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内蒙古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之特征

合集下载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解决方案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解决方案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解决方案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畜牧业对内蒙古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随着国家农村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的需求,内蒙古畜牧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首先,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是产能过剩。

由于过去几十年来,内蒙古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动物数量过多。

这造成了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和市场供需失衡等问题。

因此,需要减少畜禽养殖规模,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畜禽养殖效益。

其次,内蒙古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二是粮食与饲料不足。

由于内蒙古草原资源丰富,且适合放牧,因此养殖业一直以来主要依赖天然草原饲料。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农村面貌转变和其他种植业的发展,导致粮食和饲料供给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大对畜牧业的研发投入,推动畜禽饲料科学化和产业化发展,通过技术手段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增加畜禽养殖的经济效益。

第三,内蒙古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三是市场需求差异。

随着国家消费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和质量要求更高,对有机、绿色和优质畜产品的需求增加。

因此,内蒙古畜牧业要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对高品质和有机畜产品的培育和推广,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内蒙古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四是科技创新不足。

畜牧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

然而,内蒙古畜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不足,落后于其他发达地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大对畜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技术研发和转化能力,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要解决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1.控制养殖规模,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畜禽养殖效益;2.加大对畜禽饲料科学化和产业化发展的研发投入,提高饲料转化效率;3.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对高品质和有机畜产品的培育和推广,满足市场需求;4.加大对畜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技术研发和转化能力。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畜牧业现状以及发展建议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畜牧业现状以及发展建议
THANKS
在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较 好的地区建立示范基地, 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 营模式。
加强合作交流,推动生态畜牧业发展
加强国内合作
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推动生态畜牧业的发 展。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提高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畜牧业的 国际竞争力。
感谢您的观看
生态畜牧业的推广也得到了广大牧民的支持和 认可,他们逐渐认识到这种模式对保护草原生 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尽管政府出台了政策措施,但执 行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如资金分配不均、技术指导不到
位等。
气候变化对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 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草场 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这给 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通过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 入。
加强政策扶持,推动生态畜牧业发展

01
02
03
制定优惠政策
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如 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 鼓励企业和个人从事生态 畜牧业。
加强技术培训
加大对技术培训的投入, 提高农民的养殖技术和环 保意识。
建立示范基地
模式逐渐面临挑战。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政府开始 大力推广生态畜牧业,以保护 草原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

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生态畜牧业 的发展,包括补贴、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等。
呼伦贝尔市已经建立了一批生态畜牧业示范基 地,这些基地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 畜牧业现状以及发展建议》

内蒙古畜牧业调研报告范文

内蒙古畜牧业调研报告范文

内蒙古畜牧业调研报告范文引导语: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

下面是为大家精心的关于内蒙古畜牧业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县畜牧业发展情况,加快我县畜牧业发展步伐,更好地发挥畜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近日我们对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据我县农牧业资源丰富、区位优越、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农民养殖积极性高等有利条件,提出了“加快发展畜牧业,建设畜牧业大县”的战略决策,确立了“增牛、稳羊、发展猪禽”的指导方针,确定了肉牛、生猪、奶牛三大主导产业,政策上采取以奖代补、项目支撑、贴息贷款扶持等措施,技术上大力推广品种改良、疫病防控、饲草转化、检验检疫等标准化养殖技术,以抓大户、建示范场、扩基地为方向,克服金融危机、经济形势下滑等因素的影响,战胜自然灾害和周边地区疫情频发的挑战,使我县畜牧业呈现出了快速平稳发展势头,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生产经营方式和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截止xx年6月末,全县家畜总存栏135.9万头(只),其中肉牛存栏31.8万头,出栏18.5万头,其中育肥出栏10.5万头;奶牛存栏3.0万头,产奶9.1万吨;生猪存栏40.0万头,出栏53.0万头;肉羊存栏49.3万只,出栏31.8万只;家禽总饲养量3550万只,其中肉鸭饲养量为2500万只。

扶持建成国家级农牧业龙头企业3家,建有肉牛养殖专业小区45处、肉牛养殖重点村22个、养猪重点村22个、肉鸭养殖专业小区187个、蛋鸡养殖重点村17个。

畜牧业产值实现22亿元。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县畜牧业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生产趋于规模化。

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与措施

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与措施

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与措施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发展现代畜牧业是该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下面是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与措施。

一、基础条件:1. 自然资源丰富:内蒙古拥有广袤的草原和丰富的水源资源,气候适宜、土地肥沃,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2. 物种资源丰富:内蒙古有着丰富的牲畜资源,包括羊、牛、马等多种畜禽品种,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

3. 传统畜牧业基础:内蒙古有着悠久的畜牧业传统,人们对于畜牧业的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较高,有利于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二、关键措施:1. 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畜牧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对现代畜牧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加大优质高产品种的培育,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和抗病抗灾能力。

2. 加强政策扶持: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给予畜牧业企业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推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建立畜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畜牧业领域,推动畜牧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3. 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畜牧业的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加强畜牧业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养殖条件和饲养环境,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养殖场建设,提高养殖设施的科学化水平。

