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数学听课记录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5篇

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5篇

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5篇第一节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主题:数学四则运算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研究了数学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老师首先讲解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一些例子和练题帮助我们巩固了这些知识。

接着,老师介绍了乘法和除法的原理和运算规则,并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我们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最后,老师还强调了四则运算的顺序和优先级的重要性。

第二节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主题:小数的运算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研究了小数的运算,包括小数的加减法、乘法和除法。

老师首先回顾了小数点的位置和读法,然后通过一些实例演示了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接着,老师讲解了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规则,并进行了一些练。

在课堂上还提到了小数的特殊情况,如小数乘以10、100或1000等。

最后,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些小组练,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三节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主题:分数的运算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研究了分数的运算,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法和除法。

老师首先回顾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然后通过一些实例演示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接着,老师讲解了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规则,并进行了一些练。

在课堂上还提到了分数的化简和通分的方法。

最后,老师进行了一次小测验,检验我们对分数运算的掌握程度。

第四节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主题:比例和百分数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研究了比例和百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老师首先介绍了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并通过一些具体例子解释了比例的应用。

接着,老师讲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并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我们进行百分数的转化和运算。

在课堂上还进行了一些练,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最后,老师提出了一个综合应用题,要求我们利用比例和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节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主题: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研究了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老师首先介绍了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并通过几何图形和实际物体的例子解释了它们的意义。

一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20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20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20篇一、数的认识在一年级下册的数学课上,学生开始接触更加复杂的数学概念。

数的认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老师在课堂上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中认识数字,比如通过物品、数字卡片等教具,让学生感受数字的存在,并且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也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数字的直观认识,为将来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加法与减法在一年级下册的数学课上,加法与减法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老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水果、玩具等,让学生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

老师还通过教学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敏感性,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加法和减法,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三、分类与排序在数学课上,分类与排序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训练。

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让学生学会对物品进行分类和排序。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二十、总结与展望在一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学生们接触了许多新概念,通过老师耐心的引导和教学,他们在数学领域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通过这20篇数学听课记录,我深刻领悟到,在学习中,只有建立良好的基础,才能更好地掌握更复杂的知识。

老师的教学方法也让我受益匪浅,他们的耐心和细致的教学为我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榜样。

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数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为将来更深入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数的认识在一年级下册的数学课上,学生们开始接触更加复杂的数学概念。

数的认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老师在课堂上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中认识数字。

通过使用各种教具,比如物品、数字卡片等,让学生感受数字的存在,并且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数字的直观认识,为未来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初中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第一篇:二元一次方程本课以解一元一次方程为基础,引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老师使用了实例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方程的含义和解题方法。

通过反复练,学生逐渐掌握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过程。

第二篇:整式的加法与减法这堂课主要讲解了整式的加法和减法。

老师通过清晰的步骤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帮助学生掌握了整式的相加相减规则,并进行了大量的练。

第三篇:平行线的性质本课介绍了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老师通过画图和举例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平行线之间的关系以及平行线与转角的关系。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掌握了平行线性质的应用方法。

第四篇:相交线与转角这节课主要介绍了相交线与转角的关系。

老师通过绘制大量实例图,并讲解相交线的分类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了相交线与转角之间的规律,并通过实例问题进行了练。

第五篇:角的度量与角的分类这节课主要讲解了角的度量和分类。

老师通过使用角度量具和讲解基本术语,帮助学生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和角的分类规则。

学生通过练,提高了角度量和角度分类的能力。

第六篇:三角形本课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老师通过多种实例,讲解了三角形的分类、边长关系和角度关系,并进行了相关题训练。

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提高了解题能力。

第七篇:四边形这节课主要探讨了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老师通过绘制图形和解题的方式,讲解了四边形各种特性,并通过实例问题进行了练,提高了学生对四边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八篇:平行四边形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老师通过讲解和练,帮助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学生在练中提高了解决平行四边形问题的能力。

