瘤B、血瘤C、失荣D、颈痈E、石瘿3、下列哪项不是失荣的特点A、质地坚硬B、表面凹凸不平C、多发于青少年D、肿块联结成串E、预后不良4、中医的失荣相当于西医所说的A、体表肿物B、脂肪瘤C、颈部淋巴结转移癌D、毛细血管瘤E、海绵状血管瘤5、海绵状血管瘤的显著特点是A、皮色鲜红B、压缩性大C、青筋累累D、边界不清E、质地坚硬6、毛细血管瘤的显著特点是A、边界不清B、瘤体巨大C、质地坚硬D、压缩性大E、皮色鲜红7、下列哪一项不是血瘤的特点A、边界不清B、触之如海绵状C、柔软而局限D、色泽鲜红或暗紫E、盘曲如蚯蚓状8、体表血络扩张,纵横丛集形成的肿瘤是A、气瘤B、血瘤C、筋瘤D、肉瘤E、骨瘤9、中医的血瘤,相当于西医的A、血管瘤B、皮脂腺囊肿C、下肢静脉曲张D、脂肪瘤E、多发性神经纤维瘤10、肉瘤的西医病名是A、脂肪肉瘤B、骨骼肌肉瘤C、脂肪瘤D、纤维肉瘤E、平滑肌肉瘤二、A21、患者左前臂部有一肿块,呈扁平隆起,质地柔软,状如海绵,皮色略紫,按之肿块可缩小,据此可诊断为A、气瘤B、脂瘤C、筋瘤D、血瘤E、肉瘤2、患者,女性,40岁。
无意中发现背部肿块,无自觉症状,查:局部皮色不变,肿块触之柔软,呈分叶状,推之可移动,无压痛。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痈B、背疽C、血瘤D、脂瘤E、肉瘤三、B1、A.心肾火毒证B.肝经火旺证C.脾统失司证D.心火妄动证E.肝郁化火证<1> 、血瘤肿块大小不一,色泽鲜红,边界不清,不痛不痒,伴五心烦热,面赤口渴,口舌生疮,属于A B C D E<2> 、血瘤瘤体体积不大,边界不清,表面色红,质地柔软易出血,无疼痛,伴肢软乏力,面色萎黄者属于A B C D E2、A.曲张静脉团B.毛细血管瘤C.蔓状血管瘤D.冠状动脉瘤E.海绵状血管瘤<1> 、皮肤上有红色丘疹,逐渐长大,界限清楚,大小不等,质软可压缩,压之可褪色属于A B C D E<2> 、肿物质地柔软似海绵,常呈局限性半球形、扁平或高出皮面的隆起物,有很大压缩性属于A B C D E3、A.气瘤B.血瘤C.筋瘤D.肉瘤E.骨瘤<1> 、自血脉肿起,赤缕红丝,颜色红紫,属于A B C D E<2> 、发于皮里膜外,柔软如棉,其形如馒,属于A B C D E4、A.气瘤B.血瘤C.筋瘤D.肉瘤E.骨瘤<1> 、由体表血络扩张丛集形成的肿瘤是A B C D E<2> 、发于皮里膜外,由脂肪组织过度增生形成的肿瘤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失荣阴毒结聚证证候:颈部肿块坚硬,不痛不胀,尚可推动,患部初起皮色如常,以后可呈橘皮样变,伴畏寒肢冷,纳呆便溏。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外科学瘤、岩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外科学瘤、岩[单选题]1.肉瘤的西医病名是A.脂肪肉瘤B.骨骼肌肉瘤C.脂肪瘤D.纤维肉瘤E.平滑肌肉瘤正确答案:C参考解(江南博哥)析:肉瘤是发于皮里膜外、由脂肪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
其特点是软似棉,肿似馒,皮色不变,不紧不宽,如肉之隆起。
相当于西医的脂肪瘤。
掌握“肉瘤”知识点。
[单选题]2.中医的血瘤,相当于西医的A.血管瘤B.皮脂腺囊肿C.下肢静脉曲张D.脂肪瘤E.多发性神经纤维瘤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血瘤相当于西医的血管瘤。
掌握“血瘤”知识点。
[单选题]3.体表血络扩张,纵横从集形成的肿瘤是A.气瘤B.血瘤C.筋瘤D.肉瘤E.骨瘤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血瘤是指体表血络扩张,纵横丛集而形成的肿瘤。
掌握“血瘤”知识点。
[单选题]4.下列哪一项不是血瘤的特点A.边界不清B.触之如海绵状C.柔软而局限D.色泽鲜红或暗紫E.盘曲如蚯蚓状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血瘤是指体表血络扩张,纵横丛集而形成的肿瘤。
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大多数为先天性,其特点是病变局部色泽鲜红或暗紫,或呈局限性柔软肿块,边界不清,触之如海绵状。
相当于西医的血管瘤。
常见的有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
掌握“血瘤”知识点。
[单选题]5.毛细血管瘤的显著特点是A.边界不清B.瘤体巨大C.质地坚硬D.压缩性大E.皮色鲜红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毛细血管瘤:多在出生后1〜2个月内出现,部分在5岁左右自行消失,多发生在颜面、颈部,可单发,也可多发。
多数表现为在皮肤上有红色丘疹或小的红斑,逐渐长大,界限清楚,大小不等,质软可压缩,色泽为鲜红色或紫红色,压之可褪色,抬手复原。
掌握“血瘤”知识点。
