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氰咪胍少见的不良反应

合集下载

甲氰咪胍的新作用

甲氰咪胍的新作用

甲氰咪胍的新作用 甲氰咪胍别名西咪替丁,是抑制胃酸分泌的药,可用来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及胃泌素瘤、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经临床应用,发现甲氰咪胍又有一些新作用。

1、治疗恶性肿瘤此药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对胃癌,转移性肺癌、恶性黑色素瘤有良好疗效,也试用于治疗某种类型的恶性淋巴瘤和白血病,可以抑制癌细胞生长,减少癌细胞转移,与抗癌药物合用,有增效作用。

2、治疗病毒性角膜炎这是眼科常见病,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而临床试用甲氰咪胍口服治疗,有一定疗效,患者角膜病损逐渐消退,视力逐渐提高,病愈后未见复发。

3、治疗过敏性紫癜儿童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过敏反应性疾病,表现为全身皮肤粘膜出血斑,患儿血小板数量不减。

患儿出现免疫功能紊乱、关节疼痛、胃肠道及肾脏受损。

过去无特效药,恢复慢,常因患儿大出血而死亡。

临床实践表明,按规定量服用甲氰咪胍,二周内紫癜逐渐消失,进而康复。

4、治疗小儿心肌炎这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脏疾患,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

试用甲氰咪胍治疗收到良好功效。

甲氰咪胍有抗病毒和增强免疫调节功能的作用,患儿服药后10日,使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明显转好,无副作用。

5、治疗小儿感冒小儿患病毒性感冒,同样依据甲氰咪胍的药理予以口服治疗,症状逐渐减轻及至痊愈。

有些患儿经常感冒,免疫功能低下,服用甲氰咪胍可使病程缩短,治愈较快。

6、治疗小儿水痘服甲氰咪胍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5毫克,分3次口服,3日为1疗程,配合服用维生素B1和维生素C。

个别疱疹抓破者,局部涂1%甲基紫溶液,不再使用其他药物。

一般服药1-2日体温即恢复正常,第3日疱疹即干涸结痂,继续服药1-2日,可以巩固疗效。

摘 要:目的观察甲氰咪胍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

方法将90例患儿分为甲氰咪胍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8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西咪替丁

西咪替丁

【药物名称】西咪替丁Cimetidine[国家基本药物]【药物类别】抗消化性溃疡药【药物别名】甲氰咪胍,泰胃美、西米替丁、甲氰咪胺Tagamet、Tametin、Ulcomet、Altramet、Cimetidinum、Cimetum、Itacem【分子式成分】化学名:2-Cyano-1-methyl-3-[2-(5-methylimidazol-4-ylmethylthio)ethyl]guanidine。

分子式:C10H16N6S。

分子量:252.358。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几乎无臭,味苦。

在甲醇中易溶,在乙醇中溶解,在异丙醇中略溶,在水中微溶,在稀盐酸中易溶。

熔点为141-142℃,水溶液pH值为9.3。

【制剂规格】片剂:0.2g 、0.4g、0.8g。

胶囊:0.2g;注射液:2ml:0.2g。

【药理毒理】本品为组胺H2受体拮抗剂,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其抑酸作用强,能有效地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和各种原因如食物、组胺、五肽胃泌素、咖啡因与胰岛素等刺激所引起的胃酸分泌,使分泌的量和酸度都降低,并能防止或减轻胆盐、酒精、阿司匹林及其它非甾体抗炎药等所致的胃粘膜腐蚀性损伤,对应激性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也有明显疗效。

此外,本品有抗雄激素作用,在治疗多毛症方面有一定价值;还能减弱免疫抑制细胞的活性,增强免疫反应,从而阻抑肿瘤转移,延长存活期。

据国外资料报道,本品尚可有效治疗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组胺通过兴奋H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增加胃壁细胞内cAMP的生成,cAMP通过蛋白激酶激活碳酸酐酶,催化CO2和H2O生成H2CO3,并进一步解离而释放出H+,使胃酸分泌增加。

西咪替丁主要作用于壁细胞上的H2受体,起竞争性抑制组胺的作用,因而能抑制胃酸分泌。

本品有显著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能明显抑制基础和夜间胃酸分泌,也能抑制由组胺、分肽胃泌素、胰岛素和食物等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并使其酸度降低,对因化学刺激引起的腐蚀性胃炎有预防和保护作用,对应液性胃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也有明显疗效。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⑥吉法酯: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
胃痉挛、结肠炎等。

4.胃肠动力药

多潘立酮(吗丁啉):本品为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可促
进胃肠动力,增强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促进食管和胃酸排
空。主要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
也用于腹胀、腹痛、厌食、嗳气及胃灼热等消化道障碍。

5.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的治疗
• 3.查询是否有相关文献报道。临床医 药工作者应掌握已出版的文献及药品说明书 列入的药物不良反应资料,同时应进行独立 取证与分析。
• 4.去激发反应。撤药的过程即为去激 发。如果药物不良事件随之消失或减轻,则 有利于因果关系的判断。
• 5.再激发反应。再次给患者用药,以观察可疑的 药物不良反应是否再现,从而验证药物与药物不良 反应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对与那些可能对患者造 成严重损害的药物不良反应,再激发应绝对禁止。 完整地记录与保存患者的用药史及药物不良反应史 (包括个人和家庭成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诊断具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特异体质性:不可预测性,非剂量依赖, 不可复制
分为:过敏性(免疫特异质):可伴过敏症状 代谢性(代谢特异质):与药酶遗传多
态 性相关
(一)免疫特异质
无毒代谢产物
表达辅助刺激因子 辅助性T细胞 B细胞
抗加合物抗体 抗体或补体依赖性 细胞毒性细胞损伤
主要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五)链霉素(SM) • 前庭毒性:眩晕、共济失调 • 耳毒性:耳鸣、耳聋 • 肾损害、再障、粒细胞缺乏 • 过敏:发热、皮疹、剥脱性皮炎
惊厥
• 环丝氨酸、异烟肼、氟喹诺酮类: • 处理:1、停用;2、抗惊厥(如苯妥英
钠);3、维生素B6;4、降低剂量。

