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移植身份识别流程

合集下载

骨髓移植流程

骨髓移植流程

骨髓移植流程骨髓移植是一种治疗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方法,也被用于治疗某些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髓移植的流程。

一、前期准备1. 患者评估: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化验,包括心电图、胸部X光、腹部CT等,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骨髓移植。

2. 配型:医生会对患者和供体进行配型,以寻找最佳的供体。

配型通常基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

3. 准备供体:如果供体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则需要对供体进行采集或提取干细胞,并进行处理和保存。

4. 准备受体:在接受HSCT前,受体需要接受高剂量化疗或放疗来杀死其自身的造血干细胞,并为新的干细胞提供空间。

这个过程称为预处理。

二、移植前的准备1. 预处理:预处理通常包括高剂量化疗或放疗。

这些治疗会杀死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以便新的干细胞能够生长并代替它们。

预处理过程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2. 移植前检查:在进行HSCT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心电图、肺功能测试等,以确保患者身体健康,并排除任何可能影响HSCT结果的因素。

3. 移植物准备:如果供体是异基因移植,则需要对供体进行采集或提取干细胞,并进行处理和保存。

如果供体是自体移植,则需要将干细胞从患者自身的骨髓或外周血中提取出来,并进行处理和保存。

三、移植过程1. 移植物输注:在HSCT过程中,医生会将提取的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到受体体内。

这个过程通常只需几小时完成。

2. 移植后监测:在HSCT后,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体温、心率、血压等,以确保患者没有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3. 免疫抑制:为了防止移植物被受体的免疫系统攻击,医生会给受体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这些药物通常需要长期使用。

四、移植后恢复1. 隔离:由于免疫系统被抑制,患者容易感染。

因此,在HSCT后的头几周或几个月内,患者需要隔离在洁净的环境中,并严格控制访客。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患者身份识别确认制度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及其它护理操作等活动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性别、床号等。

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 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或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 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或干细胞采集术、深静脉置管术、血浆置换、单采术、血细胞分离术)患者、抢救、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必须使用腕带。

在各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医嘱执行单以外,必须核对腕带,以识别患者身份。

4. 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腕带”原则上佩戴病人左手,佩戴时,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

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护士长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5(在实施任何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6(需进行手术(或干细胞采集术、深静脉置管术、血浆置换、单采术、血细胞分离术)的患者,护士应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的流程,对患者姓名、年龄、科室、住院号等信息进行确认。

手术室与科室交接中重点环节进行准确的有效核对,做好交接登记。

7. 患者转科交接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做好转科交接登记。

血液病医院护理部2012年7月5日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图病人来源门诊病人急诊病人住院病人财务人员确认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身份明无名身接诊护士:核挂号号、家庭住址、确病人份病人对住院号、床联系电话等。

号、姓名、诊断、病情启动无名身份医生确认:姓医生诊疗患者就诊处置名、性别、年流程龄、就诊号等责任护士:核对科室、床位、住院处人员:姓名、性别、核对姓名、住办理入院手续年龄、诊断、院号、性别、化验项目、检诊断、入住科查部位等室、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手术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包括(干细胞采髓术、深静脉置管术、细胞成分分流术等)手术部位病历、手术通知必须明确写清楚手术部位包括左/右侧确定手术方案确定术式病房护士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血型接病人手术室护士对病房护士所做内容进行核对麻醉麻醉前手术室护士、麻醉医师双人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室护士交接,双人核对病人信息,包括:姓名、回病房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病房护士患者清醒后,再次核对患者信息无名身份患者就诊处置流程无法确认患者身份的无名患者立即通知主逐级上报通知公安及不能有效沟能有效沟通管医生护士(护理部、民政部门协通的患者的患者长,积极抢医务处、上助核实患者(昏迷、神救、治疗级领导主管身份志不清、无部门) 自主能力的患者姓名、重症患者、性别(年龄)儿童)手术住院号、患其佩戴的腕患者及语言者家属亲友带必须标明陪护交流障碍患正确的科病人身份明者室、床号、确后必须及性别、住院时更正身份号。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二、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三、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对)、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等。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四、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五、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六、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七、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行督导并有记录。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入院日期、科室等。

