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桂林童谣”在教学节奏中的运用——以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为例
童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童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童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童谣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形式,通常具有简单易懂、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等特点,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将童谣引入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童谣的特点及对小学生的吸引力童谣通常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
它们往往描绘了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动物、植物等,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共鸣。
例如《两只老虎》《数鸭子》等童谣,歌词简单易记,旋律欢快活泼,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童谣的节奏明快,富有韵律感。
这种节奏感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节拍和韵律,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律动感。
同时,童谣的旋律通常较为简单,音域较窄,适合小学生的嗓音条件,便于他们演唱和模仿。
此外,童谣往往具有一定的游戏性和互动性。
例如《丢手绢》《找朋友》等童谣,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音乐体验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童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小学生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了探索欲望。
童谣以其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当学生在欢快的童谣中感受到音乐的快乐时,他们会更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
2、培养音乐感知能力通过聆听和演唱童谣,学生能够感知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
童谣中的节奏变化、音高起伏等能够锻炼学生的听觉敏锐度,帮助他们分辨不同的音乐元素,从而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3、促进语言发展童谣中的歌词通常具有丰富的词汇和优美的语言表达方式。
学生在演唱童谣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语感和韵律感,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4、传承文化童谣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地域文化和民族传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童谣,可以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本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桂林童谣打铁歌分析
桂林童谣打铁歌分析【童谣来龙去脉】《桂林童谣打铁歌》是位于江西省萍乡市永修县西塘村的一首桂林童谣,俗称打铁歌,该歌曲由江西省民间音乐创作团体“萍乡西塘民歌队”创作,由江西卫视推出。
在2015年11月6日的《中国民族器乐大会》中,该歌曲获得第十届《民族歌曲榜》优秀创新歌曲。
《桂林童谣打铁歌》歌词由浓郁中国风格、英气十足的强力节奏、情怀深远的押韵结构、民俗风格浓郁的曲调,以及深情厚重的歌词内容构成,由和声配上管乐伴奏,浓烈而清新,犹如肆虐桂林小山面湖。
该歌曲可以很多维度来欣赏,通过表现力来映射出中国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而且能将这种发展表现出来既复杂又趣味十足的中国景色,让原有的景色带回一种融入新的欢乐。
【歌曲分析】1. 曲调桂林童谣打铁歌的曲调充满中国特色,曲式流畅轻快,用以强烈的节奏鲜明地体现出中国传统中的桂林童谣的精神的。
在中间部分,缓和变奏为歌曲增添了活力,而结尾随着终结时有一股强劲的动力,给听众以无比倾心的感受。
2. 押韵《桂林童谣打铁歌》中使用了大量的押韵手法,例如两句诗的结构相同,用以表现出民族文化中的押韵习俗。
而采用这种方式更能让歌曲拥有更多的形式和丰富更充实的内涵。
3. 歌词《桂林童谣打铁歌》歌词充满深情厚重的诗情画意。
其中隐藏了中国发展的新希望以及面对新景态所拥抱的心情,它如同肆虐桂林小山面湖,让景色带回一种欢乐,让人接受一种新的变化,把希望和未来串联在一起,让人生有一种老去新生的感受。
4. 配乐《桂林童谣打铁歌》采用了管乐伴奏加上以和声为主的曲调作为配乐,使其朗朗上口,声音浓烈而清新,隐含着尽收美妙的动听旋律,在每个旋律的变化和韵律中都可以听见民族的韵味。
【总结】总的来说,桂林童谣打铁歌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浓厚中国风情,而其节奏轻快、配乐空灵悠扬、歌词深情厚重,表达出中国新时代发展带来的期盼和憧憬,让人心旷神怡、豁达欢喜,令人耳目一新。
小学一年级童谣教学
小学一年级童谣教学童谣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介绍小学一年级童谣教学的重要性、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内容,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童谣教学。
一、童谣教学的重要性童谣是一种以简洁、朗朗上口的方式传达信息的文学形式,它能够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童谣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和语音语调的准确运用。
此外,童谣往往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童谣教学,学生也能够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
二、童谣教学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童谣教学,培养学生对声音、韵律和节奏的敏感性,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学习童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童谣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儿歌,更是向学生传递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让学生了解我们的文化传统。
三、童谣教学的方法1. 欣赏童谣在童谣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童谣音频或现场演唱,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童谣。
