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怎样放得更大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13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13张PPT)
练习
1. 早期的显微镜是用(
Hale Waihona Puke )制成的。2.自制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在镜固定②准备两个放大镜③ 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④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A、②④③①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13张PPT)
两个凸透镜 组合起来可以提 高放大能力,这 是因为一个凸透 镜把另一个凸透 镜成的像进一步 放大了,这就是 早期的显微镜。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13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13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13张PPT)
3. 简易显微镜的功能是( ) A.把物体放得更大 B.能看到放大镜下看不到的更多细节 C.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 D.以上都是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13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13张PPT)
作业:
利用身边的材料改进自制显微镜,观察 身边的生命世界
3. 每个人有3次点赞的机会,看看哪个组收到的
赞最多。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13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13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13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13张PPT)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怎样放得更大》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怎样放得更大》教案一. 教材分析《怎样放得更大》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掌握放大镜的制作方法,并能够运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心。
但在观察物体时,部分学生可能还不会正确使用放大镜,对放大镜的原理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放大镜,并解释放大镜的原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知道放大镜是如何放大的。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放大镜的原理。
2.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放大镜的原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放大镜: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放大镜。
2.实验材料:透明塑料袋、水、小昆虫等。
3.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如缩小版的建筑物、微观世界的生物等,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有一个魔法放大镜,你想放大观察什么?从而激发学生对放大镜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放大镜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演示放大镜如何放大物体。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初步了解放大镜的原理。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己动手制作放大镜。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使用放大镜。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放大镜是如何放大的吗?让学生回顾放大镜的原理。
然后,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制作放大镜的心得。
教科版科学六下1.4《怎样放得更大》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下1.4《怎样放得更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怎样放得更大》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第4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显微镜的放大原理,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正确观察和描述微小物体。
教材以显微镜为核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显微镜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局限于表面的认识。
学生在操作显微镜时,可能对一些细节注意不够,如调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等。
此外,学生在描述微小物体时,可能存在表达不清晰、观察不细致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操作细节,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观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的放大原理,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能正确观察和描述微小物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显微镜的放大原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调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观察和描述微小物体。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显微镜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显微镜的放大原理和操作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显微镜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探究,了解显微镜的放大原理,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3.操作实践:学生分组操作显微镜,观察和描述微小物体。
4.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分享观察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显微镜的放大原理和操作方法,强调观察细节。
六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1.4怎样放得更大》9-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1.4怎样放得更大》9-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1.4怎样放得更大》是六年级科学下册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放大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放大镜的放大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并能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和探究。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对科学实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放大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还不够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和示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放大镜的放大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放大镜的放大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放大镜,并进行正确的观察和探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放大镜实物、实验材料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学生对放大镜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探究放大镜的原理: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放大镜对物体的放大效果,引导学生发现放大镜的放大原理。
3.学习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教师示范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学生跟随操作,并进行练习。
4.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探究成果,总结放大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突出放大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放大镜原理:•凸透镜成像•物距小于焦距放大镜使用方法:•保持物距小于焦距•观察时要注视凸透镜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等方面。
教科版科学六下1.4《怎样放得更大》教案1
教科版科学六下1.4《怎样放得更大》教案1一. 教材分析《怎样放得更大》是教科版科学六下1.4课时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并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放大镜的放大效果。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工具》单元,对放大镜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也常用放大镜观察物体,但对放大镜的原理及正确使用方法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放大镜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放大镜的原理,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2.教学难点:放大镜的放大效果与物距、像距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总结规律。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表达、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每人一个放大镜。