三、病房护士接待患者时,为患者佩戴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腕部。

四、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腕带的完好。

五、一人一带唯一对应,是保障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最重要的条件。

六、若遇到患者身份腕带丢失、严重损坏等情况,责任护士应第一时间更换腕带。

七、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按照医疗垃圾处理。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急诊、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一、急诊科护士做好交接前准备工作:为病人佩戴腕带,上面准确填写病人的相关信息;在《转科病人交接护理记录单》上,准确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诊断、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标本采集 ,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 , 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应至少同时使用 2 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使用“腕带” 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9." 腕带 " 原则上佩带在病人 " 左手 ".患者识别制度,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 、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1.在检验、放射、 CT 、MRI 、超声、放射治疗、高压氧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12.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13.。

骨髓采集操作流程

骨髓采集操作流程

骨髓采集操作流程本文档提供了骨髓采集的操作流程,旨在帮助医护人员正确、安全地进行骨髓采集手术。

1. 准备工作1.1 确认患者身份在进行骨髓采集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核实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住院号等。

1.2 与患者沟通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告知手术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1.3 检查操作器材确保手术室内的操作器材齐全,并检查其完好性和消毒情况。

2. 手术操作2.1 术前准备2.1.1 患者体位将患者置于俯卧位,髂嵴对准手术床的孔口。

2.1.2 局麻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进行局部浸润麻醉,确保麻醉效果。

2.2 采集操作2.2.1 确定采集点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骨髓采集的点位,常见的点位包括胸骨、髂骨后缘等。

2.2.2 皮肤穿刺在采集点位处进行局部消毒,使用消毒针头进行皮肤穿刺,并插入穿刺针。

2.2.3 骨髓穿刺将骨髓穿刺针插入到骨髓腔内,顺利穿过骨质并进入骨髓腔。

2.2.4 采集骨髓通过骨髓穿刺针,使用抽吸器或针筒抽取骨髓样本,并将其收集到采集管或中。

2.3 结束操作2.3.1 采集完成确认骨髓采集操作已完成,将采集针从患者体内取出,并在穿刺点位进行局部止血处理。

2.3.2 清理和处理清理手术区域和操作器械,并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的要求进行处理。

3. 后续护理3.1 观察与监测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与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手术部位的观察。

3.2 给予适当治疗根据患者的需要,给予适当的镇痛、抗感染等治疗,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3.3 宣教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宣教,包括术后注意事项、饮食调理等,以帮助患者进行术后自我管理。

4. 风险与并发症请注意,骨髓采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包括感染、血管损伤、出血等。

在操作过程中请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降低风险。

以上即是骨髓采集的操作流程,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并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及操作流程

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及操作流程

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及操作流程背景在医疗机构中,准确识别病人的身份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病人身份识别制度是必要的。

目标本文档旨在规范病人身份识别的操作流程,确保医疗机构能够正确识别病人的身份,并避免潜在的错诊或错误操作。

操作流程1. 登记流程- 病人到达医疗机构后,前台接待人员应引导病人填写相关登记表格并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文件。

- 前台接待人员核对病人填写的信息和身份证明文件上的信息,确保一致性。

- 前台接待人员在系统中创建病人档案,并将病人提供的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与档案关联存档。

2. 身份确认流程- 医疗机构在每次接诊前应对病人进行身份确认。

- 医生或护士应与病人核对身份信息,如姓名、出生日期等。

- 医生或护士在电子病历系统中确认病人身份。

3. 身份识别手段- 医疗机构可使用多种手段来识别病人身份,例如:- 身份证:要求病人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文件,如居民身份证、护照等。