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童谣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
2. 学唱童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童谣,向学生教授歌词和曲调。
通过反复听、模仿和跟唱,让学生学会唱童谣,并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创作童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创作童谣。
可以给学生一些主题,让他们动手写出自己的童谣歌词。
通过创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 唱游结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童谣相关的唱游活动,让学生在唱歌的同时进行体育活动或游戏。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跳绳,并与童谣的节奏相配合。
通过唱游结合,让学生全面发展身体和语言技能。
四、童谣教学的评价方法童谣教学的评价可以从学生的演唱技巧、语感、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等方面进行。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例如语音语调评测、创作评价等。
小学音乐教育融入童谣论文
小学音乐教育融入童谣论文概要:童谣有的距离现在比较久远,和小学生的生活相差甚远,所以老师可利用创设情境的教学形式,来打造与童谣意境相符合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有着更好的体验感,同时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想象以及创造,感受童谣中所表达的情感,渐渐的提升學生们的音乐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童谣、音乐课堂以及游戏相结合,促进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游戏可以按照童谣的内容进行设计,在游戏里激发孩子们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
本地童谣具有极强的民族气息、乡土文化,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童谣都是地方特点和民族精神的表达形式,是本地人民的真实生活的反应或对美好生活的寄托。
随着学习的人越来越少,一些地方的民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通过童谣的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弘扬当地的音乐文化,从中激发学生了解学习当地音乐文化的兴趣,了解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表达形式,开阔眼界。
童谣融入到小学音乐的教学当中,可以对当地的课程资源进行最为充分的应用。
童谣也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民间生活生产的最为真实的体现,是民间在工作以及生活中情感的表达。
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育中,把童谣加入到音乐学习中,可以传递给学生一种知识的底蕴,是中华民族历史中的丰富情感,它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课堂教学,同时也丰富了老师的教学形式。
将童谣的教学优势巧妙穿插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童谣山歌的内容,打破传统的童谣的音乐表现形式,编排类似于小品、舞台剧形式的音乐。
通过多彩的音乐教学活动,丰富了小学音乐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歌曲学习的基础上,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一、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童谣的作用1.融入童谣,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意识音乐的魅力无法被言语所表达,小学生在音乐教学的感知中进行童谣节奏韵律的体验,更加深入的学习到童谣的语言以及其表达的含义,在童谣中体会其独特的韵律,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令学生对音乐有着更加浓厚的兴趣。
童谣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童谣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探究引言:童谣是一种古老而又魅力无穷的文化形式,它以简洁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吸引了无数孩子的注意力。
童谣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还能够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感情交流。
本文将探究童谣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童谣教学的意义童谣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它融合了语言、音乐和文化的元素,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想象力。
童谣教学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音乐素养,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此外,童谣还能够促进孩子们的语言发展,拓展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
第二部分:童谣教学的方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童谣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唱歌的方式引入童谣,让孩子们感受到童谣的魅力。
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学唱童谣,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创作,让他们编写自己的童谣歌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部分:童谣教学的实践案例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童谣教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某小学为例,他们在音乐课上采用了童谣教学的方式。
教师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童谣的背景和特点,然后带领他们一起学唱童谣。
接着,教师组织了一次童谣创作比赛,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编写自己的童谣歌词。
最后,他们还举办了一场童谣演出,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成果。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童谣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音乐表达和创造能力。
