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桥梁墩身混凝土起砂现象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桥梁墩身混凝土表面产生流砂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G S 了用 于 导 航 、定 位 、 P除 测 量外 .由于 G S P 系统 的空 间卫
星上载 有 的精确 时 钟可 以发 布时
运 送危 险 物 品 的 车辆 上 安 装 G S P
系统 ,以便 能更 好 的掌握 这 些车 辆 的运 行情 况 ,确保 安全 。
收 稿 日期 .2 0 — 9 1 050 —8
简 单 的路 线 、通 过 高 速 公 路 路
段 次 数 最少 的路线 等 的计 算 。
也 可随 时 与被跟 踪 目标 通话 .实
行管 理 。
开创 意义 的高新 技术 之一 .其 全
球 性 、全 能性 、全 天候性 的导航
人 工 线 路 设 计 是 由 驾 驶 者 根 据
自 己的 目的 地 设 计 起 点 、终 点 和 途 经 点 等 。 自动 建 立 线 路 库 。 线 路 规 划 完 毕 后 . 显 示 器 能 够
摘要 :在 桥 梁 混凝 土 的施 工 中 ,为 防止 混 凝 土 表 面 产 生 的 流 砂 现 象 ,施 工 单 位 采 用 了普 通硅 酸 盐 水 泥 等有 效 措 施 ,使 问
题得 到 了很 好 的解 决 。 让整 个桥 梁工 程 的 质 量 又 上 了一 个 新 台阶 。
关键 词 :桥 梁墩 身 ;流 砂 ;预 防 中 图 分 类 号 :U 4 . 4 83 3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 — 7 6 2 0 )5 0 2 — 3 0 2 4 8 (0 6 0 — 0 6 0
驶 路 线 ,包 括 最 快 的路 线 、最
话 务指 挥 :指挥 中心可 以监 测 区域 内 车辆运 行状 况 .对 被监 控 车辆进 行 合理 调度 。指 挥 中心
混凝土路面起砂原因和处理办法
由于反复承受着车轮的磨损、冲击,遭受暴雨、洪水、风沙、冰雪、日晒、冻融等自然因素的侵蚀破坏,往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各种路面病害。
那么有哪些原因会造成地面起砂又该如何解决呢?下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混凝土路面起砂的原因
1、混凝土、砂浆搅拌时加水过量,或搅拌不均匀,灰浆分离反应至表面处起砂脱皮。
2、压光时间掌握不好,或在终凝后压光,砂浆表层遭破坏而起砂。
3、使用的水泥强度等级过低。
4、表面压光次数不够,压的不实,出现析水起砂。
5、使用的砂石骨料级配过细,造成达不到要求的强度等级。
6、养护不当。
二、混凝土路面路面起砂处理办法
1、等到路面破损严重后,直接打掉重新铺装。
2、在出现起皮露石子的水泥路面上加铺一层几公分的沥青。
3、采用水泥路面快速修补材料进行修补。
河南九途道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道路修补行业百年品牌。
公司专注于道路修补材料供货、销售与服务。
公司产品针对混凝土路地面起皮、起砂、露骨、蜂窝麻面、细小裂缝、坑槽、啃边,桥梁伸缩缝等病害,可实现超薄快修。
九途修补材料强度高,韧性好,通车时间短(1-2小时),修复后无干缩裂缝,可顺利实现预期修复目标。
混凝土起砂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混凝土起砂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混凝土起砂最主要的原因是粉煤灰的比例加的过多,为了节省成本,混凝土公司加入了过多的粉煤灰,导致混凝土表层起砂,起粉。
还有一些原因如下:
1.水灰比过大:即拌合的混凝土水量大,导致混凝土表面泌水,降低混凝土表面强度。
2.砂石料的级配不合理、含泥量高:骨料级配不合理、过细的土砂也易导
致地面起砂,影响水泥的早期水化及混凝土的凝结。
3.施工过程中的过分振捣:加剧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导致混凝土表面强度较低。
4.养护不当:未能及时养护或养护不充分,暴晒或大风导致混凝土表面大量失水,表面得不到充分水化,导致强度较低。
5.其它原因:压光时间掌握的不好、混凝土表面未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上人作业、低温下施工混凝土表面受冻等。
混凝土起砂处理方法:
1、建议使用商品混凝土,一般使用的都是C20 的混凝土,最好是C25比较好!这样混凝土在配合好的施工,地面的强度一定会起来的。
2、在混凝土上施工耐磨地坪(金刚砂地坪),使表面的强度和硬度达到最高。
3、混凝土表层已做好,表面起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密封固化剂,提高强度。
以上“混凝土起砂的原因及处理办法”由深圳彩田化工整理编辑,彩田化工是地坪漆安全生产许可证厂家,专业地坪解决方案。
桥墩混凝土流砂的分析与治理论文
桥墩混凝土流砂的分析与治理摘要:混凝土工程特别是桥梁工程中对外露混凝土的外观观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本文针对桥墩混凝土的流砂现象,分析流砂产生的原因,总结了混凝土流砂分类,并提出了彻底根治流砂的一些措施。
只有采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技术质量控制措施才能彻底根治桥墩混凝土的流砂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外观观感质量。
关键词:桥墩;混凝土;流砂一、工程概况中铁十七局集团邯黄铁路工程一标段二分部一工区承担施工的东张寨跨青兰高速公路特大桥,开始里程为HDK12+147.18,结束里程为HDK14+254.74,全长2107.56m,其中墩、台共66个。
