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西峡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合集下载

数学三疑三探教案

数学三疑三探教案

数学三疑三探教案教案标题:数学三疑三探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三疑三探”解题方法;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疑三探”解题方法解决数学问题;3. 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三疑三探”解题方法的原理和步骤;2. 学会运用“三疑三探”解题方法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帮助学生灵活运用“三疑三探”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白板笔、学生练习册;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引入“三疑三探”解题方法的概念,解释其重要性和应用范围;2. 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

Step 2:讲解“三疑三探”解题方法1. 讲解“三疑三探”解题方法的原理和基本步骤;2.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运用“三疑三探”解决数学问题。

Step 3:练习与探究1. 学生个体或小组合作,完成一些基础的“三疑三探”解题练习;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题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帮助他们发现并解决困惑;3. 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进行互评和讨论。

Step 4:拓展与应用1. 学生个体或小组合作,选择一道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运用“三疑三探”解题方法进行解决;2.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评价和讨论。

Step 5:总结与归纳1. 教师总结“三疑三探”解题方法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 学生归纳“三疑三探”解题方法的关键步骤和技巧;3. 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强调学生在今后学习中的应用。

Step 6:作业布置1. 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三疑三探”解题方法解决;2.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三疑三探”解决问题,并记录下来。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主动寻找更多的数学问题,运用“三疑三探”解决;2. 提供更多的练习题和挑战题,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解题思路的合理性;2. 批改学生的练习题和作业,评价他们的解题能力和应用“三疑三探”方法的准确性;3. 学生互评和自评,评价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思考方式。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三疑三探教案 :反比例和比例尺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三疑三探教案 :反比例和比例尺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问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
预设:
什么是比例尺?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分钟)
自探提示:自学教材53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二)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
课件出示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成反比例的量反比例关系
(四)布置作业
教材
分析
重点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难点
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根据47页例1的表格,回答书中的3个问题。
2、这就是我们今年要学习的反比例。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问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材
分析
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难点
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熟练解答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脑筋急转弯导入
2、想要把实际距离缩小了画到地图上,就要用到比例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三疑三探教案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三疑三探教案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本单元教材内容有: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正反比例的概念、比例尺的应用和一些正反比例的应用题。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和性质,按比例分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比例尺、正反比例等。

同时,这些知识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有关学科时经常要运用到。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关系到后面比例尺和正反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

比例尺的计算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求出问题,所以,安排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的后面。

正反比例的意义是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依据,由于正反比例的意义比较抽象,因此这部分内容既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本单元最后一节是比例的应用,应用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教材安排一些既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又能用其他的方法解答的一些题目做例题,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4、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比例的意义和正反比例的意义。

2、难点:正反比例的意义和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四、课时安排:1、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4课时2、正比例的意义 4课时3、比例的应用 2课时4、整理和复习 2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西峡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西峡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案)

哈拉道口中心小学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本人任教的是六(3)班,这个班级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有少数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百分数(二)和比例三个单元。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学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是加强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方面之一。

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尺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会把一个图形在方格纸上放大或缩小。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体会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西峡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西峡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简介:本册教材内容分为"负数" "圆柱和圆锥"、 "比例""统计"、"数学广角"和"整理和复习"三部分。

(一)负数:"认识负数""在数轴上表示数""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比较"。

(二)圆柱和圆锥: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内容。

(三)比例包括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应用。

(四)统计. (五)数学广角:节约用水。

(六)整理和复习 :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2、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负数,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

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

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4)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解释统计结果。

(5)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解读(培训人:李波)(如何正确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河南省西峡县杨文普团队探索了多年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主要通过疑问与探究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此模式有4个教学环节: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拓展运用。

“三疑三探”的好处就在于紧扣了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

“疑问疑问,有疑便问”,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才会探索,所以课堂的开始首先要提出问题,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当然问题也不是一次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波刚落,一波又起,环环相扣,持续推进课堂教学的进展。

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

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三个步骤:一是创设问题情境。

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

根据学科特点,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

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是学生自探。

这里的自探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

自探前,教师一般要适当进行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

自探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

无论关注的形式怎样变,有一个底线不能变,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设置自探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