消化系统药处方药资料

消化系统药处方药资料

消化系统药一、抗消化性溃疡药西咪替丁[基] (甲氰咪胍)Cimetidine【制剂规格】片剂:0.2g*100;注射液:2ml:0.2g【适应证】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也用于急性胰腺炎和胰腺囊样纤维变、返流性食管炎、胃泌素瘤等。

【药动学】口服t max约45~90min,有效血药浓度持续4h,生物利用度约70%,PB为5%~20%。

药物可经肠肝循环再吸收,一部分经肝脏代谢,另一部分以原型随尿排出,t1/2约2h。

【不良反应】常见恶心、呕吐、口苦、口干、腹泻、腹胀等。

亦可引起头晕、嗜睡和精神障碍等现象。

大剂量可出现男性乳房发育、溢乳、性欲减退或阳萎等,对肝硬化病人可诱发肝昏迷。

可引起肝损伤和ALT升高,称为“西咪替丁肝炎”。

对骨髓有可逆性抑制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与华法林、茶碱类、苯妥英类等药物合用时,应减少剂量。

氢氧化铝等抗酸药或甲氧氯普胺可使本品吸收减少。

可降低硫糖铝、四环素等的作用。

与阿片类药物合用,可使慢性肾功能衰竭者产生呼吸抑制、精神混乱和定向力障碍等,应减少阿片类制剂的用量。

【用法用量】成人,口服:0.2g/次,3次/日,餐后服,睡前再服0.4g;或0.4g/次,2次/日;或以0.8g于睡前1次顿服。

静脉注射:0.2g/次,缓慢注射,4~6次/日。

静脉滴注:0.4g~0.6g,2次/日。

小儿:口服或肌注,每次5mg~10mg/kg,2~4次/日。

【注意事项】妊娠B类。

本品所致肝肾变化皆为可逆性,停药后可恢复,但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突然停药所致的高酸度偶可使溃疡穿孔,此外在治疗前应排除癌性溃疡。

本品与雷雷尼替丁[基]Ranitidine【制剂规格】胶囊:0.15g*30s;注射液:2ml:50mg【适应证】消化性溃疡、返流性食管炎、佐林格-埃利森综合征及上消化道出血等。

【药动学】口服t max约1~3h,生物利用度约49%。

t1/2约2.1~3.1h。

大部分以原形经肾脏排泄。

【不良反应】常见头痛及眩晕。

多种西药联用不良反应论文

多种西药联用不良反应论文

多种西药联用的不良反应探究【摘要】目的对多种西药联合应用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及规范用药提供相关依据。

方法对我院602份多种西药联合应用处方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及分析。

结果 602份多种西药联合用药处方中,126例出现不良反应,胃部不适、头痛、恶心等情况是其主要临床表现。

结论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时,应对药物的作用机制等有一定了解,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联合用药;不良反应;临床探究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76-02在临床治疗中,联合使用多种西药通常会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但是,如果药物联用不当,就会很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使患者病情加重,严重的还可能会引发死亡。

因此,本研究主要对多种西药联合应用的不良反应展开相关分析。

1 资料和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门诊多种西药联合应用处方602份,对其药物的配伍及类型等相关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并把不合理联用及出现不良反应的相关处方记录下来,最后把全部结果作归纳性总结[1]。

2 结果根据相关资料及调查,602份多种西药联合用药处方中,存在不良反应的有126例,占20.93%,胃部不适、头痛、恶心等情况是其主要临床表现,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3.1 各类药物的配伍情况3.1.1 乳酶生和甲氰咪胍联用这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会产生相互拮抗作用。

乳酶生是活乳酸杆菌,会在肠内分解生成乳酸,从而使肠内酸度增高,进而使腐败菌的生长及繁殖受到抑制;甲氰咪胍是h2受体拮抗剂,对胃和十二指肠的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2]。

因此,这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药效。

3.1.2 消炎痛和阿司匹林联用消炎痛对胃有比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胃出血、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阿司匹林会水解成水扬酸,从而对胃肠道粘膜造成刺激,此外,还会对血小板的聚集产生抑制作用。

甲氰咪胍说明书

甲氰咪胍说明书

甲氰咪胍说明书【别名】甲氰咪胍;泰胃美;西米替丁 ,西咪替丁【外文名】Cimetidine ,Tagamet【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几乎无臭,味苦在甲醇中易溶,在乙醇中溶解,在异丙醇中略溶,在水中微溶,在稀盐酸中易溶。

【药理作用】H2受体拮抗剂,能明显地抑制食物、组胺或五肽胃泌素等 *** 引起的胃酸分泌,并使其酸度降低。

本品对因化学*** 引起的腐蚀性胃炎有预防和保护作用,对应激性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也有明显疗效。

本品有抗雄激素作用,在治疗毛症方面有一定价值。

本品能减弱免疫抑制细胞的活性,增强免疫反应,从而阻抑肿瘤转移和延长存活期。

【适应症】本品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上呼吸道出血等。

【用量用法】口服:开始时,每日1.2~1.6g,分4次服。

症状减轻后(约需10余日),以每次服0.2g,1日3次维持,可连服月。

停药后如症状复发,再服药仍有效。

静注:200mg,以生理盐水稀释后慢注,4-6h1次,不宜超过2g/d.疗程均为4-6周。

【注意事项】1.消化系统反应:较常见的有腹泻、腹胀、口苦、口干、转氨酶轻度升高等,偶有严重肝炎、肝坏死、肝脂肪性变等。

突然停药,可引起慢性消化性溃疡穿孔,估计为停用后反跳的高酸度所致。

故完成治疗后尚需继续服药(每晚400mg)3个月。

急性胰腺炎病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

2.泌尿系统反应:近年来有不少关于本品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导致肾功能衰竭的报道。