- 医保卡:如适用地区使用医保卡作为病人身份识别的有效手段。

- 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可作为辅助身份识别手段。

4. 异常处理- 如果病人提供的身份证明文件存在疑问或与系统中的信息不符,应立即向上级主管报告。

- 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审查流程,以确保病人的身份得到准确确认。

结论通过建立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及操作流程,医疗机构可以准确识别病人身份,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此制度应得到全体医务人员的积极支持和执行。

以上是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及操作流程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相关人员的工作有所帮助。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患者识别制度,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1.在检验、放射、CT、MRI、超声、放射治疗、高压氧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12.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13.14.(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15.。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流程一、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实施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必须认真核对和识别患者身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等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采集供临床检验及病理标本、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实施者应请患者自己说出自己的姓名,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三、在ICU、CCU、新生儿室、手术室、急诊室、产房等重点科室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四、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住院、有创诊疗、输液以及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五、对病房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转科、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六、对于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急诊无名患者,使用“腕带”填写无名氏—编号、性别、急诊时间、诊断,如需住院,填写住院号和科室。

关键流程识别(1)急诊科与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①急诊科护士做好交接前准备工作:为病人佩戴腕带,准确填写病人的相关信息;在转科登记本上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②由急诊科护士先电话通知病房,并携带病历、转科登记本,陪同病人一同前往转往科室,与转入科室护士当面交接.③转入科室护士安置好病人后,与急诊科护士同时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由转入科室护士在登记本上签名,完成识别交接程序。

(2)病房与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①病房护士做好转出前准备工作:在转科登记本上,准确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②由转出科室护士携带病历、转科登记本,陪同病人一同前往转往科室,与转入科室护士当面交接。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之杨若古兰创作1.严酷履行核对轨制,精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标本收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酷履行核对轨制,应至多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2.能无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之外还请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履行.3.对没法无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立能力的重症患者、重生儿及分歧语种或说话交流妨碍、无名、儿童、沉着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纵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之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初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精确的患者实施精确的操纵.5.对重生儿、认识不清、说话沟通妨碍等缘由没法向医务人员陈述本人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6.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重生儿科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须要经两人从头核对.8.腕带填写的信息笔迹清晰规范,精确无误.项目包含: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9."腕带"准绳上佩带在病人"左手".患者识别轨制,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好无破损10.完美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重生儿)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轨制.11.在检验、放射、CT、MRI、超声、放射医治、高压氧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12.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患者身份识别查对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查对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查对流程
住院患者手腕带标识管理制度
一、所有住院患者均需佩戴手腕带,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诊疗护理操作前、中、后应认真查对手腕带上患者的信息。