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

二是自探走过场,时间安排不足。

三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探与己无关。

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计划

“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计划

双龙一中全面推广“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计划“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是我县教育教学的创新发明成果,是课改进程中的“西峡经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为确保新课程改革在我校的顺利实施,决定在全校各学科推广“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推广“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是探索和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教改之路,是推进课堂改革的大胆实践,是大面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有效途径,对于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自主型和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必须要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学习、消化、实践、吸收、创新为原则,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适应学生发展,一切保证学生发展”为引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把“三疑三探”推广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二、目标与标准(一)标准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要达到四个目标:(1)实现教师由“教学”到“教学生学”的思想转轨,突出学生由被动接受到发现创新的根本转变,让学生在发展的大课堂中真切的感悟自我的尊严、创造的快乐和超越的幸福。

(2)构建多元有效的评价机制,让学生自主自信地释放潜能。

(3)促进教师由文化的传承者走向创新人才的催生者、由教育理论的消费者走向先进教师思想的构建者、由个体发展走向团队成长。

(4)创设求实的育人目标,每节课都为学生终身奠基,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服务。

(二)标准按照《“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读本的要求开展学科试验,对教师推广效果综合评估如下:(1)教学设计(20分)。

按照“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一般操作流程进行备课。

(2)课堂教学(70分)。

每节课充分体现“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并敢于创新。

(3)成果评审(10分)。

教师围绕推广教学模式中的方方面面,撰写调查报告、教研随笔、教学论文和立项课题研究参与县镇级评选。

西峡县模式教学

西峡县模式教学

西峡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1.“三疑三探”新授课教学流程
一、设疑自探
1、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归纳整理,形成自探提纲。

3、学生独立探究,解决问题。

二、解疑合探
(一)小组合探
1、围绕自探提纲,小组内讨论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或交流自探心得。

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各小组按分工做好准备。

(二)全班合探
1、各小组按分工进行展示和评价。

2、教师针对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或精讲。

三、质疑再探
学生根据本节内容,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由其他学生共同解决。

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亲自解答。

四、运用拓展
1、学生自主编题。

2、组内展示,择优向教师推荐。

教师有选择地让全班同学训练,可由编题者评价答题情况,或讲解编题意图。

3、根据学生编题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学科班长评价本节活动情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教案

(5)在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情。

二、解疑合探(16分钟)1、检查自学情况(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针对自探提示中中等生补充不了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3、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点拨,并板书重点内容。

三、质疑再探(3分钟)1、学生质疑。

教师:针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惑请提出来,大家一起研究。

也可以提出由本节所学知识联想到的问题。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三)组织学生自探。

二、解疑合探:(20分钟)(独学而无友,则孤独而寡闻)1、小组合探(5分钟)2、展示、评价、点拨(15分钟)让学生汇报自探结果(学困生或中等生展示,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讲解。

(三讲三不讲)教师点拨:(1)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

然后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即由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组成的叫做数轴。

)(2)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三、质疑再探:(3分钟)(学入佳境始有疑,疑而得解方见真)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

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问题预设:四、运用拓展(7分钟)(画龙在于点睛,学习在于运用)(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河南西峡“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解读(1)

河南西峡“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解读(1)

河南西峡“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解读面对即将在全县启动的“区域推进西峡‘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准确把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正确解读“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无疑是一项十分紧迫且非常必要的工作。

感谢局领导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共同交流我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理解。

我的发言谈不上是解读,权作一次与大家的共同学习。

更权威的解读,应该来自于一线的实验教师,来源于各实验学校的不断研究和艰苦实践。

一、主要环节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

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应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这样,共四个环节。

这四个环节还可以用八个字来说明和概括,即“先疑后探,编题自练”。

第一环节:设疑自探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形成本课的“自探提纲”并开展自主学习。

第二环节:解疑合探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初步完成本课主要学习内容。

第三环节:质疑再探鼓励学生再次质疑,针对本节内容提出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以达到深化认知的目的。

第四环节:运用拓展师生围绕自探提纲和学习内容,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反思归纳本节知识并进行适当评价。

二、操作要点1.设疑自探环节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也是课堂导入的过程,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

这一环节一般涉及三个步骤。

步骤①:创设问题情境。

上课伊始教师就要设置问题情境,尽快形成问题氛围,使学生生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步骤②:设置自探问题提纲。