4.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畜牧业人才培养力度,培养更多的畜牧业专业人才,提升畜牧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建立大学和职业学校的畜牧业专业,培养更多的畜牧业科研人员和管理人才。

5. 加强合作交流:加强内蒙古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畜牧业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和经验,促进畜牧业的创新发展。

加强与农牧民的合作,建立畜牧业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在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传统畜牧业基础,但仍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加强政策扶持、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加强合作交流等关键措施的支持与推动,以实现畜牧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畜牧业产业发展状况

内蒙古畜牧业产业发展状况

内蒙古畜牧业产业发展状况内蒙古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该地区具有广阔的草原资源和良好的自然条件,使得畜牧业得以快速发展。

同时,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内蒙古畜牧业生产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良好的市场体系,使得该地区的畜牧业产值逐年增长并在国内畜牧业产业占有重要地位。

内蒙古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畜牧区,这里拥有着丰富的草原资源和适宜的自然环境,而这些条件,都为内蒙古的畜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截至目前,内蒙古的畜牧业生产已逐年增长,成为了我国畜牧业重镇之一。

内蒙古畜牧业主要以牛、羊和马为主要生产动物,其中细毛羊、蒙古牛和锡伯马的特点和品质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和喜爱。

在内蒙古的畜牧业产业中,整个产业链条已经形成,包括养殖、屠宰、加工、包装和销售等环节,使得牛、羊、马等畜业产品从生产环节之一直到落地销售都得到了完美的衔接。

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得天独厚,主要有以下优势:1.丰富的草原资源内蒙古拥有广袤的草原和草原类型丰富,是我国草原面积最大的区域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适宜的自然环境内蒙古地区拥有干旱气候,草原植被生长季节长、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这些自然特征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3.支持政策的优势内蒙古政府通过营造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以及工业基础、物流零售环节的建设,大力推动畜牧业产业的发展,为提升该地区畜牧业价值贡献力量。

随着国家经济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制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内蒙古畜牧业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很高的潜力和市场前景。

未来,内蒙古畜牧业将进一步向规模化、品牌化、高效化、绿色化等方向发展。

同时也将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积极发展新型畜牧业产品,如肉制品的深加工、精细化、多样化的生产等,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内蒙古畜牧业发展模式

内蒙古畜牧业发展模式

内蒙古畜牧业发展模式引言内蒙古是中国最大的畜牧业基地之一,拥有广阔的草原资源和丰富的牲畜资源。

畜牧业是内蒙古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促进农牧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畜牧业发展模式,分析其特点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现状1.资源优势:内蒙古拥有广袤的草原资源,适宜畜牧业发展。

草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牛、羊等畜禽资源丰富。

2.产业规模:内蒙古畜牧业规模庞大,涉及牛、羊、马、骆驼等多个品种。

畜牧业在内蒙古地区的农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农牧民提供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3.产品供给:内蒙古畜牧业产品供给稳定,包括肉类、奶制品、皮毛等。

这些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广阔的销售渠道。

4.技术水平:内蒙古畜牧业技术水平较高,包括畜禽养殖、饲料种植、疾病防控等方面。

一些现代化养殖场和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二、内蒙古畜牧业发展模式特点1.草原放牧模式:内蒙古畜牧业以草原放牧为主要模式,利用广阔的草原资源进行牧草生产和畜牧养殖。

这种模式具有低成本、高效益的特点,能够满足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需求。

2.畜禽养殖与种植业的结合:内蒙古畜牧业发展模式中,畜禽养殖与种植业相结合,形成了畜禽养殖和饲料种植的良性循环。

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为畜禽养殖提供了充足的饲料供给。

3.科技创新驱动:内蒙古畜牧业发展模式注重科技创新,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畜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畜牧业科研力量,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4.产业链延伸:内蒙古畜牧业发展模式通过产业链延伸,将畜牧业与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相结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这种模式能够增加附加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内蒙古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资源环境压力:由于过度放牧和草原退化,内蒙古畜牧业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

草原退化限制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草原恢复工作。

2.产品质量安全:内蒙古畜牧业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内蒙古发展畜牧业的优势

内蒙古发展畜牧业的优势

内蒙古发展畜牧业的优势
内蒙古作为中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具有以下几个发展畜牧业的优势:
1. 资源优势:内蒙古拥有广阔的草原和丰富的水源,适合发展
畜牧业。

其草原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且草原类型多样,包括高寒草原、荒漠草原、草甸草原等,可供不同种类畜牧动物生长。

2. 动物优势: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因此
有着丰富的畜牧品种。

包括肉牛、奶牛、绵羊、山羊、猪等,以及蒙古马、骆驼等特有的草原动物。

3. 技术优势:内蒙古拥有完善的畜牧科研机构和技术支持体系,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和转化能力。

同时,内蒙古政府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农牧民采用现代化、科技化的方法生产畜产品。

4. 市场优势: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和经济发展,人们对畜产品的
质量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

内蒙古作为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其畜产品质量优良,具有市场竞争力。

总之,内蒙古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动物、技术和市场优势,将为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 1 -。

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与措施

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与措施

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与措施内蒙古,位于中国的北部,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和畜牧业基地。

