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 第六章

合集下载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DHY)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DHY)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开课部门:经济与管理学院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World Economics 适用专业:国际贸易课程属性:专业拓展课程学分学时:2学分,计划32学时编写人:杨洹审核人: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世界经济概论》是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立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

本课程是站在全球经济的整体上对以国家/地区间经济关系构成的世界经济体系进行的考察和研究,其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世界经济的资源分布、市场结构、运行机制、交易制度、发展趋势、国家/地区经济体制特征和利益分配格局有一个比较系统地了解,从而能够对发生的世界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提高在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作中的业务能力和决策能力。

从专业课程体系来讲,本课程是在学习和掌握了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后,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起拓展和深化作用的课程。

在这里需要专门指出的是,《世界经济学》这门学科基本上是由我国的经济学家建立发展起来的,在改革开放前是西方《国际经济学》的替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学的国际化,使之成为非主流经济学。

由于《世界经济学》当前还没有建立起来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国际上主流经济学没有这门学科,也没有类似的世界经济学的专著,所以主要参考国内的世界经济学研究成果和教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世界经济是个体、国家/地区经济体和国家/地区间经济关系构成的动态整体,国际贸易既是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国际经济活动,既受制于世界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又对世界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产生作用。

因此,了解世界经济的原理和发展状况,是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教育毕业生,从事国际贸易职业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和专业素质。

(三)课程设计思路1、基本思路根据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世界经济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世界经济的形成基础与发展动力、主要国家经济特征与国际经济地位、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经济关系、世界经济中的全球性问题、全球经济治理问题等几个大的方面。

《世界经济概论》 教学大纲 及 教案

《世界经济概论》   教学大纲 及 教案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世界经济导论1.1 课程介绍1.2 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1.3 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1.4 世界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第二章:国际分工与贸易2.1 国际分工的含义与分类2.2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2.3 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2.4 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贸易规则第三章:国际金融市场3.1 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与功能3.2 国际金融市场的体系与机构3.3 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业务3.4 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与管理第四章:国际资本流动4.1 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与类型4.2 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与影响4.3 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与调控4.4 国际资本流动与我国经济发展第五章:国际经济合作5.1 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与类型5.2 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领域5.3 国际经济合作的机制与组织5.4 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景与挑战第六章: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6.1 全球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6.2 主要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6.3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机制6.4 中国在全球经济政策协调中的角色第七章:区域经济一体化7.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类型7.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7.3 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及其特点7.4 中国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第八章: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政治因素8.1 国际政治与经济关系的互动8.2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在经济领域的体现8.3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8.4 国际经济争端的解决机制第九章:世界经济趋势与挑战9.1 全球化的影响与挑战9.2 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趋势与影响9.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9.4 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与展望第十章:中国的世界经济地位与战略10.1 中国世界经济地位的变化与影响10.2 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10.3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经济合作10.4 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与责任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与学科体系难点解析:理解世界经济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形成背景、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

