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教案(新人教版).doc

合集下载

文言词类活用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词类活用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文言词类活用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词类(名、动、形、数)活用”结构类型及语法规律;2.运用词类活用的结构特征和规律准确翻译文言文;3.通过课堂知识讲解、课后练习识记并理解相关知识点的特征,掌握规律;4.了解古今汉语的演变,掌握语言的发展趋势,合理运用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文言基础知识及古文今译的方法。

二、课型复习课三、课时2课时四、教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何谓词类活用?1.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例:左右欲刃相如名词占住了谓语的位置,可断定它活用为动词。

2.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

(二)考点分析: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在高考试题文言文阅读中虽不单独作为考点进行考查,却时常放在文言翻译中作隐性考查,且在文言翻译题中常常作为关键点(即采分点)来看待。

(三)活用类型1.类型例句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活用作了动词。

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名词翻译为相应的动词。

沛公军.(于)霸上。

(《鸿门宴》)“军”应翻译为“驻扎”。

名词+名词(代词)。

两个名词(或后一个为代词)连用,句中又无作谓语的动词,则前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籍”应翻译为“登记”。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名”应翻译为“命名”。

副词作状语+名词。

状语带名词,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王”应翻译为“称王”。

助词“所”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罾”应翻译为“用网捕”。

能愿动词+名词。

能愿动词带名词,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水”应翻译为“游水”。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复习教案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教案 "第一部分前言一、高考考查文言文的意义现代社会的交际,听说读写都不用文言,(除台湾写应用文还有些地方用到文言)可以说绝大多数人对文言是"听不到,说不出,读不懂,写不了",那么高考为什么还要考文言文呢?其实高考考纲的制定是由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决定的。

大纲对中学生掌握文言文知识方面有明确规定,认为"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熊江平语)其依据在于:1、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2、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

⑴、从汉字的发展方面看,辨析现代汉语的语素要有古汉语的修养。

⑵、从篇章方面看,多读优秀的文言作品,它那严谨的布局、简洁的行文对提高现代文写作水平有帮助。

⑶、从文学鉴赏方面看,要了解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心态,非有中国古典文学修养不可。

建国以来,大陆的整体的语言表达水平有日益下降的趋势,传媒和文化人的语言表达失去典雅和古风,变得浅白化和粗俗化。

这实际上就是整个社会轻视文言,文言教育的血脉被切断的恶果。

事实上,以现行的香港中国语文教材来看,中一 30%,中二 35%,中三50%,中四中五50%~80%。

文言文到了高中阶段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2001年新一期《中学语文教学》杂志"问题之鉴"栏目中韩军论述了"百年中国语文教育的八大关系"中就曾指出了"偏了白话,应重视文言"这一语言教育的百年弊症。

单从1993年至2000年高考情况看,高考文言文权重偏低,甚至有下降趋势,分值从93-98年的占15%下降到99-00年的12%(20-18分),题目设置也由最初的八题减到98年的七题到99年、2000年的六题,是不是屈从于现实的挤压呢?……庆幸的是,由于受近一年来人们对中国语文旧有教育进行的深刻反思的影响,人们对文言文的重视程度有了一定的转变,新教材中文言文的比重也增加了,作为高中语文教学晴雨表的高考将作何调整,值得大家的思考。

文言文讲评教案汇编

文言文讲评教案汇编

《2013年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文言文阅读讲评》教案澄海盐鸿中学杜育频授课班级:高三(3)班授课时间:2013年3月18日第5节试题展示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长安士人贾子龙,偶过邻巷,见一客风度洒如,问之则真生。

