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合集下载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两极对峙(“冷战”)格局的形成(1)二战后期,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体系的影响: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新的世界格局所取代。

(2)二战后,世界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是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①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②苏联:成为军事政治大国③英国等其它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3)二战后,美苏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矛盾加剧,是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2、形成的过程:(1)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冷战”的序幕(2)政治对抗: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同年,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杜鲁门主义影响: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3)经济对抗: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1949年苏联成为经济互助委员会▲马歇尔计划目的: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遏制西欧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通过经济援助控制西欧。

▲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的目的:建立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4)军事对抗:1949年,美国为首的“北约”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建立。

▲北约和华约建立的影响: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3、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消极影响:①导致一些国家分裂;德国和朝鲜的分裂;②军备竞赛加剧,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

(2)积极影响: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③不结盟运动发展壮大,第三世界崛起。

二、两极格局下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逐渐出现(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至八十年代末)1、欧洲一体化:(1)背景:①二战使西欧各国地位下降;美苏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欧洲政治家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和发展;②工业生产恢复战前水平,各国经济联系加强;③各国经济基础、传统文化等方面相近;④法德等国的推动。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课程标准和省考要求课程标准 学习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

2、认识美苏之间“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3、明确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简要归纳欧洲共同体形成和扩大的基本过程,了解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的表现。

2、叙述中国振兴所经历的阶段与概貌,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基本情况。

3、感受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增强振兴中国的使命感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了解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2、了解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3、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树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理想。

二、教材知识整合(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初期)1、雅尔塔体制(1)含义: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

(2) 实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美苏两分天下。

(3)基础:美苏势均力敌。

2、美苏“冷战”(1)含义: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背景:①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法西斯德国和日本成为战败国,法国和英国受到严重削弱,欧洲传统的的政治中心地位基本丧失。

②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力图“领导世界”。

③苏联政治、军事实力空前强大,成为世界上唯一可以和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成为美国实现霸权野心的障碍。

④法西斯被消灭,美国和苏联失去了合作基础。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高考历史政治文明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高考历史政治文明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 美国不但进行“冷战”, 也进行“热战”。 其中“热战” 包括 ①分占德国 ②朝鲜战争 A.①② C.①③ ③越南战争 B.②③ D.①④ ( )
④古巴导弹危机
第22页
返回导航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解析]
“冷战”是指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冷战”
的重点在欧洲;热战就是战争,主要在亚洲进行,就是侵略战 争,故选 B 项。①④是冷战的表现,应排除所有含①④的选项。
第4页
返回导航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三、复习建议 1. 近几年的高考大多是客观选择题, 且命题数量不断上升, 复习时应加以重视。从命题思想及考查能力上看,本专题的内 容与现实生活最接近,高考试题多以新情境材料切入,考查学 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分析和利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页
返回导航
(2)朝鲜的分裂 ①原因: 日本投降后, 美苏军队以北纬 38度线 朝鲜,形成南北两个占领区。 ②分裂: 1948 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 大韩 为界进驻
民国 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3)古巴导弹危机 ①原因: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 始向 古巴 运送中程导弹。 ②结果:经过两国的谈判,苏联撤走导弹。
第28页
返回导航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及评价历史问题
的能力。第(1)问注意凯南这段话的时间和内容。1946 年,他强 调美国与苏联的对抗,但又从让德国西部成为一个“缓冲器” 看出,他不主张武力冲突。因此,这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先导。 第(2)问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分析。第(3)问强调一手史料 比二手史料的价值更高。第(4)问实际考查美苏两极格局的客观 积极作用,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加紧了国际局 势的动荡紧张
3、影响: (2)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世界大战的爆发
(3)推动了各国进行改革和世界的整体发展
(4)亚非拉不结盟与动的发展壮大和第三世界崛起 (5)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课程标准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
直接原因:促使法德和解。
推动“欧共体”成立的根本原因是:( ) A.欧洲国家间的联系在经济发展过程日益密切 B.面对美苏争霸维护自身安全的需要 C.在资本主义世界想与美、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D.想摆脱美国的控制
A
1967年欧共体成立时,不包括: •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联盟 • C.欧洲经济共同体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
1、(10年广东卷)22.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 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 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 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
欧共体的成立: (1967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年)
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 1981年1月1日,希腊成为欧共体第10个成员国。 1986年1月1日,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共体,使欧共体成员 国增至12个。
发展:
经济一体化
(1)戴高乐提出
1、雅尔塔体系的本质含义是 A 资本主义体制
B 社会主义体制
C 确立美国世界霸主地位体制 D 美苏主导下的国际关系体制

