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管理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
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2020年9月24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进和保障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批准的《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包括雄安片区、正定片区、曹妃甸片区和大兴机场片区(廊坊区域),以及根据自贸试验区建设和发展需要,报经国务院批准的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
第三条自贸试验区应当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大力开展差别化改革、首创性探索,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注重工作协调推进,推动以商品和要素流动性开放为主向以规则等制度性开放为主转变,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改革创新成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自贸试验区应当全面落实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要求,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国际商贸物流重要枢纽、新型工业化基地、全球创新高地和开放发展先行区。
自贸试验区应当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成贸易投资自由便利、高端高新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开放创新、政府治理包容审慎、区域发展高度协同的自由贸易园区。
第四条自贸试验区应当注重发挥各片区自身优势和特色,按照下列功能定位,推进各片区建设和发展:(一)雄安片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高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建设高端高新产业开放发展引领区、数字商务发展示范区、金融创新先行区。
(二)正定片区重点发展临空产业、生物医药、国际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建设航空产业开放发展集聚区、生物医药产业开放创新引领区、综合物流枢纽。
(三)曹妃甸片区重点发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港航服务、能源储配、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建设东北亚经济合作引领区、临港经济创新示范区。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模式,营造高效稳定的经济运行环境。一方面,政府、银行和企 业要构建一个具有对称性、高效性和对称性的信息交流平台。 作为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主导力量来源的政府部门,需要适时 地的向银行以不同形式推介或发布社会经济相关的信息,主要 是推介优良项目,让银行在了解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引导其完成 企业授信;与此同时,在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环节中,政府部门 要综合考虑对企业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尽快将相关信息通 报给各行以便咨询金融部门的建议;另一方面,金融部门也要 以主动积极的态度保持与政府的联系,定时将货币政策实施情 况、问题和处理方案向政府汇报,力争获得政府的支持。通过多 方协作摸索有效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快速调整与改良实现经 济与社会的持续性全面发展,最终为金融生态建设构建提供一 个具有稳定性的经济环境。
Industrial Finance 产业财经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林国熙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委党校 351100)
摘 要: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当地金融业的支持程度有很大 的关系,要想保证金融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持力,就要 在健康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基础上构建多类型多层次的 金融展开探讨,建议地方政府提高对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的重视,实现当地经济的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影响关系;发展策略
13
产业财经 Industrial Finance
来,实现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 五、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和
对策 (一)凸显金融业并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基于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发展起来的金融业会更加合理的
完成金融资源配置,从而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要凸显金融对经 济发展的支持作用,通过优化结构或适当增加投放的方式对 重点项目、产业以及经济薄弱环节表示支持,尤其是民营经济、 “三农”、中小企业和下岗再就业等弱势群体和经济薄弱环节, 以专业化、个性化金融服务的提供助力区域经济与社会全面协 调发展。另一方面,要在区域经济市场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围 绕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培养本地市场经济氛围,优化经济运行环 境。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文献综述沈丽,林冬冬(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互联网金融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2013年已然成为互联网金融井喷的一年。
但是伴随互联网金融繁荣发展而来的风险更是不容小觑的,并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在此背景下,将学者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加以追踪并且进行综合评述,内容涉及互联网金融的涵义界定、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识别以及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通过综述学者的研究发现,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尚不完善,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界定还未统一以及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方面如何权衡风险与收益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因此,在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方面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需要研究学者不断完善与充实。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风险管理;余额宝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70(2014)05-0015-06曾有人估计,互联网金融将吞噬传统金融,从而使后者成为“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①。
从四大行推出的网上银行,到淘宝联合天弘基金开发的余额宝,互联网金融衍生产品涉及的客户群和衍生产品的种类均保持快速增长。
截至2013年12月31日,余额宝的规模已达1853.42亿元②,成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公墓基金。
然而,火爆背后的风险不容小觑。
2013年4月,上线未满月的P2P网贷企业“众贷网”宣布破产,随后“城乡贷”在其网站挂出歇业公告,两家网络平台相继倒闭。
因此,互联网金融行业必须正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时全面制定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策略。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风险管理问题引起了各方关注,本文将对学者们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界定、风险以及风险管理的研究脉络进行梳理。
一、互联网金融内涵的界定关于互联网金融内涵的界定,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
以下是相关国内学者对互联网金融的界定研究成果,主要是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界定互联网金融。