32m 简支T梁60孔,24m简支T梁2孔,32m+48m+32m连续梁一座。
东张寨跨青兰高速公路特大桥墩柱在模板拆除后存在流砂现象。
部分墩身局部流砂较严重,呈较宽长条状发育,手感粗糙;部分墩身局部表面有虫蚀状条痕出现,呈小型块状或条带状分布。
二、混凝土流砂的原因分析桥墩混凝土流砂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模板原因,墩柱模板精度不够,经过多次周转使用而导致局部变形,从而造成接缝不严密而漏浆。
(2) 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搅拌不均匀。
(3)下料不当,浇筑过程操作不规范。
(4)振捣不密实,发生漏振现象。
经我们反复实验研究总结造成混凝土表面产生流砂现象原因笼统可概括为两大系统,一个是水泥浆系统,另一个是砂石料系统,其最根本原因在于水泥浆系统,是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不良,产生了离析和泌水。
墩身由于横截面积较小且高度普遍偏高等结构特殊性,浇筑的混凝土轻微泌水都很容易造成表面流砂,外观质量相对难以控制。
根据水分在混凝土中的存在状态,水分可以分为结合水、湿润水和自由水。
在三种水中,只有自由水与固体材料的联系很少,这部分水也可称为可泌水分。
可泌水分泌出常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粗细骨料的粒径过于悬殊,造成了石子沉底、浆体上浮;另一类是水泥浆与粗细骨料之间的离析,浆体沉底,水泥浆从拌合物中大量淌出,砂石裸落、松散,拌合物无黏聚性;第三种则是混凝土内部各组分密度不同导致的沉降与上浮,使得密度小的可泌水分最终逸出形成泌水。
混凝土出现起沙等现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出现起沙等现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当春、夏、秋、冬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时,由于水泥商品混凝土出现不凝结、强度低,水泥商品混凝土开裂,磨面层起壳、起沙、开裂等现象而怀疑水泥质量问题的顾客投诉增多,而在其余时间顾客投诉较少,甚至没有。
而取工地现场水泥样品进行检测时,安定性、凝结时间及强度等各项品质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也就是说水泥质量是合格的,这种情况虽然对公司不会造成经济损失,但却因问题较为复杂,在处理时会与用户及建设方产生纠纷,给公司质量信誉造成损失。
笔者根据多年处理现场事故的经验,并结合水泥及商品混凝土专业理论知识对此进行一些研究,期望对水泥企业在为用户服务过程中,提供释疑和找出问题的真实原因,也可为用户正确使用水泥(施工)提供一些帮助。
1.实例和实例解析实例一:2006年5月,陕南某县城市改造道路建设时,施工方投诉商品混凝土路面局部出现较为规则的起层及起沙现象。
现场勘查发现商品混凝土基层凝固正常,大部分路面的固化也正常,施工方使用塑料薄膜覆盖按时养护,现场取样检验水泥质量合格,但局部出现的起层及起沙现象较为明显。
实例解析:经现场勘查及分析,薄膜覆盖虽然起到了保湿作用,但水汽凝固后在局部形成水洼,使局部水量过剩,造成商品混凝土的起层及起沙现象。
在搅拌水泥商品混凝土时,拌和用水往往要比水泥水化所需的水量多1~2倍。
这些多余水分在商品混凝土输送、浇捣过程中,以及在静止凝固以前,很易渗到商品混凝土表面,在水泥商品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水膜,使水泥商品混凝土表面的水灰比大大增加。
由于水泥强度受水灰比影响很大,随着水灰比的增加,水泥强度直线下降。
因此,水泥商品混凝土的表面一层强度变得很低,抵抗不了外力的摩擦,容易产生起沙现象。
薄膜凝固的水汽造成的过剩水量使这部分商品混凝土水灰比增大,由于水灰比越大,水泥的干缩量显著增大,因此,水泥泌水量大往往会造成水泥商品混凝土表面与本体干缩率不同,表面干缩大而造成表面脱皮。
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起粉”、“起砂”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四川青山水泥建材有限公司宣传册
混凝土面层“起粉”、“起砂”的原因分析
影响混凝土泌水的因素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混凝土外加剂品种和掺量
施工因素
砂”。
2、基层表面积水。
在浇筑路面混凝土前,在基层表面洒水时因基层不平整或洒水过多,造成基层局部积水,使浇注地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振捣以后,造成泌水,引起路面局部“起粉”、“起砂”。
3、修光、抹面施工不当。
一是有的施工人员为便于收光、抹面,在混凝土面层随意洒水,致使混凝土面层水灰比增大,强度严重降低而出现“起粉”、“起砂”现象。
二是修光、抹面时间过早或过晚,过早进行修光、抹面,不仅容易使混凝土表面泌水,影响混凝土表层强度,还会阻断泌水通道,在修光压实层下形成泌水层,造成修光层脱落(起壳)。
过迟,则又会扰动或损伤表层水泥凝胶体的凝结结构,从而影响混凝土表层强度的增长,造成表层强度过低,也会产生“起粉”或“起砂”现象。
4、路面浇筑中,提浆机使用过多,由于提浆机震动频率大,使面层砂浆过厚,也会造成起砂。
5、雨季施工防范措施不足。
施工前没有制定细致可行的雨季施工计划,施工时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使混凝土表层的水泥尚未硬化就表面就受到雨水的冲刷,致使混凝土表面的水
混凝土路面起粉或起砂的预防措施
结束语
再次,衷心的感谢对我们公司大力的支持与厚爱!。
如何防止混凝土表面起粉、起砂?