高一历史填空题: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高一历史填空题: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争锋一、原因1、勾画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基础2、美苏在和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根本原因3、美苏两国势均力敌——可能性二、两极格局(冷战)的形成过程美国苏联1、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冷战序幕)2、——遏制苏联、称霸世政治界的全球战略(冷战开始标志)3、——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经济经济互助委员会(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4、(标志两级对峙格局正式形成)三、影响1、消极性: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与相交织,造成国际关系一次又一次的紧张2、积极性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③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逐步发展壮大,由此崛起二新兴力量的崛起9671、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时期力,同时成立,改变国际政治力量对比。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三走向多极化一、“一超”:美国——试图建立“”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以为后盾,以为依托,以民主和为旗帜,试图实现“”二、“多强”: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一)欧盟1、欧盟成立:1991年签订《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马约”正式生效,标志成立2、欧元启用: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二)日本1、注重日美关系;2、与亚洲邻国建立与:3、1992《》:4、日趋膨胀(三)俄罗斯A、对外:外交——确保大国地位加强与欧盟的关系叶利钦的政策保持在的地位和影响发展与的关系B、对内:车臣问题上强硬措施普京的政策:大幅度、应对车臣问题、加强(四)中国1、成为政治大国2、加入组织和组织3、保持汇率稳定,制止亚洲危机恶化新兴力量的崛起一超多强。

2013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013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整合:第一阶段:战后初期美苏争锋导致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二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兴力量的崛起,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使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一美苏争锋考点:“冷战”局面的形成;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基础知识梳理·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要点突破:一、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1.实质:(1)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为了稳定资本主义阵营,遏制社会主义;是美国“遏制”苏联,“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势力、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突破了以本土的“孤立主义”,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2)马歇尔计划的实质:绝不是一项单纯的经济援助计划,它是以“复兴欧洲”为名,借经济手段来稳住资本主义阵脚,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

因此,它实质上是对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联系和区别: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苏反共。

三、美苏争锋格局形成的背景(一)西欧各国衰落,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时代已结束,美苏成为可抗衡两超级大国。

(1).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时代已结束。

(2).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①军事: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原子弹;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近五百个军事基地,成为头号军事强国。

②经济: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货币制度;事实上确立了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金融的领导地位。

历史必修一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级化趋势

历史必修一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级化趋势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级化趋势1 要理清一条基本线索: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趋势。

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瓦解,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

2 目前。

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但不能说完全形成)世界局部地区动荡不安,恐怖主义仍威胁着世界和平。

3 突出把握三个关键的时间:①二战结束后,美国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各种敌对的活动和对抗形式及冷战,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②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日本和中国的发展壮大,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③ 20世界90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多极化已成为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

4 形成三个观点和认识:①每次新旧格局的交替都在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

②当今世界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但不可避免。

③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它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露端倪,七八十年代日渐明朗,九十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更加不可逆转。

注意的问题1 要注意理解世界格局的演变和世界格局演变趋势之间的差异。

二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从两极格局到一超多强格局的演变,世界格局的演化着眼于已发生的史实,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欧盟的发展,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中国的振兴等都冲击了两极格局。

但这些理论尚无法改变两极格局或一超多强格局的现实。

多极化仅仅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其着眼点在于未来。

2 要注意正确理解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的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基本特点,从属于雅尔塔体系没在雅尔塔体系下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两极格局的形成。