凡三谒,皆不遇。

乃阴使人窥其在舍而后过之,真走避不出;贾搜之始出。

促膝倾谈,大相知悦。

贾遣僮行沽。

酒欲尽,真出饮器,注杯酒其中,以小盏挹取入壶,并无少减。

贾异之,坚求其术。

真曰:“我不愿相见者,君无他短,但贪心未净耳。

此乃仙家隐术,何能相授?”贾曰:“冤哉!我何贪?间萌奢想者,徒以贫耳!”一笑而散。

每值乏窘,真辄出黑石一块,吹咒其上,以磨瓦砾,立刻化为白金,便以赠贾;仅足所用,未尝赢余。

贾每求益,真曰:“我言君贪,如何?如何?”贾思明告必不可得,将乘其醉睡,窃石而要之。

一日饮既卧,贾潜起,搜诸衣底。

真觉之,遂移居而去。

后年余,贾游河干,见一石莹洁,绝类真生物,拾之。

过数日真忽至,若有所失。

贾慰问之,真曰:“君前所见,乃仙人点金石也。

醉后失去,隐卜当在君所。

如有还带之恩,不敢忘报。

”贾笑曰:“诚如所卜。

但知管仲之贫者,莫如鲍叔,君且奈何?”真请以百金为赠。

贾曰:“百金非少,但授我口诀,一亲试之,无憾矣。

”真恐其寡信。

贾曰:“君岂不知贾某宁失信于朋友者乎!”真授其诀。

贾顾砌上有巨石,将试之,真掣其肘。

贾乃俯掬半砖,置砧上曰:“若此者,非多耶?”真乃听之。

贾不磨砖而磨砧;真变色欲与争,而砧已化为浑金。

反石于真。

真叹曰:“业如此,复何言!然妄以福禄加人,必遭天谴。

如逭我罪,施材百具,絮衣百领,肯之乎?”贾曰:“君尚视我为守钱虏耶?”真喜而去。

贾得金,且施且贾,不三年施数已满。

真忽至,握手曰:“君信义人也!别后被福神奏帝,削去仙籍;蒙君博施,今幸以功德消罪。

愿勉之,勿替也。

”贾为设酒,遂与欢饮如初。

(节选自《聊斋志异•真生》)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阴使人窥其在舍而后过之探访B.贾每求益好处C.贾顾砌上有巨石台阶D.愿勉之,勿替也废弃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窃石而要之②贾不磨砖而磨砧B.①君且奈何②贾得金,且施且贾C.①以小盏挹取入壶②真请以百金为赠D.①此乃仙家隐术②贾乃俯掬半砖7.下列各组句子不是分别省略“于”“之”的一项是(3分)A.①注杯酒其中。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

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要求 学生熟练掌握课本中的文言文 篇目和相关知识点。只有基础 扎实,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 绩。
多做模拟题,提高应试能 力
建议学生多做模拟题,通过模 拟考试来检验自己的备考成果 和应试能力。同时,针对模拟 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总 结和反思。
关注考试动态和政策变化
对未来文言文学习的建议和展望
01
02
03
04
深化基础知识学习
建议学生继续巩固和深化文言 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和理解
能力。
拓展阅读范围
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 文言文篇章,拓宽视野,增强
语感。
关注文化内涵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注重 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
文化素养。
创新学习方式
探索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小 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等,
文阅读的命题规律和趋势,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答题思路和方法总结
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
指导学生如何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为后续答题 打下基础。
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包括论证方法、修辞手法等,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巩固基础知识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文言文基本词汇、语法和句 式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提升解题技巧
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 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拓展文化视野
通过文言文阅读,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历史背 景和思想观念,提升文化素养。
文言文阅读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电子课本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电子课本

(完整word版)⼈教版⾼中语⽂必修⼀⾄必修五⽂⾔⽂电⼦课本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于郑伯⽈:“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之壮也,犹不如⼈;今⽼矣,⽆能为也已。

”公⽈:“吾不能早⽤⼦,今急⽽求⼦,是寡⼈之过也。

然郑亡,⼦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出,见秦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盟。

使杞⼦、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犯请击之,公⽈:“不可。

微夫⼈之⼒不及此。

因⼈之⼒⽽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2、《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燕南界。

太⼦丹恐惧,乃请荆卿⽈:“秦兵旦暮渡易⽔,则虽欲长侍⾜下,岂可得哉?”荆卿⽈:“微太⼦⾔,⾂愿得谒之,今⾏⽽⽆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千⽄,⾢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乃得有以报太⼦。