混凝土路面、地坪起砂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质量事故,也是混凝土企业十分头疼的问题,尤其是遇到不规范的施工企业,更会加剧这一现象的发生。
造成起粉起砂的原因很多,有混凝土方面的,也有气候方面的(如混凝土表面被雨水冲刷),也有施工工序方面的,后期养护,路面、地坪过早使用。
混凝土表面起砂常见表现为:混凝土表面粗糙,光洁度差,一经走动或车辆辗压后,表面先起灰,砂粒逐步松动或成片脱落。
造成混凝土表层起粉起砂的根本原因是混凝土表层结构疏松,强度偏低,耐磨性下降。
形成表层强度低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混凝土泌水造成表层水胶比偏大,强度偏低;另一方面是由于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及时或者不养护,造成混凝土表层失水过快,表层水化不足,强度偏低。
由此看来,要克服混凝土起砂、起粉前期控制混凝土拌合物泌水(尤其是空气湿度大的阴雨天气),后期加强混凝土施工工序及养护措施(尤其是大风、高温空气干燥,蒸发快的天气)。
一、预防混凝土起砂、起粉的措施(一)人的原因部分混凝土生产企业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员经验不足,在配合比和用料上存在一些问题忽视对起砂、砂粉现象的控制。
在施工前对施工单位不进行技术交底,对工序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力度不够。
许多施工单位没有真正把“质量第一”落实到实处,自认为出了问题有搅拌站“垫背”,因此降低了责任心,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往往流于形式。
多数施工人员比过去懒散,责任心和质量意识不强,施工工人一味追求施工速度,片面要求大坍落度,私自加水或洒水收面或者后期养护时大水漫灌造成积水严重,给起砂、起粉埋下了隐患。
(二)配合比及材料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合理,控制矿物掺合料用量、水胶比、砂率和用水量或外加剂用量,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混凝土坍落度要尽量小,一般坍落度宜控制在120~150mm之间(特殊混凝土除外),防止混凝土拌合物产生泌水、离析现象。
(2)选用与外加剂相容性好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造成混凝土后期严重的滞后泌水,甚至形成“鱼塘”。
水泥混凝土起砂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水泥混凝土起砂的原因及处理措施路面、地面、楼面等混凝土工程要求其平整、美观、耐磨,而且不起砂、不起灰、不起皮。
但实际上许多地面工程常会出现表面起砂、起粉、起皮现象。
虽然混凝土表面起砂、起粉、起皮现象并不影响其抗压强度等级,但会影响混凝土路面、地坪或楼面的美观性、耐磨性和抗渗性等,并会引起用户投诉,施工单位和水泥企业互相扯皮,特别是盖民房的用户,出现这种现象都找水泥企业,实际水泥混凝土起砂、起粉、起皮是受多种因素影响。
1、水泥混凝土表面起砂原因分析其主要原因有: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水灰比过大;砂的粒径过细,含泥量过大;水泥强度低,或使用过期、受潮结块的水泥;水泥中熟料含量过低,施工后表面碱度低;水泥细度粗,泌水严重;水泥混凝土施工时没有按规定遍数抹压,在初凝前又没有适时压光;水泥混凝土表面施工中受冻,或未达到足够的强度就在地面上走动;水泥混凝土施工后洒水养护的时间过早或过迟,或养护天数不够;水泥混凝土表面碳化和风化等,都降低强度和耐磨性,在水泥混凝土硬化后就会引起表面起砂、起灰,严重时还会导致水泥混凝土表面起皮。
(1)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水灰比不当。
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的水灰比过小,水泥用量较多,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比较干硬,施工困难,容易破坏面层强度,易产生起砂;但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的水灰比过大,水泥用量过少,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强度降低,面层不耐磨也易产生起砂现象。
水泥水化过程中需要水份,适量的水份是必须的,但水份过少过多均有害。
水泥混凝土表面起砂的多数原因是水灰比过大。
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的多余水份若为少量,待蒸发后,水泥砂浆空隙增加不大,密实度降低不多。
但往往在施工中,为了增强混合料的和易生,随意加大水灰比,水份若太多,水泥混凝土因沉淀或抹压,水泥混凝土之中的空隙不下过多的水份,它将渗透到水泥混凝土表面形成一片清水,这时,水泥混凝土空隙就不是“点状”,而是渗流形成“线状”,这将明显降低水泥混凝土表面强度,引起水泥混凝土表面起砂。
混凝土地面起砂原因分析,如何修复起砂地面
混凝土地面起砂原因分析,如何修复起砂地面起砂现象是混凝土基层最容易的出现的问题之一,如何解决这种问题成为了各位砼行们最头疼的事。
起砂现象有何表现?起砂:混凝土表面破坏形成粉末的现象起砂现象原因分析1、水灰比配置不当水泥水化作用所需的水分约为水泥重量的20%-25%,即水灰比为0.2-0.25。
这样小的水灰比,施工操作是有困难的,所以实际施工时,水灰比都大于0.25。
但水灰比和水泥砂浆强度两者成反比,水灰比增大,砂浆强度降低。
如施工时用水量过多,将会大大降低面层砂浆的强度;同时,施工中还将造成砂浆泌水,进一步降低地面的表面强度,完工后一经走动磨损,就会起灰。
2、养护不当水泥加水拌合后,经过初凝和终凝进入硬化阶段。
但水泥开始硬化并不是水化作用的结束,而是继续向水泥颗粒内部深入进行。
随着水化作用的不断深入,水泥砂浆强度也不断提高。
水泥的水化作用必须在潮湿环境下才能进行。
水泥地面完成后,如果不养护或养护天数不够,在干燥环境中面层水分迅速蒸发,水泥的水化作用就会受到影响,减缓硬化速度,严重时甚至停止硬化,致使水泥砂浆脱水而影响强度和抗磨能力。
此外,如果地面抹好后不到24h就浇水养护,由于地面表面较嫩,也会导致大面积胶皮,砂粒外露,使用后起砂。