内蒙古自古以来就是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产业的地区之一,是全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内蒙古正积极推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以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提升畜牧品质和品牌。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和措施,希望为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1. 自然条件:内蒙古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优越,是典型的畜牧业发展地区。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天然草原资源,草原面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天然牧场。

内蒙古气候干燥,适宜畜牧业的发展,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 传统优势:内蒙古自古以来就是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具有悠久的畜牧业传统和丰富的畜牧业经验。

内蒙古的牧民有着丰富的畜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内蒙古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3. 政策支持:内蒙古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政府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畜牧业生产技术和设备,为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4. 科技创新:内蒙古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大对畜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畜牧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1. 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内蒙古要加快畜牧业的产业化进程,加大畜牧业企业的规模化经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3. 提高畜牧品质和品牌:内蒙古要加强畜牧品质和品牌建设,推动畜牧业的“走出去”,拓展畜牧业的市场,提升畜牧产品的竞争力。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内蒙古要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畜牧业和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畜牧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畜牧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畜牧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特点畜牧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特点引言: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畜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也在日益加快现代化的步伐。

畜牧业现代化不仅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需要,也是适应市场需求和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从供给侧、技术创新、管理理念、环境保护等方面来探讨畜牧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一、供给侧改革:需求导向和提质增效1. 供给侧改革是畜牧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传统的畜牧业以规模扩张和数量为导向,而现代化的畜牧业应更注重质量和品质的提高。

2. 去产能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

通过淘汰低效畜牧企业和规模过大的养殖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畜牧业的整体效益。

3. 畜牧业现代化应立足于市场需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二、技术创新推动畜牧业现代化1. 科技创新是畜牧业现代化的关键。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机械化技术等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在畜牧业现代化过程中,养殖技术是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改进饲养管理、繁育技术、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创新,提高动物饲养效率,减少养殖成本。

3. 辅助生殖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可以提高牲畜的遗传能力和品质,培育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品种。

三、管理理念的转变1. 传统的畜牧业管理理念注重规模扩张和数量增加,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动物福利。

2. 现代化畜牧业应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

3. 关注动物福利和健康问题,提高养殖条件,改善动物的饲养环境,确保动物健康成长。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畜牧业现代化应注重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

通过科学养殖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减少畜牧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推行清洁能源的利用,降低畜牧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实现畜牧业的低碳发展。

3. 发展有机畜牧业和循环农业,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性。

浅议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

浅议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
畜 牧业 走 产 业 化经 营 的路 子 , 加 快 畜 牧 业 发 பைடு நூலகம் 是
造 成 这种 现状 的主 要原 因是 : 一 ) 0年代 初 期 由 ( 9
于 种植 业 经 济 效 益看 好 , 加之 人 口增 长 造成 很 大 粮 食
需 求 压力 , 是 不 断 扩 大 耕 地 面 积 , 加 粮 食 产 量 。 于 增 在这 种 情 况 下 , 多本 不适 于 种植 粮 食 作 物 的草 原 也 很


处 理 好 发 展 畜 牧 业 经 济 与 草 原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的 关 系
内蒙 古 是 我 国畜 产 品主 产 之 一 , 有 发 展 畜 牧 具
业 得天 独 厚 的 自然 条 件 。根 据 我 国农 业 结 构 蛹 整 的 目标 要求 . 把 畜 牧业 当 作 太 的 产 业 来 抓 , 别 是 璺 要 特 加 快 发 展 牛 羊 草 食 家 畜 :通 过 优 化 布 局 、 整 结 构 调
发展 提供 了 一 个 历 史 性 机 遇 、 须 切 实 抓 住 这 一 机 必
遇 , 内蒙 古 的 畜 牧 业 经 济 发 展 提 高 到 一 个 新 的 水 把 平 然 而 , 区 畜 牧 业 经 济 发 展 过 程 中 、 在 着 许 多 我 存
展草 业 , 善 生态 环 境 势 在 必行 ~ 改
套方 同发 展 。实 行 划 区轮 牧 ” 式 放 牧 , 免 草 场 过 方 避
牧 业 经 济 发展 受 到 不 同程 度 的 制 约 。 笔 者认 为 . 使 要
霰 区畜 牧业 经 济 在 “ 十五 同 有较 大 的 发 展 , 须 解 期 必
决 好 以下 几个 问题 。
度 放牧 , 而 使 天然 草 场 得 到 合理 利 用 , 利 于牧 草 从 有 的恢 复 和再 生 , 防止沙 化 , 护 天 然草 场 一 保

内蒙古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稳、长、宽”原则

内蒙古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稳、长、宽”原则
。 。 :习
口 、 , 6 I 妻
6 I 窘
6 I ∽ 。 . 。