3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式的基本特点是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国际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历史必修一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历史必修一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五、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目前有118个成员国、16个观察员国家和9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的开展,成为自万隆会议后的第三世界崛起的第二个划时代的里程碑。不结盟运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四、欧洲共同体
西欧国家推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总称。又称欧洲共同市场,简称欧共体。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工业生产大体都已恢复到战前水平。但是受到两极格局的制约,西欧地位下降。欧洲的政治家认识到,欧洲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它的建立加强了成员国经济和政治联系,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为欧洲统一铺平了政治道路。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杜鲁门
材料三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_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复习)

_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复习)

欧盟
日本
改革开放,实力增强 中国 其它发展 国家众多,联合自强; 中国家 印\巴等国影响较大
欧共体一体化进程加快
A、表现: ◇欧盟成立: 1991 《欧洲联盟条约》(“马约”) 标志:1993“马约”生效; ◇1999 欧元正式启用 ◇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 B、影响: 综合实力增强; 对国际事务有举足轻重影响。
3、“欧洲人的欧洲”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大大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
使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二、日本的崛起
探究问题四: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的变化,二战 使日本一败涂地,经济衰竭,但在短短 的二十几年间,日本即一跃成为资本主 义世界第二大的经济强国,被誉为世界 经济史上的“奇迹”。试分析其原因?
2、积极的影响: ①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的从 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用于内部调整 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 亚非拉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 世界由此崛起。
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期间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 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 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 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
③外部原因:
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战略。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1)国际形势发展明显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 存的局面。新的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成为 当代主题; 2)造成东西方力量失衡,导致国际关系中新的矛盾和 冲突(民族矛盾激化、地区冲突加剧、霸权主义横行, 使天下并不太平; 3)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推动着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进程。

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9.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课件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9.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课件人民版必修1

您认可中国是“第二强国”吗?
欧美的民调,到底是麻醉剂还是清醒剂?国人自然能做出 正确选择,我们不讳言我们的强国梦,因为我们不会依靠 自己的强大而对别的国家颐指气使。实际上,一个强大的 中国的崛起,是符合世界各国利益的。一个成功的中国, 是世界的成功,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要走的路还很 远,也许路途中不仅有艰难险阻,更有麻痹神经的赞美。
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要。 如果我们在国外发挥领导作用,就能够通过阻止 侵略,促进危险的冲突得以和平解决,从而打开 国外市场,帮助民主政权,积极地对付全球各种 问题,使美国更加安全和繁荣。 --克林顿《参与和扩
展的国家安全战略》
◆美国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
民主和人权为旗帜,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意图 ,建立单极世界 ◆霸权主义政策.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规律 1、变化的根本动因: 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2、变化的直接动因: 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及外交政策的调整。 3、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 系。
欧执政初期,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单 边主义外交政策,对朝鲜则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制 裁和军事威慑的遏制政策。“9·11”恐怖袭击后, 布什政府对朝政策日趋强硬,称朝鲜为“邪恶轴心” 国家,并将其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和军事打 击的目标之列。 ——胡明远《以朝核问题为视角探析布什政府的对 朝政策》,《学理论》2009年第14期 材料二
中国
994 856 854
814 830 623
201 217 191
一 超 多 强
6 3119 1321
312
508
483
5
2.1
13 0.7 俄罗 7 3092 598 504 863 521 斯 综合国力资料来自中国国际战略网;GDP为国内生产总值, 来自2006年1月世界银行公布的资料。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着重写了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和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本课第一目‚别了,雅尔塔‛阐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过程;第二目‚鼎足之势话西方‛,讲的是两极格局瓦解后,西方主要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西欧、日本应对新的世界格局的表现;第三目‚走出低谷的俄罗斯‛,讲的是两极格局瓦解后,俄罗斯面对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后的举措;第四目‚风云际会看东方‛讲的是中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维护和平的力量和重要一极在国际舞台的作用。