但此种毒性反应是可逆的,停药后肾功能一般均可恢复正常。

为避免肾毒性,用药期间应注意检查肾功能。

3.造血系统反应:本品对骨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少数病人可发生可逆性中等程度的粒细胞减少,也有出现血小板减少以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其发生率为用药者的0.02%。

尚有报道本品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用药期间应注意检查血象。

4.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本品可通过血脑屏障,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较常见的有头晕、头痛、疲乏、嗜睡等症状。

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

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
15
• 【不良反应】 • 1.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头晕、嗜睡、乏力 • 驾驶员和高空作业者工作时禁用 • 2.消化道反应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 3.其他反应:口干、视力模糊、尿潴留和排尿
困难 •பைடு நூலகம்偶粒C↓,溶血性贫血 • 特非那定和阿司咪唑偶致尖端扭转性窒性心动
过速。
16
(二) H2受体阻断药 • 西咪替丁(cimetidine,甲氰咪胍) • 雷尼替丁(ranitidine) • 法莫替丁(famotidine) • 尼扎替丁(nizatidine) • 罗沙替丁(roxatidine) • 乙溴替丁(evrotidine)
第四十二章 影响自体活 性物质的药物
中国药科大学药理教研室
1
一.组胺(histamine) 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心肌、肥大细胞、皮 肤、胃肠道、肺脏含量高、CNS 病理介质
刺激
肥大细胞
释放 组胺
+R 一系列生物效应
2
受体类 型
所在组织
支气管、胃肠、子宫 H1 皮肤血管
心房,房室结
效应
平滑肌收缩 扩张 收缩增强 传导减慢
• 3.第一代许多有温和的抗胆碱作用,二代无 • 4.止吐,抗晕动 ,氯苯丁嗪、美克洛嗪、地芬
尼多 • 5.异丙嗪的局麻作用较普鲁卡因强
• 咪唑斯丁—鼻塞
14
【临床应用】 1.皮肤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良效: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昆虫叮咬所致 皮肤瘙痒和水肿
有效:血清病、药疹、接触性皮炎 差:支气管哮喘(氮卓斯汀有效) 无效:过敏性休克 2.防晕止吐:晕动病及呕吐 (晕海宁,美克洛嗪、异丙嗪) 3.镇静催眠 苯海拉明、异丙嗪,前者还可用于焦虑症
阻断药
苯海拉明、 异丙嗪及氯 苯那敏等

牛蒡解肌汤联合甲氰咪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9例

牛蒡解肌汤联合甲氰咪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9例

症 状 消 失时 间 治疗 组优 于 对 照组 , 见附表。
3 讨 论
V B I V 多见 于 中 老 年 人 , 发 病 率逐 年 提 高 , 葛 根素 为植 物葛 根 中 提 取 的有 效药 用成 分 , 纯 中药制 剂 , 有使 脑 血 管 扩 张及 解 除 脑血 管痉挛 , 增 加 脑 血流 量 改 善 脑 循环 作 用 , 对 抗 乙 酰 胆碱 作 用 , 对
牛蒡 解肌 汤联 合 甲氰 咪胍 治疗 流行 性腮 腺炎 3 9例
景 晓玲 ‘
摘要 : 目的 : 观察 牛 蒡解肌 汤联合 甲氰咪胍 治疗流 行性腮腺 炎的疗 效 。方 法: 选择 7 8 例病例 , 随机分 为两组 , 治疗组 3 9 例, 对照组 3 9倒 , 两组均给 予综合 性 治疗 , 治疗组在 对照 组基础上加入 牛 蒡解肌 汤 , 对两组 疗效进行 对照分析 。 结果 : 治疗组退 热时 间、 止疼 时间 、 消肿 时 间 及 住 院时 间明显低 于 对照组 ( P < O - o 1 ) ; 两组 疗效对 比 , 治 疗组 总有效 率明显 高于 对照组 , 差异 有 高度 显著 性 ( P < O . O 1 ) ; 结论 : 牛 蒡解 肌汤 联 合 甲氰咪胍 治疗 流行 性腮腺 炎的 疗效肯定 , 无明显 不 良反应 , 值得 临床推 广应 用。 关键 词 : 流行 性腮腺 炎; 牛 蒡解肌 汤 ; 甲氰咪胍
1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内蒙古 中 医药
葛根素注射液合用西其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 血性眩晕怠 陛期临床观察
李 海 燕‘
摘要 : 目的: 评价葛根素注射液合用西其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V B I V) 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两药合用治疗组为 治 疗组 , 仅 用西其 丁注射 液治疗组 为对照组 , 两组对 照观察 , 症状 消 失时间 经统计 学处理有 显著 差异 。结论: 对Ⅷ I v 急性期 治疗合 用疗

西咪替丁在儿科的最新临床应用

西咪替丁在儿科的最新临床应用

西咪替丁在儿科的最新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2-10-31T10:11:00.0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1期供稿作者:周静[导读] 西咪替丁为组胺H2受体拮抗剂,有较强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同时减少胃液分泌量与氢离子的浓度。

周静(安徽省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医学部 237005)【摘要】西咪替丁(cimetidine)又名甲氰咪胍,为H2受体阻断剂,对胃酸的分泌有强大的抑制作用,现就其在儿科疾病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临床上应用概述如下。

【关键词】受体拮抗剂临床应用免疫调节作用西咪替丁西咪替丁为组胺H2受体拮抗剂,有较强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同时减少胃液分泌量与氢离子的浓度。

临床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上消化道出血、卓一艾综合症等。

近年发现其在增强免疫反应、抗病毒等方面有新的药理作用,临床已广泛用于治疗许多疾病,现浅谈一下其在儿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1、过敏性紫癜赵晓霞[1]用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

