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课《沁园春·长沙》教案

合集下载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一)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一)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沁园春长沙》说课稿(一)尊敬的评委、老师们:今天我来给大家说一门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沁园春·长沙》课程的说课稿。

一、教材选用及其分析本次课程选用的教材是《中职语文教材》中的《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是作者毛泽东先生在长沙读到《沁园春·雪》时,心中充满感慨眼中充满激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因此,这首诗词流传至今依然深受人们喜爱。

同时,也通过这首诗歌在全国范围内体现出了湖南人民的热情、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有着极高的教育价值和鲜明的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诗歌的基本意思及诗歌的修辞手法。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本诗的阅读而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使学生的感受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目标: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了解祖国的名山大川,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张长沙的图片,让学生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诗歌和图片的巧妙呼应,在学生中引起共鸣。

2、预读(20分钟)让学生先读懂诗的文字,理解每个词和词组的意思,把不懂的语言进行梳理、讲解,以此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关于长沙的文化之旅。

3、文本分析(20分钟)让学生对本篇诗歌的词汇、句子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学生可以结合作者的时代和生活背景来分析诗歌的意义。

4、感悟(20分钟)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沁园春·长沙》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进而能够正确认识家乡的思想和传统文化,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5、归纳反思(20分钟)让学生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在本课的过程中,掌握诗歌的基本属于及修辞手法,更重要的是懂得爱家乡,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树立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四、教学总结以上就是本次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沁园春·长沙》的课程安排。

本篇诗在语言地道性、情感表现、思想内涵等方面都可以很好地接近现代读者,以现在的视角,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的】1、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2、对比诵读,了解词的格律特点,加深对情感内涵的把握和理解。

3、品味词的语言和意境,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背诵全词,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诗词朗读,赏析诗词的语言表现力,感受作者的情怀。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板块学习方法介绍(结合人文主题)1、说说: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自由表达。

(引入写作与阅读的结合)2、读读:初读、对比读,感知诗词的形式特点──音韵、节奏与格律。

范读后整体感知本文的思想情感与风格。

3、议议: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技巧,深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品语言、知诗艺、思想)4、写写:拓展鉴赏。

二、品读课文1、说说:⑴ 同学们,踏入高中也就踏入青春的门槛,今天老师想问问大家,你的青春理想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你的理想?(学生自由表达)⑵ 交流后,教师点评后引导:刚才同学们都畅谈了自己的理想,非常简洁的一句话或几句话。

但老师想问问你们中有谁能诗意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理想?⑶导入课文: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青春时代的理想是什么?又是如何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理想,如何诗意地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伟人的伟大,并从中学到一些诗词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2、读读:⑴ 我们先来读读读这一首词。

读了之后,我想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同学们读了之后的初步感受。

提醒注意:把握情感,注意语气,划分节奏,读出重音。

(交流初读的感受,请学生推荐学生来范读,探讨该词的朗读处理。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6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品尝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肤浅的意境,感受抒情仆人公的形象,培育诗词鉴赏力量。

二、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一、教时:1课时。

二、重点与难点:诗词观赏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观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四、教具预备:1、PPT2、范读录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爱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

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

学校我们学习了《雪》,今日我们要观赏的`是《长沙》。

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脚印,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二、诵读鉴赏1、整体感知,熟识内容①听范读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②生齐读,熟识内容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仆人公“我”的形象。

读这首词就要从整体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

①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②理清思路:(见预习提示)明确: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抱负,暗答了上阕的提问。

③初步概括形象特征:(外观其行,内察其心)明确:独立深思,忆旧言志。

④自由朗读,试行背诵。

(记关键词顺着思路背)检查背诵,若不能背,说明缘由可能是没有进入意境;若能背,指出还要深化体会,详细把握情感特征。

3、鉴赏评价理清了思路,初步感受了抒情仆人公的形象后,我们还要深化体会,详细把握情感特征。

①联想设疑,制造悬念: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沁园春·长沙》教案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学媒体:录音机课时安排:2教学过程一、题解与背景: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一次,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词。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三、研究下列问题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4、哪几句是虚景?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6、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惋惜、委婉批评不足)7、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四、反复朗诵课文并能达到熟练成诵五、作业:1、查找资料。

抄录一首毛泽东的诗词并谈谈你的理解2、背诵抄录《沁园春雪》教学课后记:学习中让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较好。

《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

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一、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二、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四、结合《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

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并出示此词全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问题:仔细分析这两首词,谈一谈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明确:字数相同,相应位置的结构相似,韵脚相同。