2.一些微小物体,如昆虫、植物等。
3.记录本和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微小物体,如昆虫、植物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细小的世界,并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这些细小物体的更多秘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放大这些细小的物体。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放大镜的原理和结构,讲解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距、像距下的放大效果,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放大镜的放大效果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吗?”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5.拓展(1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如珠宝鉴定、印刷等。
教科版科学六下1.4《怎样放得更大》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1.4《怎样放得更大》教案一. 教材分析《怎样放得更大》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第一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显微镜的放大原理,了解如何使物体在显微镜下放得更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放大结构,掌握调节显微镜放大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对显微镜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显微镜的放大原理和如何调节放大倍数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显微镜的放大原理,并熟练掌握调节放大倍数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的放大原理,知道如何使物体在显微镜下放得更大。
2.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掌握调节放大倍数的方法。
3.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显微镜的放大原理2.如何使物体在显微镜下放得更大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显微镜的放大原理和调节放大倍数的方法。
2.演示法:展示实物和显微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放大原理。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显微镜,掌握调节放大倍数的方法。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六. 教学准备1.显微镜:确保每组学生都有显微镜可用。
2.实验材料:准备一些透明的小物体,如昆虫翅膀、植物叶片等。
3.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显微镜下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显微镜是如何放大物体的吗?”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显微镜的放大原理,用PPT展示显微镜的放大结构,解释如何使物体在显微镜下放得更大。
同时,进行实物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放大原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使用显微镜,观察准备好的实验材料。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显微镜,尝试调整放大倍数,观察物体的变化。
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1)
介绍: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
个性思考:
本课是在前几课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探究如何使物体放得更大?其实这是引导学生经历人类探索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在前几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就发现很多学生也曾将两把放大镜重叠去观察物体,希望获得更大的图像,可是当时的这种行为是无意识的,是不知其所以然的。看来我们的孩子还是很聪明的,期待课堂上的表现。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
拟采用环节
自主交流、自主探究、自主讨论
学习过程
学习指导
一、显微镜的发展
举例说明,自己知道的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2、认识了解各种显微镜
1)资料: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2)电子显微镜;
3)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1、怎样放得更大?
讨论: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当时人们想到的问题是如何放得更大,尝试回答自己的来自法;2、我们自制显微镜
1)了解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有局限,思考该怎么做?
2)学习方法,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
小学导学案
学习内容
4、怎样放得更大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4怎样放得更大-教科版
电子显微镜 多
扫描隧道显微镜
教学
反思
1983 年,人们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这种显微镜比电子显微镜更先进。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微观世界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是人类最敏锐的眼睛。
8、看看在现代显微镜下都能看到什么?
三、归纳总结
你学习了本节后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
设计
4. 怎样放得更大
肉眼看 看
放大镜 到
光学显微镜 更
重点
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难点Biblioteka 自制简易显微镜。教学准备
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
教学
过程
设计
一、设疑导入
1、一个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是有限的,我们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得更大呢?
2、学生自由回答,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怎样放得更大》
二、引导探究
1、在之前的观察活动中很多同学把两个放大镜放到一起进行观察,谁能说说这样起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2、怎样固定两个放大镜呢?
3、同学们真聪明。科学家也是这样研究的,让我们一起做个简易显微镜吧
1.4怎样放得更大教案(含教学反思)
的反射知识,将足够的光反射到物体上,这样看上去就更清楚了。这一教学环节,其 实也是为下节课介绍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原理等做下铺垫,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有充 足的光线照射和正确的调焦,对于用显微镜看清物体是非常重要的。 课外要求学生
两两合作,将两个放大镜制作成简易显微镜,并利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去观察校园中
4、怎样放得更大 肉眼看 ——放大镜 ——(两个凸透镜组合)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
希望 看 到 更 多 ……
在利用自制简易显微镜观察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如光线太暗,物
体看不清楚,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利用手电筒、镜子,结合五年级学过的光
课后 反思
更多的事物,扩大对事物的认识。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1、怎样放得更大?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 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 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 2、我们自制显微镜 1) 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 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 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 25 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 办? 2) 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 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 10 页的方法 自制一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 1-2 个,否则课堂上的 时间会不够) 3)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 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 板书设计:
六下(1.4)怎么放得更大
3.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列文虎克把他看到的微小生物仔细 地画下来,并详细地记述了它们的特征 和活动。1673年,他将观察记录的材料 整理成《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 皮肤、肉类以及蜜蜂和其他虫类的若干 记录》一文,寄给英国皇家学会。
3.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这些发现使皇家学会的大学者们感到震惊和怀 疑,因为文中所述的微观世界谁也没有见过,许多 人对文章的内容抱怀疑态度,直到他们在显微镜下 亲眼观察到了列文虎克描述的现象才敢相信。
得更大了?