西咪替丁(10—20mg/kg.d)分两次静点。

观察结果皮肤消化道消失率高于对照组,证实了西咪替丁对过敏性紫癜确有疗效,可缓解各种症状和缩短疗程。

西咪替丁属于H2受体阻滞剂,能竞争拮抗组胺,阻滞组胺激活小血管H2受体,及其通透性降低从而减轻皮下组织粘膜水肿及内脏器官水肿和出血,并能减少组胺、胃泌系及乙酰胆碱,诱导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改善胃粘膜缺氧状态,防止胃粘膜出血。

另外西咪替丁能封闭抑制性T淋巴细胞的H2受体而抑制T细胞,还可增加干扰素的生成,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切断免疫的中间环节,恢复调节肌体的免疫功能,减轻肾脏免疫直接损害。

2、治疗小儿秋季腹泻黄玉柱等用CMD治疗小儿科冬季腹泄51例疗效满意。

方法:用CMD8-12mg/kgod,放入1/3-2/3张含钠液100-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最大量小于0.15g/天,连用3-5天,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防治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有效48例,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42例,有效36例,总有效率85.71%。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抗酸药及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概述及分类]抗酸药是无机弱碱类,能直接中和胃酸,小剂量抗酸药能缓解疼痛,大剂量抗酸药可促进溃疡愈合。

抗酸药按吸收过程可分为吸收性抗酸药(又称为全身性抗酸药,大剂量可引起碱中毒)和难吸收性抗酸药,(局部性抗酸药)。

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药物根据不同作用方式分类如下:抑制胃酸分泌 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胆碱受体拮抗剂:哌仑西平胃泌素拮抗剂:丙谷胺H+-K+-ATP酶抑制剂:奥美拉唑中和胃酸抗酸药:氢氧化铝抗胃蛋白酸:硫糖铝保护胃粘膜:前列腺素E、生胃酮溃疡隔离剂:胶性铋制剂[主要品种]抗酸药目前常用的复方抗酸药多含有强、速效的碳酸氢钠和铋、镁盐等。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主要包括降低胃酸的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和增强胃粘膜保护作用的药物。

[药理作用]抗酸药为弱碱性药物,主要的药理作用是可以和胃中的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削弱胃蛋白酶的活性。

口服后可以迅速中和胃酸,减少胃酸胃和蛋白酶对溃疡面的侵蚀消化作用,有明显的止疼效果,也可促进溃疡的愈合。

[适应症]抗酸药能中和过多的胃酸以减轻胃溃疡和十二脂肠溃疡。

[作用特点]抗酸药:胃酸被中和后,可使幽门紧张度降低。

缓和因幽门痉挛而引起的疼痛。

有些还能在溃疡面上形成一惯保护膜,有利于溃疡的愈合。

如氢氧化铝、氧化镁。

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1.降低胃液中胃酸浓度,养活胃蛋白酶活性,从而养活“攻击因子”的作用;2.增强胃肠粘膜的保护功能,修复或增强胃的“防御因子”。

由胃壁细胞分泌的胃酸是诱发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因素。

壁细胞膜的H2组胺受体、M胆碱受体、促胃液素受体与胃酸分泌有关,这些受体最后介导胃酸分泌的共同途径是激活H+, K+-ATP酶(又称质子泵)。

因此,M受体、H2受体和促胃液素受体的阻断药,以及H+, K+-ATP酶抑制药均可抑制胃酸分泌,都可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可分为:H2受体阻断药、M受体阻断药、促胃液素受体阻断药、H+、K+-ATP 酶抑制药。

儿童过敏性紫癜应用甲氰咪胍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儿童过敏性紫癜应用甲氰咪胍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无效 :治疗2 周后 皮肤紫癜 没有 消退 ,或消退 后再次反 复 出现 ,临床 症状表现 和体征没有 任何 改善 ,大便隐血 、尿 红细胞 、尿蛋 白等结果
没有任何 变化 或进 一步加 重 】 。显 效例 数和有 效例数 之和 占整 个治疗 例数的百分 比为 总有 效率。
1 . 5数据处理
患有 过敏性 紫癜的患儿 在治疗过程 中应用 甲氰 咪胍 的临床效果进 行研
究 。现对 整个研究过程 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 . 1一 般资料 在2 0 1 0 年8 月至2 0 1 2 年8 月抽取8 4 例患有过敏 性紫癜 的患儿 ,随机
所有 资料均 采用S P S S 1 7 . 0 统计学软 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 料数据采
2 次 ,计 划治疗 2 周 】 。
1 . 3观察指标
疗 组 比较 ,治疗前 两组I g G、I g M比较无差异 ,治疗后 两组I g G、I g M
比较有 差异 ,说 明治疗组 Fra bibliotek治疗效果 比对照组好 。 详见表2 。
表 2 两组 患 儿治疗 前后I g G 和I g M水平 改善 幅度 比较 ( g / L)
文章编号: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0 7 - 0 1 3 3 — 0 2
过敏 性紫癜 是儿童期 的一种常 见血管炎性 疾病 是以小血管 炎为 主 要病变反 应一种疾病 。该病患 儿的主要 临床症状表 现为非血小 板减
少 性紫癜 、关节 炎 、关节 肿痛 、腹痛 、胃肠道 出血等Ⅲ。本 次研究 对
1 . 2方法 1 . 2 . 1对 照组
疗 后 ,有 1 6 例 显效 、2 2 例 有效 、4 例无 效 ,总有效率9 0 . 5 %。两组患儿 治疗 效果 比较 ,组 问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详见表 1 。

甲氰咪胍佐治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

甲氰咪胍佐治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

甲氰咪胍佐治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甲氰咪胍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临床表现典型且无明显并发症的8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其中40例加用甲氰咪胍0.1~0.2g/次,2次/日静滴,疗程5~7天。