结论:童谣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童谣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们在欢乐的音乐中成长。
通过童谣教学,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音乐中感受到快乐,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同时,童谣教学也是一种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浅析童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童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童谣是一种适应儿童心理特点的文学形式,它以简单易懂的语言、欢快的节奏和生动的形象展现出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谣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童谣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童谣通常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使学生容易理解。
学生通过朗读童谣、欣赏童谣和创作童谣,可以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增强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童谣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童谣内容生动有趣,情节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通过童谣的欣赏,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激发,使他们变得更加主动地去阅读,进而培养出广泛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童谣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培养。
童谣以其简单、直观、情趣横生的特点,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和语言的美。
学生可以通过欣赏童谣,培养对美的感受能力,提高审美情感的形成和培养,培养出对语言、音乐和文学的热爱。
童谣可以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
童谣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到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家庭、校园、自然等。
学生在学习童谣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不同的生活情境和人物形象,还可以了解到文化的多样性,拓宽了他们的生活视野。
童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童谣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兴趣、审美情感和生活视野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运用童谣,在教学中创设适当的环境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全面而深入的体验童谣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阅读和表达习惯。
谈童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谈童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童谣是小学语文课堂常用的教学资源,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
通过学习童谣,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浓厚兴趣。
童谣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和技巧,如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童谣的内容。
童谣在文化传承和审美教育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学生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童谣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有着深远的意义,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童谣, 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 语言表达能力, 启发想象力, 创造力,方法与技巧, 文化传承, 审美教育1. 引言1.1 引言童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被广泛运用。
童谣通常由韵律优美的歌词组成,内容简单易记,具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风格,如《咿呀歌》、《梦蝶谣》等,这些童谣既有朗朗上口的趣味性,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谣被用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传承民族文化,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学唱童谣,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童谣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和语感。
童谣中各种生动形象的描写和想象也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富有乐趣和创造力。
童谣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童谣,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和文化情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2. 正文2.1 童谣在小学语文课堂的特点童谣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文学形式,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和朴素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童谣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童谣简短易记。
童谣通常由四行或八行组成,每句句子简洁明了,押韵和节奏感强,容易被小学生快速吸收和记忆。
童谣课堂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童谣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童谣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本文将从童谣教学的意义、教学方法、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童谣教学的意义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童谣语言生动形象,富有韵律感,易于记忆。