根据学科特点,针对不同课型,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后产生。

步骤③:学生自探。

学生针对自探提纲,开展自主探究。

“自探提纲”作为统领全课的核心问题,是本课学习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明确导向,其问题的解决程度体现了一节课目标的达成度。

三疑三探教案 模式

三疑三探教案 模式

三疑三探教案模式教案标题:三疑三探教案模式教案概述:本教案以“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为基础,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探索和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步骤:1. 激发学生的兴趣(5分钟):- 通过引入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思考。

2. 提出问题(10分钟):- 引导学生提出与课题相关的问题,鼓励他们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可以是关于课文、实验、历史事件等方面的问题。

3. 探索问题(20分钟):- 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小组中共同探索问题,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研究。

- 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实地考察或小组讨论,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数据。

-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互相讨论,并记录下他们的发现和观点。

4. 分享和讨论(15分钟):-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观点,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 引导学生对各种观点进行评价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总结和归纳(10分钟):- 整理学生的发现和观点,总结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

-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以及如何将这些学习应用到其他领域。

6. 反思和评估(5分钟):-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思考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

- 提供适当的评估方式,如小组讨论的参与度、问题的深度、解决问题的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 引人入胜的问题或情境- 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 分组讨论的指导问题- 学生笔记和记录工具教学评估:-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 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的发现和观点的准确性和创新性- 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在其他学科领域或日常生活中应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疑三探教案模式

三疑三探教案模式

三疑三探教案模式教案标题:三疑三探教案模式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三疑三探教案模式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学生能够运用三疑三探教案模式设计和编写教案,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1. 理解三疑三探教案模式的含义和作用。

2. 学会使用三疑三探教案模式进行教案撰写。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疑三探教案模式,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进行教案设计。

2. 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案范例和案例分析。

2. 学生准备纸笔以及课前预习相关教案设计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三疑三探教案模式的概念和作用,并与学生讨论教案设计的重要性和影响。

二、理论讲解(10分钟)1. 教师详细解释三疑三探教案模式的含义和步骤: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探索答案、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 教师通过范例和案例分析,展示三疑三探教案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三、讨论与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他们对三疑三探教案模式的理解和看法。

2. 学生根据自己所教授的学科或教学内容,设计一个符合三疑三探教案模式的教案。

3.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彼此的教案设计,提出改进建议。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疑三探教案模式的优点和不足,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个完整的三疑三探教案,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三疑三探教案模式,并进行反思和改进。

2.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其他老师的教学实践,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三疑三探教案模式的应用。

教学评估:1. 学生对三疑三探教案模式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2. 学生设计的教案是否符合三疑三探教案模式的要求。

3. 学生在讨论和评价他人教案时的表现和观点。

教学资源:1. 三疑三探教案模式的相关资料和范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三疑三探教案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三疑三探教案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负数一、教材分析(一)本单元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标准》第二学段这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认识负数是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新增加内容,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建立过程中的一次拓展。

他们以往所认识的数——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算术范围之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学生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标准》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

” 因此,教材首先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如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中对气温的表示方法、日常生活中对收入与支出的记录方法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中感受和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正负数的含义。

教材还注意在练习中提供应用负数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负数的理解。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例3安排了一个活动情境,在直线上表示从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运动后的情形,也就是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

例4主要是借助数轴来比较数的大小。

利用学生对温度高低的亲身体验理解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

(1)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三疑三探教案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三疑三探教案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

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内容分成四段教学。

依次是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

在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以及实践活动《测量物体的体积》。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柱和圆锥。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认识了圆柱,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等活动初步感受了圆柱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有不同之处。

例1先教学认识圆柱,再教学认识圆锥,要让学生从整体上体会它们的特征,了解围成圆柱或圆锥的各个面,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教学圆柱从识别圆柱形的物体开始,因为学生已有这样的能力。

例1的图片里,有些物体是圆柱形的,有些物体的一部分是圆柱形的,也有些物体不是圆柱形的。

而且,在圆柱形的物体中,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厚,有的薄,这就为认识圆柱提供了丰富的具体对象。

认识圆柱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同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讲解。

让学生仔细观察圆柱,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相同的圆形,圆柱的侧面是曲面,而且圆柱上下是一样粗的。