现阶段格局的基本特征:美国是当今惟一的超级大国,并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但世界上的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已不可逆转。

本课内容与‚新兴力量的崛起‛一脉相承,前者主要讲述多极化趋势开始呈现,后者主要讲述这一趋势的加强。

学情分析:由于我市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导致学生初中历史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

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

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

我校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由于未分科,学生不够重视,学过的知识基本丢得差不多。

所以高三复习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

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一部分【专题学习目标】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展、演变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大致梳理出近五十年来国际关系演变的脉络,基本上形成关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的框架体系。

2.学习过程中,注意了解历史事件的阶段性特征,把握时代发展的特点及其基本矛盾,这是学习世界政治格局问题的基础。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运用历史分类、比较、归纳、抽象、演绎等基本方法,同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

3.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通过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强调苏联解体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根本上的失败。

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并逐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专题学法指导】(一)整体感知(二)聚焦本专题重难点重点: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到解体的基本知识、过程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冷战对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尤其是苏联发展模式的影响。

2.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多极化的政治割据乃是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

“一超多强”成为成为全球政治格局过渡时期的国际关系基本框架,世界政治格局在向多极化曲折发展。

难点:1.如何理解世界政治格局在向多极化曲折发展。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标志着原来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平衡局面的再次被打破,世界政治力量面临着重新的整合与调整。

这种整合与调整又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经历了许多的反复与曲折。

2.正确理解目前国际社会中的一些国际组织、体制的作用,如联合国、欧共体、北约、华约、世界银行以及雅尔塔体制等。

这些组织不是政治实体,其效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也不具备强制力。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经济实体, 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 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1993年,欧共体发展为欧盟。(经济政治实体)
6、了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原因及表现(课本P180-181、 187)
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的推动下,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 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2)宗旨和原则:独立自主和非集团 (3)影响: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 了世界的面貌。 B、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8、了解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课本P186) 苏联解体(1)原因 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长期存在的弊
3、了解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约的建立
(课本P175、176)
经济互助委员会: (1)建立: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6国代表在
莫斯科成立
(2)目的: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
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华约:(1)建立: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在华沙建
(2)性质: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3)意义: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
(1)原因:日本经济实力的膨胀(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
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2)表现: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于20世纪80
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与美国既有联盟也有摩擦。
7、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课本P183)
(1)建立:1961年,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

高一历史人民必修课件: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含解析

高一历史人民必修课件: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含解析

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

学 案
二找材料的层次和要点关键词
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
栏 目
眼等
: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

关 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的要点一个
也不要丢。
三找关联点: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联点、材料与材料之间
的关联点和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
栏 目
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

关 国际格局:两极对峙。
方法·探究区
学案4
高分策略指导——“三读”“三找”“三界定”,大题满分不
是梦
1.材料要“三读”
本 第一遍“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和题干大意,明确主题。

案 栏
第二遍“细读”:结合材料出处的说明
时间、国别、背景、
目 开
会议、著作、人物等
学案4
例题 (2014·广东高考,节选)
本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

案 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 开
材料三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 1950 年拍摄的一
关 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
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
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
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方法·探究区
学案4
材料四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 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
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 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 际格局?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知识点总结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知识点总结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知识点总结【单元概述】一、主要内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世界格局是指导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这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一超多强(格局过渡时期,新的政治格局尚未形成)二、基本线索:二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由美苏两极格局到多极化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

第一课美苏争锋——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背景1、二战极大的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的对比: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2、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由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3、美苏在国家利益(二战后两国的力量都空前壮大,两国的势力范围大幅扩张,双方都认为对方是直接的最大威胁)和意识形态(美国是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社会主义强国,双方都因不同的制度对对方有敌意)上的分歧。

美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根本原因)。

二、美苏“冷战”1、“冷战”概念:二战后美国为首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手段、活动,来遏制共产主义(本质),稳定资本主义。