3、新鲜混凝土保护不当施工完成面受冻或雨淋后,也会造成起砂现象的出现。
4、混凝土合易性差混凝土塌落度过大(> 200mm)且粘聚性/保水性不好,表面泌水严重的混凝土容易起砂。
5、原材料不合要求①水泥强度等级低,或用过期结快水泥、受潮结块水泥,这种水泥活性差,影响地面面层强度和耐磨性能。
②砂子粒度过细,拌合时需水量大,水灰比加大,强度降低。
试验说明,用同样配合比做成的砂浆试块,细砂拌制的砂浆强度比用粗、中砂拌制的砂浆强度约低25%-35%;砂子含泥量过大,也会影响水泥与砂子的粘结力,容易造成地面起砂。
如何防止起砂现象发生?1、严格控制水灰比。
用于地面面层的水泥砂浆的稠度不应大于35mm(以标准圆锥体沉入度计),用混凝土和细石混凝土设地面时的坍落度不应大于30mm。
谈高速铁路桥梁墩身混凝土砂线预防与处理措施
谈高速铁路桥梁墩身混凝土砂线预防与处理措施摘要:高速铁路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运输手段,高速铁路的建设加强了我国不同地区的沟通和联系,使远距离的快速运输成为可能。
同时,高速铁路承担的一般为成本较高的运输项目,确保运输的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高速铁路桥梁墩身混凝土砂线现象的出现给高速铁路的安全性造成一定影响,大面积的砂线将会降低高速铁路桥梁质量。
文章对桥梁墩身混凝土砂线的预防和处理进行分析,旨在为保障高速铁路桥梁质量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高速铁路;桥梁墩身;混凝土;砂线;预防混凝土是一种胶凝状现代化复合材料,是水泥、大砂、细料等混合搅拌之后形成的一种可靠建筑材料。
受混凝土本身的材料构成影响,实际的混凝土成型具有不均匀性,其质量的好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较大。
高速铁路桥梁施工汇总的混凝土表现形成泛砂被称为砂线现象。
砂线是混凝土表面水泥浆流失后砂子堆积导致的,在桥墩、桥台等部位发生较明显。
大面积泛砂将造成混凝土材料的浪费,其大面积泛砂具有不可修复性,严重影响高速铁路桥梁的整体质量。
1.形成砂线现象的原因1.1高速铁路桥梁施工模板不合理高速铁路桥梁施工模板不合理主要是模板表现存在较大的缝隙,一些材料的连接存在不平整现象进而导致对混凝土振捣之后表层水泥浆从缝隙出流失,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浆,产生砂线现象。
此外,模板上的砂浆污染也会导致混凝土的砂线产生。
1.2混凝土混合搅拌不合理混合搅拌不合理主要是对混凝土进行配比搅拌中,配合比不合理。
其中,一些水灰比过大的配比将导致大量砂浆产生,在实际使用中水泥浆流失更快,极容易形成砂线。
在使用混凝土对高速铁路桥梁桥墩位置进行浇筑时,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振捣,过度振捣加剧水泥浆流失。
工程施工中为提高混凝土实际价值,采用流动性建设方式,在混凝土的搅拌当中添加大量减水剂以控制资源的使用,但是这种方式将会导致水泥浆析出严重。
1.3振捣工作不合理高速铁路桥梁施工中为保证材料的密实度,往往采用振捣的方式进行施工。
浅析桥梁墩身混凝土起砂现象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浅析桥梁墩身混凝土起砂现象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铁路桥梁已把混凝土外观质量作为优质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起砂是桥梁墩身混凝土主要外观缺陷之一。
依据武汉化工新区铁路专线联丰大桥项目在改善墩身混凝土表面起砂问题方面的实践经验,主要分析了墩身混凝土起砂主要形成原因并从混凝土配比调整和混凝土施工工艺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为今后桥梁墩身工程起砂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墩身混凝土;起砂;泌水性;施工工艺引言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日趋美化,混凝土外观质量问题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一方面人们在混凝土结构物上进行装饰,达到美化结构物的目的;另一方面又重新把注意力放在混凝土外观质量改进上,特别是铁路桥梁已把混凝土外观质量作为优质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桥梁墩身由于横截面积较小且高度普遍偏高等结构特殊性,浇筑的混凝土轻微泌水都很容易造成表面起砂,外观质量相对难以控制。
起砂作为混凝土外观质量常见通病,一方面影响墩身外观质量,另一方面对墩身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更不容忽视。
本文结合武汉化工新区铁路专线联丰大桥项目在改善墩身混凝土表面起砂问题方面的实践经验,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1.混凝土墩身起砂现象描述武汉化工新区铁路专线联丰大桥有墩身100多个,在前期施工过程中发现,部分墩身混凝土拆模后发现表面出现起砂现象,起砂部位砂子外露,没有水泥浆层,呈长条树枝状,砂子一摸即掉,严重影响墩身的外观质量甚至耐久性。
图1 混凝土墩身表面起砂2.混凝土墩身起砂原因分析大量施工实践表明:混凝土表面产生泛砂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泌水,也即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产生了泌水,泌水产生后集中在模板和混凝土界面成线状向上汇流产生流痕,流痕处砂因水流而洗掉表面水泥浆,出现表面裸露的砂粒[1-2]。
根据现场墩身混凝土表面泌水情况来看,泌水主要发生在高度大于6m的墩身,而且泌水一般出现在墩身浇筑到一半高度时,由此可以判断墩身混凝土泌水属于混凝土的静臵加静压泌水,由于墩身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方式,坍落度相对较大,而墩身高度相对比较高,故比较容易产生静臵加静压泌水,而且在浇筑过程中发现。
桥涵混凝土表面形成砂线的原因及预防处理
桥涵混凝土表面形成砂线的原因及预防处理1 引言混凝土是由水泥、粗细骨料、水等经搅拌、成型、养护,通过水化反应凝结、硬化后形成的多相、非匀质的胶凝状复合材料。
