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格局的演变全解

合集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巨大的演变和转变。

本文将就这个主题展开讨论,探究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与变迁。

一、战后国际秩序的确立战后,联合国的成立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联合国旨在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并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其安全理事会在维护国际和平方面具有重要的决策权力。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也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机制和支持。

二、超级大国的崛起与冷战局势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崛起,成为世界政治的核心。

冷战的爆发导致了两个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对抗,将世界分为两个阵营。

美国领导的西方阵营与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领域展开角力,形成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新面貌。

三、非洲、亚洲、拉美国家的解放运动战后,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纷纷进行解放运动,寻求独立和发展。

这些国家对殖民主义的抵抗,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支持。

这一时期,亚非国家集团和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将世界政治格局推向多极化的方向。

四、苏联解体与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苏联解体成为20世纪末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大重大事件。

苏联崩溃后,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在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的强大实力使其在世界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

全球化的发展也进一步加强了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

五、全球化与新兴大国的崛起全球化的进程促使新兴大国如中国、印度等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这些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增长和政治实力,在重塑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球治理结构的逐渐调整成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新特征。

六、地区冲突与恐怖主义的威胁近年来,一些地区冲突和恐怖主义的威胁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新的挑战。

中东地区的冲突、东亚地区的紧张局势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活动对国际和平与稳定造成了威胁,世界政治局势愈发复杂和紧张。

结语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许多转变和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署停 战协定,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结束。
战争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凡尔赛和约
在凡尔赛和约中,战败的德国被 迫接受严厉的惩罚,包括割让领 土、限制军备和支付巨额战争赔 款等。
国际联盟成立
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成立 了国际联盟,但其实质被美国和 苏联所控制。
殖民地问题
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导致国际关系紧张。
军备竞赛
各国进行疯狂的军备竞赛,增加了战争爆发的可能性。
战争过程
01
战争爆发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 尔维亚宣战,标志着第一次世界 大战的爆发。
主要战役
02
03
战争结束
战争期间发生了许多重大战役, 如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 姆河战役等。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 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01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战争背景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尤其是德国与英 国、法国、俄国之间的竞争。
当前全球政治格局
一超多强
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全球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仍具有显著优势。同时,欧盟、中国、俄罗斯、日本等大 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
国际组织的作用
国际组织在推动国际合作、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在全球政治、经济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
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等国 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迅速崛起。这些国家拥有 庞大的人口和市场优势,经济增长迅速,成 为全球投资和贸易的重要目的地。新兴经济 体的崛起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专题-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美国称霸世界,力图建立单极世界, 对世界多极化趋势挑战。
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1)主要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2)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趋势。 (3)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 化趋势加快。 ③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发 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右图是1942年美国印制的一份 海报。从图上“united”(团结) 、“win”(获胜)等宣传语和美、 英、苏等国国旗,可以判断海报 与下列哪一文献密切相关?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3.某校历史小组准备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图片展”,不应选用以下哪幅图片 A.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日本代表签署投降
经济—实施“马歇尔计划”; 军事—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7、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8、两极格局: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冷战政策 概念演进:
杜鲁门 主义出台
美苏争霸
两极格局
二战 结束
马歇 尔计 划提 出
北 约 成 立
美苏 争霸 开始
两极 格局 形成
美苏冷战结 美苏争霸束 两极格局
实质
是英、法等西方国家对法西斯国家实行 绥靖政策的体现,是绥靖政策到达顶峰 的标志 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9·1 德国闪击波兰,英 开始标志:法对德宣战 初期战事: 1940·5 德国进攻法国,法国投降;
扩大:
进一步扩大:
1940·7始进攻英国,不列颠空战 (丘吉尔首相号召抵抗 ) 1941·6 德国偷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莫斯科保卫战(苏联斯大林领导抵抗)

专题三 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专题三 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下列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20世纪世界格局演变的基本趋势。
(1)图一组织是帝国主义维护战后世界秩序的工具,请问一战 后建立的世界秩序是怎样被打破的?(1分) (2)图二反映的世界格局对抗的最终结果如何?(1分)
(3)图三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在 这一格局形成过程中最具有决定因素的是什么?(2分)
专题三 两次世界大战与 近现代国际格局的演变
• 第一页:三国协约、绥靖、1914、波兰、 进一步扩大、斯大林格勒、联合国家宣言、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美苏两极格局
• 第二页:五四运动、九国公约、十月革命、 一战、二战、冷太平洋、1991、和平、 • 克里孟梭、德、西亚
多极化趋势。经济实力。 (4)图四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这一 趋势形成的根本动力是什么?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当今政治 格局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2分)
第四页:日、协调、巴黎和会、中国、 张伯伦、顶峰、罗斯福、1955、 求同存异、德、1942
第五页:华约组织、英法、 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重要表现、 2001
●二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
答案:(1)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2)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 冷战。 形成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 (3)苏联解体。 暂时处于“一超多强”的政治局面,正在朝 多极化方向发展(或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4)经济实力。 我国应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 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引进国外的投资、技 术和经济管理经验等。(答出一条,即可得分)

