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3课导学案(2020年整理).pptx

合集下载

必修2专题八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导学案

必修2专题八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导学案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欧洲联盟的形成过程,剖析欧洲国家的一体化由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转变的原因和实质;(2)了解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过程,由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原因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3)了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过程,明确其特点及出现此特点的原因。

掌握中国在加入该组织后所发挥的作用,并由此引申出中国在经济区域集团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了解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难点: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一、自主学习:独学(一)欧洲联盟1、背景:相似的、统一的、西欧的衰落、的形成。

2、过程:1951年成立;年经济共同体和成立;1967年成立;1992年成立;1999年正式问世。

3、影响: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1、背景:为扩大,促进。

2、过程:1992年签订《》;1994年正式成立。

3、意义:加强了经济,促进了。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过程:1989年,会议,正式成立;1991年,汉城会议,通过《》;1991年,中国、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加入。

2、意义:促进了和自由化、及的合作。

二、尝试解决问题——对学+群学(合作交流,互帮互学,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简述欧洲联盟的形成过程及其作用。

知识链接一、欧洲联盟成立的意义1.对欧洲: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2.对世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3.对中国:欧盟的关税、规则、壁垒,包括手续都是统一的,中国如进入其中一国,也就进入了欧盟各国,减少了入关和流通成本。

同时,欧盟各领域都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出现的原因1.20世纪60、70年代后美国世界霸主地位衰落,日本和西欧崛起,使以美国为主的世界经济格局向美国、日本、西欧相抗衡的三极格局转变。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十三课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十三课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十三课导学案课题: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备课:蒋碧云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2)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日常生活的变化。

学习难点: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

学习过程:一、课前小测:(温故知新)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制定了“”战略,确立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面向、面向。

建国后,在“”、“”方针的指导下,文艺领域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二、新知探究(在书上相应地方画记并背记)(一)日常生活的变化1.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还保留着时期的式样。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逐渐多样化。

2.改革开放以来,食品日益丰足,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主食消费的比例,肉食、和消费的比例逐渐增加。

3.在居住方面,居住面积比以前了,室内的和装饰大大改观。

交通通讯方面,电话、日益普及,坐飞机、买私车不再稀罕。

4.如今,人们日常消费开始进入追求的阶段。

人们的生活进一步得到充实。

参加各种文娱、健身活动的越来越多。

(二)就业制度的变化5.企业打破了“”,职工不再吃“大锅饭”,正在废除。

6.和劳动合同制逐步实现。

7.大学毕业统分制度已经取消,建立了,采用制度。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8.1998年,国务院颁布《》,在全国城镇建立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9.我国还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兴办了各种。

三、整合提升10、材料一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发行全国通用粮票,规定凭票供应粮食。

材料二在计划经济的时代,物质严重匮乏,为缓和供应的紧张,保持物价的稳定,国家对生产和供应加以控制,大到钢铁,煤炭、粮食、布匹,小到毛巾、肥皂,都是按计划生产和销售的。

材料三 1960年,粮票进入餐馆,到1962年上半年,北京……凭票证供应的商品达102种。

第23课时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导学案

第23课时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导学案

第23课时《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导学案【学习目标】【重点】】创新的现实作用【难点】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知识梳理】(P78——80)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创新):①②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①②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文化创新):①②③【合作探究】马化腾从深圳大学毕业后开了腾讯公司。

马化腾一开始就非常注重科技创新。

公司安排员工出国学习先进科技,回国后自主研发。

开发出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工具,就是QQ,它集寻呼、聊天、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多种功能于一身。

备受欢迎。

公司市场占用率越来越大。

探究一:科技创新对腾讯公司的发展有何影响?过了一段时间,马化腾发现公司很多员工跳槽,有部分员工缺乏进取心、偷懒,另外有些员工觉得收入分配不公。

他别出心裁地宣讲他提出的“人学论”:人是每一个关键节点、每一种战略打法的最终执行者。

对员工规范管理、高薪激励的结合可以对效率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于是公司立即着手进行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和严格的惩罚制度。

从而理顺了生产经营关系,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

公司成为第四大国际互联网巨头。

探究二:马化腾的“人学论”与公司制度变革有何联系?在长期的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变革实践活动中,马化腾的管理哲学由过去的严厉训斥、苛刻要求、无情开除转变为尊重人,培养人,善待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