《世界经济概论》 教学大纲 及 教案

《世界经济概论》   教学大纲 及 教案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世界经济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让学生掌握世界经济发展历程和主要经济组织1.2 教学内容世界经济的概念与特征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世界经济组织及其作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发展历程案例分析法:分析世界经济组织的作用和案例1.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世界经济组织等1.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世界经济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第二章:国际分工与贸易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分工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政策2.2 教学内容国际分工的概念和特点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国际市场理论等国际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际分工的概念、特点和国际贸易基本理论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贸易政策的实例和影响2.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政策等2.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理解和认识第三章:国际金融体系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和功能让学生掌握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3.2 教学内容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等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等国际金融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金融市场的实例和影响3.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等3.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国际金融体系的理解和认识第四章:国际经济合作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形式和领域让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机构和机制4.2 教学内容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形式:区域经济一体化、双边经济合作、多边经济合作等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领域:贸易、投资、金融、技术等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机构和机制: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开发银行、欧洲联盟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形式、主要领域和机构和机制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经济合作的实例和影响4.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形式、主要领域和机构和机制等4.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国际经济合作的理解和认识第五章:世界经济政策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各国世界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让学生掌握世界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目标5.2 教学内容各国世界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贸易政策等世界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稳定经济增长、实现就业、控制通货膨胀等世界经济政策的目标:国家利益、国际协调、全球稳定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各国世界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世界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案例分析法:分析世界经济政策的实例和影响5.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各国世界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世界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目标等5.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世界经济政策的理解和认识第六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6.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点和发展困境让学生掌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6.2 教学内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点:资源贫乏、人口负担、产业结构失衡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出口导向型、内向型、外向型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改革、社会保障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点、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案例分析法: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例和影响6.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等6.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发展中国家的理解和认识第七章:全球经济治理与可持续发展7.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全球经济治理的基本框架和机制让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路径7.2 教学内容全球经济治理的基本框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路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等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战略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全球经济治理的基本框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路径案例分析法:分析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实例和影响7.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全球经济治理的基本框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路径等7.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全球经济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识第八章:国际金融市场与投资8.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和功能让学生掌握国际投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8.2 教学内容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国际投资的基本形式: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国际金融投资等国际投资的特点:风险与收益、跨国公司角色、国际金融市场联系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国际投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和投资的实例和影响8.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国际投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等8.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国际金融市场和投资的理解和认识第九章: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9.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相互影响让学生掌握国际经济争端的解决机制9.2 教学内容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相互影响:地缘政治、国际关系、贸易政策等国际经济争端的解决机制: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法院、仲裁机构等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热点问题:中美贸易战、欧洲难民危机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相互影响、国际经济争端的解决机制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经济争端和热点问题的实例和影响9.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相互影响、国际经济争端的解决机制等9.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理解和认识第十章:未来世界经济趋势10.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让学生掌握影响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0.2 教学内容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全球化、数字化、绿色化等影响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技术创新、国际贸易政策、国际政治关系等我国应对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策略:扩大开放、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影响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应对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实例和影响10.4 教学资源教材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编写了一个名为《世界经济概论》的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共分为十个章节。

《世界经济概论》 教学大纲 及 教案全套

《世界经济概论》   教学大纲 及 教案全套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世界经济导论1.1 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1.2 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1.3 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1.4 世界经济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国际分工与贸易2.1 国际分工的定义与形式2.2 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证2.3 贸易政策与国际贸易2.4 贸易自由化与保护主义第三章:国际金融市场3.1 国际金融市场的概述3.2 国际货币体系3.3 外汇市场与汇率决定3.4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监管第四章:国际经济组织4.1 国际经济组织的概述4.2 世界贸易组织(WTO)4.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4 世界银行集团(WBG)第五章:区域经济一体化5.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类型5.2 欧洲联盟(EU)5.3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5.4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六章:全球产业分布与跨国公司6.1 全球产业分布的特点与趋势6.2 跨国公司的角色与影响6.3 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与经营策略6.4 跨国公司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第七章:国际转移定价与税收7.1 转移定价的概念与方法7.2 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策略7.3 国际税收体系与税收协定7.4 转移定价对国家税收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第八章:国际政治经济关系8.1 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理论8.2 国家利益与国际合作8.3 国际冲突与经济制裁8.4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九章: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9.1 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与挑战9.2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内涵9.3 国际环境治理与合作9.4 绿色经济和低碳发展第十章:世界经济前景与挑战10.1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10.2 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与风险10.3 全球化进程中的政策选择10.4 我国应对全球经济挑战的策略与展望第十一章:国际金融市场与衍生品11.1 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构成11.2 金融衍生品市场概述11.3 利率、汇率和股票市场的衍生品11.4 金融衍生品的风险与管理第十二章:国际能源市场12.1 世界能源资源分布与消费12.2 国际能源市场的基本机制12.3 能源价格的决定因素12.4 能源政策与国际合作第十三章:国际劳动力流动13.1 国际劳动力流动的类型与原因13.2 劳动力流动对迁入国和迁出国的影响13.3 国际移民政策与管理13.4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劳动力市场第十四章:国际旅游产业14.1 国际旅游产业的基本特征14.2 旅游需求、供给与国际旅游市场14.3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4.4 旅游政策与国际合作第十五章:世界经济与中国15.1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15.2 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15.3 中国对外经济政策与发展战略15.4 中国与世界经济未来的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世界经济导论重点:理解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组成部分。

世界经济概论笔记整理

世界经济概论笔记整理

世界经济概论一.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研究内容:1.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市场经济模式与经济发展战略2.国际经济关系生产的国际关系交换的国际关系3.经济关系的协调国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协调4.发展规律与发展趋势二.世界经济运行的动力与机制(一)。