第九篇:相似三角形这节课主要讲解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老师通过图形的比例关系和相似判定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了相似三角形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大量练,学生提高了解决相似三角形问题的能力。

数学老师听课评课记录(通用6篇)

数学老师听课评课记录(通用6篇)

评课是教学、教研⼯作过程中⼀项经常开展的活动。

下⾯店铺为⼤家编辑整理了⽼师数学听课评课记录,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只见树叶不见泰⼭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对教学过程的把握还有⽐较⼤的⽋缺。

以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数学听课评课记录,欢迎⼤家阅读与借鉴! 数学⽼师听课评课记录篇1 4⽉8号晚上7点我的公开课终于顺利地完成了,虽然只有45分钟,但为了准备这45分钟却花费了成倍的⼼⾎。

从接到此任务通知(⼤概在3⽉21号左右)我便开始进⾏构思。

当时要求那⼀周周五前要报课题。

⼼⾥话,要讲阅读或语法应该⽐较简单,但是我想起了胡校长那句⼝头禅:要有死在公开课上的勇⽓。

我想这次死⼀回吧。

我决定选⼀个⼤家很少尝试过的课题,于是我想讲讲词汇吧。

这项内容是英语学习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甚⾄是很关键的⼀部分。

确定主题后我开始查阅相关资料,最后决定以猜词为课题并进⾏了课的设计、撰写教案。

过了⼏天,我请赵云霞⽼师看了⼀下我的ppt,她说内容有些难。

然后,我⼜改了两天。

有⼀天中午,我叫了两个学⽣过来看了看,学⽣觉得有点多。

再后来,我⼜找了王瑞请教,她⼜给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直到开课前⼀天晚上才定稿。

第⼆天我⼜在我们班先试了⼀下,学⽣反映还不错,不过有⼏道题学⽣觉得答案不统⼀我⼜改了⼀下ppt。

直到8号晚⾃习前,我还去找了找宋⽼师讨教了⼀下板书的设计问题,宋⽼师也是⾮常耐⼼,关于板书设计给我了⼀定的指导。

这次公开课不仅给了我锻炼的机会,更让我感到了各位⽼师的关爱。

⼼理甚是感动。

事实上,对于英语⽼师,尤其是平时在本校教学中很少全英⽂教学的我来说,为了练习⼝语,我也花了⼀段时间恶补英⽂电影。

⼀个多⽉后,我觉得现在课堂上英语可以脱⼝⽽出了。

总之,通过此过程⾃⼰也受益匪浅,感觉⼀下⼦进步了很多。

上完课,点评⽼师给了⼀些建议,受益匪浅;⽐如:张玲⽼师说⼩组的评分应该给个总结性评价。

胡校长建议考虑⼀下技巧与知识本⾝孰轻孰重的问题。

赵鸿建议猜词后的中⽂⽤英⽂的同义词呈现可能效果更佳等等。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5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5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5篇1. 圆的认识(120字)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老师通过举例子、引入生活实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我们还进行了一些练习,巩固了圆的认识。

这节课让我对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分数的基本概念(150字)在这节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分数的基本概念。

她通过用可视化的方式展示了各种分数,如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等,并教会了我们如何将分数转化为百分数和小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分数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并且能够更灵活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小数与分数的关系(180字)这堂数学课上,我们讨论了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老师通过举例子,教给我们如何将小数转化为分数,以及如何将分数转化为小数。

她还强调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等价性,并给我们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不仅加深了对小数和分数的理解,而且能够熟练地在两者之间进行转化。

4. 变量与代数式(160字)这节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变量和代数式的概念。

她解释了什么是变量,以及变量在数学中的作用。

她还教会了我们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代数式,并用代数式解决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变量和代数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独立地应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5. 运算法则的应用(170字)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加减乘除运算法则的应用。