从静态角度看,分为产物说和模式说。
产物说认为,互联网金融是现代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相互结合的产物,是以网络等新技术手段为基础的一种金融创新形式。
产业发展示范中心的定位和意义
产业发展示范中心的定位和意义摘要:一、产业发展示范中心的定义与背景二、产业发展示范中心的定位1.产业技术创新与研发平台2.产业人才培养与交流平台3.产业政策研究与咨询平台4.产业协同发展与服务平台三、产业发展示范中心的意义1.促进产业升级与转型2.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3.加强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4.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5.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正文:产业发展示范中心作为新时代产业发展的载体,承载着推动产业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
其定位和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产业发展示范中心的定义与背景产业发展示范中心是指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集聚各类资源,构建起的综合性、开放性、协同性服务平台。
在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产业发展示范中心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产业发展示范中心的定位1.产业技术创新与研发平台:产业发展示范中心聚焦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发,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支持。
2.产业人才培养与交流平台:产业发展示范中心加强人才培养,组织产业技能培训、企业家论坛等活动,促进产业人才交流与合作。
3.产业政策研究与咨询平台:产业发展示范中心开展产业政策研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助力产业政策制定。
4.产业协同发展与服务平台:产业发展示范中心发挥纽带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链优化升级。
三、产业发展示范中心的意义1.促进产业升级与转型:产业发展示范中心助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动产业由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型。
2.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产业发展示范中心整合产业链资源,提高产业链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
3.加强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示范中心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助力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4.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产业发展示范中心强化产业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和产业效益。
5.引领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示范中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金融行业区域经济与金融协同发展考核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C
3. C
4. D
5. B
6. B
7. B
8. D
9. B
10. A
11. A
12. D
13. B
14. C
15. A
16. C
17. B
18. A
19. C
20. D
二、多选题
1. ABCD
2. ABCD
3. ABC
4. ABCD
5. ABCD
6. ABCD
7. ABCD
6.金融协同发展可以有效地分散和降低金融风险。()
7.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带来金融协同发展。()
8.金融协同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9.绿色金融在区域金融协同发展中没有实质性作用。()
10.金融协同发展对于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A.金融市场一体化
B.金融政策协同
C.金融机构合作
D.金融消费者保护
19.以下哪些区域的金融协同发展对我国具有示范作用?()
A.环渤海地区
B.长三角地区
C.珠三角地区
D.成渝地区
20.以下哪些领域的金融协同发展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转型?()
A.创业投资
B.文化金融
C.教育金融
D.医疗健康金融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6.金融机构在区域金融协同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是_______和服务创新能力。
7.金融监管在区域经济与金融协同发展中的作用是_______和促进公平竞争。
8.金融市场一体化是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的_______。
区域协同发展的经济影响简介
区域协同发展的经济影响
区域协同发展的经济影响
区域协同发展的经济影响
▪ 区域协同发展的经济影响
1.提高经济效率:区域协同发展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经济 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促进产业升级:通过区域协同发展,可以促进产业升级,推 动经济结构优化,提高经济质量。 3.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协同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同发展可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高区域发展水平。 5.提升区域品牌形象:区域协同发展可以提升区域品牌形象, 提高区域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6.推动区域创新:区域协同发展可以推动区域创新,提高区域 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 金融支持
1.金融支持:通过金融支持,可以提供资金保障,推动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2.金融创新:通过金融创新,可以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区域间的经济 需求,推动区域间的经济发展。 3.风险管理:通过风险管理,可以降低金融风险,保障金融稳定,推动区域间的经 济发展。
区域协同发展的政策支持
▪ 基础设施建设
1.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改善区域间的交通、通信等条件,促进 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2.资源共享:通过基础设施的共享,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 率,推动区域间的经济发展。 3.环境保护: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改善区域间的环境条件,保护生态环境, 推动区域间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协同发展的概念与背景
▪ 区域协同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1.区域协同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区域间的经济差距、资源 分配不均、政策协调难度大等问题。 2.区域协同发展需要采取的对策包括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和交流 、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等。 3.区域协同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需 要持续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和创新。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产业体系建设重要金融中心的若干意见》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产业体系建设重要金融中心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1.26•【字号】•【施行日期】2022.01.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金融综合规定,发展规划正文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产业体系建设重要金融中心的若干意见》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推动南京金融产业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不断完善现代金融产业体系,切实提升金融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效,全面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现就南京加快建设重要金融中心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省会担当,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增强金融发展新动能,着力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构建良好金融发展生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地推进重要金融中心建设,为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提供金融支撑。