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的扩展为世界经之形成与发展提供制度基础市场经济是指经济资源基本上由市场进行配置的经济1.价格是自由的、灵活的,能作为市场供求的指示器——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运作机制,也是世界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运作机制2.市场是开放的,生产要素、商品可自由流动而形成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实现供求平衡的调节机制,也是世界市场供求平衡的调节机制3.决策是分散的——是保证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基础条件4.有完整的市场体系——是所有市场实现供求平衡,保证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基础条件世界经济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

科技革命为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向纵深发展提供动力科技革命——生产力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分工加强世界企业制度演变——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跨出国界范围——推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劳动力流动——推动世界经济形成与发展——推动贸易量、贸易结构、技术的国际传播,金融工具的创新等(三)。

国家干预以及国际经济协调是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手段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干预古典自由主义排斥政府干预凯恩斯经济理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新自由主义理论再次强调市场作用的重要性,但不完全排斥政府干预政府干预的作用是强化市场的作用,避免市场失败政府溢出效应——国家间政策相互作用——共同经济制度、共同行事标准——保证世界经济顺利运行必要手段第二讲美国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模式一.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与经济现状(一)经济发展战后经济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50年代至60年代——经济平稳发展时期;70年代“滞胀时期”80年代低速增长和经济调整阶段90年代的经济持续发展时期50年代经济平稳发展时期1946至1973GDP年平均增长率为3.5%,60年代达4.3%持续增长达106个月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②侵朝,侵越战争的刺激③廉价原燃料的充足供应④执行凯恩斯主义反危机政策,加强政府干预,减少衰退对经济的破坏作用经济衰退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消费扩张性货币政策经济复苏、高涨充分就业、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加大经济过热通胀消除消费投资减少,企业紧缩性财政政策减产裁员,失业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70年代陷入了“经济滞胀”之中,表现为:经济停滞,失业率剧增与通货膨胀并存,货币贬值①能源危机②长期执行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反危机政策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世界经济概论英文版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英文版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英文版答案Chapter I3. What are the stages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The form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has generally gone through three historical stages:(1) Budding period. The discovery of geography began in the middle and late 18th century and lasted for nearly 300 years.(2) Initial formation period. This period began with the Brit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around the 1860s and comple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ustrial society in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around the 1870s, including the whole period of capitalism, which lasted about 100 years. The form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in this period was based on the large machinery industry, mainly marked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market.(3) Final formation period. From the 1870s to the beginning of the20th century, with the deepening of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scope of the world market, especially the great progress of production and capital internationalization characterized by capital export, and the completion of the division of world territory, the real world economy finally took shape.Chapter II1. How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and connot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Proces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a process and a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to a higher level.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driven by the contemporar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rnational financ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and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the migration of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has led to the large-scale flow of production factors all over the world, and expanded the internal division of labor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into a global division of labor, It is a state and process of unprecedented acceleration and deepening of interdependence and integration of countries by optimizing the combination and alloca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on a global scale.Connotation: (1)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the unity of economic category and historical category(2)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a concept related to time and space(3) The essen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the globalization of capital and its carrier expansion(4)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dominated by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re are many asymmetries in its structure.2. Reasons and manifestations of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post-war economic globalization.Reasons: (1)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2)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expands to the whole world(3)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western countries(4)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Performance: (1)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global networking: with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networking, the scope and scale of world trade have expanded sharply(2) Globalization of financial, monetary and investment markets: globaliz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currency circulation and investment activities(3) Globalization of human resource flow: the number and scope of worldwide immigrants have expanded, the transnational training and flowof talents hav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trend of "hidden transnational flow" of talents has increased.(4) The formation of global industrial chain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industrial chain followed by echelons around the world; Formation of global production system(5)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rdination mechanism has gradually taken shape.3. How to understan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 developing countries?Opportunities: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regions adapt to the general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ctively take advantage of the opportunities of deepening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worldwid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dopt opening-up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in line with their national conditions, introduce foreign capi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improve their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duct quality, We should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our national enterprises as soon as possible, vigorously develop foreign trade, fully and reasonably allocate domestic resources and realiz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an also promote political refor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democratization.Challenges: (1)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at a disadvantage in the current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trade and global production system, the national economy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facing great pressure and impact, and its dependence on developed countries is also increasing.(2)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led to and exacerbated the further imbalance of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lag behind developed countries, especially those at the bottom.(3)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also increasing, which poses a potential threat to investment, stimulatesthe development of the bubble economy, and lays hidden danger for the financial crisis.(4) The biggest problem or threat brought b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that their national sovereignty has been impacted and weakened, and their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has been challenged.(5) It has brought enormous pressure on the reform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strengthened the economic transmission and synchronization. How to accept the positive transmission and curb the negative transmission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urgently needed to be solved by developing countries.5. What impact ha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d on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the world pattern?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impacted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mutual coordin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theme of the times. Originally a unique right of a country, it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common power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National economic activities are increasingly operating in accordance with international treaties, agreements, norms and practice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atus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the economic life of various countries weakens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state in industrial policy.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one of the decisive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evolution and final formation of the world pattern after the cold war. A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greatly strengthened the role of the law of unbalanced development, the status of som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pattern has declined, while the influence and role of others in the world pattern have increased. In this way, the world pattern, as the global core structure, will undergo a major adjustment in the balance of power.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promoted world multipolarization, which has enhanced human harmony.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with the accelerated transfer and movement of production factors in the world, the problem of global public hazard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ir harm involves not only developing countries, but also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even the whole world. Therefore,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will inevitably bring many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rictions.Chapter III1. What ar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st-wa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What impact does it ha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world economy?Basic features of the post-wa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1) Comprehensive and worldwide. 2)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and the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have developed simultaneously and formed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production.3) The machine system, labor style and lifestyle have been innovated. 4)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roduction have been strongly supported by the government.Impact: the post-wa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has brought about great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and great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productive forces:(1)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It has greatly improved labor productivity, expanded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expanded the commodity market.(2)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ubstantive elements of productivity: the worker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elligent, the labor tool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utomatic, and the labor object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rtificial.(3) Strengthening of non substantive elements of productiv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first productivity, and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inforcing element in modern productivity.(4) Cha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basic feature of its change is the shift of the focu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proportion of material production sectors such as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decreased,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non-material production sectors such as service industry increased.The thir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raised the level of world productivity and accelerated the re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after the war;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t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widened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ll over the world, and promoted the changes of social production relations all over the world(5) The thir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not only brought about the modernization of things, caused changes in the way of labor and life, and gradually modernized people's ideas, ways of thinking, ways of behavior and ways of life.。