老师通过举例子讲解了如何运用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并给出了一些练习题,巩固了我们的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提高了我的运算能力,能够更熟练地运用运算法则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6. 二次根式(140字)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老师介绍了二次根式的定义,并教会了我们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

她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实际问题,让我们应用二次根式解决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二次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应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7. 坐标系和图形的认识(160字)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坐标系和图形的认识。

七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20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20篇

数学听课记录大家好,我是七年级上册数学的老师。

在这个学期里,我将为大家带来20堂精彩的数学课程。

以下是我为你们准备的听课记录,请大家一起来学习数学知识吧!第一节课:数学基础知识在这堂课上,我们复习了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学习了如何进行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此外,我们还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二节课:约分与简化在本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通过例题演示,我们掌握了如何约分以及简化分数的方法,并进行了一些练习题。

第三节课:分数的加法与减法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通过实例演练和练习题,我们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第四节课:分数的乘法与除法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通过示例分析和练习题,我们巩固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第五节课:百分数与百分比在此节课上,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概念和百分比的意义。

通过例题演示和实际问题,我们能够灵活地将分数与百分数相互转换,并能运用百分比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六节课:利率与利息在这堂课上,我们学习了利率和利息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例题的分析和应用,我们掌握了计算利息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第七节课:运算律与法则在本节课上,我们复习了整数和分数的运算律和法则,并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八节课:平均数与中位数此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平均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练和应用,掌握了如何计算平均数和中位数。

第九节课:比例与比例问题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概念和比例的性质,并通过练习题掌握了求解比例的方法和应用技巧。

第十节课: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在这堂课上,我们学习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并通过练习题巩固了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第十一节课:三角形的性质在本节课上,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包括角的性质和边的关系,并通过实例演练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十二节课:正方形与长方形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性质,并通过实际问题来运用所学的知识。

九年级数学听课记录10篇

九年级数学听课记录10篇

九年级数学听课记录10篇听课记录一: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掌握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2. 通过对二次函数图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3分钟)- 教师通过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图象(二次函数的特殊情况,如y = ax²+bx + c当y = 0时)引出二次函数的概念,展示几个简单的二次函数表达式,如y=x²,y = - 2x²+3x等。

- 提问学生根据表达式猜测图象的形状。

2. 探究二次函数y = x²的图象(12分钟)- 教师让学生列表,选取x的值(如- 3,-2,-1,0,1,2,3),计算对应的y值。

- 学生计算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这些点。

- 教师提问:从图象上看,图象的开口方向如何?对称轴是什么?顶点坐标是多少?学生观察后回答:开口向上,对称轴是y轴(x = 0),顶点坐标是(0,0)。

3. 探究二次函数y=-x²的图象(10分钟)- 同样让学生列表、描点、连线,绘制y = -x²的图象。

- 对比y = x²和y=-x²的图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开口方向(y = x²开口向上,y=-x²开口向下)、对称轴(都是y轴)、顶点坐标(都是(0,0))与二次函数系数a的关系。

得出当a>0时,开口向上;当a < 0时,开口向下,对称轴为x =-(b)/(2a)(这里b = 0),顶点坐标为(0,c)(这里c = 0)。

4. 课堂练习(10分钟)- 给出几个二次函数,如y = 3x²,y=-(1)/(2)x²,让学生说出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 教师巡视,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二次函数的图象形状是抛物线,a的正负决定开口方向,对称轴公式x =-(b)/(2a),顶点坐标公式(-(b)/(2a),(4ac - b²)/(4a))(简单提及,本节课主要是特殊情况b = 0时的探究)。

数学教研活动听课记录(3篇)

数学教研活动听课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由我校资深数学教师王老师主讲,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理解和把握;2. 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3. 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三、活动内容1. 王老师主讲课程:《分数的加减法》2. 听课教师:全体数学教师3. 活动流程:(1)王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2)听课教师进行点评;(3)王老师进行总结发言;(4)教研组长进行总结发言。