结果:使用甲氰咪胍的患儿,腮腺肿胀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血、尿淀粉酶下降的也较快,且病程明显缩短。

结论:甲氰咪胍对肿胀的腮腺有明显消肿作用,对临床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疗效,有抗病毒作用。

关键词小儿腮腺炎甲氰咪胍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99流行性腮腺炎是小儿常见的急行呼吸道传染病,四季都可流行,以冬春季为高峰,以年长儿和青少年发病者为多,<2岁婴幼儿少见。

85%病例发生于5~15岁,往往在幼儿园、小学形成流行。

以腮腺肿大、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各种唾液腺体及其他器官均可受累,系非化脓性炎症[1]。

脑膜脑炎、睾丸炎为常见合并症,偶也可无腮腺肿大。

甲氰咪胍(cmd)是一种h2受体阻断剂,主要应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卓-艾二氏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

随着临床药理研究的进展及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新的用途不断发现,临床上应用于许多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近年来,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氰咪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依据临床诊断标准,将收治的80例被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其中3~6岁4例,~9岁27例,~13岁9例。

常规治疗加甲氰咪胍治疗组(治疗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其中3~6岁5例,~9岁26例,~13岁9例,两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基本一致,发病天数1~2天,具有可比性。

临床表现及检查:两组患儿均表现为发热、腮腺胀痛,肿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下颌角和乳突之间陷窝消失,边缘不清,腮腺局部表面发热、不红,触之有弹性感,有疼痛及触痛,咀嚼食物时疼痛加重。

药物不良反应之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药物不良反应之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药物不良反应之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药”这个英文名Phar。

maKon来自希腊语。

这个希腊词在荷马时代是指“符咒”,它有好的和坏的用途。

用之得当终有益,用之不当则伤身。

药物既能治病、又能致病。

药物作用的矛盾性,主要是由人体组织结构的多样性、药物作用的非特异性和疾病的复杂性决定的。

对于复杂的人体组织结构,要求药物的选择性越强越好。

但由于药物的选择性是相对的,不可能只作用于有病的部位而不影响其他的正常部位。

有些疾病是由于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自身难以调整,需要借助药物的作用进行调整。

用药后在改善机体异常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变的病理过程,产生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作用;而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强行调节反而出现异常,引起非预期的、与治疗无关的、对病人不利的不良反应。

所谓非预期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使用过程中伴随发生的并非期望的有益或无益的治疗效果。

药物的反作用是指某些药物应用本可减轻某些症状,但实际上在应用中却产生了使该症状加重的矛盾反应。

这是一类十分奇特而少见的现象,就是用药后产生的不适往往与被治疗病的病情相似,使病情加重,却查不到明确原因,等治疗这种疾病的药物停用后,病情反而减轻,所以又称为药物矛盾不良反应。

此现象又多被误认为病情反复或用药量不足,为了消除症状,更盲目地增加用药次数和剂量,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它们往往伤人于无形,处置不当则会引起不良后果。

可产生矛盾不良反应的常用药物有:·镇痛药引起头痛加重,吲哚美辛、托美丁、萘普生等镇痛药服用1~6小时出现明显的头痛症状,伴有恶心、呕吐。

·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都可引起心律失常加重或出现新的心律失常,而且抗心律失常药作用越强,其致心律失常作用越大;心律失常危险性越大的患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后所致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越严重。

·硝苯地平治疗心绞痛有较好疗效,但有少数人服用硝苯地平后反而诱发或加重了心绞痛,这是由于硝苯地平在扩张冠状动脉和增加冠状动脉循环血流量的同时,能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加快窦性节律,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了心绞痛。

甲氰咪胍消除小儿阿奇霉素致胃肠道反应的疗效观察

甲氰咪胍消除小儿阿奇霉素致胃肠道反应的疗效观察

管病研究杂志 ,0 3,( )9 1. 20 1 1 :-1
[ ]王金万 , 燕. 组 人血 管 内皮 抑 素联 合 N 2 孙 重 P方 案 治 疗 晚 期
N C C随 机 、 盲 、 照 、 中心 Ⅲ期 临 床 研 究 [ ] 中 国肺 癌 杂 SL 双 对 多 J. 志 .0 5,( )2 320 2 0 8 4 :8 -9 .
[ ] J e r no , 0 , ( -) 1 1 0 . J . u o cl2 4 6 1 : - 0 N o 0 7 2 9 2
( 收稿 日期 :000 - ) 2 1 -62 5

经验交流 ・
甲氰 咪胍 消 除小儿 阿奇 霉 素致 胃肠 道 反应 的 疗 效 观察
高 茂玲 ( 州市妇 幼保 健 院 , 滕 山东滕 州 2 7 0 ) 750
出现 胃肠 道反应及反应程度 。轻 度反应为仅 出现 问歇 的 、 短
止阿奇霉 素引起 的肠 壁变态 反应 , 制腺体 分泌 , 轻阿 奇 抑 减
霉素 的促 胃肠 动力 作用 。此外 , 甲氰咪 胍 可减少 胃酸 分泌 , 从而减轻 胃酸对肠 黏膜 的刺激。本文结果显示 , 应用 甲氰 咪
研 究发 现 , 一 油脂 肪 乳 可 以通过 多 种 机 制 调 控 ( 3鱼 | ) 机体 的炎症反 应 和 免疫 功 能 , 响 多种 免 疫 细 胞 的 影
功 能 。本研究 结果 显 示 , . 不 饱 和脂 肪 酸 治 疗 ∞3多 后 治疗 组 临床 疗 效 明显 优 于对 照 组 , m A 、T 且 P PP、
20 0 5年 1月 一 0 8年 1月 , 20 我们 对采 用阿奇 霉 素治疗 的患儿 同时加 用 甲氰咪胍治疗 , 以观察 甲氰 咪胍对 患儿 胃肠