二、手腕带上的信息包括:科室、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入院日期等。

由责任护士确认患者信息正确并认真填写。

三、腕带颜色分类
红色:急诊科就诊的急危重症患者;黄色:西城医院的患者;黑色:就诊时确定为死亡的患者;其余患者均用蓝色。

四、患者转科重新更换手腕带;患者搬床更改手腕带信息;新生儿需同时佩戴脚腕带和手腕带。

五、注意患者佩戴腕带肢体的血运情况,保持佩戴部位皮肤完好。

六、告知患者手腕带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

七、患者住院期间,医务人员应经常检查腕带,确保患者随身佩戴,发现信息模糊或腕带遗失应重新佩戴。

八、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取下腕带;住院患者死亡后需送太平间的,保留腕带。

九、流程
手腕带标识。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

患者身份辨认查对流程
1.严厉履行查对轨制,精确辨认患者身份.护士在标本收集,给药
或输血等各类诊疗运动前,必须严厉履行查对轨制,应至少同时应用2种患者身份辨认办法.
2.能有用沟通的患者,实施双向查对法,既除查对床头卡以外还请
求患者自行说出本身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履行.
3.对无法有用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晕厥.神志不清.无自立才能的
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合语种或说话交换障碍.无名.儿童.沉着时代的患者必须按划定应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辨认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纵前除了查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查对腕带, 辨认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运动前, 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
家眷)沟通,作为最后肯定的手腕,以确保对精确的患者实施精确的操纵.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说话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
本身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伴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挽救室.新生儿科应用“腕带”
作为患者身份辨认标识.
7.填入腕带的辨认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查对后方可应用,若
破坏需更新时,须要经两人从新查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笔迹清楚规范,精确无误.项目包含:病区.床
号. 姓名.性别.年纪.住院号等信息
9."腕带"原则上佩戴在病人"左手".患者辨认轨制,患者应用腕带
松紧适度,皮肤完全无破损
10.完美并落实护理各症结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
新生儿)的患者辨认措施,交代程序与登记轨制.
11.在磨练.放射.CT.MRI.超声.放射治疗.高压氧等直接与患者当
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辨认患者
12.按期检讨腕带应用情形,护理质量掌握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载.。

重点患者的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重点患者的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重点患者的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本文介绍了重点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

所有来诊患者都要进行身份识别,工作人员需要准确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等有效证件进行核对。

对于没有有效证件的患者,医生需要要求患者本人填写姓名、年龄等信息,并在病历上注明原因,待明确身份后再进行补写。

对于无法有效沟通或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建立使用“腕带”标识,作为住院患者的识别制度。

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需要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手术患者的识别需要采用“腕带”、“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识别。

手术前一天,病房主班护士需要确认患者身份并戴上“腕带”,主管医生进行手术部位标记。

在手术患者核对时,需要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信息。

在接患者之前,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需要进行核对,并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

进入手术间之后,麻醉医生也需要进行核对。

在麻醉之前,手术医生、麻醉师与手术室巡回护士还需要共同
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确认。

对于昏迷及神志不清的患者,应通过“腕带”及与陪伴亲属进行查对。

在手术者切皮前,手术室巡回护士需要提请手术者实行手术“暂停”程序,经由手术者与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最后的核对确认之后,方可进行手术。

ICU患者的身份识别需要采用“腕带”、“身份证”、“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三种方法中的两种方法进行识别。

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参考]

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参考]

20XX流程汇编Process compilation患者身份辨认承认准则1.严格履行查对准则,精确辨认患者身份。

护理在进行标本收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及其它护理操作等活动时,应至少一起运用两种患者身份辨认方法,如:名字、年纪、出生年月、性别、床号等。

制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辨认的仅有根据。

2.对能有用沟通的患者,施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或近亲属陈说患者名字,承认无误后方可履行。

3.对无法有用沟通的患者,如抢救、昏倒、神志不清、无自主才能的重症患者,有必要运用腕带。

在各医治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医嘱履行单以外,有必要核对腕带,以辨认患者身份。

4.填入腕带的辨认信息有必要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运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求经两人从头核对。

腕带填写的信息笔迹明晰标准,精确无误。

项目包含:科室、床号、名字、性别、年纪、住院号等信息。

“腕带”原则上佩带患者左手,佩带时,松紧适合,避免歪曲、勒伤。

调查佩带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杰出。

护理长对患者腕带运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查看。

5.在施行任何有创医治活动前,施行者应亲身与患者(或家族)沟通,作为最终承认的手法,以保证对正确的患者施行正确的操作。

6.需进行手术的患者,护理应严格履行患者身份辨认的流程,对患者名字、年纪、科室、住院号等信息进行承认。

手术室与科室交代中要点环节进行精确的有用核对,做好交代挂号。

7. 患者转科交代时,至少一起运用两种患者身份辨认方法,做好转科交代挂号。

患者身份辨认流程图患者来历手术患者身份辨认流程包含(干细胞采髓术、深静脉置管术、细胞成分分流术等)回病房病历、手术告诉有必要清晰写清楚手术部位包含左/右侧接患者无名身份患者就诊处置流程转科时要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由转送、接诊护理二人一起承认患者身份后按要求做好挂号记载,双签名腕带:患者名字、性别、年纪、住院号、床号、科别、确诊等。