1. 做 个 简 易 显 微 镜
1. 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 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 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2. 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显微镜是个了不起的 发明,它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2. 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并制成可放 大300倍的显微镜。
3. 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课后作业
1. 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
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 )。
3.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
和(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 )倍
2. 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 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3. 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
1. 做 个 简 易 显 微 镜
1. 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 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 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把两个 凸透镜固定下来,
2. 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3. 试试看,物体的图像是不是放
列文虎克的发现立刻轰动了全世界。
4.显微镜的发展。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课件-1.4怎样放得更大-教科版
转换器 物镜 压片夹 通光孔 载物台 反光镜
目镜 镜筒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镜座
1、调整显微镜的位置; 2、调整载物台的角度; 3、调节反光镜; 4、装上载玻片; 5、降低物镜; 6、调焦,升高物镜。
擦:(1)取已洁净过的载玻片和盖玻片。 滴:(2)用滴管吸取蒸馏水一滴于载玻片中央。 撕:(3)用镊子撕取洋葱表皮一小片,立即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
吸:(6)最后用吸水纸或纱布揩干盖玻片四周的水,装片即告完成。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 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
边做边思考:
怎样操作才能达到放得更大的效果? 放大镜要对齐,放大镜在眼睛与物体之间移
动,或者移动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放大镜与物体与放大镜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
,并上下移动调整。
第一架显微镜是荷兰眼镜工匠詹森父子在 1590年前后制成的。
伽利玻片的范围),也不要使材料重叠,皱 缩,可用镊子或解剖针仔细展平。
盖:(4)用镊子取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的和水滴
,然后再慢慢放下盖玻片,以防止产生气泡。如仍有气泡,可用镊子 或解剖针将盖玻片稍为提高,然后再放下。切忌用手指揿压盖玻片。 (5)加上盖玻片后,如发现盖玻片或材料在水滴上浮动,可用吸水纸 从盖玻片一侧吸去部分水,使盖玻片紧贴载玻片为度;如发现水不能 布满盖玻片下方,则水太少,可用滴管在盖玻片边缘注入少许水,使 水布满盖玻片下方为止。
英国科学家胡克 自制显微镜 观察细小物 体 1665年出版《显微图谱》 引入“细胞”
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 300倍的技术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来观察 微小的生物,详细地记述了它们的特征和 活动(P11)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1.4、怎样放得更大》word教案(4)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4.怎样放得更大一、教材简析:在使用放大镜的过程中,学生都希望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更多倍数,以便把物体看得更清楚。
这也是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的想法和一直努力追求的日标。
但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直到17世纪,人们发现用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提高放大倍数,从而发明了显微镜,人们的这个目标才得以实现。
本课指导学生经历前人发明显微镜的过程,用两个放大镜自制一个显微镜,并尝试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
二、教学背景:本课是在前几课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探究如何使物体放得更大?其实是引导学生经历人类探索发明显微镜的过程。
在前几课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有很多学生也曾将两把放大镜重叠去观察物体,希望获得更大的图像,当时的这种行为是无意识的,是不知其所以然的。
本课以学生的这种行为引入,让学生利用两把放大镜对比观察前两课上所观察过的物体,如味精、白糖晶体,如蚂蚁、蝴蝶等昆虫,这样,学生对两把放大镜组合后产生的效果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科学词汇:凸透镜显微镜(二)过程与方法: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科学方法:实验探究(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3.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核心价值观:激发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显微镜的发明,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难点:调节两个放大镜之间的焦距。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发展的历史等)。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1.4、怎样放得更大》word教案(5)
怎样放得更大本课是在前几课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探究如何使物体放得更大?其实是引导学生经历人类探索发明显微镜的过程。
在前几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也曾将两把放大镜重叠去观察物体,希望获得更大的图像,当时的这种行为是无意识的,是不知其所以然的。
上课初,以学生的这种行为引入,让学生利用两把放大镜对比观察前两课上所观察过的物体,如味精、白糖晶体,如蚂蚁、蝴蝶等昆虫,这样,学生对两把放大镜组合后产生的效果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交流汇报时,应强调焦距的调整对于看清物体至关重要,可每次调整又很麻烦。
出示课前制作的简单显微镜,并讲解示范制作方法:利用一个与放大镜差不多直径的塑料瓶,剪去瓶口瓶底,确定两把放大镜的焦距后,在合适位置固定好放大镜。
然后利用实物展台让学生对比观察效果,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再提供卡纸、卫生纸筒等材料,让学生马上加工制作简单显微镜进行观察。
然后告诉他们所经历的过程就是人类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并阅读教材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不少学生很自豪,感觉自己也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很有成就感。
在利用自制简易显微镜观察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如光线太暗,物体看不清楚,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利用手电筒、镜子,结合五年级学过的光的反射知识,将足够的光反射到物体上,这样看上去就更清楚了。
这一教学环节,其实也是为下节课介绍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原理等做下铺垫,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有充足的光线照射和正确的调焦,对于用显微镜看清物体是非常重要的。