双调,一百十四字。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这首诗;(2)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忧虑;(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2. 修辞手法和意象的分析和掌握;3. 诗文背景知识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 修辞手法和意象的深入理解;3. 诗文背景知识的拓展。

1. 阅读理解:通过自读、齐读、默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文的美;2. 讲解分析:详细讲解诗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4. 实践操作:让学生模仿诗文的写作风格,进行创作练习。

五、教学内容1. 诗文背景: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2. 诗文朗读: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诗文,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3. 词句解析:分析诗文中的关键词句,解释生僻词语的意思;4. 修辞手法和意象:讲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5. 诗文背诵:组织学生进行诗文背诵,提高记忆力和文学素养。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毛泽东和《沁园春·长沙》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2. 朗读诗文:让学生齐读诗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4. 讲解分析:详细讲解诗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5.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课后作业1. 背诵《沁园春·长沙》;2. 写一篇关于《沁园春·长沙》的读后感,谈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沁园春·长沙》的了解和评价。

第1课 沁园春-长沙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课 沁园春-长沙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课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教案】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第1课沁园春·长沙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词牌“沁园春"的特点和背景,掌握《沁园春·长沙》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理解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爱国情怀。

通过朗诵、小组讨论和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词牌“沁园春”的背景和特点。

《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和修辞手法。

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学方法:介绍词牌“沁园春"的背景和特点,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词牌的基本知识。

朗诵《沁园春·长沙》,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美感,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词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

小组讨论和分享,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深入理解词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作业和考试,通过作业和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加深学生对词牌“沁园春”和《沁园春·长沙》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长沙风景和历史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词牌“沁园春"。

介绍词牌“沁园春”:通过PPT展示“沁园春”的背景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词牌的基本知识。

同时介绍《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毛泽东的生平事迹。

学习《沁园春·长沙》:首先通过朗诵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美感,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词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

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深入理解词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进行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中职技校语文学案基础模块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

中职技校语文学案基础模块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
)。
D 解析 A项,“轮廓”的“廓”应读“kuò”。B项,“峥嵘”的“峥”应读“zhēng”。C 项,“斥责”的“斥”应读“chì”。
基础知识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漫江碧透 火势蔓延 轻歌慢舞 漫无边际 B.苍茫大地 苍海桑田 满目疮痍 天下苍生 C.百舸争流 苛政如虎 道路坎坷 沉疴痼疾 D.鱼翔浅底 材料翔实 吉祥如意 周密祥尽
知识梳理
写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 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 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 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 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C 解析 搭配不当,应将“豪情”和“浪漫”位置互换。
基础知识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 表人物有辛弃疾等。 B.词一般分上、下两阕。其中,上阕又叫上片,下阕又叫下片。 C.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字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沁园春”就是词牌名。 D.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含)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 ,91字(含)以上为长调。
基础知识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本文一开篇,作者便把自己置身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中,把读者带进一个高远的深秋 境界中。 B.毛泽东创作的诗词,大多有他自己的书法手迹留世,这就便于把他的诗词和书法结合在 一起来欣赏。 C.读毛泽东的诗词,诗人的豪情和政治家的浪漫触动了我们的心灵。 D.《沁园春·长沙》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沁园春.长沙》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说课人:丁丰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长沙》。

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沁园春•长沙》出自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编织多彩的梦想,属于课内讲读课文,对中职学生重新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的诗词很多,不少诗词的艺术成就都在《沁园春•长沙》之上,但《沁园春•长沙》作为中职学生的必读课程,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的优势显而易见。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学过《沁园春雪》,对诗词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大多数学生基础薄弱,文学鉴赏水平不高;他们充满梦想,憧憬未来,但缺乏为实现梦想而积极进取的精神,往往只是心动而没有行动。

所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显得非势在必行。

三、教学目标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同时语言精炼具有表现力,往往一个词就包含有丰富的内容。

在欣赏诗词时,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展开联想和想象,来再现、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体味诗歌的意境。

根据课标和教材感悟诗情诗意的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把握意象,了解诗歌表情达意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会阅读和鉴赏其他现代诗歌的一般方法。

诗歌要通过朗诵来进一步的领悟情感,因此要求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做到能够读出诗人大气开阔的胸襟。

学习诗歌不仅要学习诗歌的用词,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还要领悟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所以本课的情感目标是: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我们的学生在初中学习诗歌时只要求解决字音字形的问题和诗歌的主旨即可,而根据国家中职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不仅应掌握有关的诗歌的基础知识的运用,还要重视提高学习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使之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案