前两点学生容易注意到,第三点往往会疏忽,在交流的时候,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练一练”里,教材安排了上、下两个底面大小不同的杯子和木桶,两个底面虽然相同但两底之间粗细不同的腰鼓,还有底面是正六边形的盒子,让学生指出这些物体都不是圆柱形,从而加强对圆柱特征的体验。

在学生交流圆柱特征的过程中,教师可相机指出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侧面,及时出现圆柱的几何图形,在图形上标出圆柱的底面和侧面,这是建立圆柱概念的重要一步。

同时指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并在圆柱的几何图形上标出高,既直观地表达高的意义,又能使学生想到测量圆柱高的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三疑三探教案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三疑三探教案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探究制作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技能问题。

本单元内容大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数据整理以及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有关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技能。

教材编排的内容比较简单,通过两道例题分别说明如何合理制作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使之正确、充分地反映出有关数据,正确体现各统计图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掌握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与作用,能正确描述统计图中的数据。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制作统计图,充分利用统计图的特征准确、合理、规范地反映出有关数据。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针对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问题,能提出质疑和修改建议,提高制作统计图的技能。

2、在运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
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的习惯。

三、重难点、关键
重点:绘制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正确描述数量变化情况。

关键: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统一标准。

四、课时划分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2课时。

六年级下册数学三疑三探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三疑三探教案

课题:圆柱的表面积课题:圆锥的认识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认识圆锥,了解圆锥的基本特征,掌握圆柱与圆锥在特征方面的异同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经历圆锥特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猜测、游戏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圆锥的母线不是圆锥的高。

二次备课教学流程:一、设疑自探(12分)1.实物演示,揭示课题:出示圆锥教具,问:你知道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圆锥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新的立体图形——圆锥体。

圆锥体可以简称圆锥。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2.观察模型,把握特征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学生举例,如果学生举的例子有限,教师补充一些例子。

如,呈圆锥形的煤堆,圆锥形的粮食,圆锥形的帐篷,削过的铅笔头等。

)出示课本的三幅圆锥形实物图。

并抽象出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3.师:今天我们来认识圆锥,圆锥各部分叫什么名称、圆锥又有何特征呢?让学生拿出圆锥体的实物,小组合作,探究圆锥的特征。

(教师巡视、倾听,适时地参与学生讨论。

)二、解疑合探(14分)1.小组汇报,随着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板书如下: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2.动手实践,学会测高师:圆锥有没有高?你们认为圆锥的高在哪?(让学生在实物或教具上指出圆锥的高,针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和“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周上的一点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两种说法,让学生展开辩论,明确圆锥的高的含义,并在图中标出高。

)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补充板书:一条高。

)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圆锥的高,如果要量出圆锥形物体的高你会吗?有学生说会,请他做。

如果没有学生会做,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

总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第一、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第二、把一个直角三角板同圆锥竖直放在同一平面上;第三、把另一个直角三角板一条直角边同竖着三角板的一条直边直角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靠近圆锥顶点,即可量出。

西峡三疑三探教案

西峡三疑三探教案

西峡三疑三探教案教案标题:西峡三疑三探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西峡三疑三探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西峡三疑三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 能够运用西峡三疑三探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西峡三疑三探的背景介绍;2. 西峡三疑三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 西峡三疑三探的应用实例。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引起学生对西峡三疑三探的兴趣;2. 提出问题:你们对西峡三疑三探有了解吗?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知识讲解:1. 介绍西峡三疑三探的背景和意义,解释其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2. 详细讲解西峡三疑三探的三个要素:疑问、探索和解决;3. 分析西峡三疑三探的具体步骤:提出疑问、展开探索、寻找解决方法。

案例分析:1. 提供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西峡三疑三探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解决;2. 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案例中,你们会遇到哪些疑问?如何展开探索?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法?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案;2.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启发。

展示与总结:1. 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的思考和解决方案;2. 整理学生的观点和经验,总结西峡三疑三探的应用要点;3. 强调西峡三疑三探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这种思维方式。