课外要求学生两两合作,将两个放大镜制作成简易显微镜,并利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去观察校园中更多的事物,扩大对事物的认识。
学生在课堂上曾设想,将三个放大镜组合,放大效果是否会更好?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可以安排在课外让学生探究尝试一下,这也是一项不错的拓展活动。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52张PPT)
红细胞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52张PPT)
DNA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52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52张PPT)
显微镜的发展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最大放大倍数 1500倍左右
最 30大0Leabharlann 倍数 万倍左右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52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52张PPT)
想想制作简易显微镜需要哪些材料? 材料的用途?
❖两个放大镜:放大物体 ❖纸筒:汇聚光线,便于观察 ❖剪刀 ❖胶带:固定 ❖……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52张PPT)
衣服上的尘螨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52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52张PPT)
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灰尘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52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52张PPT)
猫身上 的跳蚤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52张PPT)
一只头虱正抓住人的一根头发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52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52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52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共52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精品课件-1.4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PPT课件13
油菜花花粉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怎样放得更大蚕蛾的Fra bibliotek膀温馨提示:
1.活动前,认真阅读导学单,从导学单1开始,
根据提示完成全部挑战; 2.两人一组合作,一个pad查看导学单,一个pad 记录并发布在分组学习的讨论区,;
3. 每个人有3次点赞的机会,看看哪个组收到的
赞最多。
两个凸透镜 组合起来可以提 高放大能力,这 是因为一个凸透 镜把另一个凸透 镜成的像进一步 放大了,这就是 早期的显微镜。
列文虎克的故事和显微镜的发展史
练习
1. 早期的显微镜是用(
)制成的。
2.自制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在镜固定②准备两个放大镜③ 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④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A、②④③①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3. 简易显微镜的功能是( ) A.把物体放得更大 B.能看到放大镜下看不到的更多细节 C.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 D.以上都是
作业:
利用身边的材料改进自制显微镜,观察 身边的生命世界
1.尽力做好一件事,实乃人生之首务 。 2.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生 存而更 加美好 。 3.人并非为获取而给予;给予本身即 是无与 伦比的 欢乐。 4.好自夸的人没本事,有本事的人不 自夸。 5.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 福是把 自己的 精神力 量奉献 给他人 。 6.你若要为你的意义而欢喜,就必须 给这个 世界以 意义。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精炼1.4 怎样放得更大 教科版(含答案)
4怎样放得更大学习目标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城,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3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本课主要概念关系图一、知识广场1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________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这就是早期的________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使人类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2显微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其中一个对着物体的叫做_______,对着人眼的叫做________,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0X、40X,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_____倍。
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二、判断大厅1物体的细胞都比较小,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2光学显微镜是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
3青苔看起来好像茸茸的“地毯”,在显微镜下看,简直就像一片丛林。
三、选择乐园1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倍。
B300 镜当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A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扫描隧道显微镜3我们实验室的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大小是。
A一样大B目镜倍数大C物镜倍数大分子使用,A电子显微镜B光学显微镜C扫描隧道显微镜你从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五、科学探究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排序。
从目镜往下看慢慢调整调节旋钮,使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将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拖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
正确的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怎样放得更大参考答案一、1凸透镜显微镜显微镜2物镜目镜400 3 300√3√三、1A 2C 3C 4B四、通过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可以激发我们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学习坚持不懈、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学习他对科学执着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年轻 时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经常 磨制镜片玩,后来他用两块镜 片制成了世界上最早可以放大 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列文虎克和他的显微镜
及观察到的微生物
列文虎克的单式显微镜
列文虎克的 疑问
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 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物体 放得更大呢?