由于组成材料种类多,成型不均匀,混凝土表面质量的好坏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表面易产生泛砂,这种现象叫做砂线。
砂线在桥梁混凝土墩表面、桥台、梁体表面和涵洞台身等部位经常产生,不仅影响混凝土内部质量,还影响其外观。
一旦形成大面积泛砂,很难修复,会导致工程质量下降。
2 形成砂线的原因砂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浇注过程中水泥浆的流失。
根据目前混凝土浇注工艺,导致水泥浆出现流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水灰比过大,在浇注大体积混凝土或钢筋布置较多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内部出现空洞及便于振捣,往往需要提高水灰比或加入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随着水灰比的提高,混凝土中水泥浆析出的可能性也增大,这为砂线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2 模板状况不良模板状况不良的情况包括模板表面不平整、接缝不严等。
如果混凝土工程模板间的接缝或模板法兰盘和面板间的接缝不严,混凝土振捣后水泥浆会从缝隙处漏出,致使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浆而形成砂线。
在现场施工中发现,还有一部分砂线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模板上的残留砂浆等污物造成的。
2.3 振捣过度过高的水灰比会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因此对水灰比的控制比较严格,但在浇注过程中混凝土流动性不足时,为取得好的振捣效果,施工人员往往增加振捣强度,延长振捣时间。
但事实证明,过度振捣会导致混凝土集料按粒径分层,从而破坏原有级配,产生严重的离析现象,而离析产生的水从模板内侧流下带走水泥浆,引起砂线。
2.4 雨天施工雨天浇注混凝土时很难防止雨水进入模板,大量雨水进入模板后,致使水泥浆变稀,混凝土水灰比被动提高,被稀释的水泥浆沿模板内侧向下流出,引起水泥浆流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砂线。
2.5 机制碎石中的粉尘量过大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与施工所用砂石料有着密切的关系,级配较差的机制碎石和粉尘量较大的碎石对混凝土和易性影响很大,浇注的混凝土表面砂线更为严重。
浅谈混凝土流砂现象的原因及治理方法
桥墩外观混凝土“流砂”原因探究及对策摘要流砂是混凝土的一个主要质量通病,它不仅影响构筑物外观质量,更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
造成流砂问题的因素很多,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这里就邯黄项目墩柱出现的流砂现象进行研究,探讨由于混凝土滞后泌水导致产生流砂现象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流砂滞后泌水外加剂与水泥相容性现场施工1、概述邯黄铁路项目一标段有特大桥12座,大桥6座,中桥12座,小桥21座,墩台1005个。
墩柱开始施工时,部分墩柱出现了流砂现象,严重的砂子外露,局部呈长条树枝状或团状,细砂一摸易掉;较轻的局部有虫蚀状条痕。
为此项目部成立了流砂治理攻关小组,对流砂问题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很好解决了流砂现象。
2、原因分析邯黄项目的墩柱配合比按照高性能混凝土设计,标号C35,塌落度140mm~180mm,普硅水泥用量290kg/m3,I级粉煤灰用量100 kg/m3,细度模数为中砂,砂率为40%,水胶比,减水剂掺量%。
起初发现流砂时,首先考虑的是现场原材料或拌合混凝土过程控制不严所致,中心实验室对各项原材料的又重新进行了全检,检测结果全部符合规范要求。
我们又对配合比进行了试配复核,发现实验室拌合物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没有任何问题。
我们又对拌合站进行了检查,搅拌记录显示混凝土严格按照配合比搅拌,原材料误差符合规定要求,搅拌时间也完全满足要求,也不存在问题。
排除配合比和原材料方面的问题后,我们开始考虑是否振捣工艺不合理。
因此在同条件下做了一个4米高的试墩,浇筑的过程,对配合比、搅拌站、混凝土运输车和现场浇筑振捣全过程进行监督观察,各环节都符合要求,混凝土和易性、黏聚性也很好。
工人振捣全过程也在攻关小组监督下,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采用由内向外,快插慢拔的方式进行振捣,振捣时间按照混凝土表面无浮浆继续上升,而且混凝土也不再下沉为控制标准。
拆模后,试墩混凝土流沙现象虽然比过去变轻,但仍然存在,这说明流砂与施工工艺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根本性原因。
详解混凝土地面起砂的原因、预防措施和治理办法
详解混凝土地面起砂的原因、预防措施和治理办法混凝土的发展历史:水泥混凝土材料是建筑施工中最常使用的材料,该种材料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当时远古人类就用使用石灰和砂进行混合制作砂浆砌筑房屋。
后来罗马人又使用石灰、砂和石子混凝制成了混凝土,并在石灰中加入火山灰。
1824年,阿斯普丁(J.Aspdin)发明了波特兰水泥,使混凝土胶结材料发生了质的变化,大大提升了混凝土的强度,也使混凝土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其后几十年,混凝土飞速发展。
1850年法国人朗波特(Lambot)发明了钢筋加混凝土,提升了混凝土抗拉和抗折强度。
1928年法国人佛列西捏发明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
1960年前后各种混凝土外加剂不断出现,提升混凝土的各种性能。
混凝土起砂的原因:水泥砂浆地地坪在施工中的一些不当操作,经常导致水泥地面出现起砂起尘,影响水泥地坪的使用功能,严重缩短地坪的使用寿命。
现将造成水泥地坪起砂起尘的原因总结如下:混凝土密封固化剂(一)、地坪施工方面的原因。
1、水灰比。
