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新区与工业园区城市化过程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分布图和统计表, 可以看出狮山片区内产业种类多, 但是主要以电子、 金属加 工为主,分别占 50.9%和 9.4%。主要在两片地区呈现集聚态势。其余零星分布于其 他区域。并且企业的规模均比较小。
• 工业园区 • 入驻企业:同程网,方正国际,苏州 大学科技园,动漫设计大厦,游戏蜗 牛,甲骨文,金蝶,用友,苏州泽华 • 核心产业:纳米产业
深入比较:集聚效应
匹配机制 • 匹配机制主要体现在供应商的专业化 程度方面。受时间和数据的限制,我 们主要从两区个挑选一片工业区,从 区内企业类型、布局、产出效益等发 面探讨这一问题。(详见上部分:规 模经济)
深入比较:集聚效应
共享机制 • 共享机制主要体现在区内服务设施及 劳动力两个方面。由于受时间和数据 的限制,我们主要从两区共有的高教 园区及产业园进行比较,以说明两区 在共享平台层面的差异性,如何影响 两区的城市化过程。
在比较研究中,我们将在:
•区位优势 资源条件 规划优势 优惠政策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 规模经济反映的是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规模经济的优越性 在于: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总成本下降的特性。
在比较研究中,我们将在:
业化基地正式落户苏州高新区,同时 苏州大学等高校的“333 工程”专家 携一批高科技项目,联手高新区内的 数家企业进行技术攻关,所签署的8 个 合作项目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 高科技领域
整体比较——工业园区区位
• 概况: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5月正式
启动,行政区域面积 288 平方公里, 户籍人口27万 连吴中区,西靠姑苏区,北隔阳澄湖 与常熟相望
苏州高新区 地理位置 建立时间 面积 户籍人口2014年 外籍人口 类别 主管单位 所有制属性 产业结构 基础设施水平 位于苏州古城区西面 1990 年 11 月 258 平方千米 34.57 万 5356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科技部 全资国有 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七通一平 苏州工业园 位于苏州古城区西面 1990 年 11 月 258 平方千米 34.57 万 5356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科技部 全资国有 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七通一平
•企业类型 企业规模 企业竞争力
集聚效应
当企业在地理上彼此接近时,会给企业和居民带来外在利益,即聚集经济效益。他 们同样也会吸引其他产业的企业来这里从事经营活动。
在比较研究中,我们将在:
•匹配机制 共享机制 学习机制
• 基本情况 • 企业投入 • 企业产出
城市化过程差距
苏州高新区与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比较
• 苏州高新区是属于国家科技部主管的
国家级高新技产业开发区序列,享受国
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优惠政策, 从优惠政策上来讲,苏州高新区没有什
么特殊之处。
整体比较——工业园区优惠政策
• 苏州工业园拥有着由中新两国国家副 总理担任主席的 “中国一新加坡联合 协调理事会”,级别之高在国内没有任 何一家开发区可与之相比。 • 园区被授予许多具有唯一性的特殊政 策,形成了“不特有特、特中有特”的 政策优势。
以高新区科技城片区产业分布为例。
• 工业园区 • 工业园区的产业规模较为集聚,大部 分企业为成片分布,且共同形成了多 个产业科技园,形成明显的规模经济 总结:相较于苏州高新区的产业规模, 在苏州工业园区形成了更加可观的规 模经济。由于这种产业经济规模的集 聚,使得工业园区经济产业的机会成 本降低,从而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教育园对比——高新区 • 苏州市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的进程加快。2009 年整个苏州国际教育园将全面建成, 工期比原定计划提前一年。
• 苏州国际教育园是市政府重点实事工程项目,规划建设用地 5287 亩,以上方山为界分为 南、北两个校区,其中北区位于高新区横塘街道区域内,涉及征地 3237.99 亩,为确保工 程进度,高新区投入资金 12.5 亿元。