复u
乏 乏 乏 J 置 6 I ∞ 。 毒 垂 J + . 芝 右

:宁
6 I


6 I
( I
之 右

. ) :
: l 芝 妻


( 1


口 、 , 未 重
6 I 毫
口 、 , 口 、 , ≮ 要 6 I 乏 童 牙 荤


叁 要


看 差 : 萎 己 墨 妻 ( I f K 、 、 口 、 , 宗丁 右
、 . 口 、 ,

牙 .
. 未
( 1 毒 .
。 r 叮
l 9 ∽ 。

一 .毒 宇习
乏 £ 兰
I . .
右未 一 萎 6 I
未 妻

q 口 量
. i: 9 ( I 争

. 垂

宇 、 壬墨 . — 爿、 宇 差 j 9 £m I 乏
1 ' ( ~ 右未 一 宇 习 矛~

召 夏 圭
芋 、 、 考 暑 彳 6 I ∽ . 。 q 口
妻 暑 6 I
1 . 窆

6 亍 未 , I
6 I 薯 未


、 、
岔口 、 , ∽ .毒 J
、 1 ' (
善 未
差 . 委 . J
宇 于


习 疋

】 - 。 ∽ 之 玉 考 s I m 委 . 暑 一 . ∞ 未 一 目 耋

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与措施

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与措施

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与措施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大省,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和广阔的畜牧业市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业在内蒙古的地位和作用也愈加凸显,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实现内蒙古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基础和措施两个方面入手。

一、基础1. 优化畜牧业种类结构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大省,畜牧业种类繁多。

但由于不同畜种的生产效益和环境适应能力存在差异,加之不同品种间的交叉繁殖容易导致品质下降,这些都制约着内蒙古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需要优化畜牧业种类结构,逐步减少无效畜种的养殖量,增加高效和市场需求旺盛的畜种,推广和培育养殖效益好并符合环境要求的优良品种。

2. 加强草原建设和保护草原是内蒙古重要的畜牧业资源,保障着畜牧业的良性发展。

但草原的过度利用、过度放牧等问题使得草原质量下降,威胁内蒙古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需要加强草原建设和保护,实行合理的草原利用制度,加强草地监测和资源评价,开展草地恢复和重建工作,同时加强对草原生态的保护和修复。

3. 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养殖技术是畜牧业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

内蒙古畜牧业目前存在养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人才。

因此,需要加大对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的投入,推广和应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加强技术培训和研修,建立专业的技术服务机构,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二、措施1. 推广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畜牧业产业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内蒙古自治区应加强畜牧业产业集群建设,促进畜牧业与农业、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扩大畜产品加工和销售领域,推广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实现畜牧业从传统农耕时期向现代化产业转型升级。

2. 建立畜牧业标准化管理制度建立畜牧业标准化管理制度,是加强畜牧业管理、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内蒙古自治区应加强畜牧业标准化建设,推广规范化、标准化养殖模式,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养殖环境安全监管,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

对内蒙古四子王旗发展畜牧业经济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对内蒙古四子王旗发展畜牧业经济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对内蒙古四子王旗发展畜牧业经济的几点思考及建议内蒙古四子王旗是中国典型的畜牧业大区,其牲畜资源丰富,拥有八十多个品种的牲畜,畜牧业经济是四子王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在现代化发展的浪潮下,四子王旗的畜牧业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一、扩大规模,提高效益提高生产效益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

四子王旗畜牧业以散养、半散养为主,畜牧业规模较小,这导致了成本上涨,效益下降。

因此,四子王旗应该积极推行现代化养殖模式,提高畜牧业规模,提高畜牧业效益。

与此同时,需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为养殖规模化提供条件。

二、加强品质控制,提高产品附加值产品品质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与产品的附加值及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四子王旗应积极引进现代的养殖技术和品种,强化种牛、种羊选配工作,提高优质种畜的比例,同时加强饲料生产和营养配方的研究,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及附加值。

另外,加强对产品质量的认证和标准化,逐步建立产品溯源体系,保证产品品质和安全,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三、推广畜牧业多元化经营目前,四子王旗畜牧业过于单一,仅依靠牛羊养殖来维持经济收益。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推广和发展多元化畜牧业经营模式,增加乳制品、肉制品等畜产品的加工和制造,推出更多高附加值的畜产品。

这样可以在涉足新领域的同时,增加可持续发展性,保持地区经济长远发展。

四、推动畜牧业与旅游业融合四子王旗地区环境优美,风景独特,是旅游胜地。

畜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既能提高旅游业的附加值,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又能够扩大畜牧业市场。

比如,可以组织开展畜牧农场体验、农家乐游等活动,将畜牧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推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协同推进。

总之,四子王旗的畜牧业发展有着广泛的潜力和机遇,同时面临着必须解决的发展难题。

加快推进规模化养殖、提高品质等工作,有利于促进畜牧业向现代化生产方向迈进,从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875字)。

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与措施

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与措施

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与措施内蒙古是我国畜牧业大省,拥有广阔的草原资源和丰富的畜牧业品种,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内蒙古畜牧业正朝着现代、科技化和绿色化发展的道路上迈进。

本文将从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和措施两方面进行阐述。

1. 丰富的草原资源内蒙古拥有丰富的天然草原资源,草原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中国最大的草原地区。

而草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畜牧业发展的质量和规模。

内蒙古的优质牧草资源较为丰富,包括旱地草原、草甸草原、沼泽草原和湿地草原等,这些不同类型的草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 多样化的畜牧业品种内蒙古拥有着丰富多样的畜牧业品种,有牛、羊、马、骆驼等多种草食性动物,而且品种众多,肉牛主要是黄牛、黑牛、肉汗牛;羊主要有细毛羊、蒙古羊、山羊、绵羊等。