(二)建设目标。
以河西金融集聚区为核心,重点承载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和平台;以江北新金融中心和新街口金融商务圈为两翼,打造具有强大资本吸纳能力、产融结合能力和创新转化能力的江北新金融中心,提升新街口金融商务圈综合服务功能。
聚力构建以科创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为特色,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着力提升城市金融能级。
力争到2025年,把南京建设成为都市圈金融要素配置的重要枢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辐射带动区域金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初步建成具有持续创新能力、专业特色和国际化特征的重要金融中心。
到2035年,金融综合能级、核心竞争力、显示度大幅提升,努力把南京建成国际化、创新型、功能优、辐射强的金融中心城市。
金融科技产业的区域发展格局
金融科技产业的区域发展格局一、引言随着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金融业的变革正在到来。
金融科技(FinTech)作为金融业的新兴力量,正在改变着传统金融业的面貌,成为了许多国家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
同时,金融科技也带来了一场产业格局变革。
本文将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探讨金融科技产业的区域发展格局。
二、全球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状态金融科技产业目前全球发展较快,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亚洲三大地区。
其中,美国市场规模最大、发展最具成熟度;欧洲则以英国、德国等国家为代表,拥有成熟发达的金融科技市场,得到了欧盟委员会的支持;亚洲地区主要是以中国为代表,其市场规模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产业的最佳实践。
三、中国金融科技产业的区域发展格局当前,中国的金融科技产业呈现出南北分布的特点。
南方金融科技产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和上海等地,北方金融科技产业则主要由北京、天津和河北等地区组成。
1.南方区域南方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其开放的经济体制,其发展面临的机遇和优势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政策支持。
在中国各省市中,南方省市政策扶持力度相对较大。
例如,广东省发布了《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并从资金、人才、技术等多个方面加大对金融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
(2)地域优势。
南方省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与境外的经济联系更紧密,这也为南方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例如,广东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与香港、澳门地区和东南亚等地交通便利,形成了广州、深圳、香港等地的金融中心,为南方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2.北方区域北方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其政治与文化因素。
北方省市在政治与文化上拥有一定的优势,其强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政治优势。
中国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这也为北方省市的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例如,北京市作为中国的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优越的政治与文化背景使得其拥有许多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这也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通知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4.03•【文号】金发〔2024〕5号•【施行日期】2024.04.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金融综合规定正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通知金发〔2024〕5号金融监管总局各监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直销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理财公司,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实现新型工业化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任务。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先进制造,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引导金融机构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金融服务,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以建设制造强国为战略重点,助力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二)工作要求。
深刻领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和重要意义,把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制造业金融政策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协同发力,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任务,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服务模式,增强金融专业化能力,推动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发展
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发展一、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区金融中心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之一。
地区金融中心是一种基于地域优势,以金融业为核心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国各地政府纷纷加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发展,以此推动地方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二、区域金融中心的概念和功能1. 概念地区金融中心指的是以某一地区为基础,以金融业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发展的一种综合性金融服务体系。
地区金融中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2. 功能地区金融中心的主要功能包括: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支持本地区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开展金融创新、提升城市的国际化程度等。
三、地区金融中心建设的意义1.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地区金融中心可以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通过吸引各类金融机构进驻,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这不仅可以提高地方当地区域的经济竞争力,而且对于当地经济转型升级也具有重要意义。
2. 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和特定的金融市场。
地区金融中心的建设可以形成金融生态环境,并且优化金融信用体系,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3. 推动地方金融业的国际化地区金融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增强当地对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力。