《世界经济概论》第7章思考题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第7章思考题答案

1.简述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

解答: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体制,是为了适应国际经济活动的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间的支付结算及其货币关系所确定的规则、惯例和机构安排的总称。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收支的调节、汇率制度的安排、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国际货币关系的协调及其组织。

从历史的演进过程与特征看,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

(1)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大约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结束于1914年一战爆发之际。

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均以一定数量的黄金定值,实行固定汇率制;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履行国际支付、国际结算和国际储备的职能;国际收支也可以实现自动调节。

(2)布雷顿森林体系。

随着一战的爆发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日益加重,国际金本位制也难以为继,随着进入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

在该体系下,美元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国际货币与国际储备资产、各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国际收支调节在IMF框架下进行。

(3)牙买加体系。

由于克里芬难题的存在,最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崩溃了,从此进入了牙买加体系时代,也称无体系时代。

在牙买加体系下,取消汇率平价和美元中心汇率,正式确认浮动汇率制合法化;取消黄金官价,黄金非货币化;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地位;增加成员国的基金份额;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数量和限额。

2.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征有哪些?解答: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尽管各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建议层出不穷,但国际货币体系仍未回归到一个被各国所普遍接受与遵守的统一规则框架中,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仍为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体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主要的方面。

第一,储备资产的多元化。

从目前主要的储备资产来看,美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

从近10年的情况来看,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资产的比例逐渐下降,但仍遥遥领先于其他国际货币。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国际储备资产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概论》2018版第六章

《概论》2018版第六章
➢ 发展是硬道理 符合马克思主义基的必
然要求本原理,是巩固 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 教训的深刻总结。 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 需要。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1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内涵
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 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
发展是社会的全面进步 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贯彻发展是党执政兴国 的第一要务思想的基本 要求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2发展为什么成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第一,发展是社会主义 本质的要求;
第二,发展是发挥社会 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
第三,发展决定着中国 的前途和命运;
第四,发展是实现国富 民强的要求;
第五,发展是坚持党的 先进性的要求。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基本要求
➢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 的发展,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前 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 根本要求。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1什么是先进生产力
第一,高素质的生产劳动者,高 科技含量的生产资料和高科技含 量的劳动对象。
第二,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先进 科学的结合方式和管理方式。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主讲:范明水 13976809030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和主要内容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条件 •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过程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形成于社情变化——实践基础