消化系统的药物

消化系统的药物
通过竞争性阻断胃壁细胞上H2受体,显著抑 制基础(空腹)胃酸分泌,同时减少胃蛋白酶的分 泌、保护胃粘膜细胞。
12
西咪替丁(甲氰咪胍)
【临床应用】
高胃泌素血症伴发大量胃酸分泌而 引起的多发性和难治性的消
1、胃、十二指肠溃化性疡溃疡:。对溃十疡二和指腹泻肠是溃本疡病的常疗见症效状优。
于胃溃疡。能减少十二指肠采溃用疡胃病酸人分泌白抑天制和药夜和间的疼痛及
21
奥美拉唑(渥米哌唑,洛赛克) 【临床应用】
1、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2、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征以及上消化道 出血等胃酸相关性疾病。该药缓解症状迅速,溃疡 病愈合率高于H2受体阻断药,且复发率较低。
长期持续抑制胃酸分泌,可致胃内 亚硝基化合物增多及细菌过度滋长
22
奥美拉唑(渥米哌唑,洛赛克)
食管炎。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轻微,主要有便秘、口干。偶有恶心、胃 部不适、腹泻、头晕、皮疹等。
不宜与抗酸药、胃酸分泌抑制药同用
在酸性环境中形成保护膜
27
三、胃、十二指肠粘膜保护药
枸橼酸铋钾(胶体次枸橼酸铋) 【药理作用】
1、增强粘膜防御功能 胃内酸性条件下,能形 成氧化铋胶体沉着于溃疡表面,形成保护膜而抵御胃 酸、胃蛋白酶等对溃疡面的侵蚀;与胃蛋白酶结合降 低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胃粘液和HCO3-分泌。
评估 剂型:
片剂 注射剂 胶囊剂
配伍禁忌
用药护理
用药中
护理措施
某些中和胃酸药易产生二氧化碳,引发嗳气,腹 胀、严重会引发胃肠穿孔,应注意观察病情。
中和胃酸药中的碳酸钙、氢氧化铝,有收敛作用、 可引起便秘。
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强大,大剂量明显降 低胃内酸度,可影响消化,引起饱胀感。宜,采 取易消化饮食。

洛赛克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洛赛克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洛赛克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黄荆南【摘要】目的探讨洛赛克针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洛赛克针静脉注射,对照组应用甲氰咪胍针静脉滴入.结果观察组止血率为87%,治疗有效率为82%;对照组止血率为65%,治疗有效率为57%.通过统计学检验,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洛赛克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较甲氢咪胍而言,疗效快而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2(006)012【总页数】1页(P127)【关键词】洛赛克针;甲氰咪胍针;上消化道出血【作者】黄荆南【作者单位】457001,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药械科【正文语种】中文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内科急症,溃疡性出血多为主要病因[1]。

同时,上消化道出血也是很多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采取主动、积极的治疗,能提高许多原发疾病的治疗效果。

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洛赛克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对比应用H2受体拮抗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男96例,女24例,年龄在21~75岁之间。

其中胃溃疡45例,十二指肠溃疡38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8例,脑外伤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19例,排除消化道肿瘤患者。

根据治疗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1.2 临床症状和表现多数患者表现为头晕、乏力、心悸、腹痛、恶心、呕吐、烦躁,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柏油样便、胃管内抽出咖啡色胃液、大便潜血阳性等。

1.3 治疗方法观察组:应用洛赛克针40 mg静脉注射,Bid,连用7 d。

对照组应用甲氰咪胍针0.6 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静脉点滴,1次/d,连用7 d。

2组均禁食,观察血压、脉搏、血红蛋白、小便量、大便颜色等基础资料,根据出血量补充血容量,同时给予补充电解质等对症支持治疗。

浅谈山崀菪碱、甲氰咪胍临床新用途

浅谈山崀菪碱、甲氰咪胍临床新用途

浅谈山崀菪碱、甲氰咪胍临床新用途山崀菪碱为我国特产茄科植物山崀菪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用人工合成方法制得的产品称“654-2”,其广泛用于松驰平滑肌,并能解出微循环痉挛,同时有镇痛作用。

在临床使用总结出新用途如下,(1)治疗咯血和支气管哮喘,据报道4例咯血患者用立止血和垂体后叶素止血,用氨茶碱止哮喘均效果欠佳,然后改用654-2有止喘、止血的良好效果使症状逐渐缓解。

用法:小儿0.1-0.2mg、每日1-2次肌注,成人每次5-10mg肌注或加入葡萄糖静滴。

(2)治疗急性胰腺炎,据报道,用654-2治疗急性胰腺炎在不进食不用抗生素情况下,每日总量1-3mg/Kg体重入院后的前三天将全日量2/3加入输液中静滴,1/3分次口服,疼痛缓解后口服维持治疗,直至痊愈,与采用禁食输液及抗生素综合治疗方案的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腹痛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天数较对照组提前。

输液量及住院天数减少,效果显著。

(3)治疗坐骨神经痛,陈氏等用654-2治疗坐骨神经痛25例取得显著疗效,用法以654-2注射液10加入5葡萄糖静脉点滴,每次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张氏等用强的松,消炎痛理疗等综合治疗为对照组。

再用上述方法治疗10例其治愈及住院平均天数用654-2显著缩短。

(4)治疗脑血栓形成运用 654-2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显著,654-2通过降低血液粘度、疏通微循环,建立侧支循环改善脑缺血区的血供。

用20-40mg的654-2加入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39例中治愈18例,显效12例,好转6例,总有效92.4%,相比用中药益气和血加丹参、舒血灵效果显著。