不同品种的畜牧业产品在市场上有着不同的需求,对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 农牧结合的发展模式内蒙古的农牧业发展模式较为成熟,农业与畜牧业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良性发展。

通过畜牧业的发展,为农田提供有机肥料,解决了草地继续放牧、牛粪不归田等问题,实现畜牧业与农田有机结合。

4. 政策支持和科技保障政府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畜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

科技的不断进步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不断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草原资源是内蒙古畜牧业的重要基础,为了保护好草原资源,内蒙古政府提出了加强草原资源保护的政策。

实行草原禁牧、轮牧制度,通过合理利用草原资源,保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畜牧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化畜牧业养殖技术,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加大对畜牧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促进畜牧业向绿色、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

3. 建设现代化畜牧业基地通过整合畜牧业资源,建设现代化畜牧业基地,提高畜牧业的产业集聚度和规模化经营程度。

《2024年内蒙古牲畜改良工作研究(1949-1959)》范文

《2024年内蒙古牲畜改良工作研究(1949-1959)》范文

《内蒙古牲畜改良工作研究(1949-1959)》篇一一、引言自1949年至1959年,中国正处在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特别是内蒙古地区在这一历史时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牲畜改良工作作为畜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在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牧民的生活水平和牧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内蒙古地区牲畜改良工作的历程与成果,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二、内蒙古牲畜改良工作的背景与初期状况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内蒙古地区面临着传统畜牧业资源分配不均、效率低下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瓶颈的严峻问题。

特别是战乱之后的农业及畜牧资源处于落后状态,品种繁多、结构杂乱等问题亟待解决。

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快速发展,加快内蒙古畜牧业的现代化步伐,国家在内蒙古自治区推行了牲畜改良政策。

三、牲畜改良的科技与实践手段这一时期内,内蒙古代政府的畜牧业技术专家以及全国各农业研究所陆续深入牧区开展工作。

通过引入和培育新的优良品种,开展遗传育种的研究和杂交育种工作,如对马、牛、羊等家畜的改良育种工作,极大提升了当地牲畜的生产能力。

此外,还包括改进饲养技术、引进新饲养工具、普及疫病防治知识等。

通过这种方式来有效促进畜牧业的规模化生产及规范化养殖,大幅提升了牧区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历史经验及成就自实施牲畜改良以来,内蒙古地区在畜产品品质上取得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经济效益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对各类家畜的品种改良和优化管理,不仅提高了牲畜的抗病能力,还增加了其生长速度和繁殖率。

此外,这一时期的牲畜改良工作还为后续的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支持。

五、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尽管在1949-1959年的这段时间内内蒙古的牲畜改良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如何将这项工作的经验普及至广大牧区的问题。

其二是与科技的进一步融合和发展趋势密切相关,例如引进并消化国际先进的畜牧科技与知识是今后工作的重要方向。

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目录一、内容简述 (2)(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5)(四)数据来源与处理 (6)二、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7)(一)草原资源状况 (8)(二)畜牧业生产现状 (10)(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1)三、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时空变化特征 (12)(一)数据预处理与空间统计方法 (13)(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14)(三)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15)(四)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对比分析 (17)四、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18)(一)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19)(二)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21)(三)实证结果分析 (22)(四)结果讨论与解释 (23)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25)(一)主要研究结论 (26)(二)政策建议 (27)(三)研究展望 (28)一、内容简述本研究聚焦于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深入探索其时空变化的特征,并分析影响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

通过综合运用遥感技术、GIS空间分析以及统计学方法,我们能够全面捕捉草原畜牧业的动态变化,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并剖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多重因素。

本研究不仅关注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现状,还着重分析了其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结合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我们对比了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点的草原畜牧业发展情况,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其时空变化的特征。

本研究还从多个维度探讨了影响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导向等。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共同塑造了草原畜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研究旨在全面揭示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持续、健康、绿色发展。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质量农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对草原畜牧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内蒙古畜牧经济

内蒙古畜牧经济

内蒙古畜牧业产业发展状况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是我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内蒙古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稳定。

它具有经济、社会、环境三种效益特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草畜矛盾,沙漠化问题,生态矛盾以及经济转型的问题已经成为内蒙古畜牧业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着其自身的生存,也严重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1、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无公害水产品达到900个,产品生产总量达到460万吨,产值达到65亿元,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到424个,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912万亩,有机食品产品达到145个,全区动物防疫监测预警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大动物疾病始终处于稳定状态。

2、畜产品产业化经营全面发展预计年末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达到2350家,同比增长328家,实现销售收入1342亿元,同比增长29.6%,完成增加值456亿元,同比增长52%,牧民人均从产业化得到现今收入达到1458元,同比增长20.4%。

3、农牧业科技达到新水平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效果明显,辐射带动农牧户24万户,农牧业重大科技推广力度加大,特别是完成了1000万亩免费测土任务,实现节本生效4.32亿元,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牲畜改良比重,水产良种覆盖率预计分别为95%;93.2%;及91.3%,同比分别提高了1个,2.5个和0.3个百分点,此外,农村牧区沼气建设步伐加快,全区15个旗县,143个村开展了沼气建设。