由主班护理填写,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运用;调查佩带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杰出其佩带的腕带有必要标明正确的科室、床号、性别、住院号。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患者识别制度,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1.在检验、放射、CT、MRI、超声、放射治疗、高压氧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12.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重点环节的流程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重点环节的流程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重点环节的流程程序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住院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医院制定本制度。

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由医务部、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

2.医务人员在给患者用药,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采集血液和其他标本、为患者提供其他的诊疗操作之前均应对患者身份进行行识别,准确无误后方可从事诊疗活动。

3.至少同时使用二种以上(含二种)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

4.我院患者身份识别采用患者姓名、病历号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识别,不得以床号作为唯一的识别依据。

以姓名进行识别时,必须由患者自报姓名,询问者将患者答案与手中的信息进行核对。

5.医院要求对所有患者均要进行身份识别,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等有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收款依据上准确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等。

各科对无法有效沟通(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语言障碍等)的患者,由陪同人员陈诉患者姓名并签名确认。

6.无有效证件证明其身份的患者,接诊医师要求患者本人亲自填写姓名年龄等,如不能填写即按三无人员入院,由急诊护士按要求编码为“无名氏+编号”,为该无名患者的身份标识。

对暂时无法识别身份的患者要在病历上注明原因,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7.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病历号两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8.进行有创诊疗或精神科特殊诊疗前,施术者要亲自与患者(或患者亲属)面对面沟通,并把沟通内容简明扼要记录在病历上。

9.医院要求各科对所有患者建立使用“腕带”标识牌,作为住院患者的识别制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要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10.“腕带”牌记载患者信息包括:科别、床号、病历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等,由病房的值班护士负责打印。

11.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重点环节的流程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重点环节的流程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轨制及重点环节的流程程序之杨若古兰创作为了确保医疗平安,同时使住院患者权益及生命平安得到最大限制的包管,病院拟定本轨制.一、患者身份识别轨制由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拟定.二、医务人员在给病人用药、使用血液和血液成品、收集血液和其他标本、为病人提供其他的诊疗操纵之前均应对患者身份进行识别,精确无误后方可从事诊疗活动.三、至多同时使用二种(或二种以上)患者身份识此外方法.四、我院患者身份识别采取患者姓名、住院号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识别,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此外根据.特别留意在使用患者姓名进行识别时,不成以问病人‘你是XXX吗?”,而是要扣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的信息进行核对.五、对所有来诊患者均要进行身份识别,相干工作人员有义务根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等无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收款根据上精确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六、无无效证件证实其身份的患者,接诊医师请求患者本人亲自填写姓名、年龄等;对临时没法识别身份的患者要在病历上注明缘由,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七、严酷履行核对轨制,精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医治、护理活动中,至多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八、进行介入或有创诊疗前,施术者要亲自与患者(或患者亲属)面对面沟通,并把沟通内容简明扼要记录在病历上.九、病院请求各科对没法无效沟通(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立能力、重生儿等患者)及须要手术医治的患者,建立使用“腕带”标识牌,作为住院患者的识别轨制,在进行各项诊疗操纵前要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精确确认患者的身份.十、“腕带”牌记载患者信息包含: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等,由病房的值班护士负责填写.十一、请求所有重症监护室、急诊抢救室、分娩室(重生儿)、重生儿病房、所有进入手术室患者和所有处于昏迷形态的患者均要佩带“腕带”牌,以便身份核对识别.十二、“腕带”牌上填写的患者信息必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须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精确无误,留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十三、完美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产房之间的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十四、关重视点环节的患者身份识别,细化识别流程.(一)手术患者识别:采取“腕带”、“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识别.手术前一天由病房主班护士确认患者身份,戴“腕带”.主管大夫进行手术部位标识表记标帜.手术患者核对:根据手术通知单和患者病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左、右)等.接患者之前: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核对;还必须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核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确认.进入手术间以后:麻醉大夫核对.麻醉之前:手术大夫、麻醉师与手术室巡回护士还必须共同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核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再次的确认.昏迷及神志不清患者:应通过“腕带”及与陪伴亲属进行核对.手术者切皮前: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提请手术者实行手术“暂停”程序,经由手术者与介入手术的其他/她工作人员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最初的核对确认以后,方可切皮手术.医务科设计手术平安核对表,按请求规范填写,入病案保管.(二)输血患者身份识别:采取“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识别.根据医嘱,输血及血液成品的申请单,病房护士需经二人核对患者姓名、病案号并与患者核实后方可抽血配型.输血科须经二人核对输血申请单和配血血样,同时检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没有凝血块或溶血,并查血袋有没有破裂后进行交叉配血.病房护士检查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含Rh因子)及血量是否符合,交叉配血陈述有没有凝集.输血前需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含Rh因子),无误后方可输入.(三)血液透析患者身份识别:对每一名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医治前必须进行身份识别,精确无误后方可进行医治.1.持久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医治的患者,可留取患者身份证实复印件,采纳三种方法识别:(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2)核对患者身份证实;(3)患者家属确认.2.临时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医治的患者,采纳两种方法识别:(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2)患者家属确认.3.透析室医务人员双人核对并签字.(四)ICU患者身份识别:采取“腕带”、“身份证”、“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三种方法中两种方法识别.(五)急诊科、病房、ICU、产房之间的患者身份识别1.患者出急诊科进入病房,由急诊科人员、接诊室值班人员、病房值班护士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科室间患者身份确认表”中.2.患者出入病房和ICU之间,由病房护士和ICU护士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科室间患者身份确认表”中.3.患者出产房进入病房,由妇产科双人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护理记录中.4.医务科设计“科室间患者身份确认表”,按请求规范填写,入病案保管.(六)昏迷、神志不清、无自立能力的重症患者、手术患者、重生儿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作为各项诊疗操纵前辨识患者的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CCU、急诊室实施,并按请求做好登记记录.护士在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人核对并签名.(七)门诊病人使用患者姓名识别,患者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作为患者识此外弥补信息,当使用识别码有困难时可选择这些弥补信息来确认病人.病院管理实施信息化后,使用患者姓名和就诊卡识别.。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对于能够有效沟通的患者,实施双向检查法。