(5)治疗消化性溃疡,王氏用大剂量654-2治疗消化性溃疡,胃镜下确诊收到良好效果,用法剂量分别为40mg、60mg、80mg、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2-3小时缓慢滴完,并睡前口服20mg,机理与654-2能抑制胃液及胃酸的分泌,改善胃粘膜血流,解除微血管痉挛有关。

甲氰咪胍为一种组织胺H2-受体阻滞剂,能竞争性地与壁细胞上的H2受体结合,能抑制组织胺或五肽胃泌素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同时还能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并明显减轻患者疼痛与抗酸药的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国堕荭担由2Q Q8生§旦签§鲞苤!§担Q女i虫Q££h iⅡ§丛£4生i!£,△坠gH§堡Q Q!,№§,型Q:!§贝特类或烟酸类。

4注意事项调腊药物常需长期服用,有的甚至终身服用。

不问个体的疗效及副反应不同。

一般服药l~2个月后应复查血脂、肝功、肾功268及血尿酸等。

长期服药者,每3~6个月复查1次。

若有明显肌痛或A L T高于正常上限3倍或C PK高于正常上限5倍时,应及时减量或停药。

血脂降至接近目标水平时,可适当减量。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同时重视改善饮食及生活习惯,以达到最佳疗效。

甲氰咪胍少见的不良反应丁恕清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268-03在临床中甲氰咪胍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预防与治疗应激性溃疡等均有效。

与此I司时,甲氰咪胍的不良反应随之产生。

多年来,甲氰咪胍的不良反应个案报道时有出现,笔者查询了国内相关资料予以归纳及分析,重点为甲氰咪胍的少见不良反应,供临床医生参考。

l甲氰眯胍的少见不良反应】.1心脏的损害黄子杰报道静点甲氰眯胍O.89,1次/日,l 例病人3天后发生心脏传导阻滞,2例病人5天后发生,l例病人7天后发生,年龄组54~73岁,男3例,女l例;耿丽萍报道I 例男性34岁患者,13服甲氰咪胍0.49,3次/日,2日后出现了房室传导阻滞,这就说明在常规用法用量情况下口服、静脉给药均有引起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还有周英等报道口服甲氰咪胍致心律失常2例,宗立彦等报道甲氰咪胍引起心脏传导阻滞2例;赵日科等报道用甲氰咪胍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现心律失常2例;李松杨等报道静滴甲氰咪胍致低血压心肌损害1例,均治愈。

1.2胰腺炎姚英英报道一男性病人,5l岁,口服O.49甲氰咪胍,1次/日,每日服后3~5h感觉全身乏力、嗜睡、四肢关节痛,第3日腹痛难忍,呈束状带向两侧腰部放射,平卧时疼痛加重,血象显示:W B Cl2.7×109/L,N93%,L6%,血淀粉酶328U,B超提示胰腺炎,后肌注阿托品针O.3m g,静滴青霉素800万U,氨苄青霉素矩,5h后缓解,3日后治愈。

1.3再生障碍性贫血皋群等报道l例女性患者,58岁,静滴0.49甲氰咪胍,以5%葡萄糖注射液20m l稀释后静脉注射,2次/日,16天后出现全衄细胞减少,W BC2.0×109/L,N O.52,RB C I.74 X1012/L,H G B509/L,P LT78×109/L,考虑为甲氰咪胍所致,另l例男性患者,26岁,因呕吐200m l咖啡样胃内容物而加用甲氰咪胍O.49,以5%葡萄糖注射液20m l稀释后静注,2次/日,10日后呕吐停止,7日后患者全血细胞较前下降,11日后全血细胞进一步下降,w B Cl.3×109/L,N O.385,R BC2.97×】012/L,H G B869/L,PL T40X109/L,网织红为0.002,连续复查均显示降低,考虑为应用甲氰咪胍所致,停药1个月后,血象恢复正常。

1.4膀胱刺激症李秀卿等报道一患者,女,70岁,给予甲氰咪胍每次0.29,3次/日,睡前加服O.49,同时每次服用果胶铋O.19,3次/日,用药5d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且加重。

用抗生素、中草药治疗2个月症状未见好转,停服甲氰咪胍4d后好转,后又一次服用甲氰咪胍,末服果胶铋,膀胱刺激症再现,停药6d后自动消失。

1.5过敏性休克周发旺报道1例女性患者,36岁,口服甲氰咪胍O.589后出现面色苍白,大汗,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症状,事后抢救好转。

王春胜曾报道l例女性患者,57岁,因静点甲氰咪胍0.49,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输至5m l后出现大汗,皮肤潮红,口干,血压降低(40/20m m H g)等症状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经抢救痊愈。

后又报道1例男性患者,20岁,同样输入上述液体后出现上述类似症状,后抢救痊愈。

董文珠等报道l例静滴甲氰咪胍致过敏性休克。

1.6急性肾衰王顺英等报道1例男性患者.静滴O.89甲氰咪胍,1次/日,加液中,输至200m l时,病人出现无尿,双下肢浮肿症状,考虑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停药后逐渐恢复。

1.7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于秉新等报道l例女性患者,20岁,服用甲氰咪胍0.49,3次/日,5d后出现两腿数处紫癜,化验:PL l’为20×109/L.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改用奥美拉唑及泼尼松,维生素C片0.19,3次/日,l周后紫癜消失。

1.8精神异常石爱云等报道3例女性患者,年龄66~96岁之间,2例静滴200m g甲氰咪胍,2次/日,l例静滴200m g,3次/日,患者于第2~3天出现精神兴奋,胡言乱语,定向障碍等症状,停药后症状均消失,黄志新报道甲氰咪胍引起精神紊乱l 例,赵关荣等报道甲氰昧胍致精神症状1例,杨少辉报道l例静滴甲氰咪胍引起神经精神错乱,林松等亦报道l例精神症状,于桂萍等报道l例精神异常。