四、活动过程1. 王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本次教研活动,王老师以《分数的加减法》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们展示了如何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以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1)导入:王老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授:王老师详细讲解了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巩固练习:王老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王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注意事项。

2. 听课教师进行点评在王老师课堂教学展示结束后,听课教师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1)张老师:王老师的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手段丰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分数加减法运算规则时,王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李老师:王老师的课堂组织有序,教学目标明确。

在讲解过程中,王老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刘老师:王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浓厚。

王老师的课堂教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 王老师进行总结发言王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总结,并对听课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

王老师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一):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听课记录一、提出猜想,引入新知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呢?生:个位是3、6、9的数。

生:个位是0~9的数都有可能被3整除,如30、21、12&hellip;&hellip;生:个位是0~9的数都不必须能被3整除,如11、13、14&hellip;&hellip;(沉默片刻后,学生纷纷表示反对,并举出例子进行反驳)师: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出现了片刻的冷场)你们想透过自我的操作来发现这个特征吗?生:想!(跃跃欲试)二、实验操作,初识新知各小组用自我组里的小棒摆数摆数,并完成教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三、汇报交流,理解新知师:透过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生5:教师,我发现303、120、450、300、960等数能被3整除。

生6:教师,我发现用3根小棒怎样摆都能摆出3的倍数。

师:是吗,只能用3根小棒吗?(很多学生举手回答:6根、9根、12根&hellip;&hellip;)生7: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只要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必须能被3整除。

师: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再观察一下,你们必须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讨论一阵后开始举手)生8: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就是它所摆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生9:只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同学们真棒!自我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桌间互相再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略)五、回顾梳理,内化新知(略)本节课中,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透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

没有一味地套用教材,而是为学生创造了实验操作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了“猜想──失败──疑问──求知──解决等一系列过程,逐步地感悟到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所用小棒的根数有关。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7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7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7篇经过一天的团体听课观摩,让我见识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以他们各自的团队特色,给我们上演一场教育教学的视觉盛宴。

在这7节观摩课中,既有全国知名教师团队的特征,又有区域教学的特点,对我们来说,他们的课堂教学代表着当前课改,有很大的学习意义。

其中,来自北京的薛铮教师教授了《积的变化规律》这一课。

薛教师代表的是吴正宪教师团队,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薛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由具体的问题列出算式,从而发现问题:因数和积,谁变了是怎样变的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从而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这样的课堂,让学生由具体的问题发现规律,突出了教学的实效性。

浙江的学俞教师教授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给我印象最深,这整整一堂课中并没有使用任何课件,而是在课堂中就地取材,在纸包里装粉笔,用在课堂上的学生和教师的岁数、会场的。

人数,甚至用自我秃顶的头发来引导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的认识,学生们在俞教师诙谐幽默的教学中不间断的发现、思考,时时会有在场教师的阵阵笑声和掌声,经典的反复问话“小朋友你今年几岁啊”、“一共有a人,小朋友有30人,那么大人有多少人啊”,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虽然没有使用多媒体,但精彩程度却不亚于年轻的教师有课件的课堂,让我受益匪浅。

经过这次小学数学教学年会所收获的教学经验,反思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我们欠缺的还很多,我们离那些名师的教学还有必须的距离。

我们的教学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本事还需进一步的加强。

同样的一节"商不变规律"课,使我有了不一样的反思、不一样的体验……第一次行动(教学)……1、创设情景师: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里面的资料精彩吗?这天教师给大家讲个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

孙悟空西天取经回来后,就迫不及待的来到花果山看它的孩儿们,它给孩儿们带来礼物桃子,分桃子时,它想和孩儿们玩一玩,孙悟空说:"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猴子吧!"下头的孩儿们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孙悟空就说:"那好吧,把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怎样样?。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 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授课者:课题:方程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学生:秤、电子秤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二、介绍天平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

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一〕等式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学生:20+30=50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 X+20=70 2X=100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 70+20=90 50—20=30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 30<70是等式吗?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学生:方程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反复读。