第16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16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3.影响 (1)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 ① 德国的分裂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 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②朝鲜战争:1945年,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1948年建立了大 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进行抗美援朝。1953年美 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③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1973年美军撤出越南。 ④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 撤走导弹。 (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直接武装冲突,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3.国际格局的变化与大国关系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国、法国、 联邦德国、日本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关 系。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 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中苏关系紧张。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的联合和日本经 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 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美、中日、 美俄关系反复变化。
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③苏联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3)根本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苏联在 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 日 益加剧。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2.表现
方面
美国
苏联
政治 经济
杜鲁门主义 ①时间:1947年3月 ②内容: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 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③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干涉各国内政 ,反共反苏 ④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 冷战”的正式开始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演变-中考历史二轮复习长效热点专题梳理课件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演变-中考历史二轮复习长效热点专题梳理课件

世界反法西斯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 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
联盟
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 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联盟成立
北大西洋公约 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1949年,美国、加拿大和西欧等12国成立了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协约国集团:英(核心)、法、俄等 同盟国集团:德(核心)、奥匈意等
德国 凡尔登战役
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法西斯同盟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德国、日本 莫斯科保卫战(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斯大林 格勒战役(二战重要转折点)、珍珠港事件(二战达到 最大规模)、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
(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2)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3)远离战争,珍爱和平
二、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政治格局演变
名称 背景
确立
主导国 (经济体)
瓦解 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
冷战后的多极化趋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重新瓜分 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谋求 世界霸权,双方势均力敌
1943年,中、美、英三国参加 ,着重讨论对日作战问题,并发表 《开罗宣言》,向全世界宣告了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团结合作、彻 底打败日本的决心和途径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召开。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 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分区占领等
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召开。重申雅尔塔会议的精神,以中、 美、英三国名义发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 《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一、“冷战”兴起1、历史背景(1)反法西斯任务完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西欧遭削弱,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3)美国企图称霸世界,但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

(4)二战刚结束,人们厌恶战争,美、苏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2、美国的目的: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称霸世界。

3、过程(1)“冷战”的公开信号: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2)三大表现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政治):1947年,标志“冷战”正式开始。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经济):1947年,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目的: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道路。

实质: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③北约组织的建立(军事):1949年,性质:军事集团。

4、苏联作出的反应(1)政治:成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1948;(2)经济:成立经互会,1949;(3)军事:成立华约组织,1955;(标志两极对峙的格局正式形成)。

5、“冷战”的影响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

经济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被人为地划分为几个封闭的经济体系。

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

又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二、两极格局的特点:(1)形成阵线分明的两大对立阵营——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

(2)美国、苏联起主导作用。

(3)“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

由此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4)国际关系:全面“冷战”,局部“热战”。

三、“冷战”中的“热战”(1)朝鲜战争:1950---1953年,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1961-1973年,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此时在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了美国。

专题八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专题八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线索两次世界大战项目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1914—1918年1939—1945年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开始标志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交战双方同盟国与协约国法西斯同盟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主要战场欧洲战场(东线、西线和南线),后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等主要战役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之称)、索姆河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日军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结果1918年,德国投降。

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二战以法西斯同盟的失败而告终性质帝国主义战争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正义战争战后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影响对世界(1)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2)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3)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4)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1)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

(2)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使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增强。

(4)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能纵容侵略线索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合作,平等交往,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影响世界和平发展的因素。

[原因类](1)有利因素: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深入人心;②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③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成为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等。

(2)不利因素: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②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主义抬头。

2.你如何看待世界大战和世界格局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第5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全解全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5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全解全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12年一轮复习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全解全析第五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选择题1.二战后,首先成为“冷战”焦点的地区是A.拉丁美洲 B.东欧 C.亚洲 D.西欧1.B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盟针对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除了直接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活动,首先的焦点应该是东欧的那些社会主义国家。

2.“二战”后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上述言论充分反映了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B.“二战”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要求全世界采取美国的制度D.美国想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2.D 二战后,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异常强大,美国领导集团试图凭借其强大的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杜鲁门的话反映了这一点。

3.斯大林曾说:“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扩大自己在世界的影响 B.推行自己的社会制度C.建立自己领导的势力范围 D.抵制美国的霸权政策3.D “占领土地,强加自己的社会制度”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苏联的霸权主义政策。