巩固练习: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西峡三疑三探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2. 指导学生如何将西峡三疑三探应用到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更多关于西峡三疑三探的资料和应用案例;2.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或实践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和运用西峡三疑三探。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2. 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反馈;3. 进行小组或个人口头评价,了解学生对西峡三疑三探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引入活动所需的材料;2. 西峡三疑三探的相关资料和案例;3. 练习题和拓展阅读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简介:本册教材内容分为"负数" "圆柱和圆锥"、 "比例""统计"、"数学广角"和"整理和复习"三部分(一)负数:"认识负数""在数轴上表示数""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比较"(二)圆柱和圆锥: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内容(三)比例包括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应用(四)统计.(五)数学广角:节约用水(六)整理和复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认识负数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2)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3)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4)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解释统计结果(5)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6)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7)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8)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9)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10)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11)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12)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三、重点难点和能力的培养:1、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强知识间的联系2、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研究图形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注重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表的训练注意要求适当4、重视数学知识的整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1)培养比较分析和综合能力(2)培养抽象和概括能力(3)培养判断和推理能力(4)培养迁移和类推能力(5)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6)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7)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只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一)负数(3课时)(二)圆柱与圆锥(10课时)1、圆柱·····················6课时左右2、圆锥·····················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三)比例(14课时)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四)统计(2课时)节约用水··············1课时(五)数学广角(3课时)(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4、综合应用················4课时第一单元负数一、教材分析(一)本单元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标准》第二学段这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认识负数是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新增加内容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建立过程中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所认识的数--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算术范围之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学生对负数意义的理解《标准》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 因此教材首先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如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中对气温的表示方法、日常生活中对收入与支出的记录方法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中感受和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正负数的含义教材还注意在练习中提供应用负数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负数的理解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例3安排了一个活动情境在直线上表示从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运动后的情形也就是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例4主要是借助数轴来比较数的大小利用学生对温度高低的亲身体验理解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1)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2)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训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2、把握好教学要求(1)教材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2)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3)关于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两个负数的比较这里还不是抽象的比较只要求学生能借助数轴来比较就可以了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负数的认识和数轴的初步认识三、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四、教学重点、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负数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理解负数的意义和比较负数之间的大小五、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1、关注课程资源的优选、整合"认识负数"这一单元以丰富的信息量新颖而又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灵活多变的呈现方式层次清晰、形式多样的练习设计明确而又具体的教学要求与实施策略为教材使用者提供了方便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合理地开发一些资源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2、关注"生活化"、"数学化"的和谐统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认识负数"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这一点在素材的选择、呈现方式等方面已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度地关注"生活化"因为生活中的数学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生活化的水平上还应让学生在"数学"的层面上体验负数的魅力引导学生合理地利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负数的意义累计课时数:(1)教学内容负数的意义负数的读、写法等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4页例1、例2教材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细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用品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明细中分别用正、负数表示存入和支出让学生结合具体数据说说它们的含义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的认识;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教学重难点、关键重难点:理解负数的含义关键: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教具准备温度计、小黑板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1分钟)1.谈话交流(板书:相反)你们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这样的现象呢?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我们对刚才讨论和看到的现象作抽象概括就会得出这样的数学问题1公交车到站时有10人下车2李叔叔做生意一月份亏损1000元二月份盈利1200元3我校本学期转来4人转走3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板书补充: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怎样用数学的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负数(板书课题:负数的意义)3、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知识?问题预设:(什么叫做负数?学习负数有什么用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大家提出的问题)4、出示自探提示:自学课本第2-3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从课本例1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表示什么?(2)例2中存折上的支出或存入的数各表示什么?(3)结合例1和例2想一想什么叫做负数?什么叫做正数?0呢?(4)正数和负数各应怎样表示?又该怎样读呢?