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案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反复吟读,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能力目标:展开联想和想象,欣赏作品绚丽而壮美的艺术形象,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
3.教学重点
学习作品高度凝练的语言,理解诗人塑造的艺术形象。
4.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所抒发的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革命的豪情壮志。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沁园春·雪
毛泽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理解作品所表达的特殊感情。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学生回答: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学生齐背《江雪》
师讲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江”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近染”学生回答: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沁园春·长沙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职
2、学科:语文
3、课时:2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⑴、预习诗词
⑵、搜集作者毛泽东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题
中职语文第一册模块(上)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沁园春•长沙》排在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作为中职新生语文学习的“卷首语”,它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所以,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对于增强学生学习中职语文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中职语文的信心,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案:
教学主题:沁园春·长沙教学
教学时间:45分钟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李白;
2. 学习诗歌的朗读和背诵,并理解其中的意境;
3. 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介绍《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背景:该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作品,描写了他在长沙的所见所感。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长沙这座城市有什么印象?你们喜欢长沙吗?为什么?
步骤二:诗歌朗读(15分钟)
1. 教师朗读《沁园春·长沙》,学生跟读;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朗读,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进行朗读;
3. 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步骤三:诗意解读(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诗歌,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意境;
2. 学生交流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 教师解释诗歌中一些比喻和象征的意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4. 学生针对诗歌中的某一句或某一段进行个人解读,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步骤四:诗歌背诵(1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背诵,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进行背诵;
2. 教师评选出最具表现力的小组进行表演;
3.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提高背诵水平。

三、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理解有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

诗歌的背诵和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沁园春 长沙)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沁园春 长沙)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课文解读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1、 思考: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
讨论、明确: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2、研习“独立寒秋”图 (诵读)
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
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3、研习“湘江秋景”图(“看”字所领的7句) (诵读)
提问: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呢?
明确:远眺: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静)
近观: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动) 俯瞰:鱼翔浅底(动)
总写: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
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4.归纳总结:5分钟朗读《诗人领袖》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屈指数算,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轻易不朗诵,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
课时授课计划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授课班级
教学
目的
教学
重点
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把握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教学
难点
4、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5、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
准备
录音机 磁带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课《沁园春·长沙》教案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课《沁园春·长沙》教案

的2、过程与方法:⒈研究传统文化与诗歌意象间的关系,进而解读诗歌。

②.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3、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课标考纲要求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学重理解课文的情景关系,体味词中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意象,了解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鉴赏诗歌。

教法学法1.提纲式教学法。

2.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3.探究拓展法。

主要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初中我们学过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还记得是哪一首吗?(学生回答:《沁园春·雪》)。

(教师问)谁会背这首词(学生试背,教师纠正)教师活动在初中我们学过毛泽东的一学生活动时间5分钟主要环节及时间分配D、从语言赏析技巧3、解题及背景介绍“沁园春”词牌名。

“长沙”标题。

作者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大部分时间在长沙学习和进行革命活动。

这首词写于1925年秋。

毛泽东从19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

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提问)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

而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

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这些也是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了解了这些会对我们理解词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毛泽东同志的这首词。

在老师讲解基础上积累诵读有感情朗读朗读指导:“看”字是领字,要稍顿,以下几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主要环节及时间分配个?【“望”。

对,也是控制七句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七句一共六幅画面(最后一句是总括)。

沁园春长沙中职课时教案

沁园春长沙中职课时教案

沁园春长沙中职课时教案教案标题:沁园春长沙中职课时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该诗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沁园春·长沙》的内容和意义。

2. 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教学准备:1. 课文《沁园春·长沙》的复印件或投影片。

2. 课堂展示工具,如白板、投影仪等。

3. 学生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杨洪基。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们对于长沙有什么了解?你们对于诗歌的欣赏有什么感受?理解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并解读其中的词句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和韵律,如押韵、对仗、比喻等。

3. 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主题?作者通过怎样的手法来表达这个主题?口语表达(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诗歌中的情景和对话。

2. 鼓励学生运用诗歌中的词句和表达方式,进行自由对话。

3.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他们的角色扮演和对话内容。

写作练习(15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写作练习:请你们根据《沁园春·长沙》的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你对于长沙的感受和理解。

2.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评和修改。

3. 部分学生进行作文分享,展示他们的写作成果。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他们对诗歌的进一步欣赏和理解。

2. 教师向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完成《沁园春·长沙》的背诵任务,并在下节课进行朗读和分享。

2. 要求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其他优秀的诗歌作品,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1沁园春长沙教案

1沁园春长沙教案

1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导读引入、朗诵背诵、品读赏析、情感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学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诗歌的赏析,培养学生珍视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品味和感受诗歌《沁园春·长沙》的风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他们能够独立欣赏诗歌,体验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诗歌赏析环节:1.导入与导读(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与家乡相关的经历和感受,激发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