”太⼦⽈:“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之私,⽽伤长者之意,愿⾜下更虑之!”荆轲知太⼦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千⽄,⾢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吾每念,常痛于⾻髓,顾计不知所出⽿!”轲⽈:“今有⼀⾔,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为之奈何?”荆轲⽈:“愿得将军之⾸以献秦,秦王必喜⽽善见⾂。

⾂左⼿把其袖,⽽右⼿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进⽈:“此⾂⽇夜切齿拊⼼也,乃今得闻教!”遂⾃刎。

高三语文上册第五课《滕王阁序》教案

高三语文上册第五课《滕王阁序》教案

高三语文上册第五课《滕王阁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滕王阁序》的主题和意义。

2. 掌握文言文阅读和分析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本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

2. 分析《滕王阁序》的意境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古文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2. 分析《滕王阁序》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教学准备:1. 《滕王阁序》全文。

2.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 学生参考书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滕王阁序》的图片和介绍滕王阁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

Step 2 文本解读(2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诵读《滕王阁序》,并分段解读文本,解释其中的生词和句子结构。

2. 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Step 3 文学价值(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滕王阁序》的意境和主题。

2. 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和意见,讨论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Step 4 拓展练习(10分钟)教师提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用文言文回答问题或写作。

Step 5 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学生在文言文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提高和进步。

Step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并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阅读其他与《滕王阁序》相关的作品,扩展并深化对其意义和价值的理解。

2. 学生可以选择与《滕王阁序》相关的话题进行写作或演讲。

(完整word版)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教案(新人教版)

(完整word版)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教案(新人教版)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授课设计新人教版教材解析:所谓文言虚词是指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包括连词、介词、助词、副词、叹词、拟声词等。

认识常有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阅读文言文不能或缺的知识。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整体来说,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为了贴近中学授课实质,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

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观察,大多没有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 18 个常用文言虚词的范围: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除单独设题考查外,还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中观察。

学情解析:学生最怕文言文阅读,这道题也是每次考试一试卷上得分率最低的一题。

学生不知此类题的基本特色、鉴别方法、多积累一些解题经验。

考试大纲领求掌握的18 个常有虚词是同学们记忆的难点,每一个虚词有多种词性,每一种词性又有多种用法,照本宣科既费时费劲,又容易忘掉。

为了帮助同学们打破这一难点,故编了19 个速记口诀,压缩记忆内容,化复杂为简单,利用谐音,化无聊为幽默,让同学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轻轻松松地记住18 个常有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授课目的:1﹑经过介绍常有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使学生认识高考考试纲领。

2﹑经过借助常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使学生能读懂简略文言文。

授课重点难点:1﹑经过解析例句,使学生掌握虚词的基本用法。

2﹑经过练习训练,增强学生阅读简略文言文的能力。

3、经过学生积极参加“奇思妙想”的活动,培养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授课过程:一、导入:【18 个虚词口诀】于(与)焉何其若由于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谐音:语嫣何其弱由于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奇思妙想】这个口诀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记住18 个常有虚词,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头号美女王语嫣,何其弱不由风,为什么身领悟这么弱呢?讲解一下,由于——所以——则——而且——这怎么叫讲解呢?几乎就是(乃)之乎者也相同的空话连篇。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一、2008高考卷面失误分析2008年考纲对文言文阅读的具体阐述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并将这一要求分为“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三个层级,能力层级分别为BcE。

各省市的高考文言文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在掌握实词词义、虚词用法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又注意考查学生信息的筛选与提取以及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综合全国2008年高考学生答卷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失误1.忽视语境,缺乏分析推断考生不能准确辨析,究其原因,主要是语境意识不强,不能根据上下文推断该词的意思;综合分析能力差,不能从词性、结构、搭配等方面来综合推测;另外,也暴露出部分考生对实词的义项掌握不全面,遇到这些词语时,随意猜测一个了事,不会结合具体语境仔细辨析后再确定。

[例]2008年全国I卷第8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部使者檄刚抚定檄:文告B.刚遣长子迟喻贼喻:开导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稽:查考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杜:制止考生不能分析句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看不出名词“檄”后带了宾语“刚”(文章主人公廖刚),即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应作“传檄,用檄文征召”来理解,因此无法判断A项是不正确的一项。