通过童谣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童谣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在吟诵、演唱童谣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3.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童谣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童谣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民间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4. 增强班级凝聚力童谣教学可以通过集体吟诵、演唱等方式,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童谣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童谣音乐、展示童谣图片等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童谣,了解童谣的背景、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互动交流,分享心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童谣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吟诵、演唱、表演、绘画等,提高教学效果。
四、童谣教学实践案例1. 教学内容:《小兔子乖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童谣的基本结构,学会吟诵童谣,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小兔子乖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讲解童谣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3)分组吟诵,让学生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童谣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
(5)表演童谣,让学生在表演中加深对童谣的理解。
2. 教学内容:《月亮粑粑》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童谣的寓意,学会吟诵童谣,感受童谣的意境。
浅析童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童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童谣是一种有着浓郁民间色彩的文学形式,由于其简单易懂、韵律流畅的特点,广受儿童喜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谣具有着独特的作用,以下将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递传统文化、塑造正确价值观四个方面进行浅析。
童谣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童谣的语言简洁明了,旋律优美,通过反复的朗读和演唱,能够让学生对语言的节奏、音调有更深刻的感受。
童谣中丰富的形象描写和富有韵律感的句式结构,能够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到语言的美感。
学生通过模仿童谣的语言风格,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写作素养。
童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童谣的语言欢快,旋律明快,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
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习,会更加愿意去参与学习。
通过让学生朗读、背诵童谣,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学唱童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童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传递传统文化的精髓。
童谣中融入了许多传统民间文化的元素,比如传统节日、民间故事等,通过学习童谣,学生能够了解到这些传统文化的内容,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童谣中也给人以当地风情和民间风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熟悉自己的文化背景。
在传递传统文化的也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童谣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童谣中融入了许多道德教育的内容,比如孝敬父母、友爱互助等,通过学习童谣,学生能够接受到这些道德价值观的熏陶。
童谣中往往以正能量为主题,通过学习童谣,可以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童谣中还融入了一些生活经验和智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童谣来获得生活启示和智慧思考。
童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传递传统文化,还可以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童谣的教学,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略童谣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小学音乐教案二:童谣故事歌谣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小学音乐教案二:童谣故事歌谣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童谣事歌谣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童谣故事歌谣是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要的教材,它们无论在文化传承、语言表达、音乐表演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教授童谣故事歌谣,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与策略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学方法1.整体性教学法童谣故事歌谣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因此在教学中考虑采用整体性教学法。
整体性教学法是一种推崇综合和协同的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童谣故事歌谣这类具有语言、社会、文化等多元要素的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绘画、手工、游戏等多种方式,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歌谣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和情感表达。