1.9肌肉疼痛夏斌等报道l例男性患者,32岁,因双下肢无力给予激素静滴治疗,为防止消化道出血,给予O.69/d甲氰咪胍静滴,三日后出现双下肢剧烈疼痛,臀部及双侧大腿肌肉明显压痛,触之痛疼加重,大汗淋漓,查肌酸激酶2436U/L;再过四日停用甲氰咪胍,疼痛明显缓解,C K l720U/L,后好转。

1.10支气管哮喘张钰等报道l例男性75岁患者,静滴1.O g 甲氰眯胍+5%葡萄糖注射液。

输至26m l时,病人出现干咳、大汗、呼吸困难、唇发绀,查体:R30次/m i n,双肺闻及哮鸣音,考虑为甲氰咪胍所致,立即停输液,吸氧,给予氨茶碱0.1259静滴,氢化可的松0.19静滴,之后缓解。

黑龙江省逊克县人民医院(164400)2691.11重度黄疸杨学谨报道l例男性患者50岁,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甲氰咪胍O.69静滴1次,第2天出现皮肤瘙痒、黄染、跟黄、尿黄、查体及肝功能后,考虑按“黄疸型肝炎”治疗10天无效,之后以。

药物性肝病、胆汗淤滞型”治疗,给予泼尼松25r ag,3次/日,7d后症状减轻,肝功能恢复。

1.12头痛及心律、呼吸增快冷玲娟等报道l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甲氰昧胍800m g加液静点,30~40滴/r ai n,约l h 后出现头痛、头晕、心前区不适,此后3h脉搏124次/m i n,呼吸27次/rai n,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停药,心率、呼吸渐正常,次日应用甲氰咪胍时又出现同样不良反应,改用口服甲氰咪胍0.49,出现同样症状,改用雷尼替丁口服后未见以上不良反应。

2分析2.1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z1.1药物的因素甲氰咪胍的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有着直接的联系,其结构亦会产生相应的不良反应:另外甲氰咪胍原料中的杂质成分也会与其不良反应有关,因此质量标准的杂质限量控制是保证用药安全的必要条件。

2.1.2患者的因素患者的个体差异是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年龄、性别,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等都会影响药品的不良反应。

2.2对策在上述不良反应中,心肌损害占12例,精神异常占8例,过敏性休克占4例。

(1)建议甲氰眯胍使用前做皮试,这样可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2)尽量避免静脉推注。

对中药处方的几点粗浅看法王蕾中图分类号:R19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269-03中药处方是实施理法方药的前提。

但在中药处方药物名称的书写中,常常出现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生僻古名、潦草等问题,给处方调配带来诸多不便。

本文试就中药处方名称书写中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l中药别名别名的出现由来以久,不但给药剂人员审方增加难度,同时也容易引起医患、药患和药医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影响患者用药安全。

主要表现在:①随意或沿用俗名、异写、缩写,例如把紫苏叶写成家苏叶;把金银花写成双花、二花;把郁李仁写成李仁;把土鳖虫写成土元等等;②处方中谐音字、错别字及简体字较常见,例如半夏写成半“下”;牛膝写成牛“夕”;整甲写成“别”甲;藤类中药中“藤”字都写成“屯”,如鸡血“屯”、钩“屯”、忍冬“屯”、蚤休写成“早”休、玄参写成“元”参等。

以上现象较普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2省略脚注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药物调配、煎煮的特殊要求应注明在药品后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

但有些医师开方时不注明脚注,而由药师据药性决定先煎后下,但药师不了解患者的病情,例如,大黄后下具有泻下功能,而久煎或其他药物同煎,则可降低泻下作用,如果脚注不清,其后果一是影响疗效,二是患者在这家医院抓药有后下的药包,在另家医院却没有,会误认为医院少抓或漏抓药味,而造成医患纠纷。

还有布包的旋伏花,先煎的石膏、龟版、鳖甲等都应在脚注中注明。

3处方药名交待不清3.1入药部位交待不清例如唇形科植物紫苏其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功效;其子能降气消瘐、平喘、润肠;其梗能理气、宽中、止痛、安胎。

因其作用不同,‘中国药典》以紫苏叶、紫苏子、紫苏梗的名称,作为三种药分别收载。

可见紫苏是植物名非处方药名。

医生应在处方时交待清楚。

3.2名物不相符中药多数存在“同名异物,异物同名”“异科同名,同名异科”的混乱现象。

如沙参有南沙参和北沙参,处方只写沙参:豆根有山豆根和北豆根,处方只写豆根:贯众有紫萁贯众和绵马贯众,处方只写贯众等等。

医生在开方时应规范化,必须按‘中国药典》要求写全名(法定名称),做到名称药物相符。

3.3滥用并开药并开药除了常用的生热地、二冬等,还有一些不常用的如全荆芥(荆芥和荆芥穗)、白蒺藜(沙苑子和白蒺藜)等,还有医生自创并开药,如丹参皮(丹参和牡丹皮)等。

4药昧偏多离经典方差之甚远,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本院处方抽查发现,我院门诊处方中药昧偏多现象普遍存在。

而中医经典《伤寒论》113方,内佚一方,余112方用药536味次,平均每方只4.81味药,药味最多的14味,少的才l味。

以4味药的最多,有23方,3味者居二有20方,5味与7味者均18方,并列第三。

上述四者共79方。

占总方数的70%以上。

象这些经方大多组方严谨、配伍精当、疗效显著。

所以,药味的多少并不与疗效成正比。

药味过多,不仅会使药物互相牵制,削弱疗效,还会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造成过大药量或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及毒性反应,导至身体伤害。

5计量单位不规范部分医药人员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至今仍沿用“枚”“片”“条”“个”等作计量单位,这是非常不科学的,特别是一些毒性中药,由于计量不准确,容易造成患者身体伤害,例如:蜈蚣虫体有大小,条与条之间重量差异l g左右。

所以应该按‘中国药典》要求,以克作计量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