《世界经济概论》PPT课件

《世界经济概论》PPT课件
• 征收关税的目的有两个: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 征收方法一般有四种: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选择税 。
二、 非关税壁垒措施
•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 • 一般又分为直接非关税壁垒间接非关税壁垒
30
三、 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
(一)鼓励出口措施 • 出口信贷 • 出口补贴 • 商品倾销 • 外汇倾销 (二)出口管制措施包括单方面出口管制和多边出口管
• 根据乌拉圭回合的决议,1995年1月1日成立世界贸易组织(WTO), GATT完成其历史使命。
WTO的构成: 1、货物贸易由94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以及下属十几个贸易协议组成。 2、服务贸易由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下属金融、自然人、电信等贸
易附件组成。 3、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 4、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TRIMS) 5、争端解决机制(机构及程序)。
18
参考题目与参考书目
• 参考题目
1、目前世界经济中表现出来的国际分工种类有哪些? 2、世界市场的两大流通系统分别是什么? 3、世界经济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 参考书目
1、庄起善主编《世界经济新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2、宗则行、樊亢著《世界经济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3、钱俊瑞著《世界经济概论》,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 4、仇启华著《世界经济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出版。
5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
第一个阶段: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
• 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 缔结“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 实施马歇尔计划 • 推行“第四点计划” • 建立“巴统”,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和技术封锁

世界经济概论人民币自由兑换

世界经济概论人民币自由兑换

三、Schedule
The free convertibility of the yuan is closely related to many factors, both
in the reform or development, are facing challenges that need to break, it's
时,它就发挥着国际购置手段的职能。
3、Means of 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wealth 〔财富的国际转移手段〕 Money on the act as the embodiment of social wealth,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wealth.货币充当社会财富的化身,借以实现财富的国际 转移。
step to the capital account convertibility, take 10 years. From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conomic situation, this formulation is clearly
ahead. However, no matter how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conomic
6、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domestic enterprises. A country's capital account opening on the one hand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countr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domestic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ir international peers on the other hand is also facing competition. 国 内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一国的资本账户开放一方面加速该国的国际化进程从而促 使国内企业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国际同行的竞争。

《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1.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各自取决于哪些条件?2.简述1929—1933年大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

3.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哪些影响?4.试述俄国十月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

5.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有哪些深层次矛盾?思考题解答1. 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有其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其中,自然条件包括国土面积、自然资源、气候和地理位置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国内市场的大小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等。

自然条件的差别虽是国际分工产生的重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是产生国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多方面的条件:(1)机器大工业的发展,(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3)交通运输和通信业的发展,(4)世界货币的出现。

2.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危机(简称大危机)。

大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如下:(1)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

(2)美、英、法等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德、日、意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3)国际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总之,为了尽快从1929—1933年大危机中摆脱出来,美、英、法等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宏观干预和调节,而德、意、日则采取了法西斯统治。

大危机致使国际金融领域混乱无序,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受到了更多的阻碍,由此导致世界各主要国家之间政治经济矛盾日益尖锐,进而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其主要有如下表现如下:(1)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世界工业生产全面下跌。

(2)全球贸易严重萎缩,国际金本位制瓦解。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实力上发生了显著变化。

与美国、日本大发战争财促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形成鲜明对照,英国、法国、德国的综合经济实力都遭到严重削弱。

《世界经济概论》第6章思考题解答

《世界经济概论》第6章思考题解答

第6章思考题解答1.简述二战后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二战以后,在科技革命的作用下,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和细化,社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同时,二战后一系列发展中国家走上了独立发展经济的道路,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国际贸易更是蓬勃发展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一)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世界生产增长速度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是二战后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和国际分工深化的结果,同时它又促进了世界生产的增长。

各国生产的扩大是以提高世界市场份额为导向的,这种世界生产对贸易的依赖,在某种程度上就反映为国际贸易的增长快于世界生产的增长。

(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明显改变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国际货物贸易结构改变明显;第二,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增长。

(三)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作用突出二战以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使国际贸易的很大一部分表现为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即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原材料、中间产品、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跨国流动。

随着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也越来越多。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涵盖了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和产品内贸易,但主要是产品内贸易,即中间产品的贸易。

由于跨国公司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世界范围的垂直专业化分工,产品的生产过程被分解了,形成了全球产品价值链的分工。

(四)呈现北美、欧盟、东亚三大板块的国际贸易新格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世界贸易中逐渐形成了北美、欧盟和东亚三大板块的新格局。

上述三大板块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全球贸易的发展,但也促进了贸易集中度的提高,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更加不平衡。