水泥砂浆配置时,水灰比配置过大,导致水泥砂浆稠度过大,这导致水泥地坪很容易起砂。
2、压光时间不当。
(1)过早。
在水泥的水化作用刚刚开始时,这时压光,会因为没有完全成形的凝胶,以及过多的水分,导致水泥表面出现水光,这样对面层水泥砂浆的强度和抗磨能力不利。
(2)过迟。
如果压光时,水泥砂浆已经凝结硬化,压光的难度会增大,而且操作不当会破坏已经硬解的表面,将会大大降低面层砂的强度和抗磨能力。
3、养护不当。
水泥砂浆地坪一般要养护7天。
这段时间包括水泥加水拌合后,初凝、终凝、硬化,水化。
虽然隔天干了可走人,但水泥开始硬化并不代表水化作用的结束,水化作用还会向水泥颗粒内部渗入,从内部不断强化水泥砂浆地坪的强度。
如果养护时间不够,就会影响到水泥的水化作用,从而影响强度。
如果水泥砂浆施工24小时内浇水养护,可能会出现空鼓,会对水泥地坪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二)、原材料1、水泥标号低。
混凝土表面气泡和砂纹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_secret
混凝土表面气泡和砂纹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通过分析混凝土表面气泡、砂纹存在的原因,浅述了在原材料、配合比、浇筑工艺、模板工艺等多方面的影响及对应的防治措施关键词:气泡砂纹防治措施一、混凝土表面气泡和砂纹产生的原因1、气泡产生的原因:1)先天性原因:由于水泥混凝土本身是一种含气材料。
试验表明,含气量随水灰比的增大而增大;和易性差的含气量增大,搅拌不佳和振捣不实的混凝土含气量偏大。
所以混凝土中存在有一定的气泡也是难免的。
但混凝土内存在适量的、泡径极小的气泡是维持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2)后天性原因:在制梁时,混凝土内部本身所含的气体经振捣后,小直径的气泡会均匀分布于混凝土之中,大直径气泡经振捣后会沿最短路径排出。
振捣后未能排出的大直径气泡便滞留在混凝土内形成内部缺陷;虽排出但滞留在模板内侧的大直径气泡便形成表面气泡。
另外由于光洁度欠佳、整体刚度配置不当,脱模剂的品质低劣,水泥、外加剂的品质、性能等,均是气泡产生的后天性原因。
砂纹产生的原因2、砂纹俗称“水溜子”,是混凝土桥梁表面质量通病之一,严重影响混凝土桥梁外观质量。
砂纹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和易性差,产生泌水,一旦游离水聚集到一定量,经附着式振动器强力振捣,这部分游离水夹带着水泥就会沿模板和混凝土间隙向上发展,形成砂纹。
气桥梁表面气泡和砂纹的多发部位及分布规律可以归纳为:对于“工”字梁,下翼缘斜面处气泡较多,尤以两端扩大部位范围最广。
砂纹一般在下翼缘斜面处产生,竖向发展,长短不等,呈直线状或“树花”状,宽度和深度在0.5mm以内。
砂纹处砂粒裸露,两侧多伴有白色物质,一旦产生,很难修补。
腹板出现气泡和砂纹情况仅次于下翼缘斜面处,且下部较上部多,基本呈线性分布。
下翼缘侧表面;上翼缘下表面、侧表面、上表面基本无气泡和砂纹或有极少的气泡。
对同一片梁,先施工的一端表面质量差,收尾端较好。
二、原材料对混凝土表面气泡和砂纹的影响及对应的防治措施1、水泥水泥对于气泡和砂纹问题的影响甚大。
桥梁墩身出现流砂问题分析
客运专线铁路桥墩流砂主要原因与防治措施摘要:流砂是混凝土外观质量主要通病之一,最易出现在墩身等结构物表面,影响因素多,比较难以根治。
引言墩身由于横截面积较小且高度普遍偏高等结构特殊性,浇筑的混凝土轻微泌水都很容易造成表面流砂,外观质量相对难以控制。
流砂作为混凝土外观质量常见通病,确实影响墩身美观也损害其内在质量,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更不容忽视。
目前,随着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到来,主要结构物的设计使用年限达100年之久,如此之长的使用年限使混凝土耐久性问题已成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由于混凝土耐久性对混凝土结构物内外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诸如混凝土结构物表面的流砂、裂缝等主要质量通病,更是必须根治的对象。
1 流砂墩身外观概述从桥墩表面流砂情况来看,墩身流砂严重时会造成表面大面积砂子外露或局部呈较宽长条状发育,手感粗糙,细砂一摸易掉;较轻时局部表面有虫蚀状条痕出没,呈小型块状或条带状发展,时多时少,整个墩身均有分布。
另外,不流砂的墩身部分或部分不流砂的墩身,混凝土也常外露出一种水泥浆不足的状况,表面不具有固有光泽,少数流砂墩身还常伴有混凝土表面颜色不均(混凝土表面色斑)问题,与光滑如境的正常混凝土相比,是一种典型的病态混凝土。
2 流砂主要原因根据水分在混凝土中的存在状态,水分可以分为结合水、湿润水和自由水。
在三种水中,只有自由水与固体材料的联系很少,这部分水也可称为可泌水分。
从混凝土泌水机理来看,可泌水分泌出常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粗细骨料的粒径过于悬殊,造成了石子沉底、浆体上浮;另一类是水泥浆与粗细骨料之间的离析,浆体沉底,水泥浆从拌合物中大量淌出,砂石裸落、松散,拌合物无黏聚性;第三种则是混凝土内部各组分密度不同导致的沉降与上浮,使得密度小的可泌水分最终逸出形成泌水。
桥墩施工的C35混凝土和易性良好,初时保水性、黏聚性等条件符合要求,但在混凝土搅拌完后,静置半小时左右,就会出现慢性泌水,水量越来越大,从泌水快慢来看它是一种相当典型的滞后泌水。
混凝土表面起砂原因与防治方法
混凝土表面起砂原因与防治方法混凝土表面起砂是常见的工程质量通病。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管理不善,相关人员在思想上对工程质量的重视不够。
另外,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施工队伍发展也迅速,许多施工人员缺乏理论知识,对如何预防和消除工程质量通病也缺少实践经验。
现就混凝土表面起砂问题,笔者谈谈个人看法,供业内人士参考。
1 起砂现象混凝土表面粗糙,光洁度差,一般颜色发白,不坚实。
一经走动或车辆辗压后,表面先起灰,随着走动或辗压次数的增多,砂粒逐步松动或成片脱落。
2 起砂原因分析发生混凝土表面起砂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总的来说,主要原因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五大方面。