2、“冷战”的表现: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冷战”的序幕。

⑴美国:①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笼,实际上是美国政府“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全面开始的标志。

②经济:马歇尔计划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

马歇尔计划决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它是以“复兴欧洲”为名,借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的阵脚,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

因此,它实质上是对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的运用,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③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1949年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战后初期美国“遏制”苏联、推行“冷战”政策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后来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也正式形成。

高三历史专题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ppt

高三历史专题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ppt

西方形成三 足鼎立局面;
日本、俄罗斯、中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是多极国际 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三)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呼声:不结盟运动
原 因: 二战后的新兴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争霸的斗争,
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中立。
诞 生: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1961,南斯拉夫) 内 容:

宗旨和原则: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化 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意义:
这次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 式兴起,同时也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 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有力的冲 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铁 托
二战后独立的新兴 国家,为维护独立、主权 和发展经济,既需要国际 合作与团结,又不愿介入 美、苏的争霸斗争,他们 采取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 外交政策来维护自己的独 立,奉行不结盟的政策, 这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被 称为“第三世界”。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知识梳理——走向多极化
一、别了,雅尔塔——两极格局的瓦解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影响: 1)标志着二战以来两极格局的解体,世界朝着多极化方 向发展; 2)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但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各 国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认识: ①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曲折性、复杂性;
越南战争
2、消极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世界笼罩在核战阴 云下,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
3、积极影响 ①双方势均力敌 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长期共存
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世界整体发展
③促使亚非拉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④两强竞争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知识结构
2、多极化趋势加强 消极影响: ①消极影响:美国力图
推行单边主义;恐怖主义活 动频繁;地区冲突和局部战 争不断。 ②积极影响:要求国际 积极影响: 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 高;多极化格局越来越受到 人们的支持,成为不可阻挡 的历史潮流。
美国“9 · 11”事件
本课重点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实质和 教训;(教训: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生产 教训: 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独立自主; 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世界格局多极 化发展的积极意义。
单元总述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一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对 峙格局的形成、发展及解体,世界开始向 着多极化发展;
单元概述
学习本单元,一要理清一条基本线索:二战 学习本单元,一要理清一条基本线索:二战 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六七十年代以来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加强。 二要把握三个重点: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和 二要把握三个重点: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和 瓦解过程,主要对抗形式; 冷战” 瓦解过程,主要对抗形式;“冷战”兴起的原因及 表现;欧共体的形成、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 的兴起. 的兴起.
每课要述
第30课 30课
世界多级化趋势
课标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 界经济大国和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 兴起,了解世界多级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知识结构
1、欧共体的形成 : ①形成背景:随着50年代生产力发展,要求过程影响:50年代形成三个共同体,1967 年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年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确立四方面的合作; 经济上加强竞争; 政治上力图独立;美 国被迫调整对欧政策。
设在布鲁塞尔 的欧共体总部。
知识结构
2、日本的崛起 崛起原因: ①崛起原因:民主改革,铲除了残存的封建 因素;举国上下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人民、 政府);高度重视科技;高度重视教育;朝鲜战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oc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oc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一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形成背景1、实力对比:美国实力超群,苏联成为唯一可以在、方面抗衡的大国。

2、基本轮廓:雅尔塔体系即3、美苏关系及变化的原因:变化:由关系变为关系原因:二、形成过程:1、揭开冷战序幕:英国首相在美国发表演说,发出“冷战”最初信号。

2、美国的冷战政策:(1)政治上:(开始的标志)内容是:(2)经济上:内容是(3)军事上:其实质是3、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①国家名称、、、、、、、②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方式:A B(2)苏联的反击“冷战”的措施:①政治上:②经济上:③军事上:目的是:影响是: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造成国家分裂:两个朝鲜和两个德国的形成(2)引发局部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3)引发军备竞赛:古巴导弹危机:第二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欧洲:走向联合(一)背景:1、二战后初期,美国控制欧洲(1)经济上:(2)军事上:2、二战使欧洲失去优势,面对、、等诸多困难,西欧国家纷纷进行改革,发展经济。