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效率意识不断增强。

公司文化也由过去的残酷竞争文化发展成和谐竞争文化。

公司通过不断的变革,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探究三:实践创新对公司员工思维方式和企业文化有何影响?【思考判断】(1)创新就是否定一切。

(2) 凡是新出现的事物,都是人们创新的结果。

(3) 只要创新就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4) 没有辩证否定就没有发展,因此,只要否定,就能发展。

【思维拓展】1、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唯物论依据:创新意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3.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4.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年月在召开。

2.大会的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的作用;②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作为首都,以为代国歌,以___________为国旗,采用_______纪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

推翻了、封建主义和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的国家,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的力量。

4. 年,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合作探究1.阅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想一想“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三、练习巩固1.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所有地区全部解放4.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A.西藏地区和平解放B.香港、澳门回归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5.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第23课 《孟子三章》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23课 《孟子三章》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23课《孟子三章》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预习导学案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重点)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重点)3.正确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益。

(难点)一、知作者、明背景1.作者介绍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合称“孔孟”,被尊为“亚圣”。

他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

宣扬“仁政”“王道”,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阐述了儒家重民思想。

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著作有《孟子》。

2.写作背景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

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就是宣扬“仁政”“王道”,“民贵君轻”的思想。

3.作品背景《孟子》是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开合自如,长于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

《孟子》体例属先秦散文当中的对话体。

对话体散文《孟子》是语录体散文(《论语》)向专题性论文(《庄子》)过渡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通过对话展开辩论说理,相当于今天的议论文。

孟子以发扬孔子学说为己任,勇敢地担当起思想界拨乱反正的重担,顽强地击败了一个个强大的敌手,终于使“邪说者不得作”。

所以说,孟子的才干和思想也是在激烈的斗争中磨炼出来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他对自身及对人们的自身要求;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是他人生经验的一部分。

4.关于“四书”、“五经”和“六艺”。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3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3课

课型:新课李场镇初中“高效课堂”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目标:知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及创作背景,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梵高的作品《向日葵》。

2.学习重点:托尔斯泰及其作品,梵高和《向日葵》,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

二、自主学习案1、自学教材(学法指导:认真阅读课本,做好勾划和批注)2、自学检测:(1).德国的__________是伟大的作曲家,也是一位_________革命的热情歌颂者。

第三交响曲《__________》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完成于1804年,为________写的,它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__________的交响乐作品,标志着他在思想上和______的成熟。

(2)._______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出生于贵族家庭,一生积极探索人生的意义,寻找改造社会的良药。

面对种种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完成了____ _____ _____ ____和《复活》等不朽名作。

这些作品描写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图景,深刻揭露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________称之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3).近代绘画艺术不断革新,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画家。

荷兰的___________就是其中的一位。

《________》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法国南方灿烂的________赋予他创造灵感。

画面艳丽而又和谐、幽雅,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____________的无比热爱。

3.自学疑点:请将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三、合作探究案探究一:1.贝多芬说:“I will take fate by the throat. It will not bend me completely to its will.”(1)这句话的中文大意是什么?(2)当时贝多芬遇到了怎样的厄运?(3)他怎样“扼住命运的咽喉”?(4)哪一首乐曲标志着贝多芬在艺术上和思想上的成熟?(5)这首交响曲反映了哪一个重大的社会题材?探究二:.列宁为什么称赞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四.巩固训练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俄国作家是()A .列夫•托尔斯泰B .普希金C .果戈里 D. 泰戈尔2.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①《战争与和平》②《安娜•卡列尼娜》③《钦差大臣》④《戈拉》A ①③B ①②C ①④D ②③3.《向日葵》这副名画的作者是()A.达•芬奇B.拉斐尔C.米开朗琪罗D.梵高4.“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八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八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学习目标:一、知识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二、方法阅读资料概括表达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三、情感感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学习难点及突破策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本课难点通过回忆革命史和当时国际形势分析进行分析。

学习过程:一、阅读质疑,自主探究:1、阅读教材归纳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2、学生观看开国大典盛况的插图,开展“接力讲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活动。