2.朗诵背诵(10分钟)教师或骨干学生朗诵诗歌《沁园春·长沙》,让学生感受韵律和音乐美。

3.课文分析(20分钟)4.品读赏析(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品读诗歌,欣赏诗中描绘的长沙风光、江山如画的美景和革命斗争的豪情壮志,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意蕴和表达方式。

5.情感体验(15分钟)教师通过情感教育导入,引导学生从情感上认同和体验诗歌表达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之情。

6.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上的学习内容,回顾并梳理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1.黑板、粉笔:用于记录学生的回答和总结。

2.音响设备:帮助朗诵诗歌和音乐。

3.相关图片、视频:用于辅助课文分析和赏析。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发言和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结果性评价:通过课堂小测、阅读分析能力测试或以诗歌创作为形式,评价学生对诗歌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同时,评价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情况,是否能从诗歌中感受到家乡、祖国的美好和珍贵。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是,对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对诗歌的情感共鸣还需要更多的培养和引导。

沁园春长沙 中职语文 说课

沁园春长沙 中职语文 说课
沁园春·长沙
教师说课
1
目 录 / CONTEXT
一 教学分析/Instructional design 二 教学重难点/Instructional design 三 教学过程/Instructional design 四 教学反思/Instructional design
2
PART 1
The art of teaching lies not in imparting skills, but in being good at inspiring, awakening, and inspiring
导入环节 诗画入情 形象分析 联系现实 知识总结
3.2.1导入
COURSE ANALYSIS
书法导入
设计意图
由于中职生对革命背景等有厌烦心 理,贯彻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对诗歌 进行整体感知和审美体悟的要求。 我从毛泽东的手迹《沁园春 长沙》 书法作品入手,让学生在耳目一新 的感受中导入新课。
学生进入情境,充分想象,带着理 解朗诵课文。 悟中读,读中悟。
(学生写一个600字左右的小练笔)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熟练掌握 专业技能,考上好大学
设计意图
联系现实,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坚定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教学设计说课
15
教学过程
✓ 重难点处理 ✓ 教学环节
导入环节 诗画入情 形象分析 联系现实 知识总结
3.2.5知识总结
COURSE ANALYSIS
方法三
7
PART 2
The art of teaching lies not in imparting skills, but in being good at inspiring, awakening, and inspiri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 间 5 分 钟
设 计 理 由 与 意 见
在初中我们学 过毛泽东的一 首 “ 沁 园 春”,还记得 是哪一首吗?
思考作答
学生结合 《世纪金 榜》介绍 8 分 钟 学生积累
学生结合 《世纪金
根 据 课 程 标 准 以 及 本 单 元 的 教 学 目标, 结 合 高 考 中 对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
集体研式备课提纲
年级 高一年级 科目 语 文 2015 年 8 月 30 日 主备人 王 军 儒 时间