4、草原生态建设取得成效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已达7112.57万亩,预计饲料总产量可达165万吨,同比增长10%,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禁牧休牧草原面积达到0.7亿亩。

全区正在努力遏制草原荒漠化,治理已经荒漠化得草原。

牧区生态正在逐年好转。

内蒙古畜牧养殖业发展概况

内蒙古畜牧养殖业发展概况

内蒙古畜牧养殖业发展概况内蒙古畜牧养殖业发展概况时间:2010年12月29日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各地积极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生产模式,继续以生态保护为主线,加大禁牧、休牧等措施力度,把草地资源的保护、建设、合理利用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积极调整畜群、畜种结构,稳步推进畜种工程建设和草原配套设施建设,使全区畜牧业生产向生态型、效益型发展方向迈进。

5年来,全区畜牧业生产克服各种自然灾害和市场不利因素影响,整体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牲畜总头数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

截止2010年6月末,全区牲畜总头数达到10798.5万头(只),总增率为59.1%,比“十一五”初期增加5.3个百分点;基础母畜达到4259.98万头(只),占牲畜存栏总数的63.1%,比“十一五”初期增加1.4个百分点;全区良种和改良种牲畜存栏为10136.3万头(只),占存栏牲畜总数的93.9%,其中,牛和羊的良种和改良种率分别达到93.1%和95.3%,比“十一五”初期分别提高4.4和0.8个百分点,良改畜比重的提高为全区畜牧业增加产出、提质提效奠定了坚实基础;牲畜繁殖率、成活率、出栏率分别为158.6%、97.75%、101.8%,与“十一五”初期相比提高22.6、1.25、9.5个百分点;同期牲畜死亡率下降0.2个百分点。

一、“十一五”期间畜牧业生产的特点1、牛存栏和出栏稳定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区强化生态建设,采取封山育林、以草定畜、舍饲半舍饲圈养生产,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同时各地积极调整畜群养殖结构,大力推行“抓大减小”,加之近年来牛肉价格看好,调动了散户、规模户和生产经营单位的饲养热情,使全区养牛业出现新的变化,养殖存栏和出栏呈现同步增长的态势。

截止2010年6月末,全区牛存栏929.39万头,比“十一五”初期增加145.6万头。

主要是由于短期育肥肉牛数量的增加。

对内蒙古草原畜牧业过牧理论和制度的反思

对内蒙古草原畜牧业过牧理论和制度的反思

□/达林太1娜仁高娃2对内蒙古草原畜牧业过牧理论和制度的反思本项目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资助,项目批号2009JJD790021。

内蒙古草原的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在年度与年际间的差异所表现的非平衡生态系统特征,形成了适应草原气候的自组织功能。

干旱年份生物群落间相互补充,实现其最高生产力。

动物群落也表现出极强的草原特征,在与草原协同进化的过程中,出现了适应寒冷气候和粗放牧养管理方式、耐性很强的地方品种—蒙古高原五畜。

蒙古高原的游牧人驱赶着五畜,通过调整其放牧半径,对付由于降水变率很大的牧草出现的时空变化,也通过对各畜种出栏数量多少的调整来对付自然灾害及其对外交换所带来的市场风险。

这种由植物、动物、游牧人所组成的独特生态系统,适宜了蒙古高原因气候湿润系数差别分化为的不同草原环境类型。

这些表现出的景观生态多样性与异质性,维护了动植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其既有畜产品产出———游牧经济,又能使草原维护其生态服务功能,使草原生态———产业的复合系统,发挥出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的耦合效益,推动蒙古高原游牧经济的发展,也构建了北方草原的生态安全体系。

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由于过牧理论所导致的政策等人文因素和严酷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造成草原生态环境的局部恶化。

由于对内蒙古草原的过牧问题缺乏深层次的研究,难以为草原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提供长远规划,致使草原建设项目、生态治理恢复项目出现了难以克服的矛盾。

本文从内蒙古草原的过牧理论,过牧理论引发的理论退化,以及为其治理所实施的各类理论工程项目入手,揭示了造成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人文因素,提出牧区建设和发展的整体性理论,以此改变草原治理模式,确保生态安全,维护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并为全球变化在草原地区的响应研究提供新的建议。