2.试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世界经济概论习题及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习题及答案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 盾有何变化

要点:冷战结束后,苏联作为社会主义的 超级大国解体,但社会主义作为影响世界 经济的重要力量仍然存在。冷战前,资本 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的核心体现是美苏 争霸;冷战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 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 家之间的矛盾融入南北矛盾更广阔的视野 中,成为南北矛盾重要的部分。
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的相互 关系是什么


要点: (1)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世 界经济形成的前提条件。(2)世界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国际分工的深刻变化 和世界市场的发展。(3)国际分工为世 界市场上所交换的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提供 了基础,世界市场为国际分工生产提供了 价值实现的环境。
试述当代世界经济中拥有显著优势的国家或国 家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及消长变化



要点(4个时期) (1)第一个时期(从战后初期到50年代末60年 代初)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拥有压倒优势的年 代,这是超级大国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达到了 历史的顶峰。 (2)第二个时期(从50年代末60年第初到70年 代前期)是苏联经济实力迅速上升,并成为世 界经济中能在相当程度上同美国相抗衡的力量, 再加上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和初步发展,从 而导致了美国国际经济地位从顶峰上下落的时 期。

(1)国际分工以水平化为主,并不断深化。 (2)世界商品贸易迅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3)劳务、货币、金融、技术、信息等世界市 场也一一发展起来,构成了完整的发达世界市 场体系。(4)产业资本国际化有了长足进展, 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5)发展中国家成 为独立经济体,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活动。(6) 在水平化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各国对外经济关 系以全球为对象。(7)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的 步伐加快。(8)跨国公司发展迅猛。

大学商学院课程《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

大学商学院课程《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

商学院课程《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

A. 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B. 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C. 各国技术水平不同D. 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2. 下列贸易理论与规模经济有关的是()理论。

A. 议协分工B. 技术差异C. 产品差异D. 自然资源禀赋3.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创立了()理论,成为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的基础。

A. 垄断优势B. 产品生命周期C. 市场内部化D. 国际市场折衷4. 反对需求管理政策,认为只要增加供给才能摆脱“停滞膨胀”学派,是()A. 后凯恩斯学派B. 货币主义学派C. 理性预期学派D. 供应学派5. 熊彼特提出的(),可用来解释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A. 二元经济模型B. 创新理论C. 经济成长阶段理论D. 货币主义6. 凯恩斯学派认为,滞胀是由于经济体内部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发展较快的部门引起物价上涨,发展较慢或停滞的部门引起高失业。

这种理论是()通货膨胀。

A. 结构性B. 混合型C. 需求拉起的D. 成本推动的7. 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在国家宏观调控理论主要分歧是()。

A. 是否对宏观经济进行微观分析B. 边际消费倾向是否递减C. 是否主张实行公私混合经济D. 是否主张实行大幅度减税8. 在经济增长水平方面,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性突出表现在()之间。

A. 发达国家B. 发展中国家C. 新兴工业化国家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没有出现的国际经济新现象是()。

A. 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世界生产增长速度B. 跨国公司产值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C.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全面开放D. 发达国家采用各种非关税壁垒保护本国市场10. 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及特点主要表现为()。

A. 多种形式的部门内分工发展缓慢失B. 国际分工完全专业化C. 企业内分工和国际分工密切结合D. 产业内分工基本上消11. 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直接投资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一、发展中国家概况 1、发展中国家的界定 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的对称,指过去长期 受发达国家殖民统治和剥削,现已获得政 治独立,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面临 经济发展问题的国家。
2、发展中国家的分类——按人均GNP (1)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人均GNP<755$ (2)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 755$≤人均GNP≤9265$ 其中, 755$≤人均GNP≤2995$ 为下中等; 2996$≤人均GNP≤9265$ 为上中等。 (3)高收入但仍属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 人均GNP≥9265$
பைடு நூலகம்




截至2012年6月底,韩国政府、企业、家庭的负债规模总 额高达296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94万亿元),占名义 GDP的233.8%。去年底负债规模为2859万亿韩元,占 GDP的231.1%。仅在6个月之内,主要经济主体的负债规 模增加了103万亿韩元。 2007年底负债规模占GDP比重为201.7%,在金融危机当 时的2008年底上升至220.5%,2009年底升至228.5%, 2010年底小幅下滑至224.2%,之后再次大幅飙升。 家庭负债占GDP的规模从2007年的81.5%增至2011年底 的89.2%,2012年第二季度虽有所下滑,但仍处于危险水 平。企业负债比重于2009年飙升至108.9%后有所下滑, 2012年第二季度重新反弹至108.1%。 国际机构评价各个领域是否出现负债过大的临界值为占 GDP的60%-90%的水平,家庭和政府超过85%、企业超 过90%时,则为危险水平。因此韩国家庭负债和企业负债 都处于危险阶段。 2011年底韩国家庭负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率高达156.1%, 远超过英国和美国。