教学目 的
第一课时 1、知识与能力:①.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②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③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①.⒈研究传统文化与诗歌意象间的关系,进而解读诗歌。 ②.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3、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主要环 节及时 间分配
然特立的意味,表现了一种不凡的英雄气概 4、我们再看“寒秋”二字。在多数古典诗词中,“秋” 总是和“悲”或“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如“悲哉, 秋之气也” ; “秋风萧瑟天气凉” ;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秋风秋雨愁煞人” ……这首词中的秋是不是也是以 悲或愁为基调呢?让我们继续下看: 5、 【 “万类霜天竞自由。 ” 】 对,共七句。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 ,俗 称“领字” (板书) ,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 注意找出这种领字。 初中我们学过的《沁园春•雪》上阕的领字是哪 个?【 “望” 。对,也是控制七句直到“欲与天公试比 高” 。 】 【七句一共六幅画面(最后一句是总括) 。 】 6.这几句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极有特色。 ①前两句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诗人是怎样看的? 【放眼望去,是“远眺”──这写得是远景,静景。 】 [板书] ②接下来两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诗人的视线 又怎样?【收回来,是“近观”──这写得是近景, 静景、动景。 】[板书] ③“鹰击长空”怎样看?写得什么景?【 “仰视”─ ─高景,动景。 】[板书] ④“鱼翔浅底”怎么看?写得什么景?【 “俯视”─ ─低景,动景。 】[板书] 7、 (教师启发) :旧体诗词很讲究炼字,往往能一字 传神, 。 (明确) :遍、染、透、争、击、翔。 请同学们挑出一个字来说说看,这个字妙在哪里? (教师总结)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写的是远景, “遍” 字表现了万山的颜色都变成了红色, 范围很广; “染”字则把天然说成人工,仿佛那是人有意染成的 壮美景色,活画出岳麓山一带的枫林;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写的是近景, “透”字显出江水碧绿清澈, 绿色又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而一个“争”字,给碧 绿清澈的江面又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 显示出千帆 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鹰击长空”用“击” 而不用“飞” ,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 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 “鱼翔浅底” 用“翔”而不用 “游” ,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地盘旋回飞的状态, 用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 (教师补充) :另外,还要注意两个字,一个是“看” 字.,一个是“竞”字。 “看”字领起了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自由” 这一部分,所以,它是“领字” 。没有它,上阕美丽
检查学生预 习,并校正字 音 学生找不全找 不准的老师补 充纠正
榜》介绍
该 知 识 点 的 考 查,此 外 还 有 学 生 的 学情
在老师讲 解基础上 积累 诵读 有感情朗 读 朗 读 指 导: “看” 字是领字, 要稍顿, 以 下几句要 读得抑扬 顿挫, 充满 兴奋喜悦 之情, 最后 一句 “万类 霜天竞自 由” 是哲理 概括, 要有 彻悟、 慨叹 之情。 25 分 钟
沁园春·长沙
课标考 纲要求 教学重 点 教学难 点 教法学 法 主要环 节及时 间分配
理解课文的情景关系,体味词中作者的感情。 初步认识意象,了解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鉴赏诗歌。
1.提纲式教学法。 2.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3.探究拓展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在初中我们学过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 还记得是 哪一首吗? (学生回答: 《沁园春·雪》 ) 。 (教师问)谁会背这首 词 (学生试背,教师纠正) “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词的格式,但与词 的内容不一定有关 ;“雪”是词的题目,它才与词 的内容密切相关。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 沙》 ,它的格式和《沁园春 ·雪》是一样的,但内容 却并不相同。它们的上阕都写了景,但一个是冬景, 一个是秋景。写冬景的《沁园春·雪》我们已经学过 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沁园春·长沙》是怎样写秋 景的,写的又是怎样的秋景。 二、整体感知,诵读课文 1、诗歌基本常识 词又叫诗余; 词的句子长短不齐, 又叫长短句; 词 由词牌和题目构成,词牌规定了词的字数 、结 构 、用韵、乐谱等形式,因此又叫倚声。 词的分 类:按字的多少可分为小令( 58 字以内)中调 (59--90 字)长调(91 字以上) ;按段落多少可分 为单调;双调(前阕,后阕;上片,下片;正式双
思考:1 诗的 开头三句告诉 了我们哪些信 息。 (有哪些意 象?) 2 思考:哪位 同学能按调整 好的正常语 序,把开头三 句的大意顺畅 地说一下 3 我们再看 “独立”二字, “独立”能否 改为“站立”
根 据 学 生 的 课 堂 反 应,可 灵 活 处理、 安 排 时间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
调;换头,过片) 、三叠、四叠;按风格可分为婉 约词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和豪放词 派(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 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鉴赏诗歌的方法 A、从作者了解背景(包括作者所出的时代背景, 生活背景及创作背景) B、从字面读出感觉 C、从意象掌握感情、洞察心胸 D、从语言赏析技巧 3、解题及背景介绍 “沁园春”词牌名。 “长沙”标题。作者毛泽 东同志的青年时代, 大部分时间在长沙学习和进行革 命活动。这首词写于 1925 年秋。毛泽东从 1911 至 1925 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 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 (提问)如辛 主要环 节及时 间分配 亥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俄国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 而在这一时期, 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 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 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 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 ,成立马 克思主义研究会,为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 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这些也是这首 词的写作背景, 了解了这些会对我们理解词有很大的 帮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毛泽东同志的这首 词。 4、学生诵读,教师指导(重点在节奏把握上) ; 5、检查全班背诵,抽两名学生独背; 6、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词的上阕,想象词中描写的景 色。 三、研读课文,深层理解 【上阕研读】 :1、 (明确) :时间(寒秋) 、地点(湘 江,橘子洲头) 。 2、 (明确) :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 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3、 (明确) : 【不行。 “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 且显示了诗人力当中流砥柱的气概。联系当时的背 景,军阀赵恒锡正在通缉毛泽东。诗人身处险境却能 “独立寒秋” ,表现了他的坦荡和从容。 】 (教师点拨) :它构成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展现给我们 这样的一个情景:在深秋的季节,诗人独自一人站在 橘子洲头, 望着湘江水在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这 “独 立”既客观地介绍了独自一人的情况,又含有一种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