[单选题]6.海绵状血管瘤的显著特点是A.皮色鲜红B.压缩性大C.青筋累累D.边界不清E.质地坚硬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质地柔软似海绵,常呈局限性半球形、扁平或高出皮面的隆起物,肿物有很大压缩性,可因体位下垂而充盈,或随患肢抬高而缩小,在瘤内有时可扪及颗粒状的静脉石硬结,外伤后可引起出血,继发感染,可形成慢性出血性溃疡。
第九章瘤、岩(中医外科学)
第九章瘤、岩概论【概述】瘤是瘀血、痰滞、浊气停留于机体组织间而产生的结块。
其临床特点是局限性肿块,多生于体表,发展缓慢,一般没有自觉症状。
关于瘤的名称很多,《灵枢》中有筋瘤、肠瘤、脊瘤、肉瘤等。
其中内脏肿瘤,后世文献多归属于癥癥范畴。
生于体表的肿瘤,《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分为六种,分别是气瘤、血瘤、筋瘤、肉瘤、骨瘤、脂瘤。
相当于西医学的部分体表良性肿瘤。
岩是发生于体表的恶性肿物的统称,为外科疾病中最凶险者。
因其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形如岩石而得名。
古代的“岩”“餉”“巖”等字义与“癌”相通。
《疡科心得集》中将“舌菌”“乳岩”“失荣”“肾岩翻花”称之为外科“四大绝症”。
其临床特点是多发于中老年人,局部肿块坚硬,高低不平,皮色不变,推之不移,溃烂后如翻花石榴,色紫恶臭,疼痛剧烈,难以治愈,预后不良。
【病因病机】瘤、岩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其发病原因较复杂,但可归纳为内因、外因两个方面。
外因为六淫之邪或环境污染,内因为正气不足和七情所伤。
其核心病机为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经络阻塞,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胶合为患。
兹将其常见病因病机分述如下:1.六淫之邪六淫之邪乘虚内侵,或环境污染导致气血凝结,阻滞经络,影响脏腑的正常功能,邪浊与郁气、积血相合为病,留积不散,久之结为瘤、岩。
2.情志郁结七情所伤,情绪抑郁不畅,脏腑气机失于条畅,气滞日久,必致血瘀,气滞血瘀长期蕴结不散,可逐渐形成瘤、岩。
3.脏腑失调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虚弱,邪气留滞而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聚,互相搏结而致形成瘤、岩。
4.饮食不节恣食辛辣厚味,脾胃受损,水湿不化,津液不布,湿蕴日久而成湿毒,或兼受邪火熬灼,凝结成痰,痰浊毒聚而为瘤、岩。
上述病因病机中,瘤主要是邪气偏盛,岩主要是正气不足,即机体抗病力降低。
加之邪毒侵袭,日积月累,导致瘤、岩的形成,正如明代李中梓的〈〈医宗必读•积聚》所言:“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总之,瘤、岩病因病机的特点是:本虚而标实,正气亏虚为本,气滞、血瘀、痰凝、湿热或阴毒结聚为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章节考点:瘤、岩
瘤是瘀血、痰滞、浊气停留于机体组织间而产生的结块。
岩是发生于体表的恶性肿物的统称。
病因病机
①六淫之邪
②情志郁结
③脏腑失调
④饮食不节
第一节血瘤
分类
①毛细血管瘤
②海绵状血管瘤
第二节肉瘤
肉瘤是发于皮里膜外,由脂肪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脂肪瘤。
特点
①软似棉,肿似馒,
②皮色不变,不紧不宽,
③如肉之隆起。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章节考点:乳房疾病
1.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2)乳房疾病与肝、胃、肾经及冲任两脉有密切联系。
2.乳房肿块检查法
触诊:
①检查顺序:应先检查健侧乳房,再检查患侧。
②检查方法:四指并拢,用指腹平放乳上轻柔触摸,切勿用手指去抓捏,否则会将捏起的腺体组织错误地认为是乳腺肿块。
③触摸顺序:先触按整个乳房,然后按照一定次序触摸乳房的四个象限:内上、外上、外下、内下象限,继而触摸乳晕部分,注意有无血液从乳头溢出。
最后触摸腋窝、锁骨下及锁骨上区域。
④注意的问题:
Ⅰ发现乳房内肿块时,应注意肿块的位置、形状、数目、大小、质地、边界、表面情况、活动度及有无压痛;
Ⅱ肿物是否与皮肤粘连,可用手指轻轻提起肿物附近的皮肤,以确定有元粘连;Ⅲ检查乳房时间选择,最好在月经来潮的第7~10天,是乳房生理最平稳时期,有病变容易发现;
第一节乳痈
辨证论治
1、气滞热壅证: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蒡汤加减。
2、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加味。