A、B、C三项均符合材料的意思,而D选项从材料中不能直接体现出来,要根据材料的中心意思来选择。

4. 13.下图是不结盟会议召开的场景,不结盟运动是A.以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B.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协商调和的舞台C.以求同存异为运动的核心政策D.以和平与发展为运动的行动纲领4.A 不结盟运动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人民要求掌握自己的命运,维护和平、致力发展的历史潮流,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3.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
4.20世纪90S年代至今—— 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形势
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又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 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1.背景
世界现代史部分
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 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考纲要求 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世界格局
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基本力量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 内形成的国际关系的总体结构。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20世纪, 世界格局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1947)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 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 平。……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得到 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 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
①杜鲁门主义讲话中所说的“极权主义”和少
数武
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 指什么?杜目的是什
么?
指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武装和苏联。
公开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与苏联全球对抗
②从马歇尔的演讲分析,他主张美国实施对外援助的目的 是什么?
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中欧
和东欧各国都处在苏联势力范围 之内受到社会主义幽灵的威胁….”
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宣读咨文: 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主张宗旨
独立、自主、不结盟和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主张用和平共 处代替“冷战”,实行全面彻底裁军,销毁核武器 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 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有力地冲击了两 极格局
影响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东欧 剧变
苏联 解体
1 2
原因: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 表现: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东欧各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概况: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 原因: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上倡导以“人道的民主的 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倡导“民主化”和“公 开性”,加剧政局动荡,激化民族矛盾
德国分裂
朝鲜分裂
古巴导弹 危机
1962年苏联冒险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美苏关系紧张,最终苏联 从 古巴撤回导弹
越南战争
1961年,美国发动侵越战争,1973年,美国从越南撤军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评价
积极:1.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为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 定的国际环境。 消极:1.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2.擅自划定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埋下了不稳定的祸根, 导致日后局部地区纷争不断 3.美苏两国长期军备竞赛,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4.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 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形成 过程
2.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迫使美国调整对欧洲的政策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了封建落后思想 原因 2.重视科技和教育 3.利用朝鲜战争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4.制订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策略 表现 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1.改变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 交 影响

专题10: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

专题10: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

(9)二战结束:欧洲战场(柏林战役):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亚洲战场:1945年8
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最终结束)。 胜利主要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或: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力量联合)
二、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冷战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 极化方向发展。
专题: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政治格
局的演变
一、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1914-1918年 交战双方:同盟国与协约国
导火线: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 战争 战争性质:一场帝国主义掠夺
主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转折)、索姆河战役、 大战影响:时间长;卷入国家多(30多个国家,15亿
日德兰海战
人口);杀伤力强的武器使用(飞机、坦克、毒气);大量人员伤
亡(3000多万)经济严重破坏(3400多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1)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加速二战的爆发。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3)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三、世界政治格局三次变动的原因 1.第一次原因:①一战打破原有格局,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 量对比; ②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 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第二次原因:①二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 ②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 ③苏联实力强大,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国家; ④美苏冷战,北约和华约先后成立,两极格际地位大为提高,在国际事务 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专题启示:1、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我们珍爱和平, 反对战争。 2.国际经济关系影响着国际政治关系的变化。 在新的世界格局 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 3.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国力决定 的。

专题二--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专题二--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2)华盛顿会议 ①时间:1921~1922年,美、英、日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 会议。 ②目的:美国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利益 ③结果:签署了《九国公约》。 (3)《九国公约》 ①时间:1922年。 ②内容:a.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b.保 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要求中国对外“门户开放”。 ③影响:a.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b.为列强共同掠夺 中国提供了条件;c.调整了战胜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 系,构成“华盛顿体系”。 (4)评价: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 盾,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一战
二战
1.全面爆发的标志:1939年德国突
袭波兰
2.规模扩大的战役:1941年德国进
经过
开始:1914 年7月,奥匈
帝国向塞尔 维亚宣战
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 3.规模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 (美国国耻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最大规模) 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
年1月1日,美英中苏等26个国家签
署的《联合国家宣言》(二战性质
发生转变)
一战
二战
5.二战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6.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6月诺 交战双方: 曼底登陆战役 三国同盟与 7.雅尔塔会议:(内容) 三国协约 作用:进一步协调行动,加速战争 经 重要战役: 胜利结束 过 凡尔登战役 8.欧洲战争结束的标志:1945年5月 结束:1918 8日,德国投降,正式签署投降书 年11月德国 9.二战结束的标志:1945年9月2日 宣布投降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二战 的结束;(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纪念日)
表现(政治;经济;军事)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3、世界政治格局正朝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2)欧盟 ①原因:为了发展经济,维护自身安全,并在国际事务 中发挥重大作用 过程:1967年,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成立欧盟。目前,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③作用: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 经济的发展。 ④趋势:促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项目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美苏争霸的两极 “一超多强”的 格局 呈多极化发展趋 势
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两 1955年,华约成 东欧剧变,苏联 形成 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 立,标志两极格 解体(1991年) 局的正式形成。 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涉及 的主 《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 《北大西洋公 要条 《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约》《华沙条 约 约》 ——
2. 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中国应该怎
样才能占据有利地位?
(1)我国应该致力于实现长期的稳定的和持 续的经济发展。 (2)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引进国外的投资、 技术和管理经验。
开放性设问
1. 结合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1)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也是人类历史 上空前的浩劫。(2)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 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3)和平来之不易,战争的悲剧不能 重演,我们要珍惜和平。(4)人民是主宰世界的主人,是社 会前进的推动者。(5)人类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要实现共 同发展,只有加强国际合作。(6)各国都应当互不侵犯,互 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7)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 家在一定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发展面临 的问题,共创美好未来。(8)要以史为鉴,树立和平意识。 用和平方式解决国家或区域之间的矛盾。(9)坚决反对霸权 主义,反对恐怖主义。
专题讲解 线索一 两次世界大战
项目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 月~1918年11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 9月1日~1945年9月2日)
根本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原因 经济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两国经 原因 原因 济发展迅速,英、法两国发展相对 政治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展开了疯狂 原因 的扩军备战。