(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讲话、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分解提问、回答)3、简答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4、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背景、时间和意义?二、多元互动,合作探究小组问题老师的问题:(1) 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2) 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目的是什么?你能说出碑文的三个时间的含义吗?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你想到了什么?三、堂清练习,目标探究1.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会议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C.中共“八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2.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A.毛泽东B.朱德C.周恩来D.刘少奇4.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A.《共同纲领》B.《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5.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大陆全部解放6.今年(201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多少周年?()A.30周年B.40周年C.62周年D.59周年7、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B.渡江战役C.西藏和平解放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8、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是什么?四、迁移应用,拓展探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理解?板书设计准备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政治协时间国际意义时间和意义商会议过程国内意义学后反思: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学习目标:一、知识建国初期稳定经济秩序的措施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二、方法分析稳定经济秩序的措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对巩固人民政权的意义。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说课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说课课件(共23张PPT)
程中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图片、地图和史料以及多媒体,教师可通 过课文的叙述,引导学生查找更多的材料,了解更多知识。同时教师要注意 通过设计历史情境和分析史料,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对当今时 代的主题及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进行探索。
• 六、教学方法:图片史料分析法、比较法、自主学习法
(1)建立的依据: ①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 ②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 。 ③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 、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④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 展。 (2)行动(措施) ①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②2014年11月,中国设立丝路基金,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予资 金支持。 ③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 成立。
1.传统的全球治理机制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主要国际组.织 ,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世界贸易组织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 作用。 (2)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 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 决的问题。 2.新的治理机制(解决问题的途径)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 代潮流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共赢的时代潮流》。第八单元《当代世界 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是世界史的当代部分。本单元的重点包括:当代 世界发展的特点: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当代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本单元包括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第 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这两课的逻辑关系是历史因果关 系。本单元的学习目的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发展 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 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共同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为了更好 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导学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导学案北师大版

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寄语:★生命的精彩源于挑战,有挑战才有激情,有挑战才有超越。

学习目标:1、说出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等基本史实。

2、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一、前置测评:罗马帝国建立和灭亡的时间分别是?(小组抢答、学生点评。

3分钟)二、认定目标:学生认真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看课本118—120页,对照提纲自主学习,在课本上完成标注,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并展示学习成果(15分)【一】耕田人与牧羊人的冲突:了解:富饶的区域对于相对贫穷的世界来说就象一块磁铁吸引着人不断地到世界侵扰抢掠。

是古代暴力冲撞的表现之一【二】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1.除了文明和文明的冲突,古代历史中文明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文明之间的冲突,比较典型的就是战争和。

2.希波战争:公元世纪后半叶,西亚的波斯帝国向爱琴海地区扩张,危及希腊城邦的独立与自由,希腊城邦和奋起反抗。

希腊方面多次打败波斯军队的侵犯,取得战役和海战等战役的胜利。

3.亚历山大东征:①、公元前4世纪,爆发了城邦之间的战争,衰落了,北部的一个落后的城邦强大起来。

②、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公元前年,国王亚历山大率领军队,灭亡了包括、在内的庞大的帝国,一直打到河流域,建立亚历山大帝国。

③、亚历山大东征的意义:4.暴力冲撞的影响:在客观上起到了、的作用,但是它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三】古代文明的和平交流1.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式,除了外,也有的方式。

2、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经过人的传播,成为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

3.马可·波罗是13世纪的商人。

年,他随叔父来到中国朝的上都。

4、年回到威尼斯后,马可·波罗把他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叫作《》。

5、主要影响:本书向西方人介绍了当时繁荣富庶的东方。

对西方人追求,在海——体验感悟、讨论、互动探究1.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有哪两种主要的类型?二者之间有何区别?2.为什么说暴力冲突也是文明交往的重要形式?明的冲四、达标测评:1. “把战争带给亚洲,把财富带回希腊”,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帝国的是()A.伯利克里B.查理·马特C.屋大维D.亚历山大2.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一、明清时代的经济社会形态变革1.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和变革在明朝中后期,社会矛盾逐渐加剧,土地兼并现象严重,造成了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同时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无地无业的游民。

社会动荡不安,让人们开始对现行政治体制产生怀疑和不满,这也是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2.清朝的开发和经济政策清朝在建立初期实行了一系列开发政策,包括招降引诱和屯田开垦等措施,扩大了国土领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还实行青黄白红四种标志着地位和身份的划分,使得社会阶层更加明确,但也导致了社会不公平的现象逐渐加剧。

3.明清时代的海外贸易和海疆拓展明清时期,海外贸易逐渐兴起,中国开始与欧洲、东南亚等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并吸引了外来商人和传教士的到来。