3、在欧洲经济的发展的过程中,。

(二)欧洲的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从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1、欧洲经济一体化(1)步骤:①欧洲煤钢共同体(或欧洲煤钢联营):建立:作用:②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③欧洲共同体:组成:2、欧洲政治一体化努力做到作用:二、日本:迅速崛起(一)表现及原因:1、恢复:1955年原因:①②2、高速发展:1956~1973年原因:①②③3、经济大国:80年代(二)影响三、不结盟运动兴起(一)原因:1、2、3(二)标志:(三)主要内容:1、2、3(四)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四、中国振兴(一)发展历程1、1949年2、1956年3、到1966年前4、“文革”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第三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东欧剧变1、实质:2、表现:①②3、原因:①②③④⑤⑥二、苏联解体1、背景: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上政治上,1990年,2、过程:(1)《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内容:(2)八一九事件:影响:(3)标志:《阿拉木图宣言》签署:3、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三、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影响(一)西方1、美国:2、欧洲共同体(从欧共体到欧盟)(1)加快一体化进程的表现①1991年《》的目标是:②1993年欧盟成立:国家人口③1999年1月,欧元启用,标志着:④努力建立独立的防务体系:(2)影响:3、日本政治目标:(二)俄罗斯(三)发展中国家1、发展中国家应对国际局势的措施:2、中国(1)中国的地位及作用:(2)目标:三、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二战后,亚非拉许多新兴国 家在国际上处于弱势地位,不愿介入美苏争霸的斗争。 2、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 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召开,通过了《不结盟国家 和政府首脑宣言》,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 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 3、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影响: (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 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2)开始改变了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 界事务的局面,强权政治受到挑战。 (3)有力地冲击着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的两极格局,促
(3)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第一,在美国占领期间推行的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明治 维新以来残存的封建因素,为后来的经济腾飞创造了良 好的条件。 第二,日本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人民与政府)。 第三,日本高度重视科技与高度重视教育。 第四,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抗引起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 争,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4)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 第一,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同时,改变了二战后初期向 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 交。第二,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领域呈现出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经济 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冲击着美苏两极对峙 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3、欧共体的进程: (1)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欧洲六国于1951 年颁布《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成立欧洲煤 钢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一 体化的步伐。 (2)一体化的发展:1957年,欧洲六国颁布《罗马条 约》,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58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主导)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在布鲁 塞尔成立。 (3)欧共体的产生: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 同体,欧共体的两大支柱(核心):关税同盟与共同 的农业政策。 (4)建立关税同盟:1968年(含义)——成员国之间 逐步取消了各种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
(五)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瓦解的标志:1989年开始的 东欧剧变与1991年的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1)东欧剧变的含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到20世纪80 年代,自身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困难。在戈尔巴乔夫 “新思维”的影响下,从1989年开始,东欧局势发生 激烈动荡,被称为东欧剧变。 (2)东欧剧变的概况: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 除罗马尼亚以外的东欧国家,都通过自由选举的和平 方式发生了剧变。 (3)东欧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由社会主义制度蜕变为资本主义制度。 (4)东欧剧变的三种方式:和平演变;东德合并到西 德;罗马尼亚的武装流血冲突。
(5)东欧剧变的原因: 第一,历史原因: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 联。东欧八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反
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依靠苏联的支持和援助实现的。因 此各国共产党执政后,都照搬苏联模式。苏联为了对抗美国的 “冷战”攻势,要巩固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强行东欧各国在内 政外交上同其保持一致,实际上东欧各国没有在政治经济上取 得独立自主的权利,相反,苏联东欧间矛盾在不断积累加剧。
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东欧正是它们实施这一战略 的突破口。80年代初,西方国家加紧了这一战略的实施,以贷 款、货币、科技和意识形态渗透等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 们向西方靠拢。并利用“人权”问题进行内政干涉,还扶植东 欧国家内部反对势力等多种手段,直接干预了事态的发 展。
2、苏联解体: (1)苏联解体的概况: 第一,戈尔巴乔夫在政治改革中,提出“人道的、民 主的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 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 多党制,加剧了政局动荡,民族分离活动加剧。 第二,1991年苏联发生“8.19事件”,改变了苏联国 内政治力量的对比,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了国 家大权,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发生了 根本的质变。 第三,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 在哈萨克的阿拉木图签署文件,正式宣布成立“独立 国家联合体”。“独联体”是国家的联合组织,而不 是一个国家。