3、正虚毒恋证: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加减。
切口选择
脓肿形成时,应在波动感及压痛最明显处及时切开排脓。
切口应按乳络方向并与脓腔基底大小一致,切口位置应选择较脓肿稍低的部位,使引流通畅而不致袋脓,应避免手术损伤乳络形成乳漏。
第二节乳痨
乳痨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病变后期常有虚痨表现,故名乳痨。
因溃后脓液稀薄如痰,故又名如痰。
相当于西医学的乳房结核。
特点
病程进展缓慢,初起乳房内有1个或数个结块如梅李,边界不清,皮肉相连,日久破溃,脓出稀薄,常伴有阴虚内热之证。
第三节乳癖
乳癖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乳腺增生病。
特点
①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
②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③乳房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活动度好。
病因病机
①情志因素:情志失调,肝失疏泄
②饮食因素:饮食不节,脾失健运
③劳倦内伤:肾精亏虚,冲任失调
治疗
治疗要点:止痛、消块
①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逍遥蒌贝散加减。
②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
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第四节乳疬
乳疬:男、女儿童或中老年男性在乳晕部出现疼痛性结块。
相当于西医学的乳房异常发育症。
特点乳晕中央有扁圆形肿块,质地中等,有轻压痛。
第五节乳核
乳核是指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良性肿瘤。
相当于西医学的乳腺纤维腺瘤。
特点
①好发于20~25岁青年妇女。
②乳中结核,形如丸卵,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动。
③肿块一般无疼痛感,少数可有轻微胀痛,但与月经无关。
④一般生长缓慢,妊娠期可迅速增大,应排除恶变可能。
第六节乳岩
乳岩是指乳房部的恶性肿瘤。
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癌。
特点:是乳房部出现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推之不移,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或乳头溢血,晚期溃烂,凹如泛莲。
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乳岩的临床表现
(一)临床表现:发病年龄一般在40~60岁,绝经期妇女发病率相对较高。
乳癌可分为:一般类型乳腺癌
特殊类型乳腺癌。
1、一般类型乳腺癌(硬癌)
(1)早期乳房内无痛性肿块,常在体检时或偶然发现。
肿块特点:大小在3CM以下,质地坚硬,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与基底部及皮肤无粘连,无腋下淋巴结转移,超声波检查肿块无包膜,周围血运丰富。
钼靶X线摄片肿块周围有毛刺影。
(2)中期癌瘤直径不超过5CM,不易推动,常与皮肤粘连,出现病灶中心酒窝征,皮肤可呈橘皮样水肿、变色;乳头内缩或抬高,偶可见到皮肤溃疡。
腋下可触及散在可移动淋巴结
(3)后期:癌瘤逐渐增大,周围可出现散在的小肿块,状如堆栗;皮色转为暗红或紫黑,继而溃烂,疮口边缘不整齐,中央凹陷似岩穴,有时外翻似菜花,时渗紫红血水,恶臭难闻。
腋下或锁骨上可触及融合成团,固定的肿大淋巴结。
癌肿浸及神经时出现程度的疼痛。
压迫腋下血管和神经时,伴有患侧上肢肿胀。
病人形体消瘦,面色苍白,憔悴等恶病质貌。
2、特殊类型乳腺癌
①炎性癌:临床少见,多发于青年妇女,半数发生在妊娠或哺乳期。
起病急骤,乳房迅速增大,皮肤水肿、充血,发红或紫红色、
发热;但没有明显的肿块可扪查到。
转移甚广,对侧乳房往往不久即被侵及。
并很早出现腋窝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本病恶性程度极高,病程短促,常于一年内死亡。
②湿疹样癌临床较少见,临床表现像慢性湿疮,乳头和乳晕的皮肤发红,轻度糜烂,有浆液渗出因而潮湿,有时覆盖着黄褐色的鳞屑状痂皮。
病变的皮肤甚硬,与周围分界清楚。
多数患者感到奇痒,或有轻微灼痛。
中期,数年后病变蔓延到乳晕以外皮肤,色紫而硬,乳头凹陷。
后期,溃后易于出血,乳头蚀落,疮口凹陷,边缘坚硬,乳房内也可出现坚硬的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