正确答案:A。

2.基础不牢,不会以旧推新考生对虚词的基本用法,掌握不准确,特别是一些容易混淆的用法。

另外,对书本上的含有这些虚词的重要句子也不熟悉,不能用已知推未知。

[例]2008年某某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B.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c.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夫六国与奏皆诸侯,其势弱于秦D.使与之游,待之极厚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B项中的第一个“以”,连接的是句子“母夫人老”.为连词,作“因为”讲;第二个“以”则带宾语“之”,为介词,作“因”讲。

一些考生由于对“以“的这些基本用法掌握不好,以致做错。

高三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五节文言断句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高三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五节文言断句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第12页
二、断句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1.通文意,语感断句,由易到难 (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 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 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先 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第13页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 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进行 推断。
第14页
2.抓标志,沿波讨源,当断则断 (1)标名代词,定句读 在文言文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 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一般为文章陈 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 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 现的名词或代词,基本上就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的代词有:吾、 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 彼、此、其、之等。
C.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 平侯也/
D.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 平侯也/
答案:D
第22页
(3)找虚词,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 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 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②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 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 而、于是、岂、岂非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③句尾词:也、 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 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在它们的后面一般要 断开。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教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教案

新课教学44分钟赂秦国。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第二课时六、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1、保留法(留):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1: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师说》)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屈原列传》)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⑤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㈡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2:①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执鄙陋的意见。

②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人墓碑记》)予:我。

斯:这。

徒:只。

记:记载明:使……明了。

匹夫:百姓。

社稷:国家。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

“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29分钟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

如:④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⑤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高三语文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1 新人教版 教案

高三语文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1 新人教版 教案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1一、理解词语和句式——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级)[知识要点]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所谓“浅易”文言文,大致可以用以下几个标准来衡量。

第一,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出现的机会极少。

此外,名物典章制度等专门术语也很少运用。

第二,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

文言虚词的运用也以常见的典型的用法为主。

第三,从文章的体裁上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等形式,而不是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如《文心雕龙》)。

第四,从文章内容涉及的X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

第五,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X的文言文作品,如先秦两汉散文与唐宋八大家之类后世古文家(不是骈体文作家)的作品。

不过由于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自身的要求,并非所有浅易文言文均可用作考试的材料。

大致说来,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在选取文段时常有这样一些考虑:语言规X标准,却又不刻板雷同;内容深浅适中,但又含有较深的意蕴;文笔流畅多彩,决不晦涩单调;风格雅正典X,却又不千篇一律;设题之点较多,而又能分出深浅层面;总体难易适度,无过难或过易的地方。

此外,选段还应和学生应该具备的文言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量大的是词汇。

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

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

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必须做到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实词的词义。

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又必须注意以下四点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宇;4.理解和掌握实词活用的多种形式。

【知识点解说】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断句 集体备课教案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断句 集体备课教案
文言文断句
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断句
高三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通案
个性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引导学生自觉地继承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读懂文段,读通句读
教学难点:辨析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文言文整体阅读
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题中的四个选项的排列顺序与阅读材料的行文顺序也是大致一致的。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题目一般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而这“不正确的一项”并非全错,而是大部分正确,只是个别小地方与原文不一致,因此这四个选项可以成为再读文章时的“导引”,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5.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一)、整体阅读要领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教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教案

新课教学44分钟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第二课时六、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1、保留法(留):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1: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师说》)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屈原列传》)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⑤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㈡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2:①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执鄙陋的意见。

②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人墓碑记》)予:我。

斯:这。

徒:只。

记:记载明:使……明了。

匹夫:百姓。

社稷:国家。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

“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

如:④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29分钟⑤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

对象: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复习教案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2018高考语文(新课标)总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六文言文阅读学案2题型梳理及解题方法Word版

2018高考语文(新课标)总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六文言文阅读学案2题型梳理及解题方法Word版

学案2 题型梳理及解题方法一、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赋分是10分,超过另外三道客观题分值的总和。