举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20+30=50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30+X=50X+20=702X=10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四、练习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明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局部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老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老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②:“你看到图形了吗?”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

一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 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 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 5篇以下是五篇为一年级上册数学自创的听课记录:听课记录一:数字世界的初探今天,老师带领学生们进入了数字的世界。

通过生动的动画和故事,学生们学习了如何正确地书写数字0-9,并初步理解了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数量。

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争相回答问题,展现出了对数字浓厚的兴趣。

听课感受:数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而老师通过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听课记录二:加法的魔法在这一节课中,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加法的魔法。

通过用故事和实例来讲解加法的基本概念,学生们逐渐理解了如何将两个数相加得到一个新的数。

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一系列加法练习题,巩固了所学知识。

听课感受:加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加法的基本技能,展现出了数学教学的魅力。

听课记录三:图形的秘密本节课,老师带领学生们探索了图形的秘密。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图形的特点,学生们逐渐了解了图形的基本分类和特征。

在互动环节中,学生们积极参与,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听课感受:图形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们观察和比较不同图形的特点,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从而轻松地掌握了图形的相关知识。

听课记录四:生活中的数学——长度与重量在这一节课中,老师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向学生们介绍了长度和重量的概念。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和重量,学生们逐渐理解了如何使用数学来描述和比较物体的属性。

听课感受: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还能够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听课记录五:时间的奥秘本节课,老师向学生们揭示了时间的奥秘。

通过讲解时钟的结构和功能,学生们逐渐理解了如何读取时间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数学听课记录本范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数学听课记录本范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一):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听课记录一、提出猜想,引入新知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呢?生:个位是3、6、9的数。

生:个位是0~9的数都有可能被3整除,如30、21、12……生:个位是0~9的数都不必须能被3整除,如11、13、14……(沉默片刻后,学生纷纷表示反对,并举出例子进行反驳) 师: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出现了片刻的冷场)你们想透过自我的操作来发现这个特征吗?生:想!(跃跃欲试)二、实验操作,初识新知各小组用自我组里的小棒摆数摆数,并完成教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三、汇报交流,理解新知师:透过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生5:教师,我发现303、120、450、300、960等数能被3整除。

生6:教师,我发现用3根小棒怎样摆都能摆出3的倍数。

师:是吗,只能用3根小棒吗?(很多学生举手回答:6根、9根、12根……)生7: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只要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必须能被3整除。

师: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再观察一下,你们必须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讨论一阵后开始举手)生8: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就是它所摆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生9:只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同学们真棒!自我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桌间互相再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略)五、回顾梳理,内化新知(略)本节课中,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透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

没有一味地套用教材,而是为学生创造了实验操作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了“猜想──失败──疑问──求知──解决等一系列过程,逐步地感悟到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所用小棒的根数有关。

当学生透过操作对新知有所感悟后,就必然产生说的愿望。

于是,安排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两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感悟各抒己见,大胆争议甚至激烈辩论。

数学教师听课记录3篇

数学教师听课记录3篇

数学教师听课记录第一篇:主题:二次函数日期:2019年10月14日地点:XX中学受教者:高一数学教师讲师:罗老师本次课程中,罗老师主要讲解了二次函数的基础概念和性质。

她形象生动地解释了二次函数图像的变化以及对参数的依赖。

具体来说,她提到了以下内容:1. 二次函数的定义和形式:y = ax² + bx + c。

2. 二次函数开口方向的判断方法,以及相关图像变化的解释。

3. 二次函数对称轴的计算方法和性质,通过恰当的例题,说明了对称轴的重要性。

4. 二次函数两个特殊点的计算方法,即极值点和零点的求解方式。

5. 二次函数图像与参数的关系,包括a、b、c对图像形状的影响。

总之,这节课让我收获很多。

罗老师授课生动形象,与学生的互动也非常积极,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妙。

同时,她运用了丰富的教学方式(如黑板绘图、课堂问题以及小组合作讨论等),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篇:主题:三角函数日期:2020年1月11日地点:YY中学受教者:高二数学教师讲师:王老师本节课上,王老师介绍了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例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知识点。