这对于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地区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因素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影响地区金融中心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能够吸引更多金融资源的引入。
2. 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是地区金融中心建设与发展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
生产性金融和创新型金融从业人员的需求与实际总量就与当地经济所处的位置有关。
3.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对于地区金融中心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力。
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金融政策,能够直接促进地区金融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五、地区金融中心建设的路线1. 选择合适的地方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金融中心建设。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的实施意见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6.16•【字号】杭政函〔2017〕79号•【施行日期】2017.07.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金融综合规定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的实施意见杭政函〔2017〕79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钱塘江金融港湾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拓展我市金融发展空间、优化金融功能布局、激发金融创新活力、提升金融国际化水平,全力构建财富管理和新金融创新中心,现就加快推进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制定本意见。
一、明确总体要求(一)工作目标。
积极构建财富管理产业链和新金融生态圈,将钱塘江金融港湾打造成为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在国内处于优势地位,具有强大资本吸纳能力、人才集聚能力、创新转化能力、服务辐射能力的财富管理和新金融创新中心。
1.综合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600亿元,占GDP比重达10%以上,金融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集中度)超过25%。
2.财富管理目标。
到2020年,钱塘江金融港湾集聚私募基金及各类财富管理机构3000家以上,管理资金规模超过1万亿元。
3.新金融发展目标。
到2020年,钱江金融大数据创新基地集聚发展金融大数据服务相关企业100家以上,年产值超过500亿元,形成全国最大的金融大数据云平台。
4.要素交易目标。
到2020年,在钱塘江金融港湾内形成1家以上万亿级、3家以上千亿级金融要素交易场所。
(二)空间布局。
钱塘江金融港湾主规划区以杭州市为中心,包括钱塘江、富春江两岸沿江的区、县(市),形成城市CBD型态和小镇型态的“1+X”空间布局,其中,“1”即核心区,指江干区钱江新城和萧山区钱江世纪城,“X”即一系列各具特色的金融小镇(集聚区)。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梯度发展原则。
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入推进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入推进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2.31•【字号】津政发〔2023〕23号•【施行日期】2023.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入推进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津政发〔2023〕2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关于深入推进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的方案》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2023年12月31日关于深入推进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的方案为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高水平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以下简称金创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根据天津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有机结合,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聚焦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把服务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产业金融、航运金融、数字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不断壮大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特色优势业态,为深入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未来3年,融资租赁持续保持全国领先优势,整体资产规模达到2.5万亿元,在全国占比力争达到30%;商业保理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商业保理创新基地机构入驻率达到90%;选择部分基础扎实、资源集聚、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重点区域,打造一批有主题、有特色的金融集聚标志区,推动错位、协同、高效、联动发展。
金融业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方案
金融业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方案第一章:总论 (2)1.1 背景与意义 (2)1.1.1 背景 (2)1.1.2 意义 (3)1.1.3 目标 (3)1.1.4 原则 (3)第二章:金融政策支持体系 (4)1.1.5 政策目标定位 (4)1.1.6 政策制定原则 (4)1.1.7 政策制定内容 (4)1.1.8 政策执行机制 (4)1.1.9 政策执行监督 (5)1.1.10 政策执行保障 (5)第三章:金融机构合作机制 (5)1.1.11 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并行 (5)1.1.12 多元化合作模式 (5)1.1.13 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 (6)1.1.14 金融科技赋能 (6)1.1.15 跨境金融合作 (6)1.1.16 人才培养与交流 (6)第四章:资金互联互通 (6)1.1.17 资金调配原则 (6)1.1.18 资金调配方式 (7)1.1.19 平台建设目标 (7)1.1.20 平台建设内容 (7)1.1.21 平台建设路径 (8)第五章:金融风险防控 (8)1.1.22 风险评估 (8)1.1.23 风险预警 (8)1.1.24 加强风险源头防控 (9)1.1.25 强化风险监测与评估 (9)1.1.26 加强风险防范与处置 (9)1.1.27 完善监管政策与法规 (9)第六章:产业金融支持 (9)1.1.28 产业链金融服务概述 (9)1.1.29 产业链金融服务的主要内容 (10)1.1.30 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实施策略 (10)1.1.31 产业投资基金概述 (10)1.1.32 产业投资基金的主要类型 (10)1.1.33 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机制 (11)第七章:绿色金融发展 (11)1.1.34 政策背景与目标 (11)1.1.35 绿色金融政策框架 (11)1.1.36 绿色金融政策实施 (11)1.1.37 绿色信贷产品创新 (12)1.1.38 绿色债券产品创新 (12)1.1.39 绿色保险产品创新 (12)1.1.40 绿色金融科技产品创新 (12)第八章:金融科技应用 (13)1.1.41 创新背景 (13)1.1.42 创新内容 (13)1.1.43 金融科技在产业协同中的应用 (13)1.1.44 金融科技在基础设施协同中的应用 (13)1.1.45 金融科技在生态环境协同中的应用 (13)1.1.46 金融科技在民生协同中的应用 (14)第九章金融人才培养与交流 (14)1.1.47 培养目标的设定 (14)1.1.48 课程体系的构建 (14)1.1.49 师资力量的优化 (14)1.1.50 产学研结合的深化 (14)1.1.51 评价体系的完善 (14)1.1.52 区域间人才交流 (14)1.1.53 校际间合作培养 (15)1.1.54 国际交流与合作 (15)1.1.55 企业与高校合作 (15)1.1.56 政策支持与引导 (15)第十章:协同发展效果评价与优化 (15)1.1.57 引言 (15)1.1.58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5)1.1.59 加强金融政策引导 (16)1.1.60 推进金融创新 (16)1.1.61 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16)1.1.62 加强区域金融合作 (16)1.1.63 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16)1.1.64 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 (16)第一章:总论1.1 背景与意义1.1.1 背景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完善的产业链和较高的科技水平。