历年全国新课标卷翻译题都是命制两道小题,各5分。

翻译文言句子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考试大纲》规定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层级,一共包括五个方面:(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翻译文言句子不仅直接对应第(5)个方面,而且包含了对前四个方面的考查,因而把前4个方面全部归于文言文翻译这一考点下作讲练。

根据历年高考真题,以及高考阅卷评分的实际操作,该题得分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句中的关键实词(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特殊用法(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等,命题者一般在一道小题中设置2个左右这样的得分点,每个1分;二是整个句子的大意,往往在3分左右。

根据文言翻译命题选材和阅卷评分时指定的得分点来分析,翻译题的选材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1)特别青睐包含重点实词的句子;(2)特别青睐包含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3)特别青睐包含古汉语特殊句式的句子;(4)特别青睐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理解的句子。

(一)四大采分点突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理解实词的含义[试题特点]《考试大纲》要求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自2015年起,全国新课标卷没有单独设题考查此考点,但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题,从阅读到理解到答题,自始至终都涉及对常见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

特别是文言文翻译,更是与理解实词含义密切相关。

例如,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翻译题第1小题“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只有理解句中“锡”是通假字,通“赐”,“虔”意为“恭敬”,才可能准确通畅地翻译整个句子。

高三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高三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高三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与鉴赏文言文阅读与鉴赏鉴于高三学生即将面临重要的语文考试,本节课将以文言文阅读与鉴赏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通过精选文言文篇章、注重文言文的语法与词汇分析,并结合相关的解题技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民族的文字表达形式,具有一定的古雅之美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与现代汉语有着一定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词汇:文言文词汇较为繁复,需要学生熟悉古代汉语中的常见词汇和用法,如「吾」代替「我」、「尔」代替「你」等。

2. 语法:文言文的语法结构相对复杂,需要学生掌握古代汉语中独特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如「典」代表「典型」,「气」代表「生气」等。

3. 文化底蕴: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文学知识。

学生需要通过积极阅读与学习,增加对古代文化的认识。

二、文言文的阅读方法1. 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一方面要做到精读,即仔细理解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句子的结构和篇章的整体逻辑;另一方面要进行泛读,通过大量阅读不同类型的文言文,提高对文言文的整体把握能力。

2. 注重词语理解:文言文中的词汇使用较为复杂,学生应注重学习常见的古代汉语词汇和用法,并通过词语解析的方式解决遇到的生词。

3. 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句子成分,了解其主谓宾关系,以及修辞手法的应用等。

4. 掌握篇章逻辑:文言文的篇章结构有其独特之处,需要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整篇文章的逻辑关系,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三、文言文的鉴赏技巧1. 注重细节分析:文言文中的细节往往包含着作者的用意和思想,学生需要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揭示出文言文的深层含义。

2. 理解修辞手法:文言文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学生需要通过鉴赏鉴别出这些修辞手法,并分析其效果和意义。

3. 了解作者背景: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对于正确理解文言文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可以通过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更好地把握文言文的含义。

(完整word版)高三语文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教案

(完整word版)高三语文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教案
总结方法,举一反三。
四、了解题型
《醒心亭记》、《游观音崖记》重点讲解。
练习评讲,实践操作。
作业布置
1、徐汇区第六题《放鹤亭记》;
2、黄浦区第六题《畏垒亭记》。
作业反馈
教学反思
1、一年级第二册:《黄州快哉亭记》
本文主旨是作者对“快哉亭”的建造者张梦得被贬之后能“不以谪为患”,反而造亭观景,放任于山水之间的乐观处世态度的赞赏与肯定,同时也借此劝慰自己和手足情深的兄长苏轼。但它的行文构思非常独特:紧扣“快哉”两字,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篇之中,显示了苏辙散文的风格。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紧扣“快哉”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感悟景中之情。
思路:
何人:
何景:作者先从江水着笔,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浩渺的水面和壮阔气势,突出描绘江流之三变,让人感受到江流之盛。作者以江流的开展象征眼界与心境的渐次开阔,也为下文写造亭的目的和题意作铺垫。
何情:快哉。快哉之一:观览江山形胜之快;快哉之二:凭吊历史遗迹之快
何理:说明人之忧、人之乐与风无关,以此否定前述称快的两项原因。“自得”是快之与否的主因。若能“自得”,则风景能辅之以成快;若不自得,则风景反而成其悲。
(2)、作者面对美丽的秋江月夜之景“饮酒乐甚”,“愀”又从何而来呢?由“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洞箫之声而来。闻洞箫之声前,我们从作者的歌声“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中感受到作者被贬黄州思君而不能见的失意。第二自然段由轻松到沉重,由愉快到抑郁的过度,快乐的扣舷而歌引出了缠绵悲凉的洞箫声,刹那间情绪就转向了莫名的惆怅。
3、了解游记类文言文的试题类型,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重点难点
1、掌握游记类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了解游记类文言文的试题类型,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高三语文总复习教案·文言文专题考点全套解析