清朝时期更是实行海禁政策,导致了中国与外国贸易逐渐减少,加重了国内经济的困难局面。

4.原有制度与新兴力量的矛盾在明清时代,原有的封建制度与新兴的资本主义力量之间发生了矛盾和冲突。

封建社会的残余制度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而资本主义的新兴力量却在不断蓬勃发展,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崩溃。

二、明清时代的政治制度演变1.明朝中后期的政治改革和变革明朝在中后期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如洪武革命、中兴革新等,试图改变社会现状和政治体制。

然而,由于官僚集团的腐败和专制控制,这些改革往往无法持续,最终未能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导致明朝的灭亡。

2.清朝的政治体制和治理清朝在建立初期实行了满洲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设立了宗室世袭制度和重臣辅政等措施,巩固了政府的权力和稳定。

然而,清朝的政治体制也存在着官僚腐败和内外交困等问题,最终导致了清朝的覆灭。

3.明清时代的闭关政策和对外关系明清时期,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闭关政策,限制了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导致了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和往来逐渐减少。

这种封闭的政策不仅使得中国的贸易受阻,也使得中国在对外关系上逐渐失去优势和地位。

4.政治体制变革的必要性和问题明清时代的政治体制变革,既是历史的必然,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十七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标要求】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网络探索通过历史网《史海荡舟》,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历史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通过学习建国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让学生明白我国有些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继承传统立志成材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学习目标】1、掌握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杰出科学家的事迹;2、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和意义;3、通过学习几位科学家的事迹,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学习他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

【学习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的事迹【学习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讲述故事、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一、“两弹一星”.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2.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二、籼型杂交水稻.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

他因此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合作探究】、原子弹杀伤力极强,中国为什么还要研制并拥有它?对此,你如何看待?2.本课提到的邓稼先、袁隆平等杰出科学家,他们具备哪些优秀品质?谈谈你如何看待。

八年级八下23课ppt课件ppt

八年级八下23课ppt课件ppt

写作技巧
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对比 、引用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说 服力。
文章语言简练、准确,表达清晰,易 于读者理解。
作者在阐述观点时,采用了事实和数 据作为支撑,使得观点更具说服力。
04 课文主题探讨
主题思想
课文通过描述一个家庭在面对 困境时的团结和努力,传达了 家庭的力量和亲情的伟大。
强调了面对困难时,家庭成员 之间的相互支持和鼓励的重要 性。
展现了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元 ,在困难时期所发挥的不可替 代的作用。
主题的启示
启示我们珍惜家庭, 感恩家人的付出和陪 伴。
告诫我们要在家庭中 醒我们在生活中遇 到困难时,要勇敢面 对,并寻求家人的支 持和帮助。
学习建议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 问,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学习展望1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更多 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 坚实的基础。
学习建议3
建议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谢谢聆 听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与环 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 制约,共同维持相对稳 定的动态平衡。
本文中出现了许多长句 和复杂句式,例如“全 球变暖不仅会导致冰川 融化、海平面上升,还 会引起极端气候事件的 频繁发生。”等,需要 学生认真阅读并理解。
03 课文结构分析
段落大意
01
02
03
段落1
介绍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概述了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
句子解析
01
02
03
04
05
全球变暖是指地球的平 均气温持续上升的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温室 气体所致。

安徽省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3课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课件