2.1 人的原因人是第一因素,人的思想观念,理论与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因此,企业应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任用会执行的人来提高执行力,加强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是防止发生工程质量通病与质量事故的根本。
2.1.1 施工方面(1)随着现代化施工机械和预拌混凝土的应用,多数施工人员比过去懒散,责任心和质量意识不强。
在许多工程施工中,无论浇筑什么部位,都希望混凝土拌合物自流平最好,并一味追求施工进度(越快越好),很少顾虑质量和成本(现场加水现象普遍存在),给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而且造成了成本和资源的巨大浪费。
可以说,这些不良行为已成为我国混凝土技术进步和工程质量的绊脚石,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和工程使用寿命。
(2)许多单位基础工作不塌实,没有真正把“质量第一”落实到实处,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往往流于形式。
(3)有些施工单位技术管理人员在施工前不进行技术交底,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指导较少,对工序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力度不够。
(4)许多工程发生质量问题与施工人员技术素质低,经验不足,或责任心和质量意识不强有关,特别是应用预拌混凝土的工程,自认为出了问题有搅拌站“垫背”,因此降低了责任心。
2.1.2 生产方面(1)目前,我国正处于大规模基本建设的高峰期,预拌混凝土的应用和发展在快速增长,许多小城市也都纷纷建立了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导致预拌混凝土生产行业出现管理与技术人员紧缺,有些搅拌站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员经验不足,在配合比和用料上存在一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桥梁墩身混凝土起砂现象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铁路桥梁已把混凝土外观质量作为优质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起砂是桥梁墩身混凝土主要外观缺陷之一。
依据武汉化工新区铁路专线联丰大桥项目在改善墩身混凝土表面起砂问题方面的实践经验,主要分析了墩身混凝土起砂主要形成原因并从混凝土配比调整和混凝土施工工艺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为今后桥梁墩身工程起砂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墩身混凝土;起砂;泌水性;施工工艺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日趋美化,混凝土外观质量问题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一方面人们在混凝土结构物上进行装饰,达到美化结构物的目的;另一方面又重新把注意力放在混凝土外观质量改进上,特别是铁路桥梁已把混凝土外观质量作为优质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桥梁墩身由于横截面积较小且高度普遍偏高等结构特殊性,浇筑的混凝土轻微泌水都很容易造成表面起砂,外观质量相对难以控制。
起砂作为混凝土外观质量常见通病,一方面影响墩身外观质量,另一方面对墩身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更不容忽视。
本文结合武汉化工新区铁路专线联丰大桥项目在改善墩身混凝土表面起砂问题方面的实践经验,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1.混凝土墩身起砂现象描述
武汉化工新区铁路专线联丰大桥有墩身100多个,在前期施工过程中发现,部分墩身混凝土拆模后发现表面出现起砂现象,起砂部位砂子外露,没有水泥浆层,呈长条树枝状,砂子一摸即掉,严重影响墩身的外观质量甚至耐久性。
图1 混凝土墩身表面起砂
2.混凝土墩身起砂原因分析
大量施工实践表明:混凝土表面产生泛砂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泌水,也即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产生了泌水,泌水产生后集中在模板和混凝土界面成线状向上汇流产生流痕,流痕处砂因水流而洗掉表面水泥浆,出现表面裸露的砂粒[1-2]。
根据现场墩身混凝土表面泌水情况来看,泌水主要发生在高度大于6m的墩身,而且泌水一般出现在墩身浇筑到一半高度时,由此可以判断墩身混凝土泌水属于混凝土的静臵加静
压泌水,由于墩身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方式,坍落度相对较大,而墩身高度相对比较高,故比较容易产生静臵加静压泌水,而且在浇筑过程中发现。
混凝土拌合物泌水主要集中向模板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汇集。
由于水的密度要小于混凝土拌合物密度,故水会向上流动,带走流痕处的水泥浆,导致砂子裸露,混凝土表面出现起砂。
3.针对墩身混凝土起砂而采取的解决措施
从墩身混凝土起砂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墩身表面起砂主因是混凝土泌水性。
墩身混凝土在浇筑过程的泌水量的大小与混凝土自身特性以及混凝土施工工艺有关。
3.1提高混凝土自身保水性
混凝土的泌水性的降低主要取决于提高混凝土自身的保水性。
本项目墩身配合比按照高性能泵送混凝土设计,标号C35,坍落度140~180mm,亚东普硅42.5水泥用量280kg/m3,Ⅱ级粉煤灰用量70 kg/m3,S95矿粉45 kg/m3,所采用的砂、石质量均符合铁路规范要求,砂率为40%,水胶比0.38,苏博减水剂掺量1.5%,到工地现场坍落度在160~180mm,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联丰大桥墩身混凝土采用的是商混站拌合、搅拌车运输、车泵现场泵送的施工方式,由于浇筑的墩身较高,再加上横截面相对偏小、钢筋较少等结构特殊性,泵送混凝土的浇筑速度相对较快,为不影响混凝土到达现场后的和易性,减水剂选用的是带一定缓凝成分的聚羧酸。