高三语文总复习教案·文言文专题考点全套解析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宝典四川省江油市明镜中学刘海燕复习概述一、考纲解读1.理解B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整体复习设想1.熟读课文,夯实基础(1)、积累实词。

教学大纲规定中学阶段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可分类复习,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等给实词归类,以此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多而不乱。

(2)、突破虚词。

复习虚词,可根据今年必考的18个虚词的义项和用法,在课文中去找相应的例子。

常见的用法无需多讲,复习重点应放在不常用难以掌握的用法上。

2.归纳总结、建立知识网络实词,应该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类活用等方面梳理;虚词,应将重要虚词的各种不同用法及典型例句加以梳理;句式,应将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方面对典型例句加以梳理。

3.选择合适的训练材料进行训练近三年高考试题汇编第一部分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化整为零突破《大纲》规定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按照学号前40位同学每人负责3个——通过工具书查出常见用法、意义并配上课文中的6.鄙义项:①边疆,边远的地方(郊野);②鄙陋、鄙俗、庸俗,浅陋;③鄙薄轻视、看不起;④谦词,谦称自己。

①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远的村邑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鄙陋鄙俗③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轻贱④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鄙薄轻视⑤敢竭鄙诚,恭疏短引《滕王阁序》自谦之词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报任安》“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7.病义项:①重病(轻的为疾)泛指疾病;②有病、患病、生病③毛病,缺点、弊病;④担心,忧虑。

⑤疲倦、劳累、筋疲力尽;⑥饥饿、因饿而病⑦苦、困乏、败、失败、害、损害、难、为难、辱、耻辱、怨恨①君之病在肌肤,《扁鹊见蔡桓公》泛指疾病②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蔺列传》生病有病③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疲劳困苦④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弊病毛病⑤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知已《论语》担忧忧虑⑥子疾病,子路请祷《论语述而》重病病重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勾践》8.兵义项:①兵器,武器(用兵器伤害人、伤害、杀伤);②军队、兵士;③军事,战争、战乱;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精讲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精讲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精讲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精讲阅读下面的短文,并翻译成现代汉语敌戒柳宗元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

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乃亡.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

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

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瘉;敌存灭祸,敌去召过。

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翻译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1〕管仲〔人名〕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地名〕封人而乞食。

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选自《韩非子》〕〔2〕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选自《履圆丛话》〕〔3〕墨者有巨子腹,居秦,其子杀人。

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勿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勿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

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

〞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

除南清河太守。

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

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

〞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

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肃..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教案新人教版教材分析:所谓文言虚词是指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包括连词、介词、助词、副词、叹词、拟声词等。

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阅读文言文不可或缺的知识。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总体来说,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

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大多没有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 18 个常用文言虚词的范围: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除单独设题考查外,还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中考查。

学情分析:学生最怕文言文阅读,这道题也是每次考试试卷上得分率最低的一题。

学生不知此类题的基本特征、识别方法、多积累一些解题经验。

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 个常见虚词是同学们记忆的难点,每一个虚词有多种词性,每一种词性又有多种用法,死记硬背既费时费力,又容易遗忘。

为了帮助同学们突破这一难点,故编了19 个速记口诀,压缩记忆内容,化复杂为简单,利用谐音,化枯燥为有趣,让同学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轻轻松松地记住18 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使学生了解高考考试大纲。