4、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1)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 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码。 (2)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不得不调整它的 对欧政策。 (3)欧洲一体化冲击着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促 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二战后日本的经济状况: (1)二战后初期,日本接受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日本 经济得到恢复并超过战前水平。 (2)1956-1972年,日本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局面, 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一跃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9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30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32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1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 2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 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 3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两极对峙格局下的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含义:欧洲共同体(即欧共体)是欧洲若干资本 主义发达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一个地区性 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 2、原因:(1)西欧在二战中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国际地位下降,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2)20世纪50年代,西欧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任何一国力量都不足以与 美、苏相比,只有联合,与美国、苏联相抗衡, 加快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尽量“用一个声 音说话”。
3、“冷战”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具体表现是: 1948年,美苏“冷战”出现第一次高潮,爆发 了柏林危机,美国力图分裂德国,把西德纳入 美国的全球战略中,苏联采取对抗措施,于 1948年封锁苏占区的东柏林。 4、“冷战”在军事方面的具体表现是:1949年, 美国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根据公 约建立的组织称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 为了对抗北约,苏联等国家签订《华沙条约》, 成立华沙条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织。 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 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四)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 响: 1、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 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 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 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两大集团势均力敌, 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 大战。 3、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 国内政,甚至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爆发局 部的“热战”,如美国支持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 派打内战(1945-1949年),美国的侵朝战争(19501953年),美国的侵越战争(1961-1973年)。
(二)“冷战”的含义: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 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 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 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一般认为丘吉尔的《和平 砥柱》演说是“冷战”的第一枪。
(三)“冷战”格局形成的过程(具体表现): 1、“冷战”在政治方面的具体表现是:1947年,美国 总统推行“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 始,同年,苏联等组成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 立,与资本主义阵营对抗。 2、 “冷战”在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是:1948年,美 国向西欧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而苏联等在1949 年成立经互会与之对抗。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 系结构。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 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 化组成,终于从量变发展到质变,构成 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 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均势逐渐被 打破,最后再也无法保持下去的结果 。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即“冷战”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格局形成的历史条件: 1、客观原因: (1)二战引起国际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西欧严重削弱,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苏联成为唯一 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军事政治大国。 (2)二战后,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家被打败,美苏失去 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2、主观原因: (1)二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 略目标。 (2)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也是 重要原因。
(2)苏联解体的原因: 第一,历史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 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 问题和民族矛盾。 第二,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第三,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战略。
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提出后不久,美国政府很 快就发现,原来欧洲最大最稳定的一些国家,却处 在它们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之中。美国担心整 个欧洲出现大规模的经济和政治崩溃,会给共产党 造成在经济动乱中夺取政权的机会。刚从欧洲访问 归来的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要求他的政策规划委员会 立即制订出一个向全欧洲提供广泛的经济援助的计 划。苏联、东欧各国也被包括在马歇尔计划之内, 但它们拒绝参加。自1948年至1951年,美国用于马 歇尔计划的实际拨款达l2O亿美元,对西欧经济的 恢复起了重要作用。 所以“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四)中国的崛起:如外交地位的提高,科技的发展,改革开放 取得瞩目的成就。
(四)中国的崛起: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恢复国民经济 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 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中国从1956年开始大规模 的社会主义建设。到1966年之前,虽然遇到过挫 折,但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文化大革命”十 年动乱,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受到很大损失, 走了弯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时把党和和国 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 以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中国 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 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