新时代下,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协同发展的新思路
一、概述在新时代下,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金融作为资金的媒介和配置者,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是金融行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如何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课题。
二、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关系1.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金融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持者和服务者,通过资金融通和风险分担,金融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风险管理、投资融资等服务,推动实体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2. 实体经济对金融的需求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的支持和保障,包括资金的流通、企业的融资、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等。
实体经济对金融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包括融资渠道、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三、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的重要性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提高经济效率;第二,协同发展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第三,协同发展可以增强国家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四、新时代下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1. 金融创新,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持在新时代下,金融需要不断地创新,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创新可以包括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工具创新、金融科技创新等方面,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2. 优化金融体系,完善金融市场环境在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优化金融体系,改善金融市场环境。
包括建设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优化金融机构的布局结构、深化金融改革等方面,来提升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3. 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金融需要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包括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支持、更多形式的风险管理和投资服务,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金融业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方案
金融业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方案第一章:总论 (3)1.1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概述 (3)1.1.1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背景 (3)1.1.2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主要内容 (3)1.1.3 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的意义 (3)1.1.4 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的目标 (4)第二章: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的现状分析 (4)1.1.5 金融业总体发展水平 (4)1.1.6 金融业发展特点 (4)1.1.7 政策支持 (5)1.1.8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5)1.1.9 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5)1.1.10 金融风险防控 (5)第三章: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的总体策略 (6)1.1.11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 (6)1.1.12 坚持协同发展 (6)1.1.13 坚持创新驱动 (6)1.1.14 坚持绿色金融 (6)1.1.15 坚持开放合作 (6)1.1.16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6)1.1.17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6)1.1.18 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7)1.1.19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7)1.1.20 加强金融风险防控 (7)1.1.21 推动金融政策协同 (7)第四章:优化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金融资源配置 (7)1.1.22 金融资源配置总体情况 (7)1.1.23 金融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7)1.1.24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布局 (8)1.1.25 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8)1.1.26 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机制 (8)第五章:强化金融机构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支持作用 (8)1.1.27 资金供给者。
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的重要来源,通过信贷、债券、股票等多元化融资渠道,为长三角一体化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9)1.1.28 金融服务提供者。
金融机构通过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包括投资、咨询、风险管理等,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项目实现高质量发展。
(9)1.1.29 资源配置优化者。
金融机构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提升地区整体竞争力。
以协同发展的思路推进区域经济整合
以协同发展的思路推进区域经济整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地区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为了实现共同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展为全面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
在中国,《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等战略构想着力于推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设与合作,跨境电商、跨区域金融、共同研发等部门已趋近到开展。
以协同发展的思路推进区域经济整合可赋予区域经济合作深度内涵,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贸易、投资、金融与科技合作,并为不同地区在全球经济、金融及贸易市场中的使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 以共赢协作为核心,拓宽地区合作成效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在于各地间资源整合、动能互换以及成果共享。