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联合国的宗旨: 维护世界的和 平与安全
模块六 世界现代史
图 说 历 史
美苏争霸漫画
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 强国,而社会主义的苏联是这一时期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 国家。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冷战对峙局面。
模块六 世界现代史
图 说 历 史
苏联解体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 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一个稳定的新世界格局迄今还没定型。
一、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直接原因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
比 交战双方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轴心国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
较 归 开始标志
1914.7,奥匈帝国向塞尔维 亚宣战,一战爆发
1939.9,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 迫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战 争 启 示 录
叙利亚内战中的孩子
1、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2、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维护世界和平
3、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4、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5、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实现合作共赢
6、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模块六 世界现代史
1、(2021年原创)20世纪初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A. 凡尔登战役
B. 莫斯科保卫战
真 题
C. 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5、(2018.云南)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
《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联合国家宣言》的
演 练
发表标志着( )
A.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B.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①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到了若干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

②二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企图称霸世界。

③战后苏联实力的不断增强及在世界上影响的日益增大,引起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④二战结束后,美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同盟关系破裂。

2、“冷战”的兴起(1)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2)表现政治: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经济: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援助计划,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1949年初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

军事:为进一步加强对西欧政治军事控制,1949年美英法等十二国在华盛顿签定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为对抗北约,1955年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府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至此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历史影响①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②两强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③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总之,世界在近半个世纪大局稳定小波浪不断。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背景①共同的地域使欧洲国家一直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这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基础。

②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美苏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为了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就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实现欧洲的统一②在战后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两次世界大战知识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1、根源: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①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其中意大利后来加入协约国作战)②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4、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5、结束的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

6、影响:①空前的灾难。

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1919年1—6月巴黎和会(操纵国:英、法、美)《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和约):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军不得设防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赔款:有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过瓜分(其中殖民地方面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本质。

)2、凡尔赛体系: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3、华盛顿会议(操纵国有英、美、日)(1)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争夺激烈,尤其是美日的矛盾尖锐(2)主要条约:《九国公约》(对中国和约):①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②对中国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华盛顿体系:作用: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使资本主义世界暂时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分别签定有损于中国主权的条约是:《凡尔赛和约》和《九国条约》)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1、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直接原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场战争中,各个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破坏和伤亡,同时也带来了全球范围的政治和经济重组。

本文将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进行探讨。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是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重要一环。

战后,联合国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应运而生,取代了曾经的国际联盟。

联合国拥有更强的权力和更广泛的成员国覆盖范围,其目标是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并协调各国间的合作。

此外,盟国还成立了一系列的区域和经济组织,例如北约、欧洲联盟和世界贸易组织,这些组织进一步巩固了战后国际秩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在欧洲发生了重大变化。

战后,东欧国家被苏联占领,并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苏联成为了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世界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西欧国家则迅速恢复和重建,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繁荣的市场经济。

欧洲经济共同体(现在的欧盟)的建立,为欧洲国家之间提供了更多的经济合作机会,并加强了欧洲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在亚洲,战后日本经历了迅速的重建和现代化进程。

经过重新组织和重建,日本经济开始崛起,并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大国之一。

同时,战后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国共内战结束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转向社会主义道路。

冷战的阴影下,中国与苏联结盟,成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一员。

在南亚和中东地区,以色列的建立成为了世界格局演变的关键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并在巴勒斯坦建立了以色列国。

同时,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并成为了独立国家。

这些变化重新定义了中东和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也为今后的地区冲突埋下了伏笔。

冷战的爆发将战后世界格局划分为东西对抗的两个大国阵营。

美国和苏联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意识形态和军事对抗。

在这场竞争中,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另一个超级大国,并主导了资本主义阵营。

这种竞争不仅在军事上存在,还在科技、文化和经济领域上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