由于韩国的经济增长基本上是一种依赖外部市场需求的外 向型增长模式,这种增长模式在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遇到 了严峻的挑战,因而从80年代末开始,韩国政府将“科技 立国”方针作为重点,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技术研究和开 发体系,并于1993年7月公布进入“调整改革发展阶段”。 经过多年的调整,韩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开发主体, 国家承担基础性、先导性、公益性研究和战略储备技术开 发,产学研结合和有健全法律保障的国家创新体系。这与 韩国充分重视对技术创新的投入紧密相关,例如,韩国用 于研发的开支总额在国际比较中居于高位,约占GDP的 3%,在其OECD伙伴国中位列第四。 在结构调整进行不久,便迎来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在经历了1997年经济发展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挫折之后, 韩国经济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970年代起,智利率先进行了所谓的“自由化改 革”,开始减少干预、减低关税、开放市场,但 是由于节奏没有把握好,导致经济衰退。 整个1980年代,20个拉美国家中有10个国家出现 负增长,到1990年时人均GDP比1980年代初下降 10%,因此1980年代被称为拉美“失去的十年”。 1990年代以后经济开始回升,拉美国家开始了新 一轮的自由化改革(新自由化改革),实行国有 企业私有化、减少国家干预、强化市场调节。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拉美经济增长 率为-2.1%。2010年拉美经济快速复苏,全年经济 增长率高达5.9%。2012年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经 济增长率为3%,经济有所减速,大部分国家还面 临着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债务累积、国际资本 流动波动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
(2)韩国一直在实行追赶型经济转型模式和外向型经济 发展模式 在过去近30 年的工业化历程中,韩国一直在追赶日本。 如上世纪70年代从日本引进钢铁、化学、造船、电 器等行业,80年代又引进电子、汽车等行业,90年 代的重点则是消化吸收日本的高技术产业,同时大 力发展自身的高科技研究与开发能力。 这种多层次的追赶型经济转型模式带来了不同梯队间 或同一梯队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
形成两种发展模式的原因: (1)自然资源禀赋不同 (2)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同 (3)遵循的指导思想不同 拉美——民族主义思想——中心外围理论 东亚——西方经济理论

三、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 1、韩国经济 1962年至1992年为其高速增长阶段:其中,整个 70年代都保持了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为 11.2%。进入80年代,韩国政府针对国际经济环 境变化及国内经济变动的新形势,提出“稳定、 效率、均衡”的发展方针,力求在结构调整中求 发展,在“五五”计划(1982年~1986年)和 “六五”计划(1987年~1991年)期间,GDP 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2%和9.3%。 1962-1995年,韩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8.9%,人 均GDP从82美元增至14184美元,出口额从5480 万美元增至1252亿美元,创造了汉江奇迹。

进入21世纪,在知识、信息、技术加速发 展的形势下,韩国步入结构升级和转型的 关键时刻。这是因为,一方面韩国同发达 国家的差距并未显著缩小,另一方面,中 国等发展中国家又追赶了上来。统计显示, 大部分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收入在达到1万美 元后,一般5~10年即可跃升至2万美元,而 韩国人均国民收入自1995年达到1万美元后, 却在这一档次上连续停顿了8年。因此卢武 铉上任后,韩国媒体和舆论不断提出“十 年后韩国靠什么维持生计”的问题,充分 反映出韩国的危机意识。
韩国存在“官治金融”: 20世纪80年代之前,韩国央行曾在相当长的 一段时间里,以5%的利率向商业银行提供 贷款,要求商业银行以8%的利率向出口部 门提供优惠信贷。20世纪80年代之后,韩国 进行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开放的改革,但是至 今为止,韩国仍要求银行向出口部门提供优 惠信贷,2003年,韩国中央银行用于这部分 贷款的总额为9兆6000亿韩元(相当于人民币 750亿元)。