在深入进行地区品牌建设、营商环境、产业规划与指导、金融体系、人力资源开发等总体计划措施后,各地可结合现有优势,在产业方面互补与协同,互通能力与利用各自优势;在基础设施、物流、金融、人力资源等领域拓宽地区间交流与合作,挖掘空间合作与联合推进的潜力,并定期举办交流活动、展会、企业创新与科技引进等,促进交流和贸易合作,加强日常运转的互动与交流。
2.优化投资、贸易与金融环境,推动协同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还需要持续优化投资、贸易与金融环境,使既有优势在投资贸易、人力资源等领域得到充分发挥。
优化投资、贸易环境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在法律制度、贸易准则、市场准入等方面作出便于各地区间投资、贸易的规定;而优化金融环境则是加强贸易、投资与金融方面的协同发展,加强金融服务能力,优化通道、提高效率。
针对贸易投资与金融方面的区域性需求与支撑,各地可强化公共服务区域协调,加强资本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措施开展,提供支撑区域经济的坚实基础。
3.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展区域科技协同推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的支持推动。
在实施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方面,各地也应依据扶持优势性领域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结合个人和企业的科技需求与创新的原动力,以及推动产业聚集与协同发展等方面的需要,打造区域科技中心,开展区域性科研体系的强度整合。
协同创新共绘产业发展蓝图
协同创新共绘产业发展蓝图作者:方怡晖来源:《小康》2024年第11期在全球化浪潮中,粤港澳大湾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产业特色持续在现代服务、科技创新、金融、贸易、物流等领域发力,绘就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蓝图。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大湾区作为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大湾区产业体系与产业集群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协同化和创新化的特点。
大湾区目前不仅拥有世界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还在科技创新、金融、贸易、物流等领域具备显著优势。
活力充沛的新产业生态大湾区之中,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枢纽,以强大服务业著称,金融服务占GDP超18%,吸引众多全球顶级金融机构,其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也支持着大湾区及全球企业。
澳门则以独特的文化和历史成就全球旅游胜地,旅游业为大湾区带来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双重效益。
珠三角凭借坚实制造业基础,正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迈进。
其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与此同时珠三角整个区域也在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发展迅速,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粤港澳三个部分共同构成大湾区活力充沛的产业生态。
在大湾区产业蓝图中,产业升级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产业升级是推动大湾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的不断加速,大湾区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快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比如在格兰仕佛山智能制造基地,微波炉智能化总装线仅使用7台机器人就完成大部分复杂装配工序,相比传统生产线效率提高逾30%。
2023年,格兰仕还在微波炉智能工厂新增投入自主研发的自动化装备100多套,覆盖生产全链条,持续通过技术改造提质增效。
与此同时,新兴产业的迸发态势,离不开高科技企业。
供应链金融与产业链协同创新
供应链金融与产业链协同创新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供应链金融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一股强大力量。
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供应链的金融服务模式,它通过整合供应链上下游的相关企业,利用金融手段为其提供融资、结算、风险管理等有效支持,进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协同发展。
与此同时,产业链协同创新也成为了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它通过不同企业间的合作与整合,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为产业链的协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重点探讨供应链金融与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关系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概念是“链”,它将传统金融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强调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
一方面,供应链金融能够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更灵活的融资服务,解决其融资难题;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也能够通过信息共享、风险管理等手段,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转。
供应链金融的理念是“共生共赢”,只有每个环节都得到良好发展,整个链条才能够得到持续发展。
而产业链协同创新则能够为供应链金融提供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传统的产业链中,每个环节都多为封闭式发展,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与沟通。
这导致了资源的低效利用和技术创新的缺失。
而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各环节企业之间能够共享资源和信息,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形成合作与整合,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这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使得金融服务能够更加精确地满足产业链各环节的需求。
供应链金融与产业链协同创新的结合,将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能够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例如,供应链金融能够通过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进行全面了解,实现融资的精准定位,减少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传统金融机构的中介环节,降低融资利率和手续费用,从而促进供应链的快速发展。
其次,供应链金融与产业链协同创新还能够加速技术的创新与推广。
产业金融协同效应
产业金融协同效应1. 引言产业金融协同是指通过金融手段促进产业发展,实现产业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和协同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产业金融协同效应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产业金融协同的概念、产业金融协同的意义、实现产业金融协同的路径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 产业金融协同的概念产业金融协同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整合各类金融资源,为实体经济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效益双赢。
3. 产业金融协同的意义3.1 推动经济增长产业与金融作为两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系统,通过产业金融协同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风险的分散与转移,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金融机构通过提供融资支持和风险管理等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和保障。
3.2 提高市场竞争力产业金融协同能够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股权投资、债券融资等方式参与企业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本支持;同时,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风险管理和衍生品等工具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