小知识
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 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 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 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显微镜是
显微镜下打结的头发
SARS病毒
大肠杆菌
怎样放的更大
本课要点 : 科学概念: A、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 更大。 B、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
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A、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微镜。 B、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怎样放的更大
一、填空。 1、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是由荷兰(列文虎克 )发明的
。现在人们又发明了( 电子
)显微镜。
)显微镜和( 扫描隧道
2、微生物是由( 列文虎克 )发现的。
3、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200 )万倍。
怎样放的更大
判 断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放大倍数增大。 2、在雨水、河水中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 ( √) (√ )
水浮莲这种植物随处可见,需经过风的传递和借 助昆虫的力量才能完成授粉和繁殖。
显微镜下看到的花粉管
显微镜下正在发芽的萝卜种子。
血液凝块构造
其中红色为 红血球,兰 色为血小板, 黄色为纤维 蛋白 。
SARS病毒
真菌孢子
花粉放大图
放大200倍的新头发
放大500倍的新头发 放大1000倍的新头发
哪种摆法能放得又大又清楚? 选出最佳摆法: ①倍数大的放下面更清楚 ②两个放大镜之间保持一定的距 离比直接叠在一起放得更大 ③清晰看到放大倒立的像时最大
上下移动调整两 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 的图像,用学具袋里 ——塑料筒把两个透 镜固定下来,一个简 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试试看,物体的图像 是不是被放得更大了。
个了不起的发明,它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
拓宽了许多。
列文虎克和他的显微镜
通过阅读资料,我们知道了什么?
显微镜的发展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 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列文虎克发明的显微镜放大近300倍左右。它是利用透镜 对光折射而产生物像的,这样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还是有一定 限度,有许多很小的物体,如细菌、
√) 8、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做个简易显微镜
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 的凸透镜,调整它们之间
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直到
看得最清楚为止。
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 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
探究两个不同倍数放大镜的摆法 重叠的? 小大、大小。
分开的? 小大、大小。
普通的生物显微镜
电子目镜
奥 巴 斯 显 微 镜
手 术 显 微 镜
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扫描隧道 显微镜是20世 纪80年代初期 出现的一种新 型表面分析工 具。其基本原 理是基于量子 力学的隧道效 应和三维扫描。
显微镜的发展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下的花粉颗粒
勿忘我花瓣中的花粉颗粒。这些颗粒的直 径只有0.006毫米,属于最小的那种。
病毒都无法看清。
显微镜的发展史
●1932年,德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透射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 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10000倍 ●1952年世界上研制成功了放大率200万倍的电子 显微镜,人们利用它可以看到物质内部的精细结构 ●1983年,人们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 道显微镜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横向可达0. 1纳 米,纵向可优于0. 0l纳米.
3、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更加丰富的微观世界。 微镜。 (√ ) (√ )
(√ )
4、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能观察到比通过放大镜观察所能达到的
5、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
6、显微镜和量筒、弹簧秤一样是人类认识周围物质的工具。( √
)
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 (× )
怎样放得更大
第一题——
他是美国人。 是举世闻名的电学家、科学家和发明家。 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有不少著名的创 造和真知灼见。 最著名的他发明了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 电影等。 他一生共有约2000项创造发明。 请问他是谁?
答案:爱迪生
第二题——
他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现 代天文学创始人 。 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 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他是波兰人。 40岁时,提出了日心说,并经过长年的 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球运 行论》。
请问他是谁?
答案:哥白尼
第三题——
他是荷兰人。 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他勤奋又有 天赋。 他对于在放大透镜下所展示的显微世界 非常有兴趣。 他是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 者 。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显微 镜。 请问他是谁?
答案:列文虎克
今天我们将沿着列 文虎克走过的路,寻根 追迹,去走一趟列文虎 克发明显微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