2﹑通过借助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使学生能读懂浅易文言文。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分析例句,使学生掌握虚词的基本用法。

2﹑通过练习训练,增强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奇思妙想”的活动,培养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18 个虚词口诀】于(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谐音:语嫣何其弱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奇思妙想】这个口诀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记住18 个常见虚词,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头号美女王语嫣,何其弱不禁风,为什么身体会这么弱呢?解释一下,因为——所以——则——而且——这怎么叫解释呢?简直就是(乃)之乎者也一样的废话连篇。

二、方法探究及典例:于【速记口诀】自从由于和对于在给向到被和比谐音:自从鱿鱼和对鱼再给向导杯和笔【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我们去海南旅游,自从向导带我们买了便宜鱿鱼和对鱼(在内地百元一斤,在海南却只要五角钱一斤),我们非常开心,不仅感谢的话说了一箩筐,回来后我们再给向导送了一个杯子和一支笔。

大热天她帮我们讨价还价,一口水都没来得及喝,所以送个杯子给她喝水。

送笔的原因,是我们这群人竟然没人会写表扬信,只好让她以我们的名义写一份表扬信,带回旅游公司。

【释义举例】“于”主要用作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译为“自”“从”“由于”“对于” “在”“给”“向”“到”“被” “比”等。

例如:①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左忠毅公逸事》(自、从)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进学解》)(由于)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对、对于)④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 《曹刿论战》 ) (在)⑤余将告于莅事者。

( 《捕蛇者说》) (给)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战》)(向)⑦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愚公移山》 ) (到)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被)⑨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比)与【速记口诀】动与给参与结交亲同跟和连介叹测疑谐音:冻鱼给单于结交亲同根荷莲借探测仪【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西汉初年,汉王朝和匈奴打仗,总是打败仗。

为了搞好两国关系,减少军事对抗,汉王朝采用了和亲政策,也就是把公主嫁给单于。

当时的嫁妆很有意思,两样东西:冰冻带鱼和同根莲藕。

吃冰冻带鱼前,要先解冻,这就寓意两国关系的解冻。

莲藕同根,表示永结连理的意思。

据科学家借助探测仪测得,最古老的莲距今已有5000 多年了,估计那时人们结婚不送戒指,送莲子。

【释义举例】“与”字动词、连词、介词、语气助词四种词性。

1、用作动词,译为译为“给与”“参与”“结交”“亲附”例如:①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给与)②骞叔之子与师。

(《骞叔哭师》)(参与)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之武退秦》)(交,附)2、用作,“同”“和”“跟”。

①勾践稻与脂于舟以行。

(《勾践吴》)(和,跟,同)3、用作介,“同”“和”“跟”;“ ”“替”;“和⋯⋯比”;例如:①沛公霸上,未得与羽相《宴》(和、同、跟)② 涉少,与人佣耕。

(《涉世家》)(,替)③吾孰与徐公美《忌王》(和⋯⋯比)4、通“欤”,句末气,表示感、度、疑气。

例如:①无乃是与!(《季氏将伐臾》)(感气)②虎兕出于柙,玉于中,是之与?(《《季氏将伐臾》》)(疑气)③然衅与?(《桓晋文之事》)(度气)焉【速口】句尾尾常不反气常呢代什么之哪里兼相当于是之疑副怎么和哪里音:尾吃尾常不易反截翼呢刺什么知那里刺相当于是之姨夫怎么和哪里【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今天我去姨夫家,姨夫说烧鱼给我吃。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这么大的鱼,吃起来很费劲,吃个尾巴都要用锯子锯,还很难锯下来。

鲲的鱼鳍,也就将来鹏鸟的长翼,被称作鱼翅。

不吃鱼尾了,反过来截鱼鳍。

什么?不知道那里居然带刺,刺有多粗?《茶馆》看过吗?相当于是之扮演的王掌柜家的茶碗那么粗。

我说:“姨夫,怎么吃啊?这哪里是吃鱼翅,简直是啃大树。

”【释义举例】“焉”有助词、代词、兼词、副词四种用法。

1、用作助词,在句中或句尾,或作形容词、副词词尾,一般不译;用于反诘语气,译为“呢”。

例如: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师说》)(句中不译)②于是余有叹焉。

(《游褒禅山记》)(句末不译)③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石钟山记》)(词尾不译)④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呢)2、用作代词,相当于“之”可译为“他”、“它”;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等。