郑周永
郑梦宪
郑梦准
郑梦久

三星集团成立于1938年,创办人为李秉喆,最初主要出口 朝鲜南半岛的鱼干、蔬菜和水果。1950年代逐步扩展为制 糖、制药、纺织等制造业,并确立为家族制企业。1969年 成立三星电子。1980年代三星电子以卖冰箱为主,1986年 时李秉喆成立三星经济研究所。旗下子公司包含:三星电 子、三星SDI、三星SDS、三星电机、三星康宁、三星网络、 三星火灾、三星证券、三星物产、三星重工、三星工程、 三星航空和三星生命等,并由家族内的李氏成员管理,其 中三星电子公司被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为世界500强企 业。

金宇中(1936- )
大宇集团创始人,仅用了32年时间就 把“大宇”发展为仅次于现代集团 的韩国第二大企业,世界20家大企 业之一,资产达650亿美元。在一 代人的心目中,金宇中及其大宇集 团是韩国的象征。在韩国陷于金融 危机的1997年,金宇中甚至仍能借 危机使大宇由排位第四提升到第二, 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当年亚洲 风云人物。1997年,“大宇”破产。 1999年金宇中悄然逃到国外避难。 2005年回国接受调查,2006年获刑 8年半,后因健康状况缓刑,此后 得到时任总统卢武铉特赦。2008年 再次因为隐匿资产获刑18个月,缓 刑两年。
(1)韩国经济中政府、银行、企业是铁三角关系。 政府挑选市场优胜者进行扶持: 首先,政府组织了包括民间学者、企业家、银行家 等在内的独立的评估委员会来进行候选企业的遴 选,选择过程比较透明,依靠政企勾结来左右决 策并不容易; 其次,政府为保证适当的竞争,在特定行业中通常 都选择几家企业同时扶持; 最后,政府为防止个别大企业发展出现严重的垄断 现象,抑制竞争,在具体的行业中,常限制最大 的几家企业集团不能参与竞争。
(3)从韩国财阀看韩国经济 经济学界认为,典型的财阀在今天仅存在于 韩国。他们具有以下特征:财阀的所有权 以及经营权都集中于总裁、总裁的家庭成 员或者其亲属;财阀下属公司涉及多个产 业领域;内部的经营结构是中央集权式的, 子公司下又有孙公司;子公司之间通过循 环出资等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资本与商 品会在集团内部流动,子公司服从整体集 团的利益;集团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比 重。韩国人习惯上把资产规模排在韩国前 30位并且符合上述特点的企业集团称为 “财阀”。
2、拉美模式 ——采取进口替代战略,即利用贸易保护政 策,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和其它工业, 替代过去制成品的进口,以带动经济增长, 实现本国工业化,同时通过进口替代逐渐 减少贸易逆差,减少本国经济对外依赖,增 强经济的独立性。 ——高筑贸易壁垒,保护国内市场; ——扶持国内幼稚产业; ——发展国有企业,完善基础设施



2012年拉美经济增长呈现国别不平衡和区域分化的特点。 就国别而言,南美洲国家、中美洲国家,以及第二大经济 体墨西哥的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在2011年水平,主要得益于 国内消费扩大和投资增长。 该地区第一大经济体巴西和第三大经济体阿根廷则表现较 差,GDP分别增长1.6%和2%,不及整个地区平均水平。 倒是一些中等国家表现相当亮丽,增长最快的3国为巴拿 马(9.5%)、海地(6%)、秘鲁(5.9%),玻利维亚、智 利、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和委内瑞拉也表现不俗,均增 长5%,墨西哥增长4%。 只有巴拉圭是拉美地区惟一负增长的国家(-2%),原因 在于罕见的恶劣气候摧毁了该国主要出口产品大豆的生产。 从次区域看,中美洲保持较快复苏步伐,GDP增长4.4%, 罕见地领跑拉美经济;而向来作为拉美“领头羊”的南美 洲表现一般,GDP增长2.8%;加勒比地区增长1.6%,仍是 拉美地区增长最慢的板块。
五大财阀:三星、现代、LG、SK、乐天 家族式经营:家族股份 + 子公司相互持股 财阀家族成员占据公司中75%的社长、会长、总经理 等职位。 船队式经营——章鱼爪式经营 最大30家财阀平均参与20多个行业,其中80%与主业 无关。 过度负债经营 到1997年底,韩国28家最大的财团的总负债为 1775.7亿美元,企业平均负债率高达449%
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两种模式 1、东亚模式 是以日本、亚洲四小龙、四小虎等国经过战 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不同于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模式。 (1)注重内部积累 (2)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 (3)建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政府主导型的 市场经济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