• 重点产业:IC、TFT-LCD、汽车及航空 零部件等高端产品
工业园区的产业规模较为集聚,大部 分企业成片分布,且共同形成多个产 业科技园,形成明显的规模经济。
深入比较——规模经济:企业规模
• 高新区 • 高新区的产业分布呈现为多数成片分 布,其他零星分布在用地上。其中, 主要以独立企业为主,未形成集聚规 模明显的产业园区。但已形成相当规 模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结论:园区的大学城除了拥有很多国内外高校外周边还配套有研究院、科研机构等, 大大增强了高校与研究院的互动。而高新区范围,主要是苏州本地的大学,周边没有研究院 或相关企业,从而导致在人才的流动、互动方面逊色于园区。
产业园对比——高新区 • 光伏产业园 • 2010 年,光伏产业园这一新能源产业基地,先后引进特谱风能、赫瑞特电子、曼兹太阳 能设备等项目,并利用龙头企业的集聚、引领、辐射和带动效应,拉长和完善了产业链。 • 生物医药产业 • 生物医药产业也已朝规模化发展方向迈进,形成了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为主要技术支持平 台、以新药创制中心为主要孵化平台、以医疗器械产业园为产业化平台的较完善的产业链。 • 服务外包产业 • 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上,已显现产业集聚效应,引进了包括沛特尼在内的众多知名企业。 产业载体建设也日趋完善,除入驻服务外包规模型企业总数已突破 100 家的苏州科技城外, 高新区还拥有苏州创业园、保税物流中心等产业载体。目前,全区在商务部注册的外包企 业达 170 家。
76525 实际利用外 资(万美元)
184992
90019
193542
90020
196060
42000
苏州高新区与工业园区的产出比较
2011 高新区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进出口总额(万 美元) 工业总产值(万 元) 770.54 2099267 21016000 工业园区 1589.66 3431890 35279500 2012 高新区 830 2097183 25480200 工业园区 1760 3857863 41369600 2013 高新区 880 2201870 25752200 工业园区 1910 4226832 42852300
深入比较——规模经济:企业类型
• 高新区 • 入驻:名硕、明基、爱普生、飞利浦、 华芯微电子、雷允上制药、紫兴纸业 等 • 主导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 • 新兴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服务 外包等 高新区产业部分成片分布,其他零星 分布在用地上,主要以独立企业分布 为主,未形成集聚规模明显的产业园 区。但已形成相当规模的高新技术产 业群。
深入比较——规模经济:企业竞争力
•从表中可以 发现,工业园 区的企业竞争 力的上升速度 明显快于高新 区。 综上所述, 工业园区的企 业整体水平高 于高新区, 从而所产生的 规模经济的整 体质量要优于 高新区的企业 集群。
苏州高新区与工业园区的企业竞争力比较
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出口总额(万美元) 企业竞争力比较
整体比较——工业园区规划
• 首期开发,采用了由西向东“轴向布局”的形式 商业区居于中心地带,其南北两侧,由内向外依 次是居住区和工业区。 • 注意留有余地,有一定的伸缩性 园区规划不仅对土地的用途、规模提出了开发准 则和严格的管理要求,而且具体的控制指标大多 也是定量化的。
整体比较——高新区优惠政策

苏州工业园在政策上的极其特殊和优惠
,使它在招商引资方面极具优势 ,因此,相 应发展指标比苏州高新区要高一些也在
情理之中。
• 作为中国率先进行通关作业制度改革 和现代物流试点的区域,苏州工业园区 不仅拥有独立的海关、高效的绿色通 道、具有内陆口岸功能的进出口货物 分流中心,而且经国务院批准还可在区 内设立现代物流园、允许成立外商独 资或中外合作经营的国际物流公司。
小结
• 通过以上数据比较,可以发现苏州高 新区及工业园区在建立时间、建设面 积、人口等方面没有过大差距,且两 者都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产业 结构,并依据苏州的整体定位发展外 向型经济。 • 但在实际发展中,两者在投入及产出 方面具有较大差异,且工业园区的整 体发展情况明显优于高新区。
• 整体比较 • 深入比较 • 同异结论
高新区 2011年 工业园区 高新区 2012年 工业Hale Waihona Puke Baidu区 高新区 2013年 工业园区
3399119 7381881 3407450 7700569 3533910 7951855
2099267 3431890 2097183 3857863 2201870 4226832
61.76% 46.49% 61.55% 50.10% 62.31% 53.16%