除检查床边卡外,患者还需说出自己的姓名,确认后才能实施。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干预或侵入性诊断和治疗活动之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确保正确患者正确操作的最终手段。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在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急救室和新生儿儿科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志。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上书写的信息清晰、标准、准确。

项目包括:病房、床位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患者识别制度,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10.完善并落实关键护理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和登记制度。

10、在检验、放射、ct、mri、超声、放射治疗、高压氧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11.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护理质控组每月监督并记录。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急诊室、病房、手术室、ICU、产房和新生儿室的患者识别必须采取以下患者识别的具体措施:(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髓移植病区患者身份识别流程
腕带上应注明患者姓名、住院号、过敏史、病区床号、病区电话,腕带信息需两人核对
层流室患者身份核对凭证:
1.腕带压在缓冲间台面下,并告知患者;
2.病人信息栏的方案
输液:
1.在门口核对腕带、信息
栏;
2.开管时入内与患者核对
姓名;
3.输液后在巡视单上核对
签名,PDA扫码。

口服药、皮下针:
1.在门口核对腕带、
信息栏;
2.发药入内时,与患
者核对姓名;
3.执行单上核对、签
名,PDA扫码。

输血:
1.在门口核对腕带、信息栏、原
始血型单、输血执行单、不同
血型输血核对单;
2.入内与患者核对姓名
3.详见输血制度
1.意识清晰,自报姓名,与缓冲间腕带、
信息栏、操作物核对;
2.意识不清,缓冲间腕带、信息栏、操作
物核对;
蓝色腕带——打印信息
各种需要贴标识的情况:
高危跌倒——黄色标识,高危压疮——蓝色标识药物阳性——红色标识
各种消毒隔离标识,按情况黏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