3.3 优化资源配置产业金融协同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金融机构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进行了解和分析,将资本引导到具有潜力和竞争力的领域,推动资源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高技术领域转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
4. 实现产业金融协同的路径4.1 建立多层次、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体系要实现产业金融协同效应,需要建立多层次、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这意味着金融机构需要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和风险管理需求。
4.2 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是实现产业金融协同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合作,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方向,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支持;同时,科研院所和高校也可以借助金融机构的资源和专业知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产业金融协同效应
产业金融协同效应产业金融协同效应是指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之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一种现象。
在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风险的有效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产业金融协同效应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金融机构通过提供融资、风险管理和金融产品等服务,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
实体经济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并且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适合的金融产品,提高融资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金融机构通过与实体经济的合作,可以了解实体经济的需求,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资金的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闲置。
产业金融协同效应可以实现风险的有效管理。
金融机构作为风险管理的专业机构,通过对实体经济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可以降低实体经济的经营风险。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和服务,帮助实体经济规避和转移风险,保障实体经济的稳定运营。
实体经济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可以获得风险管理的专业支持,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降低经营风险,保护企业的利益。
产业金融协同效应可以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
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创新的主体和支持者,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创新投资和创新融资支持,推动实体经济的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
实体经济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可以获得创新资金和创新资源的支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金融机构通过与实体经济的合作,可以了解实体经济的创新需求,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创新产品的开发,推动金融创新的发展。
产业金融协同效应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风险的有效管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也可以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在实践中,政府应加强对产业金融协同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建立健全的金融体系和产业政策,为产业金融协同效应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只有通过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管理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多出优秀成果、多出优秀人才,更好地发挥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的引导示范作用,保证协同创新中心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协同创新中心科研项目资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需求导向、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基本要求,树立为山东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服务的山东意识,以山东金融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导向,有效协同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单位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坚持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并重,取得一系列具有山东特色的创新性成果,为我省金融产业的持续优化提升和区域发展管理提供前瞻引领、创新动力和决策支撑。
第三条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资金来源于省专项财政拨款,资金的预算管理和使用须符合《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山东财经大学协同创新中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实行专户管理、单独核算,并接受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第四条协同创新中心科研项目的资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挥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的作用,采取宏观引导、自主申请、平等竞争、同行评议、绩效考核的机制。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心主任委员会)负责协同创新中心科研项目的总体资助管理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一)研究提出协同创新中心科研项目资助工作的政策措施,对资助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做出决定;(二)制定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资助工作的年度实施计划,明确科研项目资助方向和资助重点;(三)审批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资助预算和项目选题规划,审批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四)制定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管理办法,制定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五)决定协同创新中心科研项目资助工作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六条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心管理办公室)作为主任委员会的决策执行机构,负责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一)执行和落实中心主任委员会的项目资助政策决定,制定和实施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资助年度经费预算;(二)组织召开中心学术委员会会议,组织学术委员会专家就协同创新中心项目选题开展规划、论证;(三)受理协同创新中心各类资助项目申请,组织中心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项目评审;(四)负责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资助经费的拨付工作;(五)监督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的实施和资助经费使用;(六)组织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的中期考核和期满结项考核工作;(七)承办中心主任委员会交办的其他项目资助管理工作。