安徽省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3课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课件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
古时候,印度人把一些横线刻在石板上表示
数,一横表示1,二横表示2……后来,他们改 用棕榈树叶或白桦树皮作为书写材料,并把一 些笔画连了起来,例如,把表示2的两横写成Z 等。公元8世纪,一位印度的数学家堪克,随商 队来到巴格达,他的很多书籍被译成阿拉伯文, 他所用的这种印度人创造的数字也随之传到阿 拉伯各地。后来这种记数法又由阿拉伯商人带 到西方,欧洲人误以为这是阿拉伯人的文化成 就,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亚历山大(前336—前323年在位),
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之子,自幼受希 腊文化的影响,特别爱读《荷马史诗》, 崇拜《伊利亚特》中的英雄阿溪里,在 事业中努力加以模仿。16岁起,他就随 父征战,挥师南下。18岁,他指挥马其 顿军右翼,击败希腊联军。两年后继位, 他以马其顿、希腊联军最高统率的身份, 组织东侵。据说在远征中,他命令一切 人“把世界当做自己的家乡”。
它“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 人的中国文明”。
——1971年意大利驻联合国 代表芬奇在欢迎我国参加马 可·波罗东游700周年纪念活动代 表团时如是说。
2004 年 10 月 马 可 ·波 罗34代孙帕 多莱基亚先
生来西湖 “祭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当堂作业
1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匈奴蒙古民族对中原农 业地区和欧洲农业地区的冲击属于( )
2.同学们自学P118小字部分“耕田 人”与“牧羊人”的冲突,了解古代 社会中“耕田人”“牧羊人”的生活 方式和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交 往,认识其规律是先进的农业文明得 以继承和发展。
请同学们精读全课,探究、回答下列 问题:
1.归纳古代文明传播两种方式,结 合史实说说它们的区别。
2.从希波战争和亚历山大东征这两 次区域文明之间的冲突为例,想一想 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突对人类文明 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八年级下册历史北师版第23课教案范文

八年级下册历史北师版第23课教案范文

八年级下册历史北师版第23课教案范文海阔凭你跃,天高任你飞。

愿你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八年级下册历史北师版第23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八年级下册历史北师版第23课教案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冯云山在紫荆山区布革命活动。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太平军的胜利进军。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及意义。

太平军北伐和西征的概况。

北伐失败的原因。

在教师启发下,学生通过对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进行评价,从而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师讲述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的经过,学生总结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从而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北伐军将士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时的中国,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原有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决定了太平天国在承担反封建任务的同时,必须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重任,这是过去的农民战争所没有的。

地位分析:本节课讲授的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和五口通商之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已经侵入了中国,中西之间的激烈碰撞,原有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这对太平天国运动从发动形式到整个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因其明确的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把中国农民战争推到了峰。

重点分析:⑴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过程是重点。

作为初中历史教学,对于高中学生必须分析的类似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这样的问题,并不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

而像金田起义、定都天京这样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同时可以描摹出鲜活的历史人物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3课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3课导学案

第 23 课文明的触犯与交融【认定目标】 ( 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说出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等基本史实。

2.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流传等史实,商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域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3.列举古代文明之间交往方式的种类,说出他们之间的差别。

【自主学习】请你阅读课文后,自主达成下边问题古希时古代文波间代明之战著间的争文名战暴力役明矛盾亚概的历山大况冲东征撞影与响交融古阿发代文拉伯数明明之字传间的和平沟通播马著可·波作罗著作影响文明之间的暴力矛盾与和平交往的共同作用【共同研究】1.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有哪两种主要的种类?两者之间有何差别?2.为何说暴力矛盾也是文明交往的重要形式?【拓展练习】2.(2011·牡丹江中考)和平交往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主流。

以下不属于人类和平交往的是A.鉴真东渡B.玄奘西游C.亚历山大东征D.马可·波罗来华3.( 2011·乌鲁木齐)世界古代史上,在不一样期间不一样地域,先后盛行了一个个有影响的大帝国。

在以下帝国中,按盛行时间次序摆列正确的选项是A .拜占廷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B .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亚历山大帝国C.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 D .拜占廷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4.(2009·烟台中考)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

据此,你以为在东西方文化沟通中充任使者的是()A .马其顿人B.阿拉伯人C.中国人D.法兰克人5.(2009·太原中考)反应古代中西文明交往的史实是()A.大化改新B.北魏孝文帝改革C.鉴真东渡D.马可波罗来华6.(2010 ·青岛 ) 不论世界各国的文字多么不一样,阿拉伯数字却不需要翻译,人们都能认得。

其实阿拉伯数字其实不是阿拉伯人开创,它的创建者是()A.古代苏美尔人 B .古代印度人C.古代埃及人D.古代犹太人7.(2009·河池中考) 13 世纪时,有一位意大利人到中国生活了17 年,他仔细观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

《内战爆发》导学案 2022年部编版历史八上学案

《内战爆发》导学案 2022年部编版历史八上学案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

2.使学生了解、掌握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进行的一系列努力和斗争,重庆谈判和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相关情况,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透过事物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资料,认识美蒋勾结的实质、中共的正确对策,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通过学习解放区的自卫反击等史实,认识中共分析时局的准确性和作战方针方法的正确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格观使学生认识国民党反动派独裁内战的反动本性,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重庆谈判、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教学难点】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十四年抗战,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