一、对内蒙古天然草原过牧理论的反思草原退化是指不合理的管理与超限度的利用在不利的生态地理条件下所造成的草原生产力的衰退与环境恶化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但是,由于清朝中期以后所谓的“借地养民”和后来的“移民实边”政策的实施,内蒙古草原被大 规模开垦并逐步农垦化。随着草原的农垦化,内蒙古地区从事农业的人口激增。到 19 世纪初,内蒙 古地区的汉族人口已达 100 万人,占当时内蒙古总人口(215 万人)的 46.5%(参见表 1,以下同)。 中华民国时期,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的“屯垦”、“军垦”的实施,内蒙古草原继续被开垦。与此同 时,内蒙古地区的汉族人口也日益增多,到 1937 年,内蒙古的汉族人口已有 371.9 万人,占当时内 蒙古总人口(463 万人)的 80.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因内蒙古行政区 划的变更以及支援内蒙古的大量的内地干部、军人、工人、教师和国家行政机关人员的相继迁入⒀, 到了社会主义改造开始的 1953 年,内蒙古地区的汉族人口已有 649.3 万人,占当时内蒙古总人口 (758.4 万人)的 85.6%。总之,自古以来在蒙古族经营畜牧业的内蒙古地区,从事农业的汉族人口 占据了绝大多数。
1549.6 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 66.6%,其中畜牧业人口是 190.4 万人,占农牧业人总口的 12.3%。21 世纪 10 年代到现在,以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依然是内蒙古的基干产业。可见畜牧业经济在内蒙古占 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内蒙古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各少数民族地区走在最前列,开始于 1953 年。⑧本文试从以 下几点考察内蒙古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背景。 (一)国际社会中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和影响力 1953 年到 1960 年,是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势力不断强大,在国际关系中社会主义国家的作用 和影响力增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世界社会主义各国内部都普遍地强有力地推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到 1958 年,除波兰外社会主义国家都已经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一员的中国,在 此期间同样也实施了包括畜牧业在内的各个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中国整体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和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问题方面的总任务 首先,从中国整体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来看,从 1949 到 1952 年的三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在此期间,除了新疆和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之外,全国的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外国资本的特权被 废除;没收与国民党政权有关的官僚资本并将其国有化也已经完成。同时,成功地恢复了农牧业和 工业生产,为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奠定了基础。国民经济恢复期结束的 1952 年末,我国的国民经济 由国营经济、互助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五大类组成。[3] 因而,实施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农牧业、手工业和工商业等的集体化和国有化为主要内容的社会 主义改造, 不仅已成为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最重要的方针, 而且也成为了从 1953 年开始的第一次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其次,从农业合作社化进程来看,众所周知,我国比原计划加快了农业的社会主义合作化的进 程,提前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原因如下:在土地改革结束时,农民的粮食卖出量急剧减 少;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进展而城市人口急剧增加,随之城市的商品化粮食需求量增大并超过了 政府所掌握的粮食总量。 其结果, 政府储存粮食量有减无增。 为了克服这一状况, 政府不得不从 1953 年开始对农民实行义务交粮食制度。然而,还是于 1954 年和 1956 年相继发生了农村粮食危机和城 市粮食危机。政府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而加快推行了集体化。[4] 最后,从党在过渡时期民族问题方面的总任务来看,在民族问题方面的总任务成了党在过渡时 期总路线总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任务就是:“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共同来建设 伟大祖国的大家庭;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保障各民族在一切权利方面的平等,实现民族区域自 治,在祖国的共同事业的发展中,与祖国建设密切配合,逐渐发展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消 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帮助落后的民族提高到先进民族的行列,共同过 渡到社会主义”。⑨并把“各民族共同社会主义过渡”的内容载入了 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指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可见,在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与非少 数民族地区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就内蒙古地区而言,动员绥蒙地区各族人民的力量,与全国人民一道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 会主义国家,完成党在民族问题方面的任务,这是绥蒙地区党的组织和各族人民的伟大光荣的任务。 ⑩在农牧业方面,以互助合作化为中心发展农牧业生产,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国家重点 建设,实现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农牧业方面的基本任务。⑾其 中,内蒙古畜牧业生产的主要任务是:扶助贫苦农民,保护和发展包括牧主经济在内的畜牧业生产 和副业生产,改善饲养管理办法,增加牲畜头数、提高畜产品质量。⑿ (三)内蒙古的人口结构、产业形态、地域类型之变化 第一,内蒙古地区人口结构的急剧变化。自古以来,内蒙古主要是蒙古族经营畜牧业的地区。