第七条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心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术评议机构,负责对协同创新中心的各类资助项目进行评审、评议。
其主要职责是:(一)对中心主任委员会提出的科研项目选题规划进行论证,对项目申请人自主申报的选题进行评议;(二)评审协同创新中心各类项目资助申请,提出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资助建议;(三)协助中心管理办公室对资助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提出评估意见和改进建议;(四)对重要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审核和评介。
第三章申请与资助第八条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分为规定性项目和竞争性项目两大类,实行分类资助。
第九条规定性项目资助协同创新中心发展规划中对各创新平台规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任务。
规定性项目申请须符合以下条件:(一)项目申请内容须与“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管理协同创新中心”规定的研究内容直接相关;(二)项目申请人须为协同创新中心各研究方向首席专家,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较雄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申请人必须从事实际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项目实施;(三)除牵头申报单位外,项目须有1家以上协同创新中心正式合作单位的实质性参与,协同合作单位承诺给予开展研究所必要的条件支持,并以法人形式做出信誉保证;(四)项目申报内容不得与各级各类已完成或在研课题的研究内容雷同。
第十条竞争性项目资助体现区域金融产业重大现实需求和前瞻性引领作用的专题性应用研究。
竞争性项目资助包括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两种类型,实行“先征集选题,后投标申报”的竞争性资助方式。
(一)竞争性项目选题征集、遴选:1、项目选题的征集以“聚焦金融产业发展,服务区域现实需求”为宗旨,由各协同创新团队会同有关金融机构、金融工作管理部门研究、确定和提供具有重大现实需要和前瞻引领作用的项目备选题目。
2、各团队在提供备选题目时,应随附选题研究需求来源说明、选题研究内容说明,并明确提出未来研究的意向合作单位。
3、中心管理办公室组织学术委员会专家对各团队所提供竞争性项目备选题目进行论证、遴选,编制竞争性项目选题指南。
(二)竞争性项目申请:1、竞争性项目面向协同创新体各单位全体研究人员公开招标。
重点项目申请人须为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研究人员;一般项目申请人须为拥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中青年研究人员;协同创新中心各研究方向首席专家不得再申请竞争性项目。
2、项目申请内容须与“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确定的竞争性项目选题指南相吻合。
3、除牵头申报单位外,项目须有1家以上合作单位的实质性参与(含协同创新中心正式合作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但须为金融单位或金融工作相关管理部门)。
协同合作单位须与所申报竞争性项目选题领域直接相关,项目研究内容应直接服务于协同合作单位的管理决策和工作需要。
协同合作单位承诺给予开展研究所必要的条件支持,并以法人形式做出信誉保证。
4、项目申报内容不得与各级各类已完成或在研课题的研究内容雷同(含博士学位论文、博士后出站报告等)。
第十一条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的资助额度为:(一)规定性项目由财政专项经费直接资助,每个项目资助金额最高为25万元;(二)竞争性项目采用经费匹配形式资助。
竞争性项目申报成功后,先由项目团队向所属单位(院系)或协同合作单位自筹项目经费,筹集到的相关经费须转入协同创新中心账户进行统一管理;待自筹经费到帐后,再由财政专项经费进行1:1匹配资助。
重点项目匹配资助金额不超过5万元;一般项目匹配资助金额不超过2万元。
第十二条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的资助方式为:(一)规定性项目资助采取分段资助和后补助相结合方式。
项目立项时,拨付首期资助金额10万元;项目中期考核结果合格,拨付第二期资助金额5万元;资助期满,结项考核合格后,以绩效奖励形式获得剩余资助金额;(二)竞争性项目资助采取分段资助方式。
项目立项时,拨付匹配资助金额的50%;中期考核合格后,拨付剩余的匹配资助金额。
第十三条协同创新中心资助的规定性项目立项后,统一推荐纳入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研究项目进行管理。
第四章项目实施与成果管理第十四条协同创新中心规定性项目实施周期为24个月,竞争性项目实施周期为18个月。
无特殊理由,资助项目不得延期或提前结项。
第十五条项目负责人必须按照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申请书的承诺组织开展研究工作,做好项目实施情况的原始记录,并接受中心管理办公室的监督考核。
第十六条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的成果目标可包括论文、研究报告、专著、专利、软件著作权、成果应用推广、各级各类科技奖励以及以项目成果为基础所获得的国家和省部级纵向课题资助等多种成果形式。
其中,高水平论文发表数量为各类资助项目必须完成的成果目标,具体要求为:(一)规定性项目完成结项时,须以阶段性成果形式在CSSCI 源刊或国外三大检索机构源刊发表相关研究主题的论文5篇(含)以上;(二)重点项目完成结项时,须以阶段性成果形式在CSSCI源刊或国外三大检索机构源刊发表相关研究主题的论文2篇(含)以上;(三)一般项目完成结项时,须以阶段性成果形式在CSSCI源刊或国外三大检索机构源刊发表相关研究主题的论文1篇(含)以上。
(四)为鼓励资助项目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凡在《山东财经大学核心期刊目录》特类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每篇可计为3篇CSSCI 源刊或国外三大检索机构源刊论文成果;在《山东财经大学核心期刊目录》A1类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每篇可计为2篇CSSCI源刊或国外三大检索机构源刊论文成果第十七条凡经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资助公开出版发表的论文、专著及完成的研究报告,须在突出位置标注“本研究成果系由山东省‘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管理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编号:XXXX)资助”字样。
未按此要求标注者,一律不予承认或结项。
第五章考核与奖惩第十八条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采取中期考核与结项考核相结合的项目考核管理方式。
第十九条中期考核依据“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原则,由中心管理办公室重点考核各类资助项目的高水平论文发表情况:(一)规定性项目的中期考核于项目立项后第12个月进行,项目团队应在CSSCI源刊或国外三大检索机构源刊发表相关研究主题的论文2篇(含)以上。
未能完成目标者,暂缓拨付项目资助资金直至完成中期考核目标;至项目实施期满仍未完成中期考核目标者,予以撤项处理并追回资助资金。
(二)竞争性项目的中期考核于项目立项后第9个月进行,项目团队应在CSSCI源刊或国外三大检索机构源刊发表相关研究主题的论文1篇(含)以上。
未能完成目标者,暂缓拨付项目资助资金直至完成中期考核目标;至项目实施期满仍未完成中期考核目标者,予以撤项处理并追回资助资金。
第二十条结项考核于项目实施期满由中心管理办公室组织中心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成果鉴定,重点考核高水平论文发表数量完成情况、项目成果应用情况及项目预定目标达成情况。
其中:(一)规定性项目未能按期结题或未能完成预定目标者,不再拨付绩效奖励经费,并酌情追回部分已拨付资助经费;(二)竞争性项目未能按期结题或未能完成预定目标者,追回50%的项目匹配资助经费。
第二十一条为推动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切实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切实为我省金融产业发展与区域发展管理现实需要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将在项目结项时对取得如下成果的项目团队予以奖励:(一)资助项目研究成果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的,给予50000元一次性奖励;省部级主要领导(正省部级)批示的,给予30000元一次性奖励;获其他省部级领导(副省部级)批示的,给予10000元一次性奖励。
如同一项目成果获得多项批示,奖励金额以最高批示级别计,不重复计算。
(二)资助项目研究成果被省部级单位正式采纳应用,经中心学术委员会甄别认定,给予10000元~30000元一次性奖励;被市(厅)级单位正式采纳应用,经中心学术委员会甄别认定,给予3000元~10000元一次性奖励。
第二十二条规定性项目、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的论文成果不进行重复计算,所资助发表论文如同时标注多个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编号,仅计算一次,归属级别最高的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