当时放眼我们整个中华大地,除了胜利的狂欢,更多的是衰败的经济,凋敝的民生,停滞的教育,流离失所的人民。

展示图片:全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战争造成的衰败景象。

,延安人民欢庆抗战胜利,庆祝抗战胜利的游行,战争毁坏的城市这时政府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休养生息,进行国家建设。

但是蒋介石却发动了内战,再一次将中国人民推入了战争的深渊!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学习《内战爆发》。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重庆谈判1.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面商国家大计。

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的罪名强加到身上。

为了尽一切可能,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2.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

双方同意以、、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邀请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3.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

会议讨论了建立、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的方针。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3课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导学案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3课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导学案

第23课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学案
二、课堂探究:请积极参与,展示自己和集体的风采。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课堂故事会:我家变化我来讲!
2、我是小老师:请根据你的观察,在你的身边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问题?请作为小老师提出问题并邀请其他同学来回答。

(二)就业制度的变化
1、探究思考:“铁饭碗”为什么要打破?
2、延伸反思:你是否参与过竞选?如果让你参与竞选班干,你愿意为同学们做什么?
(三)社保制度的建立
1、思考提议: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有朝一日我们的父母、我们自己都会老去,你对于社会保障制度还有哪些好的建议?
2、感恩践行:我们可以为正在老去的父母做些什么?我们要为终将老去的自己准备什么?
三、课后拓展:课后我们依然是朋友,希望我们继续交流。

1、你觉得什么是幸福?你能描述10年后你一天的幸福生活吗?
2、请你为15年后的自己设计一张名片!
请任选一个问题思考回答,你可以通过QQ:114668036,Email:xc12zlibin@和老师进行课后探讨和交流。

李彬,1986年出生,2006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共党员。

中学历史一级教师,安徽省历史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安徽省第二届农远教学应用新星,宣城市骨干教师,宣州区示范班级班主任,宣州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现任安徽省宣城市第十二中学教务处处副主任、2015届年级部部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 古 代 希波
时间
代 文 明 战争
著名
之间 文
战役
明 的 暴 亚 历 山 概况
力冲
的突
大东征

影响 撞


融 古 代 阿 拉 伯 发明
文 明 数字 之间
传播
的和 平交 流
马 可 ·波 罗
著作 著作
影响
文明之间的暴力冲突与和平 交往的共同作用
【共同探究】1.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有哪两种主要的类型?二者之间有何区别?
4.(XXXX·烟台中考)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
据此,你认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充当使者的是( )
A.马其顿人
B.阿拉伯人
C.中国人
D.法兰克人
5.(XXXX·太原中考)反映古代中西文明交往的史实是( )
A.大化改新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鉴真东渡
D.马可波罗来华 6.
1
2.为什么说暴力冲突也是文明交往的重要形式?
【拓展练习】
2.(XXXX·牡丹江中考)和平交往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主流。下列不属于人类和平交往的是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游 C.亚历山大东征 D.马可·波罗来华 3.(XXXX·乌鲁木齐
)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先后兴起了一个个有影响的
大帝国。在下列帝国中,按兴起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拜占廷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 B.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 D.拜占廷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第 23 课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 说出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等基本史实。 2.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 往的历史意义。 3. 列举古代文明之间交往方式的类型,说出他们之间的区别。
【自主学习】请你阅读课文后,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A.《荷马史诗》 B.《天方夜谭》
C.《战争与和平》 D.《马可·波罗行纪》 8
.(XXXX·广西南宁)(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公元 1 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一起,练成了一条从苏 格兰高地到中国海、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从而使各帝国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1)材料一中“汉帝国”通过什么途径与欧亚大帝国连成一条“文明地带”?其 开拓者是谁?(2 分)
(XXXX·青岛)不管世界各国的文字多么不同,阿拉伯数字却不需要翻译,人们都能认 得
。其实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首创,它的创造者是( )
A.古代苏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代埃及人
D.古代犹太人
7.(XXXX·河池中考)13 世纪时,有一位意大利人到中国生活了 17 年,他认真考察各地
的风土人情和物产。他的东方经历和见闻记述在一书中,此书是( )
(3)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结合上述材料思考, 我们该如何将这种“和而不同”的文化态度落实到行动中去?(1 分)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