240.3 463.0 561.7 608.1 758.4 936.0 1191.1
34.5% (82.9) 18.7% (86.4) 14.8%(83.2) 13.7%(83.5) 12.9% (98.5) 11.9%(111.6) 10.2%(121.4)
64.5%(155.0) 80.3%(371.9) 83.6%(469.5) 84.8%(515.4) 85.6%(649.3) 86.7%(811.2) 88%(1049.8)
3
有较多的牲畜。并且,由于不习惯于农业生产,在生活上还主要靠畜牧业。 第四,内蒙古畜牧业经营状况。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前,内蒙古畜牧业生产中已存在防灾与 接羔互助组、共同放牧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等三种原始互助组。其中,防灾与接羔互助组在畜牧业 地区大量存在,并有季节性;共同放牧互助组则是拥有少数牲畜的牧民之间的组织,在畜牧业地区 和半农半牧也地区广泛存在;常年互助组是具有一定的分工和生产计划的比较高水平的互助组织, 其数量很少。无论是哪一类型的互助组,都是牧民自主自愿组成的。 另一方面,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之前,内蒙古畜牧业生产的经营形式有:牧民个体经济、牧主 经济和寺庙经济三种经营形式。内蒙古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内容是对牧民个体经济进行互助 合作化。这是因为,当时占内蒙古牧区人口 90%的劳动牧民(其中,6%是最穷困户,20—30%是穷 困户),拥有牧区牲畜总量的 80%以上。⒁这种状况,与同时期新疆的牧主和个体牧民所拥有牲畜 数,即分别占 80%和 20%的状况成鲜明对照。[6]还有占牧区总人口 1%的牧主,占有牧区牲畜总数 的 10%,他们在牧民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力。此外,寺庙经济的存在,也使得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呈现 出多样性与特殊性的特征。 二、内蒙古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展与特征 在内蒙古因如前所述人口构造、产业形态和地域类型等原因,社会主义改造是从农业开始的。 随着内蒙古农业合作化的展开,内蒙古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中共中央内蒙古、 绥远分局第一次畜牧业工作会议(1953 年 12 月 7 日—30 日)上,提出了对个体牧民进行互助合作 化的方针,把个体所有制改造成为合作社社员的集体所有制;对牧主经济进行类似对国家资本主义 的改造方法改变为国家所有制,并对牧主畜经济采取“不分不斗,不划阶级与牧工牧主两利”(简 称“三不两利”)的政策⒂;对于喇嘛召庙经济,采取了通过教育协商,并根据寺庙主持人和喇嘛 的志愿,参加国营牧场、公私合营牧场或牧业生产合作社的一系列稳妥的改造方法。[7]这些措施显 然是考虑了内蒙古牧区畜牧业的经济特征和民族特征。内蒙古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农业社会主义 改造均始于 1953 年,但畜牧业改造结束于 1958 年,晚于农业。内蒙古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呈现如下特点: (一)由互助组发展到合作社的形式 内蒙古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3 年 12 月—1955 年 10 月),第二阶段 (1955 年 10 月—1957 年冬),第三阶段(1957 年冬—1958 年 8 月)。[8] 第一阶段主要是组织了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同时实验性地组织了合作社。1955 年,互助 组的数目达到 5654 个, 参加互助组的牧户占牧业总户数的 39.82%; 合作社数量也增到 20 个, 0.02% 的牧户加入了合作社。[9] 第二阶段组织了大量的合作社。1957 年 12 月,牧业合作社数已达 632 个,2 万 877 牧户加入合 作社,占牧户总数的 24.8%;互助组数已达 3114 个,有 4 万 8666 户牧民加入了互助组,占总户数 的 60%。⒃ 第三阶段积极地组织了合作社,特别是从 1958 年开始在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号召下,停止了组 织互助组,进行了合作社化,迎来了内蒙古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合作社数激增到 2292 个, 70.68%的牧户加入了合作社;与此同时,互助组数急剧减少到 746 个,只占总牧户的 14.13%。[10] 到了同年 7 月,加入合作社和互助组牧户已达到牧户总数的 96.29%,牧民个体经营的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11]由此可知,内蒙古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是由互助组发展到合作社的形式展开的,在 这一点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相似。 (二)畜牧业合作社组织方法及其特征
表1
19 世纪初——1960 年内蒙古总人口与蒙汉人口所占的比例 总人口(万 人) 215.0 比率(蒙古族:万人) 比率(汉族:万 人) 46.5%(100.0)
时期、年
19 世紀初 期 1912 年 1937 年 1947 年 1949 年 1953 年 1957 年 1960 年
47.9%(103.0)
出处:宗迺工《中国人口——内蒙古分冊》 ,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87 年,50-68 页;内蒙古统计局《辉煌的 五十年(1947—1997)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年,100—101 页;内蒙古统计局《辉煌的内蒙古 1947—1999》 ,中国 统计出版社,1997 年,256—257 页。
第二,蒙古族产业形态的变化。如上所述,随着内蒙古地区草原牧场被开垦的同时内蒙古的汉 族人口剧增。在此过程中,因为被开垦的多是优良牧场,原住民蒙古族牧民被迫离开优良的牧场, 退到沙漠、丘陵地带,所以草原牧场面积在渐渐缩小。在此状况下,蒙古族牧民如不经营农业就会 失去重要的生产条件——土地。为此,蒙古族牧民为了生存,迫不得已从传统的畜牧业转向农业。 这种转变不是随内蒙古社会内部经济规律而转变的,而是因为草原牧场大量被开垦与汉族农民大量 迁入的困境下的被迫转折。1949 年,内蒙古蒙古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已从事农业生产。[4] 第三,内蒙古产业地区类型多样化。草原牧场的大量被开垦和草原牧场农垦化,在内蒙古形成 了大面积的农业地区和畜牧业与农业相掺杂的半农半牧地区。换言之,内蒙古由单一的畜牧业地区 变成了农业、半农半牧和畜牧业并存的地区。1950 年代,内蒙古的农业区分布在呼伦贝尔盟海拉尔 市、哲里木盟开鲁县、乌兰察布盟察右前旗等 39 个旗、县、市。畜牧业区分布在呼伦贝尔盟新巴左 旗、巴彦诺尔盟额济纳旗、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等 20 个纯牧业旗。从地理位置上看,半农半牧地 区分布在农业地区和牧业地区之间的地带。即,分布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呼伦贝尔盟扎赉特旗、 哲里木盟科左中旗等 20 个旗。[5]迫不得已转向农业,居住在农业、半农半牧地区的蒙古族农民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