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2.情感性教学法童谣故事歌谣不仅仅是音乐学科的教材,更涉及到文化、社会、习惯等方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性教学法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我们可以多借助情感教育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在歌谣中寻找自己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歌声中表达情感、释放情感。
情感性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情感管理能力和自我意识。
3.手工制作法在歌谣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表演歌谣呢?手工制作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们用手工、素描、拼贴等多种方式制作与歌谣相关的艺术品,如制作手抄本、手纸风车、歌谣卡片等,这些都有助于孩子们加深对歌谣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有于提高他们表演歌谣的自信和能力。
二、教学策略1.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学体系的核心思想,也是童谣故事歌谣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的策略。
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让每个孩子都能以自己的方式体验和表现歌谣,让每个孩子都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感。
2.多样化教学孩子们的接受方式各异,因此在童谣故事歌谣教学过程中,多样化教学是一项重要策略。
谈童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谈童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童谣是一种富有韵律和韵味的儿童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口语化特点,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和理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童谣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引入童谣,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加活泼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童谣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童谣中的情节和形式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童谣这一形式,可以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认知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关键词】童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语言能力、学习兴趣1. 引言1.1 引言童谣是一种以儿童为对象的短小诗歌形式,内容通俗易懂,语言简单生动,常常通过反复的押韵和节奏感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授童谣来帮助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童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诸多优势,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童谣的简短性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语言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计有趣的童谣习题和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语文课程的积极性。
借助童谣,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童谣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兴趣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们应善于利用童谣这一传统文学形式,使之成为语文教育的有力助手。
2. 正文2.1 童谣的定义和特点童谣是一种朗朗上口的儿童文学形式,通常是由熟知的节奏和韵脚组合而成的。
它以简单易记的语言表达生活中的点滴和趣事,常常伴随着简单的旋律。
童谣在传统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古代就已经流传于民间,成为儿童时代的启蒙读物。
童谣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言简单易懂,易于记忆和传唱,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节奏感强,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音乐感和语言节奏感;内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童谣常常涉及到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和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
视听教学之童谣
视听教学之童谣童谣是儿童时期最常接触的一种音乐形式,通过简单的歌词和轻快的旋律,童谣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兴趣。
在现代教育中,视听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而童谣在视听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视听教学中童谣的价值和应用。
一、童谣在视听教学中的重要性童谣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使其在视听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利于记忆和学习童谣的歌词简单易记,旋律轻快,容易让孩子们接受和记住。
通过反复听唱童谣,孩子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果。
2.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语感童谣能够培养孩子们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通过模仿和学唱童谣,孩子们能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童谣作为最早的音乐教材,具有独特的音乐结构和旋律,通过学唱童谣,孩子们能够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提高音乐素养。
二、童谣在不同科目的应用视听教学不仅仅局限于音乐教育,童谣也可以应用在其他各科教学中,融入多元化的学习过程。
1.语言学科通过唱童谣,孩子们能够在欢快的音乐中学习语言,提高语言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选择适合的童谣教学,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词汇和语法知识。