在浇筑过程中发现随着混凝土浇筑面的升高到墩身高度一半时,混凝土表面开始出现轻微泌水,随混凝土继续浇筑水一直上返,直至在混凝土浇筑表面形成了一层水膜,这表明混凝土可能存在着滞后泌水以及压力泌水量偏大的问题。
经分析查找原因,我们认为可能是采用苏博聚羧酸减水剂与亚东水泥的相容性存在一定问题而导致了滞后泌水和压力泌水量偏大。
因此,通过选择不同品种聚羧酸减水剂进行对比试验,选择性能最佳的减水剂,从而解决混凝土滞后泌水以及压力泌水量偏大的问题,提高混凝土的保水性。
产中减水剂采用西卡。
采用调整后的外加剂再次进行了浇筑,原材料及施工工艺与以前完全一样,在浇筑过程中没有再发生泌水,拆模后墩身表面也没有出现明显起沙现象,而且混凝土表面较光滑,这说明高效聚羧酸减水剂的选用不当是造成混凝土起砂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现场施工中有时发现,采用西卡减水剂后,墩身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仍出现一定泌水。
经过综合分析原因,将焦点转移到砂子上面,混凝土所用砂为巴河河砂,砂子本身比较洁净,含泥量小于2%左右,且没有泥块,质量良好,细度模数2.6,砂子的级配属Ⅱ区,与前期使用的砂子相差不大,但是其小于0.15mm颗粒含量只有2%,细颗粒相对较少,这可能是导致混凝土出现泌水的原因。
为此,相应的将砂率调高2~3%,混凝土的泌水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由此可以得出:砂的细度模数通常不能完全反映颗粒组成的差异,混凝土砂率还应根据砂自身颗粒组成进行调节,细颗粒过少应适度增加砂率,从而增加混凝土浆体保水性,降低混凝土泌水量;细颗粒含量过多,则应适当降低砂率。
所以说,墩身混凝土的砂率调整应是一个动态过程,随时根据砂子粗细、砂中细颗粒含量进行调整,确保混凝土和易性和保水性。
3.2改进和完善墩身混凝土施工工艺
实践证明: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对混凝土的泌水性影响很大。
对于墩身混凝土,其施工工艺主要是混凝土浇筑摊铺、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
结合本项目实际,在混凝土质量合格的情况下,进一步对施工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和完善,确保墩身的外观质量优良。
联丰大桥墩身施工现场,采用三一车载泵进行泵送施工,浇筑时直接将末端软管深入墩身模板内进行浇筑,通过臂架来调整混凝土的下落高度。
由于墩身上端结构“托盘及顶帽”扎有钢筋网,工地前期施工只设了中间一个布料口。
当坍落度较小时,混凝土流动性较差,出现混凝土堆积在墩身中心部位的现象,工人通过振捣棒振捣来导送混凝土使其填充满钢模,这样一方面容易造成混凝土过振离析泌水,另一方面使混凝土布料不均匀,容易引起外观缺陷。
发现该情况后,建议工地在原有布料口两边,对称增加两个布料口,浇筑时通过布料口之间的转换使混凝土自动紧贴钢模板壁,而且布料均匀,提高了施工效率。
通过采取增加布料口的方式浇筑墩身混凝土,拆模后显示混凝土起砂现象得到改善,而且混凝土表面光滑程度明显提高。
联丰大桥墩身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和机械振捣方式。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工人振捣时有时将振捣棒碰到模板。
振捣器距模板越近,模板附近的水上浮越严重,越易将模板表面的水泥浆带走而留下砂子,所以应控制振捣距模板的间距,一般在20cm为宜;工人对振捣时间的掌握不灵活。
混凝土振捣时间与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有关,由于墩身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为了提高浇筑速度,到现场混凝土坍落度一般在160~180mm,这时应相应的减少振捣时间,防止过振。
当拌合物较稀时,坍落度180mm,相应缩短振捣时间,减少抽动次数,防止过振,如规定当混凝土坍落度120mm时震动25秒,则混凝土坍落度160~180mm时震动时间减为10~15s,防止过振产生离析和泌水。
混凝土振实特征表现为:混凝土已无显著沉落、表面呈现平坦,已不冒气泡、开始泛浆。
由于墩身高度较高(大于6m),随着泵送浇筑高度的增加,有时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压力泌水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工地适当放慢浇筑速度,每车浇筑完毕后等待1~2h再进行浇筑,使浇筑的混凝土拌合物有一定的水化时间,消耗掉一定水分,同时将表面泌出少量水分蒸发掉,从而有效抑制泌水的产生。
由于本项目两根墩身之间间距不大,建议施工方采取相邻2根墩身轮流分层交叉浇筑,从而既解决因等待1~2h耽误工时的问题,又能确保浇筑质量。
通过商混站和施工方的共同努力,按以上改进措施浇筑的墩身,表面无起砂,颜色均匀,表面光滑,得到了甲方和监理方的认同。
墩身效果图如下:
图2 改进后的墩身效果图
4.结语
本文结合联丰大桥墩身施工,分析了墩身混凝土表面起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采用混凝土配合比调整来减少混凝土起砂现象:通过采用保水性好的减水剂来降低混凝土的泌水量;在生产中,根据砂子的细度模数以及砂子的颗粒组成来动态调整砂率,确保混
凝土具有良好的保水性。
改进混凝土施工工艺来减少混凝土泌水起砂:通过增加布料口,使混凝土布料均匀;根据现场混凝土坍落度,灵活调整混凝土振捣时间,确保振实,防止过振;采用分层等待和相邻2根墩身轮流分层交叉浇筑,能有效抑制泌水的产生,并提高浇筑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护社。
混凝土桥墩表面形成“砂线”的原因及其预防和处理[J]。
铁道建筑,2002(1):42~43。
[2] 张金保。
桥涵混凝土表面形成砂线的原因及预防处理[J]。
南海科技,2011(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