①谨食之,时而献焉。

(《捕蛇者说》)(它,指蛇。

)②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鄢》)(什么)③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哪里)3、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译为“在其中”“从这里”等。

例如: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在其中)②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从这里)4、用作疑问副词,译为“怎么”“哪里”。

例如: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退秦师》)(哪里)何【速记口诀】代定宾谓什么哪里原因副形动前首多么怎么为什么谐音:待定病危什么哪里原因福星洞前兽多么怎么为什么【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同桌告诉你,有一位同学,是否病危,待定。

听到这个消息,你慌忙问:“什么,他病危?在哪里住院?什么原因?”又一次,同桌告诉你,山洞前有一头野兽是福星。

你好奇地问:“多么奇怪的事情,怎么回事?他为什么是福星呢?”【释义举例】“何”字有代词和副词两种词性。

1、疑问代词可以作定语、宾语、谓语,定语译为“什么”“哪”;宾语译为“什么”“哪里”;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

例如: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定语,什么)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宾语,什么)③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谓语,为什么这样)2、副词可以放在形容词、动词前面或句首。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可以译为“怎么”“为什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形容词前,多么)②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句首,为什么)③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动词前,怎么)其【速记口诀】一三人称指示代假设选择是连词句首句中表语气婉商期望反诘度谐音:一三人称指示袋假设选择是连吃局中举手标余棋晚上棋王反劫夺【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有一次,我和小明去看澳洲棋王袋鼠和考拉下围棋,袋鼠下得太臭,眼看就要输给考拉了,我和他(第一第三人称)指示袋鼠:假设选择的是连吃,就一定会满盘皆输,不如在局中举手示意暂停,先把余下的棋表上记号。

晚上棋王袋鼠来了个中盘大逆转,反过来打劫(围棋术语),夺取了最后的胜利。

【释义举例】“其”字有代词、连词、副词三种词性。

1、用作代词,可用作第一人称,译为“我(的)”;可用作第三人称,指代人、事、物,译为“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它们(的)”;可以用作指示代词,译为“其中的”“那”“那个”“那些”“那里”。

例如: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也。

(《游褒禅山》)(第一人称,我)②其道也固先乎吾。

(《》)(第三人称,他)③于乱石其一二扣之。

(《石山》)(指示代,其中的)2、用作,表假,“如果”“假如”“要是”;表,“ 是”。

例如:①其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之卑,心不若余耳,他人之哉?(《送阳生序》)(假,要是)②天之,其正色邪?其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是⋯⋯是⋯⋯)3、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度、反、婉商、期望等气,常和放在句末的气助配合,可“大概”“ 道”“ 是”等或省去。

例如:①其皆出于此乎?(《》)(度,大概)②其孰能之乎?(《游褒禅山》)(反,道)③以乱其整,不武,吾其也?(《之武退秦》(婉商,是)④ 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序》)(期望)若【速口】代你和如果与或者音:呆痴你喝池如果活着【奇思妙想】同学要想:一群醉汉喝高了,在公园的莲花池里吐了一池脏东西。

公园的管理员看见了,生气地说:“呆痴啊,你们?喝这样干嘛?这莲池里的金鱼是美国总统赠送的,明天如果活着,就算了;如果你们吐的东西把金鱼醉死了,你们就等着进拘留所吧!【释义举例】“若”有代词和连词两种词性。

1、用作代词,表对称,译为“你(的)”“你们(的)”;表近指,译为“这”“这样”。

例如:①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你)②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你的)③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这样)2、用作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假设”等;表选择,译为“或”“或者”。

例如:①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赤壁之战》)(假设,如果)②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汉书·高帝纪》)(选择,或者)因【速记口诀】趁经通因凭于是便顺承谐音:曾精通音频于是便顺成【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学校需要用电脑合成新校歌,我曾精通音频制作,于是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释义举例】“因”字有介词和连词两种词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