2.数学学科童谣可以用来学习数学公式和算法,通过将数学知识与旋律相结合,孩子们可以轻松记住数学公式和运算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3.自然科学学科童谣可以用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如动植物的特征和生态环境等。
教师可以编写相应的童谣教材,让孩子们在听唱童谣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
三、如何在视听教学中应用童谣在视听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一些方法和技巧,使童谣的应用更加有效和有趣。
1.选择适合的童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学科以及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童谣。
童谣的歌词应该简单易记,旋律轻松愉快,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2.配合视听教材教师可以制作与童谣相关的视听教材,如图片、动画、视频等,以增强学生对童谣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发挥童谣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作用
3[]
让
“
全
,
教 育 是一 项 系 统 工 程
的合力
,
其健 康 运 行 需 要 系 统内外
。
面 提 高 学 生 的 语 文 素 养 的 课 程 理 念 更 有 效地落 地
的教 育 质 量
。
社会 力 量 的 影 响 不 容 小 觑
:
,
学 校 至 少 要 考虑
从 而 提 高优 秀 传 统 文 化 教 育 在 学 科 教 学 中 有 效渗 透
,
提 高教 学 效 果
、
。
本 文 针 对 小 学语 文 课 堂 中教 师 如 何 有 意识 地 把 童 谣 引 入 习作 这 一 问 题
活 习 作 思维 的 作 用
,
分 析 了 童谣 在 调 动 学 生 习 作 积 极 性
,
激
,
提 出 教 师 应 积 极 引导 学 生 搜 集
,
、
筛选
、
应用
、
创 编 童谣
,
、
在 拓展 阅读 的
”
、
成 立 优秀 传 统文 化 促 进 会 之 类 的 学 会
的 学生 层 次
、
开 展 全 县性
、
时 间与空 间
、
丰 富 读物
提 高读
、
“
趣
强 化评 价
“
成 人 层 次 多 种 类 的 优 秀 传 统文 化 教 育
。
与 运用 转 化 等 方面 用 心 们 的生 活 品位
,
用情
、
,
的 软 肋 I J 」新课 程 研 究 ( 上 旬 ) 2 0 1
.
,
4
(
美妙童谣一年级音乐儿歌教学
美妙童谣一年级音乐儿歌教学音乐是孩子们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培养他们的音乐才能。
而童谣是最能够引起孩子们兴趣和共鸣的音乐形式之一。
在一年级的音乐教学中,美妙童谣的使用能够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音乐的魅力,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本文将介绍美妙童谣在一年级音乐儿歌教学中的应用。
一、美妙童谣的特点童谣是一种简单、易学易唱的歌曲形式,通常具有朗朗上口的旋律和有趣的歌词。
这些特点使得童谣适合用来引导孩子们进行音乐学习和体验。
美妙童谣一年级音乐儿歌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与审美能力。
二、美妙童谣在一年级音乐儿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1. 创设音乐情境在引导孩子们学唱童谣时,可以通过创设音乐情境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引导孩子们学唱《小白兔乖乖》时,可以提前准备一只可爱的玩具白兔,搭配合适的音乐进行演唱和舞蹈。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歌曲中的情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激发创造力美妙童谣一年级音乐儿歌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运用自己的创造力进行创编。
例如,可以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思路编写童谣歌词,或者在原曲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表演动作和声音。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引导情感表达在音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同样重要。
通过美妙童谣的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比如,在教唱《小星星》时,可以让孩子们想象夜晚的星空、寂静的大自然,通过声音与动作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这样的活动能够增强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4. 融入游戏元素一年级的孩子喜欢游戏,我们可以将童谣教学与游戏元素结合起来。
例如,在教唱《小兔子乖乖》时,可以引导孩子们变成可爱的小兔子,根据歌词进行动作模仿和互动。
这样的方式既增加了互动性,又使得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有趣。
三、美妙童谣在一年级音乐儿歌教学中的效果通过美妙童谣的应用,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1. 提高孩子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论述地方童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利用研究
论述地方童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利用研究摘要】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而地方童谣作为传播地方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媒介,对于地方的音乐教育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童谣的词一般比较简单易懂、朗朗上口,旋律通常非常灵动有趣,其节奏比较简单,很多儿童对于童谣都能唱上几句。
很多童谣的创作背景都是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儿童不仅仅可以在童谣中获取许多知识,还可以推进儿童心理的积极健康成长。
这对于儿童的音乐教育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利用意义。
本篇文章就是根据地方童谣在小学生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地方童谣;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利用研究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10-139-01引言:随着经济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改观,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成了新的教育课题,而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发展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养成其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开展小学生音乐教育,就可以将地方童谣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之中。