具体来说,她提到了以下内容:1. 三角函数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等基础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依存。

2. 三角函数图像的性质,如周期、对称轴等,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3. 三角函数的反三角函数,如反正弦函数、反余弦函数和反正切函数等,以及相关例题的解法。

4. 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求解三角形边长和角度、电磁波振荡等。

总之,王老师的讲解详细透彻,内容丰富多样,让我们深入了解三角函数知识点。

她还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在小组合作的环节中,我们互相讨论、思考、解答问题,得到了课堂实践的锻炼和提升。

第三篇:主题: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日期:2020年3月15日地点:ZZ中学受教者:高三数学教师讲师:李老师本节课上,李老师主要讲解了数列和数学归纳法的基础和应用。

数学听课记录10篇

数学听课记录10篇

数学听课记录10篇
第一篇听课记录
内容:在本节数学课上,老师讲解了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他首先解释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和一些基本概念,如顶点、对称轴和判别式。

接着,他用具体的例子演示了二次函数的图像如何根据其相关性质进行变形和平移。

最后,老师还介绍了一些实际应用,如抛物线的轨迹和最值问题。

整节课内容丰富,让我对二次函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篇听课记录
内容:在本节数学课上,老师讲解了复数与复数运算。

他首先介绍了复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包括实部和虚部。

然后,老师教授了复数的四则运算规则,并用实例进行了详细解释。

他还提到了复数在几何中的应用,如平面向量的表示和旋转操作。

整节课内容清晰明了,让我对复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第十篇听课记录
内容:在本节数学课上,老师讲解了概率统计中的抽样与数据收集。

他首先介绍了概率抽样的概念和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

接着,老师讲解了抽样误差和样本容量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

最后,他还介绍了常用的数据收集方式和调查设计。

整节课内容内容丰富,让我对抽样和数据收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以上是我对数学课的十篇听课记录。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我收获了许多数学知识和技巧,增强了我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60篇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60篇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60篇一、听课基本信息。

1.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2.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3. 授课班级:三年级[X]班。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3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有3组气球,每组有12个气球的情境图,提问学生:“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们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呢?”- 学生回答:“有3组气球,每组12个。

”- 教师接着问:“那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呢?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2. 新授(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12 + 12+ 12 = 36,并在黑板上列出算式。

- 然后教师提出:“除了用加法,我们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12×3,那12×3等于多少呢?我们可以用小棒来摆一摆。

”-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摆小棒,先摆1捆(10根)和2根表示12,一共摆3组。

- 引导学生观察小棒图,说:“我们先看单根的小棒,2×3 = 6根,再看整捆的小棒,10×3 = 30根,最后把它们加起来,30+6 = 36根。

”-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竖式计算的过程:12.× 3.-36.- 教师详细讲解竖式计算的步骤:先将3与12个位上的2相乘,二三相得六,写在个位下面;再用3与12十位上的1相乘,一三得三,写在十位下面。

3. 练习(15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几道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练习题,如:23×2、31×3等,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 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课堂,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 练习完成后,教师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进行讲解。

4. 课堂小结(2分钟)-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 教师强调:“在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我们可以用小棒来帮助理解,还可以用竖式计算,要注意数位对齐。

”三、教学评价。

数学听课记录

数学听课记录

数学听课记录数学听课记录精选(精选14篇)教师在听课的时候需要做好听课记录,数学听课记录怎么写呢?下面一起去看看店铺整理的数学听课记录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听课记录篇1活动主题:第八届小学数学教学大赛部分获一等奖教师“精彩课堂、名家评析”互动研讨会对象:北京市小学数学教师早就得到这次活动的消息,本想两天都听,结果因为昨天又是京师论坛又是开题报告,所以只听了今天上午的课,现将本人最钦佩的一堂课的听课笔记在此分享。