(5)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情二、解疑合探(16分钟)1、检查自学情况(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针对自探提示中中等生补充不了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3、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点拨并板书重点内容(1)教室内的温度是16℃雪地上的温度是零下16 ℃℃表示摄氏度零下16 ℃用"-16 ℃"表示"-"是负号在这里表示比0℃还低的温度"16 ℃"表示零上16摄氏度(2)例2中的 "500"表示存入500元"-500"表示支出500元"2000"表示存入2000元"-132" 表示支出132元一个表示存入一个表示支出其意义正好相反这也是相反意义的量(3)认识正、负数(学生尝试概括并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教师进一步说明)师: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16、-500像-16、-500、-3/8、-0.4...这样的数叫做负数-16读作负十六-3/8读作负八分之三-0.4读作负零点四师:什么叫做正数?生:像16、2000、3/8、6.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师:正数前面为什么不写"+"号?生:正数前面也可以加"+"号也可以省略(强调指出:为了区别于正数负数前的负号"-"不能省略)师:像这样的正、负数我们能写得完吗?(板书:...)小结:我们学过的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很显然正、负数是无限的(4)进一步认识"0"温度计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那么"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从此我们对数可以重新分类:数可以分为正数、负数和05.介绍负数产生的历史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使用负数在古代商业活动中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以盈余为正亏损为负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三、质疑再探(3分钟)1、学生质疑教师:针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惑请提出来大家一起研究也可以提出由本节所学知识联想到的问题预设:负数可以计算吗?怎样计算?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四、运用拓展(10分钟)(一)学生自编习题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用适当题型编写1-2道练习题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1.读出下列各数并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7 2.5 + 0 -5.2 -+412.表示海拔高度(播放DVD教学光盘出示)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3.表示温度(播放DVD教学光盘出示)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三)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负数的意义1、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板书设计负数的意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 0 负数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累计课时数:(2)教学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教材分析:教学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负数初步渗透数轴的概念初步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从而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教学目的: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1分钟)1、复习:(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8 5.6 +0.9 - + 0 -82(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2、导入课题:上面的这些正数和负数谁大谁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3、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知识?问题预设:(怎样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学习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有什么用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大家提出的问题)4、出示自探提示:自探提示:自学课本第5-6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例3中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2)什么叫做数轴?从0起往右依次是什么?从0起往左依次是什么?你发现什么规律?(3)在例4中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4)结合例3和例4想一想怎样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5)在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情二、解疑合探(16分钟)1、检查自学情况(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针对自探提示中中等生补充不了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3、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点拨并板书重点内容(1)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然后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2)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即由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组成的叫做数轴)(3)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总结技巧:比较大小有绝招借助数轴把位标;负在0左正在右左小右大别忘记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4、反馈练习:课本第7页"做一做"三、质疑再探(3分钟)1、学生质疑教师:针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惑请提出来大家一起研究也可以提出由本节所学知识联想到的问题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四、运用拓展(10分钟)(一)学生自编习题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用适当题型编写1-2道练习题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1、课本第8页第1、2题2、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3、判断:0摄氏度表示没有温度()上升一定用正数表示下降一定用负数表示()(三)全课总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教师归纳总结(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板书设计负数负数 0 正数第一单元练习课累计课时数:3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负数的整理和复习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知识并且非常清晰地沟通有关知识间的联系教学内容:课本第8-9页第1-7题的有关知识目的要求:1、理解负数的意义能正确划分正、负数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正、负数3、能把数与数轴相结合并能进一步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会正确读、写正、负数2、利用数轴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教学难点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5分钟)(一)情境导课: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第一单元----负数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我们将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使你所掌握的知识更牢固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二)激发学生设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⑴、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⑵怎样用正、负数表示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⑶、正、负数和数轴有怎样的联系?(4)、利用数轴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三)、师归纳整理出示自探提示1、举例说明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0呢?2、怎样用正、负数表示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画一条数轴并认真观察说一说划分正负数以谁为界限?它的左边是什么数?右边呢?4、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根据大屏幕上的自探提示独立探究比一比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先解决这些问题!(时间6分钟)现在开始!二、解疑合探(10分钟)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汇报师生交流较难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问题1:让后进生回答、中等生评价优等生补充师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问题2:让后进生回答、中等生评价优等生补充多找几个后进生举例回答问题3:找学生上台板演讲解回答后师重点强调并板书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正数大问题4:先找后进生回答有困难适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1)从数轴上比(2)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3)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三、质疑再探(3分钟)今天复习的内容在课本第8--9页请大家把这些内容再认真地看一看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举手提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共同解决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以北京时间为准怎样表示悉尼时间和伦敦时间?2不利用数轴能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吗?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释疑答难先让其他同学解答有难度的问题组织学生合探合探之后还积极不了的老师再讲解四、拓展延伸(12分钟)(一)学生自编习题1、(看来大家暂时没有什么疑问了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做老师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编一道题考考大家!题型不限比一比看谁是最优秀的小老师!)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二)根据学生编题情况教师有选择地出示下面练习题1、在数轴上表示下面各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