纵观小学生的音乐教育,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使得音乐教学变得公式化,人们更加倾向于技术。
这样就导致了小学生无法真正的感知到音乐真正的意义和内涵。
而运用地方童谣进行音乐教学,不仅可以使得小学生的心理得以丰富,还可以有助于地方的文化传承。
1.利用童谣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童谣是小学生最喜欢的艺术作品和教学资源,特别是地方童谣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吸引力,是小学综合实践与音乐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
奥尔夫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本性”,“儿童是音乐活动的源头,一切音乐活动均产生于儿童的内在需要”。
在儿童的意识中,游戏与音乐是自发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是连接儿童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桥梁。
许多童谣本身就是一个音乐小游戏,学生在吟唱童谣的游戏活动中,能够唤起其好奇心和联想,在内心展现一定形象、意境的事物,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学习的主动陛,在体验音乐语言、节奏韵律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 学生们 用 “ 哒” 的音 代 替 所 有 歌 词 , 由 四分 音 符 组成 的节奏乐 句 自然就 学会 了 。 由此 可见 , 桂 林 童 谣具 有 特殊 的音 乐 感 、 节奏感 , 而且 简单 、 易学 、 有 趣, 对节 奏训 练是 很 好 的辅 助 , 为节 奏 教 学 找 到 了
曾 劲
( 桂林 市秀峰 区教 育局 , 广西桂林 , 5 4 1 0 0 2 )
[ 摘 要 ] 节奏 乐训 练在 小学音 乐课 中是 一 项 重 要 的 学 习 内容 , 能 广泛 应 用 于音 乐教 学的 唱 、 奏、 演、
听、 创等音乐实践 中。桂林童谣具有良好的节奏和韵律 , 可采用激发兴趣 、 启发探究、 即兴创作、 渗透教育 等方法, 合理将“ 桂林童谣” 引进音乐课堂, 用以辅助教 学。这不但 能培养学生 良好的 乐感、 音 乐表现 力和
却 濒临 淡化 和 消失 , 有 待 有 识 之 士 去 保 护 与 发扬 。
正 因为 桂林 童谣 的音 乐 性具 有 童谣 的最 基 本 的 特
节 奏乐 训 练 在 小 学 音 乐 课 中是 一 项 重 要 的学
习 内容 , 能 广泛 应用 于音 乐 教学 的唱 、 奏、 演、 听、 创
排 排I 坐0 I 起 落I 落0 l 落 落I 香0 l 请 姑I 娘0
l l ” 。从 小说 惯 了普 通 话 的孩子 们 , 一 下 子 就 被极 具特 色 、 节奏感 强 的童 谣 吸 引 住 了 , 不 禁 跟 着 笔者 拍起 手来 。低 年级 孩子模 仿力 极强 , 听 了两遍 之后
高 尚的 审 美情趣 , 也是 对地 方传 统 文化 的传 承和发 扬 。
[ 关键词] 桂林童谣 ; 节奏教 学; 音乐教 学 [ 中图分类号] G 6 2 3 . 7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7 1 2 ( 2 0 1 4 ) 1 5 — 0 0 7 7 — 0 3
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系统的实践在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中运用桂林童谣进行节奏教学的研究取得了成效这样的教学方法体现了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的音乐课程性质充分展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咅乐创造突出咅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咅乐课程基本理念深得学生的喜欢
得 了较 好 的成 效 。
一
但 因低 年级 学 生具有 好 动 、 好 玩 和 注意 力不 集 中的 特点 , 传统 的手 拍 节 拍 口念 “ 啪 啪 ”的教 学 方 式 缺 乏 艺术 性 和趣 味性 , 容易 让学 生 觉得 节 奏训 练 枯 燥 无味 , 从 而使 得 节 奏 教 学 陷人 消极 学 习 、 被 动 接 受
等 音乐 实践 中。纵 观小 学一 年级 上 、 下 两 册音 乐 教
材, 几 乎包 含 了一 至 六 年 级 所 有 的节 奏 型 。 因 此 , 小 学 一年 级 的 节 奏 教 学 就 有 着 极 为 重 要 的地 位 。
征, 即 良好 的节 奏 和韵 律 , 笔者尝试着将 “ 桂 林 童 谣” 引进 音乐课 堂 , 用 以辅 助 一年级 的节 奏教 学 , 取
《 小学 音乐 课程 标准 》 在“ 课程基本理念” 中指 出, 音 乐教 学要 以音 乐 审美 为 核 心 , 以兴 趣 爱 好 为
动 力 。应从 多 样 的文化 语境 中出发 , 根 据 音乐 艺 术
的表现特征 , 领会音乐要 同 时还 应 通 过 系 统地 学 习母 语 音 乐文 化 和不 同民族 、 不 同 国家 、 不 同时代 的作 品 , 了 解不 同 民族 的音 乐 传 统 。著 名 童谣 音 乐 家 徐 承 翰 老先 生 撰写 的 《 “ 月 亮 巴 巴” 桂 林 传 统 童 谣 歌 曲选 集》 中指 出 , 顺 口溜 式 的桂 林 童 谣 传 统 文 化 是 一 种 教育 , 一种 道德 , 一 种 创 造 … …其 基本 特 征 是 语 音 地方 化 , 构 思灵 巧化 , 演绎游戏化 , 创 编 即兴 化 , 道 来 朗 朗上 口, 是 千百 年来 遍及 桂林 城 乡 的一种 最 受 欢迎 的生 活 习俗 。但 是 这种 非 物 质 性 的 文 化 遗 产
的境地 。
、
激发 兴趣 , 走近 音乐 。 找准 节奏教 学切 入 口
“ 授 之 以鱼 , 不 如 授 之 以渔 。 ” 能激 发 学 生 学 习
节奏 的兴 趣 , 教 学 就成功 了一 半 。笔 者 以桂 林 童谣 为 载体 , 以节奏 教 学为聆 听 、 体验、 理解 音 乐 的切人 点, 使用 适合 学生 发展 , 能激情 引趣 , 促 使 学生 主 动 参 与学 习 的教 学方 法 , 促 使学 生转 被 动接 受为 主 动 学 习 。笔者在 一 年 级第 一 堂音 乐 课 的坐 姿 常 规训 练 中就 用桂林 童谣 《 排排 坐 》 来 激 发 学生 的学 习 兴 趣 。笔 者先用 桂林 方言边 拍 手边有 节奏 地念 : “ 2 / 4
[ 作 者简介 ] 曾劲( 1 9 7 7 一) , 女, 江 西吉安人 , 本科 , 桂林市秀峰区教育局 , 小学高级教师 。
7 7
切入口, 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节奏的兴趣和热情。
二、 启发 探 究 , 解决 难点 , 通 过童 谣节 奏教 学 培 养学 生 良好 乐感 斯 威格 兰说 : “ 平庸 的教师 只是 叙述 , 好 的教 师
是音 乐表 现力 提高 的表 现 。笔 者 紧紧 抓 住 童 谣 节 奏不 像近 体诗 那样 有严格 的格 律 , 却 能营 造 出一 种 节奏 和韵 律上 的变 化感 的 特点 改 进 笔 者 的教 学 方 法 。在 童谣节 奏教 学 中先 采 用 “ 变奏” 的方 式 提 高 学生 对 已掌 握 的节 奏 型 的熟 练 运 用 。例 如 《 洗 白
第 3 卷 第 l 5 期 2 0 1 4年 5月
教育 观察
S u r v e y o f Ed u c a t i o n
Vo 1 . 3 No . 1 5
M . 2 01 4
试 论“ 桂林 童谣 " 在 教 学 节 奏 中的运 用
— —
以小 学一年 级音 乐教 学为例