苏州高新区与工业园区的资本投入比较
2011 高新区 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 (亿元) 注册内资 (亿元) 1483.06 772.48 工业园区 3316.28 1971.75 2012 高新区 1813.5 3 977.47 工业园 区 3982.56 2556.3 2013 高新区 2203.63 1179.52 工业园 区 4723.09 2868.05 2014(半年) 高新区 281.17 工业园区
教育园对比——工业园区 • 苏州原本科教资源较弱,高等学府较少,但是 苏州市政府非常重视科技教育,在开发区开 辟大片土地建设了独墅湖高等教育区。
• 作为园区里面的教育设施,将一些大学研究生院和科研机构集中在 25 平方千米范围内。 且做到大学城应该有的资源共享。这里的图书馆和体育中心,都是大家共用的,公共教学 楼可供高教区内所有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使用。独墅湖高教园区由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 川大学、西安交大、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十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入区联合建立 多个研究生院,区内师生规模已近 2 万人。为苏州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和教育支持。
• 位置:苏州市区东部,东接昆山市,南
• 交通:泸宁铁路、泸宁高速公路、312
国道、苏杭公路等多条干线穿越其中, 交通条件优越。
整体比较——资源条件
• 高新区 • 苏州高新区自然资源以“一湖(太湖)、 一山(阳山)”为主 • 人文旅游资源则围绕“一河(京杭大运 河)”而展开。从高新区资源状况看, 集聚度高、特色鲜明、感召力强的主要 是特色自然资源。 因此,高新区在资源方面有比较优势。 • 工业园区 • 以“一湖(金鸡湖)”为主,自然资源 相对缺乏
• 高新区狮山片区产业分布为例
产业类型 化工 制药 塑料 化妆品 涂料 生物技术 食品 金属加工 机械加工 设备制造 造纸 包装 汽修 电子 气体制造 纺织服装 企业数量 3 5 3 2 1 1 2 10 6 6 6 1 2 54 1 6 百分比 2.8% 4.7% 2.8% 1.9% 0.9% 0.9% 1.9% 9.4% 5.7% 5.7% 5.7% 0.9% 1.9% 50.9% 0.9% 5.7%
整体比较——高新区规划
“一核、两轴、三心、六片” • 规划采用“紧凑组团、山水环绕” 紧凑组团布局模式 推进城镇建设空间的集约化发展与生态化建设,各组 团根据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及发展前景相对独立地生 长,通过山水生态空间围合形成“功能相对完整,产 居相对平衡,空间相对集中”的组团式紧凑城镇发展 空间。特别是新老建设组团之间在功能、空间和基础 设施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苏州新区与工业园区城市化过程比较研究
——基于城市形成的经济机理
研究思路
• 理论:城市形成的经济肌理
• 现象:新区与工业园区城市化过程差距 • 原因:新区与工业园区城市化过程比较研究
• 比较优势 • 规模经济 • 集聚效应
城市形成的经济肌理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 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 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城市化过程比较研究
整体比较——高新区区位
• 概况:苏州高新区,全称苏州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下设江苏省苏州浒墅关 经济开发区、苏州科技城、苏州高新 区综合保税区、苏州西部生态城 运河,南邻吴中区,北接相城区,西 至太湖。
• 位置:位于苏州古城西侧,东临京杭大
• 技术产业:江苏省首批“333 工程”产
• 整个教育园依上方山麓、傍石湖风景区而建,教育园与上方山、石湖景区相映生辉,一所 集教育、科技、文化及旅游等多种功能的山水大学城。该教育园集中了我市 80%以上的职 业学校,北区包括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医药科技学校、 苏州市高级技术学校以及苏州科技学院,南区包括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建设 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 州市职工科技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