再次对麻明家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第二节:《圆的面识》五年级麻明家(山东)课前谈话:1、组织学生整理学具。

2、老师喜欢同学们眼睛看着我。

很好,都看着我啦。

还记得我吗?记得我什么?来介绍一下自己?“五一小学”这个校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3、老师有个习惯,每堂课前都讲个小故事,叫做“小故事,大智慧”。

上课之前,讲个小故事。

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吗?本来是想知道大象的重量,结果去称石头的重量,这是为什么呀?干嘛不直接称大象啊?大象的重量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称得出来,所以曹冲通过称同样重量的石头,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了。

……评:用小故事的形式,课前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思维基础。

如果说《圆的面积》一课,探索“圆的面积”相关知识是课堂的一条明线,那么体验、反思、改进“转化”这一思想方法便是一条贯穿整课的暗线。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认识圆面积。

1、出示圆形纸片,这是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面积。

板书课题。

2、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圆的面积?请生上台指出来。

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洁清晰。

二、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一)起1、启发思考:怎么求圆的面积,在大脑中检索一下,咱以前要研究一种什么新的东西,都用的是哪些方法?(把它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以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为例说明)2、那么圆形能不能转变成其它图形?小组合作商量商量,试试看。

数学课堂听课记录

数学课堂听课记录

数学课堂听课记录 数学是⼈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严格描述的⼀种通⽤⼿段,可以应⽤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为定义的。

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数学课堂听课记录,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数学课堂听课记录篇1 ⼀、导⼊: 1、⽣活中你在哪见过圆? 对于圆我们有没有深⼊学习的必要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进⼀步学习⼀下。

2、看见过⽅形的车轮吗?(课件:唐⽼鸭骑⽅形车轮的车⼦) 为什么笑呀?(⽣述原因) 3、摸⼀摸⼿中的圆⽚,在桌上滚⼀滚,感觉怎么样?(没有棱⾓) 我们说⽅形能给⼈以阳刚之美,那么圆形给⼈以曲线美,圆形是平⾯内⼀种封闭的曲线图形。

4、唐⽼鸭骑车时它的表情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不平稳) 学⽣模拟平稳着⾛路。

5、(课件:⼩强骑车)车轮安装时该把车轴安装在什么地⽅?(圆的中⼼) (课件:⼩红平稳骑车)猜想为什么安在中⼼⾛起来就能平稳了?(圆点到圆边的长度⼀样) 板书:圆中⼼的⼀点到圆边上任意⼀点的线段都⼀样长。

6、指名指出课题中圆的圆边上、圆内、圆外。

⼆、新课: 下⾯我们来证实圆中⼼到圆上的线段都⼀样长。

1、可以怎么证明,师述⽅法,学⽣找⼿中圆的中⼼,找到后⼩组交流。

2、指名说是怎样找的? 谁⽤的是对折的⽅法?能找到圆中⼼到圆上的线段吗?能找到⼏条?画出来。

圆⾥这样的线段有⽆数条。

3、证明这⽆数条线段⼀样长,你有什么⽅法?⼩组讨论。

指名说⽅法。

4、边展⽰边指出定义:圆⼼、半径(⼀样长、⽆数条) 能解释车轴为什么安装在圆⼼上了吗? 5、看圆形的折痕有没有⽐半径更长的线段的呢? 有什么特性?⾃⼰来解决,完成“⼯作报告单”。

学⽣尝试,教师巡视。

全班对照报告单交流。

(通过圆⼼,两个端点都在圆上,叫直径,⽆数条,长度相等,和半径的关系,⽤字母表⽰) 6、回顾我们学到的这些知识是怎么得到的?观察——猜想——实践——获得 提倡这种学习⽅法。

三、会画圆吗?⾃⼰画